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离欧盟这一事件,犹如潘多拉打开魔盒。未来的金融环境只能用一句话概括:更加充满风险,充满不可预知。
由于人们普遍具有“厌恶非常态事件”的人性弱点,所以在此之前的“留欧”呼声被无意间放大并制造了“不可能脱欧”的市场幻觉,而一旦超预期的极端事件发生,很难说投资机构、各国央行们已经做好相应的准备。
此外,一个金融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的重大事件发生后,一定会有连锁反应,未来“黑天鹅”也许会竞相飞出。
人民币兑美元:贬值压力巨大
随着英国公投脱欧,避险货币汇率飙升,6月24日公投当天“美元指数”便大涨2.5%。由此,便被动地加大了人民币兑美元的贬值压力。为了“打预防针”,当天人民币中间价下调118个基点。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来后,国际汇率市场随即出现巨幅波动。其后的第一个交易日(6月27日),中国央行将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599个基点,下调幅度0.9%,为2015年8月11日汇改启动(当天人民币一次性贬值1.1%)以来最大贬值幅度。
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继续下调153个基点,跌破6.65,报6.6528,创2010年12月以来新低。
连续3个交易日人民币贬值幅度达到1.3%,这个幅度已经超过今年1月那一轮人民币快速贬值的幅度(1.09%)。
不过,与1月份相比,此次人民币属于被动贬值,源于英国脱欧这个上半年以来最大的“黑天鹅”事件。而1月份那一轮贬值,则是为了抑制美联储加息而引发的资本外流,属于主动性的贬值。
民生银行(600016,股吧) 在获悉脱欧结果后,发布了一份对人民币汇率影响的评估报告:按照不同情境的压力测试来看,最优情境,英镑、欧元同跌10%,美元指数升至99,人民币中间 价理论最大贬值压力为跌2.53%,至6.74;最差情境,英镑、欧元同跌30%,美元指数升至114,人民币中间价理论最大贬值压力为跌7.5%,至 7.0。
对于5月份以来的人民币下跌,多数学者认为“6.60”是阶段大限,当时市场没有充分考虑脱欧的可能性。然而,在脱欧公投表决当天在岸人民币已经跌至6.61。28日,人民币兑美元跌破6.65关口,而离岸人民币兑美元价格更是盘中跌破6.68关口。
可以说,因为脱欧这个突发事件,人民币本轮贬值幅度已经远超市场预期。
对此,兴业银行(601166,股吧)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认为:“英镑、欧元的贬值,美元被动升值,将带来人民币汇率下跌的压力。而一旦未来英镑反弹,美元就有可能有所回调,人民币也会有机会反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能说未来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可能更大了。”
英国脱欧公投当日,央行行长周小川正在参与国际会议,他在发言中也暗示“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会更加市场化”。
他指出:“下一步人民币汇率制度应符合市场经济的更高要求,即汇率更加灵活,经常账户和资本账户资金流动更加自由,本外币兑换更加方便,并能为本国和外国投资者提供风险管理工具。”
从数据上看,2016年以来人民币波动幅度加大,振幅在200个基点以上的日子,占过去22年的一半。截至6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在一年之内贬值的幅度约为7%。
人民币兑英镑:大幅升值
在24日上午“脱欧”票数领先的时候,外汇市场就出现了疯狂的场面:英镑兑美元连续几波大幅下探,盘中一度跌幅超过11%,最低触及1985年来新低1.3226。当天截至收盘,英镑兑美元收于1.3678,较上一交易日下跌8.1%。
8.1%这个跌幅不但创了英镑历史最高纪录,而且差不多是1992年“黑色星期三”跌幅4.1%的两倍,当时英国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引发汇率大跌。因此,用“核爆”、“血流成河”来形容英镑的惨烈也毫不夸张。
28日,英镑兑美元盘中再度创下新低——触及1.3122。
由于英镑兑美元的剧烈贬值,也带来人民币对英镑的被动式升值。
6月27日,是英国脱欧公投结果出炉后第一个交易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人民币对欧元中间价上涨超过1250个基点,人民币对英镑中间价上涨更是达6705个基点。按照中间价计算,人民币兑英镑一日内涨幅就达6.99%。
6月28日,人民币兑英镑中间价继续上涨1202个基点,报8.7992。
虽然英镑已经“蹦极”般暴跌,但市场普遍预期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德银分析师表示,尽管最初的跳空下跌主要受头寸调整和流动性驱动,然而英国退欧对英镑的中期影响还没有显现出来。
汇丰银行预计,今年年底欧元兑美元将跌至1.10,这意味着英镑兑美元汇率在目前低点位置还有约15%的下跌,人民币兑英镑的被动式升值也将持续。
投资、消费:有喜有忧
由于英镑兑人民币短期内大幅贬值,用人民币换英镑去英国消费则相当于捡了大便宜。例如去英国旅行、购物、留学,都比脱欧公投之前打了一个大折扣。
就签证政策而言,英国的签证一直都是单独的,因此不受脱欧影响。同时,从2016年1月1日起,中国游客可申请2年有效期的多次往返签证。即便是脱欧后,英国政府针对中国游客的这些签证政策优惠短时期内也不会有变化。
不少旅游业的专业人士都预计,今年暑期预订赴英旅游产品人次同比将大幅增长。
与此相反,在英国购买了房产的中国人,则要焦虑一阵了,主要原因是房价下跌预期。
仲量联行预计:“脱欧后,预计伦敦等地2016年上半年房价涨幅将在下半年被抹去,而且2017年至2018年房价跌幅将在3%~5%之间。”
值得关注的是,戴德梁行为了解房产投资者对脱欧的反应,曾对欧洲境外的不动产投资者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英国退出欧盟,超出三分之二的房 产投资者表示会减少其在英国的投资;12%的投资者表示,如果英国退出欧盟,他们将于今年或者明年抛售掉所有资产;另外四分之一的投资者表示可能会观察一 段时间之后再抛售。
该项调查时间是在脱欧结果公布之前,目前脱欧已经不可逆转,金融市场的动荡也超出预期,因此英国房地产投资的前景更加不乐观。
买好房子的还不是最悲催的,在脱欧之前刚刚兑换英镑,正准备在英国买房的人有可能最为受伤。
在脱欧投票之前的6月23日,人民币兑英镑的中间价是9.7242,换100万英镑需要972.42万元人民币;到了6月28日,人民币兑英镑的中间价是8.7992,同样换100万英镑,只需要879.92万元人民币,仅仅几天时间,就可以节省92.5万元人民币。
此外,汇率巨幅波动带来的“汇兑损益”也让在英国有大量投资的中国企业很受伤。
其中,最具代表的恐怕就是李嘉诚了。统计数据显示,李嘉诚56%的投资在欧洲,其中英国是“主战场”,大约占到37%。如今,英国近三成的天然气市场、近三成的电力分销市场和约5%的供水市场都由李嘉诚旗下公司实际控制。有英国媒体甚至因此形容李嘉诚“买下了大半个英国”。
然而,脱欧之后,李嘉诚旗下在中国香港上市的公司股价均大跌。仅在24日当天,李嘉诚旗下的5家主要上市公司,市值合计就蒸发逾425亿港元。
有机构分析认为,这些公司的业务很大比例在英国(长江基建、电能实业、长江和记,其英国业务占比分别为72%、63%和21%),要赚取英镑,再转换为港元以计入利润,因此“汇兑损失”的担心是造成李嘉诚旗下公司近期股价暴跌的主要原因。
全球股市:A股一枝独秀
受英国脱欧影响,美国、欧洲、亚太股市普遍大跌。尤其是24日当天,德国股市重挫6.82%、法国股市下滑8.04%、英国股市跌3.15%、美国股市三大股指下跌均超3%、日经225指数重挫7.9%。
美国标准普尔公司最新数据显示,英国公投决定脱离欧盟后,全球股票市场24日蒸发2.08万亿美元,创有史以来最大单日损失,超过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灾。这一损失金额相当于全球股市容量的4.7%。
27日,股市继续下跌,两个交易日蒸发市值达到创纪录的3万亿美元。标普全球广泛市场指数下跌了近6.9%,为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两日跌幅。
相比较全球股市而言,A股市场却一枝独秀,24日当天上证指数仅小幅下跌1.30%,远远强于中国香港、东京等亚太股市。
分析其中原因,“国家队”护盘有功是重要因素。当天下午开盘后,上证指数也有一波大幅跳水,但在跌至2810点左右,“国家队”两大砝码——券商股、银行股齐齐拉升,终于确保没有出现大跌。此后27日、28日两个交易日连续上涨。
对于A股的后期走势,目前市场分歧较大。
乐观派认为,风险事件释放后,“吃饭行情”又来了。例如长城证券认为:“在消化英国脱欧公投结果这只黑天鹅后,市场将迎来一个喘息的时间窗口,反弹总体幅度或在10%-15%。”
海通证券(600837,股吧)认为:“过去两个月国内外利空因素不断,如国内经济下滑、A股未加入MSCI、产业资本减持等。随着英国脱欧的黑天鹅事件落地,阶段性的利空已基本得到释放。目前市场情绪处于较低水平,频频落地的利空和投资者偏谨慎的心态,将使得短期市场走势的天平更有利于多方。”
但在悲观派眼里,人民币持续性贬值始终难以回避。
瑞银证券指出,如果人民币近期贬值,则A股市场可能承压。海外经验表明,新兴市场上每一轮的本币贬值都伴随着资本流出和股市回调。就行业板块而言,金融、房地产、航空行业受到的负面影响最大。
(短评)理解风险
和讯网: 刘 畅
英国真的脱离欧盟了!今年最大的一只“黑天鹅”飞出来了!
既然事先就知道有脱欧可能,为啥还是“黑天鹅”事件呢?这是因为,一个重大事件发生后,我们可以知道它是负面的,但是却没有人会知道负面的程度会有多深,依然是超预期的。
对于投资者来说,如果在这类重大金融事件面前没有做好准备,既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也可能错失轻松获利的机会。如何在风险事件来临之前做好准备,这就涉及到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
投资经典书籍中有两本值得反复阅读,一本是芒格所著《穷查理宝典》,另一本就是橡树资本创始人霍华德的名著《投资最重要的事》。
脱欧事件发生后,再次阅读《投资最重要的事》,又碰撞出新的发现。
首先,“风险”是什么?霍华德认为,“风险”就是确定的损失。这是从投资效果上来看的,并不全面。
从哲学层面、本质含义上看,风险即不确定性或多种可能性。从表现形态上看,多与某些具体的事件相对应。
这些事件可以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事件发生了,而市场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意识到风险来临了,如2014年6月初证监会发文严打场外配资,这个事件成了股灾的导火索;另一类是市场已经有充分共识的事件,一旦发生,一秒钟都不需要,灾难即已来临——脱欧就是这样的事件。
对于第一类事件,我们不可能预测到它的发生,但是我们可以争取做到当风险事件发生后,我们是最早发现和理解这个风险事件的那5%的人,这样一来“风险”就基本不会伤害到你。如何做到?简单说,就是要始终理性。
对于如脱欧这样的第二类事件,我们不可能预测到最终结果,但是我们可以做好准备。怎样准备?如果风险与潜在收益基本对等,那最好采取完全规避态度,不要在任何一方下注。
如果风险与潜在收益严重失衡,则可在潜在收益大而风险小的一方下注,例如英国公投前买“黄金股”。当时市场“留欧”风气占优,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类股票已经有所回落,如果结果“留欧”其再次回落幅度也有限,如果“脱欧”则可能大涨。
相关资讯:英国脱欧:欧洲房产投资第一大目的国的位置会被德国取代吗?
据和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