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清邁購買小型公寓? | 泰國

現在泰國的房產已經成為國內投資者的又一戰場,很多人也是因為看上那邊的優美環境,想過去養老。而清邁是泰國第二大城市,僅次於曼谷,是養老聖地,如何在泰國清邁購房呢?公寓的價格又是怎麼樣的呢?

工具/原料

  • 護照

方法/步驟

首先看看泰國對外國人的限購政策。如果是購買沒有土地的公寓房,就是我們在國內常見的小區,外國人是沒有限制的。和本國人一樣是永久產權,且傳給子孫也沒有遺產稅。

如果是要購買泰國的別墅,即帶土地的房子,就要在當地註冊公司,以公司的名義買,這樣做代價就比較高,只適合合適的人群和高富帥。

貸款問題,外國人也可以在泰國貸款買房,但是現在只能從一些金融公司那裡貸,國內的銀行已經停止了這一類放貸業務。

清邁的公寓價格在1.6萬左右,現在每年都在以百分之六到七的幅度上漲,作為養老聖地,這裡的房價上漲空間還是有的。如何在清邁購買小型公寓? | 泰國

清邁的公寓房很多都是小面積的房子,很多專門針對外國投資者的,通常價格在三五十萬及以上。

關於投資區域,CBD,長康和寧曼是目前最理想的房產所在地,可以著重考慮。

 

來源:百度經驗

排版:shelly Du

 

 

去法國留學 巴黎房租什麼水平?| 法國

在國內很少見到租房讀書的情況,四人間、六人間的宿舍是國內學生的“住宿標配”,偶爾條件好的也有豪華二人間。但是在國外因為學生公寓飽和,租房讀書是非常常見的。下面我們就來說說去法國留學巴黎租房那些事。

根據法國租房服務網(LocService.fr)基於網站上35000個申請作出的統計,在那些想要外出租房的學生中,有57%的人在尋找普通單間公寓(studio)。

普通單間比T1型單間公寓貴

去年六月份,一間24平米普通單間公寓(studio)的平均租金為496歐,比30平米的T1型單間公寓(除廚房衛浴外只有一個房間的公寓)稍微貴一點,T1型單間公寓的價格為489歐元。

法國租房服務網的創始人霍伯特(Richard Horbette)解釋說:“在房價最高的城市中,T1型單間公寓非常少,而普通單間公寓的價格卻很高,這種現象造成了失衡的局面”。大巴黎地區的普通單間公寓均價為772歐/月,T1型單間公寓的均價為701歐/月。

巴黎和普瓦捷:房價兩極化

巴黎作為首都,房價自然是很貴的,巴黎的單間公寓價格平均為824歐/月。租房價格排名前九位的城市都在巴黎地區。另一個極端是普瓦捷(Poitiers),那裡的單間公寓平均月租只有324歐。

研究顯示在普瓦提艾、佈雷斯特(Brest)、勒芒(Mans)或者聖埃蒂安(Saint-Etienne)租房的價格要比巴黎便宜60%。

除大巴黎地區外,房價最高的地區分別是尼斯(570歐)、埃克斯普羅旺斯(Aix-en-Provence,532歐)、里昂(511歐)、波爾多(482歐)和馬賽(482歐)。

月租平均預算為583歐元

照理來說,巴黎學生的預算當然比這個平均預算要高(巴黎學生平均802歐),法國其他地區的平均預算為(515歐)。另外,將近一半的學生更偏愛租住精裝修公寓。

合租平均421歐元/月

為了避免過高的房租,合租無疑是值得優先考慮的解決方法。20%的學生選擇合租,這一比例明顯高於租住獨立房間和寄宿的學生(9%)。

合租一間公寓可以省錢:合租者平均每月的住房花費為421歐,比租住普通單間公寓(studio)要便宜。一般合租公寓最常見的戶型是兩室一廳的T3戶型。

研究還稱:“學生公寓的價格與私人出租的普通單間公寓價位相同,但實際上這些學生公寓的地理位置更優越而且有配套服務設施。”

23歲的伯萊因(Pierrine)提起她在甘岡(Guingamp)的租房經歷時說:“我當時想,在這樣一個小城市找到一間公寓會很困難,所以我就去住了學生公寓。我每個月要付350歐元的租金。但我的朋友們,她們的公寓月租金不到100歐元。”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Shelly Du

華裔老人在美國的晚年生活是什麼樣的? | 美國

初到美國時,有人覺得驚喜,有人覺得不習慣,有人覺得很無聊。語言不通、習俗不同、觀念炯異,老人與晚輩能否和睦相處,共享天倫之樂?

“好山好水好寂寞“,似乎成了中國人眼中普遍的美國印象。老人在美國生活,不像在中國那樣可以到樓下及公園跳廣場舞,或在家中搓麻到深夜。

絕大多數探親老人都是與子女同住,操持家務、帶帶小孩,子女有時間才帶出去旅行。如果自己不會尋找樂趣的話,生活的確會很無聊。

來自上海的戴有宏在美國探親好幾回了,都是與兒子一家同住。他探親的生活多姿多彩,經常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到處逛,走遍大街小巷,去了很多景點,每天都寫博文。探親不到半年時間,就寫了博文273篇。

從他的博文可以看出,他是一個善於觀察生活,喜歡與人交流,熱愛多元文化的人。觀光、寫博文、參加各種活動、結識新朋友……戴有宏的探親生活十分充實有趣。

三代同堂享天倫之樂

汪希德夫婦和兒子一家同住了20年,相處十分融洽。汪希德認為,老人和子女同住,可以排遣內心的孤獨感,享天倫之樂;萬一出現身體不適等緊急情況,也有人照顧。

兒媳蘇秀玲對與老人同住也表示很滿意。她坦言老人幫了很多忙,教兩個孩子學中文,做了不少家務。像蘇秀玲一家三代同堂和睦相處的生活對老人們來說是最理想的,但這樣的家庭並不多見。

退休之後才移民的老人覺得,生活在異國他鄉,不會開車又不懂英文,能和子女一起生活最好。不然,在陌生的國度,語言、生活習俗和文化上的差異令他們寸步難行。他們認為,如果來到美國也要與子女分開住,還不如呆在中國好。

一碗湯的距離最美。在美國呆久了的人,會改變中國幾代同堂的舊觀念。探親老人來美國只是暫時住一段時間,與子女同住問題不大。移民後的老人如果想長期居住在美國,一般會想辦法與子女分開住。

由於不懂英語,不會開車,中國城則成為老人們的最佳居住地之一。和子女住得近,經常能見面,也是不錯的選擇。敏華(化名)認為,和自己的父母十幾年沒有同住了,生活習慣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硬要一起生活實在是一件痛苦的事,更何況是來自不同地方的公婆。 

敏華的母親說,剛到美國時,女兒對她很好,時間久了,說話就不客氣了,嫌她髒,嫌她做飯難吃,總是挑她的毛病,哪個老人家一點毛病都沒有?

華洋觀念炯異

馬老太太的女兒嫁了個洋女婿。她抱怨說,美國的做法很不相同,自己認為是對的,在美國人眼裡可能完全是錯的。

她給孫子穿的衣服總是比大人的多,她認為小孩怕冷,萬一凍著了會生病。女婿在家一年四季穿短袖,馬老太太要穿兩件衣服,她讓孫子穿得比她還多,夏天不准開冷氣,怕孩子受凍。

洋女婿認為這樣做會把孩子捂壞,一回到家就給孩子脫衣服。有一次,孩子發熱了,老人認為這是受涼了,還要給孩子加衣服。洋女婿認為,發熱了要脫衣服,身體才能降溫。

馬老太認為,孩子應該睡硬床墊,有利骨骼生長,洋女婿認為,孩子的身子骨軟,睡硬床墊簡直就是折磨。雙方都是愛孩子的,可照顧孩子的方式大相逕庭。

老年公寓生活安逸節目多

王老太住在碧近山一帶老年公寓,她對那裡的生活非常滿意。她說,每個星期都有醫護人員上門檢查老人的健康狀況,社區安排定期的健身活動,老人們也自發安排唱歌。

向華老先生住在中國城老年公寓。他說:

和子女同住是希望能幫助子女操持家務和照顧下一代,自己有個緊急情況也有人照顧。如果幫不上子女的忙了,不如分開住,不想給子女增添麻煩。分開住也自在,起碼做起飯來不必考慮那麼多人的口味,做事情也不用考慮晚輩的時間表。身體出現不適時,可以打911。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政府部門會派工作人員上門照顧起居。

挑選合適的養老院很重要

華人老人由於長年的飲食生活習慣,更希望居住在華人養老院,而西雅圖地區的華人養老院極少。李越夫婦在貝爾維尤市開辦了一所家庭養老院,受照顧的老人多數是華人。

他們可以在那裡吃中餐,看中文電視,用漢語交流,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一致,溝通起來較方便。如果子女離得遠,老人想見他們一面還真不容易。

有些老人甚至幾年都沒見過自己的孩子了。養老院的生活幾乎就成了他們的全部。選一家比較舒適的老人院,對這些老人來說,是極其重要的。

李越認為,老人們如果受到很好的照顧,可以多活很多年。他對挑選老人院有個建議:不要光看外觀,還要打聽工作人員是否負責。家庭型老人院一般是企業主親自照顧,利益與病人緊密相關。

老人走了,他們的收入就會下降,還要重新找新的客源。鑑於此,企業主也會悉心照顧好老人的。而大型老人院的工作人員是拿時薪的,收入與病人無關。

華人子女要比當地人孝順

李越表示,華人子女看望老人要比美國人來得頻繁。華人老人臨終前還能見到親人,很多當地老人卻是在自己的房間悄悄地死去。老人得了重病,美國醫生會對他們搶救後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如果生活質量太差,醫生會問家屬還有沒必要搶救。

影響子女施救決心的因素有多方面:當地人比較看重生活質量,認為生活質量太差,活著也是一種痛苦;醫療費用太高昂,卻又得不到政府補貼;老人生前買了高額人壽保險,死後子女可得到一大筆保險。

符合上述情況的,美國人的親屬多數會說不搶救了。而華人的子女則偏向於全力搶救。他們想盡自己的能力表達孝心,希望自己的人生不後悔。老一代華人多數是窮人,治病有政府補貼,醫療費用不會成為親屬的負擔。

來源:這才是美國

作者:張馨月

責任編輯:Shelly Du

 

澳大利亞移民如何就醫?| 澳洲

澳洲作為全世界受歡迎的移民國家之一,每年有近19萬人移民澳洲。可以說,所有的移民都會關心,未來如何就醫?

澳大利亞的MEDICARE醫療保險

所有澳大利亞新西蘭的公民、永居居民,和來自互惠醫療保健協議國家的海外遊客,包括愛爾蘭英國荷蘭,瑞典,芬蘭,意大利和馬耳他,均可享受Medicare提供的福利。

Medicare所提供的服務包括:全免費的公立醫院急診、門診和住院醫療服務;免費或部分補貼的私人全科和專科醫療服務;補貼的社區私人藥品服務;全免費的病理檢驗、影像檢查和治療服務等。

澳大利亞移民就醫指南

澳洲的醫療制度與亞洲的醫療制度有很大的不同。在澳洲遇到生病問題時,很多人往往是以傳統亞洲式的思維去考慮就醫,以致帶來很多麻煩。

澳洲的醫療系統分為兩大部分,公立和私立

公立醫療系統(醫療費用由澳洲政府支付)。在公立醫療系統看病,需持有Medicare卡(Medicare是國家公費醫療系統的名字)。澳洲公民、永居(PR)、某些過橋簽證、某些TR持有者(如果你申請簽證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申請PR,那麼你可以申請Medicare卡)都可以擁有Medicare卡。

公立醫院特點

1、少付或不付門診費(如血液檢查,X光等)。

2、不用支付各種化驗費用。

3、不用支付在醫院裡費用(藥品、護理費、床位費等)。

4、藥費需要自己支付(住院期間的藥品費絕大部分不需要支付)。

5、不包括牙齒(青少年除外),物理療法(如按摩、針灸、中醫等)的費用。

6、你只能去公立醫院看病。你不可以選擇獨立診所或醫院。

7、對於某些疾病,你可能需要較長的等待時間才可以接受治療。

8、如果有Health Care Card卡,可能不用支付牙齒、物理療法的費用以及支付極少的藥費。

私立醫院特點

醫療費用由保險公司、個人和國家共同支付。個人支付比例由保險公司確定,任何人可購買私人保險私立醫療保險主要分為三大類;

Hospital Cover(醫院險)也就是私立醫院裡的花費

Extras Cover(額外險)牙齒,眼鏡,救護車、理療等花費

OSHC(海外學生險)與Hospital Cover基本類似。不包括牙齒和眼鏡。但包括救護車。留學生辦簽證時一般都是買的這個保險。你可以選擇去某個特定的私立醫院看病。

去哪裡看病?

去藥房找藥劑師

如果你有輕微不舒服,首先考慮的是去找Chemist(藥劑師),一般的藥店(Pharmacy)都有。跟亞洲不同的是,這些藥劑師不是單純的售貨員。

如果你有不舒服,他們可以給你一些建議。

一般來說他們的態度都非常好。例如你有頭痛,鼻子不通氣,痔瘡,腳氣等,都可以去找Chemist,他們會給你推薦一些常用藥物。經常看到有夥伴從自己的國家攜帶常見的藥物,其實完全沒有必要。

這裡藥物的種類不比亞洲少,都是從全世界進口的。至於價格,一般這種藥物也就3-5塊到10來塊之間。

如果你確實感覺是生病了,需要看醫生,先為自己找好全科醫生作為看病的不二選擇。急診時去醫院急診中心,嚴重情況下叫救護車。各位放心,澳洲的診所或醫院可以為Medicare病人提供免費的中文翻譯。

全科醫生

診所有兩種,一種標明叫Bulk Billing,如果你有Media Care卡或OSHC卡,不收取門診費。另一種如果你有Media Care卡或OSHC卡可能要收取$30-$50左右的門診費。一般來說Bulk Bill的醫生可能不太認真,幾分鐘就把你打發走了。原因是所有的GP每看一個病人都會從政府拿一定的補助,對於Bulk Bill裡面的GP來說,他們就要看更多的病人去保障自己的收入水準。

全科醫生在其診所可以為您處理許多普通常見病症,比如感冒發燒、皮膚病、小的外傷傷口處理等,並可以根據病情開處方藥。在必要情況下,全科醫生決定您是否需要進一步檢查、或將您轉診給專科醫生(specialist doctors)、或者住院治療。你不可以去醫院直接找醫生或專科醫生,這與你是否有私立醫療保險無關。

全科醫生通常在小型的私人診所或者醫療中心工作。小型診所的營業時間一般是週一至週五的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有些診所的營業時間可以更長,或者在週末也營業。您在診所看病時,必須與醫生預約。一般提前一到兩天打電話就可以約到全科醫生。如果是比較急的情況,也可以在當天約到醫生。每次就診的時間為10~15分鐘左右。

醫療中心

醫療中心的規模比私人醫生診所更大,通常有許多醫生在那裡工作。在醫療中心,您可以看門診、做普通醫學化驗檢查、處理外傷傷口、以及健康諮詢等。必要時,醫生會推薦您去專科醫生診所或醫院繼續治療。

去醫療中心看病時,您不一定要預約,可以直接在候診室排隊等候,輪到哪位醫生有空,就可以看病,這是與診所的區別,各位不要弄混了。不過如果您想在醫療中心看一個固定的醫生,那麼要事先打電話預約。醫療中心的營業時間比診所更長,有些醫療中心可以提供24小時服務。

澳洲的醫療中心有無數個,尤其是在人多的地方,隨處可見。但醫院並不是很多。例如整個墨爾本只有6座公立醫院和若干私立醫院。這就是你不能直接去醫院的原因,沒有足夠的醫生接待病人。

如果你有Media Care卡或OSHC卡。公立醫院的所有費用是不需要你支付的。包括你的各種治療,檢查,食物,不能自理病人的護理等等。如果你有OSHC卡,私立醫院裡的花費應該也都可以報銷,但可能有條件限制。

急救—緊急電話 :000

當你撥打急救電話後,馬上會有人說Police, Fire, Ambulance?你只要說Ambulance,他們會把電話轉到負責醫療急救處。http://www.yongxinsky.com/austral/

另一個澳洲政府提供的24小時醫療諮詢電話是1800 022 222

OSHC (Overseas Student Health Cover)海外學生醫療保險。(私立保險的一種)

Medibank澳洲公費醫療系統的名字。

Medicare澳洲比較大私人醫療保險公司的名字。

Bulk Billing字面意思是“批量賬單”。如果一個診所標明它是Bulk Billing,那則不收取門診費。(你需要有Medicare卡或者私人醫療保險)

GP (General practitioner)診所裡的大夫叫GP。他們什麼病都看。如果他們覺得你需要看專家(Specialist),他們會給你開介紹信,你才可以看專家。

Specialist專科大夫,你不能直接去找專科大夫,你需要GP的介紹信。

在澳洲看病,如果不是急診,多數人首先會去全科醫生診所或醫療中心看病。

全科醫生如果認為有必要,會再將病人轉診給專科醫生診所或者醫院的專科門診部。建議除了在澳洲的永居居民可以享有Medicare醫療保險的保障外,在澳洲工作和留學的海外人士,可以通過購買私人保險享受更健全的澳洲醫療體系的保障。

相關資訊:住滿15年才可領津貼 澳大利亞政府提案遭移民反對

(據搜狐永鑫)

全民免費的澳洲醫療制度背後的真相

隨着人們生活質量的改善,現在有很多人選擇了出境旅遊、出國留學和海外移民,不管是移民也好,留學或者旅遊,我們都需要在此之前考量一個國家的醫療制度。今天小編就以澳洲的醫療制度作為代表給大家做一下詳細的分析,看看全民免費的澳洲醫療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眾所周知,澳洲福利制度在全球算是名列前茅,全民免費醫療的醫療制度更是令國人羨慕不已,因此,也有許多人選擇了移民澳洲,拿到澳洲的PR或者綠卡來享受澳洲的福利。澳洲的醫療制度真的有那麼好嗎?難道就一點缺陷也沒有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澳洲置業百科澳洲購房流程|澳洲房貸申請|澳洲房產稅費

yiliao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

在澳大利亞眾多的福利項目中,國民保健系統是它最引以為豪的。早在1973年,澳大利亞政府就頒布了《健康保險法》,其中規定,每個公民都享有同等機會的醫療保險,每個居民都必須參加醫療保險。所有澳大利亞永久居民和公民(包括新西蘭公民)均可申請一張醫療卡(Medicare Card),持卡者可免費在私人診所及公立醫院得到醫療服務,錢完全是由國家出。

但是,免費的“醫療午餐”並不免費,其實,公立的醫療服務也是一種保險,保費從我們的收入里扣。如果你是自己報稅的,你會看到有一個叫Medicare Levy的東東,他的比重是你收入的1.5%。只要你有收入(扣了規定的deduction後),你就要交1.5%的稅買這個Medicare Levy的保險。如果你的收入很低(扣了規定的deduction後就沒錢了),你連這個稅都不用付了但你還是享受Medicare。

再則,免費的“醫療午餐”並不好吃,由於醫療免費,公立醫院常常是人滿為患,並且看病是按照輕重緩急的順序來的,在澳洲看慢性病和急診是件艱辛的事情,也許一個簡單的胃鏡檢查你就需要排隊兩年多。別驚訝,或許這就是澳洲公立醫院的“免費醫療午餐”不好吃的原因。如果為了不耽誤病情,就只能選擇私人醫院,這樣也是需要一筆昂貴的醫療費用。

家庭醫生尤其重要

在國內,一生病我們就去醫院,去診所,然而在澳洲,除非急症,不然不要去醫院。此時,你就需要一個家庭醫生。(general practitioner – GP). 他會幫你看小病,如果他覺得你的癥狀需要進一步檢查,他會把你轉到專家門診.所有的檢查結果都是先給家庭醫生,他會通知你結果.你的家庭醫生會有你一切的病史。而且小編建議,找一個固定的家庭醫生很重要(如果會說中文,那就再好不過了)。

家庭醫生可能不會治療疑難雜症,但是他知道應該把你推薦給誰治療。再次強調一下,家庭醫生在澳洲醫療系統里是很重要的。他給你寫的推薦信的分量,決定你在公立醫院治療時候的優先權。如果他說這個病人估計是癌症晚期(可是你明明就是早期),應該馬上就會給你治療。

醫藥真分家

有人會問,是不是看完病直接在診所里買葯,然後都是國家買單?不是的。這和中國不同,中國一般是在哪看病在哪買葯,澳大利亞是真正做到了醫藥分家,在那裡clinic的旁邊必然會有一個藥房(pharmacy),藥方開在診所的旁邊,純粹是為了方便病人買葯,但是診所和藥房之間是沒有聯繫的。不同的所有者,並且沒有任何的業務往來。如果病人不喜歡診所旁邊的這家藥房,也完全可以在任何別的地方的藥房買葯。

為什麼還要買私人醫療保險?

俗話說“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澳洲醫療的基本理念是無論貧富,有無工作,只要你是澳洲公民和持有澳洲的綠卡,你都能夠享受到良好而且免費的醫療福利,但是它的公平和免費,卻不能很好地解決這兩者與效率之間的矛盾——在大部分情況下對於病人來說,效率對他們更為重要。雖然澳洲醫療的質量在國際上來說是數一數二的,但是他的效率確實有些令人想不通。那麼,你就需要尋找效率高,服務更好的私人醫院,但是私人醫院其高昂的醫療費用不是所有人都能承受的起的,此時,能幫你解決眼前問題的只有私人醫療保險。

買私人醫療保險無非這兩個原因。一、我們能夠享受到更好的服務,看病不需要排隊。二、政府政策的支持,政府鼓勵大家乘着年輕,早點買私立醫療保險。去私立醫院看病就能緩解公立醫院的負擔。但是,沒好處大家幹嘛自己花錢去買呢?所以,政府說,如果你在31歲開始就買私立醫療保險,我每年幫你出30%的保費!你到了65歲的時候,還可以享受35%的折扣。你到了70歲的時候,更可以享受40%的折扣。

可是,如果31歲開始不買,41歲才開始買,那你沒有買的年數,就按照2%一年付額外的保費.但是你還是享受折扣。這個額外的保費叫做 Lifetime Health Cover Loading (LHC)。

沒有PR的人可否買保險

當然是可以的!有很多保險公司提供來澳洲工作或旅遊的人士(工作簽證)的私立醫療保險.如果你有陪同的家屬,他們也可以買私立醫療保險.費用的話就是比澳洲PR或公民貴30%左右。

保險的名稱也不太一樣。通常最便宜的大概是$1000左右. 但是要強調一下,如果你是拿工作簽證的,因為你不是澳洲PR或公民,你不需要付那1.5%的Medicare Levy的稅(因為你不能享受Medicare)!!!也就是說,你在退稅的時候,可以把這1.5%的稅和政府要回來.其實這樣算下來,你付的錢可能還比澳洲PR或公民要少一些!!!

(據海外財富網)

 

中國駕照如何換成澳洲駕照 這個必須要知道!

澳洲沒有駕照,相當沒有兩條腿。還好的是中國的駕照可以在澳洲使用3個月,但是要經過一定的程序才可以哦~

要是你有澳洲移民身份,你的中國駕照在澳大利亞可以使用3個月,在此之後需要通過一個30個問題的簡單電腦考試轉澳大利亞駕照。但這個考試必須在駕照過期3個月內通過,不然就得參加路考了。如果你不具有移民身份,那麼你不必一定轉成澳洲駕照。由於澳洲規定你只能同時持有一份有效駕照用來開車,所以轉成澳洲駕照時駕照管理機構將使你原來的駕照作廢。國內駕照轉澳洲本地駕照需要路考。可以轉哪種駕照根據國內駕照的持有時間定。

>>>澳洲置業百科澳洲購房流程|澳洲房貸申請|澳洲房產稅費

jiazhao

駕照不到一年的:可以轉P牌,也就是有權限限制的provisional駕照。持P牌開車只能喝2/5全照的酒。

超過一年的:可申請是全照。比如持三年以上,路考後可拿到澳洲本地的GOLDLICENCE。

怎麼轉換駕照?

轉換駕照只需要帶上有關證件(Studentcard/Passport/BankstatementorTelephonebill/Chinesedriverlicence&translation)到就近的RTA(RoadsandTrafficAuthority)去申請,通過knowledgetest和drivingtest之後就ok了。澳洲的各個州具體規定會不完全一樣。你需要諮詢你將要去的州的交通管理當局。

翻譯駕照:必須在澳大利亞辦。

NSW:必須在RTA指定的機構翻譯(包括移民局的免費駕照翻譯,以及付費的機構翻譯)注意:三級翻譯及國內公證不受認證。

其它州:可以使用國內的翻譯件或三級翻譯。

相關費用

辦證費工40+一年期費用=$35;5年期總費用=$105(所以辦5年的合算多了)

這裡路試必須先參加培訓,一般要求10次課,每次要$20-40。

考試必備資料

  1. 你的預約收據
  2. 駕照工本費
  3. 你的汽車學習駕證(CarLearnerPermit)或者你在中國的駕照*身份證明(如果證明不是英文,需官方認可的翻譯)
  4. 經註冊的能合格上路的汽車*醫療證明(如果你有醫療上的問題,並可能影響你的駕駛能力)

考試通過後什麼時候能拿到駕照?

當你順利通過一切測試後,你會被要求拍照,然後,你就能你拿到那張來之不易的帶照片的駕照了。正式駕照一般有效期為十年。如果你要求,也可以以三年為一個有效期。

如果你以前從沒持有過駕照,那麼頭三年必須是見習駕照(ProbationaryDriverLicence)。三年後方有資格申領全照(FullLicence)

Tips

申請駕駛執照,對於沒有駕駛經驗的新手來說,最好的辦法是找駕駛學校。在澳洲絕大多數的城市都有中國人開辦的駕駛學校一般來說,只要通過了書面測試,經過大約十個小時左右的實際駕駛學習,你就可以參加駕駛之的路考。在澳洲,駕駛執照的重要性是我們必須強調的。它不僅僅是你的駕駛執照,還是你的身份證明。在很多的場合下,當需要你出示個人身份證明時,澳洲人往往要求你出示駕駛執照。可以這樣說,在澳洲境內,它的作用和護照幾乎沒有什麼兩樣。所以你應該妥善保管你的駕駛執照,同時認真遵守交通規則,以免駕駛執照被吊銷。

(據 In澳洲在線)

 

泰國的計畫生育介紹 | 海外

泰國位於東南亞,是亞洲的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較低,泰國男女比例失調,人口密度較高,為世界平均人口密度兩倍多,是發展中國家中推行家庭生育計畫較成功的國家之一,其人口增長速度已得到了相當程度的控制。

泰國降低人口增長主要從推廣家庭生育計畫著手,政府向自願接受者免費提供避孕藥具和家庭生育計畫服務,培訓家庭生育計畫工作人員和醫務人員,建立有關的醫療保健機構,動員基層機構和群眾參與家庭生育計畫和服務,同時,政府把家庭生育計畫與農村的發展、生活條件的改善,如提供飲用水、改善農村居民的營養不良、增加醫療設施等結合起來。泰國控制人口取得了相當的成績。現在,泰國的人口粗出生率下降至16.7‰,婦女總和生育率也下降至1.74,低於人口更替水平,人口增長率也降低到0.93%。這些主要的人口指標都低於欠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

在性別比方面,泰國的人口性別比保持著平衡。1995年,泰國人口的男女性別比100.0,據預測,2000年,泰國男性人口將進一步下降99.6。

泰國政府於1971年在全國實施人口政策,這一影響深遠的政策令該國成功地控制了人口出生率。使用計生用品的夫妻比例從原來的15%上升至70%,泰國人口增長率在15年中下降了一半,從3.2%降至1.6%。泰國之所以能如此迅速地降低出生率,其原因在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創造性、泰國人對新觀念的開放心態和政府樂於與本國最大的非政府組織——人口與社會發展中心(PDA)合作。

計畫生育政策取得成功的首要因素應歸功於泰國人民的素質及其文化特點。在泰國,男女之間的關係要比大部分發展中國家平等得多。泰國的夫妻有權力共同決策孩子、家庭生活及節育問題。佛教在泰國的廣泛傳播(95%的泰國人為佛教徒)也為計畫生育提供了有力支持。佛經傳道:孩子越多,生活越窘困。

泰國人口政策成功的第二個因素是實施計畫生育領導階層的非凡領導力及創造力。前泰國政府經濟學家兼公共關係專家米猜.威拉瓦亞(Mechai Viravaidya)高調進入人口與社會發展中心組織。初期階段,他的想像力促進了該組織的計畫生育工作,使它從一個進步的項目演變成為創造性宣傳節育信息的歡慶活動。

泰國政府通過教育和經濟發展支持計畫生育政策,傳遞給百姓這樣一個信息:實施計畫生育是改善生活質量的一種途徑。自泰國政府1971年宣佈實施人口政策以來,泰國的人均收入幾乎翻了一番。

(互聯網綜合整理)

淺談泰國女性的婚姻觀 | 海外

泰國文化受傳統和西方外來文化的影響,比較獨特。保守中有開放,開放中擁有保守。泰國文化背景下對性別、同性、人妖的包容和接納,形成獨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戀文化。加之,泰國男女比例失調,女性比男性人數多得多,因此形成了比較特殊的婚姻觀念。

 泰國文化並不是單純由某一個外來文化所成的,也非單某地某人士的創發;泰國文化應該是各方多股勢力長期接觸、交織、融合 而成的。因此,泰國文化看來複雜化、多元化。也就形成了獨特的泰國文化,尤其泰國信仰佛教,佛教文化又使得泰國人民的脾性包容和接納。形成獨特而有名的人妖文化、以及同性戀文化。而受這種社會氛圍影響,泰國男性也普遍有偏女性化和陰柔化的趨勢。並且泰國的人妖可以結婚,只是人妖特殊的背景及短暫的壽命,或許決定了其婚姻只是一種暫時、短暫與象徵,不可能有實質內容。這在一定意義上說,也是人妖的個人與社會悲劇所在。

泰國人口的現狀 

如今泰國男女比例失調,女性比男性人數多得多。2008年泰國瑪希敦大學人口與社會研究學院副院長格立達雅博士近日在社會人口研究成果發表會上表示,泰國國內人口女性比例高於男性,長期下去會對泰國社會未來的人口結構帶來危機。泰國男女比例為1:2,女性人數比男性整整多出一倍,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讓在數量上已經“供過於求”的泰國女性的選擇性和“可嫁性”越來越小。另外,泰國沒有人口限制,在泰國家庭人數是根據夫妻雙方自願。但是通過對泰國國內人口結構的分析研究,發現泰國國內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約幾百萬。研究表明,泰國社會男女性別比例的失衡持續已久,從一九六0年起,國內女性人口數量就開始比男性多,性別的失衡會帶來社會人口的危機。國內女性單身趨勢加大,出生率下降,每對夫婦平均生育率只有一個小孩,這將會對泰國社會未來的人口結構帶來影響。另外,很多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大部分男人選擇做人妖或者同性戀,因此使得本來人口失調的泰國,男女比例失調又更加明顯了。

泰國女性的婚姻 

在泰國,泰國女性選擇單身顯得很無奈。因為泰國男女比例為1:1.32,女性人數比男性整整多出七百多萬,而社會環境等多方面因素又讓在數量上已經“供過於求”的泰國女性的選擇性和“可嫁性”越來越小。由於泰國婚姻法是以一夫一妻模式的,所以很多女性找不到結婚對象而被迫單身。對於泰國美女“供過於求”,泰國確實有很多女的未嫁,但是泰國女性很獨立,不願意湊合著過日子的。此外,泰國人歷來格外隨性自由,不喜束縛。這一點對男性來說尤甚,所以泰國男性在面對感情時三心二意的比例也相對較高。也正因為如此,泰國女性普遍對男性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

許多泰國女性在談到自己遲遲不結婚的原因時都會不無諷刺地說,泰國男人分為兩種,或女性化或不專一。在以盛產“人妖”聞名於世的泰國,由於獲得了相對自由和寬鬆的社會環境和大眾認可度,“人妖”這一特殊群體得以迅速擴大。泰國男女人口比例失調,在有限的男性人數下,很多泰國男性就有了惰性,所謂的家庭責任感,婚姻感越來越薄弱,女性的獨立,不願意將就或者忍受泰國男性的背叛或者不專一。除了對男性的不信任和失望之外,泰國女性在事業、生活和社交等各方面越來越獨立和自信也讓她們更加享受獨身的自由。不難看出,在決定是否保持單身時,泰國女性首先考慮的是婚姻對自己生活的影響和自己是否真正適合婚姻,而不是像過去一樣把自己的命運交給男性主宰。另外,結婚按規定應該辦理法律手續,也可以不辦,無人過問更無人追究。事實上,幾乎沒人去辦結婚手續,結婚手續便不再是道德的束縛,使得事實婚姻隨心所欲。而泰國離婚也就隨意起來。因此這些因素也形成了泰國女人的新型婚姻觀。

結語  

泰國也許是性的開放,使泰國人的婚姻及婚姻制度變得複雜起來。泰國的事實婚姻,有如我國的同居,也許遠遠超過了婚姻制度的許可。在世界範圍內,不知道泰國的婚姻制度處於何種狀態與水平,是最複雜還是最簡單,或者處於其間。而近年泰國女人的婚姻觀越來越獨立,寧可選擇單身也不去將就,使得現在泰國婚姻問題日趨嚴重。

 (原文地址

泰國的人口問題 可以一夫多妻制? | 海外

泰國的人口問題:

1、1912年的泰國國籍法中,採用了”出生地原則”,即不論其父母為哪個國家的國籍,凡在泰國出生者,都屬於泰國人。因此華裔泰人逐年增多,2005年統計約有500多萬人,佔全國的12%。但民間認為有1000多萬,還有的說佔泰國總人口的二分之一。這屬於血統問題。

2、泰國的男性,一生中必須剃度出家一次,多數在年滿20歲時,一般為期三個月,據說是為父母積德求福以報答養育之恩,另外還被認為是一種社會資歷,受到人們的尊重。

泰國和我們國家的佛教不同,寺廟裡的和尚一般不做飯,而是到外邊化緣,只吃早飯和午飯,過午之後不能進食固體食物。泰國國民非常尊重這些化緣的和尚,把一天中最好的早餐送給他們。

但是也有部分男性終身出家。

泰國的人口問題 可以一夫多妻制? | 海外

3、泰國瑪希敦大學人口與社會研究學院副院長格立達雅博士研究表明,從一九六0年起,國內女性人口數量就開始比男性多,女性人口比男性多約一百萬。男女比例約42:40。 

其中,人妖的出現應該是主要因素。在泰國,人妖在法律上是定為男性的。

據估計人妖占人口百分之二,大約60萬左右,不過,應該在三十萬上下比較靠譜。生育男性的減少會導致人口比例的進一步失衡。

4、在原配同意下,泰國允許一夫多妻,不知道是否與泰國男女比例失衡有關呢?

5、泰國人口與社區發展協會主席米猜在曼谷舉行的世界人口日論壇上說,近年來泰國除了未成年人懷孕問題日益嚴峻之外,也面對著人口加速老化問題。米猜說,泰國未成年人懷孕的情況越來越多,但總人口出生率卻在逐年減少,泰國已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

6、泰國教育部長乍都隆說,泰國教育經費利用效率低,多數人或佔60%的人只有小學畢業水平,不利提升國家的競爭力。

(互聯網綜合整理)

2011年1月31日至今食品價格變化大嗎? | 英國

英國零售協會警告說,如果政府在脫歐後未能就邊境控制問題成功採取柔性手段,而被迫以剛性手段加以管理,那麼零售商的收益,很可能會進一步下降,從而導致物價的繼續攀升。特別是對進口食物而言,由於易腐壞,在等待清關時,英國海關的任何延誤都可能導致貨物受損,從而加大成本。

該協會預計,如果到2019年,英國與歐盟仍沒有達成貿易協議,那麼在海關遇到兩到三天的延遲將會非常普遍。

2011年1月31日至今食品價格變化大嗎? | 英國

英國零售協會總裁海倫·迪金森(Helen Dickinson)表示,就關稅達成強有力的協議是必需的,但一個關稅同盟本身並不會解決海關的延誤問題。為了確保供應鏈不會受到干擾,商品可以繼續順利抵達貨架,雙方還需要就安全、運輸、提貨、司機、VAT和其他檢查方面達成協議。

數據顯示,包括成衣、電器、DIY與花園用品的價格下降都有所放慢,不過家庭用品和家具在經歷了短暫的價格上漲之後,又跌回到降價狀態。除此之外,書籍、文具、家庭娛樂用品的成本壓力也有一點緩解。

Retail Economics的首席執行官李姆(Richard Lim)表示,“從一方面來看,零售商面臨著由脫歐引發的英鎊貶值所造成的原料成本上漲的壓力。從另一方面來看,職員漲薪、商業利率以及零售業租金等因素,也增加了運營成本。”

“諸多因素復合形成的壓力,侵蝕了利潤空間,因此零售商不得不將部分壓力傳遞給消費者。”

“此外,今年下半年,預計居民的消費需求會有所下降,這對大貿易環境而言,也是個嚴重的挑戰。”

(據英中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