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中國香港政府推行八萬五建屋(包括公營和私營房屋)計劃,市場恐防會供過於求,又不幸遇上亞洲金融風暴,中國香港樓價在一年間的高峰期掉下了一半,及後五、六年間樓價共下跌了七成。當時中國香港人平均把每月薪金的74%用作供樓,相對家庭收入比率約十四倍,最近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金管局)總裁表示現時該比率已增至接近十六倍臨界點,擔憂市民的置業負擔能力與樓價脫節情況愈趨嚴重,警告謂“可用泡沫風險形容”。
但我個人認為又毋需過分憂慮,當時的市場環境實不能與現時相提並論;以往置業人士都依靠九成銀行按揭貸款,杠杆比例頗高,如一時間樓市不濟樓價下滑超過一成,霎時間物業頓成負資產,加上按揭利率高企,一般都超過10%,單說利息支出已經與現時截然不同,現時普遍樓按年利率最高也不會超過2.15%,如貸款人選用HIBOR貸款計劃更會低於2%。此外當其時的投資者常以確認人手段炒賣物業,原理類似股票孖展手法,遇上上述情況下的投資者只有兩個選擇;一是賤賣手上物業,二是被迫要做物業按揭,有可能還同時背起多項重息樓按;可想而知樓市波動的影響力自然較現時敏感得多。
中國香港金融體系完善,銀行風險評估制度保持嚴謹,借貸門檻絕對不低,制定多項嚴格條款審核貸款人的還款能力;2011年金管局推出監管措施,所有價值1,000萬港元或以上的住宅物業最高只可做五成按揭,而價值700萬至1,000萬港元的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則調低至六成,價值在700萬港元以下的住宅物業最高也只可以做七成按揭(貸款額上限為420萬港元),若果貸款人的主要收入並非來自中國香港,貸款的最高按揭成數,不論物業的種類和價值,亦需按照所適用的標准再下調至少一成。若以按揭貸款人資產淨值為依據的貸款,最高按揭成數由五成劃一下調至四成。直到2015年為進一步加強風險管理,更新措施把價值700萬元以下的自用住宅物業,最高按揭成數通通一律下調至只有六成。及至現時貸款人還須接受壓力測試合格才可獲批貸款;假設按揭利率上升3%,貸款人仍然有能力持續負擔還款。根據金管局的調查統計記錄顯示,住宅貸款拖欠比率近幾年長期維持於0.03%至0.04%低水平,相對於2001年就曾高試1.43%,所以泡沫爆破之說似乎言之過早。
幾經政府出招增加稅率後仍無助冷卻樓市,2017年5月19日金管局再收緊按揭措施;第一項是提高銀行的信用風險評級基准要求,新造按揭貸款風險權重下限從15%提高至25%。主要是增加銀行資本要求,和警惕銀行要審慎處理向地產發展商的低息借貸。而另外兩項,主要針對已擁有一個或以上按揭物業的貸款人,和海外投資者或收入來源自中國香港以外地區的貸款人,將其按揭成數下調一成,同時將供款人與入息比率的要求上限也下調一成,為的是要更確保貸款人的還款能力。
中國香港金融管理局 [指引]
2017年5月19日開始適用的住宅物業按揭貸款成數及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
正由於銀行受制於金管局種種規範,以致銀行以外各式各樣的財務安排滋生繁衍。近幾年發展商銷售一手房時,每每都會引入旗下的財務機構提供第一按揭(一按),或第二按揭(二按)作為招徠,代替以往慣用的銀行合作伙伴,因為財務機構身分不受金管局規管,毋須依照措施指引行事;例如按揭成數、貸款年期、利率、還款方案均可自行定奪。試過有發展商曾經一度提供按揭貸款高達樓價123%,當中包括一按和二按,但很快即被金管局勸吁叫停。
可是積極的發展商又怎會輕易罷休!他們攪盡腦汁將借貸條款不停地優化,花款出神入化層出不窮;有聲稱不須壓力測試的貸款、免息前期貸款、過渡性貸款、又可以用手上的其他物業作抵押,再附送上各種名堂的優惠回贈等。最近經常見到的招數有“備用二按”,一般都是提供二至三成第二按揭貸款額,而較穩妥的安排會限制按揭成數合共不可超過八成或八成半。另一款頗普及的貸款模式是免供本金只還利息,貸款人於首3年甚至5年間只須要利息還款,其後才本利歸還。亦有更進取的做法是連利息都可暫緩支付,索性采納初期零供款。有些發展商會因應遇上樓盤入伙期將至,而非常慷慨地改變售樓策略,讓買家可以先入住後供款。其中有一個樓盤的優惠較為誇張;准許買家在簽署臨時買賣合約後6個月內分階段支付樓價20%,接著138個月內(許可占用期)無需辦理任何按揭手續,只須每月向發展商支付指定金額即可新居入伙,期間總支付相等於樓價34.5%,就是入住11年之後買家才需考慮樓價余額45.5%是否要按揭貸款。
以上不同花招的財務安排看似非常貼心,讓買家有輕松的置業環境,首期不足的又有二按補救,供款能力有限的可免壓力測試順利過關,無疑能讓准買家在決定買樓前一刻可放松心情,幾乎可以幻想只要簽名作實,不需付款就可榮升業主。但購置物業豈能就這麼簡單!要關注的除了首期足夠與否,大前提還要取決於這將會是自住用途的必須品,還是用作家庭分支給子女獨立居住,又或許是打算作為長短線投資之用?當然入市時機是否恰當,價格是否合理,總是眾說紛紜,但計算方法應按不同條件狀況予以不同的考慮。另外,要提一提的是所謂“優惠”,事實上並非免費午餐,通常都必定有附帶條件,例如貸款利率會較一般銀行的息口為高;總括一句“慎而行之”為妙。如有需要我會在日後的文章再詳談分享計算心得。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