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拳见效需时 短线炒作易损手

九月底中央政府推出一系列组合拳后,香港股市一度狂飙5000点,但上周市场出现获利回吐,仅用一天时间便大幅回调2000点!这一剧烈波动让不少投资者质疑组合拳的实际效果。

实际上,10月期间发改委和财政部高层相继公布了相关政策,清晰阐述了思路和框架。

通过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双管齐下,旨在刺激消费,解决地方债务和楼市风险带来的问题。

笔者有位朋友是投资高手,对国内经济有深入的了解。与大家分享他的分析:中国版QE意味着由中央政府发债,填补地方债务,并购置全国范围内的不良房产甚至土地。这一举措有望缓解债务黑洞和房地产问题,推动经济和金融体系重新顺畅运转。

此外,中央政府举债还用于补充银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确保银行能够保持健康运营,从而维持全国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此举在中长期内将切实帮助各省份、各行业,从大企业到普通员工都能受益。相应的代价是中央的负债率有所上升,但通过分担债务,可以有效改善地方和房地产行业的不良债务问题。

由于中央的负债率仅为40%多,仍然低于其他发达国家,因此确实有增加的空间来置换地方的不良债务,帮助地方重新起步并恢复正常发展。这就是中国版的QE,依靠人民币信用进行操作,未来的偿付也仅限于人民币。目前国内通胀率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因此货币增发带来的后遗症依然较轻。

印钞增多对汇率有多大影响?可以参考美国QE。在早期阶段,美联储印了大量钞票,但这只是用来填补金融危机留下的‘黑洞’,并没有引发明显的通胀。相反,随着黑洞被填补,资产价格迅速上涨,投资和就业环境改善,部分社会问题也暂时得以掩盖。

美国的印钞行为实际上由全球承担。初期印钞主要用于填补金融危机的‘黑洞’,因此市场上并未出现大量多余的美元流通。与此同时,美国资产价格上涨,吸引了更多外国资金流入美元资产,从而避免了美元贬值的情况。

这次中国的QE主要以人民币为基础,初期资金将用于填补地方债务和房地产的“黑洞”,预计对通胀的影响不会太大。至于汇率,考虑到中国每年有约8000亿美元的贸易盈余,相当于56000亿人民币,再加上对资金外流的严格控制,我相信人民币汇率将保持稳定!

市场的不安主要源于政府尚未明确救市的具体金额。然而,我相信,只要政策后遗症在可控范围内,政府就能持续加码,推动效果的显现。因此,笔者依然看好此次组合拳的有效性,只是其效用需要时间来逐步发展。

香港地位靠变通 须适应时代变迁

最近,国内经济状况不佳,房价下跌,从事金融业的高薪人士也面临减薪。双重打击之下,甚至有人选择了自杀,实在令人惋惜。

在当前的负面氛围下,有一种说法流传:如果拜登在2025年大选中落败,而新总统尚未上任,区域经济和金融市场可能会动荡,香港也难以幸免,可能遭受封锁,资金流动受限。因此,建议尽快出售香港的物业,将资金转移到国外以确保安全。

若美国限制香港资金自由流通,相当于对中国全面发动金融战,这将引发全球经济和贸易的连锁反应,后果难以预估。美国冻结俄罗斯美元资产的举措已让中东、印度等国家对美元体系产生警觉,若再打击香港,美元体系将面临严重倒退和破坏。这样一来,美国可能得不偿失。

笔者也理解,近年来香港的楼市大跌,消费力减弱,进出口贸易不景气,各个环节都在倒退。这使人怀疑香港是否会因此失去过去作为中间人的地位和功能,从而一蹶不振。

回想60年代,父母都在工厂里工作,那时香港以制造业为主。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香港的许多工厂北迁,制造业逐渐衰落,香港转向贸易、金融和设计领域,服务于更大的市场。

如今,中国中产阶级大量涌现,自然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港人北上消费。虽然价廉物美的竞争确实对香港的餐厅和相关商户带来冲击,但整体上却为香港人带来了更高的生活享受。

香港必须适应时代的变迁,并在角色上做出相应调整。优秀的高等教育已经成为香港的一大强项;中大、港大及科大能够吸引大量国内学生前来就读,许多毕业生留在香港发展,补充了年轻人不足的问题,减轻了香港的老龄化压力。

除此之外,香港结合了先进的西方医疗和中医诊疗,这也是其独特的优势。香港的年轻人只要能够灵活应变,利用这些优势,自然能抓住中国庞大的发展机遇。有祖国庞大的市场作为后盾,笔者对香港的未来发展依然非常乐观!

中央重招救楼市 置业信心可挽回

4月30日,中国召开了政治局会议,强调需要“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屋和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这是国家最高层罕见地发文,明确表示要解决房地产问题。正当大家猜测研究结果何时会出台时,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于上周五5月17日公布了相关结果。

具体措施包括四点,首先设立3,000亿再贷款额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与国有企业。以合理价格收购已建成的未出售商品房,并改为保障性住房。以60%在贷款比率推算 ,可带动5,000亿的银行资金去收购发展商手上的房屋。

这3,000亿也是国家真金白银拿出来支持房地产复苏,对重振大家的购房信心有莫大帮助;尤其是今次出招非常快 ,此次政策从提出到落实仅用了17天时间,坊间就有人估计这主意必须来自中国最高层。

既然如此,中央救市的决心已定。尽管有人认为3,000亿的金额对于超过7万亿市值的待售商品房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笔者认为这只是一个引子。配合另外三项措施,可以有效带动市场的购买力。如果计划效果良好,不排除进一步追加资金的可能性。

拯救市场还有额外三招:

(一)降低全国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比率,首套房降至15%,第二套房降至25%

(二)取消个人住房贷款利率下限,贷款利率由市场自由竞争决定

(三)下调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五年以上利率为2.85%

这些措施结合起来,成功传递了楼价“触底”的讯息。买家的首付和利息支出大大降低,使得购房变得更加轻松,入市更加容易。

反观香港,情况也有些相似,大量房产积压需要消化。笔者认为香港政府可能会跟随国内的步伐。一旦取消所有限制措施后,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香港政府实际上还有很多对策可用。

例如,笔者在五月初曾建议类似于沪深港通的措施,与内地人士开通一些配额,或允许通过高才通或优才计划入境香港的人才合法调动资金来港置业,这样楼市的库存问题自然可以解决。

因此,随着中央推出重磅措施,香港官员也会大胆效法,大家不用太担心。

日本仍是中国游客“境外游最热门目的地”之一 | 居外专栏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显示,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预计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将达到1.3亿人次,较上一年度有 近50%的增长。 新冠疫情前的2019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约1.55亿人次,而上述2024年的预计数据说明,今年的出境游人数将恢复至2019年的八成以上。

报告中提及,在受访者中,超过四分之一的游客有意愿前往欧美进行旅游,其次为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 而具体到国家或地区,排名前三的为:中国香港、日本、中国澳门。

中国出境游客中,以高学历的年轻人群为主体,22岁至41岁年龄段的人数占比超过82%,其中大学本科和大学专科的人数占比近75%;而来自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出境游客占比约7成。 中国的出境游客,更关注交通的便利性和当地物价;在住宿方面,选择入住豪华酒店的游客比例有所下降,并有从中等价位酒店转向经济型酒店的趋势,从接近一半的受访者选择入住经济型酒店便可见一斑。

日本或继续保持宽松的金融环境;日股总市值重归亚洲首位

日本央行提出2%的CPI物价稳定上涨目标,当前继续维持大规模货币宽松政策;若达成目标,日央行计划启动包括解除负利率在内的货币政策;但日央行同时指出,即使解除负利率,但考虑到经济和物价走势,或仍会维持宽松的金融环境。

得益于宽松的货币政策,亮丽的公司业绩,以及大量境外投资者涌入日本股市,日本股票市场表现强劲。 日经指数于近日突破39000点,创出约34年的新高;东京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总市值也再次上升至亚洲第1位,这是自2020年7月被上海证券交易超越后的再次回归 。


风险披露:
本公司提供的环球市场、日本房地产市场等情况和分析,幷非以发行的产品为参考,只旨在提供信息给投资者以了解市场和进行投资决策思考。 市场情况瞬息万变,上述情况和分析不能确保其内容和引用的数据的正确性,也非作为任何特定投资产品,策略,计划的建议或推荐。

“香港已玩完” 说法太夸张 

此前,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在金融时报发文「香港已玩完」(引起社会上热烈的讨论。 西方人士对中国香港发表恶意批评其实见怪不怪,当中不少人,根本对中国香港没有深入认识,但罗奇一向被视为「中国大好友」,1980年代初便在香港中国经济研究有30多年,一直看好中国及香港的发展! 此次立场倒转,因此更令人关注! 

罗奇在其文章中是用恒生指数的表现认定「香港已死」。他说从2019年至今,恒生指数由3万点下跌至现在16000点,跌幅近半。从1997年回归至今,恒生指只涨了5%。  

恒生指数只是金融市场内几十只股票的股价表现,何以能够反映香港的盛衰,股价不升长跌,涉及多种因素,美国股票屡创新高。 

依罗奇的思维,岂不是美国的国力应该如日中天? 实际情况正好相反,美国的两党政治内耗严重,国内分裂也很明显,对外债台高筑,美之地位岌岌可危。  

今年尾大选,特朗普一旦未能当选,其支持者可能不服从选举结果,要求推翻结果,发生动乱也有可能,「美国已玩完」的机会似乎比「香港已玩完」更见说服力。 

虽然不同意其结论,但也研究了他提出的三大因素,借此理解西方人如何看香港,也有价值! 

罗奇认为第一个因素是本地政治,由2019年的「逃犯条倒」引发大规模示威活动,令中央实施「国安法」削弱了香港的自治,令「五十年不变」的承诺腰斩!  

笔者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若没有国安法和23条,外国机构(包括间谍组织)在香港和中国境内的活动,香港政府没有足够的法律基础去监管及制裁。这与“一国两制”和50年不变的承诺毫不相干!笔者也寄望在爱国者治港的环境下,中央有信心让香港有机会进一步普选特首,让外国人明白香港的高度自治,并没有改变! 

第二个因素是国内经济的困局,特别是「三个D」,即高债务、通货紧缩和人口结构老化(Debt, Deflation and Demography),笔者同意国内经济短期面临的一些困难,也令香港受到影响! 

中国过往过份依赖房地产的发展模式,转向消费型,寻求高质量发展,No Pain No Gain,经过艰难日子,相信好日子会重临。 

至于第三点是中美之间的竞争令香港这个「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受到影响,这无异令香港与欧美的贸易减少了,但其他地区的机遇却不少,例如中东及东南亚。重点是香港能够转型,适应世界的改变。  

任何一个地方,墨守成规不求进步,自然会被淘汰,香港也不例外。 罗奇的言论正好警剔我们要加倍努力,不要被人家看低! 

 

加息周期见顶 楼市曙光初现

上周,美联储召开了例行会议,与预期一致地宣布维持利率不变。然而,出乎市场预料的是,联储预告2024年将会实施0.75%的降息。市场对此反应强烈,一些专业人士甚至预测明年美国可能实施1.5%的降息,并且计划在明年3月份开始实施。这一消息导致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迅速下跌至4%以下。 

与联邦储备系统在九月初首次停止升息并强调“Higher for Longer”的言论相比,当时市场普遍认为明年减息的步伐将会非常缓慢,甚至可能整个2024年都将保持不变,首次减息可能会被推迟至2025年。 

仅仅过了三个月,联邦储备系统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大幅度调整。除了债券收益率的下降,美股也持续刷新历史新高,市场对明年美国经济实现软着陆、避免衰退的信心不断增强。 

然而,笔者对这一情况保持谨慎态度。明年是美国的大选年,联邦储备系统可能需要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以支持拜登的选情。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观察,笔者计划明年六月份赴美国,亲自了解真实情况,并在之后向大家做出报告。 

无论如何,明年降息已经成为不可动摇的事实。现在的问题仅仅在于减息的幅度以及何时启动。对于香港疲弱的楼市而言,这可以算作是一些久违的好消息。 

市场的反应比笔者预计的要强烈,一手市场在12月的前17天已经达成了超过千宗的成交。相较于2023年前11个月每月平均不足900宗的成交登记,这可以说是相当热闹的市况。 

其中,新鸿基天荣站的成交占据了大多数,自月初以来已经连续进行了3个星期的推售,每次都成功售出近300套,总计达到了891套。本周将继续进行第4轮发售,这表明仍然存在强劲的购房需求。可以预见,减息的刺激效应是其中一个原因! 

至于二手市场,成交量也出现回升。在过去的周末两天,10个主要屋苑的成交量从原本的3-4宗上升至9宗。尽管成交价和成交量仍然维持在较低水平,但潜在买家的看房兴趣显著增加。根据前线同事的反馈,买家的出价意愿也明显上升,这可以认为与对减息的期望有关。 

香港楼市受到美国利率的影响之外,国内经济状况也是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国内房地产市场持续不景气,房价继续下跌,那么前来香港投资房地产的意愿和财力自然也会受到影响。上周,上海和北京相继降低了第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希望能够促进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复苏。 

总的来说,笔者相信香港楼市最糟糕的时期应该已经过去,市场出现了一些曙光。明年的实际情况将取决于美国利率的变化以及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否能够改善。需要密切关注这些因素的发展。 

期待「习拜会」成果 舒缓全球紧张形势

此文见报时,全球瞩目的「习拜会」- 中美元首面对面会议,刚刚于11月15日举行。两个超级大国在正处于高度竞争的背景下举行会议,以往都会视为好消息,因为在会议前两国政务官员都会落实了大量工作,在某于议题上应该已经有些共识,令元首见面不致于一事无成。但大家可能也会反驳去年11月的「习拜会」也曾在峇里岛会面,但之后却没有什么实质成效!坊间不少评论认为,本来在该次会议已经谈到一些共识,而美国也随之派国务卿布林肯到中国落实细节。可惜,一个气象气球事件,被美国传媒描绘成为间谍气球,作为非法摄取美国人民的机密资料之用,结果中美关系又回复紧张,布林肯之旅及元首的共识也随之而泡汤了!

今次的「习拜会」笔者是有所期待的,背景是现今美国总统拜登连任的形势相当不利,经济上所谓的「拜登经济学」已经一败涂地,去全球化、供应链断裂、油价飙升,都会令通胀率高企,美国的贫富悬殊加剧,拜登已经连续在五个州份输了支持,必须获得中国经济上的配合,例如加强购买美国的农产品,以压制特朗普的支持率进一步上升,挽回颓势!

美国的债务又是另一项因素,美国极之需要中国这位买家配合,今季美国又要发行8千多亿美元新债,但在联储局将收水的背景下,30年长债息率也升至5%,如果中国再沽出其手上的大量美债,有评论估计美国长债息率可能升至7%,对美国的经济必然有进一步打击,拜登想再连任就更加渺茫。

最后在军事上,俄乌战争加上以巴冲突,已经令美军疲于奔命,根本无力再应付第三线战线,一旦北韩趁此乱局仿效哈马斯,向南韩发动一些突击,拜登就更加头痛,要压抑北韩自然也需要中国政府配合!

在此种种背景下,中美关系在短期内有机会缓和一下,中国也可借此宝贵时间,调整一个下国内疲弱的经济,一旦中美「习拜会」有成果,对中国及香港也带来新希望,无论股市或楼市都会带来新动力,大家不妨多加留意!

中国崛起 香港不死 经济看循环不用太悲

香港踏入9月份,先有超级台风来袭,再有漫长的黑雨,降雨量竟创下有史以来的纪录,天文台形容是500年一遇的大水,令香港不少地方水浸,形同泽国,仿如第三世界。极端恶劣的天气,当然令睇楼量及成交量减少,更要命的是汇丰银行突然出招,增加新做按揭的封顶息率,变相加息半厘,对已经弱不禁风的楼市无异是致命一击,情况有如天气一样恶劣,不断下着倾盆大雨,不知到何年何月才能见到阳光!

不过,上周却传来一个好消息,华为发布了新款的智能手机Mate 60 Pro,据专业人士测试,接收速度达到5G水平,而且全机零件都是中国自行生产,成功摆脱美国的科技封锁,中国崛起对全球一哥美国带来威胁,正如华为对iPhone一般,有如中美竞争。在此背景下,不少评论认为香港以往作为「超级联系人」的角色已死,楼市及股市在欧美资金相继退场下,必然会令香港失去金融中心的地位!

笔者一向对中国及香港的发展有信心,正如华为一样,没有美国的封锁制裁,很难迫出信心自制晶片!制裁走资等对投行为,短期来说当然会对香港有影响,但只要中国能顶着压力,反而令自己找到新出路。例如一带一路的联系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机遇,将会是新的引领点。

虽然市场弥漫着悲观情绪,也有业主劈价出售,但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漏夜赶科场,笔者刚刚认识一位上海朋友,虽然知道要支付30%的额外印花税,仍然打算来香港置业,他相信香港长线前景是乐观,而且短期楼价受压,反而是置业良机!笔者最近也遇到一位做石材生意的朋友,他也有相近的看法,所以最近在何文田山买了一个旧屋地盘,打算重建为新的分层住宅单位。根据他的估算,在此优质地段,重建后的成本只是市价的一半,对他来说发展房地产虽然是个新手,但蚀本门也应该已经关上!现在发展商有大量货尾,抢购地盘的意欲大减,宁愿保留现金投政府地或补地价,对新手发展商来说却又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笔者回顾1985年刚刚大学毕业出来社会做事,受中英谈判影响,市道很差,1997年香港回归,外国报导封面是「香港已死」,2003年沙士来袭全城死寂,俗语有话「关关难过关关过」,今次的难关也需要大家齐心协力努力面对,也必定能安然度过,又创高峰!

「去美元化」利人民币内 房资产增魅力

中美大国互相竞争,由美国挑起贸易战争加关税开始进入白热化,为了针对华为进行封锁,限制出售晶片,甚至强迫禁止盟国出售光刻机,是活生生的保护主义。为求进一步「去中国化」更要求供应商离开中国生产,转移至美国认为安全的地方,台湾台积电被迫在美国设厂就是一例!

随着俄乌战争爆发,美国也利用其「美元霸权」制裁俄罗斯及其认为有关的俄罗斯个体,连中立的瑞士也被牵涉其中,冻结俄罗斯人的私人财产!利用美元作为武器有深远的影响,俄罗斯固然被迫放弃美元,利用人民币进行中俄之间的贸易结算,其他国家看在眼内,自然作出相应行动回应,怕一旦被美国制裁会带来风险!

今年3月29日,中国和巴西达成协议,同意未来可以直接使用人民币和巴西货币进行结算,免除美元作为中间货币,同时巴西也会成立人民币结算行,在未来的交易中可见人民币才是主角。其实在同月10日,沙地跟伊朗在中国协调下达成协议,恢复外交关系,化解了多年来的敌对关系。沙地跟伊朗都是原油出口大国,而中国则是进口大国,可以预期在「去美元化」的背景下,中国可以加快使用人民币进口石油,将是合理的推论。上星期沙特阿美斥资243亿人民币,以溢价近亿入股国内的荣盛石化(002493.S2)。另一方面,东盟十国(ASEAN)也在讨论通过本币交易,以减少对美元、欧罗等依赖。

近期,欧美银行相继出事,加重打击各国对美元的信心!加上美债息不断上升,环球政治不稳,战争频生,都令美元地位削弱,在「去美元化」的过程中绝对有利人民币的国际化。香港在这方面也有重要角色,作为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中心,大家可以在香港利用人民币投资各式各样的资产,包括股票、债券、基金、保单,甚至外商可利用合格境外机构投资人(简称RQFII)直接用人民投资大陆股票式债市。

人民币日趋国际化,变相也令人民币资产更具吸引力,作为一个普通投资者,除了金融产品,内地房地产也是非常普及的资产。近年内房受到政策影响,楼价作出显著调整,「住房不炒」也是国家一贯政策,所以大家投资国内房地产,也必须选择有国家支持的城市,站在长远的角度考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中国一线大城市,升值潜力远比其他二、三线城市为佳!由3月的成交量所见,一线城市按月升幅达7成,远超二、三线城市的升幅。

过往在旺市时,四大一线城市的物业都有严格的限购令,香港人想买也不容易,现在疫情刚过,放贷政策又在放宽中,利率已降至4厘以下,一线城市房地产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了!

中国中介会消失吗?|居外专栏

于今年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龙头中介平台 – 贝壳找房,市值曾经超过6,000亿人民币,其创办人左晖个人财富水涨船高,因而成为中国地产首富,比李嘉诚还要富有!

可惜,天妒英才,左晖於今年5月20日逝世,终年只是50岁。贝壳股价也从此一落千丈。由最高近80美元,跌至只有18美元左右。领导人去世,固然是原因之一,但更重要是中国一系列收紧房地产政策开始收效。三条红线令发展商财困停止扩张,二手指导价也令买家的首期大增,更要命的是市场相信楼价会调整一段长时间,买家自然会放慢入市,若市场调节机制发挥效力的话,业主及发展商会自然减价卖楼,交投便会增加,但中国却又有限跌令,加上国内文化,发展商减价卖楼是制造恐慌的原凶,会令之前的买家不满,要求退房的话,情况更乱,所以减价短期并不普遍,当然有财困的恒大是例外,但只属少数。结果交投大幅减少,今年固然没有“金九银十”,只有“寒冬瑟瑟”是不错的写照!大湾区9个地城市9月份成为一手近39000宗,比去年下跌50%。

二手房遭受到的影响最严重的深圳,去年7月网签合约量达13,407宗的高峰,到今年9月已经跌至1,765宗的交易量。中介门店关门的达到642家,登记的中介从业员也下降6,000人。很多中介在此冰河时期,选择转行,有些去了送外卖,也有开小餐馆,甚至当工人。

雪上加霜的是政府在上海及杭州设立“一网通办”的官方服务,这是让业主在官方网站上挂牌出售,让买卖双方跳过中介,自行配对。并进一步协助买卖双方办理相关的过户手续,一但实验成功的话,可能扩至全国,中介会否从此消失?

中介若果只有配对功能,在互联网世界下,被淘汰是迟早的事!回顾中国香港的情况,发展商去年付给代理的佣金超过30亿,不少发展商也曾经成立自己的销售团队去取代中介,但却无法成功。就是证明中介并不单单具备配对的功能。

笔者相信,国内中介无异会面对巨大挑战,不少代理会被淘汰,若能籍此困境提升转型,令服务更上一层楼,实力自然比之前更强!国内市场地大物博,长远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