歐洲老移民重視落葉歸根 歸國養老成新趨勢

隨著歐洲華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早期移民的老華人逐漸步入中老年,在歐華人如何「養老」,成為備受關注的話題。

歐洲老移民重視落葉歸根 歸國養老成新趨勢

綜合媒體報導,「養老金養老」、「以房養老」,和「投資養老」成為了許多在歐華人所選擇的養老方式。但也不乏一些華人因其特定的生存環境,沒有及早為養老做好準備,導致老年生活入不敷出、窮困潦倒。那麼隨著新一代華人逐漸進入主流,養老方式是否有所變化?

部分老華人臨困境:無養老金、無語言能力

「在英國工作的華人,很多都是沒有養老金的,」英國全國華人保健中心總監陳寄嶠介紹說,「因為做餐館也好、做雜貨店也好,很多人沒有這個概念,老闆除了每 周給你結算工錢之外,也不提供養老金的制度,甚至沒有幫員工交足國民保險金(National Insurance,簡稱NI)。」而是否有交納足額的NI又會反映在晚年的政府養老金(state pension)提取當中。

如果沒有收入也沒有養老金,歐洲的福利體系能夠提供一些基本保障。「如果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十分糟糕,他可以在英國申請養老金補貼(pension credit)。還有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可以免費看病,還有其他不同的福利,比如幫你交房租,電費和煤氣也都有津貼。」

但依靠低保的老年華人生活畢竟有些困難,想要住進養老院更是不太可能。而且,由於中西生活方式的不同,中國傳統孝道的表現方式在歐洲大陸可能難以行得通, 照顧父母並不是子女的道德要求和法律義務。比如法國法律完全並沒有規定子女對父母的贍養義務,「養兒防老」在歐洲也行不通。

歸國養老成新趨勢

近年來,一股新的養老潮流開始顯現——歸國養老。這不僅僅是「落葉歸根」的需要,也是經濟和生活現實的考慮。有關分析稱,現在國內和海外不相上下的生活條件,加上原本就熟悉親切的文化氛圍,無形中吸引了海外華人回來安度晚年。

僑胞宋先生和夫人來西班牙生活20多年,從40幾歲到60幾歲,他們的從中年到老年的所有記憶都留在馬德里。在那裡,他們盡心經營的自己的小餐館。但本可 以再西班牙安度晚年的老兩口萌生了這樣賣掉餐館回國的念頭,在他們看來,回到故鄉,每天都可以品嚐合口的家鄉菜,在熟悉親切的鄉音鄉情的包圍中歡度晚年。

在外國,部分退休華人的日子過得並不寬裕,但是拿著同樣多的錢,回國生活就舒服多了。施女士表示,美國的平均退休年齡是65歲,有的人到了退休年齡迫於生活壓力還要繼續工作,而國內的生活費用較低,完全可以提前退休,留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享受晚年生活。

而中國也在積極推動華僑華人回國養老,社保研究專家表示,針對海外華僑華人回國養老,從國家層面尚無統一政策,但回國養老有多種途徑,無須過度擔憂中國養 老保險基金問題。中國部分地方政府已經在探索相關進程,比如2014年3月,廣州市就制定了《關於華僑回國定居辦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有條件地放寬了原戶 籍地非廣州的華僑回中國定居申請。

專家表示,中國政府要提供必要的基本公共服務,同時依靠民間力量參與養老服務,讓制度有保障,讓設施更完善。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51資訊網)

計劃的養老生活:看英國華人「養老」面面觀

隨著英國華人新移民的增多,以及早期移民的老華人逐漸步入中老年,在英華人如何「養 老」,成為迫切關注的話題。《英中時報》記者在採訪調查中發現,「養老金養老」、「以房養老」,和「投資養老」成為了許多在英華人所選擇的養老方式。但也不乏一些華人因其特定的生存環境,年輕時疏忽大意,沒有及早為養老做好準備,導致老年生活入不敷出、窮困潦倒,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部分在英華人養老令人擔 憂的現狀。至於養老生活究竟要選擇何種生活方式?是個人獨居、與子女同住,抑或在養老院中安度晚年?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新、老兩代華人所計劃的養老生活, 不妨作為借鑑。

計劃的養老生活:看英國華人「養老」面面觀

據近日英媒報導稱,一項新近報告指出,如果建築行業在未來五年內不能再建9萬所退休住宅,英國將無力為更多的老齡人口提供住房。

根據房產公司Savills的數據,英國每年將需要提供至少11,000所住宅,來應付超過65歲以上人口的年均2%的增長率。然而自從2005年以來,英國平均每年只能提供7,000所新住宅,Savills的分析顯示,很快這些住宅將供不應求。

此一信息不可謂與英國華人老人的養老生活無關,在《英中時報》接觸的老人當中,年過70的姚先生正是這樣一位——他在今年春天將原有的房子賣掉,正是準備要搬進老年公寓去養老,但由於他所申請的養老公寓尚未完工,目前只好先在一間出租房中暫住。

不過,就英國華人社會而言,並非每位老人都有這樣的經濟條件,足以負擔自己晚年在老年 公寓或是養老院中的生活。英國全國華人保健中心總監陳寄嶠先生告訴《英中時報》記者,在參與其中心活動的華人老人當中,去養老院的人屈指可數,原因是「現 在英國的養老院是很貴的,一個月大約要開銷800-1000鎊,有很多老人都無法承擔這樣的開銷」。

老華人:無養老金、無語言能力

「在英國工作的華人,很多都是沒有養老金的,」陳介紹說,「因為做餐館也好、做雜貨店也好,很多人沒有這個概念,老闆除了每週給你結算工錢之外,也不提供養老金的制度,甚至沒有幫員工交足國民保險金(National Insurance,簡稱NI)。」而是否有交納足額的NI又會反映在晚年的政府養老金(state pension)提取當中。

「當然如果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十分糟糕,他可以在英國申請養老金補貼(pension credit)。但是如果只拿養老金補貼,生活是會比較困難的,好在英國是一個福利比較好的國家,還有英國國民健康服務體系(NHS)可以免費看病,還有其他不同的福利,比如幫你交房租,電費和煤氣也都有津貼。」

據陳介紹稱,在生活方式上,這些無法負擔養老院開銷的老人大多也不與子女同住。「這些老人中的小部分和子女住,大部分和子女分開住。」陳說,「也有很多老人獨居,因為配偶過世了。」

說起老人獨居,首當其衝的一個問題,便是生活上的不方便。陳表示,正因如此,其中心目 前設立有服務,和本地社工一起,幫助患有「退智症」(即:老年痴呆症)的老人尋找有額外支持設備和護理人員的新家,並幫助他們填寫申請表。「對於低收入階 層的老人來說,這些都是免費的。當然如果你有錢的話,比如說有一套房子,那麼政府就有可能讓你把房子抵押出去,用來交納照顧你的費用。」

其次,「老人獨居」還會令老人感到生活寂寞沉悶。「除了聽聽收音機,就是看看電視,」陳說,「好在現在互聯網發達,也可以在互聯網上消磨一些時間。另外,他們覺得去超市買東西也是一種娛樂,有時走一兩個鐘頭到超市,只是為了買一兩樣東西。」

據陳介紹說,為了幫助老年人豐富生活,其中心也會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比如我們中心 成立了一個『步行組』,每兩個禮拜帶老人出去步行一次……另外這些老人也喜歡找朋友聚會吃飯啊,打麻將啊,打羽毛球啊、高爾夫啊,等等。有些人甚至很喜歡 賭場,因為賭場裡又有暖氣,又有免費的飲料和食物,有時他們拿到了10鎊左右的代金券,就可以去賭場裡面玩一玩了。」

至於在英華人養老中所面臨的最大障礙,陳認為,經濟和語言是兩大難題。「年輕時沒有工作、或是在工作時沒有按規定繳納NI、目前依靠政府的養老金補貼來養老的人群,就特別的困難。另外是有語言困難的人群,他們無法參加會講英語的那些老人的活動,也無法使用主流的慈善服務。」

新華人:多元化的養老計劃

80年代出生的年輕一代人,目前大多是正活躍在社會各行各業中的中堅力量,而養老已被及早列入了他們的中長期計劃當中。新一代在英華人和老一代在英華人在養老方式的計劃上是否有所不同?具體又有哪些不同?《英中時報》就此採訪了目前在花旗銀行(Citibank)任職中層管理人員的梅林先生。

「我目前的養老計劃主要分成三個方面,」梅說,「第一部分,是加入我們公司的養老金計劃(workplace pension),我每個月會有一部分的工資被存入公司養老金。很多公司也會有一些激勵機制,比如說,你存自己工資的4%,它就也幫你存4%,等於一共存了8%,但是如果再多的話,那就算你自己存的了。每個公司的養老金計劃會有些許不同。」

「其次,我還打算買一些用於出租的房子,從長期來看,它會有一些回報,包括租金啊、升值啊,這個可以作為養老的一個辦法。再次,我還會買一些個人養老金(personal pension),你把錢存進去,是不用付稅的,這筆錢你可以選擇拿來投資,比如說跟蹤一些大盤的股市、匯市、地產等等,就像你自己的一個投資組合,你自己去管理。」梅說。

假想未來的養老生活,梅表示,按照現在潮流的想法,肯定是不會和子女住在一起的,「但 是希望住的不要太遠,能夠方便見面交流……我所知道的很多人,可能會去西班牙南部或法國南部買個房子,那邊房產便宜、氣候宜人,有很多退休的人,老人服務 設施也很好……不過這個世界變化太快了,30年以後到底是什麼樣子,還很難說。」

梅表示,目前養老所面臨的最大困難,在他看來,仍舊是資金的困難。「現在國家發放的養老金數額是按照每年算出來的通貨膨脹率來定的,但通貨膨脹率有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它並不能完全地反應經濟發展的情況,」梅說,「實際上你的生活水準從你退休開始,是不停地在下滑的。」

「如果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難以找到合適的護理人員,因為護理人員的花費非常的高。」

「要突破這種狀況,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還是經濟問題,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夠解決經濟上的問題,很多問題也就不是問題了。」梅說。

專家:私人養老金或許是出路

「養老問題即是經濟問題」似乎已成為新、老兩代華人移民間的共識,那麼專家如何看待這一問題?從長遠來看,如何才能提高一個人的養老生活質量?《英中時報》帶著這些問題諮詢了養老方面的專家。

「華人在英養老,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在你還在工作、有賺錢能力的時候,要為你的養老做積蓄。」英國特許金融策劃師余卓穎說,「我們一般都建議客戶儘量遵循一個原則:在投資年限較長的情況下,儘量進行一些比較實業性的投資,它的保值和增值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我建議華人在工作的時候,儘量去加入一些養老金計劃,」英國認證金融顧問趙女士這樣說,「英國的養老金計劃大體上就是分為政府養老金、企業養老金和個人養老金幾種。如果要領取政府的養老金,是要達到政府規定的退休年齡,這又取決於你的出生日期和性別,這個在政府的網站www.gov.uk上有相應的計算器,可以根據你的個人情況算出答案。而如果參加了企業或個人的養老金計劃,則最早55歲的時候就能夠領取退休金了。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的方式,包括投資在房產、基金、股票上等,都可以作為退休之後的收入來源的一種。」

「華人如果認為自己的政府養老金不夠多,公司又沒有合適的企業養老金計劃,也可以考慮在個人養老金方面多做一些投資。」趙說,「個人養老金是任何人都可以購買的,並且如果你買的時候不超過它的限額的話,還可以申請把政府收去的稅金退回來。」

余和趙兩位金融顧問均表示,養老的個案性較強,具體到個人,還需徵求專業人士的意見。

在英華人養老院管理專家謝漢森先生則說:「部分第一代的華人移民,都只讀過很少或根本 就沒有讀過書,這部分人通常都不會閱讀及書寫中文,英文就更不用說了。在沒有選擇的情況下,他們只能從事可以提供食宿之飲食行業。由於文化的差異、語言的 隔閡,許多非專業人士只能生活在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圏子裡而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因為無知、無助且缺乏安全感和自信心而受到不良僱主之欺騙而沒有按收入 報稅,導致退休後養老金過少,是很普遍的現實。貧窮與對英國文化缺乏認識而不能投入主流社會令他們長困在痛苦邊緣。自救是解決問題的重要一步。另外,這些 被邊緣化的華人需要得到華人社團的幫助和支援,才能有效地改善他們的命運。」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英中網)

欲吸引更多中國遊客 英國對華簽證政策放寬期限

中新網10月21日電 據英國政府官方網站21日消息,英國政府推出面對中國遊客的兩年多次入境簽證,以吸引中國遊客前往英國。

欲吸引更多中國遊客 英國對華簽證政策放寬期限

中國遊客通常被簽發的是六個月的旅遊簽證,簽證費為85英鎊。新推出的政策將以相同的簽證費簽發兩年期旅遊簽證,允許簽證持有人無需重新申請便能出入境。

該政策將於明年1月推出,可能會被拓展為引入10年多次入境簽證。

除了放寬簽證限制外,英國簽證指紋錄入服務從此前的9個城市增加至50個城市,以便中國公民更容易地申請簽證。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目前正在對英國進行國事訪問。路透社稱,這次的簽證政策調整通過減少相關的繁文冗節和簽證申請成本,吸引中國中產階層前往英國旅遊。

「此舉以我們擁有的一項真正的吸引力為側重點。我們的文化、歷史古蹟還有購物環境,會吸引中國人來這裡,」英國首相卡梅倫的發言人稱,中國遊客「對我們的經濟貢獻良多,我們希望在這方面做到最好,看看接下來這幾年能有多少成長。」

英國政府網站稱,這是英國政府旨在加強中英關係的舉措之一,英國也將受惠於此。

據報導,過去五年,英國接待的中國遊客數量增長一倍有餘,在2014年達到18.5萬人次。

為了讓中國遊客更方便赴英觀光,英國政府今年初已先推出1項簡化作業,所有一般遊客與商務旅客只要通過單一程序,就可申請英國與歐洲簽證。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

英國華人必讀 倫敦副市長承諾協助改善華埠各問題啦

倫敦華埠商會近日在爵祿街新近落成的文化藝術中心「中國站」舉行了一小時的論壇,日前宣佈將會參加明年大倫敦市長選舉的英國大倫敦市副市長格林哈爾希 (Stephen Greenhalgh)在會上回應了十多項提問,其中包括華埠勞工短缺、警察服務、街道清潔、違例交通、投注站氾濫、非法佔用街道等華人廣泛關注的問題。

英国华人必读 伦敦副市长承诺协助改善华埠各问题啦

不少參加論壇的華人都十分擔心餐飲業勞工問題,華埠商會法律顧問鄧漢聲律師呼籲副市長關注有關問題,他表示,近年來不少華人餐館及外賣店因為欠缺人手,經 營困難,甚至因而倒閉。格林哈爾希承認移民事務並不屬市長辦工室的管轄範圍,但承諾會利用本身在執政保黨內的關係為華人提供協調幫助。他又認為英國移民計 分制要求海外勞工考英文試不符餐館實際需要,會支持華人向內政部陳情,爭取修例。

小區論壇由商會首席副會長丘玉云主持、資深傳媒人胡沛成及李海峰協助統籌觀眾提問。華埠商會副會長李玉媚、財政徐佩強、委任委員文國良先後提到華埠街道清 潔不足、水渠長期淤塞、違例泊車及經常出現非法佔用街道等情況。華埠商會秘書楊國偉代表商會感謝格林哈爾希及大倫敦市長辦公室多年來對新春慶典的支持,但 他指出,大倫敦市議會近年來的新春撥款逐漸減少,但需應付的開支卻不斷遞升,希望副市長能協助華人爭取更多資源。格林哈爾希對華埠商會的工作表示肯定,答 應會繼續支持新春的活動。

華人地方法官楊慶權在會上提到警察服務問題。他表示,警隊早年在華埠有專責隊伍巡邏﹐商戶有問題都會主動報案,警民關係十分良好。但去年警察服務改組後,不少華人感到難以找到警員幫助,新的編制也忽略了派警員定期到小區出席會議的重要,令警民關係大不如前。

倫敦中華基督教會胡德明牧師特別提到華埠報紙箱欠缺管理,令華埠垃圾及衛生問題加劇,希望市長關注。倫敦華埠商會去年已就問題向西敏市提出,但一直未能找到解決方案,報紙在天氣差的日子經常被風吹走,製造不少垃圾,華埠報紙箱背後更積聚不少垃圾,引來蚊蟲老鼠。

格林哈爾希在聆聽華人提問後,遂一回答了問題。他表示將會聯絡西敏市政府及大倫敦警隊,短期內會帶同市政府官員及警務人員回到唐人街,親自視察有關問題,透過跨部門的溝通,配合華埠的需要,尋求解決方案。他又希望華人支持他參選,日後繼續為華人小區服務。

華人如欲支持格林哈爾希參加大倫敦市長選舉,可到以下網站登記。非保守黨員亦可投票。投票將收取一英鎊手續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英中時報)

英國首份華人移民報告:華裔人口達40萬

《2015英國移民白皮書:在英中國移民數據分析》近日在倫敦發布,這是首份英國華人移民數據報告。40萬華裔人口中,全職或非全職雇員所占比例達到38%,學生總數占32%。在2014年投資移民英國的中國籍人士中,來自北京、上海、江蘇、廣東的最多。

英國首份華人移民報告:華裔人口達40萬

 

英國優質項目推薦

《2015英國移民白皮書:在英中國移民數據分析》是英中企業家協會、英國彼得森律師行與英國聖瑪麗私人財富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布的研究報告。報告發現,在英國常住人口中,華裔人口達到40萬,占居民總數的0 .7%,相較20 0 1年的0 .4%增長迅速。從年齡分布來看,在英華人中16-24歲人士占47%,從經濟活動情況來看,全職或非全職雇員所占比例達到38%,學生總數占比緊隨其後,為32%。

在T ier1投資移民中,中國高凈值人群對移民英國有持續熱情。根據英國移民局官方數據,在世界範圍的英國投資移民申請人中,中國籍人士在2013-2014年占總申請人的35%,2014-2015年更升至48%,穩居世界第壹。

白皮書對2014年成功申請投資移民簽證的中國籍人士以及家庭進行了問卷調查。在投資形式上:4.1%選擇貸款,95.9%選擇現金直投,且其中99%選擇通過耗時較長(五年)、資金額度要求較低的普通模式進行申請。僅有1 .4%選擇了3年獲永居的加速條件,即投資500萬英鎊。白皮書分析是因為大部分高凈值人群的資產來源為商業運作/股份分紅所得,因此用最低資金額度要求進行移民申請,可最大程度降低申請對於現金流的影響。

研究發現,中國高凈值人群海外投資的理念相對穩健,其更傾向於通過專業的投資理財公司進行各項投資,在保證資金安全的情況下,經過各種投資組合來達到利潤最大化。其中,房地產、固定收益類產品以及股票是最受投資人青睞的三大投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