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美國十大安全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安娜堡(Ann Arbor)是美國密歇根州沃什特瑙郡的壹個城市,為該郡的郡政府所在地,是底特律都會區的壹部分,屬於底特律的衛星城市安娜堡也是密歇根大學總校區所在地,密歇根大學在市區北側及東側擁有超過13平方千米的校園,因此它也是壹座大學城。

密歇根大學等大學的資源吸引眾多企業投資安娜堡。 這個城市的居民多擁有很好的教育背景,大約壹半的居民擁有學士及更高學歷。 但是和人才相比,大學的資源才是更吸引人的。 舉個例子,密歇根大學的調研機制讓安娜堡位於了學科前沿。

>>>美國置業百科美國購房流程 | 美國房貸申請 | 美國房產稅費

探訪美國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各規模企業匯聚於此,就業機會多
探訪美國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密歇根大學讓安娜堡的高等教育成為城市最大的產業,並成為城市的象征。
探訪美國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安娜堡(Ann Arbor)生活便利,是壹座充滿活力的城市

由於州政府和聯邦政府制定了許多計劃吸引企業投資,選擇在安娜堡工作是很明智的。此外,便利的交通設施,特別是直通底特律,便捷的航空、海運線路將世界和安娜堡緊密聯系在了壹起。

密歇根大學讓安娜堡的高等教育成為城市最大的產業,特別是醫療保健專業,在三個不同的系統擁有18,000員工。 城市最多的企業是汽車研究和制造業;其中汽車零部件控股公司和豐田技術中心的員工是最多的。

安娜堡擁有來自世界各地的各種規模的企業。無論是韓國的現代美國技術中心還是德國的Polytec,國際化公司都選擇在這裏落戶。 畢竟,有了這樣多世界級別的企業,其他企業紛紛湧向安娜堡也就不足為奇了。

安娜堡房地產管理委員會(Ann Arbor Area of Realtors)的數據顯示,Washtenaw4月份的平均住宅銷售價格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了11.1%。

這個趨勢說明了什麽?

查爾斯·萊因哈特房地產經紀公司(Charles Reinhart Realtors)安娜堡(Ann Arbor Area)分公司副經紀人Ed Ridha表示,:“這裏的勞動力市場充沛,我們不會庫存許多房源,當然,這也讓我們有更多機會為Washtenaw的家庭處理各種涉及房產的問題。”

安娜堡知名大學和企業

  • 密歇根大學 (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
  • 自動化零部件控股公司 (Automotive Components Holdings)
  • 豐田技術中心 (Toyota Technical Center)
  • 韓國現代美國技術中心 (Korea’s Hyundai America Technical Center)
  • 德國Polytec照明

當前,安娜堡房價中位數為38.4萬美元,折合人民幣250萬左右,我們來看壹下安娜堡這個價位的房子是怎樣的吧:

探訪美國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建築面積: 248平方米,土地面積: 12545平方米,房型: 5 臥 3 衛,位置:3800 North Territorial, Ann Arbor(物業編號:36308282,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建築面積: 216平方米,土地面積: 40550平方米,房型: 3 臥 3 衛,位置:6182 North Maple Road, Ann Arbor(物業編號:36573151,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探訪美國十大宜居城市之安娜堡Ann Arbor | 美國
建築面積:197平方米,房型:2 臥 3 衛,位置:5553 Gallery Park Drive, Ann Arbor(物業編號:36702274,點擊圖片查看詳情)

瀏覽更多居外網新上線的安娜堡房源

返回列表頁

 

 

撰稿:Lisa Zhu

编辑:Vincent Xie

設計:Yuan

排版:Shelly Du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去英國留學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英國

來英國讀書的小夥伴們城市選擇也是選學校的一大考量,選一個對的城市至關重要,大城市 or 小城市

是去倫敦這樣的大城市?還是去杜倫、謝菲爾德、約克、南安普頓、伯明翰這樣的中小城市?又或者是去有歷史性的小城鎮的學校呢?

其實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學校,還要根據自己的個人狀況來。有些人說,主要根據個人要申請什麼專業,自己的性格,背景等綜合考慮,如果不選擇金融類專業,沒有必要一定要奔著倫敦去。

去英國留學 選大城市還是小城市?| 英國

大城市的優點:

1、大城市更“好玩”

城市的地理位置可以根據個人喜好來選。如果你喜歡到處跑,那麼選個位置居中的城市肯定更方便。每個城市都有自己的特色,沿海城市比如Swansea、Brighton、Exeter有漂亮的海景和豐盛的海鮮,歷史名城如Oxford、Cambridge、Edinburgh有美麗的建築和獨特的文化氛圍,現代化城市如London、Manchester、Birmingham有更多的公司交流機會和牌子較全的商場。

2、英國的大城市比小城市娛樂機會更多

大城市絕對是國際大都會,各種國家的人,公司,飯店,超市,文化等等。一方面可以學習到英國的文化,同時也可以瞭解到其他國家,宗教的文化。 同時生活也豐富多彩很多。

很多小城市,下午4點後,所有的商店全部關門,有些餐館都關門, 很多學生表示在這些小城市感覺生活質量‘很差’。

倫敦的很多購物中心,都是晚上9點後才關門,各種餐館,電影院,劇院等也是營業到9點過。相比小城市而言,您可以在大城市找到全世界豐富多彩的文化,同時您自己的業餘生活也要豐富的多。

3、大城市比小城市容易找工作很多

很多朋友反映在小城市很難找到兼職,當地人的英語也很難理解。有位同學在威爾士的Bangor讀書就花了很大力氣轉校到倫敦繼續他的學業。英國小城市的經濟大多是家族式企業,很多小店如果沒有一個員工辭職,小店是不會招聘人員的。這對我們廣大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來說,大城市容易找到打工機會是補貼自己學費和生活費的重要因素。同時,打工也是融入到當地英國生活的重要步驟,否則,您可能永遠都和那麼幾個中國和印度的學生呆在一起。最後,您畢業後也利於您在英國當地找到真實工作。

因為英國當地的華人大多在大城市裡,所以,留學生很容易在大城市找到中國餐館和中國超市。筆者認識的一個學生,因為在一個小城市讀書,買不到生抽和老抽,只好用糖來上色。全鎮上下沒有一個中餐館和超市。最近的中國超市要驅車2小時,生活狀態苦不堪言。

小城市的優點:

小城市也有小城市的優點。小城市生活成本低。倫敦雖然是英國首都,歐洲最大的城市,全球金融中心,當然位於倫敦的大學也非常多,像LSE、UCL、IC等著名高校,也有很多華人企業,找個兼職什麼的也非常方便,但是,倫敦的消費水平基本是小城市的1.5倍,而且還有無處不在的隱形消費。

1、生活成本低

住在鄉村可以節約一大筆費用,特別是在住宿方面,比如倫敦獨立衛浴的住宿大約要150-300磅一週不等,但在蘭卡斯特,拉夫堡可能只要大約平均90磅一週。而且鄉村一般學生宿舍離學校很近,步行即可上學,又可以節省一筆交通費用。

2、安全

英國本身就是安全係數很高的國家,在鄉村之間就更為安全了。而且鄉村更為安靜,適合同學們讀書,遠離交通的喧囂,晚上可以睡一個好覺。這種氣氛對於趕deadline極為有幫助。

總結:

1、大城市、小城市都是相對的,你經濟能力夠,背景好,去倫敦好的學校當然莫問題。經濟能力差點,條件還不錯,選個二線城市的好大學,也不錯!

2、選學校,除了地理位置,也不能完全拋棄排名。不參考排名,哪裡知道自己申請的學校怎樣呢?

3、選校之前,可以到英國大學論壇或者國內貼吧找到校友先諮詢下,也不失一個良策。

所以總的來說,這些就是選擇大城市還是小城市的一些重要因素了,大家在不知道選哪個學校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城市的情況來多一個思考點來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地方。

責任編輯:Shelly Du

来源:微口網

美國五大熱門城市房源緊缺 投資需果斷 | 美國

作為全球最受矚目的房產投資市場之一,美國房市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態勢,房價房租普遍上漲。根據美國最大的房地產數據平台Zillow的資料,今年8月份,全美房價指數為20.19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9%,房屋租金指數則增長了1.9%,達1430美元。

據媒體報導,近年來,美國房市的買家激增,但美國新建房屋數量卻遠遠跟不上需求,庫存低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推手之一。洛杉磯、邁阿密、紐約、舊金山和波士頓等房市更是供不應求,異常火爆。

Zillow的數據顯示,房價方面,今年8月份,美國房價指數同比增長6.9%,達到20.19萬美元。房租方面,8月份,美國租金指數上漲1.9%,達到每月1430美元,預計至2018年8月份,租金還將上漲1.8%。

>>>美國置業百科美國購房流程 | 美國房貸申請 | 美國房產稅費

美國五大熱門城市投資潛力爆棚 | 美國

點擊查看美國房源

美國房屋庫存緊張,是促使房價不斷上漲的原因之一。數據顯示,2017 年美國市場上的新增待售房屋數量仍維持在與房市復甦期相同的低水平。CoreLogic 首席經紀學家 Frank Nothaft 博士也表示,2017年第二季度,美國待售房屋庫存量佔總房屋數量的1.9%,這是3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房屋數量短缺和接近白熱化的購房需求,造就了火熱的美國房市,房價不斷走高,百萬豪宅區越來越多。所謂百萬豪宅社區,就是該社區內有10%的房屋價格超過百萬美元。據 Zillow 公佈的數據,2014~2017年3年間,美國新增了346個百萬豪宅社區,截至目前,美國一共有1280個百萬豪宅社區。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三年新增的百萬豪宅區中,紐約新增的數量最多,有53個,其次是舊金山36個。此外,僅在過去一年裡,在洛杉磯市區就增加了13個百萬豪宅社區。這些中心城市經濟繁榮,生活、工作、教育條件優越,吸引著源源不斷的自住人士和投資人士,房屋需求旺盛,毋庸置疑,未來房價將進一步走高。

美國五大熱門城市投資潛力爆棚 | 美國

投資者最偏愛的五個美國城市,各有各的魅力

根據某房地產線上銷售平台公佈的數據,未來一年內,國內投資者最偏愛的五個美國置業熱門城市,分別是洛杉磯、邁阿密、紐約、舊金山和波士頓。據悉,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極具升值潛力的房產,是投資者青睞上述城市的主要原因。

洛杉磯是美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紐約。工業、金融業和大眾娛樂產業發達,且名校眾多,有加州理工學院,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南加州大學,加州州立大學等知名學府。洛杉磯曾獲評全球房地產投資最佳城市榜首,Zillow的數據顯示,洛杉磯8月房價指數為61.24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

邁阿密是佛州南部的城市,空氣質量良好、綠化率高、風景優美,被評為“美國最乾淨的城市”,非常宜居。同時也被視為“美國南部的華爾街”,眾多拉美富豪、跨國公司聚集於此,邁阿密大學也吸引了大批留學生前來求學。近年來,邁阿密房產以其超高性價比,成為投資客的“新寵”。Zillow的數據顯示,邁阿密8月房價指數僅為25.61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5%。

作為美國乃至世界的經濟金融中心,紐約一直全球最火熱、最穩定的房市之一。華爾街所在的曼哈頓,彙集了眾多500強公司,來自世界各地的精英和富豪都將此視為價值寶地。紐約也是世界頂尖大學和高中的聚集地,擁有哥倫比亞大學、紐約大學、福特漢姆大學等。Zillow的數據顯示,紐約8月房價指數42.73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8.7%。

舊金山氣候宜人,依山傍海,經濟增長強勁,是美國西海岸華人最為聚集的區域。舊金山灣區也是硅谷的所在地,高科技產業發達,吸引了大量投資者的關注。在硅谷經濟的推動下,舊金山的房價高居不下,Zillow的數據顯示,舊金山8月房價指數為86.43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6.5%。

波士頓被譽為“美國雅典”,堪稱美國藝術、教育、醫療、科技的集大成者。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波士頓大學、伯克利音樂學院等聞名世界的學府均坐落於此。近年來,波士頓的國際知名度與日俱增,越多越多財富人士到此投資房產,空置率低,租金回報率高是置業波士頓的優勢之一。Zillow的數據顯示,波士頓8月房價指數為43.02萬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長7.6%。

美國房產吸引力的背後是其社會運作的體系令人更有安全感

近年來,越來越多高淨值人士熱衷海外置業,以尋求資產的保值增值。其中,美國被視為海外置業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子女教育、財富保值是人們赴美購房的主要驅動因素。在美國,擁有頂級教育資源,周邊就業機會豐富,交通便捷的房產尤受海外人士歡迎。”居外網房產分析師Adam Yang 指出。

此外,美國經濟增長強勁,美元強勢;美國房市法律制度健全,置業安全度高;房產永久產權、質量好;租金回報穩定……基於此,美國房產是海外置業的絕佳之選。現階段,美國房屋庫存緊缺,住房需求旺盛,房價正處於上漲週期,種種跡象表明,投資美國房產需果斷的判斷力和行動力。

責任編輯: Shelly Du

新加坡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經驗及啟示 |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規劃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由本島及63個小島組成,總面積約718.3平方公裏,總人口約547萬,人口密度約為7600人/平方公裏。新加坡是世界第四大金融中心,世界著名的花園城市。受天然條件限制,土地資源是新加坡發展的最大制約之壹,如何高效利用土地資源成為新加坡城市規劃的重大課題。

新加坡給世界提供了城市治理模板

新加坡以各項戰略、制度和法律法規的嚴格執行為保障,真正做到了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的有機銜接、協同發展,成功地樹立城市品牌,給世界提供了壹個優良的城市治理模板。

(壹)科學構建城市規劃運作體系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體系,由戰略性的概念規劃、總體規劃和開發指導規劃三級構成。

(二)著力強化城市規劃實施管理

1、機構設置。新加坡國家發展部下設城市重建局(URA)、建屋發展局(HDB)、公園暨康樂署等機構,分屬實施城市規劃建設管理。

2、規劃管理。新加坡規劃法規體系嚴謹完善,執行十分嚴格。

(三)運用先進理念引領城市發展

1、科學前瞻,合理確定城市結構和功能布局。新加坡人口密度位居世界第二,但卻沒有大城市普遍存在的人口、建築和交通擁擠的現象。這主要得益於新加坡采取了前瞻的極限規劃理論,新加坡概念規劃提出“環狀城市和新鎮建設”相疊加的空間結構模式,在南海岸中部建設國際性的經濟、金融、商業和旅遊中心區,西部布局重型和化工工業,東部超前設置國際機場,沿快速交通走廊設置兼有居住和輕型工業的新鎮,並據此建立起相應的交通結構體系和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既實現區域功能分工,又能適度綜合發展,避免各地之間對交通的過度需求。

2、便捷高效,科學構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新加坡城市交通井然有序,得益於科學的城市綜合交通網絡規劃及嚴格的交通管理。壹是結構科學,集約高效。新加坡道路規劃綜合了放射狀和方格路網的優點,路網骨架呈蜂窩狀(環形放射)結構,道路用地約占國土面積的12%-15%,路網密度位居世界第三。二是體系完善,保障有力。新加坡道路由“地鐵系統、輕軌系統、城市快速路以及市政道路”4級路網體系構成,以地鐵為主,其他方式為輔,協調發展。地鐵系統基本覆蓋全國主要地區,確保了新加坡整體交通系統的效率和穩定。三是布局合理,駁接順暢。交通場站壹般設置在各級中心區和人流密度較大的區域,便利人們出行。四是綜合開發,調節集散。新加坡在大型的交通樞紐周邊通常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住宅-商業”混合開發,提高了人流的集散效率。

3、 配套完善,標準化設置公共服務設施體系。公共服務設施體系規劃是新加坡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的重點,為了便於服務,減少日常出行,新加坡十分註重集合化和中心式布局公共服務設施,形成“區域中心-次區域中心-新鎮中心”的公共服務設施體系,新鎮還按規模設置“鎮中心-社區中心-鄰裏中心”等,各級中心依據人口規模和布局配置了相應等級、規模和功能的商業、學校、醫療、交通等設施,民生問題基本能就近解決,極大地減少交通出行,有效防止“大城市病”產生。值得贊嘆的是各級服務中心中的商業設施,從布局、規模具體到賣何類商品均有明確要求,如鄰裏中心按要求需設置35個商店、2個餐廳、1個超市、2個菜場、1~2臺自動提款機,並規定了必備功能和推薦功能,對商業設施的主營業態和結構等作出標準化的規定。

4、生態優先,著力打造“花園中的城市”。新加坡雖然土地資源十分有限,但仍保留大量的生態空間,長期培育生態基質。在城市發展中,大力推進多維度的城市綠化建設,全境展現生態城市和生態國家的形象。壹是劃定綠線,嚴格管控。二是設立標準,嚴格執行。由於執行嚴格,如今新加坡市內占地20公頃以上的公園達到44個,0.2公頃的街心公園達240多個,使人恍若置身於花園之中。三是綠道串聯,主題多元。四是註重生態系統修復。通過“生態天橋”的建設,將被道路割裂的生態區域聯通起來,保證了生物自由遷徒的途徑,使得生態系統得到了較好的恢復。五是建立多維立體的綠化景觀。

5、和諧包容,著力塑造城市特色景觀。新加坡空間環境處處反映出自然與建築、現代與傳統、經濟與文化、城區與郊外等的協調,給人以和諧與秩序的感受。壹是管控有度,塑造形態。新加坡采取“壹松壹緊”的城市設計控制機制,塑造了“核心區多樣性”、“新鎮統壹性”的外部風貌。對城市中心區,政府鼓勵引進國際建築大師進行設計,強調的是建築創造的藝術性、獨特性,以寬松的規劃引導,促進歷史、藝術、功能、風格、體驗等包容並蓄,呈現多姿多彩的城市風貌。政府重點通過城市設計導則對核心區域的步行廊道、建築圍層、建築界面、戶外標識、照明系統、設施遮蔽、戶外商業和環境藝術等進行嚴格的設計和建設管控,托底公共利益。二是多元包容,彰顯特色。新加坡是壹個多文化交融的國家,歷史街區體現了多文化內涵的建設風貌,新加坡認為這是建構國民歸屬感的必要條件,於是通過保護規劃重點保留15個富有特色的區域,試圖通過保留城市遺產,強化新加坡的獨特魅力。如通過保留牛車水中國城展現中國傳統文化,這些街區已成為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三是以人為本,註重品質。

借鑒先進理念將三亞建成國際化精品城市

雖然學習考察的時間較短,難以窺探新加坡城市規劃管理的全貌,但此行受益匪淺,結合三亞正在開展的工作,有幾點思考。

(壹)科學規劃,嚴格執行

新加坡在規劃運作體系和設計方面有許多先進理念,比如超前的概念規劃采取了極限規劃的理論和方法,對新加坡未來全域產業、空間、支撐系統的布局和規模作出安排,真正在壹張藍圖的引導下有序建設發展。學習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議

壹要編制城市概念規劃。市委六屆五次全會明確提出要“抓規劃、打基礎”。城市規劃失誤是最大的浪費,城市規劃成功是最大的效益。當前可以新加坡概念規劃方法為藍本,以三亞市“多規合壹”確定的市域極限空間格局為基礎,開展三亞城市長遠概念規劃的編制工作,以落實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為導向,系統分析三亞全域城市空間布局模式和動力機制,對重要的資源地區進行戰略控制和預留,統籌安排產業分工、土地利用、設施配置等,建立更加長遠的城市空間發展格局,指導下壹輪三亞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

二要整合中心城區控規。為進壹步強化與城市總體規劃目標、定位和功能布局之間的銜接,提高城市機體的整體協調性,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和空間結構,在三亞本級事權內可結合近期城市“雙修”、“雙城”戰略部署和“十三五”規劃的要求,適時開展中心城區控規整合,優化、整合和提升產業、功能在空間上的布局,升級業態和形態,為近期城市發展明確建設重點。

三要加快推進城市設計。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旅遊精品城市,需要精品城市設計的支撐。當前,要制定三亞城市設計技術導則,提出建築風格、色彩、材質乃至高度、體量等要求,並且納入控制性詳細規劃,作為土地出讓的硬性條件,從源頭上管控好城市風貌。對重要的門戶區位、線路、傳統街區啟動多層次的城市設計工作,結合“雙修”、“雙城”工作的推進,引導實施改造,塑造城市景觀風貌核心區域。

四要嚴格執行城市規劃。新加坡在城市規劃執行過程中,已形成了由規劃法令、概念藍圖、發展指導藍圖組成的較為全面完整的規劃編制體系和執行體系。成功經驗啟示我們,好的規劃,關鍵在於執行到位。

(二)加快收儲,實施規劃

新加坡是壹個島國,節約集約用地是新加坡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唯壹出路。政府通過施行《土地征用法》,為各項戰略意圖、規劃、政策的落地奠定了基礎,這也是新加坡之所以完全能按規劃建設城市的前提條件。與之不同的是,我市土地權屬相對復雜,且許多國有土地存在碎片化、規模小、不規則等情況,城市規劃實施的難度大,壹些結構性、功能性、系統性的空間和機制問題難以得到很好的解決。為此建議:

壹要開展土地利用評估。摸清土地利用底數,把準解決城市規劃“落地難”障礙因素,建立土地權屬構成和利用臺賬,確定收儲計劃和行動方案,為下壹步政策制定、規劃優化和土地儲備開展前期研究。

二要加大土地收儲力度。在打違工作中,要系統啟動土地收儲,特別是要加大中心城區和重點灣區農村集體和零星邊角土地收儲力度,為三亞城市規劃的實施提供空間支撐。

三要協調解決土地問題。以推進省域“多規合壹”改革和深化農墾體制改革為契機,繼續加快協調重點地段特殊土地置換、農墾土地納入地方統籌配置和利用問題,加快重點區域城市建設。

(三)完善功能,優化結構

目前,我市各園區、景區、灣區的城市配套和旅遊服務功能不夠完善,對中心城區服務依賴性較強,在市域形成了十分明顯的交通向心性。特別在旅遊旺季,形成了較嚴重的擁堵情況,制約了舊城整體空間秩序和功能的優化。借鑒新加坡經驗,建議:

壹要加快公共設施建設。結合撤鎮設區,加快各區公共服務設施和交通設施系統建設,促進海棠區、崖州區區中心的形成,減少人口出行。吉陽區、天涯區的外圍片區要根據規劃和人口規模,搭建服務設施系統並完善建設,滿足人口服務需求,減少中心城區壓力。

二要建設新組團塑造新形象。在中心城區,要加大海羅片區和抱坡片區土地的收儲力度,加快完善規劃編制,對城市進行功能補缺,打造新的居住組團。

此外,新加坡在城市綠化、各級中心打造、雨廊等公共空間建設等方面對我市近期推進“雙修”、“雙城”試點工作具有較強的借鑒意義。我們將積極探索融入我市工作實際,也將更加重視加強規劃系統專業人才的培養,不斷提升城市規劃管理水平,為建設國際化熱帶濱海精品旅遊城市、打造海南旅遊特區標桿提供有力的規劃技術保障。

作者:三亞市規劃局局長 黃海雄

(據南海網)

新加坡建設宜居城市十大經驗 | 新加坡

新加坡城市基礎設施排名世界第壹、全球城市生活質量調查排名居亞洲之首……穿行在新加坡的大街小巷,有序的布局、整潔的道路,會給每壹位初到這裏的遊客留下良好印象。作為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壹,新加坡居民的居住和生活質量卻壹直在世界各類排行榜上名列前茅。“新加坡經驗”因此成了許多國家打造宜居城市借鑒的樣板。(新加坡城市規劃

新加坡近日推出名為《高密度城市的10項宜居原則》的新書,向世界系統介紹新加坡的經驗。該書由新加坡宜居城市研發中心和美國城市土地學會聯合編寫。去年,這兩個機構聯合對新加坡濱海灣、烏節路商業區等人口高密集區進行了調查,後又匯集了該國城市規劃和發展領域的62位思想領袖、專家、從業者等專業人士的觀點,編成此書。

新加坡國家發展部部長許文遠在新書出版之際表示,全球城市人口不斷增長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即使壹些國家的土地資源充足,也都面臨著城市不斷發展給居住環境質量帶來的挑戰。對於新加坡而言,國土面積的限制帶來的挑戰更嚴重,因此建設壹個高質量宜居的高密度城市至關重要。亞洲開發銀行南亞局城市發展處處長費越25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強調,在城市規劃和建設方面,新加坡是世界公認的壹個成功範例。

新書列舉了建設宜居城市的十大經驗:壹是確保規劃的長期性,充分利用每壹寸土地,堅持優質設計;二是保證城市規劃壹致性下的多樣化,讓人們都對城市有歸屬感;三是更接近自然,用綠色“軟化”鋼筋水泥帶來的壓迫感,使空氣更潔凈;四是在社區中建設居民消費得起且多樣化的服務設施;五是充分利用空間,打造用途更廣泛的公共場所;六是優先考慮綠色交通和綠色建築,致力於用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統來替代私家車;七是通過建築的高低搭配和巧妙組合減少城市的擁擠感;八是保證居住的安全性;九是改變傳統作法、提倡創新,比如新加坡的再生水設施建設;十是在政府、居民和企業間建立起夥伴關系,使三者都能積極參與,共同承擔責任。

費越認為,這10條原則是對新加坡城市規劃和建設經驗的歸納和總結。“新加坡經驗的可貴之處是,它用事實證明,通過良好的城市規劃和有效管理,人們完全可以在有限的空間內把壹座城市建設得如此完善”。美國城市土地學會南亞區主席西蒙·特裏在介紹此書時說,政府推動宜居城市的決心和投入也必不可少。

新加坡的經驗對高速城鎮化的中國無疑有非常重要的參考價值。費越認為,學習新加坡經驗不能局限於學習它的城市規劃原則和技術上,而應註重學習公共政策的形成機制和有效的城市管理體系。“如果沒有壹個良好的、行之有效的行政管理體系,再合理的城市規劃原則也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實施”。

(據中國園林網)

城市規劃與城市的靈魂 | 新加坡

在21世紀,尋求同宜居性、可持續性、經濟蓬勃發展和社會凝聚力相關的城市方案,是非常真實的挑戰。據估計,到2050年,在城市居住和工作的人口將增至65億人,即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二。與此同時,經濟活動的重心將轉移到尤其是亞洲的新興市場,特別是這些市場的城市。它們將因為要素稟賦最為集中而日益突出,也會因為投射政治、經濟和文化力量的能力而更加引人註目。(新加坡城市規劃

因此,城市規劃的短、長期沖擊不但將塑造城市環境,也將在本地和國際上,決定利益相關者的關系,不論他們是個人、企業、發展商還是利益集團。

新加坡不但沒有被土地稀少所限制,還通過謹慎和實事求是的城市規劃,為目前和未來世世代代的國人充分發展土地資源。土地必須妥善地分配,來滿足住屋、教育、商業、工業、交通、消閑和國防等用途的需要。

毫無疑問的,同城市規劃相關的法律的制定與執行,決定了新加坡自獨立以來的城市景觀。法律機制為城市更新、經濟活動、水資源管理和壹個使用多種語言社會的融合,提供了快速采取行動的框架。現在,它也必須協助推動新加坡成為全球化都會和“智慧國”的宏圖大計。

新加坡城市規劃的特色源自其殖民地歷史。在萊佛士看來,新加坡是位於東西方十字路口、介於印度洋與太平洋間的轉口貿易中心。新加坡早期城市規劃的遺跡,可以追溯到英國殖民地時代。

獨立後,新加坡政府便做出明智的決定。根據1965年12月頒布的憲法,私人土地所有權在新加坡不具有憲法權利。建國總理李光耀也於1965年12月提呈憲法(修正)法案時表示:“……壹旦確定法律不會明文規定強制征用或使用土地必須付出足夠的賠償,我們就打開了訴訟的大門,並最終由法庭來決定多少賠償才是足夠的。”。

1966年成立的憲法委員會也同意政府的立場。委員會認識到新加坡是個只有225平方公裏的小島,當人口日益增加時,就必須有更多土地供公共用途。

政府進行城市規劃和促進社群福利的最有力執法工具,是《土地征用法令》(Land Acquisition Act)。時任律政部長巴克形容這是“具社會主義色彩的法令”。法令規定,地主不可以從損害公眾利益的發展受惠。其次,為了公眾利益而征用的土地的賠償金,不能高於政府未在該地進行發展前的市場價格。

法令讓政府可以堅定地進行城市重建,尤其是建造組屋和實施工業化。政府在1973年修訂法令,或按1973年11月30日的市場價格支付賠償費,或按征用土地憲報公布之日的市場價格支付賠償費,兩者取其低者。當然,這讓許多地主感到不滿。多年後,他們的土地的價格遠高於1973年的價格。

從1959年到1984年,政府共征用了177平方公裏的土地,即當時新加坡土地總面積的約三分之二,其大多數是在《土地征用法令》於1967年生效後征用的。

土地所有權不具憲法權利,加上《土地征用法令》,讓政府可以在不受到長期耽擱的情況下進行城市規劃和改變。當時發展經濟的迫切需求,造成城市規劃傾向經濟。裕廊工業區迅速在西部沼澤地建立起來。

在社會發展方面,對於合並帶來許多矛盾,剛脫離馬來西亞的新加坡來說,改善公共住屋意味著大規模的城市更新和變革,不但要容納數目漸多、使用不同語言的人口,也要促使他們融合在壹起。

英國殖民地政府對城市人口分而治之的政策,讓情況變得更復雜。華人、馬來人和印度人各有自己的聚居地。這些種族藩籬很快便被去除。遷移是優先政策考量,以便建立壹個新社會。為了給受到徒置影響的人們提供住所,政府計劃並建造了具現代衛生和其他設施的公共組屋區。

這個過程創造了壹個大家都是利益相關者的社會。人民的住屋是他們的資產,價格也會隨著國家經濟的增長、繁榮而水漲船高。

對稀有土地的需求有時候是相互競爭,甚至相互矛盾的。因此,城市規劃需要維持微妙的平衡。城市規劃者必須考量土地的主要用途,包括未來用途。政府於2013年1月發表《人口政策白皮書》的同時,也提出支撐未來人口的土地使用計劃,以確保新加坡人可以享有高素質的生活環境。這份文件概述了若有必要,讓新加坡到2030年可以容納690萬人口的計劃。

在國家日趨成熟時,城市規劃者也必須在經濟需求和保護國家自然、文化和其他遺產間取得平衡。他們需要同所有利益相關者聯手,在相互競爭的需求間保持不偏不倚。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或者不能讓其他城市直接仿效。但其經驗顯示,法律與政策,加上政治決心和公眾的支持,可以給城市規劃帶來截然不同的結果,比如提升宜居性和加強建築環境的可持續性。良好的治理和法治是實現這些目標的基礎。

這些都需要在資源分配和政策選項上做出明智決定,也需要社群的支持和犧牲。法律制度只能提供壹個框架,不能賦予相關城市社會所希望看到的價值觀。在發展新加坡城市景觀時,城市規劃法律必須支持和促進這些價值觀。這樣,我們才可以提升城市的靈魂和居民的素質。我們就是城市,城市就是我們。

作者是新加坡管理大學法律系副教授

葉琦保譯

(據聯合早報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建設 | 新加坡

新加坡是壹個島國,國土面積為646平方公裏,人口約為320多萬,相當於中國特大城市的人口規模,和中國許多熱帶城市有著相似的氣候條件。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們有幸到新加坡進行了考察學習,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壹個現代化的花園城市,壹個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蘊與現代環境相映成趣、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對比於壹處的“非常新加坡”。我們在參觀新加坡城市建設的同時,對其城市規劃體系、城市規劃管理、城市特色建設、道路交通等方面進行了認真的考察和學習。

壹、城市規劃運作體系

新加坡的城市規劃可分為兩種:發展規劃和開發控制規劃。

1、發展規劃:主要指戰略性的概念規劃。

概念規劃是長期性的和戰略性的,制定長遠發展的目標和原則,體現在形態結構、空間布局和基礎設施體系。概念規劃的作用是協調和指導公共建設的長期計劃,並為實施性規劃提供依據。規劃圖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導具體的開發建設。1991年新加坡對其第壹個概念規劃進行了調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個階段的形態發展構架。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規劃(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個方面的規劃要點:在熟悉的地方建設新住屋;高樓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閑選擇;商業用地更加靈活;形成全球的商業金融中心;建設更加密集的軌道網絡;更強調各地區的特色。

2、開發指導規劃(總體規劃):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總體規劃曾經是新加坡的法定規劃,作為開發控制的法定依據。到了八十年代開發指導規劃逐漸取代了總體規劃,成為開發控制的法定依據。新加坡的55個分區都制定了開發指導規劃,該規劃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規劃為核心,根據概念規劃的原則和目標,制定土地用途、發展密度、高度、交通組織、環境改善步行和開敞空間體系、歷史保護和開發等方面的開發指導細則和控制參數。這種規劃類似我國的控規。

二、城市規劃管理

新加坡目前的規劃系統是由規劃法令規定的壹套法制系統。規劃主管部門是市區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權力,包括:規劃的權力,規劃管理的權力,征收發展費的權力。市區重建局在法定的總體規劃指導下實施規劃管理。在新加坡,“發展”是批在土地以上及以下進行任何建築、工程、開采和其它處置或者改變建築和土地利用的用途。

新加坡規劃管理的特征是:

1、通過對發展申請的分類提高管理的效率。市區重建局發展管理署對發展申請進行分類,並制定相應的流程。這些類型包括:新建建設工程,地契分割和地契(分層)分割,已有建設工程變更,建築及土地的用途改變,修訂已批準的規劃,延期或臨時發展等;

2、運用經濟手段和行政手段調控土地發展和轉讓。新加坡規劃管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宏觀調控的手段。最突出的經濟手段是,任何批準的發展方案,如果發展計劃的容積率超出總體規劃圖的容積率、發展計劃的人口容積率超出總體規劃圖的最高規定、發展計劃牽涉到建築及土地用途的更改,造成地價增值,必須向市區重建局繳交發展費,這壹舉措使國家利益得到保障。

3、運用信息技術加強規劃管理。對於壹個成功的規劃管理,其中壹個重要因素是:可靠、準確的數據。新加坡註意采集土地信息和發展數據,用於跟蹤城市形態發展和規劃分析,並運用信息技術發展了城市規劃管理信息系統。

4、以法的精神給申請者以訴訟的機會。在發展申請不能滿足規劃要求的時候,規劃當局可以發出不批準通知書,並說明方案被拒的原因。申請者可以接到通知書的28天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發展部部長,市區重建局上訴。

5、嚴厲的規劃執法。違法者必須付罰款3000新幣或被監禁不超過3個月或兩者兼施。

6、違規申請的處理。對於不能遵守規劃要求的發展,只要原因恰當,可以通過違規申請的渠道得到解決,這是新加坡政府親商的舉措之壹。負責處理違規申請的機構是規劃管理委員會。其主席為市區重建局的局長,委員包括:建築管制、環保、交通及建築師學會、規劃師學會的領導。

三、城市特色建設

1、花園城市的建設

1965年新加坡建立獨立的共和國就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的思想。從最早提出建設“花園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為提高花園城市的建設水平,在不同的發展時期都有新的目標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綠化凈化新加坡,大力種植行道樹,建設公園,為市民提供開放空間;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綠化規劃,加強環境綠化中的彩色植物的應用,強調特殊空間(燈柱、人行過街天橋、擋土墻等)的綠化,綠地中增加休閑娛樂設施,對新開發的區域植樹造林,進行停車場綠化;八十年代提出種植果樹,增設專門的休閑設施,制訂長期的戰略規劃,實現機械化操作和計算機化管理,引進更多色彩鮮艷、香氣濃郁的植物種類。

九十年代提出建設生態平衡的公園,發展更多各種各樣的主題公園,引入刺激性強的娛樂設施,建設連接各公園的廊道系統,加強人行道的遮蔭樹的種植,減少維護費用,增加機械化操作。由於新加坡政府較早地認識到城市環境的重要性,園林不僅僅能創造“使房地產增值”的經濟效益,更是國民綜合素質和精神面貌的體現,從而使建設“花園城市”的運動深入人心,與廣大民眾達成共識。這壹切都給新加坡“花園城市”的建設註入活力。

新加坡城市綠化的點線面的處理有著獨道之處。其花園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應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兩旁寬闊的綠化帶中種植著形態各異、色彩繽紛的熱帶植物,體現著赤道附近熱帶城市的特色。新加坡從九十年代著手建立的連接各大公園、自然保護區、居住區公園的廊道系統,則為居民不受機動車輛的幹擾,通過步行、騎自行車遊覽各公園提供了方便。他們計劃建立數條將全國的公園都連接起來的“綠色走廊”,該走廊至少六米寬,其中包括四米的路面。目前該項目已進行了三分之壹。

新加坡均勻分布的城市公園、居住區公園及其正在實施的“公園廊道”計劃,使市民能夠充分享用這些休閑地。公園的建設以植物造景為主,體現自然風光,園中完備的兒童的遊戲設施和體育健身設施全部免費向市民開放,真正實踐著其“為人服務、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造園宗旨。

2、強調各地區的特色

新加坡是壹個多文化交融的國家,其城市建設也體現了多文化內涵的建設風貌,也造就了新加坡獨特的城市特色,即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對比融合的城市風貌。在城市中大量的歷史建築和現代建築喜劇性的、完美的融和在壹起。眾多有特色的歷史街區如中國城(ChinaTown)、 印度街(Little India)等 “紅屋頂式”的歷史街區增加了新加坡的魅力和吸引力。

新加坡政府認為對城市中的歷史建築和歷史街區,應合理評估其價值。從經濟的角度衡量,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造高樓大廈遠比保留歷史街區的低矮店屋更具經濟效益,但是它們所蘊藏的無形回憶和共同情感,卻是建構壹個國民歸屬感的必要條件。新加坡政府將這壹思想作為歷史街區保護的基本策略。

以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碼頭(Clarke Quay)為例, 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這裏原本是低矮的貨倉和店鋪,1983年貨運駁船遷離新加坡河以後良好的地理區位條件使得碼頭周邊迅速高樓林立,對於市中心濱河沿岸所留存的這些舊建築,新加坡政府並沒有將其拆除重建更具經濟價值的商業或辦公,而是將這裏的數十座貨倉和店鋪改為多元特色的餐館和酒吧。如今有著傳統風貌的店屋同背後的現代化摩天大樓形成鮮明的對比並成為附近金融區職員和國外遊客最愛光顧的休閑去處,它已成為該地區標誌性的重要組成部分。

四、道路交通規劃

新加坡道路骨架為蜂窩狀,綜合了放射狀路網和方格網路網的優點,按照路網密度排名,其在全世界位於第3位。為了解決日益增長的交通壓力,新加坡政府努力完善道路網建設,但通過越來越多的實踐證明,光靠修路並不能解決交通問題。新加坡從1970年起,就不斷出臺新的或改進老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幾方面:

1、通過大力發展公共交通——貫穿全國的地鐵、輕軌系統及發達的陸地公交汽車網絡系統,來解決市民的出行;另外通過GPS自動調動系統提高出租車效率,

2、以電子收費系統限制公交車以外的車輛在高峰時間進入鬧市區;

3、每年有壹定限量的轎車購買指標以防止車輛增長的速度過猛;

4、大力進行道路系統、停車場、停車樓的建設。目前新加坡國內的道路用地已占其國土面積的12%。但從1999年以來對鬧市區進行減少停車設施來限制交通流量。

具體的交通管理制度的演變為;

  • 1970年汽車共乘計劃
  • 1975年限制區計劃、巴士專用車道
  • 1976年出租車無線傳召
  • 1973年外國車輛入境費用
  • 1980年路口交通燈電腦化
  • 1982年開始建設地鐵
  • 1990年擁車證
  • 1991年周末車輛
  • 1998年電子收費
  • 1999年削減停車設施、建設輕軌

五、土地售賣計劃

土地售賣計劃與新加坡市區重建行動計劃緊密相連,通過土地售賣將新加坡概念規劃指導下的重建行動計劃變為現實。

1、強行征地:新加坡是壹個土地資源極其匱乏的島國,為加強政府對土地的有效控制,政府通過強行征地的手段,把大部分土地收為國有,將私人土地加以合並,使小地塊整合為大地塊,為大宗發展提供用地。

2、在土地開發的同時,大力建設組屋,以容納因發展而須遷移原址的居民。新加坡的組屋與我國的經濟適用房類似。

3、投資建設基礎設施。

4、在公布投標結果後,密切關註施工與建設,直到完工為止。

5、在土地售賣計劃裏,政府尋求的不單是土地購買者,而是需要土地發展的夥伴,這個夥伴必須與政府配合,積極提供資金、人力與專業知識,吸引投資,使國家建設能夠推展。

(互聯網綜合整理)

“新加坡規劃之父”: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順暢 | 新加坡

城鎮化是中國實現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重點之壹,也是擴大內需的最大潛力所在。“新加坡規劃之父”——劉太格十分關心中國的城鎮化發展,對其中的壹些問題也直言不諱。

劉太格說,現在許多地方政府喜歡做形象工程,但沒有壹個完善的體系把此類形象工程囊括在內,多數是將其擺錯了位置。“不客氣地講,我覺得現在很多城市就是壹座建築的‘雜貨店’。我們應該把城市布局完善,再有選擇地做少數亮點的工程,而其它多數的建築應該做成背景式的建築”。

在劉太格眼裏,交通規劃不合理也是許多城市的通病。他說,現在很多城市都流行建高架橋,這並不是壹個好東西,相反,高架橋過多其實是城市規劃不十分科學的印證,因為沒有規劃好,才需要這麽多的高架橋。

如何從制度上來引導,增強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劉太格認為,在規劃層面,首先應編制出主要城市群發展大綱,協調規劃各個大城市及其輻射的中小城市(鎮)的環境負載力、人口承載力、產業布局。相應的,公共資源不能過度支持大城市,國家和省級在資金配置、財稅政策、金融信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應向中小城市、城鎮傾斜,提高就業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人物名片

劉太格曾任新加坡建屋發展局局長(1979年-1989年),新加坡市區重建局局長與總規劃師(1989年-1992年),期間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圖的調整方案,被稱為“新加坡規劃之父”。他也是全球城市規劃界的泰鬥。在中國,劉太格是佛山市、珠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東省等地的規劃顧問,2008年北京奧運會設施規劃評審委員會主席,都江堰地震災後重建規劃方案評審委員會主席。

談城市規劃

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順暢

在任何壹個城市拿壹塊地,如果找歐美人士來看,他們首先想到的壹定是生活環境,因為他們沒有快速發展的壓力。而如果是亞洲人,他們首先想到的壹定是利潤,怎樣盡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

Q:中國有很多人到新加坡學習城市規劃和管理經驗,在妳看來,新加坡有哪些做法值得參考?

劉太格:以規劃為例,新加坡政府承擔了很大的責任,把規劃做得很細,甚至對每個地塊的紅線、容積率等等進行高度控制。這種做法和西方、中國都不同。

按照西方的理念,政府承擔這麽重大的責任、把地塊規劃做得這麽細,就是不民主。在西方,每個項目都要協商立場,他們甚至根本不同意要有規劃。英國的撒切爾夫人曾在上任時取消了所有的規劃,當然現在又恢復了,因為他們發現,沒有規劃就沒有辦法控制環境、沒有辦法將城市梳理得比較協調和高效率。

我做過壹個比喻,在任何壹個城市拿壹塊地,如果找歐美人士來看,他們首先想到的壹定是生活環境,因為他們沒有快速發展的壓力。而如果是亞洲人,他們首先想到的壹定是利潤,怎樣盡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新加坡是亞洲城市,在這方面是壹樣的,但新加坡又有所不同,規劃師把規劃做得很細,盡量不留爭議的余地。但壹個規劃局怎麽能夠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那麽細?不可能盡善盡美。所以新加坡的做法是每五年壹小改,十年壹大改。每個項目在報批的時候都可以提出規劃方案的調整,不過能否調整不是壹個人決定的,而是要通過壹個委員會來決定。

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新加坡的中央商務區,它是從1974年開始建,壹直到現在還有新的建築在建設。除非這個建築是高水平的、重要的、付得起地價的,否則不能進入,有人擔心這會不會影響發展的速度?答案是不會,因為做全市規劃時,規劃有幾十個不同等級的商業中心,這邊進不來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我們保持中央商務區的高檔次,檔次不高的要到其它地方去—這也保證了發展的速度。這說明壹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我們做到了:初期的快速發展,和長期的系統化發展。我們有了方案之後更是嚴格控制執行的,而且速度壹點不放慢,其中的關鍵是做成壹個好的規劃。

Q:在妳看來,相比亞洲的其他國家,新加坡規劃方面還有哪些不同之處?

劉太格:新加坡給人比較深刻的印象就是花園城市,其實花園城市是成本很低的形象工程,種樹比蓋房便宜很多嘛。我經常跟他們補充壹句話,我們這裏為什麽能成為壹個花園城市,主要是我們只種樹和草,種花是成本很高的,要是再加上亭臺樓閣、假山等,成本就更高了。

來過新加坡的人會發現這裏的交通很順暢,給人的啟示是壹個高密度的城市同樣是可以把交通搞好的。

另外,我們對整個市容的規劃和設計的要求做得比較精細。不過,不要為了精細而忘記壹個很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整個城市宏觀的理念要抓準,如果這個宏觀的理念沒有抓準,妳做得再精細,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中國有句話說,要膽大心細,謀定而後動。我過去當局長的時候,我做方案的期限是壹百年,因為在新加坡,地方非常小,壹定要做壹個遠期的方案。

談城市交通

靠拓寬道路解決擁堵是錯的

搞壹條高架的快速路就等於規劃是失敗的。因為妳如果把規劃整體考慮後,提前規劃的快速路路線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壹條高架路費用很高、破壞兩邊的環境,還降低了高速路兩側的房價

Q:緩解高密度城市的交通堵塞,在規劃層面就可以解決?

劉太格:我看到很多城市解決交通堵塞最土的辦法就是把路加寬,再解決不了就找交通專家來幫忙。這個辦法是錯的,因為交通擁堵不是壹個獨立的問題,就好像人體裏面的血液不通暢,不能夠獨立地去考慮,要從整個人體考慮。比如交通要把人從家送到商業中心、學校或工廠企業,那麽妳要知道商業中心在哪裏,這個要規劃,規劃的路跟商業中心怎麽結合,這本身是壹個規劃問題,妳不能說商業中心歸商業中心搞,交通歸交通專家來搞,這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怎麽才能達到整體考慮的目標?就是要通過規劃,而且是綜合性的規劃,不是分開來解決的。

Q:從技術層面來看,如何解決高密度城市交通堵塞的問題呢?

劉太格:目前,絕大多數的城市不理解快速交通的重要性,這個需要重視。

另外壹個讓我擔心的是,很多人以為快速路和高速路壹定要配套建設高架,我不這麽認為。在新加坡很少有高架路。在我看來,搞壹條高架的快速路就等於規劃是失敗的。因為妳如果把規劃整體考慮後,提前規劃的快速路路線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壹條高架路,首先費用很高,第二破壞兩邊的環境,第三降低了高速路兩側的房價。

那麽,新加坡是怎麽做的呢?我們每個衛星城,住宅的占地面積大致是在45%,其他就是做道路、做學校、公園這些配套。所以住宅不要當做壹件事來做,它本身就是綜合性的。如果把這個衛星城做得百分百齊全或盡善盡美,那麽很多人、甚至沒有汙染的工業壹起在裏面落戶,人們就可以就近上學,就業和做消遣的活動。這樣壹來,到市中心的交通量就減少了,無形中就減輕了交通的壓力。這個不是我們事後這麽解釋,我們在規劃的時候就考慮到了。

Q:妳特別強調快速路,快速路為什麽這麽重要?

劉太格:道路分快速和慢速,快速路壹定要保證是快速的,從快速路下來再走慢速路。中國現在交通堵塞因素很多,其中壹個因素就是快速車跟慢速車擠在壹起,所以快速車快不了,慢速車也慢了下來。妳看在新加坡從東邊到西邊,也就是幾十分鐘的事。因為快速路是絕對封閉的,所以它壹方面是速度快,而且沒有紅綠燈,本身也體現了節能的理念。這樣壹來,慢速路也可以保持通暢。我認為,廣東的快速路不夠多。

談小城鎮建設

把村姑打扮成貴婦是個笑話

大城市就好像壹個董事長,要穿大禮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個青少年,鄉鎮還可能是個鄉村姑娘。妳是把鄉村姑娘打扮成貴婦,這是個笑話,可是這種笑話是經常發生

Q:中國城鎮化之路已走過30余年,期間經歷了從支持小城鎮到重點發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的路徑。如何在加快城鎮化發展速度的同時,提高城鎮化的質量?

劉太格:首先我很高興看到中國政府重視規劃,而且妳們談的是壹個城鄉統籌的城鎮化。我看到過去中國講的城市規劃,著重在大城市,其實如果能把鄉鎮或者中小城市的問題處理好,大城市就不需要無止境地擴大,規模可能會控制得好些。

我覺得妳們現在需要關註的是,大城市跟周圍的中小城市、跟鄉鎮產生怎樣壹種關系?交通上要怎麽處理,每個城鎮的配套要跟大城市怎樣產生關系?比如說,城市布局方面,這些年大城市不斷膨脹,交通、環境不堪重負,但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鎮的發展動力似乎不足。這方面要努力。

歐洲的中小城市或者鄉鎮都有它的特色。尤其是法國,他們不單單是鄉鎮景觀有特色,每個地方的烹調乳酪的做法都是不壹樣的。其實中國同樣有這個條件,妳們每個鎮的傳統建築都略有區別,尤其是嶺南與福建的,跟北方是非常明顯不壹樣。這些東西是很重要的資源。在不久的將來,中國會變成壹個很富裕的國家,那時候就要考慮享受、考慮文化、考慮尋根等等。所以,現在鄉鎮的這些東西,要把它保留好。

Q:如何構建更合理科學的城市布局?

劉太格:大城市的吸引力不可否認。不過即使妳把它規劃得非常完善、管理得非常完善,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密度比較高、生活壓力比較大、城市跟自然環境的距離比較遠。有些人不喜歡這種生活,就跑到中小城市去。比如倫敦,它周圍的劍橋、牛津是中小城市,都很優美的,所以可以在那邊住、在那邊工作、在那邊生活,偶爾需要大城市的配套,才坐火車到倫敦去。

所以我剛才強調妳們的城鄉統籌,壹定要把中小城市,甚至鄉鎮建設好,交通搞好,配套盡量做得盡善盡美,它的魅力是跟大城市不壹樣的。中國現在有個通病,大城市有什麽,很多小城鎮也要復制什麽。比如壹個鄉鎮也要起壹個五十層高的寫字樓。首先這在經濟上是不合理的,第二妳就沒有揚長避短。所以我對中國的朋友說,妳們中小城市要做到大城市做不到的事。上海、北京、廣州、深圳不蓋高樓是不可能的,因為地價這麽貴。但小城鎮不蓋高樓是絕對可能的,妳要讓大城市那些人壹來到這裏就覺得很羨慕:我們要是有這樣的環境就好了。所以它各有各的魅力,大城市有它的經濟活力和聚集優勢,中小城市有環境的優勢。我很擔心目前中國壹些中小城鎮都想模仿大城市的傾向。

我認為,城市跟人是壹樣的,是有“身份”的,大城市就好像壹個董事長,要穿大禮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個青少年,鄉鎮還可能是個鄉村姑娘。妳是把鄉村姑娘打扮成貴婦,這是個笑話,可是這種笑話是經常發生。

談城市“身份”

“城市銀河”由“星座城市”組成

針對單壹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壹個長遠、科學的規劃方案,不能因為城市領導的變化就動輒更改規劃,特別是在規劃中不要亂建地標性建築

Q:如何從制度上來引導,增強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劉太格:在規劃層面,首先要編制出主要城市群的發展大綱,協調規劃各個大城市及其輻射的中小城市(鎮)的環境負載力、人口承載力、產業布局。相應的,公共資源不能過度支持大城市,國家和省級在資金配置、財稅政策、金融信貸、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應向中小城市、城鎮傾斜,提高就業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與此同時,中小城鎮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密度從高、中、低要有所分別,我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定個政策、標準;第二,每個地方交通要搞好,因為交通壹方便他們就不會覺得鄉鎮太遠;第三,每個地方應該盡量把配套做得盡善盡美,同時每個地方的特色都要把它保留下來,包括老建築、自然環境等。

Q:對於當前中國在推動的城鎮化,從規劃的技術層面,妳還有哪些建議?

劉太格:我發現很多城市有幾件事沒有搞清楚。比如快速路的概念不很強;第二就是交通與商業的關系,不是很清楚;第三就是衛星鎮裏面配套要做得盡善盡美,減少交通必要性。這些都不是很清楚。

此外,城市的“身份”不是很清晰。針對單壹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須有壹個長遠、科學的規劃方案,不能因為城市領導的變化就動輒更改規劃,特別是在規劃中不要亂建地標性建築。城市的規劃就如同壹部交響樂,“獨唱”太多就會很混亂,所以,城市中的背景建築最好是統壹、連貫的。而像巴黎那樣在大的框架下,根據時代變化來不斷在細節上調整,在持續上百年後,已經成為現代都市規劃的典範。

對於壹個大的區域來說,可以按照城市功能,進而將其規劃成壹個“城市銀河”,而“城市銀河”則是由“星座城市”組成,每個“星座城市”有2000—-3000萬人口,向下分支會有3到6個300—500萬人口的中型城市,就像壹個大家庭有3到6個兄弟,都能獨立成為壹個小“家庭”。我們把每個城市都看成是“家庭”,壹定數量的“家庭”形成壹個大家庭,即“星座城市”,每個大家庭組合起來就是壹個家族,即“城市銀河”。

通過這種從局部到整體的規劃方案,能夠從基礎框架上給壹個城市定調,同時也會解決現在諸多城市功能重疊的現象,真正做到“百花齊放”。片區實際上就是衛星鎮,它底下是小區,所以我住在小區,我要買肥皂,我就在小區中心買;我要買電視,我到衛星鎮中心;我要名表,可能到片區中心;我要買古董,可能到中央商務區去,這樣每個地塊我們盡量給它配套足夠。就比如長三角除了上海這個中心,還有五六個重要城市,每個城市是壹個“星座”,每個“星座”底下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