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这两年在疫情情况下,中国疫情控制有力,全面获得恢复,追赶美国经济再次加速,我们的人均gdp突破了一万美元,但美国的人均GDP高达6万美元,中国上市公司总市值大概是8.5亿美元,56亿人民币的规划,美国上市贵公司总市值的23%,可以说在金融市场方面我们还比较薄弱。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在1978年的时候,美国GDP总量只有美国的6%,但经过改革开放30年的奋起直追,从04年以后,中国制造业闻名世界,在2019年的时候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了美国的67%,美国也是很惊叹中国的崛起速度。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现在我们来虚拟一下未来中国超越美国的时间,到2034年实现对美国GDP的反超,到时候中国GDP规模将高达30.2亿美元,当中国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也就是2050年的时候),中国GDP规模将达到48.2亿美元,是美国GDP的1.16倍,到时候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稳定在2.8%,美国稳定值在1.9%。(此数据仅用于预测,不是真实数据)。

中国获得了全世界的目光,从1978年到2020年,中国经济总量也从不到1500亿美元增长到14.7亿美元,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队列,与美国GDP的差距也从6.3%上升到70%,占全球经济的规模比重从1.8%增长到17%,这个数据无疑是向我们展示出中国的强大。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中美经济对比,比我们想象中的大

中国货物贸易在全球占到了第一,占全球的12.8%,2020年实现外商投资1443.7亿美元,较1983年增加了156.6倍,外汇储备连续13年达到第一,可以说中国这几年的发展超出了大家的预想,也让我们见识到中国的强大。

强大的同时也有不足,中国人均GDP仅为美国的16%,中国与美国比仍有较大差距及发展空间。

中国 | 英国脱欧 亚洲最大输家:中国与李嘉诚

英国脱欧,基本上初期和亚洲干系不大,无论金融市场和贸易市场,英国都不是亚洲的重点往来国家,但有一个国家和一个人例外:中国和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

中国深耕英国,举世皆知。还记得吗?去年10月底,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调访问英国。访欧之前,英国女王在英国议会上亲自宣布,习近平访英期间,王室三代全部出动迎接。规格之高,无人能及。

习近平访英期间,不但带去投资丶采购大礼,还让已经人民币在西方惟一的离岸中心的伦敦,发行人民币国债丶扩大货币互换规模。习近平更进一步宣布等级原本是“全面战略夥伴关系”的中英国,升等成为“全球全球战略夥伴关系”,并开启两国“黄金十年”,为中英你“确立新定位,开启两国交往新时代”。

翻成白话文,就是“无论在什麽层面,英国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兄弟,而且是中国与欧盟的桥梁,中国要透过英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丶推广中国的资金丶技术和产品,以及透过英国投资欧盟。英国则大力帮中国推动中欧自由贸易协定。

如今“伦敦铁桥垮下来”,中国和欧盟之间的桥突然断了,中国这下子要靠谁与欧盟连结?已经投进英国的庞大资金,包括大炒伦敦房地产的陆资,不但因为英镑大贬,眼前就损失惨重,未来还将因为英国很有可能两年後就失去进出欧盟的所有优惠。英国经济衰退和资产贬值而惨遭套牢和亏损。

中国总理李克强便说:“英国脱欧已经开始展现对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为全球经济增添新的不确定性,同时让全球经济更难复苏。”

李嘉诚是英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英国脱欧他的损失惨重

光是英国,中国受到的影响没有太大,但加上整个欧洲,就很严重了。欧盟是中国最大的买家,去年一共进口385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英国脱欧,大陆放弃改革,采取振兴出口的压力更大的大。已经贬到五年最低的人民币,可能因此贬幅更大。

中国现在面临经济成长失去动力,政策陷入该改革还是该振兴经济的两难,如今再遭逢中英黄金十年才开始就失去光芒的重大打击,大陆经济在全球比重已经世界第二的情况下,对全球经济而言不只是雪上加霜。而中国与欧洲的变化,均会牵连中国台湾。

另外一个损失惨重的是中国香港首富李嘉诚。他的房地产和港口王国股价在中国香港一天之内跌掉8% 。

李嘉诚是英国最大的外国投资者之一,他在英国拥有药妆连锁Superdrug and Savers丶三家电信公司丶许多港口丶天然气丶电力网,他的和记黄埔有37%的利润来自英国。

根据野村证券的估计,英镑每贬值1%,李嘉诚的公司就少赚0.5%,而英镑过去两天已经贬值12%。

(据天下杂志)

日本|投资中国已成过去 日资“战略性”转向东南亚

日本在亚洲地区的对外投资格局正发生显著改变:对华投资连续三年负增长,但对东南亚地区投资持续增长。

彭博社援引日本贸易振兴组织(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的数据称,2015年,日本对东南亚国家联盟10个成员国的投资额连续第三年超过中国大陆和中国香港地区。

日本对东南亚的投资正在加速。日本央行数据显示,截止2015年年底,日本对东盟国家的投资额较五年前几乎翻了三倍,至20.1万亿日元(约合1809亿美元)。

ASEAN Secretariat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的三年,日本是东盟10国第二大投资者,仅次于欧盟。

日本对东南亚的投资正在加速(图片来自彭博社)

这与对华投资趋势完全相反。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日本对华投资2015年下降25.8%仍呈下降趋势,为连续第三年负增长,2014年下降38.8%。《日本经济新闻》1月的一篇报道也注意到,2015年世界对华投资总额同比增长了6.4%,与此形成对照的是,日本对华投资降至2012年峰值时期的一半以下。

随着日本经济增长乏力,国内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萎缩,日本企业一直在亚洲其他地区寻找投资机会。那么,此前多年青睐中国的日本为何近些年的对华投资开始下滑了呢?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曾在2月初的新闻发布会上总结了四方面因素:

一是近年来人民币相对日元持续升值,提高了日本企业对华投资成本,也使产品出口型的日资企业竞争力有所下降。

二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有所放缓,而中国劳动力、土地等成本持续上升,少数日本企业担心其在中国的发展前景,对来华投资处于观望阶段。

三是日本对华投资起步较早,大多数日本大企业都已在华设立企业,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这些日本企业目前更关注提高在华企业的经济效益,而暂时放缓扩大投资规模。

四是随着各国企业积极开展对华投资和中国本土企业的不断成长,中国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日本企业被迫退出中国市场。

至于日本对东南亚投资持续增长,新加坡星展集团(DBS Group Holdings)经济学家Ma Tieying对彭博社表示,“对于日本而言,东盟市场很有吸引力。由于人均收入相对较低和年轻人人口较多,很多东盟国家具有很大增长潜力。”

此外,日本对华投资和对东南亚投资呈现相反趋势的重要原因还包括劳工成本和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差异。Ma Tieying说,对于日本企业而言,这两个因素在东南亚要比在中国有优势。

野村股票分析师Mixo Das曾在去年表示:“东盟最适合日本,政治关系比较好,经济在成长,地理位置也比较近。”

根据普华永道提供的资料,日本是泰国、印尼的最大海外资本来源,对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来说也是名列第二。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全国日本经济学会日本经济蓝皮书课题组5月24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称,在未来具有潜力的投资目的地选择上,日本制造业企业认为印度是首选投资国,印度尼西亚居第二位,中国则跌落至第三位。

社科院上述报告认为,未来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规模可能进一步下滑。因世界经济下行压力未减,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还将继续,不确定因素增加,这势必会给中日经贸合作带来负面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有日本人士表示,日企对华投资减少是结构性的转移。日中经济协会北京事务所所长筱田邦彦近日在第五届世界工商领袖(昆山)大会上接受中国网采访时称,目前在华投资的日企中,确有出现在工厂转型到东南亚的一些现象,但这仅仅是一小部分劳动密集型、附加价值较低的企业,无需过度担心。绝大部分在华日企是有意愿继续面向中国市场,加强在华业务。

(据华尔街见闻)

2020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 中国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近日,中国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在一个公开论坛上表示,到2020年国民生产总值将达到100万亿人民币的规模,人均GDP将达到一万美元。

“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较为统一的观点。而根据2014年中国各省统计局发布的人均GDP数据,国内已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内蒙古、辽宁、福建和广东等9个省市人均GDP超过了一万美元。

2020年人均GDP达1万美元 我们离发达国家还有多远?
“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一万美元”,已成为近年来中国经济学界较为统一的观点

而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人均GDP为7575美元,距离人均GDP一万美元尚存在2425美元的差距。但根据中国的经济发展情况,很多经济学家预测,六年后人均GDP增加2425美元并不是一件难事。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目前中国经济进入了新常态,想要经济增速还像以往那么高是不可能的,但也不会出现增速过低的情况,在未来几年里中国经济会维持中高速增长,由于经济规模较大,中国国民生产总值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将成为可能。

“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预测,中国在未来六年里的平均GDP增速为6.3%,2020年人均GDP为1.1万美元,我认为IMF低估了中国 的经济发展。”陈凤英告诉界面新闻记者,预计未来六年中国GDP平均增速为6.5%,而2020年国内人均GDP将超过1.2万美元。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对此显得更加乐观,他认为2020年中国人均GDP最低也将达到1.3万美元。马晓河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一带一路”会在“十三五”时期开始全面部署实施,将为人均GDP过万助力。

除了“一带一路”外,有专家认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动力还来自改革。2012年,国内经济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改变,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制度优势随之减弱,在这个情况下,中国经济拉开了制度创新、体系创新的序幕,将为日后的经济发展带去源源不断的动力。

2010年,世界银行把高收入国家的标准定为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以上,后来又把标准提高到1.26万美元以上,1万美元到1.2万美元之间则为中等收入国家。按照这个标准,如果2020年中国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即是进入“发达国家阶段”。

很多人由此产生疑问,既然202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那么到时中国算不算是发达国家?陈凤英表示,即使2020年国内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中国也只能算是一个发达经济体,还不能说是发达国家。

“我们不能仅以人均GDP来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属于发达国家,还应从文化、教育、环保、医疗、福利等指标去衡量。”陈凤英称,虽然2020年中国综合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比还很低,而环境变得日益恶劣,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个人文明程度上仍有较大差距。

不过,陈凤英认为,人均GDP1万美元是一条分界线,超越后社会福利得到提高,老百姓的整体生活水平也会有较大的改善。当记者问及中国什么时候才能 真正步入发达国家行列时,她说:“中国政府计划在2049年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不过我预计会更早,可能在2030年左右吧。”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界面网)

钱颖一:这六大趋势将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近日,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围绕影响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六大趋势和企业家精神等话题,发表了全新的精彩演讲。 钱颖一谈到,当我们展望未来十年的时候,洞察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六大趋势,思考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和企业家的责任,比单纯预测更有价值。以下根据钱颖一演讲实录整理:

作为经济学学者和商学院院长,我与推动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企业家们在一起,深感荣耀和自豪。也是巧合,我自2006年开始担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今年也是十年。

钱颖一:这六大趋势将影响中国经济未来走势
我们以今年中国GDP是美国GDP的 60%为基点,来考虑两国每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之差+通货膨胀率之差+汇率升值之差的总和

这十年间的变化,估计十年前没有预测到。在2005年,中国人均GDP不到1800美元;十年后的2015年,中国人均GDP超过8000美 元。2005年,中国经济总量是2.3万亿美元,不到当年美国GDP的20%。十年后的2015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10万亿美元,接近美国GDP的 60%。十年前,没有“双十一”,没有微博、微信,没有小米。当然,十年前也没有预测到2008年会出现全球金融危机。

十年后会怎么样?接下来十位企业家将谈他们心目中的未来十年。企业家们永远是有梦想的,因为就像马云所想的,万一实现了呢?类似的,一些经济学家也会做预测的,因为他们会想,万一说对了呢?

我不做预测,只说说可能性。十年后的中国经济会是怎样呢?一种视角是拿中国经济总量与美国经济总量做比较。我们以今年中国GDP是美国GDP的 60%为基点,来考虑两国每年平均的经济增长率之差+通货膨胀率之差+汇率升值之差的总和。如果这三项之和是3%,那么10年后中国GDP是美国GDP的 80%;如果这三项之和是4%,那么相应的数就是90%。如果这三项之和是5%,那么10年后中国GDP就会与美国GDP相当。比如,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 长6%,美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2%,相对通涨加汇率变化为1%,这样6%-2%+1%就是5%。这是有可能的。当然,也还有其他可能性。

这些可能性受到有关中国和全球经济中若干重要因素的影响。我把这些因素概括为影响中国和全球经济的六大趋势,其中前两个有关中国,后四个关乎全球,包括中国。 这六大趋势中,对经济增长和企业发展既有张力压力、也有推动力。下面我就聚焦这六大趋势,其主要特点和内涵。

第一,中国经济转型

过去十年,中国从低中等收入迈向中等收入。今后十年,中国从中等收入迈向中高等收入。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根本原因,就是告别低收入和高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种常态。这种新常态是长期的,但未来十年很关键。中 国经济必然转型,消费会提升,服务业比重将扩大,制造业要升级。经济转型的关键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种流行观点把结构性改革等同于结构调整。其实不然。 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是通过改革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矫正市场扭曲,促进创新;结构变化只是结构性改革后市场发展的结果。所以,结构性改革不等于结构调 整,而是深层次的改革。

第二,中国新型政商关系

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商关系显著特征是一种以个人关系为基础的紧密型关系。新型政商 关系则要达到政府和企业的“亲”和“清”境界。要实现这种境界,就必须把政府与企业,官员与企业家的关系建立在透明、规范的法治基础之上。我在两年前曾讲 到法治在市场经济制度基础中起决定性作用。今天我想进一步说,法治也是决定新型政商关系的制度基础。中国的法治化进程将决定中国的新型政商关系的进程。

第三,世界经济增速放缓

首先是发达经济体长期经济增长速度的放缓。2016年成为畅销书的一本经济学学术 著作是美国经济学家戈登(Robert Gordon)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崛起与衰退》。它分析了自1870年至2015年的145年间的美国经济增长,并预测未来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率将进入 2%以下区间,而不是通常期望的3%左右。在发达经济体中,欧洲经济增速可能比美国低,日本可能比欧洲低。在金砖四国中,巴西和俄罗斯今年是负增长,今后 前景也不乐观,亮点是印度和中国。IMF最近调高今年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测,同时调低对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测。未来几年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大于加快的 可能性。

第四,全球化趋势减弱

过去十年间发生的一个重要转折,就是全球化在经历快速强烈发展之后,开始出现减弱甚 至逆转的态势。去年以美元计价的全球贸易下降,以本币计价的全球贸易虽然增长,但增速低于经济增长。不仅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各国政府的移民政策,投资政 策,监管政策等,都有朝着逆全球化方向发展的倾向。我们看到,正在进行的美国总统竞选中,主张维护劳工利益的“左派”批评全球化,打着维护本国利益旗号的 “右派”也质疑全球化。全球化继续向前推进,并不乐观。

第五,科技创新推动发展但效果复杂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鼓励创新。科技创新推动经济发展,但它所带来的效果却 不简单。之前的科技创新主要以机器替代人的体力,这一次科技创新则是以机器替代人的脑力。上个月AlphaGo战胜人类围棋高手,突显出人工智能的应用潜 力。两年前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学院的布莱恩约弗森(ErikBrynjolfsson)和麦卡菲(Andrew McAfee)在《第二次机器革命》一书中预测到,这一轮科技创新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时,可能会造成大批人失业或无业,这尤其会发生在有知识的人当 中。所以我们为科技创新鼓舞,但是对其效果的复杂性不能掉以轻心。

第六,收入分配不平等张力持续

法国经济学家皮凯蒂(Thomas Piketty)2014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纪资本论》成为哈佛大学出版社有史以来最畅销的学术著作。可见人们对这本书的中心话题—收入和财富分配不平等 的关注程度。尽管过去三十年全球范围内贫富差距在缩小,但是每一个国家内部的贫富差距却在扩大,在一些发达国家其不平等程度回到了19世纪末的水平。收入 分配不平等带来的张力不仅是公平问题,也是效率问题,因为它影响政治走向,从而也影响经济走向。

以上这六大趋势和它们之间的交互作用,一定会影响未来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走势。但是,企业和企业家并不只是被动地等待和应对。回顾 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力量中有两条起了决定性作用:一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人的创造力和企业家精神。 市场根据供求关系配置资源,以此达到资源在已有技术条件下的有效率配置。而经济发展的动力则来源于企业家的创造性活动,就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过程,改变 技术条件,改变资源组合和利用的方式。企业家的创新创业活动带来企业发展活力,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转型、中国新型政商关系、全球 经济增速,全球化进程,科技创新以及收入分配,都发生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企业家们关注如何被这六大趋势所影响的同时,也应思考自己将如何推动世界的改变。如果说这六大趋势将塑造世界的话,那么企业家和企业家 精神将改变世界。当我们展望未来十年的时候,洞察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六大趋势,思考企业家精神的作用和企业家的责任,比单纯预测更有价值。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新华思客)

中国2015年GDP增长6.9% 距美国还差1个德国加1个英国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全年国内生产总值(GDP)67.67万亿元,同比增长6.9%,1990年来首次跌破7%。这一增速完成了2015年年初政府工作报告中设定的7%左右的GDP增速目标。

距离美国还差1个德国+1个英国

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计算,2015年中国GDP总量相当于10.42万亿美元。

2014年,美国GDP总量为17.4万亿美元,根据世界银行的预计,2015年美国GDP同比增速为2.7%,因此2015年美国经济总量大约为17.87万亿美元,相当于中国的1.7倍。

从另外一个直观的角度理解,中国的经济规模,和美国之间还差了一个德国加一个英国,德英分别是世界第四、第五经济大国。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根据公开数据计算,2015年德国和英国的经济总量分别为3.92万亿美元、3万亿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中国GDP规模已经达到10.4万亿美元,为何今年还比去年只增加了一点点?原因在于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以中间价 计,2015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贬值幅度约为5.8%。2014年12月31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为6.1190,处于历史次高位附近;2015年12 月31日则为6.4936。

可见,以国外货币衡量本国经济增长有汇率的扰动,这样比较并不总是准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鞍钢曾分别按汇率法和购买力平价法(相当于 剔除了汇率波动的影响)预测了中美两国GDP增长趋势,其中汇率法预测结果是:2019年中国GDP为19.8万亿美元,美国为18.9万亿美元;购买力 平价法预测结果是:2016年中国GDP为17.1万亿美元,美国为16.8万亿美元。

按照通行的汇率法计算,中国经济追赶美国,不但需要经济本身的扩张,汇率稳定也非常重要。

此外,尽管经济总能量已经非常可观,但2015中国人均GDP为5.2万元(按13亿人口计),约合8016美元,距离美国、日本、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3.7万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

从GDP各分项数据来看,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取得进展。经济增长主要得益于强劲的服务业和消费业的发展。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60863亿元,比上年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274278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增加值341567亿元,增长8.3%。

2015年全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5%,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0.0个百分点。需求结构进一步改善。全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

消费贡献了增长的近60%。数据显示,消费品零售数据为,此前三季度该数据已有回暖现象。

华侨银行高级经济学家谢栋铭分析认为:

去年第四季度出现一些企稳信号,包括此前政策的效果和部分新的变化,对于当月经济和第一季度增长都有一定支撑。一方面,制造业PMI虽然还在 50以下,但不再恶化;非制造业PMI保持强劲,从侧面体现出服务业活力增强,经济转型为增长提供了支撑。另一方面,此前偏宽松的货币政策效果延续,货币 条件在2015下半年得以放宽。

对于2016年的经济形势研判上,交通银行(5.420, 0.03, 0.56%)席经济学家连平认为:

2016年经济增速仍有下行压力,不过随着前期大量稳增长政策逐渐释放效力,同时当前政策力度加大,全年经济增长很可能前低后稳。

2016年仍将在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权衡,需求侧的稳增长政策着眼于短期经济增长,而供给侧的结构性调整更多地作用于中长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

连平建议,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通过多种政策手段灵活运用,维持流动性平稳,为结构性改革创造适宜环境。

招商证券谢亚轩则认为:

2016年人均GDP排名同比增速回落的速度将较2015年放缓。整体看,导致2015年经济增速下滑的各种因素,例如投资需求的低迷、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等,在2016年并不会出现根本性的好转。

因此谢亚轩判断:

2016年中国经济增速仍将维持下滑走势。但另一方面,地产投资、基建投资在近期已经表现出一些边际改善的迹象,而消费需求在收入的支持下将继续稳定增长。鉴于此,预计2016年经济增速下滑的速度可能会有所下降。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新浪网)

2015年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预测 2014年数据及历年排名

2015年中国人均GDP预测:2014年中国人均GDP46531元,世界排名仍然落后,历年中国人均GDP排名情况。

备受关注的中国2014年经济成绩单终于出炉。国家统计局今早(20日)发布,2014年我国国民经济在新常态下保持平稳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态势。统计局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4年中国GDP数据总量6364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去年全年增长7.4%,好于预期的增长7.3%,但依然创下自1990年以来的新低。

统计局今天还发布了人口数据,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782万人,观察者网据此计算得出2014年中国的人均GDP约为7485美元(约合人民币46531元),高于2013年的6767美元,但仍然落后于很多国家。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还是很低,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此外根据日前广东举行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报告,2014年广东地区生产总值达6.72万亿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7个省市进入人均GDP“1万美元俱乐部”。

人均GDP排名仍落后

马建堂说,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尽管中国有13亿人口,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发图强,锐意创新,我们的经济总量确实在不断扩大,但是人均水平还 是很低的,我国人均GDP在世界上还是在90名左右的,我们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按照世界银行有关标准,我们恐怕还有2亿左右的贫困人口。我们自己对中 国的国情是最清楚的,一方面看到我们国家在发展,总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们的人均水平还是比较低,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我们还是需要把自己的事 情办好,一心一意谋科学的发展,一心一意谋包容的发展,这是最重要的。

中国人均GDP世界排名情况汇总: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某一年度的所有生产的商品和服务除以同年的人口的人均值。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官方网站于2013年发 布的预测数据显示,2013年世界各国人均GDP最高的国家为卢森堡,高达11万2135美元。中国香港以38797美元排名第24位,中国台湾排名第38 位。中国大陆以6629美元(观察者网注:6629美元是IMF预测数据,2013年中国实际人均GDP为6767美元)排名第86位,只与泰国、安哥拉 等国相当。2014年最新的人均GDP排名还没有出来,但是对比IMF此前发布的数据,去年我国的人均GDP虽然有了一定的上涨,但仍落后。

广东福建人均GDP首次突破1万美元 中国已有8省市破万

广东省1月22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4年,广东实现GDP6.78万亿元,同比增长7.8%;人均GDP按平均汇率折合10330美元,首次超过1万美元。

而在同期,福建实现GDP24055.76亿元,按照该省3774万总人口的数量,人均GDP折合10376美元,同样突破人均1万美元的门槛。

8个省份,已经是中国全部省份的1/4水平。从2008年上海首次突破这一门槛,到今天的8个成员,中国花了7年的时间。可以看到,在进入这一“俱乐部”的8个省区市中,除了内蒙古之外,都属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在统计学领域中,人均GDP达到1万美元是一个重要的分水岭,一般来说,标志着经济社会的整体发展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个国家和地区达到人均GDP1万美元的水平,大多属于发达国家和地区。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范剑平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实无论是GDP总量还是人均GDP,都只是一个经济指标,无法涵括和解释所有的经济 现象。中国现在经济纵向是世界第二,但论人均,只能排到世界80多名之后。因此,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只是一些地区发展比较靠前。

“同时,由于国内的省份之间没有海关、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性大,因此在地区生产总值的计算上,本身就可能出现重复计算的现象,所以区域性的GDP计算并不一定完全科学,要正确对待和认识。”范剑平说。

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人民,可为!

事实上,在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人均GDP跨过1万美元大关,本就意味着经济的优化和社会的平衡。比如韩国、日本,在达到这一标准时,国家的产业升级、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领域都随之达到了较高水平。

拿这一标准来衡量,中国的“1万美元俱乐部”确实还存在差距。比如广东,在整体的高发展水平之下,是内部发展的不均衡。早在2010年,珠三角 地区的人均GDP就超过了1万美元,但到2014年,粤东西北等地区的人均GDP仍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远远落后于1万美元的水平。同时,让民众感到“被 平均”的是,人均GDP上去了,但是居民的收入却似乎未达到与之相匹配的标准。比如,天津的人均GDP要高于北京,但是天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却低于北京。

据显示,在发达国家,居民收入一般占人均GDP的比重为55%,但中国很多地方都不足40%。在广东,2014年,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 例是40%,而在福建,这一比例更是只有37%。专家指出,这和我国目前的经济增长主要由投资驱动有关,没有真正转型为消费驱动、创新驱动,因此并未完全 惠及百姓。

 

关注居外网官方微信:居外资讯(juwai-com),每日阅读精选海外文章。

(据观察者网)

GDP增速“6”时代,越来越多中国人打算去美国买豪宅?

根据最新出炉的中国经济“年报”,2015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为6.9%,L型走势获得共识。在这样的经济新常态下,大量中国投资者开始更积极的“走出去”。国际房产中文平台居外网联合创始人亨利(Simon Henry)也给出了他的数据:在过去的6个月中,居外网美国高端地产的浏览量就增加了29.8%。居外网对 500 万美金或以上级别地产发展趋势的研究显示,对于中国买家而言,加州是世界上高端地产最受欢迎的州或州级地区。

大陆经济动荡 更多中国富人投资美国房产

最近国内经济形势动荡,人民币、股市、房地产、制造业持续下滑,这些都令中国有钱人感到不安。有民意测验显示,42%的中国富人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投资地点,他们想把钱投在房地产、企业,商业和金融产品上。

中国富人亲睐美国旧金山、洛杉矶和纽约的房地产。图为旧金山

据美国有线电视卫星新闻台CNBC报导,根据一项民意测验的结果,61%的中国富人计划在未来两年里加大海外资产,一半人说海外资产将是自己总资产的30%。据统计中国现在有超过一百万个百万(美元)富翁,总资产达16万亿美元。如果其中的1%投资于美国,那么就等于1600万美元外流。

民意测验还显示,42%的中国富人认为美国是最好的投资地点,他们想把钱投在企业、商业和金融产品上。这些人还会有很大一笔资金在近期会投在房地产上,特别是临海的三藩市、洛杉矶和纽约。

分析员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减缓,股市又不稳定,中国人对于海外房地产的需求会更大。

Miller Samuel的总裁Jonathan Miller表示,中国富人投资机会不多,要么投资在已经是泡沫状态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要么投入疯狂的股市。

另外,还有两种力量驱使财富离开中国:资本控制和遗产税。现在中共放松了资本控制,中国富人把钱移到海外就更容易了。据说中共政府准备把遗产税从10%提高到30%,虽然甚么时候执行还不清楚,但是富人肯定不愿意等到那时再将钱移到海外。

近来中国股市不断下跌和人民币贬值也直接促使中国有钱人把在中国的资产脱手以避免市场波动给自己带来损失。一位前汇丰银行副总告诉《商业内幕》:“我的很多中国客户都被股市套牢,这更坚定他们将资金送往国外的信念。”

据《商业内幕》8月30日报导,那些原来就在寻找海外投资机会的中国富豪,现在可能会考虑直接购买房地产;而那些从来都没有想过在美国置产的中国富豪,现在也开始审慎考虑置产了。

美国房地产交易数据库信息网站Zillow首席经济学家古戴尔(Svenja Gudell)认为,若和现在的人民币狂贬与市场波动相比,中国人视美国房地产市场风险低,且投资报酬率高。

据美国全国买家协会(US National Homebuyers Association)的信息,在美国,中国人已是海外房地产的最大买家,仅2014年,就有16%的独立屋和公寓被中国人抢购。据美国人口统计局(US Census Bureau)的数据,这些中国买家在美国的平均购屋成本是831,800美元,而美国人的平均购屋成本则为345,800美元。

美国的房地产经纪人已经观察到中国买家的变化,他们已经感觉到这些人对美国房市的急迫需求。一名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告诉《商业内幕》说:“因为中国的经济与政治不稳定,加上人民币不断贬值、股市崩盘以及房市泡沫,都让这些中国富豪无处可逃。”

一名在丹尼盖尔苏富比国际地产公司(Daniel Gale Sotheby)的房地产经纪人告诉《商业内幕》:“这些有钱的中国人正寻找一个安全的天堂,而房地产正是这些中国买家的安全天堂。”

查看更多美国房地产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美国,了解美国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