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开学季来临 签租约有窍门地产经纪授诀
开学季来临,很多大学生需要租房以就学,同时也有不少大学毕业生踏上就业之路,需要租房子居住。温哥华、多伦多地区近年来租房市场的空置率上升,但同时房租却在上涨。如何租到一个合适的房子,及如何与业主签租约,有华人地产经纪向有意租房者提供一些相关建议。
加拿大房贷暨房屋公司(CMHC)最近公布的房屋租房市场报告,称温哥华、多伦多两大都会的出租住宅空置率今年春季下降,租金则上升,租房族的日子愈来愈难过。多伦多地区,出租房的空置率由去年4月的1.9%降至今年同期的1.8%,两睡房公寓单位平均租金1269元,年度涨幅为1.8%。
报告中所说的是平均租金,要是在市中心地区,租金便大大超过平均值。多伦多在最热门的市中心卑街(Bay St.)一带,新建共管公寓大楼的两睡房单位月租普遍超过2600元,是平均租金的两倍以上,未来房租趋势将进一步上涨。
大多伦多和温哥华都会区房租金上涨,签租约要留意一些窍门。(CBC)
地产经纪孟君指出,房屋租约通常是一年为期,但第一个月要付两个月的房租,即第一个月和最后一个月的房租。有些房东不和租客签合约的,要求收现金,这类房东是不想房客报税,这样做通常月租金可以便宜50元。如果房客想报税,就事先与房东说明。一般留学生一年可以退税租金的10%。不过根据加拿大法律需要保留收据六年,以免税务局查。如果提交不出收据,就要把税全部退还给税务局。收据是要房东写的,如果没有收据,也可以提供银行证明(每个月付租金的支票)或是复印租约给税务局。
根据加拿大的法律规定,室内温度是不能低于摄度21度,否则房客可以告房东。夏天时,如果房子没有空调,房客自己买小型空调安装,需事先与房东说明,否则房东可能拒绝付电费。
如果租的房子有铲雪和除草问题,需要与房东事先讨论,是谁负责做这些事。垃圾、停车和网络问题也需要事先与房东谈妥。
房价居高不下 居民要在温哥华租房越来越难
由于房价高涨,在温哥华市要租到租金适中的房子变得非常困难。
加拿大广播公司Radio Canada报道了蒙特利尔市的一个家庭迁居温哥华时租房子遇到的困难。
报道说,Annie Charron是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UQAM)的教育系教授,她决定休一年不带薪年假,今年8月与丈夫和两个孩子搬到温哥华居住。
Annie Charron说,搬家前为租房子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每次有新的房子出租广告出来,就马上打电话过去,但往往房子上市不到30分钟就已经租了出去。
她说,房源少,而且租金昂贵,只有动作最快的人才能抢到,另外,由于他们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曾几次被房主拒绝。
经过数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在 Kitsilano 区租到了一套转租的房子,一间卧室,带家具,租金每月 1,900加元。
根据加拿大抵押贷款和住房公司(CMHC)的春季租房市场调查,大温哥华的出租房空置率只有全国大城市平均值的一半,今年4月为1.4%,去年同期为1.8%。
根据大温哥华房产局的最新统计,大温哥华独立房的均价已经达到 116万加元/栋,一年内猛涨了17.6%。
温哥华租客私自转租后院每月500 真租出去了
温东一名异想天开的女性民众,上月初曾于广告分类网站Craigslist上,以500元的价格出租自己的后院给自备帐篷的租客,这篇贴文虽然在不到两天的时间内,就疑似遭网民检举而被撤除,但后来仍有一名男子租下这个后院,但本月初时却遭到真正的屋主要求必须立刻迁出。
名为潘顿(Darcy Punton)的这名男子,正领取政府的伤残补助(disability benefits),几个月前搬到温市后便借住在朋友家中,后来看到这则出租后院的讯息后,便支付该女子500元租金,预计在当地住到本月15日,但真正的屋主在本月初现身,发现潘顿在屋内后院搭帐篷,便要求他即刻搬离。
潘顿说,屋主会进入屋内是为了要检查屋况,但他在看到后院有帐篷之后,便向该名女子询问,不过她仅告知屋主有朋友来借住,却并未多做说明,潘顿怀疑这名女子根本也只是租客。
潘顿指出,他并不能确定该女子到底是否亦为屋主,但他曾看到这间三房独立屋,最多曾被分租给七个租客,该名女子与她的女儿是睡在客厅,有其他租客曾对他透露,她似乎还会用短租网站Airbnb来招租。
潘顿进一步说到,将后院租给他的女子后来自己也搬走了,并且还威胁他说若不尽快迁出,她将会以擅自用土地的名义,要求警方介入处理。
潘顿目前已获得朋友帮助,暂时借住对方家中,并将设法继续寻找新的租屋地,他对于自己的际遇感到十分不满,认为该女子的做法十分不诚实,他呼吁民众在找租屋处时应更加小心。
根据卑诗省现行“住宅租赁法”(Residential Tenancy Act),除非有房东之书面同意,或者租约中没有限制分租之规定,否则租客不得将自己的承租分租给其他人,需要租屋的民众,在寻找租屋处时,应特别注意招租者是否为屋主,或者是否得到房东的同意。
欢迎前往加拿大投资指南。
(据加拿大华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