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最具權威排名:菲莎排行榜上安省中學專業解讀

菲莎2015年中學排名出來以後,大多倫多奧克維爾的不少朋友都很開心,因為六所公立高中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由於我近期給不少客戶查閱和說明了這個排名的情況,現將我搜集的資料整理出來供各位參考。

菲莎研究院(Fraser Institute,以下簡稱菲莎)是一個獨立的加拿大公共政策研究和教育機構,被稱作加拿大的智庫,總部設在溫哥華,在多倫多、蒙特利爾和卡爾加裡也都有辦事處。由於菲莎不接受政府經費,而是完全來源於企業和個人的捐贈,這樣得以確保菲莎的獨立性。菲莎所研究的領域十分廣泛,包括:經濟自由度,礦業石油業的調查報告、槍支立法狀況等等,而最被我們華人所熟知的則是學校排名這一塊。

我先說說排名的具體內容,下面是一個示例和每一項的說明。

  • A: 地區。
  • B: 左邊代表學校名稱和所在城市,右邊表示在校生中有資格參加OSSLT測試的學生數量。
  • C:參加測試的學生中,ESL學生的比例與Special Needs的學生比例。
  • D: 左邊代表家庭平均收入和預測值對比,數據為正代表超過預期(今年沒有提供此項信息);右邊代表今年的排名和過去5年的排名。
  • E和F: 代表9年級的純數學和應用數學的平均成績,評分1、2表示未達標,3表示達標,4較好。
  • G和H: 分別代表第一次和第二次通過OSSLT的比例。
  • I: 代表測試中低於標准的學生比例;
  • J和K: 男女差異值。M代表男孩超過女孩,F代表女孩超過男孩。
  • L: 代表未取得數學評分的學生比例。
  • M: 代表了從E到K項的綜合分。

以下是幾所著名公立高中的排名實例:

奧克維爾的Trafalgar中學

萬錦的特魯多中學

列治文山的Bayview中學

接下來,我就說說這個排名的數據是如何取得的。由於加拿大的教育體制不像中國,初中畢業有中考、高中畢業有高考,學校的最終排名完全可以根據各校畢業生的成績精確給定。在加拿大,中小學根本沒有統一的畢業考試,所以菲莎只能根據安省教育部僅有的能夠統一進行的測試結果來給出學校的排名。由於安省對高中學生的統一測試只有兩門課——數學和英語,因此我們看到的排名僅僅反映該校這兩門學科的成績。

其中英語成績的數據,來源於統一的安省高中英語讀寫測試成績(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Literacy Tests),這個測試每年由學校10年級的學生參加,沒有通過的學生將在下一個學年參加第二次測試;數學成績來源於EQAQ的兩場測試,一場是純數學(Academic Mathematics)測試,一場是應用數學(Applied Mathematics)測試,都是由9年級學生參加。由於測試時間的緣故,這兩門測試結果還包含了一部分小學階段的學習成果,因為考試的時間在9、10年級,只是4年高中時間的一半都不到,所以這些數據並不能非常准確的反應整個高中階段的教學質量。但無論如何,在沒有統一測評數據的情況下,也只有從這些已有的數據來觀察學校的教學質量,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概括起來,菲莎的排名數據來源有以下三個重要特點:

  1. 排名是對學術能力的考察;
  2. 學術能力的考察依據僅限於數學和英語的測試成績;
  3. 數學和英語的考試時間僅在9年級和10年級;

那麼,我們從這個排名可以看出什麼?

第一,可以通過排名來比較同一類型學校的差異。譬如:在有些相鄰社區,學生的背景都差不多,學校的排名卻相差非常大,這無疑是學校的教學質量的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第二,通過觀察不同地區的整體排名,來看出這個地區教育質量的整體差異。譬如Oakville的五所公立中學,基本每年都全部進入安省的前80名,這就說明這個地區整體的教育質量非常優秀而均衡;

第三,可以通過同一所學校幾年來連續排名的變化,來跟蹤學校生源和教育質量的變化

第四,反映ESL(英語為第二語言)學生比例,反映學校的新移民數量,這個數據雖然不能反映各個族裔的比例,但能准確反映新移民家庭的比例;Special Needs學生的比例,反映學校特殊學生的數量;

第五, 反應該校學生的家庭平均收入,是當地人群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數。但是這個數據用來評測華人聚居區時容易有失真,因為從菲莎的數據來看,Markham、Richmond Hill地區的家庭平均收入相對房價而言還是比較低的(菲莎2015未公布收入數據,根據其2014年的報告,Richmond Hill的6所公立學校的家庭平均收入大約為8萬7千加幣,Markham的六所公立學校的家庭平均收入大約為7萬7千加幣)。似乎不足以支持當地房價,估計這一方面可能由於部分新移民家庭是帶著財富移入加拿大,在加拿大本地沒有實際收入;另一方面可能是部分新移民還未來得及融入當地的職場;最後也不排除有些家庭少報收入。

最後,我們一定要看到菲莎排名所能反映出的和不能反映出的地方。從這幾年的排名來看,華人聚居區的排名普遍較高。我們當然要為華人孩子們的努力學習成果喝彩,但另一方面,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由於華人在數學上的普遍優勢,使我們在排名上占了優勢。而教育是全方位的,學術之外的能力,也是今後成長道路上的關鍵所在,譬如獨立生存能力、溝通交際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領導力等等。而這些容易成為華人孩子們的弱項,所以提醒各位家長,排名固然重要,但也不要忽略了排名之外的很多東西,譬如這次新參加排名的某個私立貴族女校,雖然有些頂尖公立學校的排名成績和它很接近,但如果你走近校園,就會發現不同學校的巨大差異都無法在這個排名中完全體現出來。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華人孩子們會在各個方面都能像學術能力一樣,超過其它族裔的孩子。最後,祝福我們華人家庭的孩子個個都出類拔萃,也不負我們家長們的辛苦付出!謝謝各位!

 

蔣蓓專欄全集

 

歡迎讀者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或發表評論,或關注微信與Brittney零距離溝通。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爱上大多伦多奥克维尔的理由——隐藏在排名背后的学区优势

很多朋友在给孩子择校的时候,往往只看菲莎排名的最终名次,根据名次的先后做为择校的顺序,这种做法往往有失偏颇。

为什麽菲莎排名不够全面?

因为菲莎中学排名的结果仅仅反映了9、10年级的数学和英语的安省统一测试成绩,并不能全面反映一个学校真实的整体实力。而真正考评一所学校实力的标准有很多,譬如毕业生的高校录取比例,顶级名校录取比例,学校师资、硬件水平,毕业生若干年后的职场发展、收入等等方面构成。以美国大学排名为例,最具权威性的排名是《US News & World Report》,排名的标准有7项:同行评议,新生留校率,毕业率,教师资源,学生选拔性,校友捐赠率,财政资源。

反观菲莎研究所,在所有上述数据完全不做收集和分析的基础上,仅凭孩子们在9、10年级的数学和英语测试结果来给出排名的做法,并不能准确反映学校的教学水平和孩子们的学术能力,再被有些华人朋友误解为全面反映学校综合实力的中学排名,颇有些以讹传讹的味道。当然,也不是说菲莎排名完全没有用处,在没有全国统一高考、没有SAT考试的情况下,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根据目前仅有的两次安省统一考试给学校做个比较,因为这个结果至少还是反应了孩子们的一部分学术能力。

蒋蓓的专业选校建议

所以各位家长们在看这个排名的时候,我觉得,需要使用排除法,就是舍弃排名非常靠后的学校,譬如后200名的学校;但排名前100的学校中,更靠前的学校,不一定就是更好的学校,我们不能完全根据名次来选择,还要了解学校的内部实力和外部声誉,根据学校所在社区的人文、地理环境等多方因素综合考虑,再结合一下Open House或实地走访,就能得到非常直观和全面的感受。

好在菲莎排名报告还是给了一些数据,这些数据完全没有计入在排名的结果中,譬如ESL学生比例和家庭收入两项,可以让我们对学区的氛围有所了解,下图是奥克维尔的主要高中与其它华人热点区域高中的比较。

为了理清菲莎排名的两个主要依据,这里把几所学校间的英语和数学的成绩做了单独比较,按照两场考试的成绩之和由高到低排列。从图中可以看出,奥克维尔的几所高中在英语上领先,而对比的中学在数学上具有优势

数学测试结果(按照两项之和由高到低排列) 英语测试结果(按照两项之和由高到低排列)

此文的目的并不是想说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不好,我只是想建议家长朋友们,不要仅仅根据菲莎排名一项指标来择校,而要根据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合孩子的学校。特别是看到有些家长朋友仅仅为了最新的菲莎排名能够靠前一些,就要购买高价的学区房,我觉得有些不值得。

孟母三迁的故事说得好:“昔孟母,择邻处”,为了孩子我们当然应该迁,这么多朋友移居加拿大的最主要目的,不就是为了孩子能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吗?但到了加拿大后,千万不要忘了“邻”是关键,“邻”不等于“排名”,所以是“择邻处”,不是“择排名而处”

 

蒋蓓专栏全集

 

欢迎读者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问或发表评论,或关注微信与Brittney零距离沟通。

 

本文系居外网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加拿大大學兼職教師的隱秘內情:兼職全職天壤之別

大學老師的工作被許多人看作是穩定的鐵飯碗。每個大學在吸引新生的時候都願意列舉本校的名教授作為學校實力的證明。但實際上,本科生的很多課都是由兼職教師上的。這是個校長們多半不願提及的、面目模糊的群體,他們的待遇和名教授相比,如同高等院校裏的農民工。

加拿大廣播公司記者艾拉.貝森(Ira Basen)同時也是這支不斷壯大的高校民工大軍中的一員。他在安大略省的三個大學教新聞和傳媒方面的課程。每門課的收入是6500加元。如果把備課,輔導,回郵件,改作業,出考題,改考卷的時間都算進去的話,他的小時工資比最低標準高不了多少。

職業保障就更不用提了。貝森本來被排了一門一月份開始的課,但是系裏過了一段時間又通知他,因為經費問題,這門課可能會取消,最後的決定要過幾個月才能告訴他。去年他的一門課在開學一個半月以前被取消。已經為備課付出的勞動是沒有補償的。

貝森自認為比較幸運。傳媒、法律和商業等專業的兼職教師通常已經事業有成,有別的收入來源,也不指望獲得正式教職。但是如果你的衣食房貸都來自教課的報酬,那就慘了。52歲的金博麗.赫爾是個單身母親,有兩個孩子。她在滑鐵盧市的勞裏埃大學教了16年社會學。但是每年她都必須重新提出申請。

如果秋季學期和春季學期能各教三門課,她的年收入就能達到4萬到45000加元。這對她來說就是“好年景”了。但是這意味著改幾百個學生的作業,每個星期工作60到70個小時。她也沒有正式教職員工所享受的帶薪假期等福利。如果因為課程變動或家庭需要上不了六門課,她和孩子那一年的生活就可能滑到貧困線以下。

工作年頭越長,越不容易獲得正式教職

在大部分其他領域,工作經驗的積累通常能夠帶來更高的收入和更穩定的職位。但是大學兼職教師是個例外。在西安大略大學傳媒專業任課六年的福歇說,兼職教師每年要教好幾門課才能維持生活,沒有時間發表文章和做研究,而高校的職稱又最看重這些方面。結果就造成你教書時間越久,“市場價值”越低。

貝森說,大學裏的學院就像一個個小金字塔,它的頂層是擁有終身教職或正在等待終身教職的教授、副教授和講師。底層是低工資、沒保障的兼職教師。

二者的關係如何?

海倫.拉米雷斯在勞裏埃大學教了15年的女性研究。她說,她和系裏的大部分教授關係不錯,他們對她從不吝嗇讚揚,但是卻不會站出來支持她。貝森解釋說,這是因為教授們是現行體制的受益者。大部分的加拿大全職大學教師的工作量是一年四門課。他們通常秋季和春季各教兩門課,夏天做研究寫文章。他們的年薪在8萬到15萬加元之間。而一個兼職教師如果一年只教四門課,年收入是2萬8千加元。

薩斯喀徹溫大學的歷史學教授肯.科茨說,全職教師和兼職教師之間的關係很尷尬,部分原因是前者感到內疚。大學的終身教職是最理想的工作之一:工資高,工作量合理,有研究經費,還可以去國外參加研討會。可是兼職教師呢?他的辦公室可能就在你隔壁,可是他的工作量是你的兩倍,卻沒有你享有的福利,甚至辦公室也是和另外三個人共用的。

從兼職教師這方面來說,產生嫉妒甚至敵意也是可以想像的。

和學生的關係

全職教師不一定教得更好,但是他們和學生交流的時間更多。兼職教師沒有自己專用的辦公室,需要在不同的學校之間“趕場”,通常只在上課那天能見到學生。師生之間更多靠電子郵件交流。但是兼職教師更需要得到學生的好評。有些人因此不願意在分數上得罪學生。

現狀難以改變

貝森說,目前這種情況對兼職教師和對學生其實都沒有好處,但是對大學和提供教育經費的政府卻很合適,因此很難做出改變。

以勞裏埃大學為例,過去十年中,該校本科生增加了23%,但是全職教師只增加了7%。學校的解決辦法是增加每個班的學生人數和兼職教師或合同制教師的人數。2008年,兼職教師負責38%的學生,到了2012年,這個比例上升到 52% 。

而學校在聘用兼職教師上的花費還不到全年支出的4%。

 歡迎前往加拿大海外生活

(據加拿大華人網)

讓王牌經紀告訴你 加拿大特殊的教育課程

很多家長移民加拿大的部分重要原因就是想讓孩子能擁有更安全的生活,更優秀和全面的教育。在加拿大,高中教育尤其與國內不同,這裡並完全不是一味的為高考而應試教育,而是會幫助學生有一個更綜合的職業發展規劃,因此孩子們在高中就能選擇不同的課程,因材施教的教育使得孩子能夠更早更好的展開拳腳,學到更利於自己提高的理論和實際知識。

雖然很多家長還是會選擇就近入學,但是如果能知道加拿大的教育系統,更好的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與孩子一起制定學習生活的規劃,想必或多或少都能幫助到孩子的未來。下面就跟著加拿大的王牌經紀來具體瞭解一下關於天才班、國際課程、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課程等這些專業的教育課程

Gifted Program——天才班

天才班一般從三年級開始(即小學三年級)

天才班的名字一亮相,我們就已對它瞭解一二了。通常在小學三年級時就可以開始,根據老師的推薦,教育局會派心理專家對孩子的心理和智商進行考核,最常用的便是韋氏兒童智力量表 (Wechsler Intelligence Scale for Children),測試的普遍平均分是100分,如果超過130分就您的孩子就已經處在TOP 2%,就有資格成為天才班的一員了。

「天才班」的優勢特點

這個測試不需要提前準備,主要考核語言理解、推理記憶和處理問題的能力。當然,即使老師沒有推薦您的孩子,如果您覺得您的孩子應該已經達到了Gifted Program的要求水平,您也可以自費請註冊心理醫生進行韋氏測試。

要是您的孩子符合資格,就會參加IPRC(Identification, Placement and Review Committee) 的評估,您和孩子將會與IPRC委員會三方一起制定教育計劃,並且決定是否安排孩子進入Gifted Program。一般只要家長點頭同意,進入Gifted Program都沒有大問題。進入Gifted Program後每年TDSB會對其學生進行一次評估,但評估結果是不會使學生離開。整個Program相當於終身制,一旦進入一直可以讀到高中畢業。

「天才班」的師資

Gifted Program的師資也相對會好一些,除了取得安省老師資格證以外,老師還要專門修完專門對於天才班教育的課程。他們更具備提高這些優秀學生的綜合能力,能夠因材施教,考慮到學生們切身需要, Gifted Program的小班化教育使得老師對學生的關注度能夠達到最高。另外,Gifted Program的學生一般分班上課,大部分課程和普通班學生分開。如此特殊「待遇」,再加上學生本身綜合素質又高,大多數Gifted Program畢業的學生都能進入名校,優秀學生甚至可以任意挑選加拿大大學。

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 (簡稱IB) ——國際課

國際課大部分從八年級開始(即初中二年級)

這個名字很多人都不陌生,因為在中國如今也有很多學校已設有IB課程。整個課程設置是全球統一規劃的,分為早、中、高中三個階段,大部分IB學校都是高中。

國際課程的優勢特點

IB的特點就是對學生的培養更為國際化,申請該課程基本在八年級時,申請材料包括了相關表格、兩年成績以及老師的推薦信,當然如果有其他特長有特殊成就那就更能加分了。學校對學生考核的形式也不盡相同,有的面試有的書面考試,也有兩者結合測試學生能力的。八年級申請成功後從九年級開始便進入IB預備班(Pre-IB),經過兩年的學習後正式進入11年級的IB文憑課程。

如Gifted Program一樣,IB學生大部分的課程與普通班學生分開上。由於是國際統一課程標準,IB學生轉學並不難,即使跨國都沒有太大問題,因為成績都會被認可。學生在11和12年級要才加正式的IB國際統一考試,另外,IB課程每門課7份,這個評分標準和一般的不相同,因此存在一定的分數轉換問題。不過學生畢業時能夠同時獲得國際統一承認的IB文憑和本地教育局的文憑。但是值得注意的是,IB的課程量非常大,有很多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才能完成的作業,需要學生的綜合素質過硬,能夠合理的安排時間,並且對於新移民的孩子如果英語基礎不夠的話會有一定阻礙。但有付出就有回報,當孩子順利畢業時,您會對他另眼相看,經過今年的磨練和學習,孩子會在科學、藝術、社會、人文等各方面都有了提高,整個人的知識面比較開闊、全面。

Arts Program ——藝術類課程

藝術類課程一般在八年級時申請(即初中二年級)

加拿大的藝術類課程不僅提高學生藝術方面的造詣,在文化課上的教育也出類拔萃。學生不僅要完成正常的高中學業,同時也發展提供自己鍾愛的這份藝術。課程注重學生的藝術素養和知識技能,而並不是單一的職業訓練。

藝術類課程的優勢特點

藝術類課程的學生在畢業報考大學時有更多的選擇空間,不僅能夠報考藝術類大學還能進入普通大學進行深造。很多藝術專業的學生憑藉自己優秀的藝術成就和出色的文化成績進入頂級的藝術院校,在和同樣文化課水平的申請學生中佔有一定優勢。每年Arts Program招生時競爭也非常激烈,一些著名的Arts Program其激烈程度甚至超過IB課程,比方說Claude Watson的招生比例是女生30取1,男生10取1,一般藝術類課程在八年級時申請。

MaCS program——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課程

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課程一般在八年級時申請(即初中二年級)

這個課程針對數學、科學和計算機方面,幫助在這些方面有興趣和天賦的學生更好的為將來做準備。

數學和計算機科學課程的優勢特點

這個課程每年只招生90人,但是都有超過500名學生報名,其激烈程度也是不言而喻的。MaCS課程也需要學生在把你那記得時候準備申請報考,需要提供成績、個人簡歷,最重要的是要通過其測試。這個課程歷年都在加拿大的一些相關競賽中取得優異的成績。

Talented Offerings of Programs in the Sciences (TOPS)——數理精英課程

數理精英課程一般在八年級時申請(即初中二年級)

www.topsprogram.ca

TOPS和MaCS很像,都是對那些有部分天賦的學生開設的。如果您的孩子對數學、科學和英語有很濃的興趣,那選擇TOPS課程是不錯的選擇。課程幫助學生在對數學科技等領域的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知識。除了對這些注重這些課以外,還培養學生的領導能力、分析能力等。

數理精英課程的優勢

TOPS畢業的學生一般都有比較好的發展,大學升學率幾乎達到100%,是很多名牌大學招生的首選之一,每年能獲得的獎學金甚至能超過百萬。其中還有很多華裔學生,畢業後有些更是申請到了哈佛等名校。同樣,TOPS的報名也是在八年級,由於資金和教師資源的限制,課程只接受很少的學生,每年基本上450名學生爭奪60個名額。

Advanced Placement(AP)——大學預修課程

大學預修課程一般11年級開始(即高中二年級)

AP課程是指針對AP眾多的考試科目進行的授課輔導,目前以:Calculus AB(微積分AB)、Calculus BC(微積分BC)、Statistics(統計學)、Physics B(物理B)、Macroeconomics(宏觀經濟學)、 Microeconomics(微觀經濟)幾門課程為主。

這個課程設置為了一部分高中生可以參加大學程度的考試,因此一般要到11年級以後可以選擇。成績好的話,進入大學還能免修相關的課程。

大學預修課程的優勢特點

AP的並不是一個系統,它單獨考試,學生可以自學或者學校學習,然後參加考試便可。整個AP課程沒有選課的限制,如今很多學生都選擇選讀幾門AP課來證明自己的實力,為上好大學(尤其是美國的大學)做更充分的準備和證明。

但是,AP成績不算在學校成績,加拿大大學普遍也不會太注重AP的成績。

 

曉清專欄全集:

華人頂級經紀江曉清解析加拿大房產投資

歡迎讀者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提問及發表評論,或掃下方微信二維碼與Jackie零距離溝通

本文系居外網度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拼爹、拼媽、拼學區房,加拿大華裔步入“拼”時代

20年前寒門出貴子,聰慧勤勉的孩子通過讀書求學終會有絕地反擊的機會;20年之後的拼爹時代,精英多出自富裕家庭。當今中國的社會是人脈和金錢的社會,寒門子女缺乏這些條件,想要出人頭地,難上加難。太平洋彼岸的楓葉國,當子女未來教育成為國人移民的主要動力,“拼爹”,“拼媽”,“拼學區房”,華裔移民已經全面步入了“拼”時代。

拼爹、拼媽、拼學區房,加拿大華裔步入“拼”時代

被披上“拼”時代的標籤是這些九零尾或者零零後們。這些新新人類“拼一代”,不僅“拼爹”,“拼媽”,更“拼學區房”。他們所面臨的競爭早已拉開了帷幕。

最近幾年,加拿大樓市一直備受爭議和關注:唱衰的一派認為“泡沫嚴重”,唱漲的一派則認為價格漲幅保持在“正常範圍”。但就市場價格走勢來看,加拿大樓市似乎真的“好得不得了”。學區房也是一路扶搖直上,漲幅搖搖領先,因為買學區房,搶佔最好的位置,這也是我們傳統“教育卡位”的思路。教育在國人思路中永遠是第一位的因素。

國內“拼爹”,國外“拼媽”正流行

自古孟母三遷,不是因為環境不好,而是因為鄰居不好,為了給孩子更好的教育環境,孟母全家三次遷移。如今為了給子女更好的資源和教育,多少父母選擇移民海外。如今“拼爹”、“拼媽”並駕齊驅。父親在國內賺錢養家,媽媽在外海全職陪讀已經成為許多移民家庭的常態。為了給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拼一代”的父母們大手筆拼名校,花重金買下學區房。

在移民異國他鄉的環境裏,媽媽們首先要會開車,可以買菜和接送孩子上下學或者參加各種興趣班。身體要健碩,因為每天不僅要做飯、洗衣、整理家務,到了春天還要給房子外面的土地施肥、播草種、種花、種樹;到了夏天要除草、澆水;到了秋天要撿樹枝、掃落葉;到了冬天要掃雪。

廚藝要好,因為孩子長身體需要補充營養,每天要變花樣做好吃的食物。英文溝通能力要強,英文水準不僅可以處理日常事務,又要和學校的老師溝通孩子的情況。還要不斷提升自己,作為全職媽媽,生怕守舊的思想是跟不上當今時代進步的育兒經驗。家庭條件不是特別寬裕的超人媽媽們,還要身兼數職,不僅要將一切打理妥當,還要抽出時間打工或者到學校繼續學習深造。海外的媽媽都是24小時隨時候命的On Call,任曾經再小鳥依人、十指不沾陽春水,在海外基本都要做到一副鐵肩挑重擔。父母們上緊了發條一般繃足了勁兒為孩子各種“拼”,搶佔資源首當其衝便是要搶佔學區房。

海外超前投資  “拼教育”首當其衝

中國家長重視教育的程度讓全世界瞠目結舌,許多中國買家們紛紛到北美甚至歐洲一些名校附近買房置業,一擲千金去抄底,掀起一輪輪海外購房旋風。多數買家境外購買豪宅是為了子女日後的教育考慮。甚至有新聞報導,一名富商之女在美國名校附近購買下天價豪宅,竟是為了還在繈褓中的兒子日後讀大學考慮。一些買家入手名校附近的高端物業是為了滿足孩子日後上大學居住的需求,而另一些買家投資房地產則為了升值後可以幫助孩子支付昂貴的學費。隨著中國的父母們海外買房的愈演愈烈,學區房的拼搶異常火爆。

多數海外的華裔子女學習都是比較努力的,考進名校的也很多,多半孩子不辜負父母提供了比較有利的學習資源。因為在本地出生或者年紀很小的時候就跟隨父母移民到了海外,很輕鬆就可以融入本土文化,英語已經同母語無異。名校畢業後進入職場,無論是語言優勢,還是文化背景,比一代移民的父輩們的境遇已經好了很多。

華裔父母漸進式放手  “拼一代”漸進式獨立

國內連戲劇《虎媽貓爸》正在熱播,趙薇為了女兒可以順利進入第一小學,不惜賣掉舒適的大房子,全家搬進8、9萬一平米的學區房。家長為了子女教育貌似已經步入了瘋癲的狀態。

海外的許多移民父母雖然也會付出高價錢來買學區房,但是還是相對理智的。為孩子提供有利資源的同時,也不忘鍛煉子女獨自生存的能力並適時回報社會。

每年國殤日,加拿大人都會佩戴紅罌粟花參加紀念活動,一些大型的商場或者超市門口,那些穿著制服的小Cadets 佩戴著紅罌粟花為國殤日募捐。鄰居的小孩兒,從十歲開始就幫助左鄰右舍除草掃雪,每次都可以賺取幾塊錢的零花錢。

許多移民父母都認為,為孩子負擔教育基金是應該的,但是工作後一定要獨立生活,負擔自己的開銷。也有少數父母會提供孩子的學費,而生活費用則需要孩子自己去賺。這種漸進式的放手模式,在華裔的父母間已經越來越普遍。而孩子也在更多的接觸社會和生活的不斷曆練中成熟起來。

移民的第一代,通常都是犧牲的一代,辛苦艱辛打拼為子女創造最有利的生存環境。而跟隨父母而來的二代移民們,從小學習了父母的優良拼搏精神,英語和國語同為母語的語言優勢又顯得出類拔萃。不管是父親忙於國內生意飛來飛去,母親在這邊獨自打理一切的家庭,還是父母共同在海外拼搏重頭再來,一起撫養子女的家庭,對孩子的付出和殷切希望都是一樣的。這些披著“拼”時代的標籤,背負著使命的“拼一代”們也在自己特定的軌道上漸行漸穩。

 歡迎前往加拿大海外生活

中國與加拿大小學教育的對比

中國加拿大生活對比:中國與加拿大小學教育的對比

中國,陸地面積約960萬平方公里,是世界國土面積第三大的國家,人口約13.8億,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密度約139.6人/平方公里。

加拿大,國土面積約997.061萬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卻僅有3500萬居民在此居住(僅相當於北京、上海兩個城市的常住人口之和、美國人口的十分之一),加拿大人口密度非常低。

國土面積相當,人口卻有著天壤之別。那麼,到底中國與加拿大之間,在小學教育方面有著怎樣的差別呢?本文通過對比兩國在小學教育的各個方面的情況,分析其教育之經驗,說明其教育之差異。

中國與加拿大小學教育的對比

一、 教育觀念

中國是一個有著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的國家,自古就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學而優則仕」的說法,這種思想沿襲至今,教育已經成為家長眼中孩子出人頭地、陞官發財的一種手段,最起碼也是為了將來能有一份體面的工作,教育的意義完全被歪曲,孩子也很難在學習中得到快樂。我們的教育從小就讓孩子生存在一種侄俈之中,使孩子缺失發展的空間與創造力的發揮。

而加拿大的教育指導思想並非分數,而是鼓勵每個學生的創造精神,鼓勵學生樹立信心,人人都要體現自我價值,敢於改變世界、敢於創造新的事物,而非墨守陳規。

二、 教育方式

中國使用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授課方式,一切以分數來作定論。大多都是大班上課,教材內容陳舊脫離現實,大量引用外國故事脫離具體環境,過於注重思想品德教育,每冊書覆蓋面廣缺少側重點。小學數學則過難過深,原來應該初中學的知識都搬入小學。多數教材都存在什麼都有的大雜燴現象,忽略了學生的年齡特點、智力水平和心理現狀。大大的書包,繁重的家庭作業,週末的各種培訓班這些都成為中國小學生的代名詞。全國有那麼多的小學生,每年的紙張浪費驚人,還不包括人工費、印刷費、運輸費等一系列的費用。

而加拿大是沒有統一的中小學課本的,無形中節約了大量資源。,每個省單獨制定本省的教學大綱和課程科目。採用混合編班制,基本上是三個年級的學生編在一班,每個班級大約20-30人。其好處是讓不同年齡的學生能夠互相學習,這種結構好像家庭裡有不同年齡的兄弟姐妹一樣。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一般沒有家庭作業和測驗,主要是讓小孩多參加些課外活動。小學四年級到七年級,老師會安排一些家庭作業和測驗,許多功課是以課題設計方式進行的,學生要自己到圖書館、互聯網絡等找參考資料和相關信息,整理這些資料並在班級參加討論,這些課題不會有標準的答案,主要是鼓勵學生勇於思考。有的還會安排同學輪流向全班發表研究報告內容,培養學生的組織與表達能力。

三、 教育資源

加拿大公立學校的教學設備與我們中國相比,並不先進,有許多方面,如多媒體教學、實驗室的設備、大型的階梯教室等,遠沒有我們國內的一些學校發達,但是,並不先進的教育教學資源卻發揮著最大的效益。所有的共用場館,包括圖書閱覽、特殊功能教室、體育場館等,在課間等自由活動時間向學生開放,以較高的利用率發揮著較高效率。

四、作息時間

中國的小學生要早晨6點多起床,7點40到學校,一直到下午4、5點回家,然後就做功課,中間除了吃飯頂多看一會動畫片,這樣枯燥的學習生活日復一日直到考上大學。

而加拿大的小學生則是早晨8點起床,8點45到學校,中午回家吃飯或在學校吃飯,下午3點半回家。每天上課六小時,有充足的課後娛樂時間,豐富孩子們的童年。

五、 教育費用

在中國,從幼兒園開始,入園費、課外班費,上小學時的擇校費、書本費用,都是一大筆錢。即使是在九年義務教育中,免除了學費之後,仍是要交各種各樣的其他費用。

而在加拿大,公立學校實行12年義務教育,完全免費(無書雜費)。作為加拿大永久居民的子女與加拿大公民一樣,上公立小學、中學的學費是全免的,且入學手續簡單。中小學的入學原則是:就近按照學區劃分(即按住處所在地劃分)。

六、 教育經費

中國人口占世界的19.3%,教育經費佔世界的1%,衛生經費佔世界的2%。2012年,教育經費硬指標首次實現佔GDP4%目標,全國教育支出佔GDP的4%,低於聯合國要求的6%。中國人均教育公共支出在世界排名中比較靠後。

在加拿大,教育是一大產業,其規模達到575億加元。目前,加拿大擁有16,277所公立、私立和聯邦的中小學學校。加拿大人均公共教育投入是世界上最高的國家之一。公民或永久居民及其子女從小學到中學全部免費教育。政府對高等教育也有很高的津貼。加拿大之所以維持如此高的教育投入是因為教育質量與生活質量息息相關,教育投資對提高國家整體生活水平做出了直接貢獻。

七、 考試模式

在中國,小學教育在長期以來,以應試升學為目的,以追求高分為目標,完全背離了素質教育的軌道,將孩子的天性以及創造力消磨殆盡。單一的文化課書面考試,影響了學生動手能力的發展和勞動技能素質的提高,導致勞動教育、品德課教學普遍存在著片面強調記憶觀點與資料,忽視培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良好品質的養成。提倡了多年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口號,至今無法得到真正的體現。尤其是班級考試分數的公佈和排名對孩子心理的影響巨大。

而在加拿大,學校每年派發2-3次成績報告表,分別是在12月初、3月底和6月底。通常情況下,成績報告單的內容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有關學生各科的學習情況,第二部分為考察學生的學習技巧,第三部分為家長的反饋意見。派發成績單時校方鼓勵家長多與教師會面,以討論學生的學習情況並交換意見,這有助於教師因應學生的需要而做出個別的輔導,有些學校會安排翻譯幫助家長與教師的交流。從小學一年級到小學三年級的成績單不用等級表示,而是使用描述式評語,如語言的表達能力、對數學的理解、藝術方面的悟性、社交的活躍性等。小學四年級到七年級的成績以等級表示,如A、B、C等等,但是絕對不會有班級內的排名,加拿大的學校對什麼都保密,尤其是學生的成績。公佈分數和排名最直接的結果是在班裡造成競爭態勢,對成績一般和較落後的學生來說,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從而影響學習和成長,也違背教育的本來目的。

八、 學期假期

中國的學生每年分為上、下兩個學期,上學期從9月份到12月份,下學期從次年2月份到6月份。寒假放假時間為當年1月12日至2月9日;暑假放假時間為7月4日至9月1日。

而在加拿大,小學的新學年一般是從9月初或勞工節(9月的第一個星期一)之後開始,至次年的6月底結束。一學年有三個學期,第一個學期從9月份到12月份的聖誕節之前,之後有兩週的寒假,包括聖誕節和新年元旦;第二學期從12月中旬到3月中旬,之後是一週的春假;第三學期從3月下旬到6月底,最後是7月和8月為期兩個月的暑假。

總結:

受不同教育教學思想和文化傳統的影響,教育的不同亦在意料之中。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將來是個「成功人士」。但對於成功人士的定義,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看法。我覺得至少在北美,他的教育是讓孩子能全面的發展。如果你 「優秀」,他們也有很好的體制來給你機會發展。我倒是覺得中國的教育體制需要有很大的改良,搞那些超難超深的習題,如奧數題這些,對於小學生的發展又有什麼意義呢?

所以,我覺得加拿大的教育體制比中國先進了許多。這不單單在學習上,不單單在體育課上,不單單在選修課上,還表現在讓你成為一個完整人格的人,還在於從小就建立你的正確的價值觀以及對社會的奉獻。在全世界發達國家中,唯一沒有實行教育產業化的國家就是加拿大。加拿大教育基礎雄厚,教育水平居世界前列,是吸引世界八方移民的主要原因。那麼,作為世界上整體教育水平一流的國度,加拿大的教育制度有著其獨特的文化特色,值得我們借鑑、學習。

歡迎前往加拿大留學指南

留學生移民難 加大學恐失財務支柱

自2009年聯邦政府推出了“經驗類移民項目”以來,留學便成爲獲得加拿大永久居民身份的快捷途徑之一。可是,從今年一月份開始實施的“快速通道項目”(Express Entry)卻完全改變了形勢,讓通過留學移民加拿大突然變得困難,這讓本地數以千計的國際學生深感前途未蔔。業內擔心,移民部忽然調整政策,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令來加拿大的留學生驟減,從而讓本來就因爲政府預算縮減而舉步維艱的本國大學失去一項重要的財務支柱。

留學生移民難 加大學恐失財務支柱

8000名經驗類移民申請被拒

自“經驗類移民項目”推出以來,留學便成爲移民的重要途徑。較早前一項調查顯示,去年本國有大約13.3萬海外背景的學士和研究生在加拿大的大學攻讀,其中大約一半人表示,希望在畢業後留在加國。

在去年年中聯邦移民部宣布即將實行“快速通道”之後,數以千計的留學生遞交了“經驗類移民”的申請,試圖搭上這趟末班車。可是,據本地英文媒體《環球郵報》從有關部門獲取的數據,他們中有8000人的申請被移民部退回,其中至少40%是留學生,理由都是在他們在遞交申請之前,“經驗類移民”就已經滿額了。

據悉,在去年12月底,移民部還在其官網上稱“經驗類移民”有數千名額,可以按照舊規申請。可是在今年2月初,移民部口風出現了180度的大轉彎,稱經驗類移民的申請名額在去年10月中旬就已滿了。這意味著去年10月份之後遞交申請的人,都會遭到退回。

移民部的做法令這數千名申請人感到無比的憤怒和無奈,可是他們也不得不重新按照新的規定,走“快速通道”這條路。然而,在這個新的系統中,留學生在加拿大讀書的資曆沒有任何優勢可言。

據悉,快速通道系統是將所有的申請人的資料將放入一個“人才庫”,由移民部自由挑選。在這個系統下,最容易移民的是那些本國勞動力市場最需要的人。移民部經過評估申請人對勞動力市場的影響,再經過一個綜合的評分系統打分,向其中的優秀者發出移民邀請,而留學生在評分時沒有任何優勢。

多倫多移民律師阿布拉莫維克(Lev Abramovich)表示,按照先前的經驗類移民計劃,擁有加國工作經驗的留學生幾乎都可以獲得永久居民身份,這吸引了很多人留學加拿大。可在他們支付了高昂的學費之後,移民部忽然宣布改變政策,讓這些已經獲取了工作經驗的留學生同其他國外申請人同等對待,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事實上,由于對留學生沒有雇主擔保加分,被移民部抽中的機率簡直像中彩票。一名畢業于西蒙菲沙大學(Simon Fraser University)的中國香港留學生坦言,新的移民政策讓她找工作更難。在舊制之下,留學生出去找工作時候,可以非常自信地告訴雇主會走“經驗類計劃”,拿到移民身份,而雇主也相信。可是現在不確定性因素增多,導致雇主開始猶豫,輕易不肯采用留學生。

政策變化將影響留學生數目

業內擔心,移民部忽然調整政策,可能會在不久的將來令來加拿大讀書的留學生驟減,從而令本來就因爲政府預算縮減而舉步維艱的本國大學失去一項重要的財務支柱。

實際上,其他一些改革移民政策的國家都已吃到這個苦果了。例如英國曾對留學生畢業後的工簽加以限制,來自印度和巴基斯坦的留學生人數立刻驟降50%。

在加拿大,留學生的學費比本地學生高出數倍,長期以來已經成爲很多大學的財政支柱,而這些大學無法無法承擔留學生流失造成的損失。

加拿大大學及學院聯盟(Association of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of Canada) 發表聲明稱,他們將與聯邦政府攜手合作,以確保加國大學裏的留學生繼續擁有獲得移民的機會。

多倫多Green and Spiegel LLP 律師行移民律師格林(Evan Green)也指出,移民新政顯然充滿不確定性,而聯邦政府應該重新審視快速通道計劃,以便更好地評估留學生在加拿大學習的資曆,並公平對待。

聯邦移民部方面則堅稱,“快速通道”能幫留學生更快成爲永久居民,特別是2017年全面實施移民新政後,該計劃將會爲留學生提供“更快捷的居留途徑”。

據悉,在上周五移民部公布了“快速通道”第五輪抽選結果,最低分已降至481分,這給留學生們帶來一絲曙光。不過到目前爲止,留學生找工作難度加大的情況仍沒有根本的改變。

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加拿大,了解加拿大房産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去年到外国留学生人数创新高 近46万

中國2014年到外國留學人數再創新高,接近46萬人,而美國仍然是中國留學生最熱門國家,其次是澳洲及英國,至于加拿大則排第四位;而另一個現象是初中以下的“小留學生”人數減少。

去年到外國留學生人數創新高 近46萬

根據中國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在“2015中國國際教育巡回展”上海站發布的數字表示,2014年中國出國留學人數達45.98萬人,回國留學生人數爲36.48萬人。

另外,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2014年共爲13萬6172名回國的留學生辦理外國學曆學位認證服務,認證數量前十的國家依次是英國、美國、澳洲、韓國、日本、法國、俄羅斯、加拿大、德國及馬來西亞。

中國教育部表示,小留學生數字減少,說明家長對子女的留學問題漸趨理智。圖爲中國一名小學留生面試情形。

當中加拿大僅占2970人,而根據加拿大聯邦移民部的數字,2011年有2萬1812名中國留學生到加國,除去部分“小留”外,應最少有2萬人屬于大學、學院及語言學校的學生。

但經過三至四年就讀後,返國認證的不足3000人,其余的去了哪?有分析認爲,除了部分留學生的學曆有問題不獲認證而未列入外,當中有不少留在加國工作,在累積經驗後准備申請移民。

這個情況與中國留美學生相同,根據教育部留學服務中心數字顯示,盡管美國是中國留學生最熱門國家,但辦理學曆認證的僅2萬零35人,排在英國之後,這也說明了很大部分都留在美國。

另方面教育部的統計,2013年中國初中及以下出國留學生人數不到1萬,其中大多數是隨家庭移民或者父母出國工作的,自己一個人獨立出去的很少。

至于2014年上海到國外讀高中和本科的人數大幅增加,到國外讀攻讀研究所及以上學位的人數也有小幅增加,出國學習語言和讀預科的人數輕微下降,而出國就讀高中以下學校的人數呈大幅下降。

由于上海是中國出國留學狀況的一個縮影,這說明中國出國留學人數仍在增長,但盲目低齡留學的狀況在減少。

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加拿大,了解加拿大房産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加拿大3校進入全球大學聲望排名50強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Times Higher Education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公布2015年的大學聲望排行榜(2015 World Reputation Rankings) 。加拿大仍舊維持三所大學上榜且都進入前50名,卑詩大學名列第37名,較2014年略降。

加拿大3校進入全球大學聲望排名50強

該份聲望排行榜是由主辦者英國泰晤士報向全球142個國家約1萬名學者發出問卷,請他們列出在自己研究領域中排行前15名的大學,最後累計遴選出100間學校,但僅前50名有排行,51名至100名的大學則因分數太過接近,僅以每10所學校爲一個等級來顯示。

與以往相若,排行榜仍是美國大學的天下。加拿大維持三所大學入榜,排首位的仍爲在100分中取得15.8分、在百大校中排名16的多倫多大學。與2014年比較,該校從20名進步四名。

卑詩大學在2015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聲望排名位列37名。

魁省麥吉爾(McGill)大學以總分7.2分排行35,居加國第二,較2014年的33名略跌兩名。卑詩大學則以7分取得排行第37名,居加國第三,但因卑大與麥吉爾大學2014年排行同列33名,下跌幅度較明顯。

在兩岸三地的知名學府中,中國的清華大學以9.5分位居26名,北京大學以7.7分居32名。中國台灣大學位列61名至70名。中國香港大學位列51名至60名,中國香港科技大學位列71名至80名。

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加拿大,了解加拿大房産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競爭太激烈 華人老師在加拿大大學不好混

要想進入北美大學做教師,除了必須擁有博士學位,當然最好是美國、加拿大或歐洲名牌大學的學位,同時還要有三位學者強有力的推薦信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其次是人脈,即能夠拉到項目,找到錢。如果找不到錢也不大可能獲得終身教授。第三,說國外人際關系簡單,那是相對而言。大學裏的關系相當重要,有關系網才能發文章,發文章還必須發到位,如果文章發不到位,會影響到日後搞科研拉項目。有這幾個條件擋路,華人在北美大學的教師之路注定不會一帆風順。

競爭太激烈 華人老師在加拿大大學不好混

臨時工一樣的大學講師

晚七時,課進行到一半,坐在第一排的一位年長女學生突然走上講台挽住教授胳膊,教授面露尴尬對學生:“抱歉”,然後輕輕扶著這位老學生重新回到坐位。課繼續進行……這一幕發生在多倫多一所大學的“環境研究”專業的課堂上。

當我站在100多人的教室後面時,他正在講台上來來回回,他在踱步。周圍的學生告訴我說這是他講課時的常態,也是他一天中僅有的健身時間。(後來他對我說,他只能在同一時間進行這兩件事,好在講台足夠長。)

他是一個思維慎密的學者,很久以來,事業與生活在他身上進行著雙重博弈。學生們稱他爲查理黃。查理黃是長著東方面孔的一位華裔學者。而課堂上的年長女學生是他患有輕度癡呆症的太太。多雪季節,他帶著一頂優雅嵌灰邊的黑色禮帽,穿同樣灰色長衣,腳踩黑色平底短靴,緩步走過綠草坪時,很像電影中的男主角。

查理黃在這所大學裏有一份說不清是part-time還是full-time的工作,他是這所大學環境專業的講師(lecturer)。查理黃告訴我,北美大學所有的職位都會比中國大學同等職位高一級別,講師相當于中國大學裏的助教(AssistantProfessor),雖說高一級別,但北美大學的這一職位意味著臨時性、輪候式、不穩定。查理黃全天侯盯著郵件,聽到召喚就來上課。

加中來回跑的終身教授

多倫多downtown,晚七時,我與馬振中會面。他的語速極快,要集中精神才會跟得上。他從溫莎坐火車趕來,此次來多倫多是爲國內“清華大學在加國舉辦的“第兩期國際高級工商管理總裁班”授課,目前他是 加拿大溫莎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管理與組織系主任,博士研究生導師。

溫莎大學商學院終身教授馬振中

他告訴我,其實他剛剛從國內回來,短短兩星期往來于國內四座城市:北京、上海、廣東、 天津,幾乎每兩天輪換一個城市,他的健身訓練和遊泳同時在時差中進行,我問他怎樣進行?他說睡不著就去酒店健身房,即便在零晨。

大學老師的門檻有多高?查理黃原本最想進入的是加拿大倫敦的西安大略大學,當年他曆盡周折兩年也沒能進入,有幾次都是超過100多人申請一個職位……馬振中博士透露另一個重要門道:“一般情況下,只有在大學裏有位置時,才有重新招新人的可能性”。

大學裏的“終身”究竟有多重要?

查理黃的社交能力似乎不算差,不過與本地白人或印度人相比他申請項目研究經費非常難,不只是語言文化或人際關系方面的問題,一些說不清的原因總是牽纏其中,就在兩個月之前我與他聯系采訪事宜之後,他的合同即將終止,而與此同時,他卻得知獲得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的資格,這消息于他而言,簡直就是天降喜訊。

查理黃博士畢業後進入這所大學,先做lecturer(講師)長達五年。這個職位包括協助教授批改作業和輔助學生做各種作業,也包括講課在內。查理黃說, 講課本身並不害怕,開始學生不到50人,後來超過100多人,不用母語對話筒講課,還要力戒口語表達,面對各種膚色的外國學生,單就講課這一項,他的壓力持續有兩年多。

爲能聽懂各國學生口音,他花錢請一個本地加拿大搞播音的專業人士做家教,還特意利用學生上門提問題的辦公室作爲自己談話時間(Office hours),有意糾正發高聽力。

查理黃的太太也許是這所大學最老的女生,她是一個輕度的癡呆症患者。

如果不是他們互相攙扶著走出教室她也許會徑直走到對面小河中央,如果不是在同學目光的護送和他溫柔控制下她很可能大聲唱起歌來。醫生說若能在親人照料下也許活很久。查理黃的職位是可以承擔太太住院和看病賬單的大部分,剩下的一部分則由聯邦 醫療保險承擔。

盡管雙重保險,查理黃還是想親自照料太太。 如果爲了掙錢,他也許不會拚命留在大學裏。查理黃喜歡這個大學職位,雖說清貧,雖然他獲得的助教資格過于漫長。查理黃是通過極爲嚴格的考核後才得以進到這個位置。

幾年前,查理黃只能教初年級課程,講師的職位也就是客座教授,只爲學生輔導,只上課,不搞科研,並且不 算在學校教師的體制內。他的文章被拒5次才得以刊登在指定專業學術刊物,也正是因爲這篇文章他才得到這個助理教授職位。這些學術刊物是經由專業委員會嚴格 篩選分類出來的,根本沒有空子可鑽。

這個助教職位覆蓋他多年來的全部辛苦,當然,他的終極目標是終身教授。權威機構數據顯示,全加拿大高校教授白人占87%,其他是少數族裔,華裔占4%左右。而在前些年,好多認識查理黃的華人朋友說他是走入主流社會的人,不過 學校裏的洋面孔占絕大多數,暗自欣喜之後,他還是不太好意思對那些機修工或油田工人和伐木工人說出他的年薪,當然現在不同,不過,助教如果變成終身助教或 往上升一級還需要有更艱辛的路要走。

馬振中博士現在已經拿到終身職位。他說,從助理教授到副教授要有6年左右的時間,每年都要評估,3年終期評估,到第5年時可以開始申請。助理教授也有終 身,副教授也有終身,“終身”是北美大學學術自由和思想獨立的基本條件,如果沒有終身職位制度,那些發表不受社會歡迎學術觀點的教授很有可能被解雇,轉而會爲保住飯碗盡全力取悅于上級或公衆。

北美大學之所以能留下真正的人才或者說但凡博士畢業都想進入大學的原因就是由于有這個重要原因:學術自由度。因爲, 終身教授制度能保證學界知識分子獨立思考精神、自由批評空間,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對于整個社會的批評功能。持有“終身”的人,即表明你是具備這個潛力在大學 裏一直工作到老,生活到老,教學到老,安穩到老。

多倫多是座大學密集的城市,每所大學授予終身教授的標准也微有差落,一些基本要求也不盡相同。首先要在校全職工作超過6年以上,其次要在全球或有名望的大 學出版社出版一本或兩本專著,第三要在本領域權威或頂級學術雜志上發表5篇以上文章,並且必須要有知名專家和知名教授肯定你的學術成果,同時,還必須得到 學生的普遍擁戴和專家評審委員會一致通過,全心全意地爲本系、本學校和校外社區盡職服務。

除此硬性規定,看不見的隱性因素和潛在規定,比如種族、性別、院 系政治和人際關系,關礙重重,任何一個環節的忽視都會前功盡棄。學校裏也有一些感覺渺茫的53歲就去領取退休金離校的。查理黃對自己未來“終身”的地位持肯定態度,他說他一定會掃除達到頂峰的所有障礙,拿下這個鐵飯碗,到那時,人生就是百事百順,生活便是衣食無憂。

回國好還是留下好?

實際上,像馬振中博士這樣作爲一個管理100多人的管理組織系主任在北美華裔中並不占多數。據馬振中博士講,回到國內大學真正學管理專業的人其實不多,而是純理科專業的居多,拿不到終身回國能拿到一官半職也不錯,照樣能成就事業,只是個中酸楚自知不言罷了。

查理黃自從做助教後,漸漸與一些國內同行斷了聯系,甚至是師出同門的博士同學,一並丟掉原本那一層傳承,當然這並不是普遍意義人們所想的那樣,而是國內同 行感興趣只是北美大學裏的各種雕像Logo和特色建築,或人文氣息或和校園學生活動招貼、草地休閑等等,無論高下之分,而是對話角度或平台産生變化。

在北 美大學體系中,個人能力與學術水平完全不是一回事。個人能力要求你的ppt要做得漂亮逼人,你要在大小學術圈子裏的口碑要超出一般,你的社交效果要能放大 你的學術水平。你的聰慧要在相關領域成果剛露面立即有靈光轉換,你要能在數據上把握確鑿使評審點頭進而使文章迅速發表全球刊物。

查理黃自謙地表示,自己生 存能力一般般,學術水平雖說可以但不據一流,他只剩下笨人的努力和執著,何況身邊還拖著個“最老的學生”。他說無論如何他都會在這所大學裏堅持下去,他喜歡這裏的氣氛,學校裏的本科生基礎數學能力普遍弱于中國同等學生,但研究生階段獨立研究能力普遍高于中國同 級別學生,甚至能獨立講解全課程,搞編程的更是邏輯思維能力超強。

體系龐大的副教授、不同類別的助教、批改作業者組織,教授和助教提供的課外答疑時間,相 關院系,學生宿舍,學生內部裏的“學習班”“解題班”和各類名目繁多的“小組”等,一種氛圍造就課題執行驚人的效率。查理黃以上海留學生身份來加拿大讀書,從中國重點高中重點大學死磕到北美碩士博士讀下來直到進入這所大學,卻發現原來精神原子彈暴發地在此

學術狂人是大 學裏的博士學者和教授們,他們格格不入的學術偏執狀態時時讓人擔心過勞死隨時發生在身邊。一些艱深大部頭的學術文獻能立即讓一些學者們有攻克它的主人心 態,其間自然不乏産生學界領袖,學術方向就此生成,這種氣息必然影響其下學生。查理黃說他就是愛上這樣的大學。

這種環境中産生的“學霸”把學術放在第一位,不這樣就會轉爲邊緣人或出局,所以通常是200多人爭一個終身教授的職位並不希奇。這種“學霸”與上述的“個人能力”會不會發生矛盾呢,事實上,一個“學霸”必然要有與他相匹配的能力才會成爲學界領袖。查理黃生活中穿梭在教學與家庭之間。通常情況下,早餐在背景音樂“狂沙萬裏行”中進行,同時他要准備下午四五點的晚餐,他爲她准備好換洗衣服和一條化纖褲 子(雙腿的褲管都能自動拉開),另外還有紙尿褲,他扶她上洗手間,他爲她刷牙洗澡。

沒課在家時,他用一條粗繩把她的一只手系在自己的皮帶上,她會坐在他腿 上撕扯書稿,他會重新謄寫。他定期料理家中雜事,與醫生溝通。爲保證都能睡個好覺,他放她到花園,她會提著一箱子垃圾爬上來。她偷藏他的書,他甚至要花幾 小時找出。一個星期前,她躲在角落偷笑,他從壁櫃底翻出她囤積的大量糖果,于是他們開心地相擁入睡。

只有當她坐在他的課堂上,她與正常人沒什麽兩樣,她還 是有著迷人的笑容和苗條的身材,還是舞會上舞到最後的那個人。簡單生活簡單追求,學者查理黃一邊在鍵盤上敲論文,腦海中閃現小魚、小蝦似的靈光,他擡手彈太太一個響腦殼,隨後親親太太的手,轉身拿一杯涼啤酒就著清風 明月猛喝,窗外草坪上孩子們的足球玩得正歡,園子裏小狗和松鼠互相調笑,酒精上頭,查理黃湧出新想法立即輸入計算機,丟下計算機衝衝上樓看上五百頁書,去趟洗 手間聽聽音樂,伸個長長的懶腰,環顧一眼整潔的房間,看看身邊傻呆呆女孩兒,查理黃突然躊躇滿志了。

否決查理黃觀點最傷人的方式是說他“太學術”。因爲他不能全部參與各類型學術會議,不能常與鄰居或朋友會面,也不能去其他國家或城市搞學術研究聽講學。焦 慮仍然對于查理黃是長久的,不過,有時,他倒認爲焦慮會讓他保持清醒或更新,查理黃遊走在煎熬和品嘗小快樂中,他想保有尊嚴。

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加拿大,了解加拿大房産投資獨家專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