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產階級開路!中國買家南下扎堆新加坡房市

中國富豪引領新加坡高端房地產市場,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據《南華早報》報導,不斷壯大的中產階級也不遑多讓,正積極地在海外尋求資金避風港。中國香港曾經是他們的首選房地產市場,但現在已被更具吸引力的“獅城”取代了。

新加坡景萬岸(Kembangan)地區的私宅樓群

新冠疫情在襲之前,廣州居民Jacky計劃在農歷新年假期到訪新加坡,在當地購買一套兩居室的公寓。這位30多歲的商人打算用200萬新元(折合約992萬元人民幣)的預算,將“獅城”加入他的投資地名單中,目前他的投資地包括中國東南部城市深圳和香港。

據《本周亞洲》(This Week In Asia)采訪的5位新加坡房產中介透露,Jacky是來自中國的新一波“中產階級投資熱” 中,希望藏富於外的投資者之一。Jacky曾考慮在中國香港進行另一項投資,但持續的社會動蕩讓他將目光南移。“我打算賣掉香港的房產,轉到新加坡置業,因為這個國家更穩定,貨幣更堅挺,” 他說。

房地產公司ERA的副部門總監Clarence Foo先生表示,對於像Jacky這樣的投資者來說,中國香港曾經是一個“強有力的選擇”,但現在不是了。“對這些人來說,安全是個大問題。他們感到不受歡迎,並成為眾矢之的,”Foo先生說。據新聞報道,中國大陸居民對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已經有了二心,邊境居民選擇縮減來港休閑甚至體檢的次數。


政治穩定

北京的投資顧問Lily Han女士說,6月以來,內地人對新加坡房產的咨詢數量激增了30%以上她說,人們對這個城邦的“興趣穩定地日益增長”,她的公司已經開始推薦新加坡作為亞洲“頂級投資目的地”。總部設在上海的移民公司總經理Michelle Gao女士也同樣注意到,自6月以來咨詢量增加了約25%。“新加坡一直都備受關注,但現在似乎成為了更受注目的焦點,”她說。

在新加坡569萬人口中,約有80%的人居住在只對公民和永久居民開放的公共公寓中,另外20%的人則居住在對外國買家開放的私人公寓中。Gao女士說,中國人看重的是政治穩定。盡管與歐洲國家相比價格相對較高,新加坡的私人房地產市場仍然受到他們歡迎。


優質教育

在這一日益壯大的中層中國投資者群體中,通常預算約800萬至1000萬元人民幣的人,尋求買房以便他們的孩子能在新加坡生活和學習。

上海居民Cindy說,新加坡的教育體系特別適合中國內地人,主要是因為它的雙語教育政策,即學生在英語之外還要學習第二種語言,如華語、馬來語或泰米爾語(印度的官方語言)。不過外國學生往往會選擇新加坡的國際學校,因為他們需要參加入學考試才能進入主流學校,而那裡的空缺可能有限。這位預算在150萬新元(折合約744萬元人民幣)左右的准買家也認為,中國買家在新加坡受到歡迎。


資產配置

ERA的Foo先生表示,內地人對新加坡房產越來越感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是中國一線城市,如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的房價飆升。“他們在中國的投資可以翻倍或三倍的日子早已過去了,新加坡是他們停放資金,進行資產配置,分散風險的最佳地點,” 他說。

Foo先生又指出,在春節假期飛來的幾批中國客戶中,有一部分人也對過去10年來在東南亞購買的房產不滿意。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等國家在2011年起受到追捧,但很多人發現投資回報率未如理想:“很多人意識到實際回報並不像承諾的那樣,該地區的一些國家還面臨著政治和經濟的不穩定。”

新加坡私人房地產市場約70%的買家是本地人,這也推動了需求,因為買家相信,如果他們想出售或出租自己的單位,會有一批現成的需求。據Foo先生介紹,新加坡開發商已經努力加大在中國城市的營銷活動。“去年來開發商一直在參加中國的路演,另一個媒介是微信,因為他們在中國沒有很多員工,”他說。


降溫措施

不過,高緯環球(Cushman & Wakefield)的東南亞與新加坡研究部總監李敏雯女士(Christine Li)表示,中國中產階級對房產投資的興趣雖然越來越大,可是還沒有轉化為新加坡的實際銷售。總體而言,中國人的交易量從2019年第二季度的243宗略微上升到第三季度的272宗,但李女士表示,與超富階層相比,中產階級投資者通常較注重預算,對降溫措施更為敏感。

新加坡最近一次為樓價降溫的措施在2018年7月出台,當時府數據顯示私人住宅價格已升至4年來的最高點,因此將外國人的額外買家印花稅(ABSD稅率上調5個百分點至20%。Foo先生補充說,買家有可能期待新加坡政府明年降低ABSD稅率。該國正面臨著私宅過剩的問題,根據市區重建局的數據,截至去年9月底,該國私宅庫存為3萬1948套。開發商此後呼吁放寬房產調控措施。


市場信心

不過,李女士指出,中國超級富豪的交易依然強勁。“2019年第三季度500萬新元(折合約2479萬元人民幣)以上的中國交易總量幾乎翻了一番,達到40宗,而2018年只有21宗,”她說。

橙易產業(OrangeTee & Tie Property)的研究主管孫燕清(Christine Sun)女士表示,她也看到了類似的趨勢,去年前11個月,中端買家在100萬至300萬新元(折合約496萬至1487萬元人民幣)的房產交易中占51.7%,比去年同期的52.5%略有下降。孫女士表示,中美之間敲定的階段性貿易協議可能有助於提振市場信心,相信會有更多中國資本南下流入新加坡。

她說:”此外,明年的按揭利率可能會維持在低位或更低,這有助穩定住房需求在目前的水平。我們預計中國買家將繼續湧入新加坡。我們估計,不包括行政公寓,2020年可能會有9000至9800套新房交易。 “


相關資訊:

參考來源:南華早報
責編:Zoe Chan


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的國家,安全指數在全球數一數二,而且擁有世界級的醫療設備和高質量的教育資源。基於種種優勢,中國買家在新加坡房市上的活躍度不斷提升。

留下您的聯系方式,讓居外為您在新加坡的置業投資導航。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美國

美國人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狀態中,筆者在國內以為次債危機會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真實的看到的情況,相信那只是國內人的幻想。

>>>美國置業百科美國購房流程 | 美國房貸申請 | 美國房產稅費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這是附近壹個美國居民小區的房子,屬於中產範圍,比這差的房子也有。據說美國的房子在不同的城市也是價格不同的,沒有見過的自然不能說,僅就看見的簡單介紹壹下。

這是壹片小區,壹戶獨立的壹個小樓,地下室,壹樓,二樓共三層。二樓四個房間,壹樓有大小客廳,餐廳,樓上下各有衛生間。樓前後各有的綠地,可以做花園等。

壹個車庫可以放兩部車。很多居民都是把車放在外邊壹部,估計是平時用的,也許冬季都放在庫內。整個建築面積(不包括花園綠地)我估計應該在3004平方吧。

環境好的沒有辦法說了。

這樣的房子在這裏大約是203萬美元,但是每年需要交納2萬美金的房地產稅。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另外這裏的買者絕大部分是居住,很難升值投機。如果是出租,估計連壹年的稅金也收不回來。

對照國內的房價,國內的價格不是壹般的高。

美國人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狀態中,筆者在國內以為次債危機會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真實的看到的情況卻並非這樣,相信那只是國內人的幻想。對於這樣的生活,不要說政府沒有力量改變,恐怕大眾的心理和文化也沒有辦法改變。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這是美國的郵箱,郵遞員把報紙扔到門前就可以啦,不要以為這是垃圾袋。房子就坐落在這樣的環境裏。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中美房價最新數據對比看完之後妳還能Hold住嗎?

美國中產階級住的房子是這樣的!看完妳還能hold住嗎? | 美國

舊金山灣區洋房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美國新房(別墅)銷售中間價為21.03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30萬元,美國的新房(獨立別墅)指的是什麽樣的房子呢?美國的房屋面積壹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別墅)的單價折合成人民幣大約6500元/平方米。

另外美國的住房不像中國這樣按照所謂建築面積計算,美國是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的,而且,諸如車庫、陽臺、地下室、儲藏室這樣的都不算入面積,綜合折算下來,美國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當於中國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這也顯出中國既得利益者用建築面積計算房價的高明)。即便這樣,還沒有考慮前後院,美國住房的前後院也是不算入面積的。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獨立別墅)的單價折合成人民幣大約3500元/平方米。

另外,還有四點不同

其壹,美國的房子在中國被稱為別墅,而中國被稱為房子的住房在美國只是公寓。

嚴格說來,美國的房價與中國的別墅價格相比才是恰當的。那樣的話,差距就更離譜了中國公寓的價格遠遠超出了美國的別墅價格。

其二,中國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當於壹次繳納了70年的租金,而美國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遠歸其所有。

其三,中國的是毛胚房,美國的是精裝修房。

其四,美國的住房質量和品質更好,美國的住宅平均壽命是80年100年,而中國是30年。

在中國,許多普通人,用花費畢生心血積累的財富,換取的是價高質次的商品房。

美國中低收入者花費幾萬美元就可以買壹套房,房屋質量雖然不能跟幾十萬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種花草,是壹片屬於自己的世界。

而且,位置稍遠壹些的房子,幾萬美元的照樣舒適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磯的時候,筆者開車去看壹位朋友,跟隨導航儀進入了壹個同名的街道,那裏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壹套住房的價格也就4萬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園壹般。

正因為美國的房子品質好價格低,所以,才有那麽多的官員、商人,悄悄地在國外買房,心甘情願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體驗生活,基本上都是“壹去不復還”。

最聰明的當屬開發商,他們壹邊說中國的房價低,美國的房價高,壹邊又悄悄地把財富轉移走,去國外買房。

據壹位開發商職業經理人估計,至少超過壹半的有實力的開發商,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了國外。他們自己則既不買也不住他們所聲稱的由他們自己建造的“絕對物有所值”的房子。

相關資訊:移民美國都要繳哪些稅?

(據移民幫)

日本人口將跌破1億,原因竟是中產階級不願結婚 | 海外

“少子化危機”是困擾東亞各國許久的問題,長久以來,中日韓等國的人口學家壹直在就自己國家的婦女為何不生孩子提供各種解釋。而最近,受此問題困擾最久的日本媒體提出了壹個令人耳目壹新的模型——少子化問題的真相,是工業社會以來新興的中產階級正在完成壹次“自殺”。

日本人口2053年跌破壹億

日本厚生勞動省10日公布50年後日本人口數量的預測結果。根據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估算,日本人口將在2053年跌破1億,到2065年,日本人口將比2015年的1.27億減少三成,降至8808萬。

日本少子化、老齡化現象嚴重。2016年日本老齡社會白皮書顯示,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為26.7%。根據厚生勞動省的人口動態統計,2016年日本國內新生兒約98.1萬,是日本自有統計以來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萬。

報告指出,雖然近年日本育齡婦女生育意願有所改善,但出生率依然維持在較低水平。據計算,日本要想維持目前人口規模,平均每名女性壹生需要生育2.07個孩子,但2015年這壹數字只有1.45。國立社會保障與人口問題研究所推測,50年後這壹數字為1.44,由此推算,到2065年人口將降至8808萬。

屆時,15歲至64歲的勞動人口比例將由目前的60.8%降低至51.4%,而65歲以上老年人比例將攀升至38.4%。《日本經濟新聞》指出,屆時每1.2個勞動人口就要負擔壹名老人,社會保障制度的可持續性將面臨考驗。

中產階級不願意“返貧”

人口急劇減少的根源何在?《日經新聞》針對上述數據進行了令人耳目壹新的解讀。

文章說,事實上,如果妳真的在日本街頭走壹走,很難相信日本的少子化會如此嚴重。因為日本似乎存在著大量生育2-4個孩子的家庭。每逢假日,年輕父母們帶著幾個孩子壹起出外遊玩的場景幾乎隨處可見。

而這種觀感也是有數據支持的,日本厚生省2015年壹份報告指出,日本核心家庭中,生育超過兩個或兩個以上孩子的孩子的核心家庭數量占到了總數壹半以上。這個漂亮的數據看似足以支持日本人口。然而,真正的問題出在那些終身沒有走入婚姻殿堂的人身上,根據日本國立社會保障及人口問題研究所發布的《2014年人口統計資料集》,日本50歲男女的“生涯未婚率”分別為20.14%與10.61%。結婚率的走低加上東亞特殊文化環境導致的未婚生育情況很少,才是拉低日本總體的生育率的真正罪魁。

那麽,人們不願意結婚的根本原因何在?《日經新聞》對數據進壹步分析後發現,日本的“不婚族”和“不育族”人口,大量集中在中產階級中下層當中,在年收入600萬日元-1000萬日元這個區間內堆積十分嚴重。這個收入群體中大量的人口不願意踏入婚姻殿堂,或者找不到合適的婚姻對象。

對於這種奇怪的“中產不育”現象,《日經新聞》的解釋是,這壹階層的人口也許不願意因婚姻和生育讓其“返貧”。該文分析稱,與通常的看法不同,年收入少於600萬日元的人口反而結婚積極性很高,因為該收入階層的婚姻和生育帶有“搭夥過日子”的性質,由於婚姻生活留下了更多精打細算的空間,夫妻婚後的生活質量相比婚前都會提高,生育孩子則是這些人口生活中難得的樂趣。而對於收入高於1000萬日元的高收入群體來說,婚姻和生育則是壹種購買的起的奢侈品。所以,在日本社會中,真正的窮人和真正的富人其實都不存在“少子化問題”。

真正被該問題困擾的是中等收入群體,對於他們來說,其收入足以維持他們穩定、豐富的單身生活,通過婚姻提高生活質量的需求很低。相反,結婚、生育造成的龐大開銷,反而會給他們帶來拉低生活質量的恐懼。因此該群體是日本最不願意結婚生育的群體,而以“壹億中流”自豪的日本,該收入階層的群體又尤其龐大,這也許才是日本少子化問題的真正原因。

《日經新聞》總結稱,從某種意義上講,日本中產階級正在用“不結婚,不生子”完成壹次該階級的慢性自殺。而該現象給中國等周邊國家帶來的啟示是,簡單的放開二孩也許並不能解決少子化問題,解決該問題的關鍵,還在於想辦法解決中等收入群體害怕因婚姻、生育而返貧的後顧之憂。

(據網易)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

美國人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狀態中,我在國內以為次債危機會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真實的看到的情況,我相信那只是國內人的幻想。

>>>點擊查看:美國購房流程 | 美國房貸申請 | 美國房產稅費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

這是附近壹個美國居民小區的房子,屬於中產範圍吧我推斷如此,比這差的房子也有。據說美國的房子在不同的城市也是價格不同的,沒有見過的自然不能說,僅就我看見的簡單介紹壹下。

這是壹片小區,壹戶獨立的壹個小樓,地下室,壹樓,二樓共三層。二樓四個房間,壹樓有大小客廳,餐廳,樓上下各有衛生間。樓前後各有的綠地,可以做花園等。壹個車庫可以放兩部車。很多居民都是把車放在外邊壹部,估計是平時用的,也許冬季都放在庫內。整個建築面積(不包括花園綠地)我估計應該在300400平方吧。

環境好的沒有辦法說了。

這樣的房子在這裏大約是2030萬美元,但是每年需要交納2萬美金的房地產稅。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

另外這裏的買者絕大部分是居住,很難升值投機。如果是出租,估計連壹年的稅金也收不回來。

對照國內的房價,國內的價格不是壹般的高。

美國人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狀態中,我在國內以為次債危機會改變美國人的生活習慣,真實的看到的情況,我相信那只是國內人的幻想。對於這樣的生活,不要說政府沒有力量改變,恐怕大眾的心理和文化也沒有辦法改變。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這是美國的郵箱,郵遞員把報紙扔到門前就可以啦,不要以為這是垃圾袋。房子就坐落在這樣的環境裏。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

中美房價最新數據對比看完之後妳還能Hold住嗎?

在中國買房虧不虧 看看美國中產階層的房子 | 美國
舊金山洋房

美國商務部數據顯示,2011年12月份美國新房(別墅)銷售中間價為21.03萬美元,折合人民幣130萬元,美國的新房(獨立別墅)指的是什麽樣的房子呢?美國的房屋面積壹般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為全裝修房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別墅)的單價折合成人民幣大約6500元/平方米

另外美國的住房不像中國這樣按照所謂建築面積計算,美國是按照使用面積計算的,而且,諸如車庫、陽臺、地下室、儲藏室這樣的都不算入面積,綜合折算下來,美國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當於中國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這也顯出中國既得利益者用建築面積計算房價的高明)。即便這樣,還沒有考慮前後院,美國住房的前後院也是不算入面積的。

這樣計算出來,美國住房(獨立別墅)的單價折合成人民幣大約3500元/平方米

另外,還有四點不同其壹,美國的房子在中國被稱為別墅,而中國被稱為房子的住房在美國只是公寓。嚴格說來,美國的房價與中國的別墅價格相比才是恰當的。那樣的話,差距就更離譜了中國公寓的價格遠遠超出了美國的別墅價格。

其二中國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當於壹次繳納了70年的租金,而美國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遠歸其所有。

其三中國的是毛胚房,美國的是精裝修房

其四,美國的住房質量和品質更好,美國的住宅平均壽命是80年100年,而中國是30年(這個數字連開發商自己都“供認不諱”,不妨看看他們此前寫的文章).

在中國,許多普通人,用花費畢生心血積累的財富,換取的是價高質次的商品房。美國中低收入者花費幾萬美元就可以買壹套房,房屋質量雖然不能跟幾十萬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種花草,是壹片屬於自己的世界。

而且,位置稍遠壹些的房子,幾萬美元的照樣舒適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磯的時候,我們開車去看壹位朋友,導航儀把我們帶進了壹個同名的街道,那裏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壹套住房的價格也就4萬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園壹般

正因為美國的房子品質好價格低,所以,才有那麽多的官員、商人,悄悄地在國外買房,心甘情願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熱的資本主義國家體驗生活,基本上都是“壹去不復還”。

最聰明的當屬開發商,他們壹邊說中國的房價低,美國的房價高,壹邊又悄悄地把財富轉移走,去國外買房。據壹位開發商職業經理人估計,至少超過壹半的有實力的開發商,把財富和子女轉移到了國外。他們自己則既不買也不住他們所聲稱的由他們自己建造的“絕對物有所值”的房子

相關資訊:解讀:海外樓市與中國樓市的三大不同之處

(據CREC)

澳洲 | 澳洲房價連年暴漲 中產階級被迫合買壹套房

作為澳洲最大城市以及新州的首府城市,悉尼這幾年房價蹭蹭蹭地猛漲,購房成本牢牢占據全澳第壹,其他大城市也呈同等趨勢。

澳洲人曾經引以為豪的住房自有率如今直線下降,先前幾乎不識買房愁滋味的中產階層紛紛直呼買不起。為此,有人提出“共享產權”的想法幫中產圓夢。簡言之,就是找人合買房子,然後壹步步贖回房子全部產權

悉尼這幾年房價蹭蹭蹭地猛漲,購房成本牢牢占據全澳第壹,其他大城市也呈同等趨勢

點擊查看更多澳洲精品房源

買房夢漸行漸遠

克勞德·魯賓遜現年46歲,年薪8.5萬澳元,超出澳洲平均收入水平。但這筆收入相對於悉尼如今的購房成本,不過是杯水車薪。

“對我這樣的人來說要想買房太難了,”魯賓遜說,“我掙得不算少,但還要養家、付房租,根本掏不起10%的(購房)定金。”

全球最大房地產數據分析機構“核心信息咨詢公司”提供的數據顯示,悉尼獨棟住房價格最近5年內上漲約60%,公寓房價同期上漲44%。

事實上,整個澳大利亞房地產市場近年不斷升溫。海外買家被認為是過去3年助推房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但隨著近期大銀行停止對海外買家發放購房貸款,加上央行5月降息至歷史低位,政府對部分購房者實施稅收優惠政策等,本地居民顯示出強烈購房意願。而悉尼這個人口第壹大城市憑借其得天獨厚的發展優勢,更成為買房人的第壹目標。

今年5月至7月,悉尼獨棟住房價格中位值達88萬澳元(人民幣442.9萬元),公寓價格中位值為67萬澳元。

市場研究機構Demographia今年發布的國際房價負擔能力調查報告顯示,悉尼是全球房價負擔第二重城市,房價中位值是家庭年收入中位值的12.2倍,僅次於中國香港。按報告標準,房價與家庭年收入比低於3屬於“可以負擔”,高於5.1已是“極度無法負擔”。

未來18個月裏,悉尼即將完工不少住房建築,或許能拖緩目前房價漲幅,但專家普遍預測,悉尼房價在可預計的壹段時間內不會下跌。

“過去10年我聽過好幾回關於房地產泡沫要破裂的說法,”魯賓遜說,“但泡沫並沒有破裂,房價反而壹路上揚。悉尼是個宜居城市,也很漂亮,但在此定居的經濟成本太高了。”

經濟學家索爾·埃斯萊克說,在澳洲多數大城市,居民住房價格漲幅普遍超過收入漲幅,二者差距之大在發達國家中排名靠前。部分中產階層壹下子拿不出那麽多買房訂金或首付,同時也享受不了政府福利住房政策,成了“夾心層”,直接導致城市住房自有率大幅下降,租房人口隨之增加。買不起房的不光是年輕人,甚至包括部分在外人看來收入尚可的中年人。

墨爾本大學研究顯示,澳洲成年人住房自有率壹度保持在67%左右,但這個數字明年可能降至不足50%,悉尼等大城市情況更糟糕。

醞釀“共享產權計劃”

為幫助“夾心層”買房,新州公益組織聯盟提出“共享產權計劃”,幫扶對象是那些年薪7萬澳元至10萬澳元的首次置業者,例如教師和警察。

按照這個設想,個人或家庭購買第壹套住房時,可按比例支付部分房款(最低支付25%),剩余部分由社區住房部墊付。購房者收入增加後,可購買剩余部分房產,直至收回整個房產所有權。

新州住房協會聯合會主管溫迪·海赫斯特解釋道,購房者可以根據自己出資的房產份額辦理抵押貸款,剩余份額的抵押貸款由社區住房部承擔。隨著購房者經濟能力提升,他們可以接著購買剩余部分房產。如果房價上漲,他們可以將先前購買部分視作投資增值,將這筆投資再抵押出去,以此購買剩余房產。

社區住房部不屬於政府機構,由非營利住房協會、政府補貼租房組織和教會持有住 房機構三部分組成,是澳洲住房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個機構主要負責向中低收入階層提供價格較低廉的租房。

悉尼南部聖喬治社區住房部的帕特裏克·瑞安說,“共享產權計劃”能大幅降低中產家庭特別是年輕家庭進入房地產市場的成本。據他所在部門調查,僅在聖喬治社區,就有2萬戶家庭可能受益於這個計劃。

至少,在魯賓遜眼中,這個計劃是他目前有可能攀上悉尼房產階梯第壹級臺階的唯壹可行辦法。
但要推廣這壹計劃,單靠社區住房部顯然不夠。瑞安呼籲州政府對申請購房者予以政策傾斜,因為依據當前立法,購房者如果通過共享產權模式首次購買住房,就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首次購房補助金。

另外,瑞安也希望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能協助社區住房部廣泛籌集房源,例如請求對方以壹定優惠價格騰出壹部分土地和房產,供這個計劃使用。在他看來,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給房地產商的壹個教訓就是,不要過高追求經濟利益。

部分專家則建議,參與這個計劃的住房公益組織直接投資房地產開發,靠租金支持計劃開展。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共享產權計劃”不是新州首創。類似做法在英國已實施30多年。英國共享產權住房由當地非營利組織住房協會運作,具有“半買半租”性質。購房者購買壹定份額的住房產權(通常為25%至75%),對剩余產權每年支付2.75%至3%的租金,形成購房者和住房協會按出資比例共有房產的模式。個人擁有的房產份額可自由動態調整,既可以向住房協會購買剩余份額,也可以轉讓自有份額。如果個人沒有獲得全部房產,轉讓時住房協會具有優先購買權。

在英國,有資格申請者包括初次購房者、曾經擁有住房但目前無力購房者以及共享產權住房購買者,年收入壹般不得超過8萬英鎊。倫敦地區將申請門檻調整為9萬英鎊。

專家介紹,共享產權住房政策在英國實施以來,滿足了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壹定程度上削弱房價漲幅高於收入增幅產生的負面效應,同時因為建造這類住房所需政府資金補貼遠少於公租房,從而實現更高供給效率。但這壹做法能否在全澳範圍順利開展,有待商榷。

澳洲人溫迪·戈登是英國壹家住房協會共有產權住房部銷售經理。她認為,如不做調整,英國模式很難在澳洲復制,其中壹大原因在於英國銷售房屋不僅要看價格,還會考慮申請購買者收入、個人和社區聯系等因素。

因此,在部分城市,購房者可以直接從公開市場購買共享產權住房,價格會參考所在地房價,但也會考慮購房者支付能力,從而給與壹定優惠。而在澳洲購房,除通過中介直接從賣主那裏購買外,相當壹部分是在房產中介組織的拍賣會上當場喊價購買。要想在澳洲,特別是經濟發達地區,說服私人開發商出讓部分利益,“不是說不可能,但確實得下壹番功夫”。

(據今日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