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新建、保存廉租房超2萬 創25年紀錄

2015財政年度紐約市政府新建和保存的廉租房公寓單元超過20000個,創下25年來的最高紀錄。

紐約的廉租房

白思豪13日宣佈,至今年6月結束的2015財政年度,紐約市政府新建和保存了20325個廉租房單元,其中新建和保存的廉租房數量分別大約為8500個和11000個。這些住房可以居住50000人。

目前紐約正在新建的廉租房單元約有8500個,打破了房屋局(DHPD)自從1978年設立以來的最高紀錄。紐約市政府為這些廉租房直接投入了6.18億。

白思豪計劃10年裡建20萬個廉租房公寓,2015財年新建和保存的這些廉租房是這個計劃的組成部分。這些公寓約80%提供給低收入家庭,包括收入極低的家庭,也提供給老年人和無家可歸者。

低收入分幾個層次:

收入極低家庭指三口家庭 年收入不超過AMI(地區中位收入)的30%,或低於23300元;

收入很低的家庭指三口之家 年收入為AMI 31%-50%,或23301-38850元;

收入低指三口之家 年收入為AMI 51%-80%,或38851-62150元;

收入中低指三口之家 年收入為AMI 81%-120%,或62151-93250元;

中等收入指三口之家 年收入為AMI 121%-165%,或93251-128200元。

廉租房分別在紐約五個區,通常新的廉租房公寓樓施工完成70%時,房屋局會進行抽籤,抽到者如果條件合格,將能分到廉租房。廉租房每年租金的增加受到管制,例如今年廉租房委員會決定明年一年期租約不漲租。

查看更多美國房地產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20萬廉租房計劃 有望帶動西法拉盛發展

紐約市長白思豪的可負擔住房計劃中規劃出了六個必須包含可負擔住房計劃的房地產開發區,其中包括了華人聚集的西法拉盛區,受到華人社區關註。該計劃對法拉盛的發展將有何影響?

紐約西法拉盛將開發廉租房

市長白思豪的可負擔房屋計劃中,西法拉盛水邊地區目前都是倉庫,如何能夠更好地利用這塊土地,壹直都是社區和民選官員試圖解決得問題。但是建可負擔房屋是否真的對社區發展有利?我們在社區聽到了不同的聲音。

將建可負擔房屋的西法拉盛地段,指得是從北方大道以南到羅斯福大道,王子街以西壹直到水邊地段。這壹地區目前主要以倉庫為主,很多已經廢棄多年沒有再使用。紐約市第20選區市議員顧雅明同紐約市規劃局從幾年前就開始策劃,如何能更好的利用這塊土地。根據白思豪的可負擔房屋計劃,這壹地區將更改土地規劃,從目前的非居民區土地類型,改為商住兩用。開發商可以建高層商住兩用樓,條件是其中必須有約20-30%為可負擔房屋,其余的70%的住房依然可為市場房。在顧雅明看來,建可負擔房屋,是壹舉兩得的方案。

法拉盛經過這過去20、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亞裔特色的社區,可負擔房屋申請有壹定的標準,生活在這個地區的居民是否能夠真正受益,社區則有人持懷疑的態度。此外,高層樓建起來,居民增加,使得人口密度本來就很高的法拉盛更是雪上加霜,學校擁擠怎麽辦,交通怎麽辦,停車怎麽辦?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擺在人們面前。不過市議員顧雅明認為,這些問題可以壹步步解決。

法拉盛西區60英畝的地方,現在是倉庫工廠,未來則可能發展成集合1600套住房,14萬平方尺的公共娛樂區域以及9萬5千尺的零售區域。未來的幾個月,市府將與社區團體、發展商及商家代表等共同探討具體的發展方案,尋找最適合社區的發展計劃。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市長力推20萬廉租房計劃 提議建設1萬套養老公寓

美國紐約市長白思豪2月3日上午在位於曼哈頓的勃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發表其上任後的第二次市情咨文。白思豪在演講中表示:將繼續在紐約市建立更多的可負擔住房(affordable housing),顯示其再向紐約市日益擴大的貧富差距開戰的決心。

2月3日,紐約市長白思豪在市情咨文發表現場

白思豪在演講中宣布, 他將重新改寫紐約市發展的歷史,在未來8年內,在紐約市五區內新建16萬個市場價公寓單元,並同時新建和維持共20萬個可負擔住房單元。這壹計劃的投入大約為410億元。

白思豪說:”如果我們再不行動,紐約市將會成為壹個兩極化的城市,紐約將會被富人獨家享有,而不再是充滿機會的地方,我們不能讓這樣的情況出現。“

白思豪此前在競選紐約市長時就做出了關於建立20萬單元的可負擔住房的承諾,他2月3日將這壹具體計劃的宣布稱為對其競選時承諾的兌現。

除了可負擔房屋後,白思豪還宣布將在未來10年類新建和維持1萬個老年公寓住房單元,在2015年為住在紐約庇護所內的1000名無家可歸的老兵找到永久住所,此外,紐約市還將在未來10年內為紐約的藝術家們新建1500個可負擔的工作生活空間。

白思豪還計劃為居民解決不合理的收租情況,讓居民得到更多實惠。

過去20年中,紐約居民平均工資增長15%,房租增長幅度卻達40%。人們住房選擇減少,租金負擔卻持續加重。2014年,紐約市維持了約1萬7300個可負擔住房,可容納近4萬2千人。

在2月3日的市情咨文中,白思豪呼籲在紐約市五大區的更多地區建立公共交通系統,讓這些地區可以吸引更對建築商前往開發。

在演講中,白思豪還意外宣布,將在2017年開通新的全城範圍的渡輪系統。新渡輪系統將會和目前東河上的布魯克林渡輪系統結合,將服務延伸到皇後區的Astoria, Rockaways, 南布魯克林地區,Soundview以及曼哈頓的下東城。

該渡輪計劃的第二階段將會延伸到史坦頓島的Stapleton 和布魯克林的Coney Island,不過第二期項目將需要更多撥款。

除了向聽眾宣布未來的市府計劃,白思豪也就其政府過去壹年的工作做出了總結。

白思豪表示:在過去壹年,約有5萬名兒童參與了市府的普通學前班計劃,而自己提出的“零死亡願景”計劃使得2014年是有史以來紐約行人最安全的壹年。白思豪還誓言,市府將投資數千萬美元來改善紐約市監獄狀況。

白思豪在演講時不斷將重點拉到如何建立壹個更加公平和沒有族裔歧視的紐約上來。他說:“雖然我們的城市貌似強大,但我們仍面對巨大挑戰,如果我們無法將紐約建立為壹個屬於所有人的城市,紐約就不是紐約。”

白思豪說:“要解決收入不平等,我們需要做的遠遠不止‘可負擔住房計劃’,還有提高工資和福利,並創建更多工作和機會。”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美國廉租房 入住靠抽簽

對於中低收入的家庭,紐約昂貴的房價讓人望而卻步。實際上,無論州政府還是紐約市,都推出過一系列的政策幫助有需要的家庭實現「居者有其屋」的願望。其中一類的可負擔房屋可以通過抽籤申請,叫做廉租房,又稱抽籤房。

所有抽籤房的申請過程都是公證和透明的

抽籤房是指在建造新的樓宇之後推出市場給民眾申請,用低於市場的租金讓中低收入階層入住。抽籤房的特點在於它的租金要普遍低於市場價格,例如一室一廳的租金大約在 800 至1080 美元的範圍之內。雖然開發商是以抽籤的形式來決定入住人員的先後順序,但等待時間卻要比政府樓要短的多。

抽籤房一般分為三種類型:私營開發商或非盈利機構與政府合資建造的樓宇;私有開發商在地價高昂地區與政府協商後,拿出20%的蓋房面積改為可負擔房屋,以換取建造更多樓層的權利;老年公寓或適用於特殊人群或傷殘人士的樓宇。

抽籤房的招租信息一般會在市政府的網站上公布,想要申請的民眾可以在官網上下載申請表格,填寫完成之後,在截至日期之前寄回給有關部門。在截至日期結束後,會有公證人統一開取郵件並進行抽籤。抽到的申請人,需攜帶相關文件進行核實,在核實入住的資格後才能入住。也就是說,如果不符合入住資格申請人,即使抽到了,也是有可能失去入住資格的。所以,在填寫入住資料的時候,一定要要明白不同抽籤房的要求和限制,並如實的填寫自己的家庭人數和收入。

抽籤房申請人的衡量標準是以未來 12 個月的收入為標準,而不是以申請人目前的收入標準來考慮申請人的資格。在填寫自己收入資料的時候,申請人必須把自己未來 12 個月的收入改變也一並考慮在內。由於現金收入的群體很難證明自己收入的多少,即使有方式證明也很有可能遭到政府責罰,所以一般現金收入的民眾很難申請到抽籤房。

不管哪種抽籤房,入住的房租是不包括煤氣、電費和網絡的。雖然抽籤房的租金是會有固定的漲幅,但這由政府決定而不會因個人或家庭的收入而改變。所有抽籤房的申請過程都是公證和透明的,民眾不要寄希望於走偏門左道或路邊傳聞而「走後門」。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