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风潮延续 股市楼市有危有机|居外专栏

中国先后向互联网公司、教育行业,提出各项监管风潮,令相关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例如股王腾讯也从今年年初高位回落至今,下跌已超过45%,市值消失逾4000亿美元,如果连同阿里巴巴、快手、美国等公司,市值蒸发超过1万亿美元。不少外国基金公司更扬言已沽清所有中资股。

以往被认为前景一片光明的新经济股,一夜之间被描绘至万恶不赦。其实,中国政府并不会,亦不能逆转科技股的发展,相信会继续欢迎利用科技去改善人民的生活。只是过去一些龙头公司,滥用其垄断地位,或利用数据谋利,令消费者难以抵抗。例如迷你仓可以从客户的电脑IP知道他身处外地,即使疯狂加价,客户也难以将贮存于迷你仓的物品移走!滴滴出行最初也解决笔者回国内公干时租车的烦脑,效果很好。但自从他消灭了对手,吞并了Uber之后,成为市场唯一,价钱就越来越贵!这类型的例子多不胜数。相信监管风潮背后,政府不会反对大家创新,令企业成长,赚取应得的利润。

谈到房地产,中国之前已经提出三条红线,目的是监管发展商的过度货款,遂高价投地,结果又进一步推高新盘房价,形成恶性循环!对于二手房也提出指导价,令二手成交大减,据报导深圳的成交量更只馀二成。

无论股市或楼市,都会因为新的政策或监管而产生震荡,但也不需太悲观,在投资组合中,可减低比例。但不需要完全放弃,优秀的公司有适应能力,会继续创造盈利。城市只要能继续发展,人口继续增加,工作收入提升,楼价仍会有上升空间,但究竟市中心物业还是新区好?买住宅或商厦?直接持有或是买ETF间接持有好?在新的监管规定下,大家要多做功课,有危便有机是不变定律。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低息环境持续 套现转按好时机|居外专栏

中国香港楼市於2021年在上半年非常热闹,住宅楼价距离历史高位只有约2%,破顶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成交金额至6月中已达3550亿港币,根据97年上半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3750亿港币,距离破顶只有约200亿港币,相信2021年上半年将会刷新历史纪录

楼市旺价又旺量,作为业主当然高兴,但自住的业主可能认为只是纸上数字,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楼市大旺主要得益於央行大放水,令低利率环境持续。当今港币同业拆息接近零,银行H按的按揭利率是1.3%至1.4%左右。反观两年前,不少业主见P按跟H按息率差不多,而选择了较稳定的P按,现行的实际利率为2.5%,比H按的息率高。业主可在罚息期界满后选择用H按。以每100万元计,30年分期可以将供款每月省回约550元;500万贷款就每月省回2750元!转按虽然涉及律师费开支,但银行也会有现金回赠给转按业主。现行一般有1%,500万贷款就有5万。而转按律师费不足1万元,“除笨有精”(指通过短期让利来赚取长远利益的策略)!

另外,更进取一点的业主,更加可以藉楼价高位的机会,加按套现,获得的额外资金,当然可以再投入物业市场。买住宅的话,就可能涉及15%的从价印花税。所以不少香港业主会考虑投资境外物业,尤其是英国及大湾区,均为现今的热门地区。

居外推介:这套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公寓,坐落卡斯尔菲尔德(Castlefield)区核心位置,2卧2卫带阳台,仅售约¥179万,还可选择买下全套家具,是买房出租的大好机会。

也有业主将资金投入股市,尤其是一些有稳定收益的ETF。市值最大的当然是领展,有 3.7%股息收益,已经是最低的ETF利率,其他的收息率达到6%至8%不等。若以息差5%计算,500万的加按贷款就能产生额外每年25万的额外收益。

一个自住的物业也可以被活化,成功为业主赚取收益。甚至有保险公司在推广加按物业所得资金,可购买医疗保险相连的基金,增值之馀,也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高昂的担心。当然,凡事都有风险。如果息口大幅上升,业主的供款支出便会上升,自然影响收益。但以美国为首的央行,是否能够大幅加息?这个风险就必须密切留意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成长型金融AI理财企业兴起的契机|居外专栏

过往60年,人工智能经历了几次从爆发到低谷再重新焕发生机的过程,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数据的爆发式增长,计算能力的大幅度提升和深度学习的发展和成熟,人工智能迎来了第三次发展浪潮,人工智能技术走向了全面应用,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一场新的产业革命。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疫情,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以及全球的经济发展构成了巨大挑战,却也无意中加速了产业智能化的进程。2020年,全球行业整合和并购的增加推动了企业对人工智能的总投资18,932(百万美元)相较于2019年增长了121.7%;至于全球人工智能私人投资42,238(百万美元)相较于2019年增长9.3%。

2015-20年按投资活动划分的全球企业对AI的投资——信息来源:CapIQ、Crunchbase和2021年AI指数报告

美国仍然是私人投资的主要流向地,2020年的私人投资金额超过了236亿美元。其次是中国(99亿美元)和英国(19亿美元)。2020年私人投资金额占比最大的是“药物、癌症、分子、药物发现”领域高居榜首, 投资超过138亿美元,是2019年的4.5倍。其次是“自动车辆、自动驾驶、车队”(45亿美元)。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拥有强大的公共投资,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投入了大量资金以支持人工智能研发。

在进行跨国比较时,人工智能技能的相对渗透率是用一个国家各职业人工智能技能的渗透率之和除以人工智能技能在全球同一职业中的平均渗透率得到的。

例如,相对渗透率为2意味着该国人工智能技能的平均渗透率是全球同类职业平均渗透率的两倍。

2015-2020年各国相对AI技能渗透率——信息来源:领英

2015年至2020年的汇总数据显示,印度:全球平均水平的2.83倍的相对人工智能技能渗透率最高,其次是美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99倍、中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40倍、德国:全球平均水平的1.27倍和加拿大:全球平均水平的1.13倍。过去五年全球人工智能技能渗透率最高的五大行业的汇总数据:教育、金融、硬件和网络、制造业、软件和IT。在所有五个行业中,印度的人工智能技能相对渗透率最高,而美国和中国在部分榜单中也排名前列。

在中国,人工智能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连续多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得益于社会经济的持续增长、政策和资本的大力驱动、创新力量的持续沉淀,AI 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并孕育了数千家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而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九成,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应用创新和产业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

当前中国人工智能相关企业可分为四大类:互联网巨头、传统软硬件厂商包括独立软件开发商(ISV)、集成商(SI)和设备代工商(OEM)、人工智能企业又分为独角兽企业和成长型企业。其中,成长型 AI 企业数量庞大,全国共约4484 家,占人工智能相关企业的 89%。这些企业深耕垂直领域,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千行百业融合的过程中,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过去几年,经过巨量资本的加持,以及海量的市场需求,都使数量庞大的成长型 AI 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在疫情后,对无人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需求非常旺盛。

中国AI企业分布图——信息来源:英特尔AI百佳

根据对中国4484 家成长型 AI 企业的调查,基础层、技术层、AI应用终端和AI行业解决方案的企业占比分别是 12%、27%、30% 和 31%,中国成长型 AI 企业主要集中在AI 应用终端及 AI 行业解决方案,占比高达 61%(集中在“技术 + 场景”的中上层)。

成长型AI企业生态圈与企业数量占比——信息来源:英特尔AI百佳

中国金融科技发展五大趋势:

  1. 财富管理(金融AI理财)
  2. 金融衍生商品;
  3. 开放银行(开放API所带来的智能理财功能的银行);
  4. 金融基础设施;
  5. 金融监管科技。

运用各种“算法技术”的人工智能正悄然无息地进入我们的生活之中,也进入到金融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领域中。金融人工智能(AI)以自己的方式分析数据,并以自己的逻辑理解数据,这些分析数据的模式和逻辑不可阻挡地带来了预测准确性的提高。目前,人工智能在安防和金融领域发展条件较好,业务渗透最快,市场份额最大(安防占AI 53.8 %和金融占AI 15.8%,数据来源:iResearch)。

成长型金融AI理财企业兴起的最大关键还不是深度学习技术本身的发现,而是过往近20年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对数据自动化的强烈需求,有了成熟的财富管理业务流程和高质量的金融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代表算法是深度学习,而深度学习需要有足够数量的训练数据,在金融领域,机器学习尝试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在经过给定数据的训练后,能够在新数据的基础上去预测结果,正因其强大功能,机器学习技术可去训练优化算法。

随着算法不断改进,以及计算能力不断提升,卷积神经网络技术在金融AI理财绩效起到发挥关键的稳健作用,加上有实务操作优秀经验之量化金融工程师,这样促使深度学习技术对资产配置策略的再平衡和绩效管理成了财富管理必然发展趋势。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作为短线投资建议

 

钟华 Dr.Chung-Peter
《国际观金融理财》
联系邮箱:DoctorChung99@gmail.com

如何保有新能源汽车市场先发优势?︱居外专栏

2020年底,特斯拉全球交付49.9万辆,位居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而产销量超过900万辆的大众汽车集团,去年电动汽车交付量仅为42.2万辆。德系宝马品牌,通过持续发力,2021年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预计将同比增长75%以上,实现向全球用户交付100万辆新能源车的目标。新能源汽车行业竞争日趋激烈,传统车企虎视眈眈新能源汽车市场,豪华车将全面进入电动化时代,而造车新势力会在特斯拉带领下,继续加码新能源汽车市场。

特斯拉2020年实现净利润达7.21亿美元,搅热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造车三个新势力:理想汽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也借新能源汽车发展,截至2020年底,理想汽车净亏损达人民币1.517亿元,较2019年下降93.8%,是造车三个新势力中亏损最少的车企。而蔚来汽车是3家造车新势力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截至2020年底,全年净亏损为人民币53.041亿元,而小鹏汽车净亏损达人民币27.320亿元。

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多元创新发展与需求撬动

美国拜登政府规划,至2026年美国的电动汽车份额将达到25%,电动汽车年销量达到400万辆;2035年实现无碳发电,2050年实现100%的清洁能源经济。为了鼓励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政策,比如,美国加州为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实施的是零排放法规,规定各汽车厂商在本地汽车销售总量中,“零排放”车在未来各个年度必须达到某一占比,否则就要缴纳罚款。

美国拜登上台后,中美对于共同应对气候变化有一些共同的主张,但不同的是,中国在对支持联合国的有关气候变化、碳中和等政策上一直具有一贯性,而美国不同党派上台后的政府对此问题的政策可能会全然相反,美国刺激新能源汽车政策的连续性或有不确定性。

根据中国国务院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预计在600万辆,占汽车新车总销量的约当25%。而根据美国拜登政府的规划,至2026年美国的新能源汽车新车份额达到25%(约当400万辆),与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规划自然有差距。

中国政府规定新能源车,或称替代燃料车(Alternative fuel vehicle)包括三类:纯电动车(EV)、插电混合动力车(PHEV)、燃料电池车(FCEV)。中国新能源汽车截至2020年底,保有量达492万辆,占全球的比重约为40%左右,排在全球第一的位置。

2020年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规划要求:

1. 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支持新能源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产业深度融合,推动电动化与网联化、智能化技术互融协同发展,推进标准对接和数据共享。

2. 鼓励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国际合作。

3. 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形成快充为主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对作为公共设施的充电桩建设给予财政支持。鼓励开展换电模式应用。

4. 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2021 年起,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80%。

新能源汽车商品力大幅度提升主要源于:

1. 补贴等政策持续退坡倒逼车企加快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入,截止2020 年部分车企基本完成了初期新能源技术研发以及相应产业布局,目前处于相关技术变现阶段;

2. 特斯拉作为行业龙头,在造车理念,技术创新层面不断引领和带动行业发展,尤其是后期更加注重存量市场产业生态圈,前期将较为重视其体量的快速提升,倒逼竞争对手加快研发以提升商品力;

3. 各大主机厂纯电动平台的逐步投入使用,车型的电池搭载量显着提升,从而显着提升续航里程,解决燃油焦虑;

4.产业链上电池等核心环节技术进步,类似高镍三元,刀片电池等新技术不断在化学体系和物理体系等维度获得新突破,从而使得电池性能提升以及成本下降。2021年将可看到新能源全产业链从以量为先转向以质为重,实现供给侧多元创新发展与需求撬动。

吉利汽车李书福董事长曾说:“汽车行业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那就是规模,最终全球汽车工业企业存活下来的数量不会太多,只有规模企业才能生存下来。”如何保有新能源汽车市场话语权,如今已经成为传统龙头车企未来发展重中之重的课题。新能源汽车如何在新一轮竞争中维持先发优势,智能网联领域自主研发技术,将成为新能源车企比拼的重点。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作为短线投资建议

 

钟华 Dr.Chung-Peter
《国际观金融理财》
联系邮箱:DoctorChung99@gmail.com

医药行业A股投资逻辑及赛道投资组合|居外专栏

前期(2021年3月)市场因为宏观环境、财政政策、国际形势、投资心态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而出现普遍回调,医药板块本次回调整体看与基本面关系不大,更多的是释放情绪压力。随着国内以及国外疫苗接种进度超出预期,新冠疫苗的强需求大概率会持续到明年底,印度等国家的新冠疫情严峻及疫情扰动下中国企业承接能力优势的凸显,A股医药板块的刚需属性第一季季报业绩亮眼,受益于海外创新药企的产业链转移、国内创新药大潮的兴起、医药板块的绩优、成长A股的经营稳定,周期性弱,短期价格波动及反弹走势跟基本面关连不大,医药行业不是一个炒主题炒事件的行业,医药行业它最大的特点是长期稳定确定性的增长;旧历年后在A股市场短期价格波动,更多是筹码结构的调节因素居多,医药行业长期发展前景没有任何变化,绩优、成长A股的中长期投资价值大

医药板块的投资需要长维度的考虑和布局。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治疗需求日渐强烈,医疗资源压力逐步增大。民众对医疗的期待也从单纯治好病,发展成需要国际领先的药物和疗法、提高诊疗体验和治疗后生活质量,最后演变成对疾病预防、早期诊断等保健的需求。这种需求与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密切相关的,

医药板块投资利好的因素除了确定的需求外,还有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内供给水平的提高。国家和地方医药卫生监管机构和审批机构为医药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包括创新药创新器械审批的加速,国内国际临床数据的互认,支持民营医院发展,支持分级诊疗和基层医院硬件设施建设改造等,这些都切实促进了医药产业的繁荣,加速与国际接轨,引进了大量海外人才,提升国内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医药行业看好,主要有三个投资逻辑

第一个投资逻辑是能够规避医保局的控费和降价政策的细分赛道:

一是创新药及相关的CXO产业链。 新药研发成本上升与回报率下降,导致CXO成为降低新药研发成本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制药企业通过外包研发生产服务以压缩新药研发时间和成本,CXO渗透率不断提升。

   目前国内A股上市的CXO企业,主要包括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 合同研发外包机构)、CMO(Contract Manufacturing Organization 合同生产外包机构)、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 合同研发生产外包机构)其中,含金量最高的是合同研发外包机构(CRO),主要承接各大药企的部分研发工作。CRO 的服务范围,基本覆盖了药物研发的各个阶段与领域。国内CMO\CDMO企业,同时能提供CRO服务,药明康德便是如此。

二是消费属性的药品和创新医疗器械,包括改善型需求的医美概念股比较有投资机遇。医疗器械行业之黄金投资时代的大趋势不变,核心原因:

  1. 国内医疗器械消费水平远低于欧美,此次新冠疫情加速国内医疗建设,医疗设备显着受益;
  2. 国内厂家技术持续向中高端突破,进口替代加速;
  3. 科创板将加快更多优质医疗器械公司上市。

第二个投资逻辑是在新冠疫情下,政府重新加大投入的细分赛道:一是生物医药,二是 医疗服务。

医药行业以生物医药板块为例,受新冠疫情影响,生物医药产业的长期战略价值及行业长远发展确定性有望提升。近几年,政府强有力的医疗监管改革,对创新药和生物医药的政策支持,以及生物医药作为国家重点支持领域,是科创板重点支持的板块,目前A股中生物医药公司的占比仍旧很低;医药行业的药企开始意识到,仿制药已经没有了议价的空间,自主创新生物医药才是药企长期发展和拥有定价权的关键。

在新冠疫情考验下,医疗服务板块展现快速恢复能力与长期增长韧性,头部企业投资价值凸显。随着国民消费意识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赛道具备长期投资价值。尤其面对医保局控费等政策进一步推进,侧重长期布局和收益的投资者,可以选择医疗服务作为避险赛道。

第三个投资逻辑是医疗保健行业,其赛道:精准医疗。从中期来看,PCR(聚合酶连锁反应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和NGS(次世代定序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之间是优势互补、PCR和NGS在应用场景是重叠度较低,共存发展而并非替代的关系,目前PCR仍是主流的分子诊断平台,NGS引领分子诊断走向高端,是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

医药行情的后市空间,要看个股估值与业绩的匹配度,就长期来看,具备创新能力和进化能力的企业存在中长期投资价值,赚业绩增长的钱。

医药赛道投资组合

1. 药明康德(603259):国内A股新药研发临床前合同外包服务CRO(Contract Research Organization)的龙头企业,行业地位突出,最新流通市值高达3453亿(总市值4005亿)人民币。药明康德市值不仅在国内最高,放眼全球亦是。推估2021年(ROE /税后EPS=4.4% / 1.3元)。

2. 恒瑞医药(600276):创新药龙头,新品不断上市,进入业绩加速期。恒瑞医药的研发投入逐年增长,逐渐升级为技术驱动路线。2011年,公司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从8.79%上升至2020年的18.73%。截至2020年底,研发团队已有2500多人,其中包括1700多名博士、硕士及100多名海归人士。推估2021年(ROE /税后EPS=4.5% / 1.4元)。

3. 迈瑞医疗(300760):医疗器械龙头。中国大陆的医药和器械占比仅为25.9%,远低于全球平均41.2%, 医疗器械市场规模近20%复合增长率;迈瑞医疗的医疗器械成长空间大,主要是它走了三条正确的发展道路:

  1. 从单产品线到多产线(从最初成立时经营监护仪,发展到血球、超声、麻醉,以及POCT领域);
  2. 从单市场到全球市场(公司产品及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
  3. 从低端到高端产品(其产品布局符合疫情需求)。最新流通市值高达2399亿(总市值5843亿)人民币。

推估2021年(ROE / 税后EPS=7% / 5.6元)。

4.艾德生物(300685):国内肿瘤伴随诊断龙头,以PCR 技术为主,产品管线丰富,技术领先。目前共有22 种诊断试剂获批上市,涵盖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黑色素瘤等多种疾病,全面覆盖国内获批的靶向药物。公司率先推出PCR、NGS 多基因诊断试剂和BRAC 1/2诊断试剂,可更好地满足临床需求,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400 多家大中型医疗机构,建立了较强的品牌效应。推估2021年(ROE / 税后EPS=15.2% / 0.82元)。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作为短线投资建议

 

钟华 Dr.Chung-Peter
《国际观金融理财》
联系邮箱:DoctorChung99@gmail.com

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上市议题探讨|居外专栏

2021年5月1日(北美时间),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 Hathaway)2021 股东大会在美国加州洛杉矶如期举行(年度股东大会的地点首次在奥马哈以外的地方举行),90岁高龄的巴菲特(Warren Buffett)与合作60年97岁老搭档芒格(Charlie Munger)“共同主持”。被外界普遍视为巴菲特接班人的两名副董事长:伯克希尔非保险业务负责人格雷格·阿贝尔(Greg Abel)和保险业务负责阿吉特·贾恩(Ajit Jain)一同出席股东大会。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021股东大会中,巴菲特和芒格对股市中的猖獗的投机行为提出了警告,特别是对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的投机行为,它是股市的副产品。巴菲特警告说,没有人告诉你这种狂热什么时候会结束。

巴菲特为何就此议题会如此说呢?因为SPACs只有现金,没有实际经营业务,它创建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市后收购一家有实际经营业务的非上市公司,让被收购公司无需通过IPO即可上市,它是一开始就以壳上市,一上来就摆明自己是个壳公司。由于它上市时,公司连自己到底要收购什么公司、做什么业务、会成为一家什么公司都不清楚,投资者就更不清楚,SPACs也因此被称作“金融盲盒”。

美国证券市场上市方式如图示1所示其中有APOSPAC IPO等多种在美上市方式

首先,融资反向型收购(APO)符合国家政策,合法合规帮助企业利于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出资,越来越多企业,配合我国政府的政策知识产权ABS(资产证券化)。知识产权证券化是以知识产权未来预期收益为支持,通过发行市场流通证券进行融资的方式,是创新主体将知识产权变为实际市场收益的重要举措,而不是以前的只强调知识产权专利保护及侵权后的法律诉讼的作法。

利用融资反向型收购(APO)运作,为企业带来更加强有力的后盾支持,利用知识产权技术出资,做成公司资产(本),进行股权实缴,增加每股净值。先在国内向投资方快速(债权/股权)融资,同时通过收购美国上市公司的经营权、股权获得上市地位,再将原有公司的股权、资产、绩效等转移至上市公司完成OTC上市,做好上市后的市值管理,再以上市公司整合并购及后续融资,在最佳时机转至国内主板、科创板、纳斯达克、纽交所或香港上市,让企业实现多地上市的便利性,把企业做大做强。

图示1:美国证券市场上市方式信息来源上海控本公司

Preqin的数据称,2020年已经有超过100家特殊目的收购公司(SPACs)在美上市,其中一些得到了著名对冲基金的支持,融资400亿美元。2021年3月12日美国证交会代理主席:更多证据表明SPACs存在风险,对SPACs的利益失调感到担忧。2021年3月5日伦敦证交所首席执行官David Schwimmer:SPACs是资本市场的有用工具。2021年3月8日香港交易所:正在研究SPACs机制的可行性。

为寻求均衡框架,有效保护投资者利益免受SPACs独特性带来的某些忧虑,同时满足市场融资需求,2021年4月2日新加坡交易所寻求市场反馈意见:

  1. 总体准入标准:在首次公开募股时,市值至少3亿新元,且持有发行股票总数的至少25%由500名以上公众股东持有。
  2. 创始股东和/或管理团队必须在IPO时持有1.5%至3.3%的最低股本,取决于SPACs当时的市值。在多种关键时刻,创始股东和控股股东等主要股东的持股权益暂停。

从上述看到各国就SPACs议题,有积极作为,亦有认知忧虑,为此,接下来探讨。

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美国上市方式与被收购的公司必须具备的要件

图示2补充说明——方式一:现有的SPACs壳公司,寻找优质企业进行并购。各行业的都可以做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免美国SEC的审查,省掉做市商的费用,快速上市(最终目标:比借壳上市还快挂上NASDAQ)。

图示2: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美国上市方式信息来源:上海控本公司

图示2补充说明——方式二:帮助企业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造壳上市;其要件补充说明:

  1. 自行先融资一笔资金(至少500万美元,越多越好)
  2. 企业发起人:24个月之内20%股权有效
  3. 企业发起人:一年内股权不能卖出(发起人有获利千倍的机率)!

至于SPACs面向被收购的公司必须具备的要件:

  1. 两年合规的财务报表
  2. 税后净利500万元人民币(越多越好)
  3. 企业净资产3~5亿元人民币(越多越好)

如何让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在美国OTC上市的更稳健而不会成为“金融盲盒”呢?

笔者的建议如下

  1. 先就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用市场法/成本法/盈利法)技术出资,注册资本转为实收资本,增资扩股
  2. 在OTC上市后进行倂购(当然以后到NASDAQ主板亦可进行倂购),可以用上市股权协议倂购上中下游及跨行业公司
  3. OTC上市后,缩股减资,提高净值,更容易维持股价。
  4. OTC可以无数次,定向增发股票融资。(转NASDAQ主板后只剩最后一次IPO首次公开全球大公募)。
  5. 维持股东往来的交易量及维护股价10美元以上/股,完善市值管理,避免股价被主力有心放空打压股价,有利于转至NASDAQ主板。

SPACs(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在美国后续若没能如期OTC上市,(下述两种情况笔者建议的补救作法

情况1:企业有现金流500万美元,以存托凭证形式存放在美国的银行;发起人去寻找项目公司;若没被选上的SPACs,可透过IPO完整流程的上市辅导,仍有机会迈向NASDAQ上市之路。

情况2:依法(公司法第27条:2014年3月1日起,企业无形资产知识产权技术出资可以100%作为注册资本注资为实缴资本),先就知识产权技术出资(评估价值用市场法/成本法/盈利法),将注册资本转为实收资本(可合并财报成为公司资产,同股同权、利于融资,即使是初创企业,都能利用知识产权技术注资实缴资本到位),增资扩股,这样注资的方式可以减轻企业货币出资压力,规避出资后抽逃资金的法律风险;从而为企业提高净资产(本),合法规避债务风险及非法集资风险,降低负债比,增加每股净值,比如〔1000万元人民币实缴资本+9000万元人民币资本公积(保留盈余或技术) 〕÷1000万元实缴资本=10元/股,更好的获得银行支持,接着采APO(融资型反向收购)的模式,意指先融到足够的资金再到美国证券市场借壳上市。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笔者观点,不作为长期投资建议

 

钟华 Dr.Chung-Peter
《国际观金融理财》
联系邮箱:DoctorChung99@gmail.com

为免下错车 移民也置业|居外专栏

一篇来“亲子王国”论坛以《为了楼房患上抑压》为题的发文,成为了近日中国香港的网上热话。

文中描述一对夫妻,育有一子,於十多年前以 180 多万港元“上车”(购房),直至两年后以 300 多万港元卖出。卖楼后一直租屋,其间搬了数次地方后,已感到身心俱疲。估计由於夫妻二人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认为楼价终有一日会下跌,结果夫妻二人先后患上抑郁症,亦需靠抗抑郁药控制。

这种“上车后、下车、望楼价下跌再上车”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但现实上,专家也很难确定楼市的走势,何况自 2008 年各国大量“放水”的情况下,楼价不断破新高,大幅下跌的情况亦未曾发生。

除了上述“赌博性”的卖楼原因外,在生活需要的层面上,也有卖楼的需要。例如家庭成员多了,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那是换楼的需要。当今银行贷款政策非常严格及僵硬,大部份业主都需要先卖出自住物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才能通过。当前最大的风险是卖楼后,与购买新物业前的日子差距,一旦日子拖延太久,楼价又不断跃升,业主自然大失预算了。往往又觉得楼价升得太高了、太快了,逐渐产生先租后买的念头。待两年租约到期后,再购买新居所时,结果又跌入“下错车”一族,从此无法再上车!

另一个新兴的原因,就是移民而卖楼。上星期跟大家分析过,移民前将所有资产沽出折现,才可以省回大笔的资产增值税移民卖房早安排 税务繁复要小心|居外专栏。所以,笔者也发现不少打算移民的朋友,也会选择先卖出中国香港的物业,但移民外地并不一定成功,笔者经历过香港的 97 移民潮,身边也有不少好友,移民数年后,最后选择回香港生活。一旦卖出了所有物业,回港又变成“无壳蜗牛”,就是双重损失了!

一旦您决定把香港的物业都卖出,笔者也奉劝大家,必须在外地重新置业虽然因为外国地大物博,整体楼价的升幅会比香港慢,但有一些移民热门的集中地或城市,升幅也可以很厉害!一旦错失置业时机,又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下错车”。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21物业投资成败 疫情控制为关键|居外专栏

刚踏入 2021 年,正是投资者回顾 2020 年的投资回报的好时机,也是为 2021 年投资作准备。

以物业售价来说,中国香港的最新整体住宅物业指数为 173 点,跟 2020 年 1 月公布相同,即是原地踏步。在疫情当道,经济不景的背景下,大家可能觉得不升不跌已经是万幸,但放眼世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住宅物业价格都是上升的!

最夸张的是新西兰,其 10 月份楼价中位数升幅竟达 19.8%;澳洲最新第二季的 8 大城市楼价指数上升 6.2%;英国 10 月份的 Halifax 楼价指数升幅有 7.5%;欧盟 27 国楼价指数在 2020 年第一季上升 5.6%丶第二季上升 5.2%;加拿大楼价指数在 10 月份也上升了 3.9%;而美国的 Case-Shiller 楼价指数在 2020 年也一直上升,最新 9 月份也上升了 6.6%。

当然大湾区也不遑多让,以深圳升幅最厉害,在 10 月份升幅已达15.5%。

2020 年全球央行一齐放水救经济,令资金涌入资产市场,除了住宅物业,新经济股票也涨个不停!完全反映在低息的环境下,资金流量主宰了资产价格。而非实体经济或供应多少的因素。

但除了住宅之外,其他种类的物业市场,却又另一番光景。疫情更令公司运作模式大变革,在家工作(WFH)令写字楼需求大幅下降,旅客消失及遥距营商大行其道,商铺的租金及价格自然大幅下跌。中国香港在金钟的甲级写字楼也创下每呎 20,000 元的低价。相比 2019 年初每呎 60,000 元的高价成交竟下跌达三分之二,传统旅游旺区,租金下跌 90%,也不是稀奇的事。

展望 2021 年,疫情的发展固然主导经济,更重要的是影响投资者的信心。国内疫情受控,经济活动已恢复,大湾区住宅是稳健之选。澳纽、加拿大控制也不错,反而英国、美国、欧盟等较令人担心。一旦疫苗接种出现阻塞,效用成疑或副作用严重的话,大家的乐观情绪便会彻底改变,资产市场价格又会大幅波动。大家不要掉以轻心!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1分钟认识疫后“K型”股市、“K型”楼市、“K型”社会︱居外专栏

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SPX,下称标普)由今年2月19日创下新高:3,337点,却在同年3月23日又大跌2,237点,实现了历史上最快的跌幅。但经过6个月的反覆上升,标普在9月2日又创出历史新高点:3,580点。表面上是典型的“V”型反弹,在疫情仍未受控丶经济大幅萎缩丶失业人士倚靠政府救济的社会背景下,实情是“K”型走势。

标普排名前五位股票(苹果丶微软丶亚马逊丶Facebook 及AlphaNet)占指数成份23%。这些科技巨人因疫情而变得估值更高,都是市场赢家。反观其馀旧经济业务:餐厅丶戏院丶酒店丶旅游丶零售,股价都是大幅回落。若扣除这五个科技巨头,标普回报肯定是“负数”!

中国香港的恒生指数同样地在年头1月17日突破29,000点,是今年高位。3月23日下跌穿22,000点,至9月仍然在23,000点左右徘徊,皆因恒生指数成份内缺乏科技股,但其间科技股却大幅跑赢恒生指数,程度跟美国差不多。

相对於股市中国香港的楼市却明显出现“K 型”走势。在疫情影响之下,工商铺的租金及售价大幅下跌。相反,住宅物业的售价,尤其是1,000万元以下的住宅,却能保持平稳,这当然是受按揭政策放宽政策影响。

美国的量化宽松及低息政策令科技股大升,中国香港受联系汇率影响,当然也是低息环境,货币供应M3仍不断上升,配合按揭政策令上车盘成为最佳避险资产!

其实,2008年美国金融海啸以来,不断的量化,不断的增发钞票,拥有资产的人,可以轻轻松松获得银行贷款,享受低息资产升值,财富进一步增加。相反,没有资产的阶层,固然享受不了资产升值带来的好处,更受疫情的打击丶失业率急升丶工作朝不保夕丶居住空间越来越细丶社会的贫富悬殊越演越烈,形成“K型社会”,民心不稳!

无论K型股市丶K型楼市或者K型社会,都不是一个健康稳定的发展形态,必须经历较大的调整,无论经济及社会都会面对较大的动荡,投资者宜加倍小心,不宜太冒进!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2019年新西兰房产买卖交易的九个建议

最近两年来,首次购房者占购房者里的比例正在逐渐增长。目前,有大约四分之一的购房者正在购买自己的第一套房产

对于这些购房者来说,房地产市场属于一个全新的未知领域,一方面是对于未知事物的恐惧,另一方面则是这可能是你目前做过的最大一笔交易。

对于一部分自主升级和投资者而言,2019年同样显得尤为重要,经历了价格波折的2017与2018,房市未来走向何方,也正在牵动着大家的心弦。

无论你是购买房产,还是出售房产,只要提前做好功课,正确的认识市场和自己,都将有助于减少短期的不确定性和长期潜在的风险。

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些针对不同人群的房产交易建议,让你在2019年避开房产买卖中的坑。

自住和首次购房者

1、加强自身在于存钱

这条是最没有技术含量,却是很多人都做不好的一条。

对于买房者来说,你需要拥有足够的存款,还需要证明自己财务状况良好,才能够向银行证明:对于买房,你是认真的。不仅是能够省下首付,在未来你也能够按时偿还房贷。

当然,首次购房者可以充分利用KiwiSaver尤其是HomeStart grant,最多可以提取$5000纽币。

要记住的是,在没有其他房产的情况下。首付准备的越多,意味着你可以选择的房产就越多。换句话说,你在借贷和买房时所处的位置就越好。

2、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

在开始看房之前就联系银行(或者贷款中介)并且做好房贷的预批。这样对于自己能够负担什么样的房产才能有一个具体的概念。

在开始看房之前就理清自己的财务状况可以避免出现看了一套很喜欢的房产,最后却发现买不起的情况。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购买家具和搬家可能会产生的额外开支,还需要考虑到律师,新家装修等费用。

一般来说,预留五万纽币用于购买家具和小装修(刷新油漆,升级卫浴,安装煤气等)可以算是绰绰有余了。

3、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很多买房的朋友在选择房产的时候并不能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

在脑海里想一下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于房产的需求,并且列出“必须”和“精美加分”清单。

很多自住买家会对于自住房提出投资需求。通常来说,自住和投资是两个概念,一般而言,属于精美加分项的通常有房产的土地面积,房产的停车位数量和花园是否精致。

具体而言,建议在找房期间就与自己的房产中介进行沟通,从而获得其专业的建议,买到负担得起同时又最能满足自己要求的房产。

最后,由于新西兰的房产大部分都不是标准商品,所以对于大部分买家来说,找到“完美的家”几率远低于彩票中大奖,所以要准备好在一些地方做出妥协。

4、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

对于首次购房者和自住买家来说,买房一般都属于刚需。所以在买房的过程中会倾注大量的个人情感。要注意的是,无论你是议价还是拍卖,都需要意识到,你无法控制别人的想法,不论是竞争者还是卖家,他么都会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努力。

所以大部分的情况下,房哥建议作为购房者,你需要充分与自己的中介沟通,从而为卖家提供最有竞争力的报价。

当然,如果最后你为了买下心仪的房产多付了一些金钱,请不要太往心里去,此时最重要的是享受新房为你带来的满足感。

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上来看,多支出的些许金钱都会在未来收回。如果因为只差1000纽币与心仪的房产失之交臂,带来的心碎远超多花了1000纽币锁定心仪房产的幸福。

孤悬海外但风景如画的新西兰吸引了大批国内高净值人群前来投资、移居,尽管“限购”已出台,但仍无法阻挡国内买家的热情。

点击查看新西兰房源

 

投资类购房者

对于房产投资者,几乎每一名投资房产的投资者都有一套自己的投资逻辑。

有专门做土地一级开发的,有专门建联排别墅的,有专门投资Do-Up潜力房产的,也有大地破房流等等不同的投资方式。

虽然投资逻辑不同,但是总体而言,投资者需要注意这两个问题

5、重视个人财务状况的潜在风险

总体上看来,房产类资产的流动性并不算太好。

对比股票,日常交易才是刚需,最坏的情况也不过是T+1就能离场,而对于房产来说,新西兰人平均持有一套房产的时间是7年多。

目前奥克兰房屋成交(上市到签约)的平均周期仍然处于历史较高水平,即使这样也要5周左右的时间。

即使中介给力,上市当天就有买家签约并且无条件,一般来说房产从签约到正式交割之间仍然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这也是虽然房产总是周期性上涨,却总有房产投资人破产的主要原因之一。

破产者大部分都忽视了个人财务状况可能会出现的潜在风险。比如说09-10年出现的房贷利率暴涨,手中房产却无法及时变现就让许多资深房产投资人深陷泥潭。

6、购买之前就想好退出路径

每一次房屋交易都是对市场对于该房产的重新定价。

比如说Unitary Plan刚刚面世的时候,让无数曾经无人问津的“偏远土地”变成了香饽饽。

尤其房产估值的变化周期相对其他资产要长很多。如果你不出售房产,最直观的估值变化就是三年更新一次的政府CV估价。

而想要在重新定价中取得一个好价钱,有针对性的考虑房产未来购买者的需求与偏好变得很重要。

然而,想要把握好这一条却很难。

不仅涉及到房产所在城区的人口结构,不同人口类型的购买偏好,还需要考虑到不同人口类型购买力水平等等因素。

自住买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是自己住着舒不舒服,自己喜不喜欢。

而投资房最重要的是忘掉自己的偏好,而是多考虑好未来购买者(接盘侠)的偏好。

房产卖家

7、了解自己出售的房产

在卖房之前,房哥觉得屋主首先要想明白的就是自己的房产值多少钱。

如果你对于自己的房产价值产生错误的预期,预期低了确实能更快售出,却无法最大化自己的获利;预期高于市场价则会导致房产长期无法成交。轻则影响资金流动性,严重情况下甚至会改变人生。

比较简单的方法就是在周边有邻居卖房的时候多看看,让当地比较知名的房产中介做一个免费的估价。

让房产中介估价不仅能够了解其对于当地了解的水平,通常还能看出房产中介性格是否符合自己的预期。

8、了解并选择合适的销售方法

并不是所有房产都适合用拍卖的方式销售,哪怕同样是拍卖房产,也有公司拍卖室拍卖和现场拍卖。

在选择代理出售自己房产的房产中介时就可以与其沟通,让其以专业人士的角度为你分析针对这一套房产,选择何种销售方法能够带来最佳的结果。

除此之外,还需要仔细了解中介对于房产的推广方案,并让中介解释清楚销售的流程与各项开支的金额。

目前新西兰各个房产公司的收费很不一样,不同的销售方式也有自己独特的优点,针对不同的房产,侧重的市场宣传方向也不一样。

在这里,没有最好的销售方法,只有最适合自己房产的。

9、把与买家沟通交给中介

要记住,卖房找中介就是为了让中介代劳找买家和卖房的。

你所指定的房产中介是房产的专业人士。虽然出售的可能是你已经居住多年的房产,但是在房产专业上,其拥有更高的专业度。

尽量不要直接与买家沟通,因为对于自己待售房屋的依恋很容易影响到你理性思考的那部分大脑。

要知道,中介能够通过该房产交易赚多少钱,完全取决于房屋成交的价格,成交价越高,他能拿到的销售提成就越高。

 

 

本文系居外网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居外网官方网站 或 微信号(juwaiwechat), 获取全球90+个国家百万房源信息,以及专业的房产投资分析。

 

来源:新西兰天维投资
排版:KYRA 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