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美国十大安全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安娜堡(Ann Arbor)是美国密歇根州沃什特瑙郡的一个城市,为该郡的郡政府所在地,是底特律都会区的一部分,属于底特律的卫星城市安娜堡也是密歇根大学总校区所在地,密歇根大学在市区北侧及东侧拥有超过13平方千米的校园,因此它也是一座大学城。

密歇根大学等大学的资源吸引众多企业投资安娜堡。 这个城市的居民多拥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大约一半的居民拥有学士及更高学历。 但是和人才相比,大学的资源才是更吸引人的。 举个例子,密歇根大学的调研机制让安娜堡位于了学科前沿。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探访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各规模企业汇聚于此,就业机会多
探访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密歇根大学让安娜堡的高等教育成为城市最大的产业,并成为城市的象征。
探访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安娜堡(Ann Arbor)生活便利,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

由于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制定了许多计划吸引企业投资,选择在安娜堡工作是很明智的。此外,便利的交通设施,特别是直通底特律,便捷的航空、海运线路将世界和安娜堡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密歇根大学让安娜堡的高等教育成为城市最大的产业,特别是医疗保健专业,在三个不同的系统拥有18,000员工。 城市最多的企业是汽车研究和制造业;其中汽车零部件控股公司和丰田技术中心的员工是最多的。

安娜堡拥有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规模的企业。无论是韩国的现代美国技术中心还是德国的Polytec,国际化公司都选择在这里落户。 毕竟,有了这样多世界级别的企业,其他企业纷纷涌向安娜堡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娜堡房地产管理委员会(Ann Arbor Area of Realtors)的数据显示,Washtenaw4月份的平均住宅销售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11.1%。

这个趋势说明了什么?

查尔斯·莱因哈特房地产经纪公司(Charles Reinhart Realtors)安娜堡(Ann Arbor Area)分公司副经纪人Ed Ridha表示,:“这里的劳动力市场充沛,我们不会库存许多房源,当然,这也让我们有更多机会为Washtenaw的家庭处理各种涉及房产的问题。”

安娜堡知名大学和企业

  • 密歇根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自动化零部件控股公司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 丰田技术中心 (Toyota Technical Center)
  • 韩国现代美国技术中心 (Korea’s Hyundai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
  • 德国Polytec照明

当前,安娜堡房价中位数为38.4万美元,折合人民币250万左右,我们来看一下安娜堡这个价位的房子是怎样的吧:

探访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建筑面积: 248平方米,土地面积: 12545平方米,房型: 5 卧 3 卫,位置:3800 North Territorial, Ann Arbor(物业编号:36308282,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建筑面积: 216平方米,土地面积: 40550平方米,房型: 3 卧 3 卫,位置:6182 North Maple Road, Ann Arbor(物业编号:36573151,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探访美国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国
建筑面积:197平方米,房型:2 卧 3 卫,位置:5553 Gallery Park Drive, Ann Arbor(物业编号:36702274,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浏览更多居外网新上线的安娜堡房源

返回列表页

 

 

撰稿:Lisa Zhu

编辑:Vincent Xie

设计:Yuan

排版:Shelly Du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去英国留学 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英国

英国读书的小伙伴们城市选择也是选学校的一大考量,选一个对的城市至关重要,大城市 or 小城市

是去伦敦这样的大城市?还是去杜伦、谢菲尔德、约克、南安普顿、伯明翰这样的中小城市?又或者是去有历史性的小城镇的学校呢?

其实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学校,还要根据自己的个人状况来。有些人说,主要根据个人要申请什么专业,自己的性格,背景等综合考虑,如果不选择金融类专业,没有必要一定要奔着伦敦去。

去英国留学 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英国

大城市的优点:

1、大城市更“好玩”

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根据个人喜好来选。如果你喜欢到处跑,那么选个位置居中的城市肯定更方便。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沿海城市比如Swansea、Brighton、Exeter有漂亮的海景和丰盛的海鲜,历史名城如Oxford、Cambridge、Edinburgh有美丽的建筑和独特的文化氛围,现代化城市如London、Manchester、Birmingham有更多的公司交流机会和牌子较全的商场。

2、英国的大城市比小城市娱乐机会更多

大城市绝对是国际大都会,各种国家的人,公司,饭店,超市,文化等等。一方面可以学习到英国的文化,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其他国家,宗教的文化。 同时生活也丰富多彩很多。

很多小城市,下午4点后,所有的商店全部关门,有些餐馆都关门, 很多学生表示在这些小城市感觉生活质量‘很差’。

伦敦的很多购物中心,都是晚上9点后才关门,各种餐馆,电影院,剧院等也是营业到9点过。相比小城市而言,您可以在大城市找到全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同时您自己的业余生活也要丰富的多。

3、大城市比小城市容易找工作很多

很多朋友反映在小城市很难找到兼职,当地人的英语也很难理解。有位同学在威尔士的Bangor读书就花了很大力气转校到伦敦继续他的学业。英国小城市的经济大多是家族式企业,很多小店如果没有一个员工辞职,小店是不会招聘人员的。这对我们广大家庭条件一般的学生来说,大城市容易找到打工机会是补贴自己学费和生活费的重要因素。同时,打工也是融入到当地英国生活的重要步骤,否则,您可能永远都和那么几个中国和印度的学生呆在一起。最后,您毕业后也利于您在英国当地找到真实工作。

因为英国当地的华人大多在大城市里,所以,留学生很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中国餐馆和中国超市。笔者认识的一个学生,因为在一个小城市读书,买不到生抽和老抽,只好用糖来上色。全镇上下没有一个中餐馆和超市。最近的中国超市要驱车2小时,生活状态苦不堪言。

小城市的优点:

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优点。小城市生活成本低。伦敦虽然是英国首都,欧洲最大的城市,全球金融中心,当然位于伦敦的大学也非常多,像LSE、UCL、IC等著名高校,也有很多华人企业,找个兼职什么的也非常方便,但是,伦敦的消费水平基本是小城市的1.5倍,而且还有无处不在的隐形消费。

1、生活成本低

住在乡村可以节约一大笔费用,特别是在住宿方面,比如伦敦独立卫浴的住宿大约要150-300磅一周不等,但在兰卡斯特,拉夫堡可能只要大约平均90磅一周。而且乡村一般学生宿舍离学校很近,步行即可上学,又可以节省一笔交通费用。

2、安全

英国本身就是安全系数很高的国家,在乡村之间就更为安全了。而且乡村更为安静,适合同学们读书,远离交通的喧嚣,晚上可以睡一个好觉。这种气氛对于赶deadline极为有帮助。

总结:

1、大城市、小城市都是相对的,你经济能力够,背景好,去伦敦好的学校当然莫问题。经济能力差点,条件还不错,选个二线城市的好大学,也不错!

2、选学校,除了地理位置,也不能完全抛弃排名。不参考排名,哪里知道自己申请的学校怎样呢?

3、选校之前,可以到英国大学论坛或者国内贴吧找到校友先咨询下,也不失一个良策。

所以总的来说,这些就是选择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一些重要因素了,大家在不知道选哪个学校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城市的情况来多一个思考点来选择更加适合自己的地方。

 

责任编辑:Shelly Du

来源:微口网

美国五大热门城市房源紧缺 投资需果断 | 美国

作为全球最受瞩目的房产投资市场之一,美国房市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房价房租普遍上涨。根据美国最大的房地产数据平台Zillow的资料,今年8月份,全美房价指数为20.19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9%,房屋租金指数则增长了1.9%,达1430美元。

据媒体报导,近年来,美国房市的买家激增,但美国新建房屋数量却远远跟不上需求,库存低成为房价上涨的主要推手之一。洛杉矶、迈阿密、纽约、旧金山和波士顿等房市更是供不应求,异常火爆。

Zillow的数据显示,房价方面,今年8月份,美国房价指数同比增长6.9%,达到20.19万美元。房租方面,8月份,美国租金指数上涨1.9%,达到每月1430美元,预计至2018年8月份,租金还将上涨1.8%。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美国五大热门城市投资潜力爆棚 | 美国

点击查看美国房源

美国房屋库存紧张,是促使房价不断上涨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2017 年美国市场上的新增待售房屋数量仍维持在与房市复苏期相同的低水平。CoreLogic 首席经纪学家 Frank Nothaft 博士也表示,2017年第二季度,美国待售房屋库存量占总房屋数量的1.9%,这是3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房屋数量短缺和接近白热化的购房需求,造就了火热的美国房市,房价不断走高,百万豪宅区越来越多。所谓百万豪宅社区,就是该社区内有10%的房屋价格超过百万美元。据 Zillow 公布的数据,2014~2017年3年间,美国新增了346个百万豪宅社区,截至目前,美国一共有1280个百万豪宅社区。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三年新增的百万豪宅区中,纽约新增的数量最多,有53个,其次是旧金山36个。此外,仅在过去一年里,在洛杉矶市区就增加了13个百万豪宅社区。这些中心城市经济繁荣,生活、工作、教育条件优越,吸引着源源不断的自住人士和投资人士,房屋需求旺盛,毋庸置疑,未来房价将进一步走高。

美国五大热门城市投资潜力爆棚 | 美国

投资者最偏爱的五个美国城市,各有各的魅力

根据某房地产线上销售平台公布的数据,未来一年内,国内投资者最偏爱的五个美国置业热门城市,分别是洛杉矶、迈阿密、纽约、旧金山和波士顿。据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极具升值潜力的房产,是投资者青睐上述城市的主要原因。

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仅次于纽约。工业、金融业和大众娱乐产业发达,且名校众多,有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南加州大学,加州州立大学等知名学府。洛杉矶曾获评全球房地产投资最佳城市榜首,Zillow的数据显示,洛杉矶8月房价指数为61.24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

迈阿密是佛州南部的城市,空气质量良好、绿化率高、风景优美,被评为“美国最干净的城市”,非常宜居。同时也被视为“美国南部的华尔街”,众多拉美富豪、跨国公司聚集于此,迈阿密大学也吸引了大批留学生前来求学。近年来,迈阿密房产以其超高性价比,成为投资客的“新宠”。Zillow的数据显示,迈阿密8月房价指数仅为25.61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5%。

作为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金融中心,纽约一直全球最火热、最稳定的房市之一。华尔街所在的曼哈顿,汇集了众多500强公司,来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和富豪都将此视为价值宝地。纽约也是世界顶尖大学和高中的聚集地,拥有哥伦比亚大学、纽约大学、福特汉姆大学等。Zillow的数据显示,纽约8月房价指数42.73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8.7%。

旧金山气候宜人,依山傍海,经济增长强劲,是美国西海岸华人最为聚集的区域。旧金山湾区也是硅谷的所在地,高科技产业发达,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关注。在硅谷经济的推动下,旧金山的房价高居不下,Zillow的数据显示,旧金山8月房价指数为86.43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6.5%。

波士顿被誉为“美国雅典”,堪称美国艺术、教育、医疗、科技的集大成者。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波士顿大学、伯克利音乐学院等闻名世界的学府均坐落于此。近年来,波士顿的国际知名度与日俱增,越多越多财富人士到此投资房产,空置率低,租金回报率高是置业波士顿的优势之一。Zillow的数据显示,波士顿8月房价指数为43.02万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7.6%。

美国房产吸引力的背后是其社会运作的体系令人更有安全感

近年来,越来越多高净值人士热衷海外置业,以寻求资产的保值增值。“子女教育、财富保值是人们赴美购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美国,拥有顶级教育资源,周边就业机会丰富,交通便捷的房产尤受海外人士欢迎,” 居外网分析师Adam Yang 指出。

此外,美国经济复苏,法律制度相对健全。现阶段,美国房屋库存紧缺,住房需求旺盛,房价正处于上涨周期,种种迹象表明,投资美国房产需要果断的判断力和行动力。

 责任编辑:Shelly Du

新加坡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经验及启示 |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规划新加坡地处太平洋与印度洋航运要道马六甲海峡的出入口,由本岛及63个小岛组成,总面积约718.3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7万,人口密度约为7600人/平方公里。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受天然条件限制,土地资源是新加坡发展的最大制约之一,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新加坡城市规划的重大课题。

新加坡给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

新加坡以各项战略、制度和法律法规的严格执行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有机衔接、协同发展,成功地树立城市品牌,给世界提供了一个优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一)科学构建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体系,由战略性的概念规划、总体规划和开发指导规划三级构成。

(二)着力强化城市规划实施管理

1、机构设置。新加坡国家发展部下设城市重建局(URA)、建屋发展局(HDB)、公园暨康乐署等机构,分属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

2、规划管理。新加坡规划法规体系严谨完善,执行十分严格。

(三)运用先进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1、科学前瞻,合理确定城市结构和功能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却没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筑和交通拥挤的现象。这主要得益于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极限规划理论,新加坡概念规划提出“环状城市和新镇建设”相叠加的空间结构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设国际性的经济、金融、商业和旅游中心区,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业,东部超前设置国际机场,沿快速交通走廊设置兼有居住和轻型工业的新镇,并据此建立起相应的交通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既实现区域功能分工,又能适度综合发展,避免各地之间对交通的过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学构建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于科学的城市综合交通网络规划及严格的交通管理。一是结构科学,集约高效。新加坡道路规划综合了放射状和方格路网的优点,路网骨架呈蜂窝状(环形放射)结构,道路用地约占国土面积的12%-15%,路网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二是体系完善,保障有力。新加坡道路由“地铁系统、轻轨系统、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级路网体系构成,以地铁为主,其他方式为辅,协调发展。地铁系统基本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确保了新加坡整体交通系统的效率和稳定。三是布局合理,驳接顺畅。交通场站一般设置在各级中心区和人流密度较大的区域,便利人们出行。四是综合开发,调节集散。新加坡在大型的交通枢纽周边通常进行高强度、高密度的“住宅-商业”混合开发,提高了人流的集散效率。

3、 配套完善,标准化设置公共服务设施体系。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规划是新加坡城市整体发展规划的重点,为了便于服务,减少日常出行,新加坡十分注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区域中心-次区域中心-新镇中心”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新镇还按规模设置“镇中心-社区中心-邻里中心”等,各级中心依据人口规模和布局配置了相应等级、规模和功能的商业、学校、医疗、交通等设施,民生问题基本能就近解决,极大地减少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产生。值得赞叹的是各级服务中心中的商业设施,从布局、规模具体到卖何类商品均有明确要求,如邻里中心按要求需设置35个商店、2个餐厅、1个超市、2个菜场、1~2台自动提款机,并规定了必备功能和推荐功能,对商业设施的主营业态和结构等作出标准化的规定。

4、生态优先,着力打造“花园中的城市”。新加坡虽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但仍保留大量的生态空间,长期培育生态基质。在城市发展中,大力推进多维度的城市绿化建设,全境展现生态城市和生态国家的形象。一是划定绿线,严格管控。二是设立标准,严格执行。由于执行严格,如今新加坡市内占地20公顷以上的公园达到44个,0.2公顷的街心公园达240多个,使人恍若置身于花园之中。三是绿道串联,主题多元。四是注重生态系统修复。通过“生态天桥”的建设,将被道路割裂的生态区域联通起来,保证了生物自由迁徙的途径,使得生态系统得到了较好的恢复。五是建立多维立体的绿化景观。

5、和谐包容,着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观。新加坡空间环境处处反映出自然与建筑、现代与传统、经济与文化、城区与郊外等的协调,给人以和谐与秩序的感受。一是管控有度,塑造形态。新加坡采取“一松一紧”的城市设计控制机制,塑造了“核心区多样性”、“新镇统一性”的外部风貌。对城市中心区,政府鼓励引进国际建筑大师进行设计,强调的是建筑创造的艺术性、独特性,以宽松的规划引导,促进历史、艺术、功能、风格、体验等包容并蓄,呈现多姿多彩的城市风貌。政府重点通过城市设计导则对核心区域的步行廊道、建筑围层、建筑界面、户外标识、照明系统、设施遮蔽、户外商业和环境艺术等进行严格的设计和建设管控,托底公共利益。二是多元包容,彰显特色。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历史街区体现了多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新加坡认为这是建构国民归属感的必要条件,于是通过保护规划重点保留15个富有特色的区域,试图通过保留城市遗产,强化新加坡的独特魅力。如通过保留牛车水中国城展现中国传统文化,这些街区已成为城市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以人为本,注重品质。

借鉴先进理念将三亚建成国际化精品城市

虽然学习考察的时间较短,难以窥探新加坡城市规划管理的全貌,但此行受益匪浅,结合三亚正在开展的工作,有几点思考。

(一)科学规划,严格执行

新加坡在规划运作体系和设计方面有许多先进理念,比如超前的概念规划采取了极限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对新加坡未来全域产业、空间、支撑系统的布局和规模作出安排,真正在一张蓝图的引导下有序建设发展。学习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议

一要编制城市概念规划。市委六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抓规划、打基础”。城市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城市规划成功是最大的效益。当前可以新加坡概念规划方法为蓝本,以三亚市“多规合一”确定的市域极限空间格局为基础,开展三亚城市长远概念规划的编制工作,以落实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联动发展为导向,系统分析三亚全域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和动力机制,对重要的资源地区进行战略控制和预留,统筹安排产业分工、土地利用、设施配置等,建立更加长远的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指导下一轮三亚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

二要整合中心城区控规。为进一步强化与城市总体规划目标、定位和功能布局之间的衔接,提高城市机体的整体协调性,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间结构,在三亚本级事权内可结合近期城市“双修”、“双城”战略部署和“十三五”规划的要求,适时开展中心城区控规整合,优化、整合和提升产业、功能在空间上的布局,升级业态和形态,为近期城市发展明确建设重点。

三要加快推进城市设计。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旅游精品城市,需要精品城市设计的支撑。当前,要制定三亚城市设计技术导则,提出建筑风格、色彩、材质乃至高度、体量等要求,并且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土地出让的硬性条件,从源头上管控好城市风貌。对重要的门户区位、线路、传统街区启动多层次的城市设计工作,结合“双修”、“双城”工作的推进,引导实施改造,塑造城市景观风貌核心区域。

四要严格执行城市规划。新加坡在城市规划执行过程中,已形成了由规划法令、概念蓝图、发展指导蓝图组成的较为全面完整的规划编制体系和执行体系。成功经验启示我们,好的规划,关键在于执行到位。

(二)加快收储,实施规划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节约集约用地是新加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唯一出路。政府通过施行《土地征用法》,为各项战略意图、规划、政策的落地奠定了基础,这也是新加坡之所以完全能按规划建设城市的前提条件。与之不同的是,我市土地权属相对复杂,且许多国有土地存在碎片化、规模小、不规则等情况,城市规划实施的难度大,一些结构性、功能性、系统性的空间和机制问题难以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建议:

一要开展土地利用评估。摸清土地利用底数,把准解决城市规划“落地难”障碍因素,建立土地权属构成和利用台账,确定收储计划和行动方案,为下一步政策制定、规划优化和土地储备开展前期研究。

二要加大土地收储力度。在打违工作中,要系统启动土地收储,特别是要加大中心城区和重点湾区农村集体和零星边角土地收储力度,为三亚城市规划的实施提供空间支撑。

三要协调解决土地问题。以推进省域“多规合一”改革和深化农垦体制改革为契机,继续加快协调重点地段特殊土地置换、农垦土地纳入地方统筹配置和利用问题,加快重点区域城市建设。

(三)完善功能,优化结构

目前,我市各园区、景区、湾区的城市配套和旅游服务功能不够完善,对中心城区服务依赖性较强,在市域形成了十分明显的交通向心性。特别在旅游旺季,形成了较严重的拥堵情况,制约了旧城整体空间秩序和功能的优化。借鉴新加坡经验,建议:

一要加快公共设施建设。结合撤镇设区,加快各区公共服务设施和交通设施系统建设,促进海棠区、崖州区区中心的形成,减少人口出行。吉阳区、天涯区的外围片区要根据规划和人口规模,搭建服务设施系统并完善建设,满足人口服务需求,减少中心城区压力。

二要建设新组团塑造新形象。在中心城区,要加大海罗片区和抱坡片区土地的收储力度,加快完善规划编制,对城市进行功能补缺,打造新的居住组团。

此外,新加坡在城市绿化、各级中心打造、雨廊等公共空间建设等方面对我市近期推进“双修”、“双城”试点工作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我们将积极探索融入我市工作实际,也将更加重视加强规划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不断提升城市规划管理水平,为建设国际化热带滨海精品旅游城市、打造海南旅游特区标杆提供有力的规划技术保障。

作者:三亚市规划局局长 黄海雄

(据南海网)

新加坡建设宜居城市十大经验 |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基础设施排名世界第一、全球城市生活质量调查排名居亚洲之首……穿行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有序的布局、整洁的道路,会给每一位初到这里的游客留下良好印象。作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新加坡居民的居住和生活质量却一直在世界各类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新加坡经验”因此成了许多国家打造宜居城市借鉴的样板。(新加坡城市规划

新加坡近日推出名为《高密度城市的10项宜居原则》的新书,向世界系统介绍新加坡的经验。该书由新加坡宜居城市研发中心和美国城市土地学会联合编写。去年,这两个机构联合对新加坡滨海湾、乌节路商业区等人口高密集区进行了调查,后又汇集了该国城市规划和发展领域的62位思想领袖、专家、从业者等专业人士的观点,编成此书。

新加坡国家发展部部长许文远在新书出版之际表示,全球城市人口不断增长的趋势已不可避免,即使一些国家的土地资源充足,也都面临着城市不断发展给居住环境质量带来的挑战。对于新加坡而言,国土面积的限制带来的挑战更严重,因此建设一个高质量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至关重要。亚洲开发银行南亚局城市发展处处长费越25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强调,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新加坡是世界公认的一个成功范例。

新书列举了建设宜居城市的十大经验:一是确保规划的长期性,充分利用每一寸土地,坚持优质设计;二是保证城市规划一致性下的多样化,让人们都对城市有归属感;三是更接近自然,用绿色“软化”钢筋水泥带来的压迫感,使空气更洁净;四是在社区中建设居民消费得起且多样化的服务设施;五是充分利用空间,打造用途更广泛的公共场所;六是优先考虑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致力于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来替代私家车;七是通过建筑的高低搭配和巧妙组合减少城市的拥挤感;八是保证居住的安全性;九是改变传统作法、提倡创新,比如新加坡的再生水设施建设;十是在政府、居民和企业间建立起伙伴关系,使三者都能积极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费越认为,这10条原则是对新加坡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的归纳和总结。“新加坡经验的可贵之处是,它用事实证明,通过良好的城市规划和有效管理,人们完全可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把一座城市建设得如此完善”。美国城市土地学会南亚区主席西蒙·特里在介绍此书时说,政府推动宜居城市的决心和投入也必不可少。

新加坡的经验对高速城镇化的中国无疑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费越认为,学习新加坡经验不能局限于学习它的城市规划原则和技术上,而应注重学习公共政策的形成机制和有效的城市管理体系。“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再合理的城市规划原则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实施”。  

(据中国园林网)

城市规划与城市的灵魂 | 新加坡

在21世纪,寻求同宜居性、可持续性、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凝聚力相关的城市方案,是非常真实的挑战。据估计,到2050年,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人口将增至65亿人,即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二。与此同时,经济活动的重心将转移到尤其是亚洲的新兴市场,特别是这些市场的城市。它们将因为要素禀赋最为集中而日益突出,也会因为投射政治、经济和文化力量的能力而更加引人注目。(新加坡城市规划

因此,城市规划的短、长期冲击不但将塑造城市环境,也将在本地和国际上,决定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不论他们是个人、企业、发展商还是利益集团。

新加坡不但没有被土地稀少所限制,还通过谨慎和实事求是的城市规划,为目前和未来世世代代的国人充分发展土地资源。土地必须妥善地分配,来满足住屋、教育、商业、工业、交通、消闲和国防等用途的需要。

毫无疑问的,同城市规划相关的法律的制定与执行,决定了新加坡自独立以来的城市景观。法律机制为城市更新、经济活动、水资源管理和一个使用多种语言社会的融合,提供了快速采取行动的框架。现在,它也必须协助推动新加坡成为全球化都会和“智慧国”的宏图大计。

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特色源自其殖民地历史。在莱佛士看来,新加坡是位于东西方十字路口、介于印度洋与太平洋间的转口贸易中心。新加坡早期城市规划的遗迹,可以追溯到英国殖民地时代。

独立后,新加坡政府便做出明智的决定。根据1965年12月颁布的宪法,私人土地所有权在新加坡不具有宪法权利。建国总理李光耀也于1965年12月提呈宪法(修正)法案时表示:“……一旦确定法律不会明文规定强制征用或使用土地必须付出足够的赔偿,我们就打开了诉讼的大门,并最终由法庭来决定多少赔偿才是足够的。”。

1966年成立的宪法委员会也同意政府的立场。委员会认识到新加坡是个只有225平方公里的小岛,当人口日益增加时,就必须有更多土地供公共用途。

政府进行城市规划和促进社群福利的最有力执法工具,是《土地征用法令》(Land Acquisition Act)。时任律政部长巴克形容这是“具社会主义色彩的法令”。法令规定,地主不可以从损害公众利益的发展受惠。其次,为了公众利益而征用的土地的赔偿金,不能高于政府未在该地进行发展前的市场价格。

法令让政府可以坚定地进行城市重建,尤其是建造组屋和实施工业化。政府在1973年修订法令,或按1973年11月30日的市场价格支付赔偿费,或按征用土地宪报公布之日的市场价格支付赔偿费,两者取其低者。当然,这让许多地主感到不满。多年后,他们的土地的价格远高于1973年的价格。

从1959年到1984年,政府共征用了177平方公里的土地,即当时新加坡土地总面积的约三分之二,其大多数是在《土地征用法令》于1967年生效后征用的。

土地所有权不具宪法权利,加上《土地征用法令》,让政府可以在不受到长期耽搁的情况下进行城市规划和改变。当时发展经济的迫切需求,造成城市规划倾向经济。裕廊工业区迅速在西部沼泽地建立起来。

在社会发展方面,对于合并带来许多矛盾,刚脱离马来西亚的新加坡来说,改善公共住屋意味着大规模的城市更新和变革,不但要容纳数目渐多、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口,也要促使他们融合在一起。

英国殖民地政府对城市人口分而治之的政策,让情况变得更复杂。华人、马来人和印度人各有自己的聚居地。这些种族藩篱很快便被去除。迁移是优先政策考量,以便建立一个新社会。为了给受到徙置影响的人们提供住所,政府计划并建造了具现代卫生和其他设施的公共组屋区。

这个过程创造了一个大家都是利益相关者的社会。人民的住屋是他们的资产,价格也会随着国家经济的增长、繁荣而水涨船高。

对稀有土地的需求有时候是相互竞争,甚至相互矛盾的。因此,城市规划需要维持微妙的平衡。城市规划者必须考量土地的主要用途,包括未来用途。政府于2013年1月发表《人口政策白皮书》的同时,也提出支撑未来人口的土地使用计划,以确保新加坡人可以享有高素质的生活环境。这份文件概述了若有必要,让新加坡到2030年可以容纳690万人口的计划。

在国家日趋成熟时,城市规划者也必须在经济需求和保护国家自然、文化和其他遗产间取得平衡。他们需要同所有利益相关者联手,在相互竞争的需求间保持不偏不倚。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或者不能让其他城市直接仿效。但其经验显示,法律与政策,加上政治决心和公众的支持,可以给城市规划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比如提升宜居性和加强建筑环境的可持续性。良好的治理和法治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基础。

这些都需要在资源分配和政策选项上做出明智决定,也需要社群的支持和牺牲。法律制度只能提供一个框架,不能赋予相关城市社会所希望看到的价值观。在发展新加坡城市景观时,城市规划法律必须支持和促进这些价值观。这样,我们才可以提升城市的灵魂和居民的素质。我们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我们。

作者是新加坡管理大学法律系副教授

叶琦保译

 (据联合早报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们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考察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个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蕴与现代环境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于一处的“非常新加坡”。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特色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一、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可分为两种: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

1、发展规划:主要指战略性的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规划图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1991年新加坡对其第一个概念规划进行了调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构架。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熟悉的地方建设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到了八十年代开发指导规划逐渐取代了总体规划,成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这种规划类似我国的控规。

二、城市规划管理

新加坡目前的规划系统是由规划法令规定的一套法制系统。规划主管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权力,包括:规划的权力,规划管理的权力,征收发展费的权力。市区重建局在法定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规划管理。在新加坡,“发展”是批在土地以上及以下进行任何建筑、工程、开采和其它处置或者改变建筑和土地利用的用途。

新加坡规划管理的特征是:

1、通过对发展申请的分类提高管理的效率。市区重建局发展管理署对发展申请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流程。这些类型包括:新建建设工程,地契分割和地契(分层)分割,已有建设工程变更,建筑及土地的用途改变,修订已批准的规划,延期或临时发展等;

2、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调控土地发展和转让。新加坡规划管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宏观调控的手段。最突出的经济手段是,任何批准的发展方案,如果发展计划的容积率超出总体规划图的容积率、发展计划的人口容积率超出总体规划图的最高规定、发展计划牵涉到建筑及土地用途的更改,造成地价增值,必须向市区重建局缴交发展费,这一举措使国家利益得到保障。

3、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规划管理。对于一个成功的规划管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可靠、准确的数据。新加坡注意采集土地信息和发展数据,用于跟踪城市形态发展和规划分析,并运用信息技术发展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4、以法的精神给申请者以诉讼的机会。在发展申请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时候,规划当局可以发出不批准通知书,并说明方案被拒的原因。申请者可以接到通知书的28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发展部部长,市区重建局上诉。

5、严厉的规划执法。违法者必须付罚款3000新币或被监禁不超过3个月或两者兼施。

6、违规申请的处理。对于不能遵守规划要求的发展,只要原因恰当,可以通过违规申请的渠道得到解决,这是新加坡政府亲商的举措之一。负责处理违规申请的机构是规划管理委员会。其主席为市区重建局的局长,委员包括:建筑管制、环保、交通及建筑师学会、规划师学会的领导。

三、城市特色建设

1、花园城市的建设

1965年新加坡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活力。

新加坡城市绿化的点线面的处理有着独道之处。其花园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种植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体现着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从九十年代着手建立的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园的廊道系统,则为居民不受机动车辆的干扰,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游览各公园提供了方便。他们计划建立数条将全国的公园都连接起来的“绿色走廊”,该走廊至少六米宽,其中包括四米的路面。目前该项目已进行了三分之一。

新加坡均匀分布的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及其正在实施的“公园廊道”计划,使市民能够充分享用这些休闲地。公园的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自然风光,园中完备的儿童的游戏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实践着其“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宗旨。

2、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其城市建设也体现了多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也造就了新加坡独特的城市特色,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融合的城市风貌。在城市中大量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喜剧性的、完美的融和在一起。众多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如中国城(ChinaTown)、 印度街(Little India)等 “红屋顶式”的历史街区增加了新加坡的魅力和吸引力。

新加坡政府认为对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应合理评估其价值。从经济的角度衡量,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造高楼大厦远比保留历史街区的低矮店屋更具经济效益,但是它们所蕴藏的无形回忆和共同情感,却是建构一个国民归属感的必要条件。新加坡政府将这一思想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策略。

以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Clarke Quay)为例, 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这里原本是低矮的货仓和店铺,1983年货运驳船迁离新加坡河以后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使得码头周边迅速高楼林立,对于市中心滨河沿岸所留存的这些旧建筑,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将其拆除重建更具经济价值的商业或办公,而是将这里的数十座货仓和店铺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如今有着传统风貌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成为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国外游客最爱光顾的休闲去处,它已成为该地区标志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道路交通规划

新加坡道路骨架为蜂窝状,综合了放射状路网和方格网路网的优点,按照路网密度排名,其在全世界位于第3位。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新加坡政府努力完善道路网建设,但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光靠修路并不能解决交通问题。新加坡从1970年起,就不断出台新的或改进老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及发达的陆地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另外通过GPS自动调动系统提高出租车效率,

2、以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

3、每年有一定限量的轿车购买指标以防止车辆增长的速度过猛;

4、大力进行道路系统、停车场、停车楼的建设。目前新加坡国内的道路用地已占其国土面积的12%。但从1999年以来对闹市区进行减少停车设施来限制交通流量。

具体的交通管理制度的演变为;

  • 1970年汽车共乘计划
  • 1975年限制区计划、巴士专用车道
  • 1976年出租车无线传召
  • 1973年外国车辆入境费用
  • 1980年路口交通灯电脑化
  • 1982年开始建设地铁
  • 1990年拥车证
  • 1991年周末车辆
  • 1998年电子收费
  • 1999年削减停车设施、建设轻轨

五、土地售卖计划

土地售卖计划与新加坡市区重建行动计划紧密相连,通过土地售卖将新加坡概念规划指导下的重建行动计划变为现实。

1、强行征地: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为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控制,政府通过强行征地的手段,把大部分土地收为国有,将私人土地加以合并,使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为大宗发展提供用地。

2、在土地开发的同时,大力建设组屋,以容纳因发展而须迁移原址的居民。新加坡的组屋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类似。

3、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4、在公布投标结果后,密切关注施工与建设,直到完工为止。

5、在土地售卖计划里,政府寻求的不单是土地购买者,而是需要土地发展的伙伴,这个伙伴必须与政府配合,积极提供资金、人力与专业知识,吸引投资,使国家建设能够推展。

(互联网综合整理)

“新加坡规划之父”: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顺畅 | 新加坡

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十分关心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直言不讳。

刘太格说,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喜欢做形象工程,但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把此类形象工程囊括在内,多数是将其摆错了位置。“不客气地讲,我觉得现在很多城市就是一座建筑的‘杂货店’。我们应该把城市布局完善,再有选择地做少数亮点的工程,而其它多数的建筑应该做成背景式的建筑”。

在刘太格眼里,交通规划不合理也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他说,现在很多城市都流行建高架桥,这并不是一个好东西,相反,高架桥过多其实是城市规划不十分科学的印证,因为没有规划好,才需要这么多的高架桥。

如何从制度上来引导,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刘太格认为,在规划层面,首先应编制出主要城市群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相应的,公共资源不能过度支持大城市,国家和省级在资金配置、财税政策、金融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向中小城市、城镇倾斜,提高就业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人物名片

刘太格曾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1979年-1989年),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1989年-1992年),期间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图的调整方案,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他也是全球城市规划界的泰斗。在中国,刘太格是佛山市、珠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等地的规划顾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施规划评审委员会主席,都江堰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

谈城市规划

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顺畅

在任何一个城市拿一块地,如果找欧美人士来看,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生活环境,因为他们没有快速发展的压力。而如果是亚洲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利润,怎样尽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

Q:中国有很多人到新加坡学习城市规划和管理经验,在你看来,新加坡有哪些做法值得参考?

刘太格:以规划为例,新加坡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把规划做得很细,甚至对每个地块的红线、容积率等等进行高度控制。这种做法和西方、中国都不同。

按照西方的理念,政府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把地块规划做得这么细,就是不民主。在西方,每个项目都要协商立场,他们甚至根本不同意要有规划。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曾在上任时取消了所有的规划,当然现在又恢复了,因为他们发现,没有规划就没有办法控制环境、没有办法将城市梳理得比较协调和高效率。

我做过一个比喻,在任何一个城市拿一块地,如果找欧美人士来看,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生活环境,因为他们没有快速发展的压力。而如果是亚洲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利润,怎样尽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新加坡是亚洲城市,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但新加坡又有所不同,规划师把规划做得很细,尽量不留争议的余地。但一个规划局怎么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那么细?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新加坡的做法是每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每个项目在报批的时候都可以提出规划方案的调整,不过能否调整不是一个人决定的,而是要通过一个委员会来决定。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它是从1974年开始建,一直到现在还有新的建筑在建设。除非这个建筑是高水平的、重要的、付得起地价的,否则不能进入,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发展的速度?答案是不会,因为做全市规划时,规划有几十个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这边进不来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我们保持中央商务区的高档次,档次不高的要到其它地方去—这也保证了发展的速度。这说明一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我们做到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的系统化发展。我们有了方案之后更是严格控制执行的,而且速度一点不放慢,其中的关键是做成一个好的规划。

Q:在你看来,相比亚洲的其他国家,新加坡规划方面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刘太格:新加坡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花园城市,其实花园城市是成本很低的形象工程,种树比盖房便宜很多嘛。我经常跟他们补充一句话,我们这里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花园城市,主要是我们只种树和草,种花是成本很高的,要是再加上亭台楼阁、假山等,成本就更高了。

来过新加坡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交通很顺畅,给人的启示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同样是可以把交通搞好的。

另外,我们对整个市容的规划和设计的要求做得比较精细。不过,不要为了精细而忘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城市宏观的理念要抓准,如果这个宏观的理念没有抓准,你做得再精细,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中国有句话说,要胆大心细,谋定而后动。我过去当局长的时候,我做方案的期限是一百年,因为在新加坡,地方非常小,一定要做一个远期的方案。

谈城市交通

靠拓宽道路解决拥堵是错的

搞一条高架的快速路就等于规划是失败的。因为你如果把规划整体考虑后,提前规划的快速路路线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一条高架路费用很高、破坏两边的环境,还降低了高速路两侧的房价

Q:缓解高密度城市的交通堵塞,在规划层面就可以解决?

刘太格:我看到很多城市解决交通堵塞最土的办法就是把路加宽,再解决不了就找交通专家来帮忙。这个办法是错的,因为交通拥堵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就好像人体里面的血液不通畅,不能够独立地去考虑,要从整个人体考虑。比如交通要把人从家送到商业中心、学校或工厂企业,那么你要知道商业中心在哪里,这个要规划,规划的路跟商业中心怎么结合,这本身是一个规划问题,你不能说商业中心归商业中心搞,交通归交通专家来搞,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怎么才能达到整体考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规划,而且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分开来解决的。

Q: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何解决高密度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呢?

刘太格: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不理解快速交通的重要性,这个需要重视。

另外一个让我担心的是,很多人以为快速路和高速路一定要配套建设高架,我不这么认为。在新加坡很少有高架路。在我看来,搞一条高架的快速路就等于规划是失败的。因为你如果把规划整体考虑后,提前规划的快速路路线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一条高架路,首先费用很高,第二破坏两边的环境,第三降低了高速路两侧的房价。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每个卫星城,住宅的占地面积大致是在45%,其他就是做道路、做学校、公园这些配套。所以住宅不要当做一件事来做,它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如果把这个卫星城做得百分百齐全或尽善尽美,那么很多人、甚至没有污染的工业一起在里面落户,人们就可以就近上学,就业和做消遣的活动。这样一来,到市中心的交通量就减少了,无形中就减轻了交通的压力。这个不是我们事后这么解释,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

Q:你特别强调快速路,快速路为什么这么重要?

刘太格:道路分快速和慢速,快速路一定要保证是快速的,从快速路下来再走慢速路。中国现在交通堵塞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快速车跟慢速车挤在一起,所以快速车快不了,慢速车也慢了下来。你看在新加坡从东边到西边,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因为快速路是绝对封闭的,所以它一方面是速度快,而且没有红绿灯,本身也体现了节能的理念。这样一来,慢速路也可以保持通畅。我认为,广东的快速路不够多。

谈小城镇建设

把村姑打扮成贵妇是个笑话

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Q:中国城镇化之路已走过30余年,期间经历了从支持小城镇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如何在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刘太格:首先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重视规划,而且你们谈的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我看到过去中国讲的城市规划,着重在大城市,其实如果能把乡镇或者中小城市的问题处理好,大城市就不需要无止境地扩大,规模可能会控制得好些。

我觉得你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大城市跟周围的中小城市、跟乡镇产生怎样一种关系?交通上要怎么处理,每个城镇的配套要跟大城市怎样产生关系?比如说,城市布局方面,这些年大城市不断膨胀,交通、环境不堪重负,但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镇的发展动力似乎不足。这方面要努力。

欧洲的中小城市或者乡镇都有它的特色。尤其是法国,他们不单单是乡镇景观有特色,每个地方的烹调乳酪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其实中国同样有这个条件,你们每个镇的传统建筑都略有区别,尤其是岭南与福建的,跟北方是非常明显不一样。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变成一个很富裕的国家,那时候就要考虑享受、考虑文化、考虑寻根等等。所以,现在乡镇的这些东西,要把它保留好。

Q:如何构建更合理科学的城市布局?

刘太格:大城市的吸引力不可否认。不过即使你把它规划得非常完善、管理得非常完善,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密度比较高、生活压力比较大、城市跟自然环境的距离比较远。有些人不喜欢这种生活,就跑到中小城市去。比如伦敦,它周围的剑桥、牛津是中小城市,都很优美的,所以可以在那边住、在那边工作、在那边生活,偶尔需要大城市的配套,才坐火车到伦敦去。

所以我刚才强调你们的城乡统筹,一定要把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建设好,交通搞好,配套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它的魅力是跟大城市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有个通病,大城市有什么,很多小城镇也要复制什么。比如一个乡镇也要起一个五十层高的写字楼。首先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第二你就没有扬长避短。所以我对中国的朋友说,你们中小城市要做到大城市做不到的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不盖高楼是不可能的,因为地价这么贵。但小城镇不盖高楼是绝对可能的,你要让大城市那些人一来到这里就觉得很羡慕:我们要是有这样的环境就好了。所以它各有各的魅力,大城市有它的经济活力和聚集优势,中小城市有环境的优势。我很担心目前中国一些中小城镇都想模仿大城市的倾向。

我认为,城市跟人是一样的,是有“身份”的,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谈城市“身份”

“城市银河”由“星座城市”组成 

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

Q:如何从制度上来引导,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刘太格:在规划层面,首先要编制出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相应的,公共资源不能过度支持大城市,国家和省级在资金配置、财税政策、金融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向中小城市、城镇倾斜,提高就业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与此同时,中小城镇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密度从高、中、低要有所分别,我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定个政策、标准;第二,每个地方交通要搞好,因为交通一方便他们就不会觉得乡镇太远;第三,每个地方应该尽量把配套做得尽善尽美,同时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要把它保留下来,包括老建筑、自然环境等。

Q:对于当前中国在推动的城镇化,从规划的技术层面,你还有哪些建议?

刘太格:我发现很多城市有几件事没有搞清楚。比如快速路的概念不很强;第二就是交通与商业的关系,不是很清楚;第三就是卫星镇里面配套要做得尽善尽美,减少交通必要性。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此外,城市的“身份”不是很清晰。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城市的规划就如同一部交响乐,“独唱”太多就会很混乱,所以,城市中的背景建筑最好是统一、连贯的。而像巴黎那样在大的框架下,根据时代变化来不断在细节上调整,在持续上百年后,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规划的典范。

对于一个大的区域来说,可以按照城市功能,进而将其规划成一个“城市银河”,而“城市银河”则是由“星座城市”组成,每个“星座城市”有2000—-3000万人口,向下分支会有3到6个300—5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有3到6个兄弟,都能独立成为一个小“家庭”。我们把每个城市都看成是“家庭”,一定数量的“家庭”形成一个大家庭,即“星座城市”,每个大家庭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家族,即“城市银河”。

通过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划方案,能够从基础框架上给一个城市定调,同时也会解决现在诸多城市功能重叠的现象,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片区实际上就是卫星镇,它底下是小区,所以我住在小区,我要买肥皂,我就在小区中心买;我要买电视,我到卫星镇中心;我要名表,可能到片区中心;我要买古董,可能到中央商务区去,这样每个地块我们尽量给它配套足够。就比如长三角除了上海这个中心,还有五六个重要城市,每个城市是一个“星座”,每个“星座”底下有“月亮”、有“星星”—就是那些卫星镇等。

另外城市细胞与细胞之间都要有绿化带。好像新加坡,每个片区和片区之间都有绿化带;在片区下的卫星镇之间,也有绿化带;小区与小区之间也有绿化带。(记者 龙金光)

 (据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