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扩至二线城市 海外投资势不可挡

伦敦、洛杉矶、旧金山、纽约、悉尼、墨尔本、多伦多、首尔、济州岛、西班牙、墨西哥、比利时、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地图上将越来越多的遍布中国房地产企业的投资红旗。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企业开始迈出了海外投资步伐,房地产企业的海外投资端倪则肇始于2009年,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2014年开始出现房企海外扩张加剧之势。

掘金扩至二线城市 海外投资势不可挡

中国的政策环境推动、国内市场需求放缓、海外市场拥有更可观回报率等因素促成了中国房企海外投资队伍的加大。

“2012年10月,中国政府鼓励企业走向海外做全球资产配置,房企海外发展速度最快”,仲量联行国际资本集团中国区总监夏飏飏在接受财经网记者专访时表示。

“同时,海外政府非常欢迎中国房地产企业在当地投资,2008年金融危机以后,所有金融机构投资放缓项目停工,导致整体经济复苏的情况下房地产市场 出现供不应求,中国房地产企业于是迎来海外投资机会,2012年底至2013年初,中国房企就已经开始探底海外投资,到真正下手的过程一般是6个月到1年 时间。”

于是,2014年出现房企集中海外投资现象。资料显示,新华联敲定在韩国济州岛和马来西亚新山市伊斯干达开发区的项目,碧桂园斥资7300万元在悉 尼拿地进军澳大利亚市场;万科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首个项目列克星敦大道610号举行了动工典礼。绿地在纽约和首尔项目投资有新进展,万达、雅居乐、富力、 首创等企业也均在海外投资市场上有所表现。

地产研究机构莱坊发布报告显示,2009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总额6亿美元。仲量联行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超过165亿美元。“而这一数据可能在2015年上升至200亿美元”,夏飏飏表示。

165亿美元投资中,其中112亿美元来自于商业地产投资,53亿美元来自于住宅开发投资。“办公楼和酒店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选择”,仲量联行报告分析,2014年海外投资额在商业地产交易总额中占比达到52%,海外商业地产投资首次超过国内。

2013年,房企在海外投资项目主要在公寓楼和旅游度假社区。2014年投资产品种类有所增加,包括难度更大的商业、办公、酒店,以及城市综合体等。夏飏飏表示,2014年中国企业海外投资的50%是写字楼,33%是开发地产,剩下的是酒店、零售等。

莱坊董事及大中华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亦向媒体也表示,中国房企对外投资者由核心写字楼和住宅开发转向休闲和工业物业开发。

除了拿地开发、购地标等升值模式,夏飏飏还指出另一种中国房企关注较少的海外投资模式,即“改造房”。夏飏飏说,伦敦等区域面积并不大,可供出售的土地有限,于是改造房便成了一种投资途径,而这种投资模式目前暂未被国内房企关注。

中国房企海外投资在寻求分散投资实现多元化同时,亦寻求投资地点多元化。

仲量联行报告显示,2014年,伦敦共吸引40亿美元中国投资,成为最受房地产企业青睐城市。其次,悉尼获得22亿美元投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墨尔本、东京及新加坡各获得5亿至15亿美元投资。

对于房地产企业来说,可以简化为已迈出国门和未迈出国门两支队伍。夏飏飏称,已迈出国门的,已经在伦敦等城市站稳脚,将会把投资目光放在附近城市;未迈出国门的,可能将会将伦敦等金融城作为第一落脚点。

“伦敦2015年仍会继续获得较大投资,将排中国房企在海外投资城市前三名”,夏飏飏分析,国际化和欧洲金融中心的标签、全球通用语言降低法律研究 障碍、税率优惠,以及教育优势等原因,将使得伦敦仍将持续吸收外资。其次,伦敦附近的其他国家,如德国、比利时等也将成为吸引投资的新区域。

“大举投资门户城市的物业市场之后,中国投资正将倾向于发掘主要省会城市、二线城市的高回报率投资机会”,莱坊和第一太平戴维斯也不约而同地指出此观点。

第一太平戴维斯市场部高级经理何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投资回报主要分两部分,一是租金,海外投资一般可以保持4%-5%的稳定收益率;二是房价增长因素。第一太平戴维斯数据显示,2014年伦敦地区房价上涨了16.8%,澳大利亚各主要城市涨幅为8%,悉尼则达13%。

门户城市的房价受外来投资增加影响正在逐渐升高,或将影响下一轮投资收益。

仲量联行数据显示,全球20个核心城市2014年商业房地产投资回报率为5.38%。“项目投资潜力主要在于稀缺的地理位置,和合理的收购价格”夏飏飏称,韩国房地产企业较中国早3年进入全球资产配置,从目前韩国来看中国房企未来收益,“非常可观”。

以绿地作为中国房企海外扩张的一个缩影,绿地目前已进入韩国、澳大利亚、美国、英国、马来西亚、泰国、加拿大等四大洲9个国家13个城市,海外项目总投资超200亿美元。绿地2014年超过万科登顶房地产销售榜首,其海外投资贡献率不可忽视。

 

 

澳元汇率一路走低 境外出游多选澳洲

进入冬季,不少出游者都打算着到温暖的地方过个冬,而位于南半球,时值盛夏的澳洲成了不少人的首选,加上澳元汇率近日创下五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进一步刺激武汉游客的需求,提前预订春节后的淡季产品。

澳元汇率一路走低 境外出游多选澳洲

“春节本来想去东南亚的,但听说澳元汇率都破5了,这个时候去澳洲玩很划算。”市民张女士决定更改路线,同家人到澳洲过春节。湖北省海外旅行社营销经理李炎告诉记者,从汇率上算,现在到澳洲消费,仅相当于此前8折左右,“春节期间价格稍微贵一点,报价是两万元左右,年后出行只要一万多,所以不少人预订了节后出游。如果澳元持续走低,相信还会吸引更多客人。”

携程相关负责人称,今年以来,报名赴澳大利亚的游客量增长超过100%。悉尼、凯恩斯、黄金海岸、墨尔本东海岸是最受中国客人喜爱的四大目的地。另外,除澳大利亚外,新西兰、斐济、大溪地这些本不为国人熟知的目的地也渐渐走入人们视野。

 

中国人成济州岛最大洋地主:韩元升值,买地5年增300倍

中国人成济州岛最大“洋地主”

买地5年增300倍,取代美国成持有韩国济州岛土地最多的外国人。

中国人成济州岛最大洋地主:买地5年增300倍

《亚洲经济》近日报道,一项韩国国政监察资料显示,在所有持有济州岛土地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持有土地最多,占外国人持有土地总面积的43%,价值将近6000亿韩元(约折合人民币36.3亿元)。

济州岛“洋地主” 中国人最多

一项韩国国政监察资料显示,截至今年6月底,在所有持有济州岛土地的外国人中,中国人持有土地最多,占外国人持有土地总面积的一半左右,价值5807亿韩元,较5年前增长约1452倍。按上述报道,截至今年6月底,中国投资者所持有的济州岛土地达到了592.2万平方米,较5年前增长了约296倍。预计至今年底,中国投资者所持济州岛土地面积将达到700万平方米。

报道称,2009年外国人持有济州岛土地总面积中,中国投资者所持面积还不到1%,远远低于美国人所持面积的比重(49%);而今年中国投资者的土地持有率已经上升至所有外国人持有面积的43%,将近美国人的2倍,中国投资者所持面积占济州岛总面积的0.19%。

据韩国一家为中国投资者提供咨询服务的公司介绍,今年上半年,除了绿地集团在加快建设济州岛建康城等项目以外,蓝鼎集团也与新加坡某集团携手开发价值2.2亿美元的济州岛赌场项目。

分析指出,中国投资者购买济州岛土地,与当地实行的房产投资移民制度有关。该制度规定投资50万美元或5亿韩元以上地产的外国人可以获得韩国居住签证,5年后若无不合格事项,投资者及其配偶、子女均可获得永居权。但是最近有意见指出,这一制度的漏洞逐渐显现。大部分投资者购买的房产用于休养,多数时间被闲置,对拉动消费无明显帮助。中国投资项目也引发了当地民众对环境破坏的忧虑,济州岛政府表示将对政策进行完善。

小心济州岛的那些投资“神话”

房子每年增值10%? 房价飙升纯属炒作

济州岛的豪宅真的成了中国投资者的新欢吗?记者电询一些济州岛房地产项目方,他们的回答都是,再不出手就没了。一名投资中介表示,这几年济州岛的房子每年都增值10%。高先生长期接待中国人赴济州岛看房团,高先生说:“济州岛就类似于当初的海南岛,它的房价很低,它有一个非常高的升值空间。”

提醒:也有报道指出,济州岛房价飙升纯属炒作,这里只有一个季度适宜旅游居住。其他三个季度很少有游客来访。投资这里的房地产,租金回报率很低。

据韩国国民银行公布的数据,2013年12月,韩国房价环比仅上涨0.1%,同比上涨1.5%。济州岛房地产的消化者,基本是“海外人士”。

买房能入籍? 5年后可获居留权

根据2010年韩国政府新出台的移民政策,外国人在济州岛购买5亿韩元以上,也就是270万元人民币的房产,5年之后,就可以获得韩国永久居留权,也就是俗称的绿卡。

提醒:业内人士指出,绿卡并不是真正的入韩国籍。而且购买的房产也局限于政府指定的度假村和酒店。“单纯投资行为将面临较高的税收,如固定资产所得税、房产税、物业管理费,同时对交易时间有限制,持有时间越短,所交税费越高。”投资专家说,“济州岛的房子都是豪宅,这么贵的房子卖起来是比较困难的。韩国当地的政策是,当地居民买普通住宅第一套交易税是百分之三到五,第二套是百分之三十,第三套以上就更贵了。”

买地经营旅馆? 那边旅馆满街都是

一名土地中介曾告诉记者,在济州岛买地,只需花100万人民币,便可以跟济州岛当地的民众合作经营家庭旅馆,还有50%的土地所有权。一土地中介说:“一般情况下,它是什么呢?都是海边的土地,家庭旅馆偏多,一般都是一楼做一个小咖啡厅,如果盖成二楼三楼,一般都是住宿。一楼有咖啡厅、有快餐就可以了,很简单,但是这个利润非常丰厚。”

提醒:个人买地,投资家庭旅馆,更不靠谱。“韩国那边旅馆满街都是,你到济州岛去看看吧,大街小巷都是家庭旅馆。”投资专家说,“另外,韩国移民政策、国内民众对开发房地产的态度等都可能发生变化,从而影响投资收益。”    

 

韩国升值,希望争取华侨资本投资

受国际市场不景气和韩元升值的影响,韩国经济正在走向萧条。专家认为,解决萧条最直接的方案是政府或外资的投资。对此,中国华侨资本再次受到韩国方面的关注。

韩国希望争取华侨资本投资

据韩国方面估计,散居海外的中国华侨资本总额高达4万亿美元,投资包括东亚、中国等的全球各地,但是韩国却唯独地排除在外。

早在1961年,韩国实施限制外国人购置土地的政策,当时约有10多万华侨,占全部外国人的八成以上,所以这一政策被认为是限制华侨购置房地产的措施。

韩国的房地产从1970年代开始火红了30多年,在这期间华侨一直排斥在外,他们需要先获得批准,然后才允许购买房地产,并且还设有不得超过一套房产的规定。这一政策一直到1998年韩国遭遇金融危机,急需华侨资本投资才得到缓解。

继上述的房地产限制之后,韩国政府在1962年实施货币改革,用旧币兑换新币,并且限制个人的兑换数额,这使华侨资本再次受到重创。

在经过上述的2项限制之后,韩国华侨的资本严重萎缩,华侨人数也从十几万骤减至2万多。所以,韩国虽然有驰名全球的商品,却没有华侨投资的大企业。目前的韩国华侨大多从事于餐饮业或旅游业。

最近济州岛对中国开放旅游之后,中国资本投资当地的房地产和旅游业,其中最大的华侨资本为马来西亚的成功集团(Berjaya group),对此韩国方面认为,韩国需要的是企业投资,而迎来的却只有旅游和休闲方面的投资,仍然是房地产投资。研究华侨资本的专家朴明镐说:“目前投资韩国的华侨资本多以短期投资为主。他们认为,短期投资可以保障投资收益。”

全球的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和欧洲国家,都有颇具规模的唐人街,而唯独韩国没有。这在说明韩国政府多年来限制华侨发展的经过。

1998年金融危机当时,韩国曾改善政策,希望争取华侨资本的投资。最近,韩国再次关注华侨资本,但是如上述的,除了房地产投资之外,几乎没有海外华侨资本的投资。

据一般的了解,吸引包括华侨资本的外资投资需要政策方面的优惠、需要解除不必要的限制,而更重要的一点是,当地华侨与海外华侨之间的合作。但是,多项限制之后,在完全没有华侨企业的情况下,华侨资本对韩国裹步不前,应该是韩国政府自食其果的、很当然的现象。

 

韩国济州岛房地产升值空间

在济州岛几年之后,越发越觉得济州岛是个适合养老居住的地方,并且拥有这种想法的人越来越多,他们已经摆脱了单纯的游客身份,而是为了寻找养老休养地来到济州岛。

韩国济州岛房地产升值空间

从几个月前开始,济州岛的房地产专家在各地视察,发现当地房价上涨到了令人惊慌的程度。就在几年前,每平方米甚至不到10万韩元的橘子田现在已经上涨到50万韩元。一间普通的化妆品店营业额也从日50万韩币上涨到500万韩币。

近期,中国国内掀起了一阵在济州岛投资房地产热潮。无论在济州岛的哪个地方,中国话就像济州岛方言一样,到处都能听到。中国人已经在济州岛到购置土地并建造别墅,酒店,公寓,房价也由开始的16000人民币/平方米 上涨到 26000人民币/平方米,看起来很有意思。

以这种方式在济州岛投资的中国资本规模在不断增大,与夏威夷90%被日本人所有类似,有传闻称济州岛的大部分土地也正在为中国人所有。据统计,中国人拥有的济州道土地中,9个投资企业的大规模旅游事业场地就高达1809000平方米,是在济州岛投资的全体外资企业(14个)的一半以上。

投资事业规模共达33490亿韩元,外国人全体投资总事业费达56782亿韩元,占53.5%。这些投资事业集中于便宜于海边的汉拿山山腰一带,引起了滥开发和破坏环境的争议。

在加上韩国政府大力开发济州岛,政府的六大项目(尖端科技园区、猊来度假居住区、神话历史公园、健康医疗城、英语教育城、西归浦旅游美港)也在同时进行。 小编相信未来的济州岛房地产的升值空间是巨大的,在这里华威济州愿与您一起期待济州岛美好的明天!

 

纽约豪华公寓背后的神秘买家 “借壳买房”隐瞒身份

位于曼哈顿中城的时代华纳中心俯瞰着中央公园,有的公寓以千万美元成交,买主却是名字奇怪的实体公司。《纽约时报》发表文章说,在装饰着暗色玻璃幕墙的那栋大楼背后,大部分业主竭尽全力地不让自己的身份泄漏,将公寓登记在信托机构、有限责任公司或其他能隐藏他们姓名的实体名下。

大富豪涌入曼哈顿“借壳”购买豪华公寓大楼,手法隐秘,有些交易几乎无迹可寻

通过揭开200多家空壳公司的秘密,《纽约时报》记录了曼哈顿这栋标志性建筑十年里的所有权情况。全球资本改变着这座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而这里则是供这些资本驻足的一处驿站。

许多业主代表了美国富人阶层的一个横截面:高管和名流,医生和律师,科技行业企业家和华尔街上的操盘手。

但纽约时报也发现,有钱的外国人所占比例越来越高,其中至少16人是政府调查的对象,不是以个人的身份,就是以公司老板的身份。已有四名业主被捕,另有四人因违法活动而被处以罚款或其他惩戒措施。

同时,空壳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被掩盖得密不透风,要想查清真相异常艰难,只有个别案例有迹可寻。

文章以时代华纳中心(Time Warner Center)的几套公寓为例。那栋大楼74层编号为74B的共管公寓在2010年被以156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买主是一家名为25CC ST74B有限公司的秘密实体。该实体可以追溯到前俄罗斯参议员、银行家维塔利·马尔金(Vitaly Malkin)的家族。因为涉嫌与有组织犯罪有关联,马尔金曾被禁止进入加拿大。

去年秋天,另一家空壳公司出资2140万美元,从名为迪米特里奥斯·孔托米纳斯(Dimitrios Contominas)的希腊商人手里买下了同一楼层的另一套共管公寓。一年前,孔托米纳斯在希腊的一场反腐行动中被捕。

往下几层,是另一家空壳公司“哥伦布天际线”(Columbus Skyline L.L.C.)拥有的三套共管公寓。《纽约时报》中文网说,该公司属于一个名为王文良的中国商人的家族。在新泽西州,这位承包商的建筑公司被发现让工人住在危险且不卫生的地方。

文章说,外国业主包括来自俄罗斯、哥伦比亚、马来西亚、中国、哈萨克斯坦和墨西哥的政府官员及其亲信。

他们得以豪掷数以百万计的美元购买房产却几乎未遭到质疑,是因为美国的法律促进了这些资金的流动。通过空壳公司,这些资金基本上无迹可寻。

大量资金正前所未有地在全球不受约束地流动,其动机可能是腐败和避税,也可能是投资战略,而经济越来越不分国界,转移和隐藏资产的途径也在激增,使得这种流动成为可能。

这股资本洪流来到伦敦、新加坡和其他金融中心,催生了外国超级富人的专属地带,随之而来的是怨恨之情和有关阶级不平等的争议。在重塑城市面貌的玻璃和钢铁大楼里,阶级不平等变得有形起来。

在纽约,9·11袭击过后,这股资本洪流选择了时代华纳中心作为着陆地。即便十多年过去了,中央公园的南边也建起了一排摩天大楼,时代华纳中心一直是这种全球化现象在纽约的典型代表,反映了相互交织的趋势:流入高端房地产市场的外国资金日越来越多,使用空壳公司的做法愈演愈烈。

根据PropertyShark网站的数据,纽约市售价超过500万美元的共管公寓每年的销售额为80亿美元左右,是10年前水平的三倍还多。去年售出的此类共管公寓中,超过一半被卖给了空壳公司。

时报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一个不透明的经济体获取海外财富的运作机制。由于缺乏相应的动机,也没有法律上的义务,参与高端房产销售的一系列人员——律师、会计、经纪商、代管代理、房地产中介、公管公寓董事会和建筑工人——通常对自己职责之外的情况一无所知。正如时代华纳中心前公管公寓管理者鲁迪·陶舍尔(Rudy Tauscher)所说:“大楼里的工作人员不知道钱是从哪来的,我们也不感兴趣。”

空壳公司的所有权结构被掩盖得密不透风:为了揭开在时代华纳中心拥有共管公寓的空壳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时报花了超过一年的时间,搜索了20多个国家的商业和法庭记录,采访了数十位了解该楼盘的人士,研究了数以百计的公开地产记录,将出现在房契上的律师或亲属姓名与真正的买主对应了起来。

然而有些时候,要想确定空壳公司背后的资金来源几乎是不可能的。购房者可以使用会计、律师或亲属的名字来注册一家空壳公司。购买公寓的通常不光是个人,还有投资者团体和大量的购房者家庭成员,这让购房资金的来源变得更加模糊。此外,空壳公司的所有权可以随时转移,不会显示在房产记录上。

高端房地产市场已经变得越来越不透明,对于想要隐瞒财富的海外人士也更加具有吸引力,虽然与此同时,美国正在敦促其他国家帮助自己止住以避税为目的的资金外流。尽管执法官员非常担心空壳公司为非法所得提供了掩护,要求更大公开性的努力都未获成功。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美国,了解美国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英国房地产商示威游行 指责住房新政会破坏伦敦的社会融合

近日,英国主要的房地产公司在伦敦示威游行,指责英政府新推出的取消将空置房屋改造成私人住宅的开发商所需承担的经济适用房建造缴纳金,它们担心该政策会破坏伦敦的社会融合。

英国开发商斥住房新政破坏伦敦社会融合

英国社区部门(Department for Communities)与当地政府部门在去年12月发布了该项政策,为了提高市场上的房屋供给量,政府允许建造房屋少于10套的开放商不用缴纳经济适用房建造捐款。

其中,该政策的最大受益者是英国地产(British Land),英国地产证券( Land Securities),皇冠地产(the Crown Estate)和高富诺地产(Grosvenor Estates)。阿布扎比投资委员会(Abu Dhabi Investment Council),在2013年购买了一幢位于Mayfair的建筑,并将其改造成了豪华公寓。作为规划交易的条件,开发商同意捐赠1790万英镑用于经济适用房建设,不过根据新政策,该笔资金最终削减了900万英镑。而阿布扎比投资委员会之前表示即使支付1790万镑捐款仍能从中获利。

Great Marlborough Estates公司计划在Regent’s Park地区建造80套房屋。公司原先估计需缴纳1870万镑的公屋建造资金,但Westminster政府估计该金额将减少超过1000万英镑。

近日,一个游说组织代表这些房产公司写信给住房部长布兰登·刘易斯(Brandon Lewis),敦促其放弃这一政策。该组织的成员包括,伦敦最大的房地产开发商伯克利地产(Berkeley Homes)及卡塔尔王室地产部门卡塔尔地亚尔公司(Qatari Diar)。

威斯敏斯特房地产协会(Westminster Property Association)也表示,该政策存在“严重缺陷”。该协会主席丹尼尔·万-格尔德(Daniel Van Gelder)在写给《卫报》的撰文中说道:“该住房政策忽略了开发商为经济适用房建设出资的重要环节,并且会导致意想不到的后果,进一步阻碍来自不同社会背景的人们定居伦敦心脏地带。”

房地产公司的表态对住房部长刘易斯而言是一个重大的打击,其中一些公司曾竭力协商减少经济适用房的数量。英国社区部门也证实,他们并没有正式评估该政策的影响,即使有数据显示,英国各地方议会去年投资于经济适用房的费用高达19亿英镑。

据了解,新的政策将在今年11月生效,Westminster市政厅意识到,此次改革可能会导致经济适用房预算支离破碎。保守党主导的Westminster市议会的一位高级官员认为这项政策“极其愚蠢”,并估计该地区将因此失去最多10亿镑的缴纳金,使得穷人的居住状况进一步恶化。该地区规划主管约翰·沃克(John Walker)认为这完全是政府送给开发商的一份大礼,在有些再开发项目上政府将颗粒无收。

政治游说集团Generation Rent的主管亚力克斯·希尔顿(Alex Hilton)指责该政策等于让英国失去了资助建造经济适用房的最大金主。他认为这只会提高土地的价格,并导致新建经济适用房的数量大幅减少。

最有希望成为下一位伦敦市长的特莎·乔威尔(Tessa Jowell)要求立即停止此项免税政策,“直到议员能做出全面的影响评估,并清楚地表明此政策不会进一步阻碍伦敦的经济适用房供给”。

刘易斯表示,接下来将进行更广泛的磋商及影响评估。他声称,该项政策可以促使开发商更愿意重新开发现有建筑,空置房屋的减少对坏境和社会都有好处;而滥用106关税条款(包括经适房费用协议)则会导致无住房、无重建及无社会福利。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英国,了解英国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1月中资海外并购李嘉诚占七成

商务部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首次成为资本净输出国。而2015年1月,中资企业在海外并购市场继续“发威”。

1月中资海外并购李嘉诚占七成

晨哨研究部发布的《2015年1月中资海外并购月报》显示,1月中资企业在海外总共发生40宗并购事件,其中26宗披露交易金额,涉及约211.2亿美元,披露交易额同比上涨324.51%,环比增长319.79%。

其中,李嘉诚旗下和记黄埔3宗并购事件是助推1月中资海外并购激增的主要原因。和记黄埔收购英国手机运营商O2、列车租赁商EversholtRailGroup,以及荷兰连锁药房Dirx,总交易额约157.56亿美元(收购Dirx未披露金额),占到1月披露总金额的74.6%。

此外,北京、中国香港和上海继续成为中资海外并购最活跃的并购方所在区域,占到所有企业的52.5%。

 

欧元大跌 去欧洲旅游又实惠了

计划寒假或春节去欧洲旅游的市民又捡到实惠了。自上周瑞郎与欧元“分手”以来,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大幅下跌。与去年圣诞节时相比,现在市民兑换1万欧元,能省下将近4000元人民币。与此同时,据各大在线旅游平台的统计显示,2015年春节出游意愿中,出境游意愿首次高于境内游。

欧元大跌 去欧洲旅游又实惠了

瑞士央行1月15日宣布取消已经实施了三年多的瑞郎对欧元汇率上限,引发了汇率市场的“大地震”,瑞郎对欧元在短短几分钟内就大涨了30%。

受此影响,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在延续了去年以来一路下行趋势的基础上,再度“大打滑梯”。昨天,欧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7.091,与15日的7.2225相比,两个交易日里总共下跌了1315个基点,跌幅达1.82%。与年初时的7.3461相比,更已下跌了2551个基点,跌幅达到3.47%。

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大跌,计划寒假或春节去欧洲旅游购物的市民就有福了。以一家大型银行的欧元牌价为例,去年圣诞节时,市民要兑换1万欧元,需要大约76000元人民币,而现在,大约只需要72000元人民币,能省下人民币4000元左右。

“去欧洲买名牌”是很多市民赴欧旅游的主要目的之一,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大跌,给市民“扫货”带来了大实惠。比如一款标价2500欧元的女包,去年圣诞节时折合人民币19000元,现在只折合人民币18000元,相当于降了1000元人民币。

业内普遍预期,今年“强势美元”仍是大趋势,与此相对,非美货币还会继续走弱。这样一来,假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相对稳定,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很可能还要继续下滑,市民去欧洲旅游购物或留学,都有望越来越省钱。

不过,计划去瑞士旅游或留学的市民就没这么幸运了。在欧元对人民币汇率大跌的同时,瑞郎对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一家大型银行的瑞士法郎牌价显示,去年圣诞节时,市民兑换1万瑞郎,需要大约63300元人民币,而现在则需要大约72400元人民币,也就是要多花人民币9000多元。瑞郎这一升值,产于瑞士的名表、首饰都会身价大增,如果市民想要去瑞士滑雪,或者去学习酒店管理,可就得多掏腰包了。

出境游意愿首次高于境内游

就在去欧洲旅游变得更实惠的同时,据多家线上旅游平台的统计数据显示,国人出境游意愿首次高于境内游。其中,携程旅行网《2015中国人春节出游意愿调查报告》显示,在目的地的选择方面,约4成客户倾向于境外旅游,37%偏好境内旅游,选择出境游的客人比例略高于境内游,另有23%的客户表示“不确定”。超过一半的客户不考虑境内出游,主要是因为境内目的地在节假日人较多。调查发现,男性客户更倾向境内旅游,而女性则更倾向于境外。与此同时,同程旅游也发布了2015年的目标规划,确立了“让超过5000万人享受到旅游的乐趣”这一总体目标,并针对日益扩大的出境游群体,提供更多的优惠活动。此外,从去哪儿网公布用户搜索的热门目的地看,首尔、曼谷、新加坡、东京、普吉、吉隆坡、清迈、洛杉矶均位列前十位。

旅游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指出,从调查看,出境游意愿首次超过境内游,将是今年春节的旅游热点。这主要是受到众多目的地国家签证条件放宽等利好的影响,相关国家的线路产品游客量都出现大幅增长的趋势。

 

欧元下跌影响旅西华人:代购捡便宜 外贸商状况迥异

中国日报网1月25日电(信莲) 据法国《欧洲时报》1月24日报道,1月23日,欧元兑人民币汇率首次跌至7.0以下,对此有人欢喜有人忧。对旅西华商而言,从事进口中国商品贸易的和从事出口西班牙特色商品的,对此事的态度截然不同。那么对于留学生和全家都生活在西班牙的中国侨民来说,又有什么影响呢?

欧元下跌影响旅西华人:代购捡便宜 外贸商状况迥异

西班牙欧华网24日报道称,近期,由于受到油价下跌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欧洲经济持续疲软,导致欧元贬值。事实上,从2014年5月欧元兑人民币汇率达到近8.7的高位之后就开始不断下滑,到2015年1月更是触及9年来的最低点,欧元兑人民币汇率一度接近7.1的低位。

不少华商在朋友圈里截图发布了欧元兑人民币的实时汇率,同时配以文字,比如“大家准备好卷铺盖走人吧!”,“欧元什么时候可以跌到底呀?!”甚至还有人宣称“如果欧元跌破6,我立马就回国”。

可见,欧元下跌给旅西华人带来的影响较大,对华商的影响尤甚。在仓库区做皮包批发生意的赵先生说,两个多月前他在中国订了一大批货,当时欧元汇率接近8,眼看着这批货快到西班牙了,汇率却快破“7”了。赵先生苦笑道:“我都不知道如何给产品定价了,现在能不亏本就已经不错了。”

同样是做生意,在西班牙做外贸出口生意的华人却因欧元下跌而获利。阿文是一家红酒公司的负责人,他说最近不少客户听闻欧元贬值,便抢在价格调整前,迅速下单,大量采购红酒等西班牙特色食品。阿文说:“此前因为受中国国内反腐的影响,红酒销量已经缩水了许多,现在欧元下跌,终于扭转了红酒销售量持续下跌的趋势。”

此外,许多接待中国人的旅行社也表示,最近接到很多国人春节来西班牙旅游的咨询,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0%。旅行社负责人说:“现在人民币相对而言升值了,出境游变得更划算了,我也希望借此吸引更多国人来西班牙旅游。”

在西班牙做代购的商家也纷纷以欧元下跌为噱头,生意暴涨了许多,在欧洲各大商业中心甚至出现了中国人疯狂扫货的现象,希望在商家提价之前抓紧机会“捡便宜”。

除了贸易方面,欧元下跌对留学市场的影响也非常大。准备在今年9月赴西班牙读研究生的小冰算了一笔账,学费3000欧元,每个月各杂项花费总数约1000欧元,如果明年7月毕业的话,停留在西班牙十个月,按照三个月前欧元汇率1比8算的话,要花人民币10.4万,按现在汇率换算还不到9.4万人民币,足足便宜了10%!

那么,欧元下跌对在西侨胞来说,又有怎样的影响呢?老李是典型的“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男人。五年前,老李来到西班牙打工,他在西班牙省吃俭用,每个月在餐馆里挣得的工资大多都寄回国赡养亲人。面对欧元持续贬值的压力,老李无奈地说,当初出国,被迫离开家人,来到这个陌生的环境里打拼,不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让国内的亲人过上更好的生活吗?眼看孩子快到上小学的年纪了,老李不由得感慨生活的重担变得更沉了。

不过也有不受影响的华人。小超是典型的“华二代”,家里开中餐馆,而食客大多是西班牙人。他坦言,对欧元汇率的波动不敏感。小超说:“我们全家人都在西班牙,在中国亲人已经不多了。我们在这里不是从事那种涉及货币兑换的生意,挣欧元花欧元,也就不受欧元贬值的影响了。”

然而,像小超这样情况的华人占的比例毕竟不大,在西班牙,大多数侨胞都是依托着国内廉价商品做生意,或是国内有需要赡养的亲人,因此,多数华人对欧元汇率下跌有不同程度的怨言。

凡事都有双面性,面对欧元下跌,有人欢喜有人忧。面对欧元贬值的风波,很多华商迫于生计也在都积极反思自己的经营方向,比如,上文提到的赵先生,现在吸取了教训,不再大批量进货,而改成少量多批的形式,以规避更大的风险。此外,很多华商都意识到自己投资太单一,要在经营方面适当转型。

而这给华商的启示是,不要只顾埋头做生意,要密切关注国际形势和时局动态,增加对风险判断的能力,才能使生意平稳进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