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首個受轉售抽潤條例影響EC 西林苑售出近三成單位

受到新加坡轉售抽潤條例影響的第一個執行共管公寓(Executive Condominium,簡稱EC)西林苑(Westwood Residences),自5月推出以來已售出近30%單位,其中多達四成買家是首次購屋者。

新加坡首個受轉售抽潤條例影響EC 西林苑售出近三成單位
新加坡首個受轉售抽潤條例影響EC 西林苑售出近三成單位

點擊查看更多新加坡房源

此外,多數買家都住在裕廊一帶,但發展商也觀察到一些其他地區的居民及到示範單位參觀的公眾,對西林苑有「濃厚的興趣」。

發展商是在受詢時透露了以上數據。西林苑的發展商是許兄弟(Koh Brothers)子公司Changi Properties與喜敦控股(Heeton)子公司Heeton Homes。不過,它手頭上並沒有首次組屋提升者的數據。

對於銷售情況,發展商說:「至今已售出近30%單位,我們認為,在這個具挑戰性的環境中,加上(西林苑)又是第一個受到轉售抽潤條例影響的EC,這個表現相當值得稱許。」

有分析師認為,由於轉售抽潤條例的影響,對這個EC項目有興趣的買家,預料會有較多是首次購屋者。不過,也有分析師表示首次購物者的選擇很多,西林苑有四成買家是首次購屋者的數據,跟這一年多來新EC的銷售趨勢保持一致。

轉售抽潤條例是國家發展部2013年12月宣佈的政策修改,規定直接向發展商購買EC的第二次購屋者,必須支付一筆轉售抽潤,有關措施適用於所有在2013年12月9日或之後推出的EC賣地項目,包括未完成的土地競標項目。

目前市場大多EC項目都是在2013年12月9日完成土地競標,因此不受轉售抽潤條例影響。從西林苑之後推出的新EC項目都將受到這項條例影響,一些買家將得支付介於1萬5000元至5萬5000元的轉售抽潤。

智信研究與諮詢總監王伽勝認為,西林苑在最近推出時平均定在800元左右的尺價,是一個好的做法。

「由於這一帶將被注入新活力,前景大好,因此每平方英呎800元對裕廊一帶來說算是低價。跟附近中位價為每平方英呎870元的Lake Life相比,買家會覺得西林苑的價格更有吸引力。這也說明項目的銷量至今會這麼的好的原因。」

王伽勝表示,由於裕廊湖區正逐漸發展成第二個中央商業區,並將成為未來新隆高鐵新加坡終站的所在地,因此西林苑料比其他接下來推出的其他受到轉售抽潤條例影響的EC項目,更能吸引到第二次購屋者。

欣樂國際執行董事麥俊榮則認為,過去一年多來,新推出EC的首次購屋者都是佔買家總數的50%以下,西林苑有四成買家是首次購屋者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他表示,首次購屋者不急著購買房地產。他們在購買預購組屋(BTO)可獲得優先權,也不受到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影響,如今組屋和私宅轉售市場也處於疲軟狀態,而市場上仍有許多新EC未售出,因此他們購買房地產有更多選擇和優勢。

他認為,轉售抽潤條例對EC銷量有影響,西林苑推出一個月來,買家對於西林苑的需求似乎已放緩。西林苑是首個以腳踏車為主題的EC,但「不論有沒有腳踏車道,還是受到政策影響。」

國家發展部長許文遠上週透露正在檢討是否要進一步調高申請新組屋的家庭月入頂限,麥俊榮認為這會是另一項影響EC市場的因素。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租屋取代買房 為何只有德國做得到?

很多人喜歡屯房養老,房子愈多愈有安全感,但近年房價薪資漲幅不同調,買房自住都有困難,遑論買好幾棟。其實近年熱錢炒房風氣盛,許多國家都舉德國為例,鼓勵租屋,但是要打破房產迷思不是喊口號就行,德國的住房政策其實在戰後就開始奠定。

租屋取代買房 為何只有德國辦得到?
租屋取代買房 為何只有德國辦得到?

戰後重建,政策沖蓋房

德國的房屋擁有率是 43%,在已開發國家中排名最低,這是戰後德國重建時政策實施的結果。1945 年五月德國投降之際,德國境內有 20% 的房子成瓦礫,225 戶房子消失,200 萬戶毀損,1946 年統計當時西德短缺的房屋數量為 440 萬戶。

當然房屋只是戰後德國亟待重建的項目之壹,經濟停擺、零融資、貨幣成壁紙,如果要讓德國人有地方住,唯壹能使得上力的是政府政策

德國房屋政策:要使所有人都受益

當時在失業率極高的情況下,還要避免激進份子與共產黨趁虛而入。當時德國第壹任房屋部長就提到,歐洲共產黨選民的數量與住房率成反比,意思是人民有地方住,有工作可以做,共產黨勢力就難以壯大。就是在這樣的政治性擔憂下,西德開始設計房屋政策,盡其所能讓所有德國人都能受益。

西德在 1949 年成立之後,首次推出房屋法,鼓勵建商蓋房,但前提是房屋的配件、大小、租金都要適用於最廣泛的大眾。在政府直接補助、慷慨的稅收豁免下,政策奏效。1962 年短缺的房屋數量減少到 65.8 萬戶。

政策不鼓勵買房,抑制炒房風氣

但德國大部分的新房都供出租,原因是銀行對房屋貸款非常嚴格,且頭期款門檻太高,使得潛在的買家不多,很少德國人可以壹次拿出這麽多錢。且德國法律限制租金漲幅三年內不得超過 15%,還有,德國不讓房屋貸款抵稅。

壹來壹往之下,加上穩定的出租房供給,以及德國房價漲幅非常慢,使得德國房屋租金漲不起來。報導指出,買房動機如果是建立在房租上漲的市場,那麽房租停滯即可抑制買房心裏。

英國限制過頭,公共住宅品質低下

然戰後有住房短缺問題的不只德國,英國政府也花了壹大筆錢鼓勵蓋房,但英國房屋擁有率達 66%,比德國高很多,租屋風氣並不興盛。

經濟學家認為,德國在私人投資與政府政策之間取的了更好的平衡,像英國政府也補助蓋房,但最後只有公部門、地方政府,與非營利開發商符合標準,扼殺了私人企業進入租屋市場的空間。

報導指出,英國對公共住宅建商實行嚴格的租屋與建築成本限制,卻犧牲了房屋品質,英國人都認為,只要是公部門蓋的房子,都變成是窮人住的。反觀德國松綁租屋規範的時間比其他國家都早。

軟硬兼施,德國住房滿意度達 93%

德國公共政策的角色是在不受控制的自由市場,與政府嚴格介入手段之間取得平衡,且德國住房鐵律成功避開如蝗蟲壹樣的資金熱潮,因為相較其他國家,德國房地產市場對這些投資人而言壹點都沒有吸引力。

高品質公共住宅、低租金的環境,使德國人對住房政策滿意度很高。OECD 調查,超過 93% 的德國居民滿意現在的住房狀況,房屋擁有率高的國家都不見得有這麽高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