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滞胀”为房市增添不明朗因素,投资者如何应对?|居外专栏

市场上很多评论都在说全球在面对滞胀风险!何谓“滞胀”?“滞”及“胀”是两个不同的现象: “滞”是指经济衰退,需求不足;“胀”是指物价不断攀升。

笔者认为在欧美有胀,暂时并没有滞。新冠疫情虽然短暂影响需求,但政府不断派钱,大大减少了冲击。反而疫情更直接影响供应链,令物资缺乏,连美国感恩节的销情也大受影响。长远而言,去全球化也令物价有增无减,欧美确实存在通货澎胀的风险!

美国面对持续的通涨风险,虽然联储局不断强调CPI的急升只是暂时性,但笔者并不认同,加息又会增加财赤负担,又会影响股市,只会继续拖下去。

相反,中国疫情受控,供应链也完好无缺,物资并不缺乏,自给自足。物价上升有限,不过,受到加强监管房地产丶打击垄断平台丶经济丶债务去杠杆化等等政策影响,令经济活力减弱,需求自然萎缩。换句话,只会有滞却没有胀,甚至有出现过缩的金融风险!

中国香港作为东西方的交汇点,既受欧美,也受中国的影响,夹在两大经济体中间,情况非常被动。未来两年,一个通涨,一个通缩,利息趋势实在难料。站在资产市场(包括房市)的角度而言,通胀带来对利率的变化就是最大的风险。

作为保守的投资者,虽然笔者估计利率大升的机会很低,也必须有所准备,形势不致于沽清资产或物业,不要过度倚赖借贷,一但欧美利率回升,对资产市场带来极大压力,价格只要短期大幅下跌也令投资者资不抵债。

长远而言,有通胀,对资产绝不是坏事,但大前提是大家能够守过逆境的时刻。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地产代理 vs 保险代理,哪种专业更适合您?︱居外专栏

最近有年青人正在犹豫加入地产代理行列或保险代理行业,遂向笔者了解地产代理的工作。笔者告诉他两者其实有很多共通处,最明显都是主要靠佣金作为回报。不过地产代理通常都有一万几千的底薪,而保险代理则大都是没有底薪。

大家都是必须善于聆听客户的需要,分析能力强,反应快自然能有更出色的销售表现,不过笔者也相信,销售人员每天都会遇到挫败,能够克服负面情绪,锲而不舍地进行工作,可能是必须具备的性格。

笔者再进一步比较,地产代理销售的是各式各样楼宇,包括住宅、商铺、工厂、写字楼、但无论如何都是一件实物,功能也是显而易见,相对保险是卖一种保障,比较抽象。客户有没有此需要,往往要花上不少唇舌。当然,保险的消费金额可大可小,差不多每个人都是潜在客户。相反,地产的入场门槛很高,要有一定经济基础或父母亲戚协助,否则,想买也未必成为有效的客户。

以往保险代理以人传人的销售为主,公司主要是提供培训,教导保险经纪如何利用自己的人际网络。相反,地产代理公司则开设大量门店,提供予地产经纪,方便他们吸纳新的客户。在当今数码年代,越来越多地产公司在利用各式各样的社交平台去促销,而保险公司却效法地产行业,在商场或街上开设了不少新的门店,供前线跟客户会面,相信这是疫情下的产物。

最後谈一下收入,两个行业共通点是收入差异大,做得出色的可以一夜致富,做成一张大单,可以收到超过一百万的佣金,但同时又有大量没生意的经纪要退出行业。保险经纪一年若收到100万首年保费,便会得到MDRT的资格,笔者估计活跃的保险从业员有约4万人,当中20%左右会达到此水平,而经纪本人则大约有30-50万的收入。

至于地产代理若一年收到180万左右佣金,便会成为精英会成员,在大行做的,可分到50万左右,如果中小型行则在70-90万不等。行内活跃人数约3万人,达此水平相信在10%内。

最后,年青人如何选择,就要看自己的喜恶。当年,客户入市的喜悦成为笔者的动力,遂决定入行。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物管公司能管能理!服务到位 物业升值|居外专栏

笔者最近到访一位朋友的屋苑,才发觉屋苑没有访客车位,管理员当然可以按章工作,要求笔者车辆离开,但车上有一位老人家,行动需要笔者协助才能上楼。管理员有见及此,就安排一个业主车位予笔者短暂使用。

原来笔者并非唯一受益者,管理员每天都会将车辆已离开的业主车位,供有需要的到访人仕使用。这样做当然为管理人员带来大量工作,但却可以令业主及其访客带来极大的方便,真的做到能管能理!管理得好也间接令物业增值。

同一情境若发生在沙田第一城大厦的话,管理员固然不会为司机提供任何协肋。相反屋苑的锁车队出名效率奇高,当司机离开三分钟后,车辆应该已经被锁上,需要支付解锁费才会放行。

对于此类只懂执行法则不理业主真正需要的管理公司在中国香港却非常普遍。但这种只懂得执法的态度,并不能真正为业主谋福及利解决业主真正的需要

反观内地情况,由于中国香港跟内地封关已有年多,内地有物业的业主,都未能亲身前往处理物业各项事务,笔者也是其中之一。原本每月的管理费由银行自动转胀,但因回乡证需要更新,连自动转胀也失效,结果管理费已经多月未能支付,最后笔者经微信转钱给物业的管理员,他再代笔者支付。他完全没有责任代劳,但他却为业主解决烦恼。

除此之外,内地管理公司的服务范围也越来越周到,提供衣食住行相关的增值服务,例如缴费、维修、租房、购物等等。不单管理,也要为业主解决问题!难怪内地上市的物业管理公司,业绩大跃进!市值也越来越高,香港物业管理公司,要急起直追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共同富裕利基层 社会稳定利经济︱居外专栏

最近,中国提出“三次分配”,目的是“共同富裕”加上仍在进行的行业监管,一下子令不少外资感到风声鹤泪!所谓“三次分配”,第一次是指税收,第二次是提供公共服务,第三次是通过捐赠慈善方式,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

“共同富裕”的反义词,就是“贫富悬殊”,为了改善此现象西方都有用这三种财富再分配的手段,但不少富人亦可以透过形形式式的合法或非法途径去回避,令绝大部分财富集中於极少数人的手上!根据瑞士信贷银行发表的报告,全球最富有1%人口,已经占有全球财富的44%。

科技的创新,也不是人人受惠。只会有高技能的顶尖人物或公司,例如谷歌(Google)、苹果(Apple)、脸书(Facebook)、亚马逊(Amazon)、腾讯、阿里巴巴等大大受益。低技术的工人,随时被自动淘汰,或被人工智能取代。贫富悬殊的程度有增无减。

其实,历史上也曾出现上述情况,汉语有云“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亦因此衍生出西汉末期的王莽变法,进行土地大改革目的也是改变“贫富悬殊”,当然大家也很容易回忆起中国在50、60年代的“大镬饭”制度,也令笔者想起当年回乡探亲,需要利用粮票购买食粮的日子。不过笔者对当今中国领导人的能力,投下信心一票,必定能在历史的错误中学习。“共同富裕”是减少贫富悬殊的手段,而非对付有钱人,也为基层提供必要的保障,对社会的稳定很重要!社会稳定也是经济发展的基石。

至於投资者,也必须理解国情,在此背景下中国房地产整体未来升幅相信是缓慢的。正如股市有种说法:“选股不选市”。大市升幅虽然有限,个别地区的楼盘,升幅仍然是有吸引力!而且,国内的购买力会否因而外移,更多国内资金投资境外物业!中国香港又会因而得益,也值得大家留意。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二手房创新高 移民卖房费思量|居外专栏

反映大型屋苑二手住宅楼价走势的城市领先指数,终于在上周创历史新高,最新报191.34,超越2019年6月底的190.48高位。相对于去年底楼价上升近5%,其实以上升幅度并不算太过激烈。但中国香港在过去两年经历了社会运动及疫情,而且去年的人口也因移民人数增加而减少了8.7万人,种种不利因素下,楼价仍可以上升,证明只计中国香港本地的购买力已经非常强。

不利因素只能令购买的决定延后而非消失。事实上,在国安法实施后,决心留港者,只要对中国香港未来有信心的话,“不买都要租”,租金是支出,但供楼可以保值,遂令准买家更积极入市。

反而,对那些想移民一族来说,如何部署却是费煞思量。就以移民英国为例,英国物业长远的升值能力,能否媲美中国香港固然是一大疑问,更头痛的是英国地大物博,究竟哪一个城市升值最好,对于一个香港土生土长的新移民,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名下有多个物业,当然可以卖出部分套现。但若果只有一个自住物业,往往令人举棋不定。

最近笔者发现有客户卖出大单位而购入小单位,原来也是部署移民一卖一买,套现数百万元,便可以在外地置业自用,看起来不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中国香港的物业又可以保留放租,供外地物业和生活使用,更是一石二鸟。

不过,这种操作也并非万无一失!风险在於大单位转小单位的升值差异,中国香港当今的市场,仍然受“林郑Plan”的影响,800万以下的单位,相当畅旺。刚刚青衣的新盘,呎价超过2.3万港元仍然可以一Q清袋(孤注一掷),主因就是总价在600万以下,换句话说,现在买入小单位,价钱是有溢价。笔者估计中国香港未来的公屋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供应量会大增!直接影响小面积单位的租值及楼价。

相反,大单位在新香港人不断涌入的情况下,前途更值得看好。所以现在卖出大单位,等如用折扣价卖出优质货,而买入小单位,却又是用高价买入劣质货。古人有言,“上屋搬下屋,唔见一箩谷”。移民,要付出代价,似乎又是合理的推算。

延伸阅读: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政策调整下的资产配置|居外专栏

七月港股大幅下跌,跌幅最利害的是教育类股份,原因是中央一声令下,不少教育机构的生意受到严重打击。

其实,在国内,一直有所谓三座大山,分别指医疗、教育及住房,相关费用越来越高,令普罗大众受苦。在改革初期利用资本、利用市场化,去解决中国的绝对穷困问题,但在这问题获得解决之后,下一步就是解决相对的贫富差距问题。具体来说,资本主义“追逐利润”的本质,令三座大山的民生问题,越演越烈。中国是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中两者的权重可以根据形势而不断作出调整。对教育行业下重药,只是大政策下的一个部署,国内有意见认为要推翻三座大山,类似的去资本化将会陆续有来。站在股票投资角度,涉及这三类的股份价值当然大打折扣,大家宜避之!

至於大家关心的房地产市场又如何?以往投资国内房产,获利是不难的。在城市化的过程中,大量农村人口涌至城市。加上基建的改善,一个在城市边缘的乡镇,三至五年间就可以变成都市的一部份,楼价自然水涨船高!但城市化已经去到一个较成熟的阶段,未来城市化的步伐只会放慢,住宅的落成量也达到顶峰,对房地产的调控手段也会只会越来越往重,例如对按揭的限制,推行二手房指导价等等措施。

笔者也建议大家必须重新检视资产组合内房产的比重,尤其是国内的物业,不宜再冒进。

延伸阅读: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低息环境持续 套现转按好时机|居外专栏

中国香港楼市於2021年在上半年非常热闹,住宅楼价距离历史高位只有约2%,破顶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成交金额至6月中已达3550亿港币,根据97年上半年创下的历史纪录 3750亿港币,距离破顶只有约200亿港币,相信2021年上半年将会刷新历史纪录

楼市旺价又旺量,作为业主当然高兴,但自住的业主可能认为只是纸上数字,但事实并不是如此。楼市大旺主要得益於央行大放水,令低利率环境持续。当今港币同业拆息接近零,银行H按的按揭利率是1.3%至1.4%左右。反观两年前,不少业主见P按跟H按息率差不多,而选择了较稳定的P按,现行的实际利率为2.5%,比H按的息率高。业主可在罚息期界满后选择用H按。以每100万元计,30年分期可以将供款每月省回约550元;500万贷款就每月省回2750元!转按虽然涉及律师费开支,但银行也会有现金回赠给转按业主。现行一般有1%,500万贷款就有5万。而转按律师费不足1万元,“除笨有精”(指通过短期让利来赚取长远利益的策略)!

另外,更进取一点的业主,更加可以藉楼价高位的机会,加按套现,获得的额外资金,当然可以再投入物业市场。买住宅的话,就可能涉及15%的从价印花税。所以不少香港业主会考虑投资境外物业,尤其是英国及大湾区,均为现今的热门地区。

居外推介:这套英国曼彻斯特市中心公寓,坐落卡斯尔菲尔德(Castlefield)区核心位置,2卧2卫带阳台,仅售约¥179万,还可选择买下全套家具,是买房出租的大好机会。

也有业主将资金投入股市,尤其是一些有稳定收益的ETF。市值最大的当然是领展,有 3.7%股息收益,已经是最低的ETF利率,其他的收息率达到6%至8%不等。若以息差5%计算,500万的加按贷款就能产生额外每年25万的额外收益。

一个自住的物业也可以被活化,成功为业主赚取收益。甚至有保险公司在推广加按物业所得资金,可购买医疗保险相连的基金,增值之馀,也可以解决医疗费用高昂的担心。当然,凡事都有风险。如果息口大幅上升,业主的供款支出便会上升,自然影响收益。但以美国为首的央行,是否能够大幅加息?这个风险就必须密切留意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躺平”轮候公屋 消极还是积极?|居外专栏

2021年“躺平主义”在中国兴起,源於4月17日百度的一则帖文:“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躺平主义的主调是“不工作、不买楼、不结婚、不生小孩、不消费”、“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拒绝成为别人赚钱的工具与剥削的奴隶。”

这种心态十多年前在日本已经出现了!日本着名经济评论家大前研一曾着《低欲望社会》一书,描述日本年轻一代为了避免办公室政治、下班后的应酬、无限的加班,改为御宅族,只蹲在家中工作,或只找便利店兼职等非正式的简单工作。由於只能赚取微薄的收入,唯有减低自己的欲望,以减低消费。

日本经济随着90年代泡沫经济崩溃进入漫长的调整期,人口又不断老化,对此种消极文化,并没有对社会带来重大冲击;相反,国内政府及普罗大众,正为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不断努力!这种躺平主义的出现,对经济增长、社会脱贫,都带来负面影响。所以官方口径及主流媒体也对“躺平”展开了批判。

至於中国香港,年轻人想“躺平”也不轻易。除非父母提供居所住在家里。否则,单单居住支出,已令你必须努力工作!所以,最低限度是中产之家,才有资格“躺平”。有父母经济上支持,年轻人又似乎不用真正降低欲望,也不是真真正正的“躺平”一族,反而更像“啃老族”多一点。

在中国香港,有些年轻人在轮候公屋时,其行为却与“躺平”一族接近。为了保持收入低於限额,减少工作,降低收入,维持低消费!不过,其行为也许不是消极,只是积极地解决住屋问题!所以“躺平”地轮候公屋,究竟是积极?还是消极?一时也说不清楚!这可能是香港独有的怪现象。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但开风气不为师 英年早逝忆左晖|居外专栏

上周贝壳找房(以下简称“贝壳”)及链家的创办人左晖先生突然去世的消息,震动了整个业界。“2021新财富500富人榜”於5月13日发布,左晖以2,220.3亿元人民币的财富,压倒了所有国内发展商的传统大亨,以地产中介的身份成为中国房地产新首富。在香港有 KOL更比喻此为“施永青先生财富多过李嘉诚先生”,完全不可以想像!

左晖财富急升源於贝壳在美国上市,市值已达到4,500亿港元。长和股票市值只是2,345 亿,国内发展商恒大物业市值只有1,400亿港元。贝壳的经营模式被看好,才有这麽高的估值。

中国房地产中介,在2000年才开始起步,最初运作模式是参考香港的地产业界。但自 2010年提出“真房源”策略,令链家突围而出,左晖坚持要做难而正确的事,并且只聘用新人任职,挂除行业固有的恶习。链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企业文化,也因而成为北京最成功的地产中介,经他们成交的北京二手房,市占率超过50%,实在是一项惊人的成绩。

贝壳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左晖先生(1971年-2021年)

2014年开始,链家开始为全国发展布局,而笔者公司也有幸於当年率同全体经理到北京交流,得到左晖的“左右手”练一刚先生及其同事热情款待。笔者的公司全港首创的“4+1置业保障”的概念,也是由这次交流中获得灵感而诞生!

回想当天,练先生告诉笔者,链家会朝向平台式方向发展,当时笔者不以为然。直到 2018年左晖搭建的平台贝壳找房上线了。贝壳除了链家外,还集合市场上其他的行家一起服务客户,令以往代理间大家互相竞争的格局,一下子转变成互相合作的局面。这项转变的成功,有赖链家一向行之有郊的分工制度,及精准的IT系统。他的视野高远,执行力强,令笔者及不少业界人士都佩服万分。

今年4月23日,左晖写了一封信。信中表示贝壳的使命是“有尊严的服务者,更美好的居住”。地产代理中介要获得客户尊重,必须创造足够的价值。笔者公司的愿景是令地产代理成为值得信赖的行业,尊重及信赖也是异曲同工。

左晖无疑是为中国房地产经纪行业带来了经天动地的改变,也为行业带来了尊严及荣耀。相信大家都会永远怀念他!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为免下错车 移民也置业|居外专栏

一篇来“亲子王国”论坛以《为了楼房患上抑压》为题的发文,成为了近日中国香港的网上热话。

文中描述一对夫妻,育有一子,於十多年前以 180 多万港元“上车”(购房),直至两年后以 300 多万港元卖出。卖楼后一直租屋,其间搬了数次地方后,已感到身心俱疲。估计由於夫妻二人一直不肯承认自己当初的“错误决定”,认为楼价终有一日会下跌,结果夫妻二人先后患上抑郁症,亦需靠抗抑郁药控制。

这种“上车后、下车、望楼价下跌再上车”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屡见不鲜。但现实上,专家也很难确定楼市的走势,何况自 2008 年各国大量“放水”的情况下,楼价不断破新高,大幅下跌的情况亦未曾发生。

除了上述“赌博性”的卖楼原因外,在生活需要的层面上,也有卖楼的需要。例如家庭成员多了,需要更大的活动空间,那是换楼的需要。当今银行贷款政策非常严格及僵硬,大部份业主都需要先卖出自住物业,银行的压力测试才能通过。当前最大的风险是卖楼后,与购买新物业前的日子差距,一旦日子拖延太久,楼价又不断跃升,业主自然大失预算了。往往又觉得楼价升得太高了、太快了,逐渐产生先租后买的念头。待两年租约到期后,再购买新居所时,结果又跌入“下错车”一族,从此无法再上车!

另一个新兴的原因,就是移民而卖楼。上星期跟大家分析过,移民前将所有资产沽出折现,才可以省回大笔的资产增值税移民卖房早安排 税务繁复要小心|居外专栏。所以,笔者也发现不少打算移民的朋友,也会选择先卖出中国香港的物业,但移民外地并不一定成功,笔者经历过香港的 97 移民潮,身边也有不少好友,移民数年后,最后选择回香港生活。一旦卖出了所有物业,回港又变成“无壳蜗牛”,就是双重损失了!

一旦您决定把香港的物业都卖出,笔者也奉劝大家,必须在外地重新置业虽然因为外国地大物博,整体楼价的升幅会比香港慢,但有一些移民热门的集中地或城市,升幅也可以很厉害!一旦错失置业时机,又会变成另一种形式的“下错车”。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