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Offer,搶的是什麼?
近年來,賣房子搶Offer的銷售手段越來越普遍,在萬錦,列治文上等華人聚堆的地方,幾乎逢房必搶,搶不到賣家心裏價位,或者沒人去捧場搶,賣家就臉紅心跳的重新將賣房價位定到市場價位,吊著賣。
今年以來,這個搶Offer的賣房法,已經蔓延到Newmarket,Aurora這種傳統老區,西人也敏銳的感受到了華人對爭搶的熱衷,一改以往正確分析市場,將房子按照正常價位掛到市場上的方法,開始越搶越勇,樂此不彼。
搶Offer的概念,技巧,歷史意義,現實意義,所有層面,都被各種人在博客,報紙和實際生活中詳細解剖,都快成老火雞湯了。
我個人非常痛恨搶Offer,道理不言自明:客戶必須出最高價才可以拿到房子,而這個最高價,不是競拍,而是盲拍,需要一再分析市場,再結合當天搶盤的實際人數和出價情況來出牌。
我現在回國,仍然不願意去攤位上買可以講價的衣服。父母在我出門前一再囑咐,看到自由集市上的服裝,對半砍,然後慢慢往上加點兒。我聽著已經感到心驚肉跳,完全沒有了買衣服的願望。
所以,我寧願去正規的大商場去買無法還價的服裝。至少,精力可以放在服裝的挑選上,而不是討價還價。
然而,看到攤位上喜歡的衣服,非常想要擁有的東西,需要討價還價的買來,也要去做。
同理,不搶Offer,或者刻意躲避搶Offer,不但會失去客戶,更會讓自己的客戶失去買到心儀的房子的機會
這幾年新移民裏多了更多的土豪,土豪們買房子出價不按常理,很多做了幾十年的老經紀都被某些客戶的出價法驚呆。原來在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一套按人頭出價的方法,在土豪們勢如破竹的買房氣勢,價位上出到“踏上一萬只腳”也不放心的瘋狂而徹底失效。
無論您的出價多麼精准,比第二名只高出哪怕500塊,由於賣房經紀不可以將其他人的出價展示給第三方,作為買家,心中永遠是狐疑的。並且,買家更傾向於相信,自己也許做了冤大頭。
有些賣房經紀會暗示,或明說第二名失敗者的出價,通常這個價錢只比第一名贏家少了幾千或者幾百。這麼做,無非是讓搶到房子的買家高興,然而,作為買家,您選擇相信,還是質疑 ?
所以,買房子搶Offer,無論怎麼搶,結論只有一個: 搶不著難受,搶著更難受。
無論多少人看房,出價,最後擁有房子的只能是一個人。花落誰家,必須看誰願意出最高價。
作為地產經紀,事先做好市場分析後,在搶Offer的過程中,把握局勢,分析進展,讓客戶在出價時不要過於激動和情緒化,以至於忘了初衷:用正確的,自己可以負擔的錢去買房;同時,這個同時可是最重要的,就是,要非常實際的讓客戶意識到殘酷的現實。
有時候,即使只有兩個Offer,也未必可以拿到您心理認可的價位。您永遠不知道對方的出價,更不會知道賣家是否願意接受您的出價。
無論您出多少錢,賣家只認自己的底線價位。您出多高的價,要看您對房子的喜歡程度,和有多少競爭對手,以及對手的臨場表現。
搶Offer的過程猶如賭博,結果則遠遜於賭博:至少,您賭博贏了還很開心。搶Offer,您贏了房子,也同樣輸了心情。
加拿大樓市狂熱搶Offer,投資專家提示莫因
offer迷惑判斷
溫哥華樓市狂熱 無良經紀做假offer抬價
為因應此類狀況,安省自1日開始正式實行一項新法,規定地產經紀在交易完成前,不得向買方揭露是否有其他買主存在。
這項新規定是由安省政府與安省地產局共同制定,為的就是要預防“幽靈搶標買家”(phantom bids)可能對房價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因為有許多居心不良的地產經紀,透過此類心理戰手法向買家施壓。
這類行為違反加拿大地產協會(Canadian Real Estate Association)的道德規章(Code of Ethics),卑省地產交易管理單位,也曾向《多倫多星報》(Toronto Star)表示,未曾收到民眾的抱怨,但專家相信,這類狀況確實存在。
溫哥華建築師和發展商蓋勒(Michael Geller)指出,許多地產經紀曾告訴他,一般來說,較有經驗的買家不會受到“幽靈搶標買家”之影響,因為他們深知地產經紀的手段,有些可能還是經紀人捏造出來的,而最容易受到此類手法影響的,是第一次投入房市的首購族。
蓋勒認為,這樣的規定可保護這些首次購屋的民眾,他也相信,現在大溫的房市交易熱絡,當局應趁機來討論相關的地產銷售手法。
蓋勒還提到,目前媒體時常大幅報導成交價高過開價的個案,但他強調這是因為許多時候,賣方會故意開出低於市價的價格,來引起買家的興趣,在獲得多方開價後,賣方經紀就會利用這些開價來拉抬成交價,其中也不乏地產經濟在完成交易後自吹自擂的例子,他們向外界炫耀抬高價格的能力,希望能藉此讓自己的行情也水漲船高。
不要被搶OFFER迷惑了判斷
筆者上個月代辦經手的幾個好學區house和townhouse,輕輕鬆松都是賣家心理低價上加價20%出手,地段清一色在Richmond Hill和Markham,而且買家也覺得滿意放心。但是這個月初在密西沙加,有朋友看中一套要價53萬不到的房子,按照正常趨勢估計,最終成交價至少會在54萬以上,不過房型普通有些瑕疵,最後只吸引了兩個offer,不但沒有哄搶,因為價格低於叫價,最後沒有成交。
上周四,聯邦央行在公佈半年度例報時候,第一次坦誠指出本國房價高估,有可能帶來“急挫”風險。這份報告是針對全國市場,央行行長也說了,西部能源省份受挫,東部各省行情趨弱。但是BC省和安省,房屋銷售十分強勁,充分彌補了全國行情。
多倫多房價繼續上漲顯然是共識,可是撥開各種障眼的資訊樹杈,最後沉澱下來的,還是房地產行業六字真言:地段、地段、地段!
推動眼下這一輪多倫多房價上漲的主要客源,投資客是占了很重比例的。油價下挫,加元與利率雙跌,全球經濟普遍衰退,蜂擁而至加拿大的地產投資客,看到眼前可以避險、遠期收益可觀,紛紛出手。而在華裔聚集的區域,投資客已經從事業有成的中老年人,擴大為年輕涉世的新一代。一些在本地求學的小留學生也是出手大方的豪客。百餘萬元的房款有些父母連房型都不看,直接就海外匯款。很多名校周圍社區,儘管夏天到來上市的房屋數量增加,但也架不住多金又不在乎房型好壞的買家眾多,上市即成交。
但是房屋成交之後,好地段和普通地段的差異就出來了。純粹砸錢買了閒置的買家數量總是有限。除了自住人群,想以房養房?關聯因素就有很多。租客大多經濟條件一般。要上學或者要打工,都希望交通方便,沒有自駕車的更要求能快速接駁公共交通。地段沒優勢交通就不便,學區沒特色租客就少見。希望租客整體素質靠譜些,分門出入、內部空間易分隔就很關鍵,總不能房子租出去了,租客間都擠在一起缺了口碑傳播的優點。再從長計議,有些房子買了,也得考慮賣出去方便。
幾個圓圈轉下來,萬變不離其宗,還是以不變應萬變。對於持幣代購的自住客來說,不要糾結在房價歷史走勢和趨勢的變化上,資本市場的確經常重複歷史沒有新鮮故事,也不要看著房價上漲就猶豫不決。焦慮擔憂未來房價是否下跌而不去擁有自己房子和享受摸得到抓得住的生活,那才是最被蒙蔽的日子。不管你承認不承認,身為華裔,盯牢學區房,買買買!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