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紐約郵報》在一篇報導中說,紐約市和長島的炒房現象正在迅速上升,而在2008年金融危機發生前的2006年,曾經出現過類似的情況。
所謂「炒房」,是指在買下房子一年以內轉手。《郵報》援引Attom Data Solutions發佈的數據說,2016年上半年皇后區炒房現象上升了10%,而在長島則增長了40%。在皇后區和長島,分別有300套和650套房子可以算入是「被炒」的範圍。
受2008年經濟危機的影響,紐約州的長島、上州等區域出現了很多的止贖房(foreclosure),紐約州政府也收購了一批這樣的房產,然後委託房屋拍賣公司拍賣。《紐約郵報》說,長島被炒的房產中有46%是一些陷入困境的房產,而在紐約市的五個區中,被炒的房子有34%是陷入困境的房子。紐約市鄰里中心(Center for New York City Neighborhoods,簡稱CNYCN)的數據顯示,在2014-2015年間,那些陷入困境後被賣出的房子中,有一半在過去三年中接到過銀行的止贖通知。
炒房情形 似曾相似
紐約市鄰里中心說,炒房者賺得盆滿缽滿,他們瞄準紐約一些低迷的區域,包括布碌崙的東紐約、皇后區的阿爾巴斯(St. Albans)等,將便宜的房子入手,然後待價格上升時出手。鄰里中心的數據說,平均每套房可以賺到21.5萬美元,投資回報率達到75%。
不過,這一情形卻讓專家感到擔憂,因為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前,曾出現過類似的情形。在2005年最高峰的時候,一個季度有908套房子被炒,當時炒房集中在中佈碌崙和皇后區東南部。同時,炒房也讓一些中產沒有了「居者有其屋」的機會,受害的人群最常見為非裔。
「我們希望看到勞動家庭和紐約中產能夠買得起這些房子,」鄰里中心副主任Caroline Nagy告訴《紐約郵報》說,「但是他們被炒房者害了,現在(買房的)希望更為渺茫。
(互聯網資訊綜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