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學呈現低齡化常態化 學霸更愛外國名校

近年來,出國留學呈現出越來越熱的態勢,其目的也從最初的“逃避高考”,變成了“選擇更廣闊的發展空間、更適合自己的教育”。選擇留學的不乏“學霸”、“牛娃”,廣州各個等名校,近年都有數十名甚至過百名學生選擇留學之路,當別的孩子還在埋頭苦讀時,他們中的不少人已經手握名校offer,提前“下車”。

現狀

“學霸”提前下車 留學呈現低齡化

來自某中學的數據顯示,三年前該校招收了832名高壹學生,但不久前參加廣州市高考壹模的只有720多人,這意味著或有100多人將放棄高考。據介紹,截至4月底,今年執信第二屆PCP國際班23名畢業生全部已被國外名校錄取,其中91.3%學生進入美國排名前50名的大學深造。除此以外,還有不少人選擇了在高中階段就出國留學。

另壹所公立高中國際部2015屆四個班共105名畢業生,目前已收到海外大學錄取通知書400多份,超過90%的學生被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錄取。而在廣東實驗中學,今年該校藝術與設計預科的18名畢業生,也全部被英美等國頂尖大學錄取。廣雅中學首屆博雅國際課程班的畢業生到目前共收到來自國外及中國香港地區大學錄取通知書100多份。廣州外國語學校今年AP課程班畢業生已100%獲錄美國綜合排名前50大學。

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教育部教育涉外監管信息網總編輯陳誌文告訴記者,近年來,全國高考報名人數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北京、湖北、河北等省市近壹兩年的研究生報名人數也在減少。與此同時,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從2007年到2008年間開始,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留學低齡化的趨勢愈加明顯,碩士留學在中國出國留學總人數中所占的比例明顯下降,而本科留學的人數迅速增加。優秀生源、平民家庭快速加入留學大軍,留學進入常態化。

隨之而來的,是國外名校的競爭更為激烈。以美國為例,哈佛大學申請人數從2010年的30489人增加到2013年的33531人,錄取率從6.9%降到5.8%,哥倫比亞大學的申請人數從2010年的26178上升到33531,錄取率為6.89%,普林斯頓報名人數在九年間增長了93.5%,目前錄取率為7.86%。

留學呈現低齡化常態化 學霸更愛外國名校

他們為什麽選擇留學?

案例1

昔日“學渣”找準方向華麗逆襲

就讀於廣東某中學藝術預科班的唐健航在高二文理分班後,因為對理科喪失了學習興趣,成績直線下滑,幾乎到了“不能看”的地步,照此趨勢,考上國內理想大學基本“沒戲”。

壹直熱愛畫畫的他,萌生了學藝術的想法。可是,他此前所接受過的美術訓練,僅僅是參加小學的美術組,連少年宮繪畫班都沒參加過。為此,他向原來的高中請了假,惡補了兩個月繪畫和英語,並於去年9月考入廣東實驗中學藝術與設計預科。預科班聘請了4名來自全球頂尖設計公司的外籍教師,分別教授服裝設計、繪畫技巧、產品設計和軟件應用,采用全英文教學。“我小的時候最愛畫的是超人,因此我最初給自己定的方向是動漫角色設計,但老師們告訴我,產品設計的發展空間更大。經過這幾個月的學習,我對產品設計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唐健航說。

唐健航總共申請了五所國外院校,目前獲得了四所院校的錄取通知,分別是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普瑞特藝術學院、芝加哥藝術學院、加州藝術學院。

案例2

“考不進清華北大但能沖世界頂尖”

某中學高三1班的印銳的成績在文科班200多名學生裏排名30~40名,不算是頂尖學霸,但絕對是“牛娃”。她曾經參加過“模聯”,擔任學生會主席,榮獲“2013年~2014年度廣東省優秀學生幹部”稱號。

在印銳看來,自己的制勝法寶是性格品質,但這些在高考中無法體現。而在申請國外名校的過程中,她將自己的“性格養成記”寫進了個人陳述中,並且很奏效。印銳最終考入了美國威廉瑪麗學院。據悉,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常青藤”之間競爭的都是研究學院全美第壹的美譽,而本科教育全美第壹的稱號,威廉瑪麗具有相當優勢。

“以我的成績,想在高考中考入國內頂尖的院校,很有難度。但選擇出國,我可以利用自己的綜合優勢,沖擊世界頂尖學府,”印銳說。

在學校校長何勇看來,國內高考的錄取,不能像國外那樣提供多個錄取機會。該校副校長陳民認為,高考改革沒有改變“分分計較”的現狀,而國外名校的錄取,成績只是基本門檻。

高收費國際班何去何從?

教育部在2013年明確表示將規範各類公辦高中“國際班”,並在去年出臺規定,對收費進行限制。此後,上海、北京等地相繼對公辦學校國際班使出“殺手鐧”,或限辦,或改制。今年1月,深圳教育局下發相關通知,將收緊公辦學校所開設的國際班。廣州公辦學校國際班將何去何從,目前尚無定論。

作為廣州市三個“國際交流與合作基地”之壹,某中學今年僅招收30名國際課程班學生,該課程班學費為9.8萬/學年。對於飽受質疑的高收費問題,該校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國際班的辦學成本相當高,包括外籍教師的工資待遇、涉外課程註冊等共計十多項,如果不額外收費,學校沒辦法支撐。據介紹,在上海,類似執信中學PCP班這類經教育部門批準開辦的國際班,政府會有撥款扶持。但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正確做法應該是允許學校設立項目收費,在政府的監督下獨立核算。

中國人為什麽希望子女海外留學

近日,胡潤研究院的《2014海外教育特別報告》顯示,80%的中國富豪計劃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這壹比例全球最高。在同級別的富豪中,日本只有不到1%的人會把孩子送出國讀書,法國不足5%,德國也不超過10%。

中國人為什麽希望子女海外留學

對於中國人而言,在擇校時,為什麽比其他地區的家長更希望子女能夠在海外接受教育?壹個主流的說法是:他們不惜充足的財力供子女就讀國際學校,是希望把子女推上國際平臺,上壹所國際學校,獲得國際視野。這樣說當然也有道理。實事求是地說,美國、英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教育質量確實很高,中國人青睞海外名校無可厚非。

不過,中國人對海外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原因很復雜,不單單是壹個想受到好教育的問題。在我看來,之所以80%的中國富豪計劃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壹個重要的原因是中國的教育體制與國外教育的差異。說得通俗壹點,就是去國外讀書,只要家長肯投資,博士以前的學歷基本上可以搞定。這也就是中國有錢人為什麽讓子女海外留學的最主要原因。

要知道,在中國上學每壹步都很不容易。從小學到大學,再到碩士、博士,壹直有壹套嚴格的考試制度和很復雜的錄取程序,真可以說壹天到晚考不完的試,分成了學生的命根。當下,壹個中國學生要上壹個好壹點的大學,必須付出難以想象的努力,取得較高的分數方能被學校錄取。如果想成為北大清華學子,競爭就更加激烈。

如果中國的富豪們願意為子女付出巨大的教育資金,那麽贏得壹個進入哈佛、劍橋、牛津這樣的世界名校的機會也不是沒有可能的。

人都懂得趨利避害,都喜歡走捷徑,花錢能辦到的事,何必要在中國高考的千軍萬馬中走獨木橋呢?很多中國人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說得冠冕堂皇壹些是接受好的教育,實際上,就是花錢直接上外國的學校,很顯然,這比在中國壹路考下要容易得多、痛快得多。有報道稱,最近幾年,亞洲富豪的另壹項高額“教育支出”是向名校捐贈。包括僑鑫集團董事長周澤榮向悉尼科技大學捐款2500萬澳元,潘石屹和張欣向耶魯捐贈1000萬美元,高瓴資本的張磊向耶魯捐贈888萬美元等。雖然不能說捐贈本身旨在為後代就讀名校鋪路,不過,我們必須承認,這樣的捐贈畢竟是壹個加分項,甚至能確保子女輕而易舉地進世界名校。

中國富豪喜歡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除了走捷徑以外,還有壹個原因是國內對海歸人員的使用仍然是重視的。對很多用人單位來說,他們還是很樂意錄用回國留學生的。正因為如此,中國有錢的父母通常會選擇子女留學,這應該沒有什麽可奇怪的。可以斷言,假如中國沒有高考制度,假如中國的教育資源沒有那麽緊張,80%的中國富豪計劃將子女送到國外接受教育的這壹比例將大為降低。

韓國留學須知之 簽證換簽指南

韓國留學C-3簽證申請者

如果申請者計劃90天以內短期研修C-3,須準備如下資料向管轄戶籍所在地的領事館申請簽證。

韓國留學須知之 簽證換簽指南

1.韓國留學簽證申請表2張

2.護照

3.照片2張2寸彩照

4.入學通知書certificate of admission

5.戶口本原件及復印件

6.畢業證原件及復印件

7.畢業照片壹張包括班主任的班級集體畢業照

8.交納學費證明書

9.暫住證復印件戶籍不在領事館管轄區內的

10.具有經濟能力的證明文件原件在銀行存期3個月以上,人民幣10萬元以上的存款或相當於人民幣1萬車輛行駛證。

90天以上長期滯留留學

韓國留學D-2簽證、韓國留學語言研修D-4簽證申請者

除此之外,計劃在韓國90天以上長期滯留留學D-2、語言研修D-4的申請人必須出示其錄取學校寄給妳的有效的簽證頒發許可證certificate for confirimation of visa issuance。為了在韓國90天以上長期滯留,向領事館申請韓國留學簽證之前,必須得辦理韓國法務部的簽證頒發許可證?D?D返簽證。

1.簽證申請表2張

2.護照

3.照片2張2寸彩照

4.身份證復印件

5.韓國法務部的簽證頒發許可證、返簽證

韓國留學C3簽證 換 D4簽證

在學證明(出勤率80%以上,成績)和下學期交費單就可以轉換為D-4簽證。可以說100%。

韓國留學D-4簽證換D-2簽證

1.標準入學許可證,(大學的)

2.在學事實證明(學校開)

3.父母關系證明公證書(或戶口簿原件),

4.語言大學的畢業證明書,最終學歷公證書(或原件)

5.外國人登陸證,

6.護照,

7.銀行的存折(註意不是卡,存折上必須有300萬韓幣以上的資金顯示,要最近的可能是3天之內)

海外投資青睞壹線城市 專家稱機會與風險並存

近年來,中國人海外置業的熱情高漲。根據世界知名房地產咨詢機構仲量聯行的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額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其中,留學生家庭成為海外置業的新興主力軍。來自北京的葉女士就是其中壹員,“主要是考慮到孩子的教育,首要考慮美國加拿大。因為考慮到她去念大學的時候我跟過去陪讀。也就是把北京的房子賣掉吧,三、五百萬左右,在外國能買得起房。我陪伴她壹段時間,等她讀完了要回國,房產可以交易就賣掉;若她願意在國外待著,就留下來。”

海外投資青睞壹線城市

 

新加坡房源推薦

葉女士告訴記者,在她的朋友圈中,像她這樣考慮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班上家長們都在議論海外置業,因為本來高中就是國際學校,幾乎全都有出國的意向。”

除了自住型投資之外,商業地產投資近年來也越發紅火。數據顯示,中國2014年海外商業地產投資增長近50%,超過112億美元。對此,美國多選地產創始人 宋儉指出,中國投資者投資海外資產可以有效地規避和分攤國內的市場風險,有利於資產在全球範圍內合理的進行配置,“很大部分人是想把國內的人民幣資產置換成美元資產。現在很多人都認為國內房地產有很大泡沫,而且價格在往下走,這樣他們想找目前已經擠過很多泡沫、還在上升期的資產。像前幾年選擇比較多的是美國北加州的舊金山、灣區,南加州的洛杉磯,紐約,新澤西這壹帶,以及加拿大的多倫多。這些地方的房價這幾年因為華人投資已經漲的非常多了,房價已經超過了2005-2006年期間最高的房價。”

歐美地區仍是最受歡迎的商業投資目的地。從城市來看,2014年倫敦獲得了最多的中國投資,吸納了超過40億美元;悉尼、紐約等城市緊隨其後。萬國置地總裁史瑞雪告訴記者,大部分商業投資流向了國外壹線城市的黃金地段;而選擇投資歐洲壹些小國則出於教育或移民的考慮,“如果是出於投資的考量,客戶主要關註的是主流國家壹線城市最核心地段的投資型房產,主要以小戶型居多。而目前為止考慮買房移民的國家集中在歐洲,例如葡萄牙、西班牙、塞浦路斯、希臘,還有新起的保加利亞。基本上買在這些國家的人群以移民為目的。如果以投資為目的,我們就不建議買在二線國家,因為本身的經濟環境和發展方向都是有本質的區別。現在想通過買房移民的人不在少數,大部分是出於孩子將來教育及養老的考慮。”

然而,專家指出,國人必須摒棄買房子等於移民的觀念。若考慮移民需謹慎研究各國的移民政策,“目前有很多國內的投資者希望在美國買套房子就把全家的EB-5投資移民辦成,這實際上是很幼稚的想法,大部分都實現不了。美國EB-5投資移民實際上是鼓勵妳來投資以後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如果妳買房自住,包括買豪華公寓、度假別墅等,這種實際上並不能創造就業機會。如果想投資移民,建議仔細選房,真正能夠增加就業機會的。若妳買壹個生意,已經有10個就業機會還不行;妳投資的項目得能因為妳的錢的投入新增10個就業機會,這種情況才符合。”

海外投資機會與風險並存。例如,在海外置業還必須考慮房產稅的問題。目前發達國家房產稅稅率壹般在1%-3%,壹些國家大戶型的房產房產稅高達10%以上。此外,在海外交易房產、出租房產等都要繳納稅金,有的國家遺產稅也相當驚人。這些都是置業者需要考慮的因素。

美國教授心中的優秀學生到底是什麽樣子的?

美國最具多元文化的校園之壹, 擁有來自160多個國家,講110多種不同語言的學生

Betty Wong, 是留學美國網站IntroAmerica的創始人,曾於2003至2007年間作為管理學院的成員之壹在巴魯克學院(紐約市立大學)教授本科創業課程。 她也曾在鳳凰城大學的網絡課程中教授本科和研究生的市場營銷課程, 並曾作為紐約州立大學,哥倫比亞大學和中山大學的客座講師

妳具備成為美國高校優等生的條件嗎?根據妳的背景和性格不同,這可能是壹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因為那些使妳在壹種文化中成為優等生的壹切,可以使妳在另壹種文化中成為差等生。

在2003到2007年之間,我在紐約市立大學的巴魯克學院教過壹些本科的創業課程。 巴魯克是美國最具多元文化的校園之壹, 擁有來自160多個國家,講110多種不同語言的學生。* 這意味著我在這些課程中也教了壹些中國,或者說亞洲學生。以下是我觀察到的壹些現象。

我想說的是,成為壹個美國高校的優等生,要求壹個學生好學、好問和外向, 以及懂得“幫助”妳的教授記住妳。美國教授喜歡學生在提交作業和論文之外參與討論和提問。 只完成作業是不足夠的,要想得到A恐怕需要更多的互動。 我在壹些課堂上經常提到, 特別是大的集體課上, 讓教授認識每壹個學生是很困難的。但同時我也承認, 那些公開發表意見的學生是最容易被教授記住的。 所以如果妳想得到A,讓教授更容易記住妳, 妳就需要分享觀點, 提問,或者回答提問。

國際知名獎學金“羅德基金”首次對華開放

享譽國際的獎學金項目羅德基金會3月30日在北京宣布成立羅德中國獎學金。

這意味著中國成爲第一個不具備任何“英語國家”、“英聯邦國家”或“西方國家”等過往羅德獎學金淵源特色的來源國。

牛津大學“羅德獎”首次對華開放

首次對華開放?

牛津大學羅德學院院長查爾斯·康恩(Charles Conn)對BBC中文網記者說:“羅德獎學金創立進入第二個世紀之後,我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够使羅德獎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我們越來越意識到新興國家的重要性,而中國無疑是當今世界極爲重要的新興國家。

查爾斯·康恩表示,在過去的兩年間,羅德基金會一直就對華開放進行積極準備。他們與中國著名學府、資助者以及中國外交部和教育部均進行過相關洽談,幷得到了積極響應。

羅德獎學金强調選拔過程的“獨立性”,對于中國學生的選拔遵循其以往的選拔標準。“我們注重智識表現,但更加重視足以體現候選者領導力的其他特質,如關懷他人,具備同理心及社會責任感等。”

但 2009年中國香港地區羅德獎學金得主、本科就讀于北京大學的徐力恒稱,羅德基金會要想在中國選拔出真正優秀的學生,必須要做到像在其他地區那麽嚴謹和公正才 算成功。“我希望羅德獎學金在中國成立及遴選能够得到羅德學者群體和國內外教育界人士的關注,確保它公平公正地順利運作。”

與“中國-牛津”獎學金、清華蘇世民學者項目等其他獎學金項目相比,查爾斯·康恩稱,羅德獎學金與之幷不存在競爭,相反,不同獎學金項目的選拔對象及標準略有不同,彼此之間很友好。

如何申請及選拔?

查爾斯·康恩在接受BBC中文網記者專訪時稱,羅德獎學金的申請沒有學科限制,今年將在中國選拔出3-6名候選人,將于2016年進入牛津大學攻讀研究生課程。

羅德中國項目今年將關注國內五所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以及浙江大學。但同時它也不排斥其他中國大學的本科生甚至在海外留學的中國籍學生。

據介紹,申請者需要提交申請表格、個人簡介及相關推薦信,經過篩選之後,基金會將對候選者進行視頻面試;進入最終面試者,基金會將會邀請7-9名來自不同國家、不同領域、不同背景的專家構成評選委員會,進行最後定奪。

羅 德基金會成立于1903年,是遵守英國殖民時期礦業大亨,擁有當時全世界90%鑽石工業的施素·羅德(Cecil Rhodes)的遺願設立,初衷是培養“爲世界而奮鬥”、“以天下爲己任”、促進國際交流與和平的卓越領袖,目前每年從30個國家及地區評選出83名羅德 學者授予該獎學金。美國著名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澳大利亞諾貝爾生理學獎得主霍華德·弗洛裏、前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及現澳大利亞總理托尼·阿博特均曾 獲得羅德獎學金的資助。

海外留學好消息:修讀農業學位可移民澳大利亞

在澳大利亞修讀農業學位有機會獲得永久居留身份

具有在農場工作熱情的海外留學生,開始紛紛來澳大利亞留學修讀農業學位,以期望將這裡變成自己的家。

為了獲得永久居留身份和在農業產業工作,聯邦政府現在要求學生至少要完成農業學位(Diploma in Agriculture)。這一趨勢,將幫助新州TAFE空缺的課堂盡快招滿學生,也能為本地農業提供穩定的勞動力和就業大軍。

在位於新州Wagga Wagga地區的Riverina學院基礎產業中心,荷蘭學生阿肯(Marina Van Aken)正學習農業四級證書,並且希望明年完成農業學位。

自從2009年以來,她就在澳大利亞的農業產業時不時地工作。她說:「我一直對農業感興趣,不過歐洲的農業是不同的,這和我想從事的農業有差別。因此,我就決定找出我是否希望在這裡長久居住。起初我使用工作度假簽證來到澳大利亞,現在我發現自己確實喜歡農業。這時候,我決定參加一個TAFE的課程。」

摩爾(Justin Moore)曾經在北愛爾蘭的倫敦德里郡擔任泥瓦工,後來他決定到澳大利亞居住。他在南Riverina的農田上工作,現在需要完成農業學位,才能夠繼續留在澳大利亞。

目前,農業學位基本上每個課程花費1.15萬元,這對於國際學生來說是筆不小的開支。摩爾說,澳洲移民部去年僅僅需要農業四級證書,今年就更換了標準,他們說需要學位證書。「如果我拿到澳大利亞國籍,我想我可能會運營一家農場,甚至購買農場。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瞭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生活 最缺少的是“氣場

關於中國留學生如何融入當地生活的話題,很多討論集中在中國學生應該豐富自己的課外生活,或是多關註美國學生的流行文化和活動,但文化差異之下,人際交往是壹件復雜的事,留學生壹方面應該懂些人情世故,另壹方面,還是要在交往中保留自己的底線和立場。張壹馳從高中留學(課程)美國壹所教會學校,現為弗吉尼亞聯邦大學廣告專業在讀研究生,他根據自己的經歷講述中國學生在美的融入故事,並認為,最重要的是中國留學生應該養成自己的“氣場”。

中國留學生在海外生活 最缺少的是“氣場

英文裏面有壹個單詞,叫做charisma。記得第壹次有特別的深刻的印象接觸這個詞的時候是大學壹年級上的壹節Leadership課程。壹個學期的時間下來,教授用人類文明史的發展的時間軸作為參考背景,帶領學生們研究古羅馬凱撒大帝時代的領袖風采,探討當今政壇奧巴馬的領導演說技巧。Charisma這個詞每節課都會被無數次的帶出來。

中文字典給這個詞的翻譯是:感召力,魅力,超凡的個人魅力,甚至是神明授予的超凡能量或者才能。

但是我覺得中文的“氣場”這兩個字,無比的強大。因為它不僅僅涵蓋了Charisma這個詞,而且意義還要遠遠高於Charisma這個詞。

氣場是妳的言談舉止

很多中國留學生在美國比較恐懼的壹件事情就是做presentation。因為我們總覺的英語(課程)不是我們的母語,我們怕在做presentation的時候出醜。於是,在學期初課上分組的時候,中國留學生往往會戰略性的湊堆兒,然後加入壹些美國人的小組。

很多美國人很討厭這樣的中國人,因為目的性太明顯了,平時都沒有說過話,臨陣“抱大腿”。對於很多中國學生來說,這樣壹來目的就達到了,學期末做presentation他們可以偷工減料了。

首先我想說的是,英文說的爛,說的難聽,說的不標準,這都不是讓人覺的恥笑的地方。因為每個人的語言天賦不壹樣,妳去講了,努力的去跟人家解釋了,人家聽明白了,這就說明妳的英文說到位了。

出國上學,幾年下來連最基本的生活技能:語言這個東西都沒有掌握,去做壹個presentation抱有這樣的態度,那請問出國幾年混壹個學歷下來又有何意義。

其次,課上分組,抱有偷工減料的想法,那些去參加美國人小組的中國學生讓自己沒有壹點兒氣場都沒有。這些美國人不是傻子,他們可以很清楚的搞明白這些中國學生的想法。而中國學生的這種行為也更讓美國人增加了那根深蒂固的對亞洲人的偏見:書呆子,學術派,工程師,會計,總之,以後都是為美國人打工的。

有人說,在國外生活,外語(課程)說的流利了,自然就能夠hold住壹些氣場了。其實這還遠遠不夠。我記得去年阿裏巴巴上市時候,馬雲在紐約證交所接受采訪時候的那段講話就是非常的有氣場。

在國外生活久的人,肯定都會覺得馬雲的英語還是有壹定的口音的。但是那又怎樣?如果妳仔細看那段視頻來觀察馬雲,他說出的每壹個詞,每壹句話都非常的有魄力。尤其觀察他的眼睛,非常的有神。

氣場是妳的眼神

對,眼睛。

小的時候經常聽到壹句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口。現在長大了,感覺確實是這樣。壹個人的眼睛,眼神可以傳達出太多太多有價值的信息了。而沒有氣場的人,往往是眼神迷茫的人。

前壹段時間,我接到了壹位我母校大四女生的郵件。這名女生是美國人,她說畢業以後想去廣告公司工作,但是本科的背景是商科的金融專業,就業方向與傾向她都很清楚,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麽去策劃下壹步需要做的事情,想聽聽我的建議。

於是我跟她在學校旁邊的壹個咖啡廳碰面,當面聊這個話題。這個女孩雖然人非常好,但是同她聊天的壹開始就感覺很沒有能量。與我聊天的時候,她的眼神是飄來飄去的,但是妳又知道她不是在走神。

我問她為什麽想做廣告,得到的答復是因為她不想去做金融,覺得廣告好玩兒。“那妳能說說妳最喜歡的壹條廣告麽?”“或者妳覺得廣告哪裏好玩兒?”

她想來想去眼裏充滿著迷茫,飄忽著不自信。那天也沒能聊出個什麽結果來。

之前我在文章裏面聊到過,當妳想要去做壹件非常有激情的事情的時候,妳的那份激情可以是很自然的,滔滔不絕的,流淌出來的。而這個女生沒有讓我感到她對廣告有什麽激情。從她得眼神裏,我也看不到壹個廣告人(或者想成為廣告人的大學生)應該有的氣場。

每年坐美聯航的航班,飛機上都會有很多中國留學生。這些留學生裏面可以分為兩類人,壹種是有氣場的,壹種沒氣場的。

有氣場的往往是彬彬有禮,有紳士風度,熱心,幽默,能夠讓人覺得可以接觸的那種人。比如說飛機行李架上的行李擺放不是很規整,讓後面上來的人不方便放行李的時候,往往會有壹些年輕的小夥子,有時候也有大姑娘站起身來,指揮安排行李的擺放。這樣加快了乘客登機的速度,也幫了空乘們的忙。

再有就是空乘服務的時候,在美國接受到好的文化洗禮的留學生,會禮貌性的說聲謝謝,並且會暫停眼前的電影或者放下手中正在做的事情。這小小的舉動卻是對人家服務的認可與尊重。

而沒有氣場的往往是那些嘰嘰喳喳,小事鬧大,沒有禮貌的中國留學生。空乘服務的時候對人家愛答不理的,也不會說聲謝謝。飛機行李架沒有位置了,就可以跟空乘大吼大叫的。這類的事情也就是所謂的無氣場中國留學生幹過的事情。不僅沒有氣場,而且還遭人鄙視。

氣場是妳的原則與信仰

我們中國人的壹大優點就是包容性很強。尤其是到了國外。其實這是壹件好的事情。只不過很多時候美國人不會感激妳的包容。因為這是壹個強調主張鮮明個性的民族。

我的高中是壹所非常嚴格且保守的教會學校。從我入學的第壹天,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就開始和我探討關於我們中國的壹些話題。從歷史到政治。我發現他們的思考與看法與我所受過的教育完全不同,而且很多時候是過於偏激的,甚至會有歧視性的發表他們的意見。

我剛剛到學校的時候16歲,英語很差,但是能夠聽懂他們說的是什麽。壹開始學校裏的人闡述自己的觀點的時候,我還會順著他們聊,後來發現越順著他們就是給予他們謬論觀點的壹種肯定。於是我開始跟他們辯論,辯論的後果就是被叫到校長辦公室,但是我也從中練習到了我的口語。

記得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第壹天,我早晨看完新聞後哭紅著眼圈兒來到了學校。熙熙攘攘的走廊裏,學校牧師30歲的大兒子看見我後,跟我講的第壹句話就是:我跟妳肯定,妳們國家政府虛報了昨天地震的傷亡人數,呵呵呵。

譏諷地將這句話放在我耳邊後,他揚長而去。看著他的背影,我吼了壹句臟話,然後我跟他說:

Now this is how you Christians demonstrate the love to the world. You don’t give a single f**k about the people who diedin this earthquake; and at the meantime you joke about my country and my governmentfor your own entertainment purposes?!

因為這件事我吃了處分,並且被要求寫檢討。我跟學校的說處分隨便給,讓我退學都行,但是檢討不會寫。

這件事情之後,讓我更深刻的明白在國外生活把持自己原則與信仰的重要性。基督徒可以有他們的原則與信仰,那麽我們也可以有我們的,如果想強大,我們更是必須要有原則與信仰。

後來大學的四年裏面,經過在社團,兄弟會,學生會裏面有過領秀經歷之後,更是鞏固了這些軟技巧。

研究生這兩年在Brandcenter進修廣告,所有的project都是小組提案類型的。很少有需要自己完成壹件什麽事情的時候。於是,小組會議就成了每天必不可少的壹項重要活動。

前兩天春節,我計劃好了,周三的早晨(也就是國內大年三十的晚上),我會在家包餃子,與家人視頻。周四,周五,以及周末的大部分時間我都會放在春節的慶祝上面。我提前跟我的幾個小組的組員打好了招呼,從周三到周日我能夠放在項目上的時間會非常有限。大家提前把需要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

結果在我預料之內,我們組裏那個平時總是不會按時交東西的那個人在周二的晚上跟我們發郵件,希望周三早晨在學校開會。我說不行。他跟我說這是妳們中國人的年,妳現在在美國,不能這樣自私吧?

我的給予的答復是:這個是事先說好的,妳沒有完成妳的部分是妳的責任。

氣場是“不驕不傲,不卑不賤”

孔孟文化教導我們要謙遜。我們來到異國他鄉,總覺得自己是壹個外國人。這裏的文化,飲食,住行都與我們來自的地方是有著截然的不同的。於是,出於對他國文化的尊敬,也算是為自己不邁出那個非常舒適的comfort zone找壹個理由,很多中國留學生在很早的出國後為自己劃出了壹個圈兒,這個圈兒叫做“謙遜”。

作為學生,我們好好學習,拿高GPA,考GRE(課程),最後拿壹份穩定的工作。整個過程中,只要這壹個主線是順利的,只要可以拿到工作就是萬事大吉。

在這個圈兒裏待得時間越久,妳就會待得越舒服,同時也會與主流的大環境脫離的越遠。等到需要找工作的時候,開始埋怨國外對外國人工作的政策不合理啊,還是怪學校沒有好的資源,或者開始負面的思考自己這些年出國上學是否值得。

有些條件好,個性就會十分傲嬌的人,比如我見過因為自己有綠卡不用為工作身份發愁的中國人來找我咨詢時的那種優越感,也見過因為自己父母有幾個錢在我這裏炫耀的。相信不光我見過,妳身邊也有這樣的人。

古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而可笑又可悲的事情就是現在有太多的中國人行了萬裏路,也讀了萬卷書,最後面子是自以為是又驕又傲,裏子是被人瞧不起的又卑又賤。

當壹個人可以用壹顆人人平等的平常心去看待這個世界的時候,去尊重身邊的每壹個人的時候,去有壹種得到他人發自內心的尊重的時候,這個人的氣場就算是小有規模了吧?

氣場決定了妳這個人

每個人的氣場是不壹樣的,因為我們每個人都不壹樣。

習大大的氣場與奧巴馬的氣場風格迥異;馬雲與喬布斯的氣場也是截然不同。但是這些人都有著強大的氣場。他們有激情,有夢想,有毅力,有著很多成功人士所具備的各種優秀條件。但是最主要的壹點是,他們在他們的人生經歷裏面不斷的完善著自己。他們在做著自己。

澳洲留學產業吸金破紀錄 中國學生占1/3

中國依然是在澳洲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

2014年留學生為澳洲經濟貢獻了破紀錄的166億澳元,超越了2009年的161億。由於澳元貶值和快速簽證將該產業拉出低谷,預計海外留學生帶來的收入將會繼續增長。

貿易部長羅柏(Andrew Robb)表示,這些數字強調了國際教育對於國家經濟的重要性。根據澳洲統計局的數據,國際教育在2014年是次於鐵礦石(800億)、煤礦(400億)和天然氣(200億)的第四大出口產業。

2014年有近60萬名留學生入讀澳洲教育機構,大部分是大學生,在全國創造了大約10萬個就業崗位。“這個產業帶來的經濟效益說明了一切,但它帶來的人文聯系和機會並沒有得到充分理解。”羅柏說。

澳洲留學產業曾遭遇一場“完美風暴”,處於歷史高位的澳元、復雜昂貴的簽證要求、悉尼墨爾本印度留學生遭暴打、英美加帶來愈加激烈的競爭和學院造假等一系列消極因素都給留學產業帶來嚴重打擊,直到2013年該產業才開始恢復。

澳洲國際教育協會的執行總監亨尼伍德(Phil Honeywood)稱,最近的數據主要受簽證流程改革的推動,其次是印度留學生的大幅增加,因為一些違規中介錯誤承諾畢業後的工作權限包括永居權。

有些留學生在畢業後有權留澳工作2年或更久。“畢業後工作權限簽證隱藏著一個定時炸彈,這種簽證被視為快速移民的途徑。過去12個月印度留學生的人數翻了一番,他們沒有違規,只是認為畢業後的工作權限可以讓他們獲得永居,那是完全錯誤的。”亨尼伍德說。

中國依然是在澳洲留學生的最大來源國,2014年共有15.3萬人,幾乎占了全部留學生人數的三分之一。除印度外,政府數據顯示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留學生人數也有大幅增長,例如尼泊爾學生人數比2013年增長了27%,巴基斯坦增長了16%、中國香港22%、菲律賓21%、中國台灣24%。亨尼伍德稱澳洲依然需要一個支配性戰略和獨立的咨詢委員會,就像Michael Chaney在2012年的一份審查中建議的一樣。

雖然政府去年說已經接受了這次審查的全部35條建議,但至今還沒公布官方回應,也只實施了7條建議。亨尼伍德說負責該產業的教育、貿易、外交和移民部門根本沒有協作,或者只有很少協作。

教育部長伯尼(Christopher Pyne)的一位發言人表示,政府今年將發布一份全國戰略草案。“政府還打算召開多次部長級圓桌會議。”他說。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中國籍學生去年留學英國人數超歐盟學生總和

英媒報道稱,英國大學院校的中國籍新生人數高于歐盟國家來英的新生人數總和。這是歷史上首次出現這種情况。

中國籍學生去年留學英國人數超歐盟學生總和

儘管英國針對移民的簽證制度不斷收緊,但在中國留學生眼中,英國大學學制短底蘊深依然具有很大吸引力。相關人士則表示,英國需采取更積極且統一的方式吸引全世界高天賦人才,减少流失國際學生的市場份額。

中國在英留學生人數創新高

英國大學“學費極有競爭力”

據英國媒體報道,英國大學院校的中國籍新生人數如今已高于歐盟國家來英新生的人數總和。

數據顯示,在2014年,有58810名中國籍留學生在英國開始了本科階段的學習,而來自非英國的歐盟國家的新生人數總和僅爲57190人。而此消彼長的結果是,據官方數據顯示,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新生人數少了上千人,這也表明政府試圖限制學生簽證的措施已經讓一些本科生被拒之英國國門之外。

來自英國高等教育統計局(Higher Educations Statistics Agency)的數據顯示,2009至2010財政年,來英求學的中國籍新生有36950人,自此之後中國籍新生的數量增長了59%。

对此英國商業、創新及技能部新聞發言人Rob向記者透露,中國學生數量在過去十年裏增長迅速,去年是第一年在英國大學中中國學生數量相當于來自整個歐盟學生的數量。

他表示,學習刻苦的中國學生意識到英國擁有世界知名的高等教育體系和來自英國的學位是優异的投資回報。此外一旦海外畢業生完成學業,如果他們找到畢業生等級的就業,他們都有機會在英國工作生活。

面對與美國、澳大利亞等留學大國之間的競爭,Rob表示:“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在英國進入高等學府的海外學生人數已達到新高。英國高等教育的系統,是國際公認的極好的投資回報,而學費比起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大學都非常有競爭力。”

而英國文化協會(British Council)高等教育總監Gordon Slaven對此則稱:“對于留學生的總體增長,英國表示欣喜,但美國和澳大利亞等競爭對手國家的留學生增長勢頭更猛。這也凸顯 了英國采取更積極且統一的方式吸引全世界高天賦人才的必要性,這有利于减少我們流失國際學生市場份額的風險。”

中國學生“鍍金”傳統仍在延續

英國教育學制短底蘊深仍是優勢

在全球前100的頂級名校中,英國就有9所高校名列前茅。其中不乏牛津、劍橋等世界等級名校。

中國學生及爲他們付學費的中産階級家長皆爲英國大學院校在全球一流的排名所吸引,而中國的中産階級家庭正在不斷擴大。海外留學“鍍金”的傳統使得來英留學的中國籍學生越來越多。

文化、學力及教育方法存在差异

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大學“表現不佳”

最新的官方數據還顯示,2014年夏天以一等成績畢業的學生人數創歷史新高,5名學生中即有1人取得最高的一等學位。

2014年取得一等學位的畢業生約爲79440人,比2013年多千餘人,而十年前拿到一等學位的畢業生比例僅爲十分之一。

儘管獲得一等學位的畢業生數量持續增長,但是占據留學生比例高于歐盟國家總和的中國留學生在其中的表現却不盡如人意。

對此現象,《衛報》匯總了多個大學的相關研究成果,大致分析了中國留學生在英國大學表現不佳的原因。其中包括:

1、校園文化不同——習慣于“寒窗苦讀”的中國學生初來乍到,對英國大學重視團隊合作與小組分工的學習方法感到很不適應,影響了他們的學習體驗,也拖累了他們的學習成績。此外,中國學生對英國的酒吧與聚會文化不甚適應,也阻礙了他們融入英國校園文化的進程。

2、後繼無力——根據巴斯泉大學(Bath Spa University)對財會專業的研究發現,中國大學生即便在第一年表現優异,也常常在第二年面臨成績滑坡。根據研究者表示,這背後應當有多種因素的作用。

3、背景變化——根據HESA的數據,愛丁堡大學的研究者發現在2004年左右,中國赴英留學生開始從公派爲主轉爲自費爲主,之前的經濟、社會背景與學力也變得缺乏保證。很多赴英留學的中國學生可能缺乏必要的語言與學術能力,但這在A-Level制度與中國應試教育傳統的作用下很難體現出來。

4、輕視語言——因爲不計入總成績,中國學生往往不參與英國大學的語言培訓課程,而這對于很多英語能力不足的中國學生而言却是相當重要的。

5、應試教育——中國的本科教育制度不存在學位等第一說,因此大多數中國留學生認爲只要在中學努力學習、考上一所好大學,就能高枕無憂,從而低估了英國大學的學習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