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息困扰楼市 上车换楼良机 | 居外专栏

美国联储局又议息,加息半厘已无疑问,但当美国发表5月消费物业指数达到8.6%及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上升至6%,令市场估计加息幅度可能去到0.75%,而美国股市在上星期五应声急挫880点。

 

回到香港楼市,可谓冰火两重天,周末白石角新盘一Q清袋,向隅者众;相反二手成交则疏落,十大屋苑周末成交少于十宗,当然也因连日天雨有关。

 

再看本年度首五个月二手住宅成交只有15,356宗,平均每月3,071宗,比去年全年平均每月4,333宗大幅下降,当然第一季度香港受疫情严重影响,成交量下跌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笔者再将数据范围放大,自1980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为18.3,升至去年2021年9月历史新高398.10,升幅超过20倍,而今年2022年4月为384,即自高位回落了3.7%左右。

 

综观这42年的走势,可谓大涨小回。最瞩目的当然是1997年至2003年的跌幅,由高峰172.9跌至82.4,幅度为66%,之后一直上升。至2008年金融海啸才有较大的跌幅,由08年6月126.6跌至同年12月的104.8,跌幅为8%。

 

之后就由15年尾至16年头美国加息收水,也令楼价由306.10跌至271.4,幅度近11%2018年中美贸易战,也曾令楼价由7月份的394.8跌至12月的359.40,幅度为9%

 

笔者的结论是楼市大涨小回的过程中,除97年那次外,每一次回落幅度都在10%左右,而且都是跟金融问题息息相关。97年的大风暴则是金融加「八万五」的政策,加上刚回归的政治气候,才会为楼市造成极大的跌幅。

 

今年楼价又受到美国滞涨风险上升而困扰,加上俄乌战争加强了通涨的恐惧,但笔者却发现中国5月的CPI远低于美国,国内没有滞涨的风险,反而是需求不足,中国并不会加息反而减息。

 

市场上不少基金,在美国衰退的背景下,反而更乐于投资在中国,加上港股A股都处于低位,基金大户宁愿蚀息,也乐于持有港元,等候投资机会。港元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在今年内也是有限。

 

除非美国利息上升似70年代,超过10厘就会为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香港当然也难幸免。不过,笔者相信这风险太明显,任何财金高手也不会重蹈覆辙,所以笔者反而认为随著疫情回稳及通关,利好因素即将浮现,今次楼价稍为回调,实际是上车换楼的置业良机。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长远土地储备 需求远高于供应 | 居外专栏

上周香港团结基金发表了新一份研究报告,标题是︰「短期供应已技穷,长远储备现暗涌」,报告中详细列出香港过去及未来的住宅供应情况。

 

单看2021年的实际供应量只有14,386伙,比2020年的20,888伙下跌了31%,也比差饷物业估价署的预测量18,228伙为少。疫情全地盘停工,及劳工短缺是主要原

 

其实,落成量比预期少也是司空见惯,2019年预测20,415伙,结果落成了14,093伙;2016年预测18,200伙,实际落成只有14,595伙。虽然如此,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平均每年有17,500伙落成,已比2007年至2016年的平均10,900伙大幅改善。

至于2022年至2026的短期供应,报告中也估计有平均17,300伙落成,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数相若。不过更严重的问题,将会发生在2027年至2031年的中期供应。

 

报告估计正常只会有12,000伙,一旦有所延误(经常发生),落成量可能进一步下跌至平均10,400伙,又回复2007年至2016年间的低数量供应。

 

当中原因是政府手上的熟地已发展的七七八八,新供应集中在新发展区,要2030年后再出现,而铁路项目上盖的土地供应,亦有相似的情况。供应短缺有数得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需求又如何?

 

这个数字就比较难准确评估,经济好的话,更多年青人倾向独立自主,相反经济不景,也可以返回老家暂住。政府过往在不同的报告中,一般用20,000为基准,但自从长远房屋策略将公私营房屋供应目标比例改至7:3,私人住宅土地大幅减少,就很少主动谈论这个数字。

 

笔者先从结婚数字推算,以往每年结婚的新人都超过40,000对,而2020年由于疫情关系,异地婚姻大幅减少,令新人数字减至29,000对。

结婚要组织新家庭,自然对房屋产生新的需求。

近年另一个新增需求,是国内到港的大专学生不断增加,由2000年只有1,882个,至2010年已有17,959个,而2018年为42,653,2019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回落至20,000个左右。

 

由于数量庞大,学生宿舍自然不足,学生被迫转向私人市场全租,而毕业后留港就业,满七年又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权,数量估计每年有超过万伙单位的需求。

 

单单计算结婚及国内大专生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每年的新增供应,长远而言新政府必须改善现有程序,立刻加快土地供应。

 

否则到2027年供不应求的情况又会再度恶化,远水不能救近火,要立即行动,才能缓和未来短缺的景况。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