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總理哈珀的中國APEC成行,中加之間又進入了蜜月期,各種小摩擦甚至齟齬都按下不表,隨著幾項貿易大單的簽訂,給本來就不涼的中國學生加拿大留學熱再度升溫。移民的門雖然關閉了,留學的窗卻打開了,不管中國還是加拿大,這兩天留學仲介機構的電話明顯又比往日熱鬧了很多。就連世界排名前50的UBC(英屬哥倫比亞大學)都趕著趟兒斥鉅資興建面向大陸留學生為主的Vantage學院,而且毫不掩飾其“吸金”為目的的司馬昭之心。
中國加拿大小留學生問題多:全包到斷奶跨度過大成不良誘因
只是留學加拿大,真的就是那麼美好的一件事兒嗎?中加政府和貿易商們度蜜月,怎麼打得火熱是一回事兒,留學的孩子和父母們,咱們冷靜點兒,哪怕先做點兒心理準備呢,別連新娘長啥樣兒都不知道,就跟著在蜜月裏頭腦發熱,一單簽完就把孩子發過來了。
孩子到底適合不適合留學加拿大,有些事兒還真不得不說。
從全包到獨立
大多數中國孩子在國內都是父母全包式的養育,從幼稚園開始到高中畢業,孩子的衣食冷暖可能很少自己考慮,父母唯恐照顧不周,唯恐這些瑣事讓孩子分心或耽誤孩子學習的時間。在學校是老師全包式的教學,孩子的所有表現,包括作業完成情況、課堂紀律、測試成績、活動參與等等,便捷的通訊系統立刻就以微信、短信的形式通知了父母。孩子基本上全天候處於一個嚴密的保護和管理系統下。但出國留學,意味著這些保護和管理全部沒有了。處在青春期的小留學生,有父母監管還經常搞得烽煙四起,失去監管之後,他的各種叛逆就真能都偃旗息鼓了?現在加拿大有人做起了代理媽媽的營生,就是給未成年的小留學生當監護人。如果你真相信媽媽這個角色也能被代理的話,你真的從生孩子開始的辛苦都可以免了,找代孕就夠了。
在加拿大,不論在中學還是在大學,教學模式和國內迥然不同。公立學校提供的教育資源向你公平敞開,只是學生一定是自己學會如何利用。從中學開始,學生就要自己選課。有counselor(輔導員)提供諮詢,一個counselor面對的是整個年級的學生,在規模大一點的學校可能多達300多人,這種情況下諮詢是要你自己去找、去問,她不會主動找你,找不著還給你媽發短信催促或“告狀”。在加拿大這一切都沒了可能,孩子掙脫了父母和中國式教育“無微不至”管束的同時,在完全自由的空氣裏,也常常會茫然無著。加拿大的老師不會為你“操碎了心”,選課她更不會替你做決定。哪些是必修課,哪些是你將來要重點發展的方向,每門課的學分情況如何,全靠學生自己從各種管道獲得資訊。就是父母守在身邊,也未必幫得上忙。除非父母有著土豪的家底,可以一擲千金把孩子的學習連同未來規劃一起打包交給一些留學培訓機構打理。只是這樣即便順利進入大學,習慣了“安慰奶嘴”的孩子,在大學更加廣闊的生活視野和繁重的學業壓力下,在將近40%的殘酷淘汰率中到哪里繼續尋求“繈褓中的慰藉”?屢有聽聞孩子大學一年級因學業困難而轉學、轉專業、輟學、甚至罹患抑鬱症,讓父母急得一夜白頭。
在加拿大高中,選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從十年級開始,你就要對你選擇的課程進行規劃了。因為不同大學對學分的要求情況也千差萬別。加拿大東部大學,比如多倫多大學的申請要提供Calculus(微積分)的成績;而西部UBC大學提供PreCalculus(微積分預備課程)的成績就可以了,而這兩門課都是在12年級開設,你是否在12年級可以同時承擔得了這兩門課的壓力,抑或你利用暑期就要提前修一門?諸多細節全靠自己去瞭解、掌握,或者和高年級同學交流,或者向counselor諮詢,而不是學校整齊劃一地為你制定類似國內的課程表,或者隨時有爸爸媽媽為你包打聽一切,都要自力更生。從中學開始,學生就沒有固定的班級、固定的教室和同學,更沒有班主任每天盯著你。學生只能根據選課的情況到相應班級上課,和你同班的不一定是同年級的同學。你一個學期不做作業,老師都不會給你臉色,但最後的成績會給你很嚴厲的“臉色”。
加拿大申請大學要求學生必須有40個小時以上的義工工作時間,實際上很多孩子的義工時間遠遠超過了這個要求。這絕不止是一個時間達標的問題,而是在和社會的接觸過程中,孩子自我成長的一個重要環節。孩子在身體力行的社會工作中收穫的遠遠比課堂和書本中的要多得多。幾乎所有大學在申請時都會讓申請人描述義工工作的經歷和收穫。而尋找義工工作本身也是孩子尋找機會、培養獨立性,並成功叩開社會大門的一個自我塑造過程。一些相對正式的義工也是要經過遞交簡歷和麵試環節的。這絕不是國內父母找熟人開張證明就可以應付了事的。
總之,加拿大從中學開始就是一個海闊憑魚躍的巨大發展空間,要求孩子的絕對不只是閉門讀書的學術能力,更大的挑戰是對學校生活以及社會的適應能力。這種挑戰基本和國內現行的教育理念是背道而馳的。這些事情,如果你做父母的不能隔三差五地飛過太平洋這邊來幫孩子安頓,就一切只能靠他自己。但是,長期的監管突然放開,從生活到學習,孩子自己是否能管理好自己,周圍看到的一些情況並不樂觀。
中國留學的孩子很多選擇在當地人家裏home stay,這種寄宿家庭會提供你一日三餐,但不會去督促你學習,不會提醒你少玩遊戲、少上網;更不會告訴你要每天洗澡,勤換內衣,可能也沒有義務告訴你該如何穿衣。加拿大的工作場合與學校都是講究每天穿不一樣的衣服出現的,不一定非要衣冠楚楚,但一定要乾淨得體,正裝、休閒你隨意。你說它是講究也好,是文化也好,總之成了約定俗成的“潛規則”,但真有孩子幾十天如一日地穿著同一件衣服出現在公眾視野,讓老師都忍不住給出了善意的提示。
與寄宿家庭的相處
習慣了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孩子們住在寄宿家庭,生活上的自我管理是出國後面對的第一個挑戰。與寄宿家庭的相處,更是對孩子的考驗。在國內被6個甚至更多長輩關心呵護的孩子要和完全陌生的一個家庭相處,這是他學習和社會相處的第一步,但不得不承認,這方面是我們國內教育的一種缺失。很多孩子最後把和寄宿家庭的關係搞到不可收拾,讓自己的生活和情緒陷入一團亂麻。有個留學生,把寄宿家庭帶的午餐幾乎天天倒掉,再在學校的cafeteria重新買,最後飲食問題成了她和寄宿家庭難以調和的矛盾,不得不提前解約,然後輾轉搬了幾次家,費盡周折,沒有一個家庭讓她滿意。在國內,家裏父母、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都是孩子調遣的資源,飯得依著他的口味做,事情得順著他的時間表排,但在寄宿家庭,孩子只能服從於一個完全陌生家庭的生活節奏。如果父母捨得,這對孩子是種磨練。但很多中國父母聽到孩子幾句抱怨之後,往往心疼在前,緊隨而來的就是和孩子同仇敵愾地失智,一番譴責之後搬家換地方了。
孩子自我管理能力的另一個主要表現就是對時間的管理。沒有了父母的監管,晚睡晚起成了很多孩子的作息常態。在College有些課排在中午12點半開始,即便如此,依然很多學生遲到或睡眼惺忪地就來了。如果是早上8點的課,對他們簡直就是下地獄。究其原因,就是晚上睡覺很晚。但並不全是因為忙功課忙到很晚,而是做“副業”,諸如上網、遊戲、聊天之類。曾經對一個college的ESL班的留學生做了個調查,幾乎很少有半夜3點以前入睡的。有些孩子看上去臉色慘白,明顯睡眠不足,課堂上基本就是魂遊天外。但不論高中還是college, 每堂課上經常會有多次小組討論,詞不達意的表述或沒有觀點的沉默老師都會看在眼裏,記在“賬上”,在學期結束的總評分數裏和你“秋後算賬”。
不論在高中的小留學生還是college的大留學生都需要從國內全包式教養中先“斷奶”,有個充分的心理建設和準備。否則,一株溫室裏栽培的苗兒,沒有過渡就直接放到風雨裏,還非要讓他堅持到見彩虹,顯然是非常不現實的。孩子的那顆玻璃心,不是個個都有著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一旦有了裂紋或者碎了,他的隱患在未來更漫長的人生裏隨時可能演變為一場危機。
歡迎前往加拿大留學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