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開學季來臨 簽租約有竅門地產經紀授訣
開學季來臨,很多大學生需要租房以就學,同時也有不少大學畢業生踏上就業之路,需要租房子居住。溫哥華、多倫多地區近年來租房市場的空置率上升,但同時房租卻在上漲。如何租到一個合適的房子,及如何與業主簽租約,有華人地產經紀向有意租房者提供一些相關建議。
加拿大房貸暨房屋公司(CMHC)最近公佈的房屋租房市場報告,稱溫哥華、多倫多兩大都會的出租住宅空置率今年春季下降,租金則上升,租房族的日子愈來愈難過。多倫多地區,出租房的空置率由去年4月的1.9%降至今年同期的1.8%,兩睡房公寓單位平均租金1269元,年度漲幅為1.8%。
報告中所說的是平均租金,要是在市中心地區,租金便大大超過平均值。多倫多在最熱門的市中心卑街(Bay St.)一帶,新建共管公寓大樓的兩睡房單位月租普遍超過2600元,是平均租金的兩倍以上,未來房租趨勢將進一步上漲。
大多倫多和溫哥華都會區房租金上漲,簽租約要留意一些竅門。(CBC)
地產經紀孟君指出,房屋租約通常是一年為期,但第一個月要付兩個月的房租,即第一個月和最後一個月的房租。有些房東不和租客簽合約的,要求收現金,這類房東是不想房客報稅,這樣做通常月租金可以便宜50元。如果房客想報稅,就事先與房東說明。一般留學生一年可以退稅租金的10%。不過根據加拿大法律需要保留收據六年,以免稅務局查。如果提交不出收據,就要把稅全部退還給稅務局。收據是要房東寫的,如果沒有收據,也可以提供銀行證明(每個月付租金的支票)或是複印租約給稅務局。
根據加拿大的法律規定,室內溫度是不能低於攝度21度,否則房客可以告房東。夏天時,如果房子沒有空調,房客自己買小型空調安裝,需事先與房東說明,否則房東可能拒絕付電費。
如果租的房子有鏟雪和除草問題,需要與房東事先討論,是誰負責做這些事。垃圾、停車和網路問題也需要事先與房東談妥。
房價居高不下 居民要在溫哥華租房越來越難
由於房價高漲,在溫哥華市要租到租金適中的房子變得非常困難。
加拿大廣播公司Radio Canada報導了蒙特利爾市的一個家庭遷居溫哥華時租房子遇到的困難。
報導說,Annie Charron是魁北克大學蒙特利爾分校(UQAM)的教育系教授,她決定休一年不帶薪年假,今年8月與丈夫和兩個孩子搬到溫哥華居住。
Annie Charron說,搬家前為租房子不知花了多少精力,每次有新的房子出租廣告出來,就馬上打電話過去,但往往房子上市不到30分鐘就已經租了出去。
她說,房源少,而且租金昂貴,只有動作最快的人才能搶到,另外,由於他們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曾幾次被房主拒絕。
經過數月的努力,他們終於在 Kitsilano 區租到了一套轉租的房子,一間臥室,帶傢俱,租金每月 1,900加元。
根據加拿大抵押貸款和住房公司(CMHC)的春季租房市場調查,大溫哥華的出租房空置率只有全國大城市平均值的一半,今年4月為1.4%,去年同期為1.8%。
根據大溫哥華房產局的最新統計,大溫哥華獨立房的均價已經達到 116萬加元/棟,一年內猛漲了17.6%。
溫哥華租客私自轉租後院每月500 真租出去了
溫東一名異想天開的女性民眾,上月初曾於廣告分類網站Craigslist上,以500元的價格出租自己的後院給自備帳篷的租客,這篇貼文雖然在不到兩天的時間內,就疑似遭線民檢舉而被撤除,但後來仍有一名男子租下這個後院,但本月初時卻遭到真正的屋主要求必須立刻遷出。
名為潘頓(Darcy Punton)的這名男子,正領取政府的傷殘補助(disability benefits),幾個月前搬到溫市後便借住在朋友家中,後來看到這則出租後院的訊息後,便支付該女子500元租金,預計在當地住到本月15日,但真正的屋主在本月初現身,發現潘頓在屋內後院搭帳篷,便要求他即刻搬離。
潘頓說,屋主會進入屋內是為了要檢查屋況,但他在看到後院有帳篷之後,便向該名女子詢問,不過她僅告知屋主有朋友來借住,卻並未多做說明,潘頓懷疑這名女子根本也只是租客。
潘頓指出,他並不能確定該女子到底是否亦為屋主,但他曾看到這間三房獨立屋,最多曾被分租給七個租客,該名女子與她的女兒是睡在客廳,有其他租客曾對他透露,她似乎還會用短租網站Airbnb來招租。
潘頓進一步說到,將後院租給他的女子後來自己也搬走了,並且還威脅他說若不盡快遷出,她將會以擅自用土地的名義,要求警方介入處理。
潘頓目前已獲得朋友幫助,暫時借住對方家中,並將設法繼續尋找新的租屋地,他對於自己的際遇感到十分不滿,認為該女子的做法十分不誠實,他呼籲民眾在找租屋處時應更加小心。
根據卑詩省現行“住宅租賃法”(Residential Tenancy Act),除非有房東之書面同意,或者租約中沒有限制分租之規定,否則租客不得將自己的承租分租給其他人,需要租屋的民眾,在尋找租屋處時,應特別注意招租者是否為屋主,或者是否得到房東的同意。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據加拿大華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