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丸之城的怡人海濱 中環究竟是誰的 “明珠” | 居外看點

作者:Christopher DeWolf

Kacey Wong, 這位香港知名的視覺藝術家此刻正坐在中環海濱的壹條長椅上,靜靜地看著電視制作人員忙碌地拍攝著眼前成片的雕塑作品。壹旁有著Antony Gormley以及Yayoi Kusama這樣國際級藝術大師的作品。他自己的那套六件的線框雕塑“行星與彗星”(Asteroids and Comets)這次也被選中參展。

“這才像個雕塑公園!藍天、草地、配上大型雕塑。在香港,很難得找到這樣的空地,” 他說。

香港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期間的中環海濱
香港電動方程式賽車錦標賽期間的中環海濱

 

香港藝術中心舉辦的這次港灣藝術雕塑展持續了接近2個月,從2月22日到4月11日。期間香港的維多利亞港灣匯集了各類全球頂尖的公共藝術,這在公共藝術比較少見的香港算得上是史無前例了。本次活動的舉辦場地同樣來之不易,畢竟中環海濱只有不到40%的區域是對公眾開放的。而且這片區域是10年前填海造地的產物,每每望著這壹片10年前填海造地而得的區域, 總有種它是在高樓與汪洋大海之間偷來的的竊喜感。

置身於中環港灣,望著背後密密麻麻的高樓大廈,讓人很容易聯想到香港的過去。這裏從來沒有雕塑公園,因為這座城市壓根沒有為藝術留下什麽落腳之地。在香港,幾乎所有的問題都與地產有關。

Kacey的雕塑再過去壹點的地方,是壹塊臨時活動場地,過去常用於舉辦音樂節和嘉年華等活動。此刻則是最新壹期的“中環藝術” (Arts Central)展覽,那裏也吸引了不少人潮。沿著海岸線再往遠處望,還有摩天輪,壹小部分暫時閑置的空地,渡輪碼頭,巴士終點站以及連接中環和灣仔的新地下高速公路入口……這壹塊是香港這裏罕見的沒有用來蓋房地產的土地了。

|香港中環,皇冠上的寶石

如果香港想要打造壹處能和悉尼,斯德哥爾摩或者洛杉磯媲美的海濱路段,唯壹的壹張王牌可能就是香港的中環海濱。

維多利亞港與作為前景的西九龍總站
維多利亞港與作為前景的西九龍總站

香港海濱事務委員會(Harbourfront Commission)是香港政府的智庫。其主席Nicholas Brooke把香港的中環比喻成皇冠上的寶石。雖然目前這裏長達73公裏的海岸線只有不到壹半對外開放。但是在他看來,香港政府是有能力改變這壹切的,畢竟大約有50公裏的海岸線是由他們掌控。

中環港灣未來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政府的決定。正式對外公布的開發方案其實是非常振奮人心的。方案承諾將把這裏打造成香港的中心地段,壹個高度開放的世界級舞臺,壹個充滿活力和激情的地標地塊。然而10年過去了,這裏除了被切割成小區塊不斷對外招標,出售以外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太多的驚喜。

1968年的香港港口鳥瞰圖
1968年的香港港口鳥瞰圖

Peter Cookson-Smith,壹位曾在70年代參與過沙田和大浦新鎮規劃的老規劃師表示,因為沒有太多類似的優秀城市規劃案例作為參考,香港白白浪費不少大好機會。現在的香港如果想要利用好其充足的海濱資源來開發豐富的水上活動,涉及的改變和工作量都相當可觀。

碼頭是香港所有故事的開始

如果不是因為碼頭,香港將會是完全另外壹個模樣。正是看中了香港的碼頭在海運中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優勢,當初英國人才會選擇開發這個自然資源並不豐富小漁村,並且最終把這裏變成了全球最具影響力的金融和貿易中心之壹。而這壹切的人口,貨物和金錢的流通,其實都是從中環開始的。

中環海濱則是香港城市發展起源地。1841年英國人在水坑口(Possession Point)首次登陸時,還沒有好萊塢道, 水坑口的下面就懸崖加上海水。慢慢的,填海造地給香港這座城市披上壹層又壹層的光鮮外衣,填出了皇後大道,然後再是德輔道。過了相當長的壹段時間以後,幹諾道也出現了。它們都在不同的時代先後被冠上過“中環海灘(Central Praya)”的名頭。這個詞原本出自於葡萄牙語,最後倒是被英國人用上了。

1986年,中環皇後碼頭在伊麗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訪問之前被裝飾
1986年,中環皇後碼頭在伊麗莎白女王和菲利普親王的訪問之前被裝飾

再來翻翻1925年“中環海灘”的老照片,妳會發現很多香港的重要建築無壹例外地由華麗的石材建成,設有寬敞的大陽臺,比如當年的英女王住所、郵政總局、香港俱樂部、中央消防中心和最高法院等等。在它們前面則是建有新古典主義風格大門的皇後碼頭,供這片“殖民地”上的貴族和他的勞工傭人們使用。旁邊是建有維多利亞風格鐘樓的天星碼頭,那裏每天都有無數的船只將人們送上岸。當年的香港真的不過是壹個港口。

二戰以後,香港開始壹系列小規模的填海造地。中環西邊的壹個碼頭當時是壹個被稱為“窮人夜店(Poor Man’s Nightclub)”的夜市。那裏的商販售賣各種嘉年華遊戲和例如香辣蛤蜊這樣的美味小炒,價格實惠,再加上很舒服的海風,著實不失為壹個當地人消遣時間的好去處。

1984年,遊客在“窮人夜店”的攤位上購物
1984年,遊客在“窮人夜店”的攤位上購物

愛丁堡廣場也是填海造地的產物,那裏匯集了大量公眾建築,設計充滿了輕快現代的氣息,其中包括了大會堂,可以眺望港口全景的公共圖書館,劇場,吃早茶的地方也是必不可少。如今的皇後碼頭已經與壹間小的購物中心完美結合;天星碼頭也在旁邊重建,不過原本的維多利亞風格的鐘樓現在換成了白綠油漆的立柱,簡單實用。

Christopher Law是本地的壹位建築師,他對於愛丁堡廣場的最初印象來自於6年前。當他坐在公車上看著和平紀念碑,大會堂和天星碼頭等建築從眼前掠過的時候,他感覺自己的內心有些觸動。那個時候他對城市規劃並沒有什麽概念,但是依然被震撼到了。

|對香港港口的保護

隨著填海版圖的不斷誇張,曾經讓人滿心觸動的景象已經與這座城市漸行漸遠了。90年代初期,為了修建香港火車站以及國際金融中心,共計20公頃的海濱被硬生生地改造成為了陸地。從那個時候開始,人們開始擔心,或許有壹天,香港將不再是壹個港口。通過與香港律師兼社會活動家徐嘉慎 (Winston Chu)合作,香港議員陸恭蕙成功出臺了(香港)《海港保護條例》(Protection of the Harbour Ordinance)。條例中禁止未來壹切香港境內的填海工程,除非政府有足夠的證據可以證明該項工程來源自大規模的公眾需求,這才成功叫停了填海版圖的瘋狂誇張,否則整個九龍灣以及堅尼地城和青洲之間的海域恐怕都將不復存在。但是在1996年保護法令正式生效前,仍然有壹小塊填海區域成功突圍。

灣仔海旁於1967年進行填海工程
灣仔海旁於1967年進行填海工程

這塊香港最後的填海區域從國際金融中心東側壹直延續到銅鑼灣,目前用來修建中環灣仔繞道,未來則規劃了北港島地鐵線,但是地面上土地開發計劃依然沒有明確披露,但是人們擔心這裏將會價高者得並且最終成為城市森林的壹部分。

2006至2007年間,由於填海廢料被堆積在皇後碼頭和天星碼頭,壹場由熱血青年組織的(香港)海港保護運動就此展開。這也是第壹次,香港開始真正為自己的港口的未來著想了。這在壹定程度上需要感謝中環海濱,否則也不會引起民眾如此多的關註。因為大多數的香港人已經把擁有港口當作是理所當然的,這讓他們不懂得去珍惜。其實那位在荷蘭出生的香港環境保護主義活動家司馬文 (Paul Zimmerman)才是這壹切的幕後功臣。過去的超過10年的時間,他都在不遺余力地呼籲政府將香港海濱盡可能地開放給公眾。

司馬文1984年來到香港,最初在壹家荷蘭銀行工作。當中環港灣出現危機的時候,他率先倡導了有關保護香港海岸線的社區運動。司馬文來自鹿特丹(Rotterdam),眾所周知,在荷蘭港口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而香港卻不是如此,曾經將這座城市帶向輝煌的海岸線正在逐漸被人們忽視。

2002年,南區議員司馬文和議員陸恭蕙以及環保活動家邵在德共同創辦了非政府組織 “創建香港”(Designing Hong Kong)。他們的壹次活動的主題就是試圖為香港民眾爭取壹處公共可用的海濱區域,供大家逃離擁擠喧囂的城市生活:戶外野餐,放風箏,聆聽現場音樂等等。在邵在德看來,香港已經是全球最富有的城市之壹了,如果想為後人留下點什麽,這些海濱區域將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Paul Zimmerman
Paul Zimmerman

<

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三)——港島西半山 | 居外專欄

Ankely Tam700x190

之前為大家講解過近年中國香港樓市的投資環境大方向、中國香港房屋政策變改、買房入門需知、購買壹手房的竅門、和如何了解自己的買房需要。為了讓朋友們在著實找房時能夠更容易找到理想目標,不用漫無目的四處尋覓,特意為大家淮備此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系列》,逐區介紹其特性和現有盤源情況。今期為大家帶來《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之三——港島西半山》。

所謂半山區(Mid-levels)泛指香港島中環以上及至太平山山頂之間的住宅區統稱,這帶普遍是較為昂貴的高尚住宅區。而當中再細分為中半山和西半山,但如要嚴格點評的話,中半山地段則相對為更高級別,價格當然也會較高。籠統地可將花園道的左右兩邊作為分野,左面朝東方向的為中半山,而另壹面則為西半山;由海拔最低起計從堅道、羅便臣道、幹德道,及再向西伸廷覆蓋般鹹道、柏道、列堤頓道、旭龢道,以至地理上最高位置的寶珊道均納入範圍之內。

西半山位置(來源:谷歌地圖)
西半山位置(來源:谷歌地圖)
俯瞰西半山
俯瞰西半山
堅道
堅道

整體而言,西半山只有幹德道和寶珊道沒有公共巴士途經,除了專線小巴以外只可自行駕車往來,而其余的都有巴士和小巴可以代步直達。為舒緩區內交通情況,幸好自1993年開始開通了全長超過800米的戶外有蓋行人扶手電梯,全程步行約需20多分鐘,接駁由幹德道至皇後大道中直抵中環商業區;但要留意每天電梯下行方向運行時間只有從上午6:00至上午10:00,而上行方向運行時間為上午10:00至午夜。

西半山區內老牌豪宅雲集,但這些傳統名廈大部分的樓齡都已超過半個世紀,更糟糕的是這區並沒有新的住宅用地可以提供,所以各大發展商只好紛紛通過重建並購計劃,將西半山的型態續漸改頭換面。早年已在區內展開頻繁收購活動的太古地產近年已相繼收成,分別有西摩道2A號“蔚然”、西摩道33號“瀚然”、西摩道63號“津然”,還有堅道100號的“殷然”。其他發展商也各據壹方;信和置業購入幹德道53號重建,今天已成豪華大宅“Cluny Park”。新鴻基地產亦成功並購堅道18號及20號,現在地盤仍在興建中,另壹重獲新生隨即在第二季入夥的項目是巴丙頓道23號“巴丙頓山”。恒基與新世界合作發展的具無霸項目西摩道“美麗臺”將擬建成超級豪宅,占地面積龐大接近5萬3千平方遲。隨著區內大規模的舊樓已買少見少,近來無論大小地盤發展商都絕不放過;小型地盤如般鹹道24號至26號占地僅4千多遲,是近年英皇積極收購下的囊中物。

蔚然(左)和瀚然
蔚然(左)和瀚然

點擊查看居外網上近千套的香港在售房源

除了經典老牌豪宅外,在西半山曾經壹度享負盛名的屋苑(“樂信臺”、“嘉兆臺”、“雍景臺”、“承德山莊”、“富景花園”),今天亦已被壹眾新進超級豪宅所取代,上文提及的壹些新發展項目算是其中部分,此外還有“羅便臣道31號”、幹德道31號“敦皓”、寶珊道18號“尚璟”、及極受觸目的摩天大廈幹德道39號“天匯”。

天匯(左),尚璟(中)和敦皓
天匯(左),尚璟(中)和敦皓

Ankely的專業建議:

其實香港開埠以來山頂區都是達官貴人、富豪、名人、商賈聚居首選,依山而建的住宅本來可以飽覽維多利亞港的景色,但隨著時代發展,重建項目陸續上馬,西半山的景觀已續步被密麻麻新蓋的高樓阻擋,真正能獲得開揚海景的單位實在越來越少,所以必須要選擇處於較高置位的物業為首要條件,才有機會不被遮擋景觀,最保障的做法還是親身實地考察。說到價錢方面,由於該區物業樓齡的差異實在太大,況且同壹座大廈高層和低層的景觀可能會天壤之別,故此須綜合各方條件才能判定何謂合理價格。

以下為區內壹手新房和較新樓盤的資料,各位可以更了解現時實際市況以作參考,尋寶也能得心應手:

居外精選香港西半山房源:

1. 堅道38號瑧環高層公寓

建築面積:911平方遲
實用面積:650平方遲
房型:2間臥室,1間浴室,1個陽臺
售價:2,200萬港元(約1,874萬元人民幣)
物業編號:37372941

2. 般鹹道78號寧養臺高層公寓

建築面積:1,334平方遲
實用面積:1,119平方遲
房型:3間臥室,2間浴室,1個衛生間
物業特色:海港景觀,配有壹些家具
售價:2,800萬港元(約2,385萬元人民幣)
物業編號:37377085

3. 羅便臣道103號景雅花園高層公寓

建築面積:880平方遲
實用面積:653平方遲
房型:2間臥室,1間浴室
售價:1,200萬港元(約1,022萬元人民幣)
物業編號:37409413

點擊圖片查看居外網香港房源的更多信息,或致電居外客服熱線 400-041-7515 詢盤

 

責任編輯:Zoe Chan

 

中國香港房地產專業人士Ankely Tam專欄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