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买房有多拼”:分文不出,吃住靠父母,洗澡都要蹭

“这件事情你别操心,实在不行买个便宜的公寓也行。”

“公寓怎么行,面积小,将来有孩子了怎么办,今年好好盯着点,有机会就去摇号,钱的事情,你爸跟我会想办法。”

昨晚回家后,碰巧撞见朋友在跟家里打电话,由于通话开了免提,我无意间听到了这一段对话。

朋友尴尬地看了我一眼,进房间关上了们,随后传出了争执声。

房子,如一块压在许多年轻人心口的石头,显得沉重,而想要搬走它,单凭自己,远远不够。

01

“寸土寸金的香港”

香港回归20年,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伦敦、纽约合称为“纽伦港”。

同时,香港也是一个“寸土寸金”的地方。

香港的陆地总面积有1106.34平方公里,但是土地的开发力度不够,导致房产资源匮乏,加上大幅上涨的人口,香港的房价也随之上升。

据2017年的数据显示,香港的房价已经突破了10万/平米的大关。

在我们眼里,香港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作为香港人理应过着富足的生活,但事实并不是如此。

在香港,依然有超过20万的居民住在狭小,阴暗的小楼里,而这些楼并不是按户来分配的,每一户都被分割成大大小小的房间,这样的住宅在香港被称为“鸽子笼”。

其中,最为人熟知的便是“深水埗”

在电影《一念无明》中,曾志伟和余文乐便是在只有几平米的㓥房内完成了部分电影的拍摄。

曾志伟曾对媒体谈起在劏房拍摄时的感受:“多么豁达的人都会受不了。”

而这样的房间,租金却高得离谱,每平方尺的租金高达300元,而一间拥有厨房、卫生间、床铺的房,租金可高达4000人民币,但面积却不足8平方米。

除了深水埗,处于灯红酒绿之地的有钱人,面对高额的房价时依然举步维艰。

据说,在香港有1000万的人很多,但是一旦涉及到买房,1000万也只是杯水车薪。

香港人口中的“千尺豪宅”换算过来只是100平米左右的普通住宅,但价格却超过1000万。即使是六七十平米的住宅,对于香港人来说,也是一种奢求。

虽然价格高昂,但在香港的年轻人眼中,买房,是比结婚还重要的事。

香港人买房有多拼?

TVB曾经制作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有楼万事足》,影片用一个个真实的案例告诉我们,香港人为了买房是有多拼。

02

“有楼万事足?”

上班一月,你能存下多少钱?是你工资的30%,还是40%?

来自香港的Macy用亲身经历告诉你,一个月,她能够存下工资的105%!

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只是实现的方式在常人看来显得不近人情。

而她的诀窍便是“善用”身边资源。

Macy告诉我们,吃饭她都会使用父母的八达通(香港的一种电子储蓄卡),而这笔钱便不用从自己的收入里面支出。

平时住在家里,也不用补贴房租,约会全靠男朋友。一个月下来,除了一些必要开销,不用自己花一分钱。

面对女儿的做法,Macy的母亲并不能接受,觉得女儿过于自私。

自私、冷漠,我们平时厌恶的缺点,在她的眼里竟变得理所当然。

而她这么做仅仅是为了存钱买房。

“你喜欢的不一定房,而有房又喜欢你的未必会长相厮守。”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为了生存,人们往往把现实因素放在第一位。

“有房就有爱情,有房才有高潮”,面对镜头,22岁的Seasun毫不掩饰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而她提出的观点更是震惊所有人:

“就拿人类的祖先猴子来说,公猴负责抢地盘,母猴负责挑选条件好的公猴,条件好的公猴当然需要有一个洞穴(指房子),母猴才有安全感。”

在现实面前,有很多像Macy和Seasun一样自私冷漠的人,也有靠自己的努力去实现梦想的,为了买房,甚至可以做出“牺牲”。

40岁的Chris是一家贸易公司的老板,即便如此,他依然过着“拮据”的生活。

Chris的人生格言是:宁愿给楼吃,自己也不吃。

“每天50元”是Chris给自己定下的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便要避免一切不必要的开销。

上班步行,不做公车;做完运动去学校浴室洗澡,不用回家浪费水电气;唱歌不去KTV,网上跟着唱就好了;存优惠券…..

每个月除去给家里的开销后,Chris还能省下六七成薪水。8年时间,他终于靠“省”存下了300万元,并利用这笔钱作为首付买下了一套600万的房子。

在纪录片中,还有很多像Macy、Seasun、Chris这样的人,有的靠努力,有的通过投机取巧,但不可否认的是,香港人在购房上的压力都非常的大。

03

“为何执着于购房”

其实不只香港,内地居民同样饱受着购房的折磨。居高不下的房价,首付标准随着价格也水涨船高,购房好像遥遥无期。

但为何有那么多人依然甘愿沦为房奴?

Seasun的观点虽然偏激,但有一点还是挺有道理的,那便是“安全感”。

租来的终究不是自己的。

在压力倍增的时代,我们都希望自己手里能拽着一根稻草,在关键时刻能支撑自己度过难关。

而在时代的变迁中,“房屋”便是存在于人们文明中最根深蒂固的东西,它带给人们的安全感是巨大的。

人们对房子的渴望,来自于自身的“占有欲”,我们执着于买房,是因为我们习惯了“占有式”的生活。

记得刚买PS4那会儿,我的朋友常常来家里玩,没过多久,当我再次约他时,他却告诉我他自己已经购买了一台。

剩下的便是现实原因。结婚、孩子上学、赡养父母,这些都是需要考虑到购房的问题。

我们不去深究“结婚买房”存在的诸多诟病,但要想建立一个家庭,一套房还是必要的吧。加之以后孩子上学,稍微运气不好,还得赔上一套学区房。

“有多大力办多大事”,但在购房这一块,有钱还不一定能办到。

各种限购政策的出台,让本来就购房困难的人们陷入了另一个泥沼。

转载自:杂志之旅

 

 

 

 

财经专家曹仁超:港地产股低估值反映行业“衰老”

恒基主席李兆基近年不断说买地产股好过买楼,原因是地产股价与有关公司的资值折让大,他也身体力行的不断增持恒基,而事实上恒基股价去年升了35%,远远跑赢楼价指数的13%升幅,而今年以来恒基股价升幅亦是高于楼价升幅。

财经专家曹仁超:港地产股低估值反映行业“衰老”

点击查看中国香港精品房源

不过,最近知名财经评论人曹仁超接受《灼见名家》访问的一段有关地产股与楼市的说话,却值得关注:

他说:“中国人的经济,到了某个阶段,往往人人寻租,统统做收租佬。从经济学 来说,收租是对整个经济最没有帮助的行业。今时今日我们以中国香港有李嘉诚、李兆基为荣,真是贻笑大方,笑死鬼佬!我真要批评一下,这30多年来他们的建楼技 术有进步过吗?外国的预制房屋、倒模式技术,中国香港都没有。房地产商这些年来毫无技术创新,最擅长就是赚地价(asset inflation) 。”

曹又指出,整个 asset inflation 始于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鈎,至2014年10月随QE3完结。“因此将来若还想赚地价,这个方向我是会担心的。可以见到现在上市地产股的市值是低过 NAV(net asset value)30%或以上,亦即股票市场告诉你,他已不是成长的行业,而是衰老中的,只是还未浮面。”

最近基金经理黄国英也在《明报》的投资讲座指出,不少人以中国香港的股票市盈率偏 低来说港股较其他地方抵买,事实是中国香港占颇有比例的上市公司属“资产型”公司,根本欠缺持久爆发的增长力,资产升值,很大原因只是供求失衡和息口低而已, 与公司领导的创造力无关,所以难出现如腾讯的可以正正经经升几百倍,又或如Apple、Google、facebook及Telsa等为社会 作出重大贡献,而令股价有无限上升空间的公司。

可以这样说,中国香港股市要靠北水和外资炒起,又或人人只懂买楼收租,没有打拼创意,其实反映中国香港的前景确有隐忧。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