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香港 | 陆资大举进军中国香港地产 风头盖过港四大家族

陆资近年大举进入中国香港房市,雄厚的资本甚至盖过中国香港“四大地产家族”(李嘉诚丶李兆基丶郑裕彤及郭氏兄弟)的光环。分析指出,陆资大举抢购中国香港商办大楼,恐将原来已是全球最高的租金再往上推高。

中国香港“四大地产家族”在最近1年的总营收达到260亿美元,而大陆四大地产开发商总营收则高达1,110亿美元,显然後者的实力更为雄厚。华尔街见闻指出,如果陆资大举进军中国香港,中国香港的地产商可能无足够资金招架。

陆资近年大举进入中国香港房市,雄厚的资本甚至盖过中国香港“四大地产家族”的光环

中国香港媒体日前报导,李嘉诚旗下长实地产欲出售中环中心,中国工商银行旗下工银亚洲积极出价,意欲以348亿元人民币(下同)购入其75%以上的业权。若交易能够成功进行,成交价将创下中国香港史上最大商业大厦的纪录。

今年2月底,光大集团中国香港分支光大控股也宣布斥资百亿港元收购位於中国香港湾仔的顶级办公大楼大新金融中心,创下中国香港史上第2高价的办公大楼收购案。

去年11月,恒大以110亿港元购入湾仔美国万通大厦,创中国香港大额商业大厦最高纪录。中国人寿去年则以58.5亿港元买下红磡One Harbour Gate全幢西座商办及西座商铺。

陆资对租赁中国香港顶级办公楼的兴趣不仅推高了本已全球之冠的中国香港办公楼租金,还将其空置率在去年底降至7年新低。

仲量联行(Jones Lang LaSalle)数据显示,陆企对中国香港中环办公楼的需求过去6年增长了2倍多,占据了此地5分之1的顶级办公楼。仲量联行表示,大陆公司的需求将推涨中国香港中环商业区高品质办公楼的租金,今年租金可能再涨5%~10%。

陆资不仅对商办感兴趣,对买地的热情也同样高涨。根据中国香港地政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透过政府招标,陆资房地产公司共计购入约40,869平方米的公共住宅用地,较去年同期增长5倍。

(据工商时报)

中国香港 | 市场过热开始调整 中国香港房地产量价齐跌

海外机构投资者表示,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慢,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已经过热,正在进入调整阶段。

交易量巨降

“多年以来,我们看到中国增长势如破竹,而美国增长率却在下降,”保险商耆卫旗下资产管理公司Old Mutual Global Investors的亚洲股票业务主管克拉布(Josh Crabb)说,“但是,交易量下降得相当厉害,所以我们并不真的确定当前价格到底如何。看起来,中国香港市场的基本面展望非常严峻。”

政府部门的数据显示,无论在销售额和销售量上看,今年上半年中国香港房地产销售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40%。中国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本月发布的指数表明,商业地产受到的冲击尤为严重,今年5月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了5.7%。

自从18个月前在亚洲设立业务以来,克拉布一直没有涉足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因为他表示,价格太高了,可担负性太差。

富达国际旗下全球地产基金的投资组合经理菲利帕(Dirk Philippa)也削减了在中国香港的投资,把配置比重从两年前相对基准超配6%至8%调整至超配1%。

 “在中国香港地区,房地产的基本面明显放慢下来。我减持了一点儿,然后很快发生了全面调整,所以我等到反弹后,卖出了一部份。”

过热的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已经进入调整阶段

过去10年大涨 去年9月见顶

中国香港房地产价格过去10年大幅上涨,但在去年9月见顶,那时中国经济引发的紧张占据了主导。

房地产经纪公司莱坊(Knight Frank)的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中国香港豪宅租金按年下跌5.2%,跌幅超过内罗毕以外的任何其他城市。

经济学家表示,中国香港住宅市场和商业地产市场都将受到一些相同因素的损害:中国增长放缓、人民币贬值、中国内地反腐以及美国低利率环境将走向终结的预期。然而,住宅市场的发展还受到一个额外因素的阻碍,即2012年政府为减少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上的投机活动而出台的“降温”措施。

莱坊估价主管林浩文说:“‘降温’措施(是)影响中国香港(住宅)地产市场的最重要问题,这正是过去2、3年里所有大型机构的方案都在关注写字楼市场的原因。”

林浩文预测称,市场的任何复苏都将倚赖来自资金充沛的内地公司的需求,同时外国投资者将仅限于投资于房地产投资信托或者涉及地产开发商的股票,而不会真的买入房产。

(据星洲日报)

中国香港 | 豪宅租金按年跌5.2% 中国香港排名全球尾二

莱坊发布2016年第一季《全球豪宅租金指数》,该指数追踪全球17个城市的豪宅租金变化,截至今年3月,指数录得租金连续三季下跌,并平均录得0.5%的按年跌幅。其中中国香港豪宅租金於今年首季按年下跌5.2%,为倒数第二,而首五个月按年下跌5%。

仍有下行压力 全年料跌8%

过去的十二个月,指数追踪的17个城市中,有11个城市的豪宅租金维持不变或下跌。莱坊董事及大中华区研究及谘询部主管纪言迅指出,外派来港员工的房屋需求放缓,再加上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加,令中国香港豪宅租金有下行的压力,在今年首五个月已下跌5%,预计全年将下跌达8%。

截至今年3月,多伦多以8.9%的按年涨幅在指数领先。广州豪宅租金以5.3%的按年涨幅位列第二,而上海豪宅租金按年上涨1.4%排名第四,北京则按年下跌0.9%位列第十。北美豪宅租金平均涨幅达3.3%

中国香港的豪宅租金表现倒数第二,按年下跌5.2%。

多伦多年涨8.9%居首位

在17个城市中,伦敦在指数排名下跌到11位,其豪宅租金按年下跌1%,为2014年5月後录得最大的按年跌幅。

由於企业的租赁需求减少和供应增加,肯亚首都奈洛比的豪宅租金录得7.9%的按年跌幅,位列榜尾。至於中国香港的豪宅租金表现倒数第二,按年下跌5.2%。

莱坊亚太区研究部主管Nicholas Holt表示,从指数追踪的7个亚洲城市的豪宅租金表现反映出,今年亚洲房地产市场深深受到广泛的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依赖出口的新加坡豪宅租金下跌,中国内地城市则表现不一,比如说上海受惠於当地繁荣的经济状况,豪宅租金仍然上涨。展望将来,今年下半年欧洲和美国的政治不确定因素将影响该地区的豪宅市场,租金增长预期将受压。

(据文汇报)

中国香港 | 外派出国工作 全球最贵的城市在亚洲

根据美国人力资源顾问美世发表的年度报告,中国香港成为全球驻外员工居住成本最贵的城市。

美国人力资源顾问美世(Mercer)发表年度报告说,中国香港取代了非洲安哥拉首都卢安达,成为全球驻外员工居住成本最贵的城市。

美世星期三(6 月 22 日)发表的“环球生活成本指数调查”指出,由於当地货币安哥拉宽扎汇价转弱,卢安达失去其“多年榜首”地位,屈居第二。

美世公司的这项调查对世界 209 座城市的居住成本进行比较,涉及住房丶交通丶食品丶衣服与娱乐等 200 多个项目,以协助企业计算外派员工的驻外补贴。

稍早前,经济学人智库(EIU)也发表了类似调查, 将新加坡评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城市,其後顺序为瑞士苏黎世丶中国香港丶瑞士日内瓦和法国巴黎。

中国香港生活费用全球最贵

 

租金高昂

一直负责这项调查的美世合伙人纳萨莉·康斯坦丁—梅特拉尔在解释中国香港登上第一位时给出的唯一原因是卢安达的排名下跌。

不过调查报告指出,在中国香港,一所三房大宅月租达 1.2 万美元,两房商品房单元也需 6809 美元一套。

中国香港近期与租金有关的经济数据也释放出复杂信号。

中国香港政府统计处刚於星期二公布今年5月份综合消费物价指数(CPI),同比增长 2.6%,通胀率比上月回落 0.1 个百分点。政府发言人评论说,私人房屋租金按年涨幅较慢是通胀率回落原因之一,并预期本地租金通胀将继续减退。

但中国香港知名房产中介中原地产上周公布,5 月份中国香港 100 个大型私人住宅屋苑的实用面积平均租金为每平方英呎 30.8 港元,环比上升 1.3%,按月升幅为 10 个月内最大。

中原地产研究部高级联席董事黄良升对中国香港媒体分析说,这显示租房市场提前进入传统暑期租赁旺季,预期二季度租金走势有力向上。

城市月租比较

 

“市场动荡”

全球范围方面,美世公司解释说,影响本年度排名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动荡与世界广泛地区的经济发展受到窒碍”。

根据该报告,瑞士苏黎世与新加坡与去年一样,分别排名第三和第四;日本东京上升至第五位。

中国除中国香港外尚有上海和首都北京进入前 10 名,分别排名第七和第 10 位。广东省会广州排名跌三位至第 18,与中国香港相邻的深圳则升两级排名 12。

康斯坦丁—梅特拉尔说,日元走强让东京等城市上榜,相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下跌促使中国大陆城市排名下降。

根据同一项调查,全球居住成本最低的城市是非洲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其次是南非开普敦。

而在英国,首都伦敦连跌五位排名第 17;英格兰伯明翰连跌 16 位至第 96 位;苏格兰阿伯丁连跌七位排行 85,格拉斯哥连跌 10 位至第 119;北爱尔兰贝尔法斯特倒退三位排名 134。

全球外派员工生活成本最贵城市

 

(据BBC中文网)

中国香港十多平米房月租近万港元

跟内地一样,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也总最创意十足的市场。最近又出现一个新概念叫做“纳米楼”,大家是否知道是什么意思呢?

这个新名称跟高科技纳米技术无关,而是专指某些小得不能再小的住宅户型——在过去实用面积30平方米以下的单位曾被称为“细单位”或是“细价楼”,然而随着楼市连续6年上涨,即便小型单位也不再“细价”,动辄要四五百万元港币以上。更小的户型曾被讽“劏房户”(意指面积小得像一套完整住宅切割成几套),但到了今日,最受追捧的小户型甚至比“劏房户”还要小,于是被人用“纳米楼”形容,以极言其细小。

中国香港十多平米房月租近万港元

例如在港岛东的北角地区,近来一个实用面积仅128平方英尺(约11.9平方米)的“开放式”(即厅房无间隔)租盘,月租却高达9800港元,平均每平方英尺租金高达76.6港元,甚至高于不少传统豪宅区。类似的十余平方米超小单位,售价纷纷达到近300万港元,每平方米售价可高达20万元港币以上。

中国香港房地产市场的极速转向令不少人愕然,仅仅在4、5年前,小型住宅还门庭冷落,舆论一窝蜂地谴责开发商只爱建豪宅卖高价,忽略普通家庭住房需求。然而,政府差饷物业估价署去年数据显示,全年实用面积在430平方英尺(约40平方米)以下的迷你型住宅,全年楼价升幅最高,达到15%。与此相比,实用面积在1722平方英尺(约16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住宅,全年楼价则升幅只有3%。

去年7月,笔者曾写过一篇专栏《李嘉诚如何“赚尽中国香港最后一分钱”》说的是李嘉诚别出心裁地在新开售的楼盘中设计了一个实用面积仅约16平方米的迷你户,被媒体冷嘲热讽“小过牢房”,不过笔者认为这虽然看似荒诞,却显示了市场的需求。时隔半年看来,李首富在楼市走向上的确有先见之明,地产业界今日已经开始群起追随这一潮流。

日前占据了不少报纸财经版头条的,是中国香港地产界大佬新鸿基地产同时向城市规划委员会申请5个项目修改规划,要将原本设计的大、中户型改建成更多的小户型住宅。这几份规划的修改幅度堪称“疯狂”,在同样地皮面积上的拟建住宅竟然从1500多套暴增到超过11000套。

这样犹如“变魔术”的修改规划,要诀就是划出大量超小单位,在某些项目中实用面积低于20平方米的“纳米楼”供应量超过一成,整体中小户型占比超过90%。新鸿基对此表示,改为兴建更多中小型单位是考虑市场和用家需要,也配合政府“加大房屋供应量”的方向。

由于申请修改规划的部分地皮位于中国香港较为偏远的新界元朗别墅区,不少业内人士预计很可能不获批。一名过去曾任立法会议员,现为关注地产业的民间智库成员的人士表示,当地原本是密度很低的别墅区,现在大面积修改规划的后果是令区内人口密度大增,各方面配套尤其是交通是否能承受会是大问题,因此政府城市规划委员会必然要多方面仔细考虑,恐怕不会轻易批准。

不过,新鸿基并非唯一一家申请修改规划的开发商,由于小型单位的回报实在太过诱人,业界大多预计未来会有更多开发商提出类似的申请,甚至形成一股潮流。

去年7月李嘉诚在长实新开售的楼盘中设计了迷你户,被媒体冷嘲热讽“小过牢房”,不过时隔半年看来首富在楼市走向上的确有先见之明,地产业界今日已经开始群起追随这一潮流。去年7月李嘉诚在长实新开售的楼盘中设计了迷你户,被媒体冷嘲热讽“小过牢房”,不过时隔半年看来首富在楼市走向上的确有先见之明,地产业界今日已经开始群起追随这一潮流。

中国香港人的住房面积长期不到内地城镇一半,至今超过50%的私人住宅面积低于50平方米,现在看来这似乎还远不是尽头。今天超小型楼盘越建越多,原因当然不是中国香港人喜欢住得挤,而仅仅是大房子买不起。在1997年中国香港楼市泡沫爆破后,政府一度为了维护脆弱的市场近10年没有主动推出住宅地皮拍卖,令随后多年住宅供应不足;再加上港币长期受美元低利率政策影响,楼市需求旺盛,价格不断上升。

过去几年,政府绞尽脑汁,以高税率限制外来投资者和移民在港买房,又以限制贷款的方式压抑楼市需求。然而住房需求实在过于旺盛,当政府限制豪宅贷款,购买力就迅速转移至中小型住宅。上月底,中国香港金管局再将价值700万以下的自用住宅按揭贷款率也统一下调到60%,令首付资金有限的买家进一步向下转移,追捧起总价却相对较低的“纳米楼”来。

大家知道中国香港货币政策完全不自主,预测中国香港楼市走向实在困难。对于目前的怪现状,业界和机构分析人士众说纷纭:有人警示小型住宅“泡沫”太严重,短期内甚至几个月内就可能爆破;有人相信中国香港只要“挺住”到美国加息,月供负担上升自然会让楼价恢复正常;也有人觉得当小型住宅与中大型的升幅巨大差距持续一段时间,小型住宅价格就会接近中大型住宅,届时部分买家会自然分流到中型住宅市场……

不过,笔者认为不难判断在未来几个季度的楼市成交中,必然会出现供应不断增加,成交价不断下跌的景象。只不过这里的“供应增加”指的是住宅面积不断缩小,一套房变成两套,两套变成四套……而成交价不断下跌,则指的是总价下降,但单位价格(每平方英尺价格)不断上升而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