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海外房產 土地使用年限需註意

2010年時,劉先生在中介的介紹下,以2萬多美元拍下壹套海外房產,覺得很便宜。誰知買房後,劉先生才發現,房子不僅舊,地段又偏僻。為了能用租金抵消日常房子的維護費用和稅費,便對房子進行了翻新,花掉的錢都與買房錢差不多了。另外,由於房子是在“窮人區”,租客經常不按時繳租金,甚至“白住”,而他不可能為了租金,坐飛機去國外打官司。劉先生也曾想過把房子賣掉,但是賣房需6%的中介手續費,算下來最終還要虧本,現今劉先生對此次投資後悔不已。

如果妳對投資海外房產感興趣,除了要清楚投資需求和目的,最好提前了解以下6個問題。

投資海外房產 土地使用年限需註意

問題壹:該國整體投資環境

除了國家政治和經濟形勢、房產市場是否健康、是否對非本國居民買房有限購和稅收以及匯率變化等,投資者還要了解清楚該國房屋租售比(即月租金和所買房產價值的比值),確定自己的投資方向。若租售比值小,以投資買房,低買高賣形式較好;反之比值越大,以出租來獲得穩定的收益較好。

問題二:該國買房的優惠政策

要了解各國的買房優惠政策。比如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等國家,非本國居民買房,申請銀行的按揭貸款的利率能享受與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貸款政策非常優惠寬松;像塞浦路斯,規定非歐盟國家居民只要購置30萬歐元或以上的房產,即可獲得該國永久居留權,享受本國公民待遇;還有希臘、西班牙等國也有類似的政策。

問題三:該國的土地使用年限

由於土地制度不同,各個國家的土地所有權也有所不同。海外很多國家土地都為私有制,壹般來說購買了該國的住房時,也就獲得了土地的永久產權。但也有個別國家有特別規定,比如泰國的房產土地使用年限是90年,到期後得歸還給政府。

問題四:該房產的地段和升值空間

理財師表示,在投資海外房產時,投資者仍需選擇大城市、好地段的房產,這樣未來在保值、增值方面更具優勢。但同時要註意兩點,壹是充分評估當地房產的市值,避免買到有水分的房產;二是要選擇該國的大城市,這樣的投資才最有保障。

問題五:需繳哪些稅費

現今不少海外國家的房價可能並不高,但在購房、持有、出售環節,成本很高。比如投資加拿大房產,購房時,需繳納貨品與服務稅,還有土地轉讓稅、省銷售稅以及驗房費、補費、保險費和中介費等,這些費用約為房價的10%左右。房產持有階段,還要向政府繳納稅,如多倫多的稅率,現今約為房價的1%左右;出售時,還要繳納各種稅費,比如增值稅、房屋轉讓費、中介費、驗房費等等,這些費用積累起來就會攤薄投資的最終實際收益。

問題六:小心房產中介從中使詐

很多房產中介為了推銷海外房產,宣傳時故意誇大其辭。比如說在葡萄牙買50萬歐元以上房產,24小時內就可辦完手續,平均每年只需住7天就可享受在該國永遠居住的權利,卻對投資者還需通過葡語A2考試才能獲得國籍資格壹事只字不提。所以,最好自己能親自去看房產,去了解,多咨詢投資專家和成功投資人士,防止中介從中使詐。

繼續加碼 中國對外房產投資6年漲24倍

據了解,除了開發商大舉“出海”外,險資也成了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的“主力軍”,而且投資標的規模相對較高“險資”晉升為去年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的活躍企業。2014年,除了開發商加碼海外投資力度外,”險資”在忙於舉牌國內上市房企之際,對海外物業的投資動作也頗“猛”。

房企加碼海外投資 中國對外房產投資6年漲24倍

繼續加碼 中國對外房產投資6年漲24倍

萊坊機構獲得的最新數據顯示,近年來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金額大幅增加,從2009年到2014年,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總額已從6億美元大幅升至約150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在6年間漲了24倍。

對此,萊坊機構相關負責人向本報記者透露,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是中國開企業和高凈值人群最為關註的投資領域。此外,2014年,“險資”企業大舉進軍海外房地產業務,而且投資規模相對較高。

房企加碼海外業務投資

“澳大利亞、美國和英國是中國投資者最關註的三個市場。2013年中國流入這三個市場的資本較2012年增長了5倍。我們預計,2014年中國投資者在這三個市場的交易額將達到或超過2013年的水平。”萊坊澳大利亞亞洲市場高級董事王家明向記者表示,其中,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總額增長最為強勁,2014年按年增長超過60%。

萊坊認為,中國對外投資的首輪浪潮受主權財富基金投資各種優質資產以及銀行購置自用物業所帶動。而在第二輪浪潮中,大型開發商開始在海外市場開發物業項目,尋求多元化發展。直至當前推進的第三輪浪潮中,國內投資基金和保險公司正積極尋求核心及高回報的物業投資機會。

值得註意的是,如今第四輪投資浪潮正在興起,其中投資者的組成及其對投資產品的要求較以往更多元化和難以預測。這些投資者包括超高凈值人士(UHNWIs)、中小型國有企業和民營開發商。

萊坊董事及大中華研究及咨詢部主管紀言迅透露,除了萬達、綠地等大型開發商積極拓展海外業務外,壹家中國內地的私人企業在澳大利亞對房地產的投資總額已經超過了碧桂園和綠地。

而對於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6年間暴增24倍迅猛增長的主要原因,王家明表示,“中國的政策環境推動投資者進行多元化的海外擴張;國內市場需求放緩;海外市場擁有更可觀的回報率。”

換言之,中國市場放緩(回報低、缺乏值得投資的項目和住宅市場淡靜)持續影響中國投資者和開發商。在中央政府鼓勵企業海外投資的政策刺激下,中國的機構投資者、銀行和開發商持續活躍在投資市場上。

事實上,國內樓市進入“白銀時代”後,利潤率不斷被壓縮,融資成本卻仍舊居高不下,而從海外資本市場來看,獲得貸款的利率相對較低,增厚了投資回報率。

以澳大利亞為例,王家明向記者透露,鑒於澳大利亞商業貸款額度能夠達到整體項目的70%,而且貸款成本在4%-5%之間,而在澳大利亞投資房產的回報率維持在6%-7%之間,因此不管中國企業手裏有多少現金,壹般也會選擇貸款方式投資。

“險資”出海投資迅猛

值得註意的是,在“出海”狙擊海外房地產業務的企業中,“險資”2014年的表現似乎更有看頭。

萊坊數據顯示,保費收入在11億美元以上的15家保險公司中,有4家已經在海外進行房地產投資,還有8家保險公司表示對海外投資“有興趣”。安邦保險、中國人壽、平安保險、陽光保險集團均已在海外進行房地產投資。其中,安邦保險擬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中國人壽及平安保險均收購位於倫敦的物業,陽光保險集團則宣布以4.63億澳元收購悉尼的喜來登公園酒店。

紀言迅指出,由於保險公司最高可以將總資產的15%用作境外投資,因此投資規模相對較大。此外,根據萊坊對中國海外投資的了解,前20家中國保險公司中有40%的公司正考慮拓展海外市場。由此可見,未來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地產將保持較高活躍度。

關於中國的“險資”企業們看上了海外哪些業態的地產物業,王家明表示,“險資”出擊海外地產業務壹般投資寫字樓物業,近期酒店也成為“險資”重點考慮範圍。紀言迅補充道,“險資”投資海外地產主要集中在標準型建築,更註重風險和回報的平衡,同時也會考慮到同行競爭。

以陽光保險投資的悉尼喜來登酒店為例,其每年的租客率高達95%-99%,遠高於悉尼酒店市場平均85%的租客率水平,因此該類高端酒店是中國“險資”投資的主要目標。當然,當大舉投資門戶城市的物業市場之後,中國投資者也開始分散投資項目以實現多元化發展,包括由過去投資核心寫字樓和住宅開發到現在轉向開發休閑和工業等物業。

更為令市場關註的是,中國企業和投資者對外投資房地產業務的腳步頗有邁得更快之意。2015年1月份,萬達收購澳大利亞悉尼1 Alfred大廈和緊鄰的Fairfax House大樓,計劃投資約10億美元,建設壹個綜合性地標項目。另據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復星集團與澳大利亞地產與基礎設施投資公管理公司Propertylink聯合宣布簽約收購澳大利亞壹宗辦公樓物業,且該項目是配置在復星旗下保險資產中的。

對此,王家明直言,“如今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有長線回報的投資產品上。”此外,中國開發商的“出海”意願近年來確實表現得較為激進,據萊坊監測顯示,前20家開發商中,已有壹半投資海外。如果把中小型投資者也考慮在內,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的潛力很大。鑒於此,中國企業和投資者更要把控“出海”的風險。

海外地產投資火熱 2015年或超200億美元

在全球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的時機下,中國各大投資機構、開發商及私人投資者都在積極參與其中。

借助海外投資,綠地集團2014年實現了155億元人民幣的海外銷售,並壹舉超越萬科成為中國開發商銷售第壹。

海外地產投資火熱 2015年或超200億美元

進入2015年,中國開發商及各種金融機構的海外投資仍然是熱度不減,多家機構預測,中國資本海外地產投資2015年仍將繼續創新高。

境外地產投資成新常態

根據世邦魏理仕《亞洲投資者進軍環球房地產》報告,2014年上半年亞洲投資者跨國投資金額持續攀升,同比增長40%,23%的活躍資金來源於中國,僅次於新加坡(29%)和中國香港(25%)。

而據仲量聯行數據,2014年全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額創下新高,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商業地產投資名列前茅增長近50%,超過112億美元。現有的辦公樓和酒店資產成為中國海外投資最熱門的選擇。

中國的住宅開發商也在提升其海外投資配比,超過53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38%。海外投資的激增使中國壹躍成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資本來源地。

仲量聯行指出,2014年中國在海外商業地產上的投資首次超過國內,跨入壹個全新的發展階段。

在地域上,中國海外投資呈現全球多元化趨勢,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亞洲以外的地區,以尋找合適的資產。其中,歐洲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共吸引了超過55億美元的投資;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投資者青睞的新目標市場,流入資本超過30億美元;25億美元資本則流入美洲。

仲量聯行全球資本市場研究部總監David Green-Morgan透露,通過正在與仲量聯行接洽的中國新投資者數量顯示,2015年海外房地產投資很有可能持續增長,至2015年底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商業地產海外投資首超國內投資

仲量聯行日前發布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激增,超過165億美元,其中商業地產投資超過112億美元,中國在海外商業地產上的投資首次超過國內。

商業地產海外投資首超國內投資

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額創下新高,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商業地產投資超過112億美元,增長近50%,辦公樓和酒店資產成為中國海外投資最熱門的選擇。海外投資的激增使中國壹躍成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資本來源地。從投資區域來看,2014年中國海外投資呈現全球多元化趨勢,其中,歐洲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共吸引了超過55億美元的投資;2014年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投資者青睞的新目標市場,流入資本超過30億美元;25億美元資本則流入美洲。

仲量聯行國際資本集團中國區總監夏飏飏表示,中國房地產投資者在2014年對其整體投資組合進行了策略性的國際化調整。在中國宏觀調控以及住宅市場低迷的形勢下,中國開發商及機構投資者通過國際市場的多元化投資以實現持續增長。

海外置業有望持續升溫 主題化旅遊地產將興起

2014年,海外投資、高端產品、旅遊地產成了全年的置業熱點,業內人士認為,今年海外置業有望持續升溫,而高端市場,隨著需求的逐步釋放和購房者對產品品質要求的提高,越是稀缺的產品將越受青睞。另外,旅遊地產若想在今年進壹步突圍,則必須轉型。

海外置業有望持續升溫 主題化旅遊地產將興起

稀缺豪宅仍將引領市場

回顧2014年,上海高端住宅市場表現不俗,各大板塊的豪宅紛紛推出新品,可以說迎來了“豪宅年”。

高力國際在對於2014年的市場回顧中認為,盡管銷售量在壹輪政策放松後於年內最後數月有所回升,全年銷售總量仍較2013年下滑24%。然而,成交均價繼續上升,同比漲幅逾10%。此態勢主要歸因於豪宅市場銷售量的持續增長。

數據顯示,去年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均價同比上漲12.4%至27247元/平方米,增幅較2013年提升4.8個百分點。除卻豪宅市場(均價50000元/平方米或以上),成交均價同比上升6.5%至23406元/平方米,增速較2013年則放緩2.8個百分點。

知名房地產專家蔡為民認為,自2011年限購以來,上海的豪宅需求被不斷抑制,並仍然處在壹個持續發酵的過程中,這直接導致了去年剛需項目的銷量有所下降,而豪宅產品卻表現不俗。

“今年,豪宅的需求同樣還在,而成交是否能持續攀升,還要視產品而定。”蔡為民指出,購房者對於產品要求越來越嚴苛,尤其是高端住宅,較多是自住需求主導成交。因此若是真正“稀缺”的豪宅,仍然將引領市場,價格甚至會持續攀升。

海外置業或持續升溫

購房者說

“選擇海外置業,可以讓自己的資產進行全球配置。”

“希望通過海外置業完成自己的家庭規劃,讓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國際化的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教育模式。”

去年,許多國內房企把目光轉移到了海外,其中,綠地、碧桂園等企業加大了海外布局的力度。

與此同時,海外置業熱情高漲。有相關數據顯示,中國財富階層移民投資的項目主要是海外置業,置業不動產在海外投資項目中占最大比重,人均投資達600萬元人民幣。

值得註意的是,海外置業的熱潮也引發了澳大利亞、英國、新加坡等國外房企來中國宣傳推廣其產品。

以倫敦的巴特西電站綜合體住宅項目為例,去年底,這壹由倫敦“傳奇”地標建築改建而成的城市綜合體在上海舉行發售會,備受業內關註。

“投資是許多人選擇海外購房的壹個重要原因,近兩年來,國內樓市投資空間已不如從前。”上海中原地產研究咨詢部經理盧文曦指出,所謂不把雞蛋放壹個籃子裏,從資產配置的角度來看,分散到海外有利於抵抗資產風險。

同時,各個國家不同的投資政策也給了購房者多樣化的選擇。

去年末,英國推出的房地產印花稅全面改革也在海外置業市場引發關註。

對此,邦瑞·中國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總經理白兮表示,“英國的房地產印花稅政策以前是按照房屋總價征收,新的政策是分段征收,另外,新的政策還調整了稅率。該政策將使98%的在倫敦置業的購房者未來在稅率上受益,不出意外的話,2015年,將是中國購房者海外房地產投資的英國年。”

白兮還表示,倫敦房地產市場2014年增長了30%,2013年增長了20%,大大超過了幾十年以來年平均增長6-7%的速度。新的印花稅政策的推出,目的是為了抑制倫敦豪宅市場,並提振倫敦西區和西南區房價的增長。

另外,國內競爭激烈的教育資源和教育環境,使得很多家庭將目光轉向海外。德佑地產研究分析師趙葆根認為,“子女教育”和生活環境質量對選擇海外購房者而言非常重要,購房者通常會考慮該地是否有知名大學、強大的經濟實力和世界級生活方式,這也使得倫敦、紐約和悉尼這壹類城市比較熱門。“從這兩年看,海外投資熱潮越來越明顯,預計今年海外置業仍將持續升溫。”盧文曦說。

專家觀點

倫敦將成為海外置業熱點

邦瑞·中國中華區首席代表兼總經理白兮表示,2012年之前投資者是“選”房子,現在海外置業變成了“搶”房子。2012年之前,海外置業的理由更多偏向於移民、教育等,而目前置業者的新四大理由為:區塊是否具有投資潛力、投資回報數據報表是否漂亮、區塊在當地的排名以及租售比。

英國推出房地產印花稅的改革,其中購買50-70萬英鎊區間的房子,印花稅受益最大。而隨著政策的持續發酵,英國倫敦會成為海外置業的最熱的熱點。

其實,位於海外房地產塔尖的市場並不多,倫敦是其中壹個。其擁有語言優勢、貨幣優勢、金融優勢和人才優勢,擁有旺盛的租房來源。倫敦的張力不僅僅是房地產本身,而是金融、就業、教育等,是這些造就了其塔尖地位。

近日,2015全國旅遊工作會議舉行。會上指出,2014年全國旅遊業實現平穩增長。預計國內旅遊36億人次,增長10%。2015年旅遊業發展預期目標為國內旅遊39.5億人次,增長10%。

“主題化”旅遊地產更受寵

隨著中國旅遊產業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旅遊地產也逐年升溫。

與普通住宅、商業地產不同的是,旅遊地產高度依附於旅遊業的發展水平,具有科學的規劃、功能復合、附加值較高和宜於投資等特征。這些特征使旅遊地產在居住品質、投資價值和發展前景方面,比單壹的住宅或商業地產項目具有更多的優勢,因而備受開發商和購房者關註和青睞。

“做旅遊地產,房企目前還處在探索階段。如今的買家愈加理性,尤其註重生活方式,因此,房企只有根據置業需求來轉型才能在旅遊地產中突圍而出。”蔡為民指出。

回顧2014年,房企擯棄了過去缺乏與產業結合、度假服務配套不完善以及固守傳統住宅的營銷模式等問題,轉而結合多種自然資源、文商旅產業疊加、整合,提供休閑度假式的硬件設施和獨有的生活方式。

某房企就直言,未來,開發旅遊項目不再是過度透支資源,而是以合理價格提供休閑生活的多種選擇,進而以產品、生活配套、養生文化概念等支撐項目,只有這樣才能獲得購房者的青睞。

“簡單而言,有‘主題’的旅遊地產更好賣,例如養生、休閑度假、投資等這三類主題就是目前旅遊項目主打的‘標簽’。”趙葆根表示,今年底,上海迪士尼樂園即將開園,而周邊以此為主題的項目的熱銷效應也將逐步凸顯。

同時,業內人士認為,“主題”化旅遊地產也使得上海周邊的項目備受關註。

以位於周莊鎮核心區域的雲谷周莊為例,除了位於周莊這壹生態景區,其更提供智能監控、智能定位、智能家居等服務,營造出不壹樣的“休閑度假”環境。同時,嵊泗天悅灣項目也為“說走就走”的度假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該項目最大的優勢是緊靠上海,從洋山港出發僅需45分鐘船程,便可直達島上,生活便捷。

海外房地產投資方興未艾

近兩年中國對外投資房地產的熱情不斷增加,投資規模持續擴大。萊坊最新發布的《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報告》顯示,2009年到2014年,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總額已從6億美元上升至150億美元。澳大利亞、英國及美國的門戶城市成為投資熱門城市。

海外房地產投資方興未艾

房企布局海外市場

1月23日萬達集團收購澳大利亞悉尼1 Alfred大廈和緊鄰的Fairfax House大樓,計劃投資約10億美元,建設壹個綜合性地標項目。這是萬達集團繼黃金海岸珠寶三塔項目後在澳大利亞的又壹重大投資。此前,綠地集團也曾拿下海外地標性項目,而這僅僅是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熱潮的縮影。

“如今投資者正將目光投向有長線回報的投資產品上。促使中國投資者在海外投資房地產的主要原因有中國國內政策推動海外投資、國內市場需求放緩、海外市場更客觀的回報率等。”萊坊澳大利亞亞洲市場高級董事王家明指出。

根據萊坊的統計,目前中國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亞、英國和美國的門戶城市,其中中國在澳大利亞的投資總額增長最為強勁,2014年同比增長超過60%。

“2013年中國流入上述三個市場的資本比2012年增長了5倍。”王家明預計,2014年中國投資者在這三個市場的交易額將達到或超過2013年水平,未來仍將是投資的熱門地。

目前大型開發商已開始在海外市場積極開發物業項目,尋求多元化發展。根據萊坊統計,總資產規模超過110億美元的19家房企中,已有8家房企在海外進行了投資,另有8家房企對海外投資“有興趣”。

除了傳統熱門城市外,部分城市還具有投資潛力。萊坊董事及大中華研究及咨詢部主管紀言迅表示,如果綜合考慮甲級寫字樓回報率以及與10年期國債息差因素的話,法蘭克福、東京、休斯頓等城市也具有投資吸引力。

險資“出海”異軍突起

除了開發商“出海”外,險資也成為中國對外房地產投資的“主力軍”。業內人士預計,2015年將是保險公司海外地產投資活躍的壹年。

萊坊數據顯示,保費收入在11億美元以上的15家保險公司中,有4家已經在海外進行房地產投資,還有8家保險公司表示對海外投資“有興趣”。安邦保險、中國人壽、平安保險、陽光保險集團均已在海外進行房地產投資。其中,安邦保險擬以19.5億美元收購紐約的華爾道夫酒店,中國人壽及平安保險均收購位於倫敦的物業,陽光保險集團則宣布以4.63億澳元收購悉尼的喜來登公園酒店。

“險資投資海外地產主要集中在標準型建築,註重風險和回報平衡,同時也會考慮到同行競爭。”紀言迅表示,由於保險公司最高可以將總資產的15%用作境外投資,因此未來保險公司投資海外地產將保持較高活躍度,有望出現更多投資案例。

不僅是開發商及險資,目前超高凈值人士、中小型國有企業以及民營開發商也開始走出海外投資房地產項目。據王家明透露,目前上海某私企在澳大利亞的投資額已經超越萬達及綠地。

“在海外投資時語言、文化、買賣談判等很多方面與中國國內有較大差別,部分國家的項目審批流程也比較長。”王家明表示,國外房地產買賣均應進行估價,且成交額通常會高於估價10%,因此在對外投資時應該聘請專業化團隊,在物業地點、類型及估值上進行全面考量。

去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增四成六

最新調查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激增,超過165億美元。2015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很有可能持續增長,至2015年底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仲量聯行26日發布報告稱,2014年中國房地產投資在海外市場的投資額創下新高,達到165億美元,比2013年增長了46%。商業地產投資名列前茅增長近50%,超過112億美元。現有的辦公樓和酒店資產成為中國海外投資最熱門的選擇。海外投資的激增使中國壹躍成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資本來源地。

去年中國海外房地產投資增四成六

2014年見證了中國在海外商業地產上的投資首次超過國內,標誌著中國國內市場正跨入壹個全新的發展階段。2014年中國國內交易活動增長放緩,而海外投資額在商業地產交易總額中的占比達到了52%。辦公樓和住宅土地購置占中國投資者購買總額的85%,同時酒店資產需求旺盛。

此外,2014年中國海外投資呈現全球多元化趨勢,投資者把目光投向亞洲以外的地區,以尋找合適的資產。其中,歐洲成為最受歡迎的投資目的地,共吸引了超過55億美元的投資;2014年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投資者青睞的新目標市場,流入資本超過30億美元;25億美元資本則流入美洲。

從城市來看,悉尼獲得了大部分的投資額,達到22億美元,成為最吸引中國投資者的目的地之壹,僅次於倫敦。而倫敦在2014年共吸引了40億美元的投資,再次榮登榜首。紐約、舊金山、洛杉磯、芝加哥、墨爾本、東京及新加坡也各獲得了5億至15億美元的中國投資。

業內專家表示,近些年來,流入全球房地產市場的中國資本[0.00%]始終保持穩定增長。2014年中國在海外商業地產的投資總額超過國內市場的現象更進壹步證明了中國投資者對海外房地產市場的投資熱情依然保持強勁。2015年海外房地產投資很有可能持續增長,至年底或將達到200億美元。

中國平安人壽30億買下倫敦買樓辦公大樓Tower Place

保險公司頻頻出手海外置業。昨天,中國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壽以3.27億英鎊(約合30.54億元人民幣)買下倫敦辦公大樓TowerPlace。

平安30億買下倫敦辦公大樓TowerPlace

資料顯示,TowerPlace位於倫敦最負盛名的EC3保險業區域中心,使用面積達3.57萬平方米,目前大樓的出租率為99.3%。截至記者發稿,中國平安未就此事發表意見。

據了解,除了此次倫敦置業外,2013年,平安保險以2.6億英鎊買下倫敦勞合社大樓。近兩年在監管部門支持保險投資“走出去”的號召下,多家保險公司走上跨國房產投資的路。2014年6月,中國人壽聯合卡塔爾控股,斥資84億元買下倫敦金絲雀碼頭10 UpperBankStreet大樓90%的股權;2014年10月,安邦保險斥資19.5億美元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大樓;接著,陽光保險24.5億元買下悉尼喜來登公園酒店;就在兩周前,泰康人壽也完成首個海外房地產項目的收購,以2億英鎊購買倫敦金融城MiltonGate辦公樓。

有房地產分析師對記者表示,除了國內監管政策的支持,目前海外房地產進入價值窪地,不僅僅是保險公司,更有不少房地產公司在國外購置房地產,就目前市場而言,海外置業投資回報相對穩定。

更多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的趨勢,可查看居外網獨家解讀:http://www.juwai.com/news/95925.htm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了解海外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居外独家解读:中资海外地产投资现五大趋势

2014年第四季度,安邦保險和中國銀行兩筆大單,標誌著金融機構成為中資海外地產投資並購的生力軍。根據某權威媒體發布的報告顯示,2014年四季度共發生9宗涉及中資海外房地產並購事件(不含綠地投資),披露金額約38.44億美元。相比第三季度,並購數量下降55%,然而已披露金額卻環比上漲113.44%。其中,安邦保險在10月份19.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20億)大手筆收購紐約華爾道夫酒店成為四季度第壹大單,金額超過四季度房地產行業海外並購流量的壹半。同時根據該報告顯示,四季度房地產海外並購呈現出如下五大趨勢。

中資海外地產投資現五大趨勢

第壹,投資主體多元化。此前房地產海外投資並購往往以開發商和大型綜合資本為主,現在安邦保險大手筆收購華爾道夫酒店,代表險資強勢介入海外房地產市場,體現了投資主體開始呈現多元化的趨勢。並且,險資追求長期穩定的現金流與房地產市場平穩的投資回報不謀而合。

第二,民企積極參與海外並購。報告顯示,第四季度9宗房地產海外並購事件中,有6宗是民企作為並購方發起的。隨著國企海外房地產並購活動的降溫,和政府放寬“走出去”的門檻,民企勢必會更加踴躍地加入到海外房地產市場的投資陣列中。

第三,並購主體和標的所在區域集中化。從並購發起方和標的所在地區來看,都呈現出相對集中的態勢。9宗海外房地產並購事件中,有7個並購方來自北京、上海和中國香港;相對應的是,歐洲和美國主流市場繼續成為中資海外地產並購的首選之地。這種相對集中的態勢在未來短時間內還無法改變,由國內壹線城市作為主力向歐美發達市場投資的情況還將持續。

第四,日本房地產市場投資價值上升。《報告》提出,日本很可能會成為將來壹段時間內房地產投資並購的新寵。日元兌美元從2014年8月份就開始走上貶值通道,貶值幅度超過15%,加上日本國內持續通貨緊縮的風險,市場普遍認為將有下壹輪寬松貨幣政策出臺。日元長期貶值的預期將開啟低日元時代,同時也給中企投資日本房地產市場打開了便利之門。

第五,出現“平臺型”新投資模式。與此前中資直投海外房地產市場不同的是,復星國際通過收購日本IDERA資產管理公司,並以此作為投資當地房地產的主要平臺。IDERA本身對於日本當地的金融、稅收和法律體系都有全面了解,借助IDERA的前期鋪路,復星順利完成日本天王洲花旗銀行中心和品川公園大廈的收購事宜。這種先在當地市場收購壹家經驗豐富的地產投資管理公司作為跳板,降低當地市場對於中資企業並購的抵觸之心,從而幫助母公司進行下壹階段的投資並購模式,值得其他中企借鑒。

 

 

海外地產投資陷阱 中國富豪會踩中幾個?

現在是時候對中國投資者在美國房地產投資項目中遇到問題的環節進行總結了。首先,在選擇投資目標地區時,很多投資人都忽略了比較、分析目標投資城市或地區房地產市場的歷史和趨勢,而只是跟風投資。殊不知壹些投資熱門大城市,以及壹些看似收益率較高的中小城市甚至偏遠地區,其市場並不穩定,長期投資往往存在高風險。舉例來說,加州的洛杉磯因其氣候宜人、華人聚集、離國內直線距離最近等優勢,長期以來都是華人非常鐘愛的投資標的。

海外地產投資陷阱 中國富豪會踩中幾個?

但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就會發現,壹是加州處於環太平洋巨大的地震裂縫帶上,時刻存在著地震等自然災害的隱患。二是從洛杉磯房地產市場的過往歷史趨勢來看,在2008年經濟危機時期,洛杉磯的房價下跌了50%以上,波動性極大。相比之下,紐約以及華盛頓特區的房地產市場在金融危機時期僅下跌了10%至20%,抗跌性極強。並且這兩個地區所處的地理位置環境穩定,遭受自然災害的風險也較小。此外,紐約作為美國唯壹的壹線城市,除了其壹直以來占據的金融、文化中心地位外,隨著康奈爾大學等高科技、教育研究機構的加入,正在逐漸被打造成“美東矽谷”科技中心,未來的紐約將是世界中心的中心。

其次,國內投資人常犯的錯誤是通過壹些剛到美國不久或對美國地產缺乏真正了解的中介找尋項目,在沒有或不具備能力詳細分析項目價值及風險的前提下,就作出“粗放式”的決策,以至於往往高價入場或接手了比預期風險高得多的項目。

事實上,在美國,專業的地產投資者壹般在決定進入壹個地產項目之前,會對項目的投資地點、市場環境、項目性質等方面都進行細致、全面地分析。比方說投資壹個公寓項目時,就會對壹系列相關細節作詳細的分析,包括項目所在地及該地區房地產市場過往趨勢、抗風險及保值能力;公寓樓具體地段,周圍交通及社區環境;項目建造完畢是出售還是出租,該地區公寓購買/租用需求,周圍同類公寓入住率/空置率,出售/出租均價;該項目所在地的具體情況,如是空地,該地皮有否潛在建築、環保等問題;如是舊建築翻新的話,項目有沒有釘子戶情況等等。只有靠科學到位的分析研究,而非光憑粗略的感受,才能準確判斷項目的利潤空間、潛在風險及項目價值,從而避免掉進高價入場或有不可把控風險的陷阱。

不得不提的是另外壹個容易出錯的環節,那就是在簽訂項目合約之前,中國投資人常犯的錯誤是未對合約條款作深入了解,即貿然簽約進入。正如之前壹點所列,很多投資者在遇到看著“順眼”或聽著“靠譜”的項目時,缺失了對項目性質、地點及利潤空間的仔細分析,也沒有閱讀、研究合約細則,就匆匆簽約,並支付定金,忽略了項目真正的潛在風險,及合約中是否有保護投資者自身利益的條款細則。而當簽完約,再回頭進壹步分析時,往往會發現項目的壹些不可操作性問題,導致項目進程拖延,支出大量增加,甚至項目流產,定金喪失。例如有投資者匆匆簽訂了壹處房產開發項目合約,簽約前沒有註重對條款日期等細節的把控,待項目進行盡職調查(duediligence)後發現存在環保問題,再欲退出時,卻發現合約所簽訂的條款完全沒有保護投資者的利益,被扣的定金至今未追討回。

在接下來的環節中,就是在項目開工之後,投資者因不了解項目本身所暗含的風險,又不熟悉美國當地法律法規,很容易吃大虧。比如有投資者沒有咨詢熟悉當地情況的專業人士,即以較低廉的價格買入壹塊土地,打算建幾十棟別墅,自以為撿到便宜。怎料項目開始運作後才發現自己所購買的壹整塊土地尚未分割,而按美國當地相關規定需向政府申請土地分割,其流程大約需要2至3年甚至更久。這樣壹來,原本計劃2至3年完成的項目就拖延到了至少5至6年,嚴重影響了項目進程和資金回報率。

再如在建造項目時,投資者往往為了減少成本,貪圖便宜,選擇報價較低的施工隊,而忽略了其施工能力及質量,導致在施工過程中壹些工序未按照當地規定標準進行操作,而當有關部門來進行檢查時,項目就會因違反規定而被迫停工,而每次停工動輒就耽誤兩三個月的時間。國內投資者若找不到合適的資源解決這些問題,就會大大拖延項目進度,從而導致成本飆升,利潤大減,甚至最終令其變為虧本的項目。

還有壹些投資者,因不熟悉相關標準等原因,在建築過程中從國內進口壹些未經嚴格篩選的建築材料,而這些材料在項目驗收檢查時過不了關,或大大降低原項目的品質,極度影響之後的銷售速度與價格,造成得不償失的後果。

要在這波赴美房地產投資的熱潮中避免跌入法律法規和項目風險的陷阱,最有效的策略有兩點:壹是遵循房地產業的黃金準則——“地點,地點,還是地點”。在美國眾多投資目的地大城市中,紐約、華盛頓等少數城市,以其自然環境穩定、房地產保值及增值功能強等優勢,投資前景較其他城市更被看好。第二點,也是對中國投資者來說更為關鍵的壹點,就是尋求熟知本土法規和市場的專業團隊的支持和合作,而不是單單聆聽非專業或對美國市場缺乏深入了解的中介的片面之詞便草率入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