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台灣房地產市場回顧 | 海外

benny-700x190

2014年中開始,臺灣的房地產價格逐年下跌,2016年創下15年以來的最低交易量,只有24.5萬棟,臺北市樓價更從最高點下挫15%至20%。未來臺灣的房地產市場發展,或可從過去壹年10條房產熱搜新聞回顧,預測臺灣房市未來動向。(新臺幣對人民幣匯率

臺灣2016年房產新聞回顧分為“政策面”、“市場面”、“稅務面”三大方面。與“政策面”相關的大新聞有4則:

  1. 加強建築物安全。土壤潛勢區的公布以及老屋買賣要“健檢”這兩個消息,受不少老屋主反彈。屋主們並非反對政府公布資訊,而是反對政府公布後,卻沒有相關配套的補強措施,造成未來買主購買後,衍生後續的追加成本。
  1. 加速都市更新
  1. 登記制度和全球發達國家接軌目前的法規與建築開發的相關法規,形成“日出和日落”條款的配套措施。在目前樓價持續下跌的趨勢下,這些條例定必令開發商和地主在進行中的都市更新和合建案中,形成建築面積縮減和單價下調的雙重打擊。

稅務面”相關大新聞有3則:

  1. 房地合壹稅出臺2016年起房地合壹稅正式實施後,套牢了許多投資客,成交量低迷壹年多,也許當舊的奢侈稅在2017年底“退場”後,投資客才能放手出售。
  1. 六市持有稅大幅增加。臺灣6個城市的持有稅大幅增加,讓買房收租的長期投資者裹足不前。尤其是臺北市的新成豪宅,傳聞曾有買家因持有稅過高,寧願損失訂金也不願意交屋。臺北新落成的豪宅凈租金報酬約為1.5%,而持有稅超過1%,且不同於西方國家,可以作為收入的扣抵,因此租金所得繳完所得稅後,需再扣除持有稅,變相剝削業主的收入。
  1. 遺產贈予稅的增加當局增加遺產贈予稅,使高達十數兆臺幣的在外資金回流減慢,拖累房地產市場發展。

光看政策面和稅務面,看似臺灣政府的招數打擊了房地產市場,但我們卻在“市場面”看到了希望。與“市場面”相關的大新聞有四則:

  1. 2016年中,板橋建商開了“降價完售”的第壹槍。對周邊同業和二手房屋開始形成強烈的降價壓力,也帶領大臺北的房價紛紛降價,大大提高當地交易量。
  1. 政府推出“以房養老”專案降低年老業主參與都市更新以及合建分售的意願,也減少市場供應量,尤其臺北市中心的老屋房價,因周邊完善的醫療資源與生活機能,呈現“蝸牛步”極緩慢的跌勢。
  1. 去年臺灣成為全球外派工作者心目中,最佳的外派工作地點,這可能是最鮮為臺灣人知道的好消息,若更多外國人喜歡來臺工作,自然對當地房地產業有正面影響。
  1. 去年中國香港移民臺灣人數,首度超過1,000名。隨著臺灣少子化和人口老化影響,臺灣將於5至10年逐步開放移民限制,為當地市場帶來新的購買力。

綜觀以上10則2016年的房產熱搜新聞,政策成為了臺灣房地產市場快速流動的阻礙,加上政策和稅務配套並不完善,民眾在購買房屋時,需嚴謹計算未來財務負擔。我認為,若臺灣政府未來提出更多相關法案時,應先做足全套考量,包括參考房地產開發商、房地產中介平臺等供應者,以及房屋買家等需求者的意見,並平衡各方的需要,才能推出更有利市場發展的政策。

至於想投資臺灣房產的海外買家,建議可先以租屋方式在臺灣居住壹段時間,熟悉臺灣市場氛圍,並確定周遭生活機能與環境與想像中相符,再決定是否購買當地房產。以同屬“亞洲四小龍”的新加坡及中國香港為例子,在新加坡出生的人有150萬,同時在過去十幾年內,增加了近300萬移居者,是當地居民的兩倍;而中國香港近年也開放予大陸新移民定居,卻衍生出不少社會問題,亦影響了當地人的居住環境與質素。相反,臺灣不論工作環境或人民友善度、醫療資源、生活品質皆不落後於周圍東南亞國家,因此臺灣房地產市場的增長與未來發展,仍然值得期待。

 

中國香港丶臺灣及壹帶壹路房地產專家許誌光專欄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