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房市涌现全职“抛房”专家 炒房赚钱太容易

悉尼房市的职业“抛房”员

两年前,自从与装修专家Cherie Barber在澳洲房产研讨会碰面后,Trish Greening 从一个减肥公司经理转型成一个悉尼的全职“抛”房专家。

她说:“关键就是买,翻新,快点卖。我第一个翻新好的房屋当天就卖出去了。”

所谓“抛”房,就是买房然后很快卖出去,这个房子可以是装修过或未装修的。“抛房”行为明显是房市过热的一种表现,但也充满了风险。澳洲财政部部长John Fraser称,这种行为是在鼓励人们过度投资澳洲房产

国际清算银行的房产经济学家Angie Zigomanis称,这种行为其实很危险,包括在买卖两笔交易中都含有7%的印花税。“可能未来12个月内,人们还可以这么做,但随着房市冷却,这样的交易就变得困难了。”

虽然有风险,但Trish Greening 已经翻新了5套房,从里面赚的钱足够她买一套房来出租。她说:“吸引我的是那些不需要太大翻新工程就可以增值的房子。就算是臭哄哄的,陈旧的,受白蚁侵扰的,也无所谓。”

她最近抛出的房子是位于悉尼Leumeah地区的房子。这房子建于1930年,臭哄哄,买进的价格350,000,翻新费用为6万,去年9月卖出48万,中间赚了7万。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澳大利亚,了解澳大利亚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加拿大房东奇葩任性 留学生租房成问题

网友反映许多关于租房问题,各种奇葩房东,各种任性条款,让留学生面对租房苦不堪言,费心费力。一起来看看他们都面对什么问题及网友的出谋划策吧。

加拿大房东奇葩任性 留学生租房成问题

问题一:限制烘干机使用,男友搬入要加150合理幺?

MAGGIE1212:我租了个house的半地下一整层,一个厨房一个卫生间两个房间,本来说两个人一共850包水电网,但是房东把烘干机锁起来了说只能7点半后才能用,也不开暖气。现在我男朋友也想搬进来,但是房东要我们加150。我问过很多人都说一般加100封顶。现在我们都不想人住了,但是刚交了一个月的房租跟一个月的押金,应该怎么办。告的话怎么告,能赢吗?

网友回答:

翠er:你租房子和房东签过合同吗?房屋里规定室内问题不能低于21度,否则你可以警告他。你男朋友搬进去 他要加钱 价格谈不笼也没办法。劝你住满2个月搬走吧。

你没有合同的话 他的烘干机 他怎么处理你也没办法。这就是为什么在这里租房最好签合同,至少在交钱之前也要问清楚。

你这个情况就是碰上个无良小气的房东,所以你常住也不会舒服。他没有限制你至少住一年吧?

绝对没这名儿:房东加1500也是他的事、不喜欢就搬好了。不过锁烘干机挺猥琐的

laman3:房东应该提供基本居住条件,否则很难收到房租

妈咪宝贝:如果你是房东也希望房客7点后用洗衣机,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加150也属正常,不开暖气看你房间温度了,如果房间20来度就没必要开了吧

TreeNewBee:楼主搞笑嘛。在加拿大还有治不了房东的情况? 还要告。。。 直接不交房租几个月房东拿你都没办法,像这样的房东一般都是有问题的,他们应该拿你没办法才对。记住一点:加拿大的法律是倾向保护访客的!治不了房东就不要说你在加拿大混过,太丢人!

Mybabyangela:如果要搬家必须提前30天跟房东说!一般是60天!这就是为什么有押金!如果你提前30天说押金不就没啦!押金就是用来保障房东在你提前说的这段时间寻找下一家租客!一般租房子押金都是不退的!作为最后一个月的房租!

Kiarah:叫你男朋友住进来 赏房东200块大洋 两个月子后搬走 房东没权利唧唧歪歪 最多报警 报警你也可以和警察说本来就住这 警察不会管滴!

路过打酱油:房东和房客合用的情况下,房客是必须要走的,加150觉得价格合理 至于洗衣机烘干机的 如果不是天天洗或者想到要洗衣服的时候必须要洗 7点以后能用也行啊 毕竟高峰时段的电费是低峰时段的翻倍!楼主你这情况 这价钱可以租个公寓比较合适 也自在 实在不满意 住完2个月搬走吧!

问题二:住在独立的地下室,室友马上搬走,房东立马塞异性进来,这样对吗

Andy.yyyyyy:楼主和室友兼闺蜜一起住在一个house的地下室半年了。现在室友马上要搬走,然后房东立马塞了男性租客到楼主隔壁。我给房东发短信说这样是不是不太好,因为要跟一个男性公用洗手间和厨房。房东完全没有get到重点,她认为没有任何不方便。我当时就想说,您愿意您的女儿和陌生男人公用一个独立的地下室吗?

其实刚住到这个房子的时候感觉房东人超好,房子新装修的,每个房间都有地毯,感觉很干净。然后房东阿姨人很和蔼的说:“我肯定不会为了省钱把房子弄的冷呵呵的,也不会为了赚钱把家里弄的特别吵。”但住进来半年的感想就是,冬天的时候冷爆了,家里空调温度确实是21度,但地下室完全达不到那个温度的。然后家里隔音奇差,楼上人说话走路听的一清二楚,有什么东西掉在地上简直就是巨响。

现在家里住了十一个人,什么人都有。其实这些都无所谓,但我无法接受房东直接塞个男性室友给我,太醉了。

对了而且我和房东没有签合约,我有提过要签,但房东说什么,这样太生分了之类的,弄得我没好意思坚持要签。

该怎么处理啊,是我太玻璃心吗?

网友回答:

Kjj006:你搬家呗 人家自己的房子想住谁是她的事 你要是实在不爽可以举报 房子里不能住那么多人

irisreverie:这房东太能扯了 签个约还能说成太生分 不就是逃税幺 不太好打交道啊 美女不易久住

可悲的买房者:其实这种思路是不对,当初租房时,如果是这么多人,就不应该租这种房子.既然图便宜,明知人多也租了,就忍受.能忍受就换个好点的地方租.不要不舒服了就举报…正确的办法当初就抵制.不要图一时便宜.安全隐患很多的.

a495349069:玻璃心了.而且如果人家男生不吵不闹不打扰到你.你这是岐视男的吗?感觉我们男的就不卫生不安全了??让我等情何以堪.不过.说来是个人喜好 ..真不喜欢的话就搬吧.哈哈

Love_BB:11个人,,,感觉很不安全,起码如果谁不注意点,有可能就会爆炸的了……

问题三:租期快到 房东想要不合理赔偿怎么办

租客:和同学在多伦多市中心合租了一套老的condo,快到期交房了。之前室友不小心在counter上烫了一个洞,所以房东带contractor来看房,看房时候各种不满意,说这个也坏了那个也坏了。所有其他电器和家具其实都没有问题,只需要最后找professional cleaner来打扫一下就好了。 但房东给的list里都说需要replace,包括什么天花板,门,还有墙壁,瓷砖之类的都要维修。很多地方搬进来的时候就是这样,根本不是我们造成的。感觉是房东想要卖房前把所有地方都维修一遍,然后赖到我们头上。给出的价格也是天价,清洁费每样都要几百,要换的家居或电器都要2000左右。我们搬进去之前也没有所有有问题的角落都给指出,觉得不影响使用的都算了,毕竟租的是老房子。我想请教一下大家有没有遇到类似情况是怎么处理的?最后要是争执不下怎么办?

网友回答:

~carrie~:不用怕他,我的房客半年不交租金,全屋全新家具被他租半年全部坏了,给他家大狗破坏的,然后我从新装修房子,卖了closing后律师还说很多地方坏了又在我这里拿了一笔钱,这种情况我都没有办法追房客,太麻烦了

Bilodisi:是你们破坏了的部分(counter上烫的洞)便负责, 不是的就拒绝。那些什么天花板,门,墙壁,瓷砖或家电, 如果是正常使用久了的损耗, 租客根本没责任。房东不服, 可以去LTB申诉, 不过除非明显是人为破坏, 否则房东胜数不大。

欢迎前往加拿大留学指南海外生活

华裔领头抗议加拿大高房价 政府回应“投机税”或将实行

大温地区的房价确实到了一个“疯狂涨价”的时代,只要稍稍符合市场价格的房子一出来,就是数个买家涌去出价,以至于出现了高出喊价200万卖出房子的“头条新闻”。没有坚固数据支撑的坊间流言把责任归咎到华人买家身上,认为是中国投资人、中国热钱、中国贪官、中国投资移民炒高了房价,有一个白人跟我说,西温的British Properties干脆可以叫做Chinese Properties。而在这样的时刻,西温苑刚被杀案发生,他在嫌犯名下的多幢豪宅引发了财产归属权的官司,造成了社会更多的联想。

华裔领头抗议加拿大高房价 政府回应“投机税”或将实行

就在这样的时刻,由华裔年轻人夏潇潇带领的抗议高房价示威发生了。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的这个数百人的游行,或许可能成为政府提出某些遏制高房价政策的催化剂。温哥华市长罗品信率先提出“投机税”的政策可能性,来回应示威游行。显然,刚刚以高价卖掉自己房子的罗品信,是否可以被纳入“投机税”的范畴,也是饶有兴趣的话题。因为他的海边豪宅只买了两年就及时脱手,赚了将近40万加元。不管如何,政府提出象征性的遏制房价高企政策,好像势在必行。

夏潇潇的这场游行,有两个方面可圈可点。一是她是来自大陆的移民,她领导的抗议,就不会被别人随意戴上“族裔歧视”的帽子。或许,不少大陆投资移民或者刚刚买了高价房的华人不满意她出头“闹事”,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夏潇潇的领头抗议,至少可以纠正一下主流社会对华人社群“是抬升房价罪魁祸首”的偏见,让别人知道,许多华人对房价的高涨也是不满的,这可以大幅度缓和主流社会大众对华裔社群的抱怨,他们之所以不敢上街游行,就是怕被戴上“种族歧视”的大帽子。

夏潇潇组织的示威抗议犹如泄洪的渠道,也让白人或者其他族裔的不满者,有了宣泄的可能性。二是夏潇潇领导示威的一个切入点是着眼于年轻人,因为一个城市如果不能让有才华的年轻人“居有其屋”,那这个城市是不可能有远大前景的。我对夏潇潇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相当欣赏,也期待她可以借此参与政治,为年轻人更多的代言。

夏潇潇的示威,可以视为向华人房产投资者敲响的警钟。在自由市场的原则下,房地产的买卖当然是合法合理的投资,美加各地的大富翁,不少就是靠房地产发家的,华人投资者自然不例外。但是,如何在投资房地产的同时,避免让别人指责是破坏了社会的稳定性,就需要投资者有综合配套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华人投资者要有社区的概念,尽量不要只用“房地产”概念来看自己居住的社区,只追求“增值”,其余则不闻不问。相反,要对社区从环保绿化到友爱邻里都有足够的重视和参与,从而成为大温地区社区建设的生力军,这样自然就能减少别人的反感,培养与其他族裔的友谊,这样,才能真正防止有人藉“反对房价高涨”来煽动排华情绪,制造排华事端。

欢迎前往加拿大房闻速递

24岁悉尼女子如何凭实力囤到6套澳洲房产?

澳洲其中一位最年轻的地产大亨证明:24岁也能挤入房地产市场。

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来自悉尼Belrose的Stephanie Brennan年仅24岁就坐拥6套房产,价值超过230万,其中3套在悉尼北部海滩,2套在昆州。更让人吃惊的是,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用了不足3年就囤了这么多房产,而且未伸手向父母要过一分钱。她的目标是在30岁退休。

Brennan说她的成功证明了在悉尼买房还是有可能的。“我认为人们觉得他们买不起房的原因是,他们一开始就想买一套价值几百万的房产。你必须从头开始,慢慢积累。先买小的,买一个单元,先让自己有点资本。”她说。

“我肯定要努力存钱,如果你想进入澳洲房地产市场,可以先付5%的首付,然后支付按揭保险。”

Brennan承认她的家庭富裕,但她说她从来没有接受过家人的任何经济帮助。

“我家庭条件宽裕,我姐姐和我都上过悉尼最好的私校,我们从来不为生计发愁。但那不代表我会不劳而获。事实上,那驱使我实现更多成就。”

年仅24岁就坐拥6套房产的Stephanie Brennan

Brennan说她很小就知道钱的重要性,14岁开始打工,在Pymble女子学院上学时当过清洁工,还在Pizza Hut打过工。她把大部分工资、每月125元的零花钱和生日礼金全部都存起来。但她现在爱上了旅游,已经去过23个国家。

20岁的时候Brennan就当了政客Bronwyn Bishop的政策顾问,后来开创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她当时和一家地产投资公司合作,见到他们的收益后她决定要分一杯羹。

她到一家地产中介公司打了一份年薪5.5万澳元的工,学到了想学的知识后,她在2012年10月,也就是她22岁生日的时候,用38.6万澳元在曼利谷(Manly Vale)买了第一套房。虽然她自己有10万澳元存款,但她说服母亲用Belrose的房子担保了6万澳元,也就是说她没有支付任何首付。

4个月后,Brennan用了自己的8万澳元储蓄在Collaroy买了第二套房。接着,她用祖父母留给她的5万澳元在Scotland的Glencoe买了一块地。后来她又在曼利买了一套,几周前刚刚在布里斯班买了2套。

Brennan现在开创了自己的公司,帮助那些想买房的人,提供金融规划、会计和按揭等服务。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之澳大利亚,了解澳大利亚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移民温哥华,是伊甸园还是失乐园

最近,加拿大当地华人媒体接连有人抛出一种论调,说有人用肚子里那点墨水儿在抹黑新移民的形象,把新移民的在加拿大生活环境说得艰难、不堪。也许这种所谓的“抹黑”影响了一部分行业的生意,因为影响了一部分人移民、留学、买房的信心。其实,新移民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不需要抹黑也不需要粉饰,应该是冷暖自知,人人心里有本儿账。那么温哥华对新移民来说是伊甸园还是失乐园?我只以一己多年所闻、所见、所感以及亲历来管窥天下。

移民溫哥華,是伊甸園還是失樂園

温哥华的美丽的确如上帝创世之初给予人类的美好家园——春有樱花争艳,秋有枫叶绚烂,夏无酷暑,冬无严寒。一年四季城市绿草如茵,树木葱茏,蓝天白云下,雪山举目在望,驱车不足一个小时便可抵达。大多数初到温哥华的观光客都会被这里的风景所打动。

暑假期间,温哥华的旅游旺季到来,陆续接待了一些朋友,他们一方面是旅游观光,一方面是为了孩子留学或家庭移民实地考察。但生活与观光显然不是一个概念。尤其当他们沉醉在温哥华美好的风景中,激情澎湃地开始听信各种传说中的移民美好生活、恨不得明天就举家而来,作为过来人对移民的任何客观分析于他们都是耳边风,或者特别不中听。

大多数观光客都把旅游期间浓缩的美好当成了生活的常态来憧憬和期许,但实际上对任何移民来说,日复一日的生活,一种常态下重复叠加日子的琐碎和庸常很快就会浇灭激情,让你感受到生活坚硬而现实的一面。移民是从身到心的彻底换水土,“闹闹肚子”再正常不过,闹到脱水休克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服水土、适应新环境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能顺利度过,就如同凤凰的涅槃,可以享受到伊甸园的美好;反之,便可能是一个身在伊甸园,心在失乐园的痛苦分裂。

适应温哥华的生活是一个学会放下的过程。要放下的是曾经的辉煌、曾经的优越、曾经的繁华甚至喧嚣,然后让心安静下来,在安静中重新审视生活,重新定位。在这个过程中,有人重生了,有人打道回府了,也有人选择了极端的方式,让一个家庭的悲剧成了社会话题的焦点。

很多移民之所以很长时间难以适应,郁郁寡欢,就是因为在这个放下的过程中无法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对一些人到中年、又事业有成的人来说,很难在加拿大短时间内完成事业的对接,没有生存压力的,尚可通过学习寻找一份专业工作,但要想达到国内的高度一般是不可能了。在当地一个中文教师文凭培训班里,为数不多的十几个学员当中有三分之一是国内大学老师,还有中文专业硕士以及各路硕博精英乃至国内在文史领域从事研究的人员。但海外中文教学即便就是教到高中12年级,其程度也不过是国内小学六年级的水平。至于拿来说事儿的所谓海外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对这样一批专业人员都是短时期内可以很快调整到位的。但是学成之后要么一职难求,要么就是经历一番国内大学生毕业求职的经历,诸如递简历、面试、笔试、试讲,试用、考核一样儿都不能少。从头做起的时候,备受考验的不是你的专业素养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你能否把心态调整到位,拿着钟点工一样的小时工资,做着一大堆小时工资之外的教学计划撰写、学生作业批改、家长定期沟通的工作。尤其是教学中管理的细枝末节远远多于知识传授的本身,你丰富的学术素养基本没有用武之地。供求失当的中文教学市场状况让中文教师的工资还不如钟点工,如果想藉此养家糊口,基本是痴人说梦;想藉此实现个人价值,也是天方夜谭。

初到移民国,如果消受不起坐吃山空的日子,那么在踏上这片土地之后寻找工作就是当务之急,即使是一份钟点工也得先干着。但钟点工对体力的消耗也往往消耗了你继续学习并寻找专业工作的精力、斗志和勇气,同时把一个人面对家庭、生活能够平静和包容的空间压缩到极限。因此导致心态失衡、夫妻陷入争吵而最后走向分崩离析的不在少数。

除此之外,语言的生涩在说话办事中显出的木讷和拙笨让自信心回落到冰点,歧视的眼光和不屑的哂笑如芒刺在背。社会的公平、教育的优越、福利的丰厚会在一个又一个具体事情的细节中让你越过曾经梦想的光环直接硬硬地着陆在现实的中心,那种震荡常常会让你移民的期许变成一地碎片。你如何收拾这一地碎片、重整心情,扬起你那千疮百孔的旗继续在这片风景美好、人类宜居的土地上追逐你的梦想?

在温哥华担当全职主妇,生活的主线除了去ESL上英语课就是菜场、超市采购。很多在国内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女人来到这里才发现,生活的细节原来有如此多的挑战。不仅买来的家具要自己拼装,就连去超市购买生活所需都是一个体力活。从超市手提肩挑地搬上车,再从车里一件件搬到家里。这和在国内去超市买点自己喜欢的零食、小吃绝对是不一样的,从心境到体力都不能比。在国内,不是有老公在旁、就是有父母在侧,或者还有保姆、钟点工帮忙,那个时候没发现去超市是件体力活,没发现家里有这么多、好像一辈子也干不完的活。

有一个在国内长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优渥的朋友深深感慨:在国内时享了多少福,来温哥华就遭了多少罪。要维持一个家的正常运转和所需,自己必须变成那个独当一面的女汉子。曾经不能碰生肉、不敢杀活鱼,历练一些时候,不再是那个远庖厨的君子,基本可以做到手起刀落的干练。在这里,作为一个家庭的女主人,脱离开职场,面对家务和孩子,如果长期挣扎在过去与今天的对比中,这个角色会担当得苦不堪言。生活现状直接抛出的问题可能就是:这就是我全部价值的体现?

毕竟大多数从国内移民到这里的人要么有丰厚的物质积累,在自己的企业中有着说一不二的权威;要么有不俗的职场业绩,在某个领域里声名赫赫。但是来到温哥华,生活基本回归到了最基本的诉求:柴米油盐、持家教子。在面对柴米油盐和教子持家时,所有的女人都是一样的琐碎和平庸。你怎样定位自己,怎样挖掘生活之于你的意义和价值直接让你在无数叩问中把自己变成一个哈姆雷特式的哲学家。

一位国内某个学术领域的专家,整天忙于论文、专著的撰写和出版。移民到温哥华后,语言的障碍让她变得像文盲一样,不愿和人交往,天天闭门不出,整个人陷入了很严重的抑郁状态。儿子正值青春期,新环境的挑战和叛逆叠加在一起,孩子的压力直接转化成了和妈妈的冲突。这样的状态下,高知妈妈最后摔碎的不只是涵养与体面,连同接连不断上演的摔锅砸碗的戏码,妈妈也彻底摔裂了和儿子之间的那份母子之情,几乎成了仇人。其实这并不是极端的个例,在温哥华的移民当中,很多人或多或少会有些抑郁或焦虑的症状。还有一个孩子的妈妈隔三差五带孩子看家庭医生,孩子的一点儿风吹草动她都紧张不已。最后,家庭医生在和这位母亲的交谈中发现是妈妈患有比较严重的焦虑症,孩子其实没什么问题。

还有很多来到温哥华的人走进教会,寻求信仰是一个方面,交托苦难是另一个方面,这种苦难更多是内心的苦毒。也有人到寺院去一步一跪拜地磕长头,偌大的寺院一圈跪拜下来,那是要怎样内心的焦灼才会如此去用身体的疲惫祈福心灵的平安。说起适应过程的艰难,人人一本血泪史。一个妈妈说,移民一段时间后,孩子终于匹萨、汉堡吃腻了,想吃饺子,于是又和面、又切菜,一个人连擀皮儿带包饺子,折腾得满身是面,这和在国内一家人其乐融融一边聊天、一边分工合作原来是如此不同。她说那个周末的下午,在冬季温哥华阴阴的雨天里,家里四周除了寂静就是回忆,一个人埋头包着饺子,禁不住潸然泪下。中秋节的时候,没有谁有勇气独自望月,大家一般都是几家朋友相约相聚,热闹中驱散那份不敢静下来面对的乡愁。

对于温哥华的新移民来说,放下过往的繁华,也不全然是一个被动隐忍的经历,也是一个寻找希望和努力重塑自己的过程。有位朋友,初来时一句英语不会讲,出门坐公交都是读高中的儿子提前给她写好纸条,“我妈妈在某站下车,请您提醒她。”就是这样的基础,她从ELSA一级读起,一口气读到六级。现在出门办事、和政府部门打交道都已经没有障碍。当她带着新来的朋友自由行走在这片土地上时,那份从容和自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种收获。还有人为了延续自己在国内时的医学专业,人到中年竟然有勇气从头开始,8年苦读最终拿到行医执照。有人来了之后彻底改行,医生出身做起了会计师,一个注册考下来,端上了铁饭碗。更有人已是国内国外各种博士头衔加身,转而攻读神学,成为德高望重、牧养灵魂的牧师。

来到温哥华,走进伊甸园一般的美好家园是上苍赋予的机遇,也是一次试炼。从喧嚣中安静下来,当可以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的时候,当曾经过往成为渐行渐远的一道风景时,当目光开始停留在前方而不是频频回首时,行走中会蓦然发现,生活回馈的是生命的厚度和宽度,是一种视野,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阅历。只是,你是否有勇气拿着你眼前的一片锦绣繁华置换这份日复一日刻苦体验而来的醇厚?咖啡香浓,不是每个人都喝得了的,有时候它会让神经脆弱的人失眠。

欢迎前往加拿大移民指南

16万购屋160万售出,看多伦多华裔老太炒房妙招

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差,创下了过往10年来的最高历史纪录。

根据建筑业及土地发展协会昨日发表的统计数据,在今年4月,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差已大幅攀升至326,659元,创下了过往 10年来的最高历史纪录。然而新移民仍然是购房的主要动力,华社内不少置业人士已把买砖头作为对抗通胀和保本增值的不二法门,在「高处未算高」下,即使是要节衣缩食亦在所不计。

新屋市场调研机构RealNet Canada Inc.最新发表的统计数据显示,在今年4月,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包括独立屋、半独立屋、镇屋及连屋)的平均价格是775,419元,高层住宅单位(包括所有共管柏文及顶楼层)的平均价格是448,760元,两者的价格差多达326,659元。

16万购屋160万售出,看多伦多华裔老太炒房妙招
16万购屋160万售出,看多伦多华裔老太炒房妙招

大多区10年楼价翻3番

相比之下,在2005年4月,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差只有101,936元。当时,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的平均价格是378,281元,高层住宅单位的平均价格是276,345元。

与10年前相比,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差已翻了3番。

上周日在湾景路夹Cummer Av.一间汉堡包店内,便有计划换大居所的华汉,亲耳听到旁边一对银发华裔老妪的一段买卖地产对话,其中一位已过8旬的老妇对另一位说,忆述她自己置业时是以16万元在北约克购置一间独立屋,现今年迈再无力打理,最近把之售出,成交价是160万元,她并笑说从那天开始便决心环游世界,首站是日本,翌日便要上飞机。这番话把隔邻无意听见这番话的华汉听呆了!

首置买独立屋多留学华生投资移民

多伦多有华人地产经纪便指出,在大多伦多地区的独立屋平均价格已愠升至接近84万元的情况下,首次置业人士因房价高企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能力,不少人只能将置业的目光转向高层住宅单位,但是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社区,首次置业人士一步到位购买独立屋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一群体主要是留学生和投资移民,他们因增值效益更好而选择独立屋。

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华人社区,首次置业人士一步到位购买独立屋的现象比比皆是,这与主流社会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比。

原居士嘉堡迁往万锦市的一对华裔夫妇,除了为一对儿子能够在好校区内升读优秀的中学Pierre Elliott Trudeau High School,稳住升大学之路外,另一目标便是看好房市,要保本升值。这对夫妇买进万锦市16街夹坚尼地路约1200方尺的新镇屋时,价格43万,住了半年不久屋价现已升逾50万。

梦想买90万独立屋 小夫妻生活节省

家住烈治文山冰碛区附近的一对华裔小夫妻,买入镇屋时40多万,现今要追上90万元以上的独立屋。为圆此梦想,这位小当家已有心理准备,其他方面可省则省,订下目标便要往远处看。

建筑业及土地发展协会的主席德基(Bryan Tuckey)指出,导致新屋价格继续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低层住宅供应短缺的情况相当严重。

RealNet Canada Inc.的统计数据还显示,在今年4月,在大多伦多地区放盘销售的低层住宅只有5,171间,数量之少打破了历史最低纪录。这一数据与2005年4月在大多区放盘销售的低层住宅数量相比,前者仅占后者的不足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高层住宅单位的供应稳定,在今年4月,在大多伦多地区放盘销售的高层住宅单位多达19,580间。

对此,德基表示,随着大多伦多地区的新低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差继续拉大,新屋买家在房屋类型方面的选择减少,特别是首次置业人士和新移民遭受的影响最大,其中有不少人已完全失去了购买低层住宅的可能性。

华裔经纪说,根据今年5月上半个月的统计数据,大多伦多地区的独立屋的平均价格已上涨至83.8万元,但共管柏文单位的平均价格只有39.1万元。而在多伦多市,独立屋的平均价格已从今年2月的100万元,暴涨至5月初的114万元,主要原因就是房源紧张、供不应求,造成买家抢柯化的现象愈演愈烈,从而进一步推高房价。

与独立屋、半独立屋和镇屋等低层住宅相比,高层住宅单位的价格也在上涨。其中,共管柏文单位在今年5月的平均价格较去年同期上涨了6.1%,但远低于独立屋的13.8%和镇屋的11.6%,买家争抢柯化的程度也不激烈。

在他看来,在目前房价持续愠升的情况下,首次置业人士因房价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经济负担能力,不少人只能将置业的目光转向高层住宅单位,然后在未来逐步改善居住条件,升级至镇屋或半独立屋,终极目标是独立屋。

多温两市84%柏文买家自住   逾半持单位至少5年 不急售

信不信由你!联邦政府属下的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昨日发表最新民调指出,多伦多和温哥华近84%的共管柏文买家都是用作自住。有逾52% 的业主计划持有单位至少5年,用作自住或出租,而不是用作急售图利。这对加拿大两大城市共管柏文存在「泡沫」是当头棒喝。

这份报告是CMHC于去年8月和9月分别向多伦多和温哥华收回共42191份共管柏文住客问卷得出的调查结果。然而报告亦同时指出,有92%的被访者同时表示,在未来一年不会再购买共管柏文单位。

在83.8%的受访者中,他们实际是共管柏文的住客,馀下的16.2%除了主要居所外,至少拥有一个共管柏文单位,而当中有52.3%是把共管柏文单位出租。

这项调查亦发现,有72.5%的受访者拥的另外一个共管柏文单位,而10%则拥有3个和以上,馀下的17至18%则是投机者,拥有多个单位。

CMHC首席市场分析师Dana Senagama表示,调查结果主要显示大部分购买共管柏文单位的买家都不是投机者。她解释说调查报告内的多伦多,包括多市、约克区、皮尔区、杜兰区(不包括奥沙华)和荷顿区(不包括伯灵顿)。

这份调查主要是透过共管柏文的业主立案法团,和物业管理公司派发问卷,问卷由住客填妥后交回,当中并不包括注册在加国以外的地址的住客。

温哥华市长吁徵投机税遏炒风   刚卖屋赚22万元

面对楼市过热,担心炒卖成风,温哥华市长促请省府,引入「投机税」,以遏止炒风。

不少市民投诉大温地区楼价持续愠升,又不满海外买家涌现,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因此呼吁省长简蕙芝以「投机税」,介入房地产市场。

罗品信办公室昨日指,市长本周较早时候,曾要求省长采取行动,控制楼价。

这个是有史以来,有温哥华市长针对蓬勃楼市,要求政府插手干预;一些同样面对楼市过热的国家和地区,例如澳洲和中国香港,也出现要求政府介入的声浪。

罗品信办公室的声明指,「我们确需要透过徵税措施,遏止炒风,温哥华的楼价飙升,明显跟投机活动有关」,又说「卑诗省政府必须采取行动,开徵投机税,建立一个公平的环境,让温市以至全省居民,有能力买楼置业」。

罗品信于一周前,刚以高价出售位于温市西区基斯兰奴(Kitsilano)的城市屋,赚取利润超过22万元。省长简蕙芝最近则曾表示,不认为卑诗省的房地产业主,希望政府介入楼市。

61%「婴儿潮」华裔会资助子女买楼

有「柏文王」(condo king)之称的温哥华地产商伦尼(Bob Rennie)指出,大温在土地紧张的情况下,需开发更多架空列车设施附近的柏文,以增加居住密度。他强调,没有必要限制海外投资者,认为这并不能创造更多住房,但是需要限制投机买卖的活动。

伦尼说,有民调显示,大温有62%「婴儿潮」的人对当前生活满意,其中年收入达10万以上的人有49%对生活感到满意。「Y世代」即在1980到2000年之间出生的人,则有81%对当前生活感到满意,他们是当前和未来购房买家。

他同时指出,48%「婴儿潮」的人将会资助子女给买楼首期,其中大温有近61%华裔「婴儿潮」的人表示将会资助子女买楼,非华裔「婴儿潮」的人则有42%表示会资助。

他认为,没有必要向海外投资者徵税,以他公司为例销售的258单位公寓为例,只有3%是来自中国的买家,还有2位购房者来自于欧洲。他称,向海外投资者徵税并不能创造出更多的住房,其根本原因是大温房屋供给不足而非中国买家过多。对于投机买卖的行为则需要加以限制,因为投机行为会捣乱市场秩序。他认为,如果不及时解决高额的房价的问题,将会迫使居民搬走去其他地方,大温入学率也会下降。

 欢迎前往加拿大投资指南

侨领单声口述实录:我在伦敦投资买房的秘密

在位于伦敦北部高档社区的家中,年逾八旬的单声博士气宇轩昂,风度翩翩,依旧透出年轻时英俊倜傥的魅力,开怀谈笑,更是感染记者。

在畅谈了他早年在西班牙南部海滨城市购买的地皮在30年中涨了1000至5000倍的近乎传奇的往事之后,单声博士带着记者,步出他的书房,让记者领略他那栋红砖密砌、半圆拱顶和烟囱高耸的别墅的独特。

在1967年回到伦敦定居后,单声果断地在英国购房置业,自住之外还有投资物业。其中,单声自住的别墅本身和购买过程,同样传奇。

侨领单声口述实录:我在伦敦投资买房的秘密

伦敦的房子

过去涨,将来还会一直涨 

这些年来,英国的房地产一直不错,比西班牙厉害。英国房地产尤其是伦敦的房产,一直涨一直涨,过去涨,将来还会一直涨。

无论大的市场如何波动,房价整体都在涨。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刚来这里不久,在Golders Green用3000英镑买了一栋房,后来房子从3000镑涨到7000镑,12000镑,在后来涨到10万镑,20万镑,现在那栋房子的价格要超过200万英镑。这也就四十多年的功夫,从3000镑到200多万镑。

我现在住的这栋房子,在1887年建造的时候,只有1200英镑,还包括这么大一片地。你看它现在值多少钱,市场上的价格要远超过1000万镑。我是1988年买的,当时的价格是70万英镑左右。20多年,涨了十几倍。所以你看,英国的房子,大房大涨,小房小涨。所以买房子是对的。而且这个地方,房价涨的比税涨得快。

因为伦敦是一个国际都市,对于有钱人是个天堂。而且,如果有钱人不在这里挣钱,就不用付税,这些好处非常难得。是避税天堂——在英国避税是合法的,逃税才犯法。

英国这个地方,我在1954年刚来UCL 读书的时候,非常不喜欢这里。记得那个时候找房子找不到,在报纸上看到有一个房子,价钱很便宜,于是我就想去看看。跑到门口一看,外面挂着一个牌子写着:“Whites Only”,只租给白人。那时候英国人非常有偏见歧视,非常高傲。

如今,没有这些问题了。中国强大了以后,这种歧视就没有了。如今,这里无论从人权还是物权,都很好。如今年纪大了,觉得这个地方很好。医疗、交通完全免费。

因此,对于中国人来说,如果孩子来这里读书,如果买一个房子,不但能够免掉付给房东租钱,将来自己不用了,还可以租给其他人赚钱,或者卖掉赚钱。所以,你看离学校近的的地方,房子一个比一个好。

我住的这个房子很传奇 

1967年回到伦敦后,刚开始不住这里。

1982年有一天,我开车子路过这里,看到有这么一个房子,很奇怪,房顶是圆的,很像音乐厅。

那时候,我们很多好朋友很喜欢唱京戏。我在车子上就想,这个房子的圆顶大厅,如果在里面唱京戏,效果一定很好。后来又路过几次,每次都跟我太太讲这个事。她就跟我说,你既然这么喜欢这个房子,为什么不写封信给这个房东,你说你很想买这个房子。

于是,我没多久就给房东写了这个信。用我太太的话讲,就是一张邮票的事情。

可是,信发出来很久,一直没有回音。慢慢的,我就把这个事情忘掉了。

很久之后,大概3年多后的一个早晨,八点来钟,我接到一个电话。电话那头,一个英国老先生的声音,跟我说他是约翰•萨维尔(John Savile),我说我不认识你。他说,你不是给我写过信,说很想买我房子的吗?

他说,我现在想卖这个房子了,如果你还是想买,明早9点来家门口找我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开车来到这房子门口,8点半按门铃没有人开门;8点45分,还没人。一直到9点整,一分不差,老先生给我开门了。

这个老先生就对我讲,他说你喜欢音乐,我也喜欢音乐。我没说错,他真喜欢音乐,他说我现在年纪大了,我房子真的要卖了,我就卖给你。

我当时还纳闷地问,这个房子不留给你的儿子吗?那个老约翰说,我儿子太坏了,我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这个房子不会留给他。卖掉房子的钱,我会全部捐掉。

后来我才知道,他儿子那就是BBC原来的著名节目主持人,就是前些年被指控性侵未成年人的那个吉米•萨维尔(Jimmy Savile)。

我当时说好,你要多少钱?他开的价钱比市价一半都不到,低。我说好,我买。我说你讲这些话算数吗?他说算数。我就付了他500英镑作为定洋。

过了几天,他再次打电话给我。他说我出的价太低了,你能多加我五万英镑我就卖给你。我说行。

这样就买成了。

房子的秘密 

我买了这个房子之后,发现了一个巨大秘密。卖给我的人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就不会卖给我了。

我搬进来以后,这个地方的博物馆有一个人,来过好几次,还写了好多信,说很想来参观这个房子。

我开始也不知道他们为什么要来看这个房子,这个房子没有什么奇怪嘛。结果他告诉我,这个房子盖的时候,是给埃德温•朗(Edwin Long)住的,是专门造给他住的,他住了好多年。

这个埃德温•朗很了不得,他是英国近代非常著名的画家,是皇家艺术学会的委员(RA)。他的画在他在世的时候,就能卖到了七八万英镑一幅。而建这个房子,他才花了1200镑。

还有就是,设计这个房子的,也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人。设计师是诺曼•肖(Norman Shaw),在当时非常出名,他有一个鲜明的设计特点就是“高烟囱”设计。

这也是一个巧事,所以我说这是运气。我买的时候也不知道,卖给我的人也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就不会卖给我了,他这个价钱还可以加倍不止。

这个房子现在我不能卖掉,我也跟我儿子孙子讲,说你不要卖这个房子,这等于是个古董了,要一代一代传。

不能让钱躺在银行里睡觉

 从投资方面,收藏古董比投资房地产还要好。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曾经在诺丁山那个地方逛街的时候,在路边看到一个乾隆年间的犀牛角雕刻的花篮。我看到了就买,大概是1970年前后,270英镑。前几年捐给国内博物馆的时候,由于这个雕刻当时在跳蚤市场买的,没有发票,当时在海关必须报个价格报关。我当时就报了275镑,当时海关的人就哈哈大笑了起来。他们跟我说,这个犀牛角花篮,至少有75万英镑,我们已经估过价了。古董文物很多时候是无价的,投资增长可观的不得了,比房地产还好。

投资的角度,古董跟房地产一样,是被动定价的投资产品。无论估价多少,如果没有人买,就实现不了收益。它不像股票和黄金,今天标价多少,就能按照标价交易。

在投资方面,我一直认为,不能让钱躺在银行里睡觉,一定要让钱保值增值。那么,就要买房子、买股票、买古董,还有就是开店做生意。

多伦多买房故事:跟风出国悔不当初 懦弱纵容酿悲剧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尔斯泰曾在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里写过这么一句话。而对于新移民王先生来说,他的不幸从六年前开始如梦魔一般缠绕着他直至今日,当他面对拿在手上的离婚判决书,以及上面种种在他看来并不平等的条约时,除了满脸的悲愤,对现实的无奈,还有一丝茫然。

究竟以后的路该怎么走?他与之深深挂念的大儿子还能不能建立父子间良好的沟通?是否还有机会推翻已经判决好的离婚书?……这一切仿佛都是一个未知数,并没有因为一张判决书而停止,反而才刚刚开始。

在记者采访王先生的过程中,他情绪激动双手颤抖眼含泪水,不难看出时隔六年依旧不能抚平他心中的伤痛,而前妻对他的伤害并没有随着她的离开而停止,不久前收到的离婚判决书让他早已死了的心更加的绝望。回忆来到加拿大的辛酸之路,王先生有的只有后悔,采访中凡是提到来加拿大的事,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现在说这些都太晚了,也已经回不去了,觉得很遗憾,这个选择是错的。”

前妻去往卡尔加里提出离婚

2007年7月2日,看似平静的一天,对于王先生来说却是刻苦铭心的。当时,王先生的前妻提出要去卡尔加里看望她的姐姐,同行的还有王先生的两个孩子,老大11岁,而老二仅有15个月。前妻告诉王先生,这次去卡尔加里可能也就一至两个星期,很快就会回来。因为前妻并没有带什么行李,王先生也并没有多想,委托邻居送他们三人上了飞往卡尔加里的飞机,谁知这竟是噩梦的开始。

三个星期过后,前妻打来电话,告诉王先生,他们决定留在那里不再回来了,让王先生把她和小孩子们的所有东西都邮寄到卡尔加里。这个消息对于王先生来说犹如晴天霹雳。他曾试图劝前妻带着小孩返回多伦多,但遭到前妻的拒绝。当时,有律师告诉他:现在小孩还属于安大略省的居民,前妻在未经王先生同意的情况下,带走两个小孩,法庭是可以帮忙追回来的,这时所需的花费较少;如果超过了一个月,到时候就算是花再多的钱,也难再追回来了。

这时的王先生也有他的犹豫,由于来多伦多后把家安在了并不安全的区域,在过去的几年中曾多次发生枪击案件,并且他们所住的房子也经常有人来踢门。白天走在街上,有时还会受到路人莫名的谩骂。王先生担心正处于反叛期的孩子出现逆反心理,对他的健康成长无益,所以一时拿不定主意。正是这些许的犹豫,让接下来的事情变的越来越麻烦。

2007年9月28日前妻终于回到了多伦多,但随之而来的还有王先生的小儿子以及一份分居协议。前妻想与王先生协议分居,并要求分割财产,把小儿子留给他抚养。在王先生并没有缓过神来的时候,前妻又已经离开了。被前妻抛下的小儿子才年仅15个月大,他的到来让王先生乱了手脚,因为年纪过小,不能丢在家中不管。因此,王先生只能在工作与儿子之间选择了后者。

出国只因随大流

因为孩子的关系,王先生已经安排好的工作也只能选择放弃,这让本来就不富裕的他手头更紧了。说起资金匮乏的问题,王先生回忆起国内的时光,他说他和前妻是在学校里认识的,当时前妻是学校里的一名老师,而王先生在同一所大学读研究生。他们相知相爱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的生活应该说是幸福的,因为两个人都有很好的工作很高的收入,住在大城市的大房子里,无忧无虑。

当时决定出国一方面是想做出点改变,以为国外遍地是黄金;另一方面是因为周围的邻居、朋友都纷纷出国,他们也想赶个潮流,尤其是妻子特别想出国看看,于是他们变卖了家产,来到了加拿大的曼尼托巴。而后妻子又提出想来多伦多,好不容易举家来到多伦多,并买了便宜的小公寓安好家后,没过多久妻子却又执意去往卡尔加里,在王先生没有同意的情况下,选择了离婚。王先生说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都是因为前妻觉得他没本事,赚不到钱。

王先生觉得非常委屈,他说,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不可能一口吃个胖子,他来到加拿大后经常同一时间打三份工,为了养老婆和小孩,他已经尽力了。但前妻并没有因为他的努力而感动,反而拜金的心是愈演愈烈。

据王先生所知,前妻的姐姐在卡尔加里做按摩的生意,经常打电话来说赚了大钱,前妻就是因此才迫不及待的怂恿王先生搬家去卡尔加里,但王先生觉得刚在多伦多买了房,还没有安顿好就又要转去别处,很多事情都不好解决,也许正是这个意见上的分歧,导致了前妻下决心离开。

王先生说如果再有一次机会让他选择的话,他一定不会选择出国,本以为会有个好的改变,谁知道竟然弄的好端端的一个家支离破碎。他也奉劝那些盲目跟风出国的人们,不要再犯傻,再自寻苦楚。

离婚并不是解脱 更多是不公和委屈

说起离婚的始末,王先生说他从没有想过结果会是这样,他分明是一个好父亲好爸爸,但被前妻在法庭上说的一文不值不说,还把责任全部归咎于他的身上。想当初带着孩子不告而别,要求投机取巧的赚钱,未经同意乱刷信用卡余额的人,现在反而趾高气扬反过来指责别人的不是。

多伦多买房故事:跟风出国悔不当初 懦弱纵容酿悲剧
多伦多买房故事:跟风出国悔不当初 懦弱纵容酿悲剧

2013年4月11号,前妻把王先生告上了卡尔加里的法庭,因为没钱又要照顾小孩,所以王先生就只把材料寄往了卡尔加里,本人并没有出席。他以为本是一场志在必得的官司,谁知道却输的一败涂地。不但没有拿回儿子和他应得的权益,反而还要支付前妻的律师费用。

王先生觉得并不甘心,现在他就想再打一场官司把属于自己的那份权益要回来。他分析败诉除了他本身的一些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没有钱请一个好律师。当初准备材料的时候,他只有不断咨询那些政府安排的免费律师,可是没有哪个律师能完整解答他的疑问。

在准备材料的过程中,他找过一名律师,原本是让律师帮助他重写一份被告自辩书,谁知这位律师草草应付了事,并没有替他重写,而是把他写的自辩书又添写了几句就返还给他,并向王先生收取了500元费用。王先生说,当时因为自己的软弱并没有过多的表示什么,现在回想起来颇有种被欺骗的感觉。

王先生感叹他的历程就如同电影《当幸福来敲门》中威尔·史密斯所饰演的那个单身父亲一样,为了自己与儿子的生计到处奔波。他期待着最后也能有苦尽甘来的那一天。

他希望通过记者把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大家,不要盲目跟风,不要轻信他人。并且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帮助,更希望有好律师可以和他联系,帮他渡过难关。王先生说“我不求有回报,但求作为一个称职的好父亲能够不要受到惩罚。”他呼吁那些和他有同样经历的朋友,可以站出来支持他,为他联手签名支持他去法院进行抗议。

上海妈咪”海淘“新西兰学区房

当上海的天价学区房看得我惊心动魄之后,我把眼光放到了穿越半个地球的新西兰。办了旅游签证,我第一次搭上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决定去给两个孩子安个家,当然,要先挑小学和学区房。

新西兰是唯一一个小孩5周岁就能留学的移民国家,且学费不算贵。我和老公对走这一步的预期是:

最好的情况:夫妻2人办成功绿卡或者工作签证,孩子读书也可免费了。

最差的情况:孩子留学,父母边陪读边找机会转签证类型,或索性一方也陪着留学一年,之后就比较容易留下来。

13年11月的某天,当我们坐了十几小时飞机,疲惫不堪地拖着孩子们走出奥克兰机场时,不由精神为之一振,久违的蓝天白云,纤尘不染的马路,一眼可以望到好远的风景,沁入心脾的清澈空气,小朋友们顿时兴奋得上蹿下跳。

第二天,去了下市中心方便了解市容,在伊甸山上饱览了整座城市的风光,下山的时候,4岁的哥哥突然冒出一句:“妈妈,以后我想在这里上学。”惊讶得我顿时说不出话来,既然孩子也那么喜欢这个地方,那就这步继续走下去吧。

那么新西兰那么多区域那么多小学,该怎么选呢?

考虑到奥克兰是新西兰最大的城市,拥有新西兰三分之一的人口,华人比例也是最高的,我们找工作的机会也相对大些,所以我们首先锁定了奥克兰,尽管奥克兰周边许多风景更美丽的城市,房价大约只有奥克兰的一半,但是如果最后没有工作机会,那也是惘然。

接下来,就说说,我个人是怎么挑学区房的,由于每个人的需求都不一样,所以这些内容仅供大家参考。

显然,私立小学是不需要学区的,但是考虑到经济因素,加上孩子还不会说英语,进私立怕孩子学习压力太大,所以范围上,我仅考虑公立小学。

奥克兰的公立小学和国内一样采取就近入学的原则,跨学区上学当然也是有可能的,那是在人家招不满的情况下,也会接受out of zoon的申请。在教育水平上,奥克兰的公立小学其实差距并不大(用很多华人的说法是,到哪都是玩,呵呵),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当地人眼里根本是没有小学学区房的,只有中学或高中的学区房,因为中学和高中就有很多名校绽露头角了,而新西兰的中学和高中同样是就近入学的(没有国内的中考喔),所以无论是老外还是华人,都会想方设法买名牌中学或高中的学区房,房价瞬间就上去了,比如同一条马路上是不是名校学区,价格可以浮动20%以上。

而对我而言,一则预算有限,二则中学或高中至少还有7、8年的时间,到时候我们在不在新西兰也未可知,更何况真在那里也是可以换房的,就不去凑这个中学名校学区房的热闹了。

那么接下来,该买在什么地段,有没有必要挑小学,该怎么挑的问题就浮上水面了。很多华人家长都知道,奥克兰每所小学都有一个教育局给的decile分数,这个分数和教育质量无关,只和学校周围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政府对学校的补助有关。比如说decile 1的小学,说明周围居民收入水平最低,相对来说政府给的补助最高,这样做是为了保证里面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得到相同的教育水平;而decile 10的小学,说明周围居民收入水平最高(显然房价也相对贵),而政府给的补助则最少,因为高收入家庭的家长会给予一部分donation。设定decile分数的初衷,是政府为了保证基础教育的公平性。然而很多当地人,特别是华人,喜欢把它作为评价小学好坏的标准,都想去10分的小学,认为这样孩子接触的同学,家庭条件和素质都会比较好,人以群分嘛。

但是我觉得,光以decile分数为准则显然是不够可靠的,如果去看新西兰的华人论坛,会发现有些10分的小学也有很多负面评价,而也会有一些7、8分的小学家长评价很高的情形。

那到底应该怎么来看小学呢,我当时找到的一件宝贝是新西兰教育局官网给的奥克兰所有小学的excel清单,里面除了有每所学校的基本信息,包括decile分数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参数,就是每个学校各个种族的比例,这张表格的更新日期是13年9月10日,对11月要去买房的我来说,是非常updated了。

http://www.educationcounts.govt.nz/directories/list-of-nz-schools

先要说一下,新西兰关于种族的背景。新西兰的当地人是毛利人和岛人,说到底就是当地的土著人,吃政府的福利,不怎么干活,懒散,小偷小模很多,毛岛人多的地方,治安通常也不好,我实地考察下来,毛岛人基本就是又黑又壮,身上有纹身,有的还带鼻环,比较矮的样子。你不会希望你的孩子和这样的孩子做同学的吧。事实上,奥克兰的南区和西区,很多学校毛岛人比例达到50%以上,所以那里的房价确实便宜阿,但是很多人不会去的。

所以,我filter那个excel的第一个标准,就是毛岛人的比例低于10%的学校。filter出来,还是有好多,但是已经发现,所有filter出的学校都在奥克兰的北岸、中区或者东区,南区和西区一所也没有。而且根据这个标准,filter出的学校,decile分数都在7分以上,说明毛岛人确实是低收入群体的主流。

很显然,由于小学是就近入学的,所以一个区域小学的种族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着整个区域居民的种族比例,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换句话说,你将来和什么样的人群住在一起,看区域对口小学的种族比例数据即可。

所以,我继续做我的filter工作,目标是为孩子未来奠定一个好的交友圈。在我看来,小学阶段,老师不是最重要的,同学才是最重要的,交什么样的朋友就会变成什么样的人。

看当地的华人论坛一直评论说印度人难弄,菲律宾人素质不太好之类的,所以我把印度人或菲律宾人超过10%的学校filter掉了(请不要骂我种族歧视,我只是为孩子交友考虑而已,我本身是绝对没有这个意思的)。

由于孩子上来不会英语,担心他在白人为主的学校里会受bully(欺负),所以我把白人超过70%的学校filter掉了。

我希望孩子不要忘本,能够在亚裔华裔多一些的学校,帮助他认可自己,增加自我意识,所以我把亚裔低于20%的学校filter掉了。

这么一filter完,发现范围立刻缩小了,再去除几所网上负面评价比较多的,保留下来的候选学校在北岸有6、7所,在中区有4、5所,在东区有2、3所,其他区域没有。有意思的是,去当地房产论坛上比对,我通过小学种族比列filter出来的一个个具体区域,和论坛上大家常说的“好区”的定义竟是非常吻合的。

另外,由于中区我filter出的学校的学区同时又是中学名校网,房价骇人,所以中区先被我排除了。

在我去奥克兰之前,买房子的区域已经锁定在北岸或者东区加起来8、9所小学的学区范围内。

以上攻略仅是我从个人需求出发的一些经验,对大家只能作为参考啦!

 

看看牛人如何用5000美元5年套18套美国公寓

5000美元5年套18套美国公寓,挺起阿里有些天方夜谭。像这种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好似天上的馅饼。但是,这确实是真的。来看看他怎么做到的吧?

9点半,依约走进杭州三墩一所环境清幽的学校,海棠正开得热闹。推开四楼办公室,一位年约半百、穿着赭红色休闲西装、烫着卷发的男士迎出来,正是昨天刚刚从美国回来的张先生。 1986年,张先生在同济大学读完工民建本科、结构力学研究生以后,去了美国。他发现美国的环境,只有有钱才能证明自己。于是他决定放弃学业赚钱去。

首付款 是问银行借的

直接做生意要有资金、会管理。他决定投资房产。但是,张先生此时手中只有打工积累的5000美元!他决定找银行贷款。

但是,所有的银行无一例外地告诉他:你没有信誉,没有可抵押的财产,我们不能借钱给你。一位经理最终给了张先生一份文件,详细列着银行可以放贷的一些规定。张先生回家研究了一夜,终于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他找到这位经理:“我有5000美元,先存入你们银行。然后你们再借给我5000块。”经理说:“制度倒是没有不允许这么做。但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呢?”张先生笑了:“只要符合规定能给我贷款就可以。 ”

花了三个月时间,张先生让这5000美元先后在7家银行走了一圈,付出了一定的利息后,他获得了这7家银行的信用积累,贷到了3.5万美元。

5年后 买下18套公寓

3.5万美元,最多只能做一套房的首付。研究了大量美国法律后,他想到了几个办法。

第一是让房子尽快升值,向银行再抵押。美国房子倒是不贵,但人工很贵,10万美元买进一套房子,首付 2万美元,他自己动手维修,粉刷墙壁、油漆地板、修理花园。花很少的成本装修一新的房子再进行评估,往往会高出3万美元。他就拿着这个新房子再去找银行:“我要求再贷这3万美元。”由于有了一定的信誉,又有了房子这个抵押物,银行往往会同意。拿到钱,张先生又去物色他的下一套房……

除了向银行借,张先生还把主意打到房东身上。有个房东,10万美元卖房子,张先生找到他:“我愿意出11万美元买你的房子,但是你要借给我2万美元作首付。”有好几次,张先生就这样借房东的钱来买房。

5年以后,张先生拿着手上的五套房再次找到银行:“这五套房,5年来我已经还清了一半贷款。现在,我申请把这一半贷款再贷给我。”于是,他获得了一大笔钱,买下了一幢5层楼的房子,包括18套公寓。他太太很担心地问他:欠了这么多钱,你怎么睡得着觉?张先生却很得意:“现在,睡不着觉的应该是银行!”

逛法院 也能做成生意

当然,张先生最终的目的是要自己赚钱,而不是让银行睡不着觉。所以,买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便于出租。

要想把房子租出去,首先要选好地址。“平民区的房子不能买,治安不好,租客常要拖欠租金。富人区的也不能买,房价贵,还不容易出租。我住在新泽西州,有很多大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中的蓝领工人,有相对稳定的工作,也需要住房。”

房源也是个重要问题。“找房屋经纪人、看报纸广告,肯定找不到好房子,早被经纪人先下手为强了。”张先生想到一个绝招:美国离婚率挺高,律师费又贵,很多家庭散伙,都希望尽快卖掉房产分割财产。张先生就隔三岔五去各个法庭门口逛。看到有离婚的通告,赶紧给他们写信:“生活中谁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我是个房产投资者,也许我可以帮您。”平均一个礼拜,张先生会发十几封这样的信。半年下来,他还真接到三个人回音,做成了两笔生意。

平时有空,张先生就在各住宅区逛。看到哪户人家窗坏了也不修,基本就能判断是房客租来住的。他就想方设法联系上房东,要求买房。

让房子24小时赚钱很不容易

不用花钱的买房游戏看似轻松,其实内中的辛苦,是很多人无法承受的。“你想让房子24小时为你赚钱,其实你也得24小时为房子工作。比如,出租的这些二手房,最常遇到的是马桶坏了。半夜里房客也常会给你打电话,让你马上去通下水道。买房出租的那些年,我每次出门旅游休假,都不能超过一个星期。”

与房客斗智斗勇,更是一件费精力的事。“为了房租的事,经常免不了上法院,美国律师费是很贵的,我又自学了很多法律知识,尽量自己打官司。”

像他一口气买下的那18套房子,原先的房东是位老太太,“当时,这些房子出租的市场价是500美元,而那位老太太一直只收300美元。买房子前,我正是看中了这个涨价空间。”18位房客很快联合起来,拒绝付租金,还把张先生告上了法庭。

张先生马上分头找房客:“打官司你也要付律师费,而且官司最后肯定是我赢。如果明天你就撤诉,我就只收你450美元,不过你千万不要跟别人说。”就这样,他成功分化了房客,这幢房子就开始为他赚钱了。

美国买房没那么容易

“去美国投资房产”,最近成为不少人关心的话题。张先生告诉记者,会投资的人,现在确实是个机会。“ 但是,房子是需要管理的。如果你人都不去,肯定是不行的。”那么,怎样才能在美国投资买房?记者采访了浙江省旅游集团出国服务有限公司移民部经理、高级移民顾问陈伟召女士。

问:如果没有移民,我能在美国买房吗

答:美国绝大部分州郡政策上都不限制购房者的身份,一般而言公民、居民和非居民外国人拥有同等的购房权力。

问:我是为了孩子去美国读书才买房的,美国有“学区房”的概念吗?怎样找到合适的房子?

答:持有美国绿卡的人都可以享受免费的中小学公立教育以及相对廉价的公立大学教育,前提是他们的房产位于相关的学区内。事实上,美国的每处房产都有其所属的学区,只有学区内的居民才能享受减免教育费用的待遇。想买房最好有专业的房地产经纪来协助。

问:如果买一套30万美元的房子,除了买房的钱,我还要支付哪些税费

答:交易成本主要有:律师费,勘查费,产权保险费,房检费,房屋估价费,政府登记费,地税调整,贷款费用(若申请贷款);此外还有预付的年度费用:物业管理费,物业保险费,物业税。一般过户费用为房价的2%左右,在有贷款的情况下额外的税费会导致房产交易的成本增加1~1.5%。

问:有人说买得起房交不起税是怎么回事?

答:美国房产每年需要缴纳的物业税及物业费是比较高的,一般总额在房价的2~3%左右,基本上完全用于社区设施及市政公共产品如学校、医院、警察、道路等等的维护。相应的,美国房产每年的租金也一般占房价的7~10%,比国内的租金回报要高。

如果想了解更多,欢迎前往美国资讯【投资指南】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