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型金融AI理财企业兴起的契机|居外专栏

过往60年,人工智能经历了几次从爆发到低谷再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走向了全面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却也无意中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2020年,全球行业整合和并购的增加推动了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总投资18,932(百万美元)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121.7%;至于全球人工智能私人投资42,238(百万美元)相较于2019年增长9.3%。

2015-20年按投资活动划分的全球企业对AI的投资——信息来源:CapIQ、Crunchbase和2021年AI指数报告

美国仍然是私人投资的主要流向地,2020年的私人投资金额超过了236亿美元。其次是中国(99亿美元)和英国(19亿美元)。2020年私人投资金额占比最大的是“药物、癌症、分子、药物发现”领域高居榜首, 投资超过138亿美元,是2019年的4.5倍。其次是“自动车辆、自动驾驶、车队”(4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强大的公共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支持人工智能研发。

在进行跨国比较时,人工智能技能的相对渗透率是用一个国家各职业人工智能技能的渗透率之和除以人工智能技能在全球同一职业中的平均渗透率得到的。

例如,相对渗透率为2意味着该国人工智能技能的平均渗透率是全球同类职业平均渗透率的两倍。

2015-2020年各国相对AI技能渗透率——信息来源:领英

2015年至2020年的汇总数据显示,印度:全球平均水平的2.83倍的相对人工智能技能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美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99倍、中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40倍、德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27倍和加拿大:全球平均水平的1.13倍。过去五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能渗透率最高的五大行业的汇总数据:教育、金融、硬件和网络、制造业、软件和IT。在所有五个行业中,印度的人工智能技能相对渗透率最高,而美国和中国在部分榜单中也排名前列。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益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政策和资本的大力驱动、创新力量的持续沉淀,AI 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孕育了数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而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九成,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创新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可分为四大类:互联网巨头、传统软硬件厂商包括独立软件开发商(ISV)、集成商(SI)和设备代工商(OEM)、人工智能企业又分为独角兽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其中,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庞大,全国共约4484 家,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 89%。这些企业深耕垂直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千行百业融合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过去几年,经过巨量资本的加持,以及海量的市场需求,都使数量庞大的成长型 AI 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在疫情后,对无人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需求非常旺盛。

中国AI企业分布图——信息来源:英特尔AI百佳

根据对中国4484 家成长型 AI 企业的调查,基础层、技术层、AI应用终端和AI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占比分别是 12%、27%、30% 和 31%,中国成长型 AI 企业主要集中在AI 应用终端及 AI 行业解决方案,占比高达 61%(集中在“技术 + 场景”的中上层)。

成长型AI企业生态圈与企业数量占比——信息来源:英特尔AI百佳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五大趋势:

  1. 财富管理(金融AI理财)
  2. 金融衍生商品;
  3. 开放银行(开放API所带来的智能理财功能的银行);
  4. 金融基础设施;
  5. 金融监管科技。

运用各种“算法技术”的人工智能正悄然无息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进入到金融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中。金融人工智能(AI)以自己的方式分析数据,并以自己的逻辑理解数据,这些分析数据的模式和逻辑不可阻挡地带来了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目前,人工智能在安防和金融领域发展条件较好,业务渗透最快,市场份额最大(安防占AI 53.8 %和金融占AI 15.8%,数据来源:iResearch)。

成长型金融AI理财企业兴起的最大关键还不是深度学习技术本身的发现,而是过往近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数据自动化的强烈需求,有了成熟的财富管理业务流程和高质量的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代表算法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训练数据,在金融领域,机器学习尝试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经过给定数据的训练后,能够在新数据的基础上去预测结果,正因其强大功能,机器学习技术可去训练优化算法。

随着算法不断改进,以及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金融AI理财绩效起到发挥关键的稳健作用,加上有实务操作优秀经验之量化金融工程师,这样促使深度学习技术对资产配置策略的再平衡和绩效管理成了财富管理必然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作为短线投资建议

 

钟华 Dr.Chung-Peter
《国际观金融理财》
联系邮箱:DoctorChung99@gmail.com

大咖云集!2019金融科技服务(上海)高峰论坛隆重召开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为指导单位,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委员会和《理财周刊》共同举办的“2019金融科技服务(上海)高峰论坛”于8月21日在上海举行。

2019金融科技服务(上海)高峰论坛现场

本次论坛旨在推动金融和科技的跨界合作和深度融合,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签约仪式等环节,展示金融科技的创新成果,促进传统金融机构加速自身业务的创新、转型和发展,并研讨行业健康发展的路径,构建金融科技上海服务与交流的新窗口。

论坛由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委员会和《理财周刊》主办,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上海市银行同业公会、上海市保险同业公会、上海市证券同业公会等为论坛支持单位,居外网作为媒体支持单位也参与了本次盛会。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惠强,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发表致辞。

郑惠强在致辞中表示,金融科技是上海自贸区建设和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结合点,为此,上海将重点围绕完善金融科技服务的结构体系、推动金融市场创新为科技企业发展提供投融资服务、打造金融科技中心和完善金融科技发展环境这四个方面开展工作。

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会长、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郑惠强

蔡鄂生认为,发展金融科技,最主要的还是要把金融服务落实到实体经济上。从目前来看,金融科技有两个阶段的发展,第一个阶段主要是科技,看高科技怎样在金融领域布局;第二个阶段是怎样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助力金融业的发展,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南南合作金融中心主席、中国银监会原副主席蔡鄂生

论坛上,与会嘉宾就金融科技中的“网红”技术,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方面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

在财经双语主持人、枫投圈创始人蔡丹枫主持的圆桌对话环节中,复深蓝软件董事长杨万强、迅策科技总经理耿大为、虎博科技副总裁杨春路、建信金融科技批发业务总监陈东、百度智能云高级架构师栾万龙、英国驻上海总领事管金融科技主管双希和恒昌首席战略官翟南宾,就“金融科技的融合与创新”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围绕着普惠、共赢、科技改变生活等方面各抒己见,分享各行各业金融创新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机遇与挑战。

论坛上,上海现代服务业联合会金融科技服务专业委员会还分别与上海交通大学海外教育学院金融科技产业应用研究中心、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政府和中国金融博物馆集团上海科技金融博物馆进行了签约,开展战略合作,共同推动金融与科技的跨界融合。

同时,在“2019年金融科技大奖”颁奖环节中,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蚂蚁金服(杭州)网络技术有限公司、京东数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旷视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复深蓝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基煜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上海合合信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捷凯金融、大智金科、上海长量基金销售有限公司、众安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等22家机构获得“金融科技领军企业奖”“金融科技卓越服务奖”“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奖”“金融科技成长价值奖”四类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