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爾成功連任 在德華人數量已超20萬 | 德國

3月中旬,德國聯邦議院以364票贊成、315票反對、9票棄權的票數通過投票,選舉默克爾出任德國政府總理。在去年9月24日德國聯邦大選結束171天後,默克爾終於成功連任,開啟其第四個總理任期。與此同時,根據德國聯邦人口調查研究院(BiB)數據, 德國吸納外籍人士規模已達歷史新高,其中敘利亞籍移民為非歐盟地區最大的外來族群,數目為44萬;美國人為32.4萬,中國人排名第三,規模為21.2萬。

默克爾成功連任,繼續推動“壹帶壹路”倡議

據新華網報道,德國波鴻魯爾大學博士袁傑認為,默克爾本屆新政府對華關系不會有大的變化,合作仍然是主流,加深戰略合作夥伴關系,將成為德中合作的重要依據。此外,德國新政府還將重視德中在“壹帶壹路”倡議下的務實合作,德國工商界企業界態度積極。

 

德國前外長:中國以前就是世界第壹,如今只是回到傳統

德國前外交部長約施卡·菲舍爾最近出了本新書為了慶賀自己的70歲生日,出了壹本名叫《西方的衰落》的書,副標題是《21世紀新世界秩序中的歐洲》。在書中,這位前外長認為,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掘起會被阻止,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像中國那樣快速強勁。如果歐洲不想就此掉隊,就必須馬上抓緊努力。

菲舍爾曾在柏林海因裏希·伯爾基金會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這樣說:“我們看到西方的衰落是對世界秩序的破壞。這種印象只是源於我們的負面記憶。直到18世紀,中國都壹直是世界第壹大國。我們目前所經歷的只不過是回到傳統秩序。”

在菲舍爾看來,沒有理由認為中國的掘起會被阻止,沒有哪個國家的經濟增長像中國那樣快速強勁。歐洲如果不想完全掉隊,就必須作出努力,最重要的是它必須抓緊努力。菲舍爾認為:“這是歐洲的最後機會。”否則,歐洲將告別世界歷史——也許不是坐在列車裏,而是消失在壹間很快被遺忘的後面房間裏。

中國移民德國世界第壹,經濟互助是第壹原因

德國《世界報》報道,德國經濟研究所公布的最新報告顯示,德國近年來越來越受到外國技術移民的歡迎,目前有160萬技術移民在德國工作。在中國移民(未入籍)中,高達2/3是技術移民,比例列各國之首。

在德國繳納社保的中國雇員中,有高達67.1%的人從事技術類工作。工作領域包括信息技術、工程、數學和自然科學等。這壹比例也是所有國家中最高的。

根據路透社報道,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2017年經濟增長率為2.2%,低於預估,但這是六年來最高成長率,而且較上年有所改善。德國因民間消費增長及全球經濟回升帶來的出口旺盛而受益。路透調查的分析師此前預計,2017年德國國內生產總值(GDP)為成長2.4%,高於2016年成長的1.9%。統計局稱,經日歷調整後,2017年經濟成長率為2.5%。

 

補充閱讀

歐洲長期投資首選——德國

參考資料

路透社

環球視野

環球網國際頻道

編譯:Lisa Zhu

責編:HY

 

德不同政黨在難民政策上分歧明顯 下月將見分曉 | 德國

編者按 :2017年德國大選後,出現了罕見的組閣談判長時間無法正式啟動的局面。從9月24日大選日至今,先後經歷聯盟黨、自民黨和綠黨三黨“牙買加模式”試探性談判破裂,德國聯邦政府處於由上壹屆內閣繼續履行看守政府職能的“懸浮狀態”已近三個月。而德國社會目前在難民問題上的觀點分歧是讓壹切懸而未決的最主要因素。

為了準備2018年1月新壹輪德國政黨聯盟的談判,德國總理默克爾所代表的聯盟黨和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要員會晤,分別闡述了各自對難民政策的見解。

圖壹:2016年4月敘利亞難民抵達德國Friedland 難民營 (來源:路透社 Kai Pfaffenbach)

默克爾總理曾在2015年時,對外宣稱德國計劃接納100多萬移民,其中包括來自中東的戰爭難民。自政策實施以來,德國人口規模受很大影響。而在今年9月的德國大選中,默克爾稱,盡管自己的支持率下降到自194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但她所在的基督教民主聯盟黨有權組建下壹屆政府。因為默克爾的難民政策,基督教民主聯盟黨失去了德國右翼團體的支持。

默克爾所屬的基督教民主黨(CDU)副主席Thomas Strobl和外交部長Sigmar Gabriel (社民黨黨員)接受訪問時,分別都提出新的方法以贏回“對政府失望”者的支持。Thomas Strobl 告訴《海爾布隆之聲報》,應該將每年新移民限制訂在2012年的水平,也就是6.5萬人,遠低於保守派先前倡議的最多20萬人。但外交部長Sigmar Gabriel提議,如果那些歐盟經濟欠發達國家政府吸納難民,那麽這些城市應該相應獲得歐盟的資金補助,這樣的話,地方政府可以自行決定要接受多少難民。“這樣做,也可以避免讓德國公民產生這樣的壹種印象,即難民得到了壹切,而本土公民卻什麽也得不到。” 他是在接受德媒Funke采訪時做出上述表述的,盡管這壹提議並不壹定能得到他的黨羽認同。

默克爾反省她9月24日選舉之所以失利, 原因應該是民眾擔心她所領導的聯合政府所倡導的難民政策。

雖然Gabriel不是作為社民黨參加談判的小組成員,但是他的提議可能會受到該黨的歡迎,特別是他與歐洲議會前主席馬丁·舒爾茨(Martin Schulz)現任社民黨領導人達成了共識。

此外,社民黨不久前也宣布願意與默克爾所在的聯盟黨舉行會談,社民黨總幹事Hubertus Heil要求各個黨派在談判中確保從聯邦層面為德國學校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並在 2021 年之前始終將其作為基礎教育發展的重點。他在接受德國《圖片報》采訪時表示,下壹屆德國聯邦政府在未來四年內應該撥出120億歐元用於教育。

雙方的談判會議將於2018年1月7日開始,默克爾希望在1月中旬達成共識。

衍生背景閱讀 《德國各州熱議“教育合作禁令”松綁》

點擊查看居外網德國房源

來源:路透社

編譯:Lisa Zhu

責編:HY

德國政局動蕩影響深遠 歐洲壹體化事業或面臨嚴峻挑戰| 德國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當前德國的政治危機跟全世界都息息相關。如果默克爾離任在即,整個歐洲一體化事業將重新陷入困境。

德國總理默克爾贏了大選卻輸了組閣。11月20日凌晨默克爾在記者會上對自民黨退出組閣談判表示遺憾。
德國總理默克爾贏了大選卻輸了組閣。11月20日凌晨默克爾在記者會上對自民黨退出組閣談判表示遺憾。

去年7月,當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在漢堡主持20國集團(G20)峰會時,她是場上最有經驗的西方領導人。這位德國總理於2005年就職——當時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剛大學畢業1年,而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還只是一個真人秀明星和地產商。

G20領導人中唯一比默克爾在位更久的是俄羅斯的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對比這兩位領導人的所作所為能帶來很多啟發。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失去了朋友、卷入了戰爭並受到經濟制裁。但是,在默克爾執政時期,德國的經濟繁榮度和政治影響力卻一直在穩定提升。在一系列關鍵問題上——俄羅斯、難民、歐元——德國已經成為歐洲“不可或缺的國家”,柏林總理府做出的決策對事態如何發展發揮關鍵作用。

因此,當前德國的政治危機對全球都有影響。如果默克爾離任在即(這種可能性現在看上去明顯存在),歐洲將面臨一個新的危險局面。

布魯塞爾和巴黎對歐盟(EU)事業感到樂觀的人士眼下肯定希望,新一任德國領導人能為這項事業注入一些活力,拋棄默克爾在歐元區問題上謹慎、漸進的做法。

但事實上很可能事與願違。當前德國政治的基調表明,如果柏林有了一位新總理,此人將比默克爾更不可能為歐洲一體化事業采取大膽、冒險的舉措。目前破壞聯合組閣談判的是自由民主黨人,他們強烈反對加深歐洲財政一體化的設想。

因此,對馬克龍來說,柏林聯合組閣談判破裂是個壞消息。最近,這位法國總統在索邦大學(Sorbonne)發表演說,闡述了一系列關於歐盟事業雄心勃勃的想法,包括建立歐洲財政部、全歐盟統一的稅制以及負責海外干預行動的聯合軍隊。然而,想讓這些想法有機會落實,法國需要得到德國的積極回應。未能組建新一屆德國政府意味著目前來自德國的回應會無限期延遲,而最終迎來的回應也很可能是消極的。

一些保守派人士希望,在默克爾下台後,當涉及到難民的處理等敏感問題時,德國的立場能夠更有利於歐洲一體化事業。默克爾曾在匈牙利和波蘭飽受批評,因為她單方面決定接受來自敘利亞和其他地方的逾100萬潛在難民,然後尋求歐盟其他成員國與其分擔責任。

目前的聯合組閣談判已經表明,德國的立場正急劇轉向對難民權利施加限制——包括限制該國每年接收的尋求庇護者的總數。但即使下一屆德國政府更貼近歐盟在移民問題上的主流立場,也不太可能帶來歐洲的統一。

現在依然有很多潛在移民試圖前往歐洲。由於抵達希腊和意大利等南歐國家的潛在移民數量不成比例地高,整個歐盟做出某種統一的反應顯然是必要的。如果連德國都退回民族主義姿態,找到可行的歐盟統一移民對策的嘗試將會失敗,移民政策將變得更加混亂和分裂。

默克爾對移民危機的反應幫助她成為了全球旗幟。在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抨擊德國總理的政策“瘋了”,並時常預測歐洲境內的恐怖主義活動將會激增。從更廣的層面說,在英國退歐、特朗普當選,波蘭和匈牙利的半威權政府崛起之後,默克爾被廣泛譽為自由主義國際秩序最有力的捍衛者,這一秩序眼下正面臨突如其來、空前巨大的壓力。

德國已經成為歐洲“不可或缺的國家”,其分裂的政壇可能會使整個歐洲一體化事業重新陷入困境。
德國已經成為歐洲“不可或缺的國家”,其分裂的政壇可能會使整個歐洲一體化事業重新陷入困境。

目前,我們能夠想到的可能替代默克爾的人選,都不太可能歡迎特朗普的民粹主義議程,或者英國退歐派人士的歐洲懷疑主義。但默克爾現在面臨的困境顯然有很大一部分源於德國極右和極左勢力的崛起,代表這些勢力的黨派在今年9月的德國大選中總共獲得超過20%的選票。如果默克爾下台——或者以“跛腳鴨”狀態繼續留任——她的命運將在全世界範圍內被視為她所支持的自由主義和國際主義思想的巨大挫折。

默克爾將在為自己的政治生命而奮戰中結束這一年,這個事實將為歐盟精英在過去一年來穩步滋生的樂觀情緒潑一盆冷水。特朗普和英國退歐的雙重打擊讓歐盟在震驚和恐懼之中踏入了2017年。但馬克龍的勝選、經濟增長的溫和復蘇以及英國退歐過程的一團糟局面,恢復了歐洲一體化事業的職業捍衛者們的信心。

然而,在這些積極的趨勢下,還有一些值得警惕的信號。包括西班牙的分裂主義、中歐的民粹主義和意大利銀行業持續引發的擔憂。在問題重重的大環境下,默克爾領導的德國在政治和經濟上都堅如磐石,歐盟希望以它為基礎構建自己的事業。如果連德國看起來都不再堅定和可預測,整個歐洲一體化事業將重新陷入困境。

來源: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責任編輯:Zoe Ch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