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 | 倫敦市長新動作 下令調查海外投資者投資行為!

最近,上任不久的倫敦市長又對倫敦的房產市場有了動作。

Sadiq Khan向媒體透露,他將對海外投資者在倫敦的投資行為進行深入調查,目的是調查海外投資與倫敦房價的關係。 這次研究的結果,將作為未來調整倫敦房屋政策的依據……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

市長表示政府也是第一次發起這樣的調查,主要是想瞭解來倫敦投資的海外人群組成以及資金的主要來源是什麼,進一步瞭解倫敦各種物業的海外投資情況,並最終找出海外投資對倫敦的住房市場存在怎麼樣的影響,同時也希望探討其他國際城市是如何解決這類型的問題。

不過…… 海外投資者物業所有權的界定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很多海外投資者都是通過公司操作,還有很多都是匿名購買的。同樣的,海外買家的定義是多樣的。當中也包括在英國居住但持有外國護照的人,而僅在倫敦,37%的居民都是在國外出生的…….

市長表示:「來自海外投資的資金需要更加透明,要確保流入倫敦房市的資金來源的合法性。部長們現在必須要採取措施讓所有的物業所有權信息更加透明,我們才能真正瞭解到這些物業究竟歸誰所有。」

倫敦市長最後表示:「我們歡迎全世界的資本來到倫敦投資物業,也歡迎那些首次購房買家。但與此同時,我們也必須要看到,倫敦市民在買房子上存在越來越大的壓力和困難,我們對海外投資者購買倫敦物業數量的暴漲也存在真正的擔憂(real concern)」。

那麼到底,現在在倫敦投資的海外購房者,是啥情況?

舉個例子:

下面這個圖顯示的是,在倫敦西邊購買房產的人群佔比圖:

英國 | 倫敦市長新動作  下令調查海外投資與倫敦房價關聯!點擊查看英國更多精品房源

大家可以看到英國人佔比超過一半,其次是其他歐洲國家的買家,然後是美國、再然後是中國內地、中國香港等地的亞洲買家。

不過也有小部分樓盤,被海外買家佔據。 比如今年年初的時候,The Guardian 披露了一組數據,在Vauxhall泰晤士河沿岸的一棟有214間高檔公寓的50層的住宅大樓st george wharf tower,60%的業主都是海外買家。

英國 | 倫敦市長新動作  下令調查海外投資與倫敦房價關聯!
這棟位於Vauxhall的50層的公寓大樓,60%的公寓都是海外買家持有

像曼切斯特、利物浦以及伯明翰現在成為了投資的熱點城市,買家都希望能避開印花稅,讓自己的錢能獲得最大的收益。如今,在中國香港專門針對中國做海外物業投資的中介公司,推薦了不少位於倫敦的郊區,甚至像Slough這樣的衛星城市的物業產品。

根據Knight Frank的數據表示,中國人是在全球範圍內購置新建物業最大的買家,新加坡人排第二,英國人則排第四。CBRE海外項目投資部的董事Victor

Li表示:「中國買家的海外投資之旅才剛剛開始,更讓人興奮的是,中國有168個城市是擁有超過百萬人口的,這絕對是一個龐大的市場。」他還預測:雖然現在海外投資潛在買家中只有3%是來自中國的,但中國是一個很大的市場,而且中國人也越來越有錢了。

專家們預測接下來的10年裡,海外投資者,尤其是中國部分,對英國房產的投資將會大幅度上漲,也會掀起中國內地中產階級買家對海外投資的新熱潮。在未來10年裡,中國內地中產階級每年的海外物業投資將會出現4倍的增長,這裡包括對英國物業的投資,將會達到1,500億英鎊。

在英國脫歐後,很多的物業專家都會預測海外投資者會趁著英鎊的貶值,進入倫敦的物業市場。很多為中國投資者尋找海外物業的網站,數據都紛紛顯示,在脫歐後對英國房產的諮詢增加了40%。

這時候,一些批評的聲音就出來了……

他們認為海外投資者引起了英國住房危機的急劇惡化。在本週初,就有報導說因為近幾年高昂的房價致使越來越多的倫敦市民搬離倫敦。而最近也有一份來自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London’s Goldsmiths University)的研究報告表示:「越來越多海外超級富豪的資金流入倫敦的豪宅市場,這對倫敦中產階級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報告還發現,這些超級富豪迫使倫敦傳統的精英人群搬離高端住宅區,如Maryfair,Chelsea以及Hampstead,促使了這些地區的房屋價格攀升。很多的公寓成了「買完就擱置」,感覺好像把房子當成是存錢箱一樣。

那究竟是不是真的因為海外投資者導致了倫敦乃至英國的房價上漲呢?

下面這張圖顯示的是英國每個地區在過去10年的平均房價

英國 | 倫敦市長新動作  下令調查海外投資與倫敦房價關聯!一些專門研究住房市場的評論員則表示,在處理倫敦住房危機上僅僅關注海外投資是錯誤的。

Savills全球研究部門董事Yolande Barnes認為:「大倫敦內,海外投資者只佔了買家的7%,這個比例以倫敦來算或許會稍微高一點。」她同時還表示從2008年金融危機後,這些海外的投資幫助推進了倫敦經濟適用房的建造。

「當我們談論到住房危機的時候,海外買家經常都是被討論的重點,事實上他們也是唯一較為複雜的一個群體。不過如果沒有海外投資者的投資,我們也不可能在金融危機之後,籌集到這麼多資金去新建社會性房屋以及經濟適用房。」

她還表示:「真正的問題是在於可用於建造房屋的土地價格太貴以及土地的缺乏。像其他主要的國際城市一樣,倫敦市中心根本沒有更多的土地了。倫敦的土地很少進入市場進行售賣,只有當人們覺得把自己房子的土地賣出去能獲得可觀的回報時,才會考慮把土地賣出去,這時一般就指的是用於建造豪宅了。」

仲量聯行的Adam Challis表示:「在倫敦,85%-90%的亞洲買家都計劃把自己的物業出租出去,也有不少是為了將要來英國讀書的孩子購置的。在過去11年裡空置的房子數量也在下降,在2015年大概有203,596間空置房子,比2004年下降了36%。」

海外投資還為英國的物業市場帶來了一些新鮮的血液。像利物浦,在過去五年裡已經有數百萬的海外投資進入房市,當中還包括價值200,000,000英鎊的中國城在建造中,而這將大部分針對的中國的買家。今年初,一家來自中國的房地產開發公司在Sheffield達成了數萬億英鎊交易,在未來3年裡,將會有4個或者5個市中心項目落成,帶來數百個就業崗位。

仲量聯行住宅部負責人Andrew Frost表示:「我們絕對支持市長的政策,為倫敦市民建更多新房子,保證倫敦市民能買到房子。但是,市長也必須清楚認識到,海外投資對於倫敦新房屋建設、就業以及經濟適用房建造的重要性。新增住房供應是解決倫敦住房危機唯一的長期性辦法,所有相關政策都要圍繞解決這個問題而開展。」

最後,我們的總結:

1 倫敦執政階層認為,海外買家推高了倫敦房價。 有必要調查清楚,決定是否做出限制來控制房價。

2 跟海外投資利益相關的開發商,房產中介等也對倫敦政府發出聲音: 海外投資對於倫敦的住房建設息息相關,市長不要亂玩火。

3 我們認為,倫敦市中心區域的稀缺地產的價格,跟海外投資的行為相關。 但是市中心區域以外的範圍,倫敦的房價還是由英國本地買家的行為決定。

4 這個研究最後的調查報告,一定會引發各方關注。 如果最後結論是海外投資與倫敦房價有正相關,倫敦政府可能對海外投資做出各種限制措施。 (比如限購,或者繼續加稅。 目前對英國對海外買家沒有任何的限制)

5 無論最後結果如何,如果有投資需求的話,可以考慮在限制措施出台之前,盡快出手。

(比如加拿大一些房價開始出現泡沫的地區,現在已經給海外買家限購了 — 加特別稅15%)

相關資訊:加拿大 | 首次購房者壞消息 房屋借貸新條款10月17日生效

(據英倫房產圈)

new-qrcode_簡

澳洲 | 悉尼落選”理想投資地” 購房者轉戰布市買房

壹份最新的調查顯示,只有1/10的投資者認為悉尼澳洲投資買房的理想城市。專家們稱,悉尼的房價太貴,就連房產投資大亨都嫌貴,轉而去昆州買房。

據Domain網站報道,澳洲房產投資專業人士協會(PIPA)調查了1000名房產投資者。研究發現,悉尼房價在經歷數年的飛漲之後,其房產市場已經不再是投資者們的首選了。但是,人們對房產投資的興趣並未因此而減。相反,有71%的人依然認為現在是投資房產的大好時機。

只有1/10的投資者認為悉尼澳洲投資買房的理想城市

點擊查看澳洲更多精品房源

調查顯示,多數投資者優先選擇在布裏斯本買房。在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城市排名中,布裏斯本排在第壹位,有50%的受訪者支持;墨爾本排在第二,支持者為20%;而阿德萊德和珀斯分別贏得的支持率為9%和4%。澳洲房產投資專業人士協會的主席Ben Kingsley表示,1/3的投資者說,借貸政策的調整對他們造成了影響,使得他們放棄了原有的投資計劃,而58%投資者依然在過去的壹年時間裏尋找房產投資。

Kingsley表示,房產投資者變得愈加精明。他們中很多人持續關註悉尼和墨爾本兩大房市之外的市場,有些他們瞄準的市場已經達到循環周期頂峰。盡管投資者也擔心布裏斯本的房源供應過剩,但是布裏斯本對投資者們來說仍具吸引力,原因是其可負擔性和增值潛力。

在最具吸引力的投資城市排名中,布裏斯本排在第壹位,有50%的受訪者支持

 

Buyside房產投資專家Josh Masters表示,投資者們壹直很看重可負擔性。如今,悉尼的房產已經到達前所未有的高價,對投資者來說甚至難以企及。

根據Domain集團的統計數據,悉尼的房產中位價達到了1,021,968澳元,即使是公寓中位價也達到了669,830澳元的高價,比布裏斯本521,915澳元的房產中位價還要高。

Kingsley表示,很多精明的投資者開始在布裏斯本選房,有些還在黃金海岸、 Newcastle和堪培拉等城市選房。對於那些能負擔悉尼高價房產的投資者,他們的首選之地為Redfern, Surry Hills 和Randwick等地,因為這些地區需求量大,且具有良好的增值前景。

(據今日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