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每個人都經歷過高考,因為它是高三學生最重要的轉折點。在考試期間學生們都有共同的煩惱及壓力,而這些煩惱都是必然的。考試通過的學生可以踏入新的學習環境、可以追求自己的夢想。泰國教育制度自古以來一直都在不斷地完善其不足之處並取得卓越的進步,其中高考就是一個例子。本篇文章將給大家分享泰國高考各個階段的演變。
第一個時期為1961年前,由於泰國特殊的社會背景以及教育體制,泰國各大學通常自主進行人才的選拔,通過設置題目和標准來實現各自需求的實現。
第二個時期為1961―1998年間,這一時期的特點突出的表現為高校的聯合考試向國家統一考試的過渡。這一階段教育體制的集中化趨勢逐漸加強,一方面,使得教育權力也日漸向中央集中;另一方面,也使得高考的地位和重要意義日益凸顯。在這一過程中,我們亦可以將其細分為三個階段:
- 1961―1962年的聯合考試雛形期、1962年的多所大學聯合考試期。
- 1963―1998年的統一考試期,泰國對於多元人才需求的日益重視,開始加強院校人才培養的多層次、多樣化意識。
第三階段則以統一考試為標志,開始了泰國制度化考試的新時期。
1999―2005年之間,高等教育委員會在結合國際經驗和本國國情的基礎上,將“一年一考”更改為“一年兩考”,與此同時,開始重視學生高中學習期間的成績,並首次將其納入國家的高考評價制度之中。
第四個時期為2006―2009年之間,高考制度出現了巨大的變化,多元化的招生錄取制度開始形成。考試制度逐步重視對學生的賦權,尤其是考試項目、高考時間與學生息息相關的項目等,其日益增強學生自主選擇權,使得考生對自我命運的掌控也得以增強,同時也顯示出了泰國高考制度“以人為本”、“以考生為本”的理念。
第五個時期為2010年至今,該階段的主要特點便是將GPA從整個評價體系中進行了移除,同時將A-NET改為AT(能力測驗),以此來突出人才競爭時期對於能力的高度關切。也就是說,整個評價體系再次進行了重構:
第一,由於GPA的取消,GPAX的比例得到相應提高,其權重由原先的10%上升為20%。
第二,O-NET仍然維持在30%左右。
第三,AT測試的權重設置為50%,這其中又進一步細分為GAT(普通能力測試)和PAT(專業能力測試)。其中,為GAT給予10%―50%的權重設置,此項目意在考察個體是否具備完成本科學業任務的能力;為PAT給予0%―40%的權重設置,以此來考察個體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情況。
在考試的制度上各個國家的高考制度都不一樣,在中國是屬於“一考制”,全國在規定時間內統一進行考試。而泰國是分兩次考試,即:O-NET (每年2月)和 GAT PAT(每年3月)之後再以幾部分按百分比合算的成績及學生個人的專業基礎知識掌握情況來申請大學。
泰國的大學錄取制度是相對科學和全面的,高中三年的各科分數和綜合表現分,占錄取總分數的20%;高中基礎知識考試占30%,此外泰國還學習美國的學術能力評估測試模式,把高中的高等知識考試改為”一般能力傾向測試”和“學術能力傾向測試”,前者占10-50%,後者占0-40%,這兩個能力的測試所占的比例也是取決於各個大學和專業的規定。
每年除了統一考試之外,高中階段成績非常優異的學生,可以在高三那年的7月份憑GPA(高中三年的綜合評價成績)向大學申請免試入學。
總之,泰國的高考制度非常靈活、科學,側重於對學生綜合能力的要求,因此學生在校的學習生活也是多樣化。
責編:Zoe Chan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