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行创未来,香港房产充满机遇 | 居外专栏

回顾过去25年,香港的楼市经历了史无前例的大波动,由97年高位连续下跌六年至2003年,幅度达到2/3,社会经济大受打击。

但当2003年开始重回升轨,一直到当今已经连升19个年头,升幅差不多有600%,现在香港楼价也比97年高峰高出80%以上。香港大部分市民的财富都与物业价值息息相关。

只要大家对国家有信心,未来10年国家将会超越美国,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经济体。所以笔者对香港物业市场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

至于笔者的老本行 ——地产代理行业,在过去25年也出现不少变化。首先参与代理的人数不断上升,在2001年持牌代理有14,792,代理公司1,019间及分行数目为1839间,至2022年6月持牌人数上升至41,657,公司3,925间及分行数目更达7,129间。

在97之前市场大旺,发展商不愁买家,一开盘就大排长龙,留位费、排队费、买筹费等等交易层出不穷,而地产代理主要做二手市场物业。

当时炒风旺盛,炒家每天都会流连于各间代理公司,以捕捉业主放盘的一手资料,代理公司品牌也是百花齐放,大、中、小型代理都活跃于市场。

随著97年亚洲金融风暴爆发,代理二手生意一落千丈,不少代理公司倒闭,中型行利嘉阁及香港置业先后易主,并入中原及美联集团,而鸿运地产最后也挨不过低潮而结业,令代理行业被两大集团所垄断,中型行只余下极少数。

小型代理虽然在数字上仍是大多数,不过随著发展商委托大型代理销售一手楼,小型代理的生存空间都越来越细,市场份额也不断下降。

面对科技的提升,疫情也加速市场数码化,将为地产代理带来新挑战,肯学肯变的代理将会令物业市场运作变得更有效率。但笔者也不相信科技可以完全取替代理,相反科技能令代理展望未来。在香港这福地,无论物业市场还是代理行业,仍然充满机遇,前景一片光明。大家一齐为香港未来25年加油!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买栏尾楼唔还按揭 内银必会出手免拖累

内地业主买了楼花,发展商却资金链断裂,无法建成物业,变成烂尾楼。业主集体不偿还银行按揭贷款,情况最初始于河南、湖南、湖北、江西、重庆等中西部地区,涉及的楼盘由最初几十个,慢慢遂步扩展至超过100、150、甚至有报导指已超过200个,事件亦有越演越烈的趋势。大家要明白,在国内不还贷款,会影响个人的信贷记录,连坐高铁都可能有问题,买家若非迫不得已也未必有此决心。

而内地业主抱有希望可以不还款,是由于内地今年2月在浙江嘉兴出现首宗「业主购买烂尾楼可不还贷」的判决!事主许氏在2014年向银行贷款392万,2018年发展商破产,楼盘未完工成为烂尾楼,许氏因无法收楼而停止供楼,2020年银行将许氏告上法庭,最初一审银行胜诉,而今年2月二审上诉则由许氏获胜,间接鼓励买家不还款。其实,发展商售出楼花获得的资金,应该全部存入专用监管帐户。在完成主体结构前,不得使出总额的50%,竣工前不得使用超过95%,所以烂尾楼事件往往涉及银行是否按规定发放资金的疑问!

自从内地政府严格执行「三条红线」,发展商的资金已经非常紧张,事件一旦扩大,涉及的楼盘可能更多,对社会稳定也可能构成威胁。执笔时,也有报导指政府已经督促内银要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协助烂尾楼地盘重新开工,完成交楼!

国内大部分银行是国营,相信必定会配合,何况一旦更多业主断供对银行也会造成更大的信贷危机。而且,前文也提及银行在资金监管方面,有不到位的地方。所以笔者估计,断供潮在政府介入后,应该不会再大幅扩大,但银行会更严格执行资金监管,内房发展商的资金链也将更为紧张。反之,香港的发展局资金非常充裕,即使有恒大等内房出现财困,也可以将地盘售于香港的同业,相信香港出现烂尾楼的机会很低!

政治社会现混乱 西方楼市有隐忧

过去一周,英国、美国,甚至日本政局都出现大震荡。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上周五发表演讲时遇刺,胸部中枪,送院后救治无效去世!安倍晋三虽然已经卸任,但在政坛仍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行凶动机跟其施政是否有关,仍有待查明。

但另一位英国首相约翰逊也于同一天自动宣布辞职,背景就跟施政有莫大关系,近半年他身陷政治丑闻,一个月前才惊险地逃过国会的不信任动议。表面上,派对门以及副党魁「咸猪手」事件,是压垮约翰逊的「最后一根稻草」;实际上,脱欧后的效果强差人意,跟欧盟的关系固然越走越远,跟美国的贸易条约也未能签署,随着俄乌战争爆发,不惜跟欧盟唱对台,力撑乌克兰继续抗战。相反,英国国民则面对油价高涨,生活日用品短缺,约翰逊却视若无睹。笔者有位亲戚刚也移民至英国,告诉笔者以往一部几千英镑的二手车因缺乏零件,已经涨价至几万镑,而新车更是短缺,不知何时有货供应!

至于美国的情况,也很糟糕,国内的枪击事件,固然是无日无之,最近最高法院更否决了女性的堕胎权,推翻了过去50年的法例!更要命的是堕胎权只是表面的争议,事实上却是两个政党利用此话题,作为政治上的表态,类似香港2019年的「蓝黄」之争。属民主党的拜登总统,竟然公开批评最高法院的共和党法官,呼吁群众在11月的国会选举中投票民主党,以求改变法例!笔者有位已经移民美国25年的朋友,已在当地成家立室,他感到现在的美国没有安全感,若情况进一步恶化,会再移民至加拿大,只求安稳的生活,不想每天感到生命随时受到威胁。

在政治社会混乱的背景下,近年各地的房屋受到低息及资金泛滥的影响,大都大幅上升。今年利息趋升,楼市会受到真正考验,尤其是美国,有报导指出其房贷抵押证券指数近期急跌,会否是楼市大跌的先兆,大家在海外置业时,务必更加小心!

加息困扰楼市 上车换楼良机 | 居外专栏

美国联储局又议息,加息半厘已无疑问,但当美国发表5月消费物业指数达到8.6%及核心消费物价指数上升至6%,令市场估计加息幅度可能去到0.75%,而美国股市在上星期五应声急挫880点。

 

回到香港楼市,可谓冰火两重天,周末白石角新盘一Q清袋,向隅者众;相反二手成交则疏落,十大屋苑周末成交少于十宗,当然也因连日天雨有关。

 

再看本年度首五个月二手住宅成交只有15,356宗,平均每月3,071宗,比去年全年平均每月4,333宗大幅下降,当然第一季度香港受疫情严重影响,成交量下跌也是自然不过的事情。

笔者再将数据范围放大,自1980年1月,香港私人住宅楼价指数为18.3,升至去年2021年9月历史新高398.10,升幅超过20倍,而今年2022年4月为384,即自高位回落了3.7%左右。

 

综观这42年的走势,可谓大涨小回。最瞩目的当然是1997年至2003年的跌幅,由高峰172.9跌至82.4,幅度为66%,之后一直上升。至2008年金融海啸才有较大的跌幅,由08年6月126.6跌至同年12月的104.8,跌幅为8%。

 

之后就由15年尾至16年头美国加息收水,也令楼价由306.10跌至271.4,幅度近11%2018年中美贸易战,也曾令楼价由7月份的394.8跌至12月的359.40,幅度为9%

 

笔者的结论是楼市大涨小回的过程中,除97年那次外,每一次回落幅度都在10%左右,而且都是跟金融问题息息相关。97年的大风暴则是金融加「八万五」的政策,加上刚回归的政治气候,才会为楼市造成极大的跌幅。

 

今年楼价又受到美国滞涨风险上升而困扰,加上俄乌战争加强了通涨的恐惧,但笔者却发现中国5月的CPI远低于美国,国内没有滞涨的风险,反而是需求不足,中国并不会加息反而减息。

 

市场上不少基金,在美国衰退的背景下,反而更乐于投资在中国,加上港股A股都处于低位,基金大户宁愿蚀息,也乐于持有港元,等候投资机会。港元贷款利率上升的幅度,在今年内也是有限。

 

除非美国利息上升似70年代,超过10厘就会为全球经济带来灾难性影响,香港当然也难幸免。不过,笔者相信这风险太明显,任何财金高手也不会重蹈覆辙,所以笔者反而认为随著疫情回稳及通关,利好因素即将浮现,今次楼价稍为回调,实际是上车换楼的置业良机。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投资策略,知易行难,物业长线,安居致富

笔者最近被问及最多的问题,莫过于是否买楼入市良机?不少是上车的年轻人,或是想改善居住环境的换楼客!背景当然是近期经济气氛欠住,俄乌战争及疫情令全球通胀升温,利息趋升。又有不少报导指美国政府可能出现衰退,跟着美股大跌,美元狂升,令日圆及其他货币大跌,金融风暴又若隐若现?

香港因英国推出BNO移民计划,令大家身边不少亲友离开香港,一下子令全港的物业市场盖上不明朗的因素,自然令人感到迷惘!每个人置业都有不同原因,如果是正在每月交租的自用者,在香港置业肯定是首选。 1000万以下物业只需10%首期,而且租金肯定比利息支出高,供款大部份都是还本金,即是储蓄。虽然少了钱消费,但对年轻人来说肯定是好事。对于换楼人士,或多或少都有投资成份,但相比其他投资领域,也绝对安全很多。

在外汇市场,一个消息已经可以使汇价大上大落,所以外汇交易从来都只是适合年轻人,股市、债市、贵金属等等,也是经常大幅波动,笔者也交过不少学费。在不同的投资领域中,物业投资未必是获利最多的,近年炒卖Bitcon等加密货币,可以获利的幅度及速度,肯定比物业投资快,但随之而来的风险也非常高。一般人都只会将部份资金投入这类高风险投资产品。物业投资却拥有长线保值抗通胀的特性,一般投资者都可以放心投资。

投资必定涉及风险,物业投资也不例外,笔者一向认为,若要买楼香港是首选,但若在香港已有一定资产,就必须考虑分散投资,尤其是在当今局势,欧美会否制裁中国或香港,也非绝无可能。但买海外楼如隔山买牛,风险也不少,「唔熟唔买」,所以笔者暂时只买澳洲及英国物业。对笔者来说,物业升值当然好,更重要是租金的现金流,这有助平稳未来香港收入的不确定性!

所以,每位读者都有不同背景,为不同原因而置业,长远都有助大家安居致富,而且买楼可说是睡觉也不用担心的投资,相比其他领域安心又安全!

长远土地储备 需求远高于供应 | 居外专栏

上周香港团结基金发表了新一份研究报告,标题是︰「短期供应已技穷,长远储备现暗涌」,报告中详细列出香港过去及未来的住宅供应情况。

 

单看2021年的实际供应量只有14,386伙,比2020年的20,888伙下跌了31%,也比差饷物业估价署的预测量18,228伙为少。疫情全地盘停工,及劳工短缺是主要原

 

其实,落成量比预期少也是司空见惯,2019年预测20,415伙,结果落成了14,093伙;2016年预测18,200伙,实际落成只有14,595伙。虽然如此,2017年至2021年五年间,平均每年有17,500伙落成,已比2007年至2016年的平均10,900伙大幅改善。

至于2022年至2026的短期供应,报告中也估计有平均17,300伙落成,与过去五年的平均数相若。不过更严重的问题,将会发生在2027年至2031年的中期供应。

 

报告估计正常只会有12,000伙,一旦有所延误(经常发生),落成量可能进一步下跌至平均10,400伙,又回复2007年至2016年间的低数量供应。

 

当中原因是政府手上的熟地已发展的七七八八,新供应集中在新发展区,要2030年后再出现,而铁路项目上盖的土地供应,亦有相似的情况。供应短缺有数得计,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但需求又如何?

 

这个数字就比较难准确评估,经济好的话,更多年青人倾向独立自主,相反经济不景,也可以返回老家暂住。政府过往在不同的报告中,一般用20,000为基准,但自从长远房屋策略将公私营房屋供应目标比例改至7:3,私人住宅土地大幅减少,就很少主动谈论这个数字。

 

笔者先从结婚数字推算,以往每年结婚的新人都超过40,000对,而2020年由于疫情关系,异地婚姻大幅减少,令新人数字减至29,000对。

结婚要组织新家庭,自然对房屋产生新的需求。

近年另一个新增需求,是国内到港的大专学生不断增加,由2000年只有1,882个,至2010年已有17,959个,而2018年为42,653,2019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回落至20,000个左右。

 

由于数量庞大,学生宿舍自然不足,学生被迫转向私人市场全租,而毕业后留港就业,满七年又可以取得永久居留权,数量估计每年有超过万伙单位的需求。

 

单单计算结婚及国内大专生的需求,已经远远超过每年的新增供应,长远而言新政府必须改善现有程序,立刻加快土地供应。

 

否则到2027年供不应求的情况又会再度恶化,远水不能救近火,要立即行动,才能缓和未来短缺的景况。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沙中线通港岛,哪区楼价最受惠?| 居外专栏

沙中线通往港岛湾仔会展的延伸线,终于在今年5月15日通车。这条铁路线由70年代开始计划,前前后后经历50年才完工。期间宋皇台车站曾发现古迹,红磡站也曾爆出造假及偷工减料等丑闻,可谓一波三折。无论如何,这条铁路是香港第四条过海隧道,大大改善繁忙时间地铁过海段的挤迫情况

 

当然,站在投资香港物业的角度,哪个地区最受惠更为大家关注。由于过海段新建车站只增加了会展站,而会展站处于差不多纯商业区,对于当地的办公楼价格,当然直接受惠

尤其是一旦开关,相信有不少国内机构会进驻该区。但这类甲级办公楼售价几千万起跳,并非一般小市民可以负担。

有部份评论认为对红磡站附近物业有帮助,但该区住宅数量也有限,铁路上盖物业只有都会轩,而步行距离十分钟内的只有半岛豪庭及海滨南岸,其余的都以酒店及办公楼为主。

 

以笔者的观察及判断,反而东铁线上的新界东住宅,得益可能更大。以往新界东住宅,由于交通不便,往返港岛商业中心的工作地点需时长,大大影响楼价。

 

当新铁路线通车后,由大围至会展只需四个站,需时大约15分钟,有同事发现比乘搭屯马线,由大围去马鞍山站的时间更短更快捷,即使大埔也不用30分钟可到达中环,由边境罗湖站或皇岗站,40分钟也可直达。

 

根据历史数据,西铁在2009年连通尖东站时,大大减少元朗区至市区的行车时间,有利在市区工作的年青人迁入元朗区,车站上盖物业更是直接受惠。

 

当年2009年12月Yoho Town平均呎价为5,147,到2022年4月呎价已升至17,174,涨幅达到333%。参考全港楼价指数则由2009年底的134.7升至2022年3月的381.3,升幅为283%,可见元朗Yoho Town的楼价跑赢大市近两成。

 

所以笔者建议大家不妨多留意东铁沿线物业,加上政府大力推动北部都会计划,此区的升值潜力不容忽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楼市辣招引此为鉴,康文署「禁炒」成效有限 | 居外专栏

第五波疫情逐渐减退,市面也遂渐回复正常。包括大家都可以到球场运动,舒展一下筋骨。经过疫情的教训,大家可能比之前更注重身体健康,适量的运动是必须的。自然大家对康文署管理下的运动设施需求,肯定是有增无减。

 

笔者是标准足球迷,每周都会到康文署管理的球场,亲身体验到需求远超供应。结果当然引来投机活动,球场的热门使用时段往往被「场佬」占据,并在网上放售,以一个为时90分钟的足球场为例,官价是港币168元,炒价由900至1200元不等。

 

如果不想被迫以高价购买,早上七点开始发售七天后的时段,早上五点开始有人在球场外排队,当然也可以在网上登入康体通,但成功登入的机会也很小,更不要谈上成功抢到时段。

 

康文署当然受到压力,他们的辣招也一浪接一浪。最初要求成功申请人必须亲身到场签名才能取场,现在要求申请人整段时间也必须在场,球场管理人员随时可以在途中要求签名。

 

由于效果仍然有限,计划再次加强,辣招取消亲身到场购买,网上康体通也规定一个户口只能接上一个手机。其实每一次加强辣招都令炒场人士的操作成本增加而已「在供应没增加,需求却不断增加,供应追不上需求。

 

这些辣招操作,只会将增加的成本由卖家转嫁到买家身上。所以笔者可以预期球场的炒价只会因辣招而继续上升。要彻底解决此问题,长远而言当然是增加供应,但远水不能救近火,问题就一直拖下去。这些处境,这些对白,大家是否觉得很熟悉?

 

房屋供应不足,政府就不断「推出」各式各样的「辣招」,结果令置业成本不断上升,问题完全没有得到解决。

 

相反,买楼首期不断因「辣招」而上升,反而令买楼成为有钱人的专利,必须有「父干」才能上车,年青人连奋斗的动力也减弱了!

 

要解决球场或房屋短缺,必须从增加供应方面着手。笔者发现不少学校也有球场设备,晚上热门时段都是空置的,如果政府能推动及协调各学校,让这些空置球场供校外人士使用,便可大大增加球场的供应。

 

办法总比困难多,笔者寄望新政府的新政策方向 – 「以结果为目标」能解决官僚简化程序,能真正为香港市民创造幸福。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代理功能仍存在?买房给佣金已过时?| 居外专栏

上星期,有一本财经杂志以「买房给佣金已过时」为题作专题报导。报导中指出在网上讨论区有网民表示,以前房价100-200万,1%佣金即是1至2万,如今房价需要700-1000万,要给7万至10万佣金,觉得太贵不合理。

 

报导又称,楼主引用律师费比较,20年前律师费跟佣金差不多价钱,现在代理佣金高于律师费是「畸形现象」,楼主认为当今地产市场比20年前透明化,买楼上的程序很多时候都是买家亲力亲为,地产代理的角色及价值已减少,佣金收费已过时。

 

笔者也明白佣金是买卖物业时一笔不少的使费,但若跟律师费比较,却有性质上的不同,物业代理是需要促成物业交易才有佣金,换句话不成功不收费。

 

香港的律师费是无论结果如何都要支付,打官司输了也照收,物业交易最后即使告吹,大家一样需要支付律师费。

 

若物业代理的价值消失了,佣金就真的会变成过时产物。正如在投资市场上,不少股票交易的「0」佣金促销,原因是交易代理的工作由电脑取代了。

 

买家及卖家可能觉得,香港物业市场上也有放盘平台,正正可以取代代理的配对角色。买卖双方藉平台撮合自己直接议价,文件由律师行处理整个流程,可以淘汰代理的角色及功能。

 

理论上这是可行的,市场上也有些小额成交,例如车位买卖租赁、套房的租赁,不少是由平台作媒介,当中没有代理参与。相反主流的交易,代理的参与比例仍然非常高。

 

其实市场上最流行的其中一个平台,在创立初期是朝向跳过代理,促进买卖双方直接交易作为其运作模式,但并不成功。随着香港物业市场的改变,慢慢地也变成代理的放盘平台,每年物业代理付出予平台的广告费超过亿元。如果没有代理参与,平台可能已经关闭。

 

笔者也发现资深投资者是懂得利用代理协助促成交易,并乐于支付佣金。他们懂得欣赏代理,能够替他更快速找到买家或卖家,他们明白时间就是金钱,交易的时机转眼即逝。

 

代理能约看一间就协助买家找到心头好,是能力的表现,替他节省很多时间。首置客反而会觉得代理工作太简单,只看房一次就收取高昂的代理佣金。

 

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代理也需要与时并进。若只做一条活动锁匙,俗称「睇楼员」,未能提供足够的价值,被无情的市场所淘汰也是必然的,因为佣金只会留给有创造价值的代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新特首,新政纲:提速、提效、提量 | 居外专栏

特首候选人李家超于4月29日公布政纲,相信读者都很关注其房屋政策。其中分为四大核心政策,打头阵的是精简程序,解燃眉之急。

 

当中各项措施中,以「公屋提前一年上楼」最为市场瞩目。其余还包括重启私人参建居屋、优化及精简土地相关程序、善用市场力量、加速土地房屋的供应,其至广泛运用新科技建公屋缩短建筑时间。

 

至于第二项核心政策是成立「公营房屋项目行动工作组」及「土地房屋供应统筹组」,目的是加强统筹不同政府部门的建屋工作,令整个建屋流程达到提速、提效及提量的效果。

 

从上面两顶政纲,可以见到李家超的房屋政策,跟以往的特首最大的分别,是更关注短期及运作效率。过往房屋政策,往往只提到未来10年、20年的计划,并强调建屋量并非一时三刻可以提升,要长远规划,结果十年又十年,问题继续恶化,结果又将问题留给下一任特首。

 

此次李家超先针对官僚问题,笔者也认同此乃其中一个核心问题,一旦成功,可以短期内立即将错综复杂的房屋问题除去了其中一大阻碍。

 

至于长期房屋政策,政纲中第三项核心政策,提到会继续北部都会区及明日大屿计划,并会审视「绿化地带」、「棕地」,研究作安老院舍及住宅的可行性。最后一项核心政策,则是确立以基建先行的发展模式,尤其是与深圳的互联互通。

 

在传媒的答问大会上,李家超又明确表示︰「楼价,我觉得应该保持稳定,因为楼价我不希望波动太大,所以在政府对于这个立场,我相信要清晰说给市民听,稳定的楼价是最适合香港社会。」稳定楼价是政府长远房屋政策的目标方向。

 

至于今年首季楼市的现实情况又如何?受疫情影响成交量大跌是意料中事,一手成交只有1,723宗,比去年同期下跌53%;二手成交有8,333宗,比去年同期下跌42%,但楼价只是轻微下跌3%,楼市经历了这个压力测试再加上李家超的政纲,楼价在年内会大跌的想法,相信落空的机会很大了。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