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布斯:中国资本大举海外置业背后原因是什么?

中国人寿保险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在上周三表示,他们将共同投资由世界一流的房地产开发公司之一铁狮门在波士顿开发的一个滨区项目。福布斯报道称,中国的保险行业迫切地想要收购海外资产,来分散本土资产和人民币带来的风险。

据福布斯中文网,纽约Gusrae Kaplan律师事务所律师库兹克霍夫表示:“我的中国客户是把美国高档物业作为‘保险箱’来对待。他们未必是打算靠出租物业来挣大钱,而是希望这能发挥财富保值的作用。”

福布斯:中国资本大举海外置业背后原因是什么?

去年,中国安邦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收购了希尔顿酒店旗下位于曼哈顿中城区的地标性建筑华尔道夫酒店,支付金额高达19亿美元,使它成为美国酒店交易中按房间平均价计算的最高纪录之一。

这些保险公司购买美国高价物业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原因很简单,为了长期保值。他们早就算清楚长时期需要赔付给客户的金额,所以在纽约和伦敦等世界主要城市购买价格不菲的物业有助于为终有一天申请保险赔偿的上千万中国老年人保存资本。

这种趋势已初现端倪。而且在未来几年,类似交易会越来越多。

2013年,中国出台新规,允许符合条件的公司——主要是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开发商——在海外置业。中国政府认为此举,从某种程度上讲,是帮助各大公司分散投资的方式之一。这些规定还将中资公司在预先批准的外国管辖区,比如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持有的房地产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上调至30%。

这一规定旨在推动这些保险公司去法律制度完善、稳定的国家购买固定资产。中国政府显然是在担心,其国内房价太高。而美国房地产市场自2008年-09年爆发止赎危机后,仍未恢复元气。中国保险公司在本土房地产泡沫的风险敞口过大,因此要采取措施,摆脱当前房地产市场的低迷。

“如果是以20年为周期进行投资的话,其实是不用太担心房地产市场波动的,”库兹克霍夫说,“如果它是地处纽约或者波士顿核心地段的高端房产,那么20年后它必然是升值的。现金充裕且在当本土场风险敞口过大的中国资本希望使自己的财富保值。因此,对于他们而言,在其资产负债表中拥有价值稳定的净资产至关重要。”

海外置业 不是有钱就能任性

2012 年到2013 年间,中国投资者澳大利亚地产外商投资者中名列首位,销售额高达约60 亿美元,此时,突然爆出许家印在澳大利亚购房“翻了船”,对如今大热的海外房地产投资者如兜头一棒,不得不回头审视自己。

估计许家印自己也没有想到,去年刚刚砸下3900 万澳元大手笔买下的位于悉尼Point Piper 的豪宅Villa Del Mare,今年就要因违规被勒令卖掉。

海外置业 不是有钱就能任性

澳大利亚财长近日签署文件,严令中国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旗下公司在90 天内,卖出去年以3900 万澳元(约合人民币1.9 亿元)购买的海边豪宅Villa Del Mare,且不论销售价格多少,必须限期售出,否则将面临起诉。

这是澳大利亚政府自2006 年以来首次打击外国对住宅房产的投资。澳大利亚财长在声明中称,Villa Del Mare 由中国香港上市公司恒大地产旗下的Golden Fast FoodsPty,通过一系列在澳大利亚、中国香港和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的空壳公司“非法”购买。

这则消息一方面震动了对澳大利亚房地产投资抱有热望的中国投资者,另一方面,这只是一次正常的执法行为,不会影响外国投资者对澳大利亚房地产的正常投资。

随处可见的投资风险

由于人民币进入缓慢贬值通道、国内缺乏具有永久业权并且收益稳定的可投物业,A 股市场又风险难测,中国高净值客户掀起了一股海外置业风潮,澳大利亚是投资首选。

为什么许家印的置业交易被澳大利亚官方叫停了?原因很简单,触犯了当地的法规。根据澳洲FIRB(海外投资审核委员会)的规定,自2008 年以后,居留签证少于12 个月的海外人士禁止购买二手物业,即便用公司名义购买,但大股东的身份依然要符合该要求。

表面上看,Villa Del Mare 的购买者“金快餐”是一家在澳大利亚设立的公司,但该公司的股权为一家注册在中国香港的外国公司,实际控制人为没有二手房购买资格的许家印。因此,上述购买安排轻易就被识破,仅仅是一桩很不高明的法律规避行为,加之许家印在购房过程中的高调表现和不避讳的实际使用行为,更让该交易的非法性欲盖弥彰。

事实上,根据澳洲统计局和FIRB 的数据显示,过去7 年来,中国买家已在澳洲物业市场投入近200 亿澳元,预计在未来7 年,数字还将增长近两倍达360 亿。而他们每年的平均投入为45 亿澳元,占新房销售总量的12%,多数集中在全国降价最高昂的地区,其中18% 在悉尼,14% 在墨尔本。

而目前正在征求公众意见的澳洲财政部公布的一篇公议文件《Strengthening Australia’s Foreign Investment Framework 加强澳洲外国投资纲要》显示,这份长达33 页的文件中,有八大部分提到了海外投资的申请程序、要求、费用,不仅是对住宅(现有房子和待建期房),还特别单独论述了农业投资的审批,此外还专门列出一章谈到了违规处罚,这也是针对前几年的违规没有受到应有惩戒的亡羊补牢之举。

那么,当许家印这样的富豪在海外投资都会因对当地法律和法规的不了解而栽了跟头,作为投资者的我们又该如何呢?两位澳洲资深投资人士,让他们来为即将赴海外投资的你支招把脉,或许能让你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那部分资讯。

海外投资的文武之道——要敢做、有度

我认为富豪许家印在澳洲的失手,决不意味着澳洲对海外投资者收紧政策和关闭投资大门, 因为澳洲新房市场(公寓楼花和别墅期房)始终都对外国投资者们实施等同国民待遇的开放地产政策。所以单一违规事件,不应该阻挡中国企业海外开疆扩土的趋势和潮流。

但作为投资者,我们需要始终对海外资本市场充满敬畏,将规避风险放在第一位,投资行动中才可以无畏。

我们要做的第一要务就是要了解投资目标国的市场环境与交易规则。惟有对海外投资目的地的离岸金融资产,包括房地产在内的市场多加了解,规避盲目应用国内短期形成的投资思维和投资习惯,才能避免未来的灾难性后果。

拿许家印案例来分析,虽然表面上看澳洲开始严格遵循FIRB的审核要求了,但这恰恰给了海外企业和个人投资者们更加安全、合法、公平的投资澳洲的一种保障和承诺。总结来看,澳洲房地产的市场仍有很多预期:

首先,既然不能违规购买二手房,投资者必然转投全新物业,因此,别墅类新房价格增长在2015 年仍将持续;其次,海外投资者仍将大量涌入澳洲房地产市场,基于澳洲等同国民待遇的新房贷款政策;目前澳洲海外投资位列前四位的美国、加拿大、新加坡、中国等地无法在本国提供给购房人持续贷款的情况下,澳洲银行和金融机构却可以给予海外个人房产投资者最高300 万澳元的贷款额度(相当于1500 万人民币的住房抵押和融资的上限)。

第三,澳洲目前正经历60年来的最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 4.6%的贷款利率甚至已经低于租金回报率了,全球地产投资可以实现在澳洲以租养贷、以房养房,因此在低空置率、高租金回报、住房供给关系紧张的市场行情下,不会阻挡中国房企进行澳洲房地产拓展的脚步;最后一点,美元走强,澳元创新低,美元持有者大量收购和拥有没有房地产税、物业税、遗产税的澳洲房地产和土地资源储备,只要澳洲税务政策不变,汇率在低位徘徊的时候,澳洲房地产市场依然持续走强,成为世界各地房企和个人投资者的青睐之地。

如果投资者希望进行海外投资的话,那么从房产财商教育者和离岸房地产配置专业角度,我的分析和建议有几方面:

一是国内个人投资者可以跟随市场脚步进行资产风险分担,规避人民币贬值和单一收入来源的风险;二是个人房产投资者在面对海外多国市场选择时更应该摒弃中国思维和判断方法,而是以投资目的地的业已成熟的投资规律和标准进行市场和产品的筛选;三是国内的个人房产投资者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更弱,因此更应该对未来的市场预期风险做离岸资产的风险分担布局;四是个人房产投资者不应该被“海外”和“看不到”而把“不作为”当做借口,因为闭关锁“思”是财富走向平庸甚至覆灭的前兆。

海外投资要信息对称透明

作为一名在澳洲长大,曾经在澳洲国家银行工作过的华人,我认为,此次许家印在澳洲投资的话题之所以被爆出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个人的明星效应以及中国媒体扭曲解读了澳洲政府的真实目的。

需要明确的是,澳洲政府并非针对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查整个相应的事件,因为澳洲法律规定,海外投资者不管怎样利用结构设计或变通方式来澳洲获取二手房都是不允许的。这并不是针对中国投资者的,而是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了。

这就好比在北京,外国人炒房或是买车必须摇号一样,都是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前可能这条行政法律没有被很好地执行,但现在不一样了。所以对普通投资者来说,接下来去澳洲的投资最需要注意的就是信息的透明与对称, 确定投资风险的高低。

所以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投资者在进行海外投资时,选择有知名的、有资信的布局全球资产配置的投资机构,为什么呢?因为对专业的机构来说,投资是长期的市场行为,作为市场的参与者,机构与机构之间可以有效避免出现信息的不对称,同时,由于专注于长期的市场声誉,所以他们会尽量帮投资者赚到钱,才能走得更远。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房地产的确是比较好的投资渠道,一个原因是杠杆比例高,银行对房贷的授信比例大,另一个这也是个人可以选择抵御通胀最好的办法。那么澳洲的房地产行业之所以非常适合个人投资,主要是三点,一个是源于其价格的透明,不会因为海外投资者而出现提价等现象;第二是澳洲的房子是永久产权,世代传承;第三就是澳洲的房子约等于每7 年翻一番的,那么在有80% 的资金是来自银行杠杆的情况下,资本的内部收益率就很可观。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澳洲的房贷得益于澳洲的货币政策五十年来新低,投资者借来的资金极其低廉,而且澳币兑人民币呈现的也是单边走低的态势——比如去年此时,人民币对澳币大约在1:6.32左右,而今年已经到了1:4.8 左右,等于说国人去澳洲投资买房已经无形中打了个折。

还有重要的一点就是,投资者最好多注意当地政策的变动,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出现违规的情况:比如海外人士在澳洲不能买二手房;海外人士可以买全新房和期房作为投资,如果买空地需要在一年内开工建房;有长期签证的澳洲非永久居民可以购买一套二手房用于自住,离开澳洲时必须在3 个月内出售;而以上所有的房产购置都需要申请FIRB 并事先获得批准。

海外置业并不适用所有人 展会价格非购房全部

昨天是2015春季房交会的第二天,记者在现场看到,海外房产的展位前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咨询。随着近年来海外投资置业的热潮,海外房产也“跟风”促销刺激消费。本届房交会上,海外特价房、买房送车、买房送移民等促销手段,让市民觉得新奇,更增加了关注度。

海外置业并不适用所有人 展会价格非购房全部

据悉,今年的春交会上,多家海外置业公司带来了众多海外房产项目。有来自美国、澳大利亚、葡萄牙、西班牙、希腊、意大利、法国、塞浦路斯等多国的海外房产,涵盖公寓、别墅、商铺、酒店等。跟以往几届房交会相比,今年的海外置业项目展位更大了,或许是看到了房交会上各楼盘以促销来带动销售量,海外房产在本届房交会上也用各种促销手段吸引市民。

在现场,一家海外置业公司将一排数个展板放在醒目的位置,分别写着“英国20万英镑投资,享经典英伦生活,一人申请、全家移民”、“塞浦路斯30万欧元,一步到位绿卡,避税天堂”、“葡萄牙50万欧元,一家三代移民欧洲,最快三个月获批”……而另外一家海外房产则写着“买房送移民”,并可以安排咨询者“5天4晚私人定制考察,购房即全额返还”;还有则是“买房送移民+smart车”,不过想要送车还需要买够一定的面积才可以。

但是最吸引人的还是海外房产的特价房源。记者看到,特价房源上有葡萄牙、西班牙、希腊、塞浦路斯的特价房,每个房源还配了外景及样板间图,价格从20万欧元到84万欧元不等,这给了市民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比如葡萄牙一套43万欧元的房源,类型是格林(哥伦布)公寓,面积147.05平方米,还赠送2个车位;西班牙40万欧元的一套公寓,面积172.44平方米;希腊21万欧元一套75平方米的公寓。

这些特价房源,再加上可移民、无居住要求、抄底投资等吸引了不少投资者。不过业内人士提醒,海外投资置业并不适用于所有人,这些明面上的价格也不是购房的全部。因国情不同,各国对于房产物业的法律规定亦不相同,再加上购房者往往通过中介了解投资地产的情况,信息不对称容易使海外购房者对东道国法律不了解或疏于法律审查,造成法律风险。

有意投资海外房产的市民还应当注意,海外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和国内是有区别的,通常须缴纳契税、土地税、印花税以及增值税。但是不同国家征税种类和比例又有区别,如契税仅是部分国家征收,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征收标准一般为房价的1.5%左右;欧美国家主要征收土地税,一年一次,缴纳金额由政府委托专业评估机构对物业价值评估确定;也有些国家如英国,出于鼓励,对在当地购房的海外人士均不征收房产增值税。不是所有国家的政策税收都对投资客有利,很多国家在除房产增值税外,出租获利也要交税,并非所有的租金都归房主拥有。所以,购买海外项目还需要考虑后续成本。

在现场,记者还看到在一块展板上写着“欧洲置业移民年”的字样,但是查了有关资料却没有找到关于“欧洲置业移民年”的相关说法。

海外房产商:以前来东北冷清 今年热情高涨

某房屋交易大会近日在辽宁大连开幕。据房交会组委会介绍,本届展会共有十余家海外展商亮相展出,涵盖公寓、别墅、酒店等,占参展商总数的12%。

海外房产商:以前来东北冷清 今年热情高涨

“塞浦路斯30万欧元购房、葡萄牙50万欧元是底线、最便宜的希腊只需要用25万欧元买房….。.”记者在现场看到,尽管海外房产展位被排列在边缘位置,但前来咨询的民众仍络绎不绝。

负责海外展区的某投资业务总监刘石磊向记者介绍,相比于以前来东北的“冷清”,今年民众对海外房产的热情要高涨许多。

刘石磊表示,多数民众选择海外房产主要用于教育、养老和个人投资等。不过,近年来,欧元汇率的持续下跌使得欧洲海外房产格外受到追捧。“最近,1欧元兑6.7元人民币左右,比去年同期下跌近20%,较低的汇率使得欧洲房产备受民众亲睐。”

记者在房交会现场看到,为博当地民众青睐,海外展商们使出“浑身解数”,纷纷推出购房享5年居留权、永久居住权、全家移民等举措。

“中国的经济增长使得高端人群逐步增多,这也是让海外房产商中国受追捧的原因之一。”塞浦路斯某房产商负责人乔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业内人士分析,海外房产接连现身大连、沈阳房交会并非偶然,这说明拓展中国东北市场已成为海外地产商的共识。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海外投资热潮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了中国人海外投资的热潮,洛杉矶的学区房、墨尔本的别墅、伦敦东区的公寓,不动产成为越来越多中国人海外投资的首选。

“与其他海外投资途径相比,房地产投资门槛和风险相对较低,对于投资者也没有专业要求。从国内的投资状况来看,中国家庭财富中,人民币资产有近80%的比例属于房地产,投资者对房地产投资的热情和需求旺盛,有真实的房子存在对于投资者来说有心理保障,未来海外房产投资更适合国内大多数选择海外投资的人。”优选金融投资总监张淑霞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

但她同时强调,海外房产投资在市场、汇率、利率以及法律四个方面存在一定风险,并且在进行海外房产投资时也存在诸如信息不对称、信誉缺失等一系列陷阱。“有些机构在推销房源的时候并没有做到价格同步,尤其对中国内地客户,有独立的报价单,可以不夸张地说,溢价率高达100%。”

人民币国际化加速海外投资热潮

新加坡精品房源推荐


为何投不动产?

目前,从国内资产海外投资的途径来看,无外乎以下几种投资渠道:直接投资海外房产、保险类产品以及其他金融产品,比如说股票、债券基金、对冲基金、股权基金等;还有其他不动产,比如农场、牧场、酒庄、店铺、矿产等。

“在这些投资方式中,农场、牧场等不动产投资以及能源矿产的投资相对来说门槛较高,并且需要有较高的专业水平,不适合大众投资。而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一般属于风险级别较高的投资标的,适合风险偏好相对来说较高的投资者,再加上国内外的交易规则差异以及时差的原因,对于国内的多数客户来讲这类投资相对来说也需要更高的专业水平,消耗更多的精力。”张淑霞对本报记者表示。

与上述投资方式相比,房地产投资门槛和风险都比较低,并且不需要对投资者有专业上的要求,因此更适合国内大多数选择海外投资的投资者。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币相对强势,以及国内房地产市场步入调整期,越来越多的房地产资本开始寻找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内地的投资者在境外的房产投资额增长了25%,达到101亿美元。优选金融集团总裁张虎成在谈到资产配置时认为:“人民币是长眼睛的,只去安全的地方。为什么从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万科集团、万达集团这些大型机构到潘石屹、李嘉诚这些商业巨擘都纷纷在海外购置不动产?因为这已经成为发展趋势之一。”

怎么投?

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进行海外不动产投资,主要分为“三步走”——确定目的、选择国家、找律师。

目前,大多数国内高净值人群进行海外投资的主要目的仍然是移民以及子女教育。

张淑霞对本报记者表示,前几年兴起的海外“生子潮”目前已经成为海外购房的新生力量,这类人群一般属于高净值投资者,海外购房多是以移民以及孩子教育为主要目的,以自住为主,对生活质量追求较高,一般都会选择相对舒适的大户型,同时为了孩子教育,“学区房”更容易受到追捧。

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海外房产虽然是很好的资产配置途径,但并不适用于追求投资收益的人,而是适合那些非风险偏好、对未来经济担忧以及需要资产多元化配置的投资者。

在选择国家时,张虎成认为,社会的稳定和法制的健全是实现房产投资收益率最主要的保证。

美国仍然是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目的地,数据显示,从2008年至2014年底,中国在美国房地产投资总额高达132.7亿美元,随后是英国以及澳大利亚。

美国作为多年来投资者海外置业的第一选择,有其明显特征。一方面,与欧洲相比美国物价较低,平均房价不高,因此具有较大的升值空间,外来人口众多更容易融入。此外,美国对于建筑监管严格所以房屋质量上乘,房屋具有永久使用权。对于投资者而言,租金收益率较高,租赁市场需求量大,而且美国房屋销售市场健全,房屋转售率较高,适合移民自住以及出租的投资者。但由于美国每个州的法律和税务不同,增加了外国投资者的购房难度。

“英国可投资的城市基本上只有伦敦,但有些投资者反映伦敦天气没有那么好,并且跟美国相比外国人更难融入,同时物价相对较贵生活成本较高。但英国本身法律较为健全,对海外投资者优惠措施丰厚,教育资源丰富,金融比较发达,且英镑相对坚挺,更有利于高净值投资者进行保值配置以及子女教育投入。”张淑霞对本报记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建议除英国伦敦外,投资者应慎重选择投资欧洲其他国家的房产。“欧洲经济受制于社会福利制度和劳工法,又面临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带来的挑战,短期内很难走出衰退。”该业内人士说道。

澳大利亚近年来以优惠的移民政策迅速获得中国投资者的青睐,新移民给澳大利亚带来的财富稳步增长,澳大利亚房产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不存在“遗产税”,土地和房产私有且具备永久权,在澳大利亚的法律体系下,房产可以世世代代永久继承。

但随着新移民大量涌入导致澳大利亚房价飙升,该国移民局已于上周通过其官方网站发布通知,将停止500万澳元的投资移民签证(188C)的时间由原定的今年7月1日提前至4月24日。

同时,澳大利亚房产还存在一个“致命”的问题——海外投资者只能买一手房,不能买二手房,因此只能做长期投资,同时新建房屋已经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在海外购房过程中,由于语言障碍以及对当地环境和法律的陌生使得购房者通常需要寻求当地房产经纪和律师的帮助。据本报记者了解,在澳洲买房通常经过以下流程。

首先,与房产经纪人一起看房,找到认为合适的房子后,先付大约5000澳元的定金,把房子定下来,一般可以持有一周左右。

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需要找到一位澳洲本地律师签合约,然后支付房款20%的首付,但其中的10%可以等到房子建好后才支付。房子建好后,购房者会收到提示信然后准备贷款,贷款一般最多可以达到80%。等到交房时,购房者需要和律师一起去进行验收。合格后,购房者需要支付剩下的10%首付,和已经提前准备好的贷款。

风险有哪些?

虽然海外房产投资有时会带来可观的收益,但由于缺乏对海外房产项目以及当地法律的了解,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淘金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种种风险。

尤其近两年,随着欧元、日元等主要货币的大幅贬值,汇率风险凸显,汇率“吃掉”房产收益的现象时有发生,即使当地房价未跌,投资者购买的海外房产仍然出现贬值现象。

2013年初,以近400万人民币的价格在日本东京投资购买了一套房子的于女士对记者表示:“房子现在的估值大概是420万人民币,出租每个月有18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288元)的收入。”但她表示,“2013年购房时,1元人民币可兑14日元,现在已经变成将近20日元了,日元贬值约40%,这样算算,房子可能还亏了。”

张淑霞对记者表示,虽然国外购房首付比例以及整体的贷款利率比国内低,但国外贷款审核较为严格,法律繁琐,对投资者信用记录尤为重视。

以英国为例,虽然当地的贷款利率很低,但要求中国投资者必须提供在中国的纳税记录,纳税记录需要与贷款额度相比配,因此把很多投资者挡在门外。

此外,北京理工大学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认为,持有房屋的成本也是海外置业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等地区要收房产税,德国、新加坡等地对房屋空置也有限制,会产生空置税等一些额外的费用。”

海外房价飙涨——中国购房者 都是你的错?

近来,中国人在海外买房的兴致一直不减,而有关中国购房者推高海外房价的质疑声也始终此起彼伏。海外高房价,是否真是中国购房者的错?几位来自海外的华侨华人,讲述了在当地的所见所感。

近来,随着加拿大、新西兰等地房地产市场不断掀起热浪,有关中国购房者是主要推手的声音又甚嚣尘上。

据报道,加拿大前驻华大使马大维日前在新书中质疑大量中国热钱进入加拿大市场,给该国地产带来了不良影响,同时他还将多伦多、温哥华这两大城市的房价不断上涨的责任推到了中国购房者的身上。

海外房价飙涨——中国购房者 都是你的错?

在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类似的声音不绝于耳。另有报道称,新西兰亚洲基金会日前一项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新西兰人认为,是亚洲人推高了当地的房价,尤其是在奥克兰地区,持有这种观点的被调查者多达54%。虽然此次调查的矛头没有直接指向中国购房者,但作为最大的亚洲国家,中国似乎难逃干系。

如今,在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一些城市,房价一路飙升确是事实。加拿大中国工商业协会会长李云祥在接受本报采访时称,目前温哥华的房屋价格相比四五年前已翻了一倍。

“奥克兰的房价正处在一个可能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价位,特别是这一两年间,房价的上涨可谓是突飞猛进。”定居奥克兰的新西兰陕西商会会长郭宏也告诉记者,在奥克兰,一栋面积200平方米左右的普通房屋3年前大概只需四五十万元纽币,而如今房价已上涨到近70万元纽币。

海外房价不断高企,原因真是在于中国购房者的“大手笔”吗?

推手不只是中国买家

或是自己居住,或是用于投资,中国人素来喜欢购买房产,而国外相对低廉的房价对于中国购房者而言也总是不乏吸引力。

“相比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城市的昂贵房价,海外房价相对便宜,不少中国投资者觉得在海外投资房产的收益率可能高于国内。”郭宏介绍,近年来,随着中国国内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确实有不少中国购房者出现在新西兰等海外房产市场。

而近来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汇率的下跌,更是进一步刺激了中国购房者的购买欲。“这是一个合理的投资选择,不能因此就说是中国买家炒高当地房价。事实上,从全球在加拿大的投资构成来看,最主要的来源仍是美国和欧洲国家。”中国欧美同学会加拿大分会会长闫长明说。

一些加拿大地产商日前也坦承,近期进入加拿大地产市场抢房的买家不只来自中国,还有不少是来自欧美国家。

“房价上涨与中国购房者有一定关系,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郭宏认为,导致海外房价居高不下的关键因素还在于房地产市场本身的供不应求。

“目前,奥克兰就存在很大的住宅刚性需求。”郭宏介绍,自2011年新西兰基督城大地震后,部分基督城居民移居奥克兰,同时当地包括欧美国家移民在内的海外移民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新西兰新房建设的节奏整体放缓,难以满足当下实际的住房需求。

加拿大城市发展协会执行总裁安妮·麦克马伦等当地业内人士也曾指出温哥华、多伦多等地存在相似问题,即有限的土地供应量无法满足日益上涨的独立屋需求量,这就必然导致房价的逐年升高。

此外,不断上涨的建筑材料成本、较低的房贷利率等因素都是影响加拿大、新西兰等国房价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马来西亚房产回报高 吸引海外投资者

近年來,海外移民和海外置業成為不少投資者的新選擇,目光也從歐美國家投向了壹些亞洲國家。最近有報道稱,馬來西亞政府耗資1720億令吉打造“大吉隆坡計劃”,期望在未來的10年裏,將吉隆坡打造成為世界20個宜居城市之壹。專家認為,這壹利好消息將吸引更多海外投資者勇進馬來西亞投資。

馬來西亞房產回報高 吸引海外投資者

據全球房地產指南所作的壹項調查研究顯示,吉隆坡的房價漲幅,在去年達17.18%,居亞洲之冠。有報道認為,這並不代表大馬如今的房價最高,恰恰相反,正因為多年來房價被低估,漲幅才會如此之大。

大馬房價正值起飛階段,尤其是吉隆坡近3年來漲幅高達三成,低首付、低利率、高回酬、99年甚至永久地契產權,以及未來長期看漲等種種有利條件下,將更加吸引海外投資者勇進馬來西亞投資。

 

停不下来 中国险资海外置业已超317亿

险企海外买楼上瘾,根本停不下来,如今还玩起了联手。

近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联合美国著名地产商铁狮门(TishmanSpeyer)收购了位于波士顿的一个价值5亿美元的商业不动产项目,而这也是中国两大保险公司首次共同收购海外地产项目。

对此,中国平安回应称确有其事,但其资金来源并非寿险资金,而是中国平安旗下另一房地产投资平台——平安不动产的自有资金。中国人寿方面尚无官方回应。

截至2014年12月末,险资境外投资余额为239.55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465.8亿元),占保险业总资产的1.44%;海外设立的保险机构和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约31家。

本报记者粗略统计发现,如果加上此单交易,不动产投资方面目前已有包括中国平安、中国人寿、安邦保险、阳光保险、泰康人寿等在内的五家保险集团海外买楼,足迹遍布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涉及的总交易金额高达317亿元人民币。

停不下来 险资海外置业已超317亿

两大保险集团联手进军美国房地产

据报道,被收购的项目位于美国波士顿的海港区,项目包括一幢13层楼高的办公大厦和一幢9层楼高的独立产权公寓大厦,其中公寓大厦总共拥有100个单位。

有知情人士透露,中国人寿、中国平安和铁狮门在该项目中的占比为1:1:1。对此,平安不动产不置可否,其仅表示,在此项交易中的占比与中国人寿相当。而对于该项目的具体名称和涉及的交易金额,平安不动产表示不方便透露。

对于此次收购,铁狮门的联席首席执行官RobSpeyer予以证实。不过他也拒绝透露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收购了波士顿项目多少股份。铁狮门公司是美国顶级地产开发商、运营商及基金管理公司。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首次涉足美国房地产。2013年,中国平安在英国伦敦收购劳合社大厦之后,险资对于英国房地产的热情一触即发,包括中国人寿、泰康人寿等先后冲进伦敦楼市,与险资一道的,还有其他中资企业。

土豪买家的大量涌入也拉高了伦敦业主们的心理预期,而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逐渐复苏,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开始将目光从欧洲转向美国。

“在美国经济持续复苏的背景下,我们看到波士顿房地产市场未来的长期稳健增长趋势,而就这单个项目而言,因为项目位置优越,产品适销对路,具有良好的基本面,所以能够为投资方提供稳健的回报。”平安不动产一名内部人士对本报说。

“其实,美国楼市最好的投资窗口是在2010年,但那时候金融危机刚刚结束,我们又不敢贸然进入,大家对市场还是信心不足。”一名信托业人士对本报分析。

联手的另一方中国人寿早在2013年年底就详细披露过海外投资计划,且于去年8月正式进入海外投资的实质运营期。中国人寿副总裁杨征近日曾透露:“中国人寿还将加速推进海外投资,并向更多新的未进领域努力。”

万亿资金待出海“觅食”

如今,资本出海已成为全球化资产配置的新常态,尤其在当前国内经济增长放缓,而海外物业的投资价值不断凸显的背景下,海外楼市正在日益成为新的价值增长点。

以中国平安收购的TowerPlace大厦为例,TowerPlace是由知名建筑师NormanFoster设计的甲级办公及商业综合大楼,位于伦敦久负盛名的EC3保险业区域中心,面积3.57万平方米,出租率达99.3%。“相较于国内相同品质不动产3%~4%的回报,TowerPlace的预期收益率达到5.3%,杠杆后预期收益率可达到8%以上。”一名知情人士对本报说。

“海外物业投资不仅可以拓宽投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优化资产配置,还能提升企业运营的灵活性。此外,投资海外地产也是分散投资、规避风险的一种方式,对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名保险业内人士对本报分析说。

险企海外买楼的步伐越来越快,早在2013年7月,在平安信托操刀下,平安人寿成功收购位于伦敦市金融区中心的劳合社大厦,此举引发了一轮国内资本“出海”的热潮,此后,中国险企大举境外买楼、收购海外金融机构。

去年,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斥资7.95亿英镑买下伦敦金丝雀码头10UpperBankStreet大楼90%的股权;安邦保险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阳光保险3.82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悉尼喜来登公园酒店。

今年一开年就先后传出泰康人寿与基汇资本联合出价1.98亿英镑并购伦敦金融城的办公楼MiltonGate;平安人寿以3.27亿英镑买下伦敦地标建筑TowerPlace大厦;阳光保险拟支付逾2.3亿美元购买位于纽约曼哈顿中城的全新酒店Baccarat;以及此次国寿平安联合出手的项目。

不过,除了海外商业地产项目外,也有业内投资人士称:“海外商业地产项目可选择的余地越来越少,今后还会开发更多样化的投资品种。”此外,近日保监会亦再次拓宽了险企境外投资范围。

中国富豪为何热衷海外购房投资?

中国买家海外购房有多“慷慨大方”?在截至2014年的6年里,中国人在全球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达390亿美元,而2008年的投资额只有9200万美元。据仲量联行数据,2014年中国房地产海外投资达到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46%。仅去年上半年,中国私人海外房产投资额接近50亿美元,远超2011年及2012年全年规模。

中国富豪为何热衷海外购房投资?

 

新加坡房源推荐

中国富人们在海外购房、买奢侈品,数字都是惊人的。这丝毫不令人惊诧——中国是全球化的主角之一,富起来的中国人亦对世界充满前所未有的好奇,对于海外的东西看啥都好,因而慷慨得很,这符合资本的特质和人的本性。当年日本人从战后废墟实现经济腾飞时,日本资本也是纵横全球,甚至让美国人担忧日本会买下整个美国。

目前,中国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人海外购资产的热情不亚于当年的日本。而且,由于中国的市场广阔,法治、市场、体制、机制,依然处于正在完善的阶段,中国创富时代才刚刚拉开大幕,中国海外购的大戏尚未达到高潮。因此中国人的海外消费行为还将持续扩大。

当然,中国人海外购房既有资本自由流动的普遍理性,亦有耐人寻味的其他因素。

譬如,中国楼市泡沫化带来的市场警讯,让中国富豪对中国楼市缺乏信心。当然,也因为中国富豪“吃饱”了国内房地产,甚至通过多轮次投机在中国楼市榨足了油水。譬如,中国物权法保护的不健全,让一些富豪觉得资产全部放在中国市场“一个篮子里”不太安全,购买海外房产或其他资产,也是富人“投资多元化”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还有,一些掘取“第一桶金”存在原罪的富豪或者有政商不当交易的富豪,对于在华置业有被“秋后算账”的恐惧感。

因而,购买海外房产或其他资产,不管其动机如何,都是必须面对的命题。即倒逼中国社会的法治化、市场化。法治建设完善,权利保障公平,财富保障到位,可维持社会群体的良性有序。惟其如此,中国富豪才不会和权力有纠缠不清的利益关系,更不会有焦虑不安的原罪恐惧。市场化则体现有秩序、有规则的竞争常态,在此态势下才会形成健康的全民创富观。不正常的“仇富”心理才不会在中国社会蔓延。

当然,中国富豪扎堆出去,也是不正常的。据悉,中国23年来有近千万富豪移民,带走资产28000亿元。移民性质的资产外流,甚至可能导致“钱留海外,债留国内”,是值得警惕的现象。

和一切行为带来的辩证评价一样,中国富豪海外购的慷慨,在让海外相关业者(如房地产业)感到惊喜的同时,也会让当地民众感到不适。

但是最大的舆论反应还是出现在国内。按最新发布的胡润百富榜,中国超高净值人群约17000人,总计资产规模约31万亿元人民币,平均资产规模18.2亿元人民币。这些超高净值人群,超过八成有海外投资需求,目前已有半数在进行海外投资。海外投资目的以企业国际化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为主,二者分别占49%和46%。

在国内存在“仇富”情绪,在海外又被嘲“钱多人傻”,这是中国富人不得不面对的尴尬。根本而言,中国富豪的消费选择,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资本流具有趋利选择的属性,全球化时代更给予这种选择以动力。承认资本流选择的自由,又提供完善的亲商环境和更好的创富市场,才是中国社会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