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香港 | 陸資大舉進軍中國香港地產 風頭蓋過港四大家族

陸資近年大舉進入中國香港房市,雄厚的資本甚至蓋過中國香港“四大地產家族”(李嘉誠、李兆基、鄭裕彤及郭氏兄弟)的光環。分析指出,陸資大舉搶購中國香港商辦大樓,恐將原來已是全球最高的租金再往上推高。

中國香港“四大地產家族”在最近1年的總營收達到260億美元,而大陸四大地產開發商總營收則高達1,110億美元,顯然後者的實力更為雄厚。華爾街見聞指出,如果陸資大舉進軍中國香港,中國香港的地產商可能無足夠資金招架。

陸資近年大舉進入中國香港房市,雄厚的資本甚至蓋過中國香港“四大地產家族”的光環

中國香港媒體日前報導,李嘉誠旗下長實地產欲出售中環中心,中國工商銀行旗下工銀亞洲積極出價,意欲以348億元人民幣(下同)購入其75%以上的業權。若交易能夠成功進行,成交價將創下中國香港史上最大商業大廈的紀錄。

今年2月底,光大集團中國香港分支光大控股也宣布斥資百億港元收購位於中國香港灣仔的頂級辦公大樓大新金融中心,創下中國香港史上第2高價的辦公大樓收購案。

去年11月,恆大以110億港元購入灣仔美國萬通大廈,創中國香港大額商業大廈最高紀錄。中國人壽去年則以58.5億港元買下紅磡One Harbour Gate全幢西座商辦及西座商鋪。

陸資對租賃中國香港頂級辦公樓的興趣不僅推高了本已全球之冠的中國香港辦公樓租金,還將其空置率在去年底降至7年新低。

仲量聯行(Jones Lang LaSalle)數據顯示,陸企對中國香港中環辦公樓的需求過去6年增長了2倍多,占據了此地5分之1的頂級辦公樓。仲量聯行表示,大陸公司的需求將推漲中國香港中環商業區高品質辦公樓的租金,今年租金可能再漲5%~10%。

陸資不僅對商辦感興趣,對買地的熱情也同樣高漲。根據中國香港地政總署數據,今年上半年,透過政府招標,陸資房地產公司共計購入約40,869平方米的公共住宅用地,較去年同期增長5倍。

(據工商時報)

中國香港 | 市場過熱開始調整 中國香港房地產量價齊跌

海外機構投資者表示,隨著中國經濟增長放慢,中國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經過熱,正在進入調整階段。

交易量巨降

“多年以來,我們看到中國增長勢如破竹,而美國增長率卻在下降,”保險商耆衛旗下資產管理公司Old Mutual Global Investors的亞洲股票業務主管克拉布(Josh Crabb)說,“但是,交易量下降得相當厲害,所以我們並不真的確定當前價格到底如何。看起來,中國香港市場的基本面展望非常嚴峻。”

政府部門的數據顯示,無論在銷售額和銷售量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國香港房地產銷售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中國香港差餉物業估價署本月發布的指數表明,商業地產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今年5月價格較去年同期下降了5.7%。

自從18個月前在亞洲設立業務以來,克拉布一直沒有涉足中國香港房地產市場,因為他表示,價格太高了,可擔負性太差。

富達國際旗下全球地產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菲利帕(Dirk Philippa)也削減了在中國香港的投資,把配置比重從兩年前相對基准超配6%至8%調整至超配1%。

 “在中國香港地區,房地產的基本面明顯放慢下來。我減持了一點兒,然後很快發生了全面調整,所以我等到反彈後,賣出了一部份。”

過熱的中國香港房地產市場已經進入調整階段

過去10年大漲 去年9月見頂

中國香港房地產價格過去10年大幅上漲,但在去年9月見頂,那時中國經濟引發的緊張占據了主導。

房地產經紀公司萊坊(Knight Frank)的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中國香港豪宅租金按年下跌5.2%,跌幅超過內羅畢以外的任何其他城市。

經濟學家表示,中國香港住宅市場和商業地產市場都將受到一些相同因素的損害:中國增長放緩、人民幣貶值、中國內地反腐以及美國低利率環境將走向終結的預期。然而,住宅市場的發展還受到一個額外因素的阻礙,即2012年政府為減少中國香港房地產市場上的投機活動而出台的“降溫”措施。

萊坊估價主管林浩文說:“‘降溫’措施(是)影響中國香港(住宅)地產市場的最重要問題,這正是過去2、3年裡所有大型機構的方案都在關注寫字樓市場的原因。”

林浩文預測稱,市場的任何復蘇都將倚賴來自資金充沛的內地公司的需求,同時外國投資者將僅限於投資於房地產投資信托或者涉及地產開發商的股票,而不會真的買入房產。

(據星洲日報)

中國香港 | 豪宅租金按年跌5.2% 中國香港排名全球尾二

萊坊發布2016年第一季《全球豪宅租金指數》,該指數追蹤全球17個城市的豪宅租金變化,截至今年3月,指數錄得租金連續三季下跌,並平均錄得0.5%的按年跌幅。其中中國香港豪宅租金於今年首季按年下跌5.2%,為倒數第二,而首五個月按年下跌5%。

仍有下行壓力 全年料跌8%

過去的十二個月,指數追蹤的17個城市中,有11個城市的豪宅租金維持不變或下跌。萊坊董事及大中華區研究及諮詢部主管紀言迅指出,外派來港員工的房屋需求放緩,再加上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增加,令中國香港豪宅租金有下行的壓力,在今年首五個月已下跌5%,預計全年將下跌達8%。

截至今年3月,多倫多以8.9%的按年漲幅在指數領先。廣州豪宅租金以5.3%的按年漲幅位列第二,而上海豪宅租金按年上漲1.4%排名第四,北京則按年下跌0.9%位列第十。北美豪宅租金平均漲幅達3.3%

中國香港的豪宅租金表現倒數第二,按年下跌5.2%。

多倫多年漲8.9%居首位

在17個城市中,倫敦在指數排名下跌到11位,其豪宅租金按年下跌1%,為2014年5月後錄得最大的按年跌幅。

由於企業的租賃需求減少和供應增加,肯亞首都奈洛比的豪宅租金錄得7.9%的按年跌幅,位列榜尾。至於中國香港的豪宅租金表現倒數第二,按年下跌5.2%。

萊坊亞太區研究部主管Nicholas Holt表示,從指數追蹤的7個亞洲城市的豪宅租金表現反映出,今年亞洲房地產市場深深受到廣泛的宏觀經濟環境影響。依賴出口的新加坡豪宅租金下跌,中國內地城市則表現不一,比如說上海受惠於當地繁榮的經濟狀況,豪宅租金仍然上漲。展望將來,今年下半年歐洲和美國的政治不確定因素將影響該地區的豪宅市場,租金增長預期將受壓。

(據文匯報)

中國香港 | 外派出國工作 全球最貴的城市在亞洲

根據美國人力資源顧問美世發表的年度報告,中國香港成為全球駐外員工居住成本最貴的城市。

美國人力資源顧問美世(Mercer)發表年度報告說,中國香港取代了非洲安哥拉首都盧安達,成為全球駐外員工居住成本最貴的城市。

美世星期三(6 月 22 日)發表的“環球生活成本指數調查”指出,由於當地貨幣安哥拉寬扎彙價轉弱,盧安達失去其“多年榜首”地位,屈居第二。

美世公司的這項調查對世界 209 座城市的居住成本進行比較,涉及住房、交通、食品、衣服與娛樂等 200 多個項目,以協助企業計算外派員工的駐外補貼。

稍早前,經濟學人智庫(EIU)也發表了類似調查, 將新加坡評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其後順序為瑞士蘇黎世、中國香港、瑞士日內瓦和法國巴黎。

中國香港生活費用全球最貴

 

租金高昂

一直負責這項調查的美世合伙人納薩莉·康斯坦丁—梅特拉爾在解釋中國香港登上第一位時給出的唯一原因是盧安達的排名下跌。

不過調查報告指出,在中國香港,一所三房大宅月租達 1.2 萬美元,兩房商品房單元也需 6809 美元一套。

中國香港近期與租金有關的經濟數據也釋放出復雜信號。

中國香港政府統計處剛於星期二公布今年5月份綜合消費物價指數(CPI),同比增長 2.6%,通脹率比上月回落 0.1 個百分點。政府發言人評論說,私人房屋租金按年漲幅較慢是通脹率回落原因之一,並預期本地租金通脹將繼續減退。

但中國香港知名房產中介中原地產上周公布,5 月份中國香港 100 個大型私人住宅屋苑的實用面積平均租金為每平方英呎 30.8 港元,環比上升 1.3%,按月升幅為 10 個月內最大。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升對中國香港媒體分析說,這顯示租房市場提前進入傳統暑期租賃旺季,預期二季度租金走勢有力向上。

城市月租比較

 

“市場動蕩”

全球範圍方面,美世公司解釋說,影響本年度排名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動蕩與世界廣泛地區的經濟發展受到窒礙”。

根據該報告,瑞士蘇黎世與新加坡與去年一樣,分別排名第三和第四;日本東京上升至第五位。

中國除中國香港外尚有上海和首都北京進入前 10 名,分別排名第七和第 10 位。廣東省會廣州排名跌三位至第 18,與中國香港相鄰的深圳則升兩級排名 12。

康斯坦丁—梅特拉爾說,日元走強讓東京等城市上榜,相反,人民幣兌美元彙率下跌促使中國大陸城市排名下降。

根據同一項調查,全球居住成本最低的城市是非洲納米比亞首都溫得和克,其次是南非開普敦。

而在英國,首都倫敦連跌五位排名第 17;英格蘭伯明翰連跌 16 位至第 96 位;蘇格蘭阿伯丁連跌七位排行 85,格拉斯哥連跌 10 位至第 119;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倒退三位排名 134。

全球外派員工生活成本最貴城市

 

(據BBC中文網)

中國香港十多平米房月租近萬港元

跟內地壹樣,中國香港房地產市場也總最創意十足的市場。最近又出現壹個新概念叫做“納米樓”,大家是否知道是什麽意思呢?

這個新名稱跟高科技納米技術無關,而是專指某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住宅戶型——在過去實用面積30平方米以下的單位曾被稱為“細單位”或是“細價樓”,然而隨著樓市連續6年上漲,即便小型單位也不再“細價”,動輒要四五百萬元港幣以上。更小的戶型曾被諷“劏房戶”(意指面積小得像壹套完整住宅切割成幾套),但到了今日,最受追捧的小戶型甚至比“劏房戶”還要小,於是被人用“納米樓”形容,以極言其細小。

中國香港十多平米房月租近萬港元

例如在港島東的北角地區,近來壹個實用面積僅128平方英尺(約11.9平方米)的“開放式”(即廳房無間隔)租盤,月租卻高達9800港元,平均每平方英尺租金高達76.6港元,甚至高於不少傳統豪宅區。類似的十余平方米超小單位,售價紛紛達到近300萬港元,每平方米售價可高達20萬元港幣以上。

市場的極速轉向令不少人愕然,僅僅在4、5年前,小型住宅還門庭冷落,輿論壹窩蜂地譴責開發商只愛建豪宅賣高價,忽略普通家庭住房需求。然而,政府差餉物業估價署去年數據顯示,全年實用面積在430平方英尺(約40平方米)以下的迷妳型住宅,全年樓價升幅最高,達到15%。與此相比,實用面積在1722平方英尺(約16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住宅,全年樓價則升幅只有3%。

去年7月,筆者曾寫過壹篇專欄《李嘉誠如何“賺盡中國香港最後壹分錢”》說的是李嘉誠別出心裁地在新開售的樓盤中設計了壹個實用面積僅約16平方米的迷妳戶,被媒體冷嘲熱諷“小過牢房”,不過筆者認為這雖然看似荒誕,卻顯示了市場的需求。時隔半年看來,李首富在樓市走向上的確有先見之明,地產業界今日已經開始群起追隨這壹潮流。

日前占據了不少報紙財經版頭條的,是中國香港地產界大佬新鴻基地產同時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5個項目修改規劃,要將原本設計的大、中戶型改建成更多的小戶型住宅。這幾份規劃的修改幅度堪稱“瘋狂”,在同樣地皮面積上的擬建住宅竟然從1500多套暴增到超過11000套。

這樣猶如“變魔術”的修改規劃,要訣就是劃出大量超小單位,在某些項目中實用面積低於20平方米的“納米樓”供應量超過壹成,整體中小戶型占比超過90%。新鴻基對此表示,改為興建更多中小型單位是考慮市場和用家需要,也配合政府“加大房屋供應量”的方向。

由於申請修改規劃的部分地皮位於中國香港較為偏遠的新界元朗別墅區,不少業內人士預計很可能不獲批。壹名過去曾任立法會議員,現為關註地產業的民間智庫成員的人士表示,當地原本是密度很低的別墅區,現在大面積修改規劃的後果是令區內人口密度大增,各方面配套尤其是交通是否能承受會是大問題,因此政府城市規劃委員會必然要多方面仔細考慮,恐怕不會輕易批準。

不過,新鴻基並非唯壹壹家申請修改規劃的開發商,由於小型單位的回報實在太過誘人,業界大多預計未來會有更多開發商提出類似的申請,甚至形成壹股潮流。

去年7月李嘉誠在長實新開售的樓盤中設計了迷妳戶,被媒體冷嘲熱諷“小過牢房”,不過時隔半年看來首富在樓市走向上的確有先見之明,地產業界今日已經開始群起追隨這壹潮流。去年7月李嘉誠在長實新開售的樓盤中設計了迷妳戶,被媒體冷嘲熱諷“小過牢房”,不過時隔半年看來首富在樓市走向上的確有先見之明,地產業界今日已經開始群起追隨這壹潮流。

中國香港人的住房面積長期不到內地城鎮壹半,至今超過50%的私人住宅面積低於50平方米,現在看來這似乎還遠不是盡頭。今天超小型樓盤越建越多,原因當然不是中國香港人喜歡住得擠,而僅僅是大房子買不起。在1997年中國香港樓市泡沫爆破後,政府壹度為了維護脆弱的市場近10年沒有主動推出住宅地皮拍賣,令隨後多年住宅供應不足;再加上港幣長期受美元低利率政策影響,樓市需求旺盛,價格不斷上升。

過去幾年,政府絞盡腦汁,以高稅率限制外來投資者和移民在港買房,又以限制貸款的方式壓抑樓市需求。然而住房需求實在過於旺盛,當政府限制豪宅貸款,購買力就迅速轉移至中小型住宅。上月底,中國香港金管局再將價值700萬以下的自用住宅按揭貸款率也統壹下調到60%,令首付資金有限的買家進壹步向下轉移,追捧起總價卻相對較低的“納米樓”來。

大家知道中國香港貨幣政策完全不自主,預測中國香港樓市走向實在困難。對於目前的怪現狀,業界和機構分析人士眾說紛紜:有人警示小型住宅“泡沫”太嚴重,短期內甚至幾個月內就可能爆破;有人相信中國香港只要“挺住”到美國加息,月供負擔上升自然會讓樓價恢復正常;也有人覺得當小型住宅與中大型的升幅巨大差距持續壹段時間,小型住宅價格就會接近中大型住宅,屆時部分買家會自然分流到中型住宅市場……

不過,筆者認為不難判斷在未來幾個季度的樓市成交中,必然會出現供應不斷增加,成交價不斷下跌的景象。只不過這裏的“供應增加”指的是住宅面積不斷縮小,壹套房變成兩套,兩套變成四套……而成交價不斷下跌,則指的是總價下降,但單位價格(每平方英尺價格)不斷上升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