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做“华二代”是怎样一番体验

虽说在海外受到歧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去年维也纳还“一不小心”还获颁世界最不友好城市第二名。此处道义性的心疼万年第一的在巴黎的小伙伴们一秒钟!

虽然在这城里遇上的憋屈事真不少,但每当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在这大呼歧视的时候,却总是忽略了一个群体。那就是生活在这里的“华二代”,我们的第一反应是:他们怎么会受到歧视?

讲着一口流利的德语,又被这里的文化浸染长大,拥有中国和奥地利的多元文化背景,理所当然更能融入本地的主流社会。可是事实并非如此!

不少华二代经历着即不被本土的奥地利人所接纳,也不被中国人所认同的局面,反倒成为两种文化中的“夹层人”,承受着莫大的心理压力。

有时甚至幼儿园的孩子们就已经要面临这样残酷的社会现实。一脸稚嫩的小朋友,嘴里却问出让父母难以回答的问题:为什么他/她不跟我玩?

如果父母选择不管不顾或是责备孩子无能,将来势必会对孩子造成心理问题,甚至引发自闭症或者社交心理障碍。

移民父母,你们真准备好了吗?

大部分中国父母在移民海外的时候,从没来没有想过在西方文化下长大对华裔孩子会不会有何负面影响。

有些父母认为欧洲环境好,生活品质高,福利又好,孩子在这里生活的一定比中国好千百倍。

还有的父母认为孩子年龄小,适应能力强,短时间受点委屈没什么,在欧洲长大后一定会享有更好的机会。

一句话,“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是中国移民父母的统一目标。

而事实上华二代长大过程中却要面临社会归属感和身份认同感的难题,在本地如何搭建自己人脉圈子和将来的职业发展规划。那种来自社会的心理压力如同压在胸口的巨石,挥之不去。越想要努力往上爬的华二代遇到困难越大。

早些年曾经有在美国的华二代撰文发声,希望中国父母能了解他们的心理压力。“永久的文化隔阂”,“终身摆脱不了的二等公民身份”和“消除不掉的种种事业障碍”是他们费尽了努力却也难以跨越的“三座大山”。

而在日本的华二代则说,虽然外表上与本地人没有区别,讲着一口流利的日语,但是姓氏总暴露了移民的身份,受到许多不公平的对待。甚至童年时两小无猜的朋友,长大后却出来指责其外国人的身份,导致一些不堪重压的华二代患上严重的忧郁症。甚至不自觉的想跳进电车轨道和冲向行驶的汽车中以寻求解脱。

而小编问了问身边的“华二代”朋友们,他们这样说:

姗姗24岁祖籍:香港

“我是香港人,从9岁开始跟着父母来这边读书,虽然现在我有奥国籍,但是我却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哪国人。我出生在中国,但是我的中文却不好,因为家里是说广东话的。我说我是奥地利人,但是我却是黑头发黄皮肤。本地奥地利人不认同我奥地利人的身份,中国人认为我有奥国籍就是奥地利人,我觉得身份认同对我来说很痛苦,你懂“夹缝人”是个什么滋味吗?”

童童14岁祖籍:北京

“我父母是中国人,我出生在奥地利,我认为我是奥地利人。但是我的同学们不这么认为。纯种的奥地利人排斥跟我一起玩,因为我长的就是外来移民的面孔。所以我只能跟一样是移民来这里的同学一起玩,但是老师说这样下去我的德语不会变好,但是奥地利人不要跟我玩,我也不能强迫别人。”

丁一15岁祖籍:温州

“我是男生,受到的排挤比华人女孩还要多,没什么人跟我一起玩。我也习惯了一个人。他们总是觉得我很另类。我现在自己在暑假的时候会去打零工,赚零花钱。我觉得这样可以磨练自己,也给自己多接触人的机会。”

奥地利的情形如何?

在奥地利的情形比在美国要好一些,虽然传统的奥地利人十分保守,也具有排他性,但是白人至上的文化在这里不如美国来的强势。但是歧视仍然很强烈,根据欧洲经合组织组织的调查报告。在奥地利感受到歧视的移民二代比例达到34,4%,高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三分之一奥地利的移民二代都遭遇过歧视对待。

在移民二代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无法完成学业,而在本土奥地利人中,这一比例仅为10%。在获得大专和大专以上学历的人群中,奥地利人占23%,移民二代仅仅只有7%。

虽然相比中国人,奥地利人对于东欧人和土耳其人的排斥性更为强烈。那是因为作为人口数量少的中国移民群体,奥地利人并未感受到所带来的他们强大威胁性。

但是也不要过分乐观,他们不排挤你,但是也不会接纳你。

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华二代想要与纯种奥地利人成为朋友是很困难的,除非是亲戚(这种可能性也十分低)。不仅如此,连与奥地利人混血生下来的孩子也会同样受到排挤。

虽然在作为第一代移民的我们看来,这是很奇特的一件事情。但是对奥地利人来说,“杂交”和“纯种”是有本质性区别的。甚至部分特别保守奥地利儿童的父母也会进行干预,不让孩子与非纯种奥地利小孩有接触。

就更不要说在就业方面遇到的挫折了。

西方教育理念了解一下?

欧洲人的儿童教育观念本质就与中国的“焦虑式”育儿是相悖的。这也是国情所决定的。在这里给予每个青少年最大程度的自由成长空间,而不是单一以成绩好为导向来鞭策孩子。也正基于此,华二代虽在在奥地利长大,但是因着中国和奥地利父母养育方式不同,他们行事为人更像中国人。下面小编就罗列了几个中西教育的不同点。

独立从出生开始

德奥地区儿童的从出生开始就是在学习独立的过程,父母是他们独立成长的陪伴者。孩子从自己入睡到自己吃饭,自己走路,自己要完成所有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父母与孩子之间有爱,但也有界限。

父母在孩子没有能力做的事情上会帮助他,但当孩子具备行事能力后,就会让孩子自己来,不会过多的介入去帮助孩子,而是陪伴孩子慢慢学会这些生活技能。长期陪睡,追着喂饭等在欧洲人看来都是很奇葩的事情。

领导力和责任心从小建立

在奥地利不少幼儿园都是实行混合分组,不按照年龄层分组,除了3个月-1岁半的宝宝是单独一组外,1岁半到学龄前(6岁)的孩子是混在一起的。

目的就是让4-6岁的孩子学会帮助老师照顾年龄较小的孩子。而小朋友则以大小朋友为榜样学习在幼儿园自己应该做什么,不该什么,并在幼儿园日常生活帮助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们。

而到小学中学后,孩子们会分组来作业,为的是培养小朋友相互协同能力。学习在不只当“独行侠”,在团队有分工协作,同时也懂得在团体表达自己,争取自己想要的。另外一旦被赋予自己的任务也不可以假他人之手来完成,否则会被同学们看低。

钱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

这里的孩子有自己银行卡,从出生开始就可以办理,并且每年存额在500欧之内有较高的利息。当孩子通过家务活劳动挣钱把自己的小猪贝满(SparSchwein)装满后,就可以倒入银行的硬币存入机存在银行卡里。让小朋友从小就对金钱有正确的观念。

当孩子满14岁后,不少父母会鼓励孩子外出打工,比如给有婴儿的家庭当babysitter,或者帮年龄小的小朋友补习功课,来赚取自己的零花钱。

不用巴掌的管教

对于孩子任性的行为或者过激的行动,奥地利父母通常不会通过体罚的方式来让孩子知错。并且如果父母通过责打或吼来管教孩子,很有可能会触犯到奥地利法律并造成儿童心理创伤。

根据奥地利法律,对孩子有身体或者心理上的暴力行为都是被禁止的。刑罚的程度取决于对孩子伤害程度,判刑的时间从3个月(打耳光)到10年(严重身体伤害)不等。

对于如何不通过体罚的方式来管教小孩,奥地利人有自己的一套方法。那就是让孩子承担犯错的后果,例如打翻饭碗就没饭吃,打其他小孩就被剥夺吃糖/看电视的权利,还有增加家庭义务劳动的时间等等。

而自己孩子受到过歧视的华人妈妈也列出了几点参考建议,如何来避免”华二代”在学校成为学生们排挤的对象:

1.不要给孩子穿从中国买的衣服,扎中国特色的辫子,部分服装款式和头型会让孩子在人群中显得过于另类,而遭到排挤。

2.不要让孩子在幼儿园或小学跟中国孩子在一个班里,容易造成孩子抱团,没有跟其他国家孩子交流的机会,德语就会不好。

3.作为家长参加家长会或接送孩子时不要身着工作服,其他孩子家长会很容易知道你的职业。也可能会造成孩子在学校被歧视的状态。

4.不要去跟老师讲理,要求老师特别为你的孩子做什么。孩子不需要老师的“特别对待”,在这里的学校中脱离弱势群体的唯一方法就是孩子自己去战斗(K?mpfen),赢了才会得到其他同学的认可。老师不会轻易插手学生之间的事。

5.不要让孩子受到欺负就去跟老师告状,这样只会让孩子成为“全班公敌”,被所有人排挤。

6.比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更应该重视孩子情商的发展。高学历并不一定将来就会获得好的工作。

而维也纳16区人民党副主席梦梵Bohm也作为奥地利“华二代”的代表向小编描述了她在奥地利看到一些现状。

维也纳16区人民党副主席梦梵Bohm

 

梦梵Bohm:于1997年出生在浙江青田,7岁时随母亲来到奥地利的萨尔斯堡。她的奥地利继父给予她完整的奥地利教育,让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现在在维也纳大学修读法律经济系和中文文学系,并同时在一家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工作。

中国人的特性:低调,有礼貌和勤奋从本质上决定了其在奥地利的形象。华二代虽然受过西方教育,而且也基本上融入奥地利社会,但感觉更偏向于中国人,因为外部特征,道德观和家庭环境,明确区分于奥地利人。

根据一些报道,年轻的“华二代”在申请工作上处于劣势地位,尽管他们拥有很好的学历背景。当然这不仅仅是来自社会偏见和歧视的原因,而是需要从自身出发,更多的打开自我,不害怕受伤害,去争取。

中国有句谚语: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可能是个真理,但是并不完全适用于在奥地利生活的华二代。谦虚和克制为在这里的生活带来很多的弊端。比如在求职时遇到障碍,导致许多华二代选择中断学业,从事父母之前所做的餐饮业。

2018年初,由华人主导的“亚洲后裔青年促进协会”成立, 希望能够在欧洲的融入问题,自我发展和职业道理等方面帮助华人移民

 

来源: 欧洲时报 

排: HY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默克尔成功连任 在德华人数量已超20万 | 德国

3月中旬,德国联邦议院以364票赞成、315票反对、9票弃权的票数通过投票,选举默克尔出任德国政府总理。在去年9月24日德国联邦大选结束171天后,默克尔终于成功连任,开启其第四个总理任期。与此同时,根据德国联邦人口调查研究院(BiB)数据, 德国吸纳外籍人士规模已达历史新高,其中叙利亚籍移民为非欧盟地区最大的外来族群,数目为44万;美国人为32.4万,中国人排名第三,规模为21.2万。

默克尔成功连任,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倡议

据新华网报道,德国波鸿鲁尔大学博士袁杰认为,默克尔本届新政府对华关系不会有大的变化,合作仍然是主流,加深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将成为德中合作的重要依据。此外,德国新政府还将重视德中在“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务实合作,德国工商界企业界态度积极。

 

德国前外长:中国以前就是世界第一,如今只是回到传统

德国前外交部长约施卡·菲舍尔最近出了本新书为了庆贺自己的70岁生日,出了一本名叫《西方的衰落》的书,副标题是《21世纪新世界秩序中的欧洲》。在书中,这位前外长认为,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的崛起会被阻止,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像中国那样快速强劲。如果欧洲不想就此掉队,就必须马上抓紧努力。

菲舍尔曾在柏林海因里希·伯尔基金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这样说:“我们看到西方的衰落是对世界秩序的破坏。这种印象只是源于我们的负面记忆。直到18世纪,中国都一直是世界第一大国。我们目前所经历的只不过是回到传统秩序。”

在菲舍尔看来,没有理由认为中国的崛起会被阻止,没有哪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像中国那样快速强劲。欧洲如果不想完全掉队,就必须作出努力,最重要的是它必须抓紧努力。菲舍尔认为:“这是欧洲的最后机会。”否则,欧洲将告别世界历史——也许不是坐在列车里,而是消失在一间很快被遗忘的后面房间里。

中国移民德国世界第一,经济互助是第一原因

德国《世界报》报道,德国经济研究所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德国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外国技术移民的欢迎,目前有160万技术移民在德国工作。在中国移民(未入籍)中,高达2/3是技术移民,比例列各国之首。

在德国缴纳社保的中国雇员中,有高达67.1%的人从事技术类工作。工作领域包括信息技术、工程、数学和自然科学等。这一比例也是所有国家中最高的。

根据路透社报道,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德国2017年经济增长率为2.2%,低于预估,但这是六年来最高成长率,而且较上年有所改善。德国因民间消费增长及全球经济回升带来的出口旺盛而受益。路透调查的分析师此前预计,2017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成长2.4%,高于2016年成长的1.9%。统计局称,经日历调整后,2017年经济成长率为2.5%。

 

补充阅读

欧洲长期投资首选——德国

参考资料

路透社

环球视野

环球网国际频道

编译:Lisa Zhu

责编:HY

 

移民融入美国社会后会有哪些变化?

当今美国有4,100万移民,占据美国人口的13.1%;这些移民的子女,即第二代移民为3,750万,占美国人口的12%。也就是说,每四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或是第一代或是第二代移民。另外,在美国人的婚姻中,每7个家庭就有一个是跨国婚姻。显然,移民无论对美国的政治、经济或者文化在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那么移民的融入问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在刚刚过去的纽约“全国移民大会”上,“美国国家科学、工程及医药学院”(National Academies of Sciences,Engineering and Medicine)发布了一项最新调查报告,阐述了移民对美国社会的融入问题。

法拉盛是纽约华人新移民聚集之地

何谓“融入”?这份名为“移民对美国社会的融入”报告(The Integration of Immigrants into American Society)定义为:移民成员和接受社会之间走向相似的过程。

移民融入社会后果好坏参半

一般人都会以为,移民越融入社会会过得越好。事实上不全是这样。总的说来,移民们在美国生活后,他们在受教育、就业、收入、住房和语言程度等方面,都随着他们靠近美国人而得到了正面的提高和改进;但是,移民在健康、犯罪率和家庭模式三个方面,却因为“融入”而向负的方向转化。

分别论之,如:

教育:这方面是移民最超越本地人的地方。无论男女,移民第二代受教育程度普遍超过本地人的后代。近十几年来,大批的高学历移民进入美国;另一方面,墨西哥和中美洲的移民教育程度比较低,但是他们的孩子也都接受了超过12年的教育。

就业和收入:第一代男移民就业率86%;第二代男移民83%;而本地人后代的就业率是82%。但是女移民的就业率(61%)没有本地人的高(72%)。有一个现象值得一提,男移民即便是受教育程度低的,也比当地低教育程度者就业率高,也就是说,即使是这些低教育水平的移民,对美国的经济,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职业:一般第一代移民从事低收入、低技能的职业多,但是他们的孩子,在美国高端科学技术职业中的就业人数,竟然占据了五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住房:新来的移民都愿意和移民住在一起,和本地白人明显地分开;但是如果移民在美国住了10年以上,他们就越来越容易和本地人住在一个社区。不同的民族习惯也不同。在大都市里,亚洲人最愿意聚堆儿住在一起,其次是西班牙裔、黑人移民。非法移民和其他移民也有隔离现象。

语言:所有的美国人,无论他们是移民还是本地人,90%的人认为英语水平非常重要。41%的移民可以说非常好的英语;25%说一般水平的英语。

健康:移民无论是孩子或者成人,他们的健康水平都比当地人好,也比当地人更长寿。他们的第二代健康水平有所下降。

犯罪率:令专家和读者都吃惊的是,移民的犯罪率只是当地人犯罪率的四分之一(18岁到39岁成人);移民社区的犯罪率也比当地人社区低;但是移民的后代犯罪率却比当地人高。这说明移民融入后变得更容易犯罪。

家庭模式:移民的离婚率比美国人低,而且移民的孩子更愿意和父母住在一起。但是移民第二代更容易离婚,且和父母分开居住。

这份研究2003年至2013年十年间美国移民状况的报告,共520页。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