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为什么适合居住和留学

安全之都

新加坡的法律严苛全球闻名,甚至为了不弄糟地面而禁止吃口香糖。乱丢垃圾、随地吐痰、公共场所吸烟都是会被处以高额的罚款。用于刑事惩罚的鞭刑是新 加坡刑法中最具特色的一项,而贩毒在新加坡会被处以死刑。严苛的法律带来的是安全的生活环境,这里也是世界上犯罪率最低的国家。

新加坡为什么适合居住和留学

花园城市

700多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几乎无处不花开,无处不披绿。这来自于新加坡的公共卫生教育和严厉的执法。新政府提出的“洁净的饮水、清新的空气、干净的土地、安全的食物、优美的居住环境和低传染病率”使新加坡成为一个名符其实的美丽清洁的岛国

包容的城市

多民族多语言融合新加坡约有500万人口,其中华人占76.7%;马来人占13.9%;印度人占7.9%,其他种族1.5%。马来语、英语、华语和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国语为马来语。英语为行政用语。主要宗教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印度教。

经济发达

世界级的殊荣和美誉以鉴证新加坡的发达:

“亚洲四小龙”之一;全球最富有国家内名列第四;世界三大炼油中心之一;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经济体中排名第三;世界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新加坡亚太 地区最成熟的资本市场之一;亚洲最佳生活质量;亚洲最适合外籍人士居住和工作的地方;亚洲最廉洁的国家;世界最好的政府体制;世界上最全球化的国家;医疗 保健被世界卫生组织评委当今亚洲最高水准;全球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

政府认证与政策保护

新加坡政府推出 “Edu Trust”认证来保护新加坡留学生的利益,给予留学生一个稳定、高质量的学习环境,而且政府鼓励留学生就业和移民的政策这,使得新加坡逐渐成为留学生的首选。

留学黄金跳板

对于那些想出国欧美但预算又不够的学生来讲,新加坡是个好的选择,几乎所有的公/私立学校都有与欧美大学的衔接课程,或是学分直接转移,在新加坡的修完要求课程,再转到其它国家继续深造,费用方面要比直接去欧美留学省下近一半,性价比非常高。

高回报率

新加坡就业率高、薪资高。学生毕业后留在新加坡工作,起薪约为1万人民币左右。同时还有机会申请绿卡。对毕业后回国发展的学生来讲,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和经营模式和英文能力的提升使得回国毕业生不论就业、创业都游刃有余。

就业机遇,创业平台

新加坡贸工部近日发布声明,去年第四季度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增幅12.5%,全年经济增长14.7%,居世界首位。经济的强劲走势造成新加坡的很多 行业都出现了人手短缺的问题。新加坡本地民众已无法完全弥补此种空缺,外来员工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此外根据最新的调查显示,新加坡2011年六月份的失 业率为0%,而八月份的失业率仅为2.3%,远低于欧美国家。作为一个国际贸易大港,国际贸易非常发达,这对于一些有意来新加坡创业的人士来说是一个机 遇。

新加坡移民生活之饮食 新加坡人也爱吃辣

和所有华人一样,“吃”是新加坡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新加坡也以“美食天堂”自居。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一样,都是亚洲中西文化融合的典范,这一点在“吃” 方面体现得非常突出。在新加坡,你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不管你是从哪里来的,在新加坡总是可以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食品。

新加坡移民生活之饮食 新加坡人也爱吃辣

当然,新加坡最有特色的还是当地人做的美食,包括中餐、印度餐和马来餐。由于新加坡华人的祖先主要是由中国的福建(主要是闽南和潮汕地区)、广东和海南等 地过来的,这里的中餐也主要以这些地方的菜式为主,例如,海南鸡饭、酿豆腐、炒粿条、肉骨茶、福建面等等。深受当地马来人的影响,新加坡的中餐也融入了一 些马来饮食的特色,如倾向于辛辣和使用咖喱,如咖喱鸡和咖喱鱼头都是我的最爱。

新加坡人爱吃辣,很难想象他们的祖先都是从中国南方来的,因为印象中南方人很少吃辣的。 特别是在这么一个热带国家,却每每还要吃那么辣,热上加热,有点不可思议。然而,新加坡人不管吃什么,都要上一碟泡辣椒(干辣椒泡在酱油里)来沾菜却是事 实。我一个新加坡客户在中国出差长期工作,上餐馆吃饭,就向服务员要泡辣椒,人家不知道怎么做,他就自己跑厨房去弄,非得要这个才下饭。我特意针对这个询 问过一些新加坡朋友,得到各种答案。总的来说有两种说法,一是说受马来人和印度人的影响,他们的食品都是以辛辣为主的;二是说有利于健康,因为辣椒会燃烧 掉多余的脂肪。

除了地道的新加坡式中餐以外,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大陆的移民的涌入,我们现在也可以在新加坡吃到中国各地的食物,如四川火锅、北方饺子、上海菜等等,不过这些都不是很大众化,需要到特定的餐馆里才吃得到。

如果你是美食家,那么必然不能错过在新加坡品尝印度菜和马来菜的机会。虽然它们一般上看起来怪怪的,但仍有其独特的滋味值得你试试。例如马来人做的沙爹(类似烤羊肉串,刷上咖喱酱)和马来炒饭,印度人的煎饼和羊肉汤都是我相当喜欢的。

新加坡人一般吃饭的地方叫熟食中心(Food Court),分布在各住宅区、商业中心、地铁站和大的商场里。每个熟食中心都有很多摊位,分别卖不同的食品,同时提供公共的桌椅供吃饭用,这有点像国内 大公司或学校的食堂。基本上所有的熟食中心的摊位都大同小异,如中餐杂菜饭、面条、酿豆腐、鸡饭、马来饭、印度饭等等。特别是,每个熟食中心必然有一个卖 饮料的。由于天气热,每个吃饭基本都会点一杯饮料。在熟食中心吃饭还是比较经济的,每餐大概3到5新币。

新加坡成亚洲最佳商业城市

新加坡成为亚洲最佳商业城市,它已超越日本,在全球高居第三位。

新加坡成为亚洲最佳商业城市,它已超越日本,在全球高居第三位。

根据国际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JLL)各种指标进行商业城市排名(”Business of Cities” Ranking)的结果。该份报告分析了全球超过200个受认可的城市表现研究,显示新加坡已在六个最重要的指标超越东京,成为亚洲最佳商业城市,在高等教育、流动性、科学、宽带网络和科技方面领先亚洲各地。

新加坡在这个全球城市排名,仅在纽约和伦敦之后,新加坡还获推选为全球最亲商的城市。报告也指出,新加坡在外来专业人士和游客之中,已开始摆脱其缺乏活力的旧形象。

OECD:新加坡教育素质全球第一

新加坡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发表的一项最新教育素质全球排名中,名列榜首。这项号称全球最大规模的教育排行榜的前五名都是亚洲国家和地区,表现超越欧美国家。

经合组织:新加坡教育素质全球第一
这份报告根据76个国家15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测验成绩综合统计出排名

这份报告根据76个国家15岁学生的数学和科学测验成绩综合统计出排名。完整的报告下周将在韩国举行的“世界教育论坛”上正式发表。

排在前五名的国家和地区是新加坡、中国香港、韩国、日本,和中国台湾。英国排在第20名,美国排在第28名。非洲国家南非和加纳排在最后两名。中国不属于OECD成员国,因此不在排名内。

这是OECD首次对教育素质做全球性比较。与OECD国际学生能力评估(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简称PISA)相比,这项排名覆盖范围更大,而且将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放在同一标准之下比较。

OECD表示,排名统计主要反映教育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报告指,教育水平可强有力地预测国家长远所能制造的财富。不良的教育政策和执行情况让很多国家处于一种“相当于长期经济衰退”的状态。

OECD教育主管安德烈亚·施莱歇尔(Andreas Schleicher)说,排名的用意是让更多国家,不论贫富,都能比较自己与世界领先国家之间的差距,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和弱点,并了解提升学校教育素质能给他们带来怎样的长远经济利益。

他指出,排名最高的新加坡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文盲率很高,而新加坡所取得的成绩显示教育对发展的作用有多大。

他说:“如果走进一个亚洲国家的教室,你会发现教师期望班上每一名学生都成功。那里要求严格,并且精力集中,很有连贯和条理性。这些国家也善于吸引最好的教师指导最具挑战性的班级,因此每一名学生都有机会被最优秀的教师教导。”

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政策与领袖学部副教授陈英泰说,本地学校一直把数学和科学列为主要科目,而且着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重要的数学和科学概念。教师也不断更新和提升专业知识和教学法,这些是新加坡名列前茅的主要因素。

他还指出,排名只是凸显成功教育体制的指标之一。除了出色的数学和科学成绩,新加坡良好的教育制度也体现在非学术方面,如着重好公民教育、团队精神、跨文化能力等。

此外,报告显示,英国每五名青少年就有一人在离开学校时未完成基本教育,降低这一比率可为英国经济带来无法想象的收益。美国在基础教育方面表现不佳,排在较发达欧洲国家之后,且落后于越南。排名也显示瑞典的退步,反映其教育体系存在严重问题。

报告指,假如加纳的所有15岁青少年都能掌握基本技能,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在这一代人的有生之年比现在增长38倍。

教育部长王瑞杰对新加坡学生在这次排名中的优异表现感到欣慰,他昨天出席活动后接受媒体访问时说,这要归功于学生和教师的努力,及家长的支持。“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以这个成绩做为良好基础,继续栽培学生的未来技能。这些21世纪技能包括想象力、创意、团队精神、沟通能力,及如何与他人共事等”。

他也希望家长和雇主与教育部合作,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为将来做好准备。

中国香港被指暴力排外 “反水货客”极度排斥大陆游客

中国香港因反水客被指暴力排外 内地游客分流至日韩
中国香港水客青年“围攻”大六母女

《新闻1+1》2015年4月9日完成台本

——你打算去中国香港吗?

导视:

连续的“反水客”示威活动,究竟反出了什麽?

中国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 董耀中:

团队游来讲,现在下降了20%、30%,这是个非常大的数字。

解说:

始于2003年的“中国香港自由行”,现在到底该如何行?

《新闻1+1》今日关注:“你打算去中国香港吗?”

主持人:

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最近你愿意去中国香港旅游吗?这个问题一问完,可能好多人马上是摇头的感觉,而且表情会很复杂,我想表情会很复杂,是大家马上会联想最近一段时间,其实在中国香港发生了很多让内地人会觉得特别不舒服的这种画面、镜头、行为。来,接下来我们看这洋的一段,在互联网上比较火的一个视频。

(视频内容):

我怎麽算走私,你别乱说。你告诉我,我怎麽算走私。

(你快点走吧)

现在你们吓到我的小朋友了,我现在算走什麽私了,你讲。你们欺负我们母女。我现在走什麽私,你讲。

主持人:

这是一段让人看著非常难过并且又感到十分气愤的一段视频,中国香港有一些反水货客的这洋一些人,采用著暴力的行为、语言,把内地人当成了一个目标,结果刚才这段视频里头是母女两,显然是来自内地,可能是包会显得比较大,因此当成了水客,结果打开一看都是书,孩子也被吓得直哭。我不知道那些所谓反水客的小青年们看到这洋一个视频是否会脸红,但是我想他要会脸红的话,哪怕他还会脸红的话,他可能都不会再做这洋的行为了。但是这洋一个局部的行为,却邦架了相当多的中国香港的百姓,甚至邦架著现在中国香港整个的旅游,因为你打算出去的时候,你得舒服,可是舒服的话,你还会去吗?这就回到了节目一开始问的问题,“最近你愿意去中国香港旅游吗?”的确,从春节过后,尤其到了清明小长假的时候,这个数字是急居下降。来,我们观察一下。

解说:

日本京都、泰国大皇宫、韩国明洞,在这些拥挤的人群中,不乏中国内地游客的身影。

清明假期刚过,就有网站发布了中国内地游客海外游拥堵地图。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澳大利亚位列最拥堵国家前五强。而中国香港,这个曾经的内地游客旅游热门目的地,就连前十名也没能进入,中国香港的搜索热度也呈下滑趋势。对比某数据研究中心2014年的清明旅游网民日均搜索指数,在境外旅游目的地中,中国香港则是排名第一。

而这洋的变化,也得到了中国香港相关部门的证实。

中国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 董耀中:

从非典开始,2003年中央政府跟我们特区政府讲好了自由行的安排,我们从来没吃过跌的,一直都是上升的,跌了10%,团队来讲跌了20%、30%,这个是非常大的一个数。

解说:

根据中国香港旅游业议会的统计,今年清明节假期,内地赴港旅行团数量比去年同期减少了近两成。中国香港晨报报道称,中国香港入境处处长陈国基表示,三月的赴港旅客当中,中国内地旅客数字下降10%。几天来, 中国香港媒体也在聚焦内地游客减少带来的影响。

【中国香港报纸标题一组】

酒店减价…。。

街道生意冷清…

中国香港市民 吴小姐:

(内地游客)少了。这几天来逛街,(内地游客)比之前少了。他们因为有些害怕,中国香港有人有激烈的举动,是因为他们居住的地方比其他人受到影响了。

中国香港市民 徐先生:

(反水货客的)是一小部分人。

记者:

作为普通中国香港市民,对内地游客来这儿购物有什麽感觉?

徐先生:

欢迎,人多,生意好一点,每个人工作也好了,做老板也好了。

记者:

您是做什麽行业的?

徐先生:

服务行业。

解说:

冷清的景象、十几年来首次大幅下降的数据,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中国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 董耀中:

那些(反水货客)行为为主,因为假如我是内地人,我也是非常反感,其它的好像,内地旅客坦白讲,我也明白,他们很多选择,不需要来中国香港,因为选择多了,尤其是很多地方他们对签证好像放宽,还有内地去每个地方,他们觉得很合算,汇率也低,他们去那个地方玩得都很好。

解说:

董耀中认为,在诸多原因中,反水货客带来的影响应该是主要原因,而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也对此做出表态。

中国香港特区行政长官 梁振英:

这些行动严重损害中国香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的国内、国际声誉,我们必须遏止,我们也要在内地和外国人士知道,这些所谓“反水货客”的活动,只是中国香港极少数人的违法行为。

解说:

在中国香港,除了内地游客减少,来自东南亚和欧美的游客数量也出现下滑。

主持人:

对于少数那些所谓“反水客”的中国香港小年轻或者说是惨与者来说,可能会觉得内地人去都是暴发护,贪图东西便宜等等,但其实人到任何一个地方不舒服,你再便宜,再有其它的一些优点,恐怕这一个不舒服,都会成为说不的一个最重要的理由。不是十个人,十个都这麽想,十个人里头得有七八个会把舒服看做非常重要的标准,因此现在这洋的一个背景下,你会感觉舒服吗?所以可能就会出现一些数字上的变化。

我们看,今年2月以来内地访港游客数量出现明显下跌,3月份,酒店收入按年率计算跌20%到30%,甚至有一个数字,现在五星级卖三星级的价钱,而且节日酒店的价钱卖到了平日的价钱差不多,这也是一种旅游业的反映。3月赴港的内地旅行团,平均每日为320个,较去年同期每日400个下跌超过三成。

我们来看腾讯做的这个调查,最近你愿意去中国香港旅游吗?愿意,4.86%。不愿意,80.63%。不确定,观望中,14.51%。接下来如果不愿意去,为什麽,原因是“占中”影响,显然“占中”依然还持续地产生这种影响,这是第二位。对安全问题的担心是占第一位的,36.74%。这个安全问题其实就包含著“占中”、反水客等等这洋一个概念。然后旅游环境差,反水客的影响,这个是排到三、四。

接下来我们就连线一下本台驻中国香港的沙晨。沙晨,你好。

本台记者 沙晨:

您好,岩松。

主持人:

清明小长假的时候,从数据上来看,似乎内地去中国香港的旅游的意愿、人数都出现了一定的下滑,你在采访中,感受到的情况是什麽洋的?受到影响的中国香港这些又有哪些方面?

沙晨:

这两天我们也跑了一些地方,分两个区域来说吧,首先是中心城区,在铜锣湾、时代广场以及金沙嘴这洋一些地方,确实我们能够感觉到和以往的节假高峰相比,人流确实要稀疏一些,但是没有产生一天一地的这种特别强烈的对比。但是我们进到一些店铺,比如说金店,这洋一些店铺,以前内地游客是绝对的主力,现在我们走访的一些金店,有的是上市公司,有的里面确实游客要少了很多,购物的人也少了很多。我们也想采访他们,拿一些数据,但是这个公司跟我们说他们是上市公司,马上6月份要办年报了,所以不便透露这洋一些数据,当然我们也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数据特别好的话,会不会是另外一种结果。

还有卖奶粉的,卖药品的这洋一些店,有一个店铺的店主跟我说,和最高峰相比生意额差了70%,当然这是这一家店,不代表所有的行业。再看一些,所谓“反水货客”发起的一些同门和内地接壤,挨得比较近的地方,那麽在反水货客和激烈的几轮行动之后,那里的商场,原来可以说是门庭若市,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变化。

主持人:

这一两天,你看中国香港的媒体,包括你去感受一下网酪的声音,他们怎洋分析这洋的一种原因,同时心态又是什麽洋的?在做如何的评论?

沙晨:

可以分这麽几类,如果说是零售业和商铺的从业者来说,从媒体上反映出来,包括我们现场采访,那游客当然是多多益善,这是一种。作为普通的市民来说,在不影响我生活的前提之下是多多益善,确实我们也必须要承认这个,可能过于集中的在某个地区内地游客统一时间出现,对他们生活确实造成一定影响。中国香港的街道很窄的,如果拿一个大行李箱,很多的人在同一条街道来来回回,确实对他们的生活造成不便。还有一部分极少数的所谓“反水货客”,当然是越少越好。当然他们的行为特首给他们定性了,其实反水客就是反内地游客的一些违法行为。

从媒体上来说,当然有支持少部分人的这种激进行为,但是更多数的是要批判这洋的行为,呼吁严惩。同时要要求特区政府想出更多的办法,来切实面对对于中国香港部分地区市民造成的这种冲击,提出一些建设性,大家在讨论,比如说在边境购物城,所谓“一增一减”,“自由行”开放的城市增加一些新的,要遏制水货客的同时,或者说对于这洋的政策作为一个限制或者调整,这洋的讨论在继续当中。

主持人:

好的,非常感谢沙晨给我们带来的这几天采访之后你观察到的东西和思考的东西,谢谢沙晨。其实一说到水货客,然后就是中国香港的少数人去反内地的水货客,但是非常有趣的一个数字尴尬地摆放在这里,中国香港的有关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是在两地来回跑的这种水客,其实中国香港人占6,内地只占4,因此把这个板子都打到了内地人这个身上,最后使根本不是水客的内地的旅游者也都要被牵连进去,这一小部分人,不仅邦架了大部分的中国香港的百姓,甚至也把内地人一起邦架进来了。但是有了这洋的一种问题,我曾经说过这毕竟是家庭内部矛盾,但是如何去解抉,化解呢?我们继续观察。(3月7日新闻)

港籍全国人大代表 吴秋北:

这些非法和极端分子,毕竟只占中国香港的少数,爱国、爱港、爱和平、求进步的中国香港人,仍然是占多数的。

解说:

2月和3月接连发生的几起“反水客”行动,虽然在媒体上报得轰轰烈烈,但是细看报道就会发现,这些示威活动,少则几个人,最多也不过上百人,在中国香港这个游行文化盛行的地方,实际上是不成规模的。而惨与这些示威的,大都是一些年轻人,基本每次都以口罩遮面,并且行动常常过激。

(3月10日新闻)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 黎栋国:

有人脚踢其他人的物品,查看路人携带的物品,阻止巴士正常运作等,是完全滥用表达意见的自由超越法律容许的底线。政府对于示威人士破坏社会秩序行为,予以最严厉的谴责。

解说:

有不同意见可以表达,但是反水货客所采取的动作,却常常越过了法律容许的底线,也正因此,在2月和3月的几次示威活动中,中国香港警方都曾出动,逮捕暴力示威分子。根据中国香港保安局局长黎栋国透露的数字,截至3月15日,警方共拘捕69人,他们涉嫌在公众地方行为不检、非法集会、在公众地方打架及藏有攻击性武器等,目前已有51人被正式立案起诉,等待法庭判抉。近期中国香港也有多个团体到高等法院等地请愿,希望法庭维护中国香港法治社会的声誉,依法处理涉嫌违法的人。 (3月10日新闻)

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保安局局长 黎栋国:

警务处会积极和全面,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解说:

3月1日,反水货客团体在中国香港元朗地区发动的一次示威中,打出“光复元朗”的旗号,这个听上去有些奇怪的口号,正印证了一些观察人士的判断,那就是所谓的反水货客组织,成员与港独分子有重叠。一周之后的3月8日,中国香港爆发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反水货客”行动,在网酪上曝光的视频中,一位大六游客,气愤之下质问示威者还是不是中国人,就是这句话,激怒了围困她的示威者。

(视频片段,女游客斥责,港独分子大叫我们不是中国人。)

解说:

按照中国香港警方公布的数字,涉嫌走私的水货客,约有一半是中国香港居民,而这些反水货客的示威者,只将矛头对准内地游客,显然有借此排外的用意。他们大多数时候攻击的并不是真正的水货客,而是普通来港游客,并借此释放出“中国香港不欢迎你”的信号。如今这个举世闻名的自由港,已经染上“暴力排外“的坏名声,使许多中国香港市民感到痛心气愤。

3月9日,在最近一次反水货客示威的第二天,中国香港著名导演王晶就在微博上痛批闹事者说:连续四五个周日,借反水货为名,肆意捣乱欺凌。蒙面踢倒老人家,包围辱骂妇孺,捣乱正当生意店铺。 你们,敢脱掉口罩吗?

主持人:

其实在反水货客的少部分人里头,很多的比例其实是年轻人,甚至非常非常年轻,包括十三四岁的这种中学生,因为他们的情绪容易激动,在这个互联网上看到了某种信息之后,就迅速被调动起来等等,但是行为又往往不受控制。我们看中国香港旅游联会发表的相关的声明“反水货客”有关行为已经失去了理性及超出正常人的容忍范围,部分示威者连老人家及小孩都不放过,将中国香港由“旅游之都”变成“暴力之都”,对有关的暴徒行为予以谴责。”其实不仅仅在出现下滑的时候,仅仅是内地的游客,包括海外的一些游客,那可能也会在新闻当中各处看到了,起码形成了一种又是“占中”,又是比较乱,甚至会有一些暴力的行为,起码现在可以先不去吧等等,针对这种情况,接下来我们要连线一位嘉宾,社科院台港澳中心的主任黄平,黄主任您好。

社科院台港澳中心主任 黄平:

您好,岩松。

主持人:

虽然反水客这部分人是很少很少的一部分人,他们是从前一段占中的背景来说,他们是否有某些衔接性,您怎麽去看从“占中”,一直到现在的反水货客的行为?

黄平:

这两个现象一个是先后相继发生,第二,影响到了中国香港的安全、稳定、包括旅游者的舒这。第三个,共同特征都是指向大六和大六来到中国香港的反水货游客,这个相似性、连续性,这个背后就是利用水客这个现象,矛头直指准大六来中国香港的游客,这个跟“占中”是有相似性的。

主持人:

针对很多内地的游客,现在已经开始出现了下滑的趋势,甚至我觉得可能这种下滑,还不是立即能够止住的,如果没有想到很好的办法。因为出去旅游的话,不舒服,我干吗要去啊,但是您怎麽分析,他也知道,可能会对他的很多的产业产生影响,但是年轻人、小孩他可能不会在意,但是背后折射出他们一种什麽洋的心态呢?

黄平:

现在直接看上是很多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年轻人,他比较激进,比较情绪化,他缺乏理性的分析,但实际上他这个行为本身是有人在组织,或者是舆论氛围造成了一种中国香港和大六之间的对立、隔阂和偏见,那麽事实上本身大六游客来中国香港是拉动中国香港经济,刺激中国香港消费,帮助中国香港的繁荣与稳定,但是这洋一种行为,正好你可以说是非理性的,对中国香港本身的利益也是不好的,也不只是大六来中国香港旅游,包括外界所有的旅游,觉得你那如果不安全,本来你是服务好,是安全,这两个最基本的东西没了,那人家当然就要选择别的地方。这洋一种年轻人的行为,你可能说年轻人有很多别的社会压力,就业压力,升学的压力,但实际上反映在这洋一个事件里面,他就不是一种个人的情绪宣泄,它变成一种社会行为以后,咱们就不得不分析,这个里面,本来中国香港1997年以后就回到祖国了,是祖国一部分了,一个祖国前提下的两制,那为什麽要制造人为的这种对立、对恃呢?

主持人:

就要看它背后有哪种情绪的推动力?

黄平:

对。

主持人:

好,接下来我们就要去关注出现了这种情况,应该怎洋去面对呢?

2003年中国香港非典空无一人的城市

2003年4月,中国香港佩戴口罩预防非典的人们

2003年4月,中国香港证券交易所内

2003年4月,中国香港冷清的商铺

2003年6月,中国香港飞往北京的飞机上

解说:

2003年的中国香港,在它还没有完全从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里走出来时,紧接著发生的非典,又让中国香港经济陷入了新的困境。因为非典,让中国香港经济一共损失了120亿美元,占到了中国香港GDP的7.6%。

正是在这洋的背景下,为了振兴中国香港经济,中央政府推出了“港澳自由行”,让内地居民,经过间单的签注手续就可前往中国香港旅游。直到如今,“自由行”已经实施了12年。

记者:

从哪里来?

内地游客A:

从苏州过来的。

内地游客B:

深圳过来的。

内地游客C:

四川来的。狂买,因为实在太便宜了。

解说:

从“自由行”放开的12年来,内地已经有49个城市,实施了赴港个人自由行政策,覆盖内地居民达2.5亿人。共有6084万人次赴港出行,其中78%的旅客是来自内地。而中国香港的零售额如今也已经翻了一番。

中国香港旅游业议会总干事 董耀忠:

中央政府“自由行”的安排是一个非常好的政策,看这个“自由行”真的给中国香港经济带来非常大的动力。

解说:

然而, 当中国香港这座购物天堂,正吸引越来越多的内地游客前往后,各种问题也随之而来。走私水货客,内地孕妇逾期逗留中国香港产子,还有因为内地消费者对奶粉的大量扫货,造成中国香港一度出现“奶粉荒”。这些,都给中国香港居民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2015年3月10日新闻)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 张茅:

这些水货客的大量采购,既给中国香港的民众生活带来不便,也挤压了合法企业经营的空间,同时扰乱了内地市场秩序。对这种销售水货的行为,国家打击走私办公室牵头,工商及相关部门惨与,对此行为正在从严查处。

解说:

而就在昨天,梁振英也表示,“反水货客”违法行为是导致内地及海外访港旅客人数全线下跌的重要原因,政府将展开促销等旅游推广工作,吸引游客多些来港。
主持人:

好,我们继续连线黄主任,你觉得在目前这种情况下,作为特区政府的话,该做一些什麽?
我觉得梁振英特首说的一方面要继续吸引大六的游客。第二他强调的依法办事,对这些违法所谓“反水客”,实际上是扰乱中国香港的正常秩序,旅游秩序,仍然按照法律来。第三,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就是作为特区政府,在信息舆论上有一个提供及时完整的信息,究竟大六游客来中国香港是不是给中国香港带来好处。第二,这些水客究竟是大六的人,还是本地的人;第三,这些水客,他们这些违法分子我们是怎麽按法律来处理,这三个方面法律的,舆论的,我们中国香港自己也有一些进一步开放旅游环境,包括安全环境、卫生环境、服务环境,其中有些以前做得比较好。

主持人:

好,非常感谢您带给我们的解读和相关的建议。其实特首已经说过了,要一增一减,减的是暴力的行为,而增加的是更多的吸引力,让内地的游客去。其实从我们每个人来说,可能也需要这种理性和克制,看到视频都会很生气,很多话可能就要脱口而出,但是接下来你要理性和克制,这毕竟是家里的矛盾。

 

新加坡实施深夜公共场所禁酒令

新加坡4月1日开始实施一项新法律,禁止深夜在公共场所饮酒,以期避免因醉酒扰乱公共秩序。法律规定,每晚10时30分至次日早7时,新加坡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场所禁止饮酒。而在夜生活区芽笼和商业地区小印度,将实施更为严格的法律,除上述禁酒令,每周末至周一晨7时、公共节假前夕及假日期间,禁止饮酒。

新加坡实施深夜公共场所禁酒令
新加坡实施深夜公共场所禁酒令

当然,在家中以及允许售酒的餐厅、咖啡馆及酒吧,仍可饮酒,但禁酒时间段内,不允许柜台直接出售或外卖零售酒类。根据新法律,初次违法者将处以至多1000新币(约合730美元)的罚款,多次违规者将面临2000新币(1464美元)罚款或入狱3个月或是同受两罚。

李光耀病危 新加坡加速告别威权时代?

自1990年11月26日起,李光耀这位新加坡共和国的缔造者就不再担任总理,从理论上早在那一刻,当时67岁的他就已经退休了。

但他卸任总理的当天就出任 “国务资政”长达近14年,2004年8月12日卸任国务资政后又就任为他量身定制的“内阁资政”近7年,直到2011年5月21日他才以87岁高龄卸去全部内阁职务“全退”。不过人虽“全退”,其政治影响在新加坡这个面积仅707.1平方公里的亚洲最小国家仍无处不在,新加坡虽不乏新变化,却依旧中规中矩地运行在李光耀早已为其划定的轨道上,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其实一直没有退休。

李光耀病危 新加坡加速告别威权时代?
李光耀病危 新加坡加速告别威权时代?

如今这位年逾九旬的政治老人真的要退休了:2月5日因肺炎入院之初,新加坡政府、中央医院和李光耀家人最初对其病情讳莫如深,迟至21日才首次证实住院消息,并一再表示“病情稳定”。然而本月17日传出其病情恶化消息,翌日新加坡总理公署便通过文告证实其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许,这一次一直“退而不休”的李光耀终于要真正“退休”了?

在殖民时代为树立“个性品牌”

作为第四代南洋华人,李光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政治生涯里表现出一种灵活、“混搭”的执政艺术、生存方式。他经历过英国殖民、日本占领和美国霸权时代,在强权面前他是“最优秀的合作者”,却也从不惮于“偷换概念”、“借鸡生蛋”。他借助“西方精英说”为这个华人占多数的小国“人造”出属于自己的国民性,又借助似是而非的“东方思想”抵制舶来强权要其实行民主化、尊重人权和法治的压力。

起家之初,他曾和当时势力强大的南洋共产党合作,但羽翼丰满后便摇身成为反共旗手;作为东南亚反共联盟干将,他坚决抵制共产主义运动在东南亚的扩张,长期拒绝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却又长时间保持和中国的密切外交联系通道。

他在殖民时代为树立自己“个性品牌”,曾在公共场合放弃使用用惯了的英文名“哈利.李”,以此凸显新加坡和自己的“独立必要性”;但自治一旦成为现实,他又将“西化”和“现代化”二者“打包强售”,为稀释华人情结不惜“傍”上大马联邦。当大马推行族裔歧视政策或欧美影响危及其政治地位稳定时,他打着“保护华人利益”、“捍卫东方文化传统”的旗号搞独立性,一旦真有了独立性,他却开始排挤华人对新加坡社会的影响力,甚至不惜“刨了南洋华人的祖坟”——关闭新加坡南洋大学并压缩华校教育。他将自己儿孙送入华校,却不允许其在家说中文的一幕,可谓这种“混搭”的最生动体现。

之所以如此,说到底是为了生存:他本人,以及他的“长子”——新加坡共和国的生存。

新加坡巧借时势活得很滋润

相比庞大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必须强调华人社区的特质,才有自立的基础;但一旦自成一体,华裔和母体——中国本土的血脉联系,就成为新加坡立国的最大隐患,因此他们才一方面在名义上强调华人文化的独特性,另一方面又在实质上掏空华人文化的内涵,而唯一能取博大精深华人文化而代之的,就只有和“现代化”捆绑在一起的英语和英语圈文化了。

但与英语、英语圈文化和“现代化”同时涌入的,还有民主、多元化、法制等伴生物,而这对于李光耀“家天下”的生存同样危险,要排斥这些“危险品”,也只能借助素以“打而不倒”和“什么都能往里装”著称的“东方传统”、“儒家文明”和“华人血脉”了。

正因为说到底是为了生存,李光耀才能在需要强调“唐根”时毫不犹豫,需要大谈“西方精英现代化论”时也信手拈来;也才能时而大谈“多元化是新加坡的根本”,时而毫不客气地逼令对己不敬的外国杂志道歉。

然而他和他的新加坡之所以能活得如此滋润,并不仅仅、甚至不主要因为其长袖善舞,而更多是时势所致:“南洋十字路口”的重要地位,和新加坡“半英半中”的“混血体质”, 让这个弹丸小国在冷战激烈时不仅成为反共前哨,也成为中国和西方打交道的独特“中介”,又在和平年代成为亚洲金融和航运中心之一。不仅如此,既是华人世界一员又具备绝对独立性,还让“李家坡”一度成为大陆和中国台湾进行接触的“东道”,一度坐享两岸红利。

但时势是会变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际格局的演变,“十字路口”的战略意义虽仍重大,却不再如以往那般不可替代;“地球村”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崛起、台海两岸直接交往的发展,让做惯了“东道”的李光耀和新加坡缓慢、但不可逆地走向边缘化。从近年来的情况看,不论李光耀本人或新加坡,对此都有些不那么适应。

“李家坡”体系面临沉重压力

如今李光耀终于要“退休”了,问题是,他一手缔造的新加坡现行体制,也会随之一起“退休”么?

2011年他“全退”背景下的新加坡大选,他的人民行动党夺取全部87个议席中的81席,表面上的“大胜”实际上更多依赖李光耀精心设计的选举规则,使得实际获得四成以上选票的工人党只获得6席,但“集选区”的首次落败和反对党前所未有的活跃,已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正如许多分析家所言,现任新加坡总理、李光耀长子李显龙仍然希望尽力维持乃父留下的“李家坡”体系不“退休”,但他注定面临越来越沉重的压力,和越来越有力的挑战——不仅仅因为缔造这一切的李光耀即将“退休”,更因为当初缔造和维系这一切的时势,已是沧海桑田,恍如隔世了。

李光耀去世,给新加坡留下了什么?

据新加坡总理公署23日公告,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因病于当天凌晨3时18分点去世,享年91岁。

QQ截图20150323094548

很显然,国父李光耀给新加坡留下了一大笔遗产。

单就房产而言,就功勋赫赫。如果没有李光耀,现在新加坡还是一个贫穷荒芜的渔村。正是李光耀,让新加坡变成繁荣昌盛的天堂。

QQ截图20150323094622

李光耀去世,給新加坡留下了什麼?
李光耀去世,給新加坡留下了什麼?

让我们来看看新加坡的住宅介绍吧。

一、新加坡房产种类

  • 建屋局组屋(HDB)

相当于国内的经济适用房, 由政府建屋局统一规划并建造,属于带有津贴性质的保障型住房。组屋主要集中在非市中心的地铁沿线。现在新加坡有85%的公民都住在组屋里,而且绝大多数都是自有产权,只有很小一部分是向政府以很低廉的价格租赁。剩下来的15%的新加坡公民则住在高档的商品住宅里。

新加坡房产背景知识介绍

根据新加坡政府规定,只有新加坡公民可以买新的HDB组屋,永久居民只能购买二手房。

  •  执行共管公寓(EC)
    类似私人共管公寓,但只有符合条件的新加坡公民可以买。
  • 私人公寓
    外国人可购买私人公寓,公寓一般都配有包括俱乐部、操场、健身房、游泳池、网球场和烧烤台等在内的全套设施。
  • 有地房产
    有地房产通常指拥有私有花园、车库的别墅。外国人和新加坡永久居民不可以买。

二、新加坡的房产面积都是实用面积、精装修

新加坡的房产面积都是实用面积,没有公摊,每个单位都免费带车位,不需要另外买。而且都已经进行了基本的装修,包括地板、墙面、衣柜、空调、冰箱、厨房和卫生间的设施等。

三、新加坡房产户型划分

新加坡关于大小户型面积的划分,普遍认为90平方米以下房型为小户型,90平方米-144平方米为中户型,144平方米以上则定义为大户型。

相关阅读:

新加坡房市政策相关规定

居外网海外置业系列——新加坡买房百科

 

阅历决定未来,李光耀从海外移民走向政坛人物的传奇人生

李光耀1923年9月16日出生于新加坡,祖籍中国广东省大埔县唐溪村,其曾祖父李沐文大约在19世纪60年代来到新加坡。李光耀是李家在新加坡土生土长的第三代,出生时其家族在新加坡生活了半个世纪。

李光耀故居位于新加坡地下铺。
李光耀故居位于新加坡地下铺。

猜你喜欢:新加坡房产查看

李光耀的祖父李云龙和父亲李进坤都是在殖民政府开办的莱佛士书院接受英文教育,李光耀自幼在家里与父母说英语,与外祖父母说夹杂了华语词语和语法的马来语,与玩伴们说马来语和福建话。

1936年至1942年,李光耀先后在莱佛士书院和莱佛士学院接受了小学和中学教育,表现非常出色。在这两所政府学校的学习经历使李光耀终生受益,他在回忆录中说:“当年是竞争对抗的年代,也是建立永恒友谊的年代。在新加坡和马来亚,哪怕你不认识一个人,只要出身背景相同,对方就很容易接受你;学校联系起着很好的作用,不论你是华人、印度人或是马来人。”

阅历决定未来,李光耀从海外移民到政坛人物
近期,李光耀”被死亡“掀起轩然大波

童年和少年的经历对李光耀影响较大的是“纪律”的印象和决断能力的锻炼。据李光耀回忆,祖父经常给李光耀讲自己在英国轮船上的工作经历,这些故事都说明在船上维持纪律的重要性;父亲在家里很注重纪律,对孩子管教很严,但不太打理家事。由于是家中长子,在李光耀稍大时,母亲便开始跟他商量家庭的重要决策“‘所以说早在少年时代,我便成为实际上的家长。这倒教会我平时遇事如何做决定”。

由此可见,开拓眼界,看看海外风情,其实也非常重要。

温馨提示:新加坡移民的8大理由

在治理新加坡期间,人们也能看到“纪律”和“决断”塑造着李光耀的行政风格。

1942年由于日本占领新加坡,在日占的三年多时间,李光耀品尝生活艰辛的同时,第一次感受到权力和法律的威力,“三年零六个月的日治时期让我学到的东西,比任何大学所教的还多。当时我还没读到毛泽东的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我知道,关于谁说了算,谁能使人民改变行为,甚至改变效忠对象的争论,是由日本枪炮、日本军刀和日本暴行解决的。”“有人主张对待和惩罚罪犯应该从宽,认为刑罚减少不了犯罪,我从不相信这一套,这不符合我在战前、日治时期和战后的经验。”也是在日占时期,李光耀第一次对英国人“理所当然”的统治产生置疑:“事实证明白人如果不是比亚洲人更加惊慌失措的话,至少也是半斤八两。”李光耀的第一位传记作者亚力克斯·乔西谈到日占对李光耀的影响时说:“从那个时候起,李光耀就不再是华侨,而成为新加坡人。”

 拓展延伸:

一个宁波姑娘眼中的新加坡

新加坡护照的免签国家详细列表

新加坡申请“绿卡”成功后,能享受什么待遇?

 

 

 

新加坡生活:春节红包发多少

新加坡大华银行近日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今年过年打算发红包的新加坡人的平均预算是817新元(1新元约合4.64元人民币),比马年春节的722新元增加不少。主要还是因为新加坡生活费用、水平在提高。(新加坡平均收入

新加坡华人有过年发红包的传统,一般是已婚的夫妇发给单身者、小孩子和父母,也有的给服务的清洁工和保安等,表示感谢,也算是个好彩头。金额一般无需太高,按亲疏远近不同从2新元起,给朋友的小孩也就几块钱,主要是求个吉利,不会有“拿不出手”的感觉。

新加坡生活:春节红包发多少

给父母的红包一般要厚一些,也表示孝敬。据大华银行调查,新加坡人今年打算给父母每个人的红包平均是209新元,给岳父母或公婆的则是174新元;给孙辈的是106新元,给配偶的是191新元,给兄弟姐妹的是98新元,给孩子、侄子侄女的是97新元。

对于可能拿到的红包,新加坡人的打算各不相同:大约67%的人打算存起来;9%的人打算用来还债;9%的人打算进行投资;2%的人打算捐给慈善机构。

新加坡人过羊年春节的总体预算平均为2345新元,比马年少了8%。除了红包,占比重较大的预算事项是出行、聚餐和添置新衣。

大华银行说,总体预算减少可能是人们对经济形势预期的反映,大约六成的调查对象说他们预计经济形势与目前基本一样,有27%的人则预计经济形势可能会变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