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学生考试成绩影响房价 一街之隔差20万 | 加拿大

本周多伦多地区小学的3年级学生将参加年度统考,虽然不是要给孩子们增加压力,但是多伦多有地产经纪从一个新的视角提出,孩子们的考试成绩可以大大影响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变动。

>>>加拿大置业百科加拿大购房流程  | 加拿大房贷流程  | 加拿大房产税费

点击查看加拿大更多精品房源

地产经纪Mamourian主攻Leslieville社区,他说,各间学校的成绩排名不同,在校区界线两边的同类房子,价格可以相差六位数,有时可能就差了一条街。

Mamourian近期代理一个街区两侧相近的两套房子,成交价分别是120万和100万。他认为差价主要是因为街区两侧的学校,一个排名高,一个排名不理想。

每年3年级和6年级学生参加安省教育素质与问责办公室(EQAO)的阅读、写作和数学统考后,学校排名就会有更新。

地产网站Zoocasa的行政总裁Lauren Haw表示,她也看到不同学区的房子,即使邻近,房价可以相差几十万。

为此,该网上新增了房屋所在校区的学校EQAO成绩以及排名。

多伦多学生考试成绩影响房价 一街之隔差20万 | 加拿大

地产经纪表示,学校的成绩和排名往往是家长们考虑搬家的最重要因素。

如果一间房屋既在买家的价格预算内,位置又在抢手的学区内,就很容易下决心购买。如果是在排名差的学校所在学区,就很难说服他们购买。

Mamouriam说,在Leslieviile社区,一些排名低的学校实际上表现没有那么差,往往是因为年度排名还没来得及更新,人口已经变化,但是那些不熟悉社区的买家,就坚决不愿意买。

实际上,就连创建EQAO搜索功能的人也承认,这并不是一个权威的参考数字。

Haw说,EQAO成绩只能提供学校的部分指标。

不过对于家长而言,这是最简单的方法。一位父亲Alon Eisenstein找房一年后在一个理想的学校附近买下了房子,他说,虽然信息不是最全的,但也就只有这些数字可以帮到他作决定。

撇开数字,有教育人士认为,家长们应该作更深入的调查。一间因为各种原因排名偏低的学校,完全有可能提供很好的教育。

Annie Kidder是非盈利组织People for Education的负责人,该机构跟踪省内教育素质和提供政策建议。

她说,一些有价值的技能,如创造力、合作和创新力,无法通过标准化考试来检验。

家长们应该亲自去学校看看,向附近的家庭了解,成绩未必能告诉你全部。长期而言,公共教育制度应该取消择校,为学生和家庭提供公平的环境。

相关资讯:加拿大的房子该怎么买?

(据加拿大家园)

政府明年取消PR学费优惠政策 | 澳洲

炸锅了!!从明年一月起!!

没入籍的华人将不能再享受免费教育!!!

同时受到影响的还有在澳新西兰公民…

根据现有移民政策,PR需要等待四年才能成为公民…

最近澳洲政府的一系列政策都在表明,政府已经彻底开启“捞钱模式”!!

政府明年取消PR学费优惠政策 | 澳洲

1、再见了,PR免费教育时代?

从前,申请澳洲绿卡有一个充满诱惑力的条件,就是所谓的免费教育。

对于中年华人父母来说,申请澳洲PR可以让自己的孩子享受成本低廉的澳洲优质教育;

对于年轻的新一代移民来说,申请澳洲PR后如果暂时不愿意工作或者找不到工作,也可继续读个学位换换心情+丰富履历,反正学费相比留学生来说优惠很大。

然而这般美好的优惠政策,从明年1月1日开始,终将成为镜花水月。

据SBS新闻的消息, 澳大利亚总理谭保正计划“改革现有大学学费制度”。

而一旦该计划通过了澳洲参议院的批准,从明年(2018年1月1日起),澳洲PR或新西兰公民将支付和国际留学生一样的学费费用!!!

炸锅了!!

这个政策对没入籍的还想读书的PR们简直是一个深水炸弹啊!!

这也意味着,从2018年1月1日起,澳洲PR的免费读书时代,将彻底结束…

而同样,小编身边还有很多新西兰国籍的朋友,在澳洲免费读书的愿望从明年起也将不可能实现了…

不过据报道,该政策将不会影响2018年1月1日前enroll澳洲教育课程的约20000名澳洲PR及新西兰公民。

2、新政:拿大学多赚的钱来给中小学拨款?什么套路?

不再有权享受学费优惠政策, 对澳洲PR意味着如果以后想上学,需要支付3-4倍左右的费用。

难道谭保就是要拼命吸干澳洲学生的学费?

可最近,谭保刚刚宣布了一项名为 Gonski 2.0的计划!

该计划的中心思想就一句话:未来10年内,全澳中小学的拨款将上涨75%!!

而全澳超过9000所学校将得到更多的经费补贴!!

哦,合着谭保你是把大学上涨的学费,准备从PR手里收到的教育经费,全拨给澳洲的中小学是吗…

这是个什么套路…

你这样搞,确定澳洲的大学学生就会越来越多不会提高辍学率吗…

可谭保政府方面表示:不会。

据一份政府做出的评估文件,该政策将会吸引额外的6万名全日制学生…

不过他们并没有表示,这额外的六万名学生是怎么得来的,也没有表明什么时候会吸引到这六万名学生…

3、本地声音:除谭保外,反对声音一浪高过一浪

新政在澳洲激起了无数人的反响,只不过大多都是负面的。

持反对声音的不光包括各大高校、学术研究人员,连新西兰的总理Bill English都站出来发声,表示对该政策“十分的不满意”。

在周二,高等教育产业代表出席了紧急通报,在会上,他们都对谭保即将公布的新政持保留意见。

尽管,澳洲政府在会上提出目前澳洲可能有大量新西兰人涌入澳洲读大学时,几名在座代表勉强挤出了一丝微笑。

而克拉福德公共政策研究员Henry Sherrell更是公开表示,他对目前的政策可以吸引到更多学生持怀疑态度。

他表示,由于上学是刚需,理论上学生有可能对学费涨价无可奈何,但对于一部分特殊人群来说,可能直接导致他们不再愿意上学。

他还表示,即使可以申请学生贷款,价格上涨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问题。

而支持在澳洲的新西兰人组织OZ Kiwi 的代表Tim Gassin表示,本次政策改革一旦发生将成为一个巨大的冲击,使得无数学生从此与高额贷款相伴。

谭保的这项新政,看来实在是不得民心…

结语 :从移民要趁早,秒变入籍要趁早?

最近澳洲政府的出镜率,实在是高的超出了人们可以想象的程度。

从谭保脸书宣布取消457签证,到要求PR入籍要4年+雅思6分,再到如今拿了PR还要付留学生的学费,澳洲政府在最近一段时间内着实赚足了眼球。

从前我们以为移了民就可以高枕无忧,可现在却变成了移了民也可以瞬间取消福利政策。

难道我们的那句箴言,已经从“移民要趁早” 变成了“入籍要趁早”?

不过最后,还是想送给所有在澳洲正迷茫的读者一句话,一句小编毕业时教授送给我的话:

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不管未来有多么看不清楚,只要你没有陷入无法活下去的经济危机,好好享受你在澳洲的每一分每一秒。
 
(据华人瞰世界)

新财案预热:澳洲大学学费或将上涨25% | 澳洲

据《澳洲人报》报道,5月1日,全澳多所大学校长汇聚堪培拉,与教育部长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举行会议。金融部长科尔曼(Mathias Cormann)在会前表示,有多种方式可让大学资助更“有收效”。

澳洲人报》早前披露,政府将在5月预算中推出新的大学资助方案,或会导致学费上涨至少25%。目前,学费占培养成本为40%,在新方案下将会有所上升。

新财案预热:大学学费或将上涨25% | 澳洲
科尔曼称大学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此外,新方案还会下调高等教育供款计划(HECS)贷款偿还的工资门槛,意味着学生需要提早开始还贷,而且从入学开始就要被收取额外的贷款费用。

科尔曼向澳洲广播公司表示:“所有政府部门、所有政府支出领域都固然需要把握这一机会,因为可以让效率更高。”

政府早前委托德勤经济研究所(Deloitte Access Economics)复审高等教育支出,并在5月1日公布报告。科尔曼提到这一报告,指出大学及高等教育资助增长速度高于大学运营成本,大学有能力实现规模经济。

绿党教育事务发言人汉森-杨(Sarah Hanson-Young)称,鉴于目前各大城市租金较高加上青年失业率高,更难申请学生贷款“令人难以接受”。

此外,财政部长莫瑞信(Scott Morrison)周一向媒体表示,政府或将放弃部分多年无法通过的预算节约措施。

截至今年3月31日,仍有多项预算节约措施等待获得通过,涉及金额多达127亿澳元,其中部分措施更是从2014年5月预算开始就一直遭到议会否决。

莫瑞信指出,去年预算案以来,政府通过了250亿澳元的节约措施,占全部措施的2/3。莫瑞信表示:“来到这一份预算,我们需要做到可靠、务实;新预算要能让议会有信心去支持。”

政府还准备提交企业税改革法案的第二部分。政府早前提出10年内削减企业税至25%,随后分拆法案并赢得独立议员支持。

莫瑞信指,只有经济增长、企业获得减税,澳人才能得到更高工资。他说:“确保澳人工资增长、收入提升的关键在于,要确保经济持续增长,而作为推动增长的企业也要保证能够具备更大优势,更好地与工人分享成果。”

相关资讯:悉尼住宅时隔75年入市出售 增值何许?| 澳洲

澳洲新快网)

哈佛校长:为什么每年我都带孩子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海外

一句“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校长”,让人们记住了哈佛三百多年唯一一位女校长德鲁·福斯特。

以下是这位校长哈佛的一次演讲,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我们到底为什么一定要走出去,看这个世界。

我不是什么哈佛的女校长,我就是哈佛的校长

每年要去一个陌生的地方。——这是我对自己的一个要求,也算是一个规划。

这个习惯似乎从小就有,一直持续到现在。直至今日,我每年都会和孩子们一起去一个陌生的地方。

对我来说,用学习的方式来旅行已成为一种传统,而它的意义在于自己的成长。

旅行让我们真正认识这个世界

世界越来越小,我们几乎每天都在和陌生人打交道,都在熟悉各种的第一次。

孩子们身处的世界已经成为了一个家庭,科技让我们的国籍变得模糊,让通讯变得快捷,让我们不得不适应各种多变的社会环境。

所以,孩子们的将来必定是和各种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工作和生活,所以,了解整个世界也成为了他们的必修课。

前不久,由教育界、商界领袖共同组成的“美国新劳动力技能委员会”刚颁布的二十一世纪人才的四大技能中把“了解整个世界”作为首项标准列举出来。

世界有太多的内容需要我们去熟悉和探索,绝对不仅仅局限于学习他国的语言。语言只是一种工具,比它更重要的是学习陌生的文化与历史,他国的人文与生活。

所以,孩子们和我一起品尝其他国家的食物;熟悉交通路线和公共标志;欣赏形式各异的建筑;体会种类不同的宗教现象;体验和陌生人的相处;适应各种气候状况;甚至是那里的空气中弥漫的不同味道。

到一个陌生的地方,总会听到孩子们这样的话,这个和我们那里不一样,这个一样,也总会比较,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

我们在这样的比较中睁大了自己的眼睛,扩张了自己的毛孔,也扩展了彼此的胸怀。

当我们看到的世界大了,才能更加宽容,才能更加坦荡。实际上,接受彼此的不同,尊重相互的差异已经成为“了解世界”的重点。

我们应该怎样旅行

了解世界的方法有很多种,通过书籍、影像资料和别人聊天都能让我们了解世界,但哪一种都没有身临其境的学习更重要。

古人云: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而我们的一贯做法是“行万里路前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阅人无数,行万里路后思索回顾。”

每次到一个陌生国家之前,我们都会和孩子们一起进行长达一周的培训,其中包括语言、文化、当地情况和摄影技巧。

印象很深的是去意大利之前的一个月就让孩子们开始阅读相关的书籍,并且在培训中很好的让孩子们对文艺复兴有基本的了解,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了卢浮宫的神秘和拿破仑的传奇。

简单的语言培训让孩子们可以自己通过海关简单的询问,可以让他们自己找到方向,而当地公交行政标志减弱了他们的陌生感。

到陌生的国家之后,孩子们开始验证之前获悉的资料是否和眼前的一切吻合,开始在陌生的城里使用那些自己熟悉的工具开始行走,开始和当地人和事之间有了碰撞和交流,开始需要借助当地人的帮助来完成一件件我们事先策划好的任务。

在陌生的城市,一定要融入他们真实的社会。

我还记得在慕尼黑他们使用地铁公车的运用自如;在柏林到科隆火车站转车的时候他们的忙中有序;在玛丽娅广场写毛笔字引来老外们的围观;在罗马奔波于各种喷泉之间完成城市任务;在菲森的草坪上和外国小孩们踢球。

只有让他们充分自由的接触这个社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充分调动自己的沟通能力,加强团队合作,才能真正提高自己。

孩子们需要和当地的人接触,更重要的是要用当地人的方式生活,使用他们的交通工具,看他们经常去的博物馆,不仅仅是在那里走马观花,而是停留在那里,认真地欣赏。

如同我们在卢浮宫整整呆了三天,相比较旅行团对于“卢浮三宝”的照相工作,我们是何等的自由。夜晚,我们在埃菲尔铁塔前草坪上的游戏,看到这个雄伟的铁质建筑夜晚的亮灯后,踩着巴黎夜晚的灯光晃晃悠悠的坐着地铁后来青年旅社。

带着激动和疲惫、收获与成长,我们完成了旅程,但这并不是一个结束,我们离开了那里,但却把对陌生国度的思考也一并带了回来。

除了留在脑子里的回忆,我们还有日记、明信片、相片,我们还有各种类型的小组讨论,这些都会让一次旅程的收获变得更长更厚重,直至我们下一段的重新开始。

“认识自己,了解世界”

每一次到陌生城市或者国家,从学习和成长入手的旅行方式都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大脑里构建自己的思考模式。

他们知道在陌生的地方需要向哪些机构需求帮助,他们知道如何运用自己的资源去完成任务,而当一个人处于陌生环境下,他的优点和弱点都会显示的异常清晰,这无疑给了我们一个认识自己的机会。

不仅是孩子们,每次,当我和孩子们面对这样的陌生冲击时,我也在成长,我也每一次都看到了更加清晰的自己。

当孩子们在成长中一次次的面对陌生的环境,那么,当他们长大后要面对的各种陌生环境都不会让他感到害怕,因为他已经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一种模式。

很多人会说,孩子太小了,让他们在七八岁出国他们能记住什么?更别说在低幼的孩子了。他们什么都不懂。

其实,这是我们对孩子们的误解,通常情况下,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获得什么,我们会通过他的表达或者他的改变作为判断的标准。

但对于一个生理和心理成长期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表达能力不足以让他们清楚有效地表达他们的收获反映他们的成长。

于是大人们很武断地说,他们年龄太小了,对他们来说没有用,以后都记不得。其实,也许对于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等到十多岁的时候他不记得了,但对于他在接下来一年的成长绝对意义非凡。

也许我们不用带他们出国,但是经常到不同的环境看到、听到、感受到一样和不一样,能适应各种不同的交通工具,能在陌生喧闹的人群中鼓起勇气去听去看去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成长。

一个人生活的广度决定他的优秀程度。

从小开始的一种旅程是扩展生活的广度的起点,我喜欢那句话:

Life is not a destination,but a journey .

(据诚美)

英国私校凭啥牛?英国爸妈:砸锅卖铁也要送娃念!| 英国

Annie-700x190-20160119

英国私立教育举世闻名。目前,中国学生来英国私立寄宿学校读高中(即A-levels或IB)的占主流,但去英国读小学、初中的学生每年都在增加。

哈罗公学的学生抛草帽
哈罗公学的学生抛草帽

说起英国的私立学校,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以伊顿公学为首的“九大公学”。其实英国现存的最古老的私立学校建于公元597年,此后英国设立了全世界私立学校的典范。

女王奶奶来看伊顿boy们了
女王奶奶来看伊顿boy们了

在英国,也有一对父母为了让儿子能入读每学期学费4000英镑的私立学校,不惜把全家人唯一的房产卖掉,还在网站上发起众筹活动……

为上私校非常拼
为上私校非常拼

英国东萨塞克斯黑斯廷斯市的出租车司机克莱格·摩根和妻子邦尼一直希望大儿子小克莱格能够得到最好的教育,而在夫妇两人的观念中,私立学校能够提供最好的教育

为此,摩根夫妇不惜要卖掉一家人唯一的一栋房子,来支付私校昂贵的学费。不仅如此,两人还计划将日常生活费用削减一半,甚至在网上发动众筹活动,希望得到网友的热心捐款,帮助他们实现梦想。

砸锅卖铁,节衣缩食,也要让儿子念私校
砸锅卖铁,节衣缩食,也要让儿子念私校

邦尼说:“我们相信私立学校提供的教育无与伦比。”

坚信儿子有才华

摩根夫妇一直认为儿子很有天赋,而现在就读的公立小学未能令他充分施展才华。

“我儿子6岁就能辨识所有路标,老师说他的水平至少比同龄人高两个年级。”邦尼说。虽然小克莱格在目前的公立小学获得“优秀”级成绩,但夫妇二人认为这并不足够。

下定决心后,夫妇二人安排小克莱格参加英国贝特阿贝私立学校的入学考试。结果,小克莱格顺利通过考试,成为贝特阿贝私立学校的一名学生。

贝特阿贝学校
贝特阿贝学校

节衣缩食撑儿子

4000英镑一个学期的昂贵学费令摩根夫妇“压力山大”。摩根一家人的生活开支都依靠克莱格开出租车挣钱。

邦尼说:“我们家每月纯收入为2300英镑,扣除水电等各种生活费用以及还房贷,每周大概只剩50英镑。”

于是,摩根夫妇决定以18.5万英镑的价格,出售目前全家所居住的唯一的房子。在等待买家期间,他们还把两个儿子的房间出租来换取收入。此外,他们还在众筹网站上发动网友募捐,希望能够获得11.5万英镑的支持。与此同时,一家人节衣缩食,在二手店买衣服、停止给孩子们零用钱,而且根本不敢考虑休假旅行。

尽管经济压力巨大,摩根夫妇却认为一切都是值得的。

“每天我接小克莱格放学,看到他脸上都充满学到新知识的兴奋心情,他热爱这所学校。”邦尼说。

“有朋友觉得我们疯了。”邦尼说。

在英国,私立学校的收费持续增长,从1990年至今涨了四倍。据估计,目前要把两个孩子送去读私校的话,合共需要至少50万英镑。

数据

目前英国共有2600多所私立学校。根据统计,2012年有91%的英国私立中学毕业生进入大学学习,其中,75%获得英国精英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数据还显示,英国只有7%的学生进入私立中学学习,这7%的学生却占了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新生比例的50%。

根据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提供的数据,截至2012年,英国私立寄宿学校的中国大陆学生总数为3708名,占英国私立寄宿学校国际学生总数的14%。

截至2012年,英国私立寄宿学校的中国大陆学生总数为3708名,占英国私立寄宿学校国际学生总数的14%
截至2012年,英国私立寄宿学校的中国大陆学生总数为3708名,占英国私立寄宿学校国际学生总数的14%

留学贴士

英国学校有3个学期。每个学校可以设定自己开学放假的时间,但须遵照一个通行标准:

  • 秋季学期:9月至12月中旬。10月底有一个一至两周的半期假。
  • 春季学期:1月初至复活节。2月有一周半期假。
  • 夏季学期:复活节之后至7月初。5月底有一周半期假。

费用

学生们需要支付住宿费和学费。小一点的学生平均费用是每学期6000多英镑;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学期可能会超出9000英镑。

寄宿费通常涵盖了住宿、伙食、洗衣等,不鼓励给学生过多零花钱。学生可能需要支付额外的费用购买制服、书籍以及学校外的郊游旅行活动。

看完这个例子,我认为这对爸妈的决策是正确的。这种看似豪赌的决定,将改变孩子的一生。伦敦市长Khan出生在中下层家庭,父亲开公交车。但是他中学念的是名人辈出的Ernest Bevin College。如今当选伦敦市长,和当年的教育有重大相关性。

伦敦市长Khan中学念的是名人辈出的Ernest Bevin College
伦敦市长Khan中学念的是名人辈出的Ernest Bevin College

如果您有任何关于英国教育的问题,欢迎透过居外与我联系。

 

清华大学毕业的英国移民留学“达人”安妮专栏全集

Juwaicolumnist

如需咨询或有疑问,欢迎随时发邮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们会尽快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大学学费或涨 助学款偿还起点降低 | 澳洲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尽管谭保(Malcolm Turnbull)政府已放弃让大学为选定“王牌”课程(flagship courses)设置自己学费的计划,但在下个月财政预算中,政府可能调低助学贷款(HECS)的偿还起点,学生仍可能面临学费增加压力。

这项提案原本由谭保在竞选期间提出,如今放弃意味着政府最终要放弃解除学费管制。早前,提案就遭到大学很多校长的一致反对,他们警告称,这将会带来“双重”大学体系。

此外,政府还打算在5月财政预算中摒弃艾伯特政府时期提议削减大学课程拨款20%的“僵尸”措施。不过,该削减拨款计划——三年内削减拨款32亿澳元,十年内达到170亿澳元,可能无法通过参议院。

教育部长伯明翰(Simon Birmingham)告诉各大学领导人,他将从其它处寻找类似的救助方法。

来自高等教育机构的消息人士称,预算中可能包括大学费用小幅增长、大学效率盈利和紧缩助学贷款等内容。政府还计划对大学生助学贷款引入新收费和降低助学贷款偿还起点,这样使学生更快偿还贷款。这样的话,政府三年内将省下24亿澳元。

在去年财政预算中,政府正式“扼杀”了放宽学费管制计划。在一份文件中,政府提议让大学设置自己的学费,不过遭到很多大学的反对,包括从该政策中获益的8所优秀大学(Go8)。Go8表示,该提案将增加高等教育的复杂性,并可能扭曲大学的激励措施。

另有政府消息人士称:“‘王牌’课程将不会成为改革计划中的一部分。”

相关资讯:Airbnb与房东 谁在影响悉尼租金上涨? | 澳洲

 (据澳洲新快网)

留学:私校毕业生吸金能力更强 | 英国

为孩子择校想必是人生中最艰难的决定之一,它可能对孩子产生终生的影响,并极大地影响到他们的财富水平和幸福程度。

为该决定提供依据的数据并不完整,即便是我们自己的学术排行榜,也只能局部地衡量学校在培养学生为成年生活做准备方面是否“成功”。同时,经济状况(或财力不足)可能会限制选择的范围。

>>>点击查看:英国购房流程 | 英国房贷申请 | 英国房产税费

留学:私校毕业生吸金能力更强 | 英国
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好,还是公立学校好呢?

但如果钱不是问题,把孩子送进私立学校好,还是公立学校好呢?

有大量证据证明私立学校更有优势。私立学校仅为英国7%的儿童提供教育,却在我们的排行榜上占据了多数席位。有钱的家长也用自己的钱包为私立学校投票。

根据私立学校专业顾问公司MTM Consulting的研究结果,在承担得起私立学校费用的家庭中,近四分之一的家庭把一个或多个子女送入私立学校。

因此,他们是在花费大量现金购买私营部门的服务,而从理论上讲,政府可以免费提供这项服务。这些家长显然认为,自己是在购买某种附加值。

萨顿信托(Sutton Trust)的研究发现,在某些职业的从业者中,私立学校的学生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平均水平。举例来说,一半以上的法官和大部分在任议员曾就读于私立学校。

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教授弗兰西斯•格林(Francis Green)目前在伦敦政治经济学院(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担任客座教授,他与同事们合作,试图弄清楚私立学校是否真正给大多数学生——而不是少数特定群体——带来了终生的经济利益。

他们得出的结论十分明确。在一篇即将发表于皇家统计学会(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杂志的论文中,他们提出,“曾就读于私立学校的员工,其收入比公立学校毕业的员工高出三分之一左右。”

这种“溢价”在60年代后出生的人群中表现得更为突出,表明“成功的差距”已经扩大。但在按照家庭背景因素进行调整后,60年代后出生者的收入溢价缩小到了20%。在根据学历因素进行调整后,就读于私立学校的男性收入溢价为6.6%,女性为5.5%。

所以粗略地讲,私立学校毕业生收入高是因为他们往往有着更高的学历,同时学校也给了他们一些额外的东西,让他们的赚钱能力提高了6%左右。

论文作者称,不太清楚雇主奖励的这部分 “额外”价值是何性质。他们猜测可能是由于自信心更强,或是由于人脉和朋友。

正如作者所言,此类分析的缺陷在于它依赖的是历史数据,而目前无论是私立学校、公立学校还是劳动力市场,都在迅速变化。以往正确的理论,可能未必适用于如今的私立学校毕业生。

白金汉大学(University of Buckingham)教育与就业研究中心主任阿兰•斯密泽思(Alan Smithers)教授表示:“如果你看看私立文法学校的情况,学生成绩的差异,一半原因在于教育方面才能的高低”,同时与家庭背景和家长的职业相关。“另外15%与教师水平和校长有关。”

然而,毕业生的考试通过率或终生收入,真的是衡量学校成功与否的良好标准吗?威灵顿学院(Wellington College)校长安东尼•塞尔顿(Anthony Seldon)直言不讳地提倡一种更为“整体”的教育。

“只有很少一部分家长希望不惜一切代价让自己的孩子成功,”他表示。“更多的家长则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为全面、正派的人,能上一所好大学。”

这一观点似乎主宰了家长们的选择。只有15%的私立学校学生住校。MTM Consulting的研究显示,许多家长更愿意让孩子走读,并且非常重视能带他们度过有趣的假期和参与家庭活动。

MTM Consulting的迪克•戴维森(Dick Davison)表示:“考试成绩优秀并不是全部。家长重视‘整体’教育,很多在学校进行的最有价值的事情,是无法量化的。”

那么,综合考虑所有上述因素,在不受财力限制的情况下,究竟该如何为孩子择校呢?总体而言,多数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优秀,但更重要的是确保孩子的快乐和个人成长,并且能够继续与家人住在一起。

在这些参数限定的范围内,如何做出最佳选择,教育学家们给出的建议惊人的统一:尽可能了解可以选择的各所学校,同时相信自己和孩子的直觉。

“为家长提供数据当然很重要,但大多数家长和孩子是根据直觉做出决定。”威灵顿学院的霍尔登博士(Dr Holden)表示。

霍尔登博士指出,无论在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最好的学校都会开发孩子在音乐、体育等方面的天赋,并帮助你的孩子取得适合他的学科的最佳成绩。最好的学校教育孩子过一种幸福而平衡的生活。”

斯密泽思教授表示,家长需要“思考什么对孩子有益”,并从这个角度评估学校。

霍尔登博士指出,要相信你对校长、教师和一切所见所闻的反应。“情感的重要性是推理的5倍。问题的关键是孩子和家长是否觉得自在。”

相关资讯:国家统计局:基准房价指数涨幅被夸大 | 英国

(据金融时报)

EI政策将有重大改变 可边上学边领福利 | 加拿大

加拿大联邦就业和劳动力发展部长Patty Hajdu昨天称,未来人们在领取EI的同时,仍可回学校重新学习。

据明报报道,Patty Hajdu在考察“安省工业和精加工技能”中心时宣布了这项新政策。按照规定,人们在领取EI时必须满足几项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有能力和时间工作但找不到工作,而全日制学习就表明你没有时间去工作,所以过去是无法领取EI的。

>>>点击查看:加拿大购房流程 | 加拿大房贷流程 |加拿大房产税费

Patty Hajdu说,目前失业者如果自己出钱去上课、受培训,就有失去获得失业保险金资格的可能。因为他们将处于无法接受工作的境地,这令到失业者改善技能非常困难。在联邦政府2017预算中,政府准备在未来4年中花费1.32亿元﹐之后每年拨款3800万元﹐来帮助失业者领取保险金时﹐同时接受教育。

此前一天,Patty Hajdu在Nova Scotia 省的达特茅斯,宣布了2017预算鼓励加拿大人终身学习文化的措施,她说她本人就因为生了两个儿子而中断学习。后来重返校园,到28岁才大学毕业。虽然稍迟,但完成学业为她后来的生活带来重大改善。她说政府的新举措将让加拿大人在职业生涯的各阶段通过升级他们的技能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她称,政府将在未来6年中,拨款27亿元给各省份和地区,来落实技能和培训规划。同时将大学生资助资格放宽到适用于兼职学生和有孩子的成年学生,预计每年将增加23,000学生资助和贷款名额。

(据加拿大家园)

盘点最热门英国专业TOP10 | 英国

英国最受关注专业

英国大学专业排名商科和媒体,一直是留学圈最爱的两种专业。所以本周,这两个“熟面孔”果然又不负众望的碾压了其他一切专业,成功占领前十。

1、Global Media and Communication(全球媒体传播)

所属学校:Warwick(华威大学)

学位类型:MA

专业方向:社会科学

2、Digital Media, Culture and Education(数字媒体,文化与教育)

所属学校:UCL(伦敦大学学院)

学位类型:MA

专业方向:艺术

3、Digital Media and Culture(数字媒体和文化)

所属学校:Warwick(华威大学)

学位类型:MA

专业方向:社会科学

4、Finance and Investment(金融与投资)

所属学校:Leeds(利兹大学)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经济金融

5、Finance and Accounting(财务与会计)

所属学校:IC(帝国理工学院)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经济金融

6、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

所属学校:Manchester(曼彻斯特大学)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商科

7、Digital Asset & Media Management(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

所属学校:KCL(伦敦大学国王学院)

学位类型:MA

专业方向:社会科学

8、Accounting and Management(会计和管理)

所属学校:Southampton(南安普顿大学)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商科经济金融

9、Financial Management(财务管理)

所属学校:Birmingham(伯明翰大学)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经济金融

10、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国际会计与财务管理)

所属学校:UEA(东英格利亚大学)

学位类型:MSc

专业方向:商科经济金融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盘点最热门英国大学TOP10 | 英国

英国成功把自己脱欧了的事情,已经波及了全世界了。所以大家还是很担心会不会影响我们未来的留学的。大家可以放心的是,英国至少需要两年才会脱欧,而且欧洲生源的减少必然让英国大学有拓展其他生源的需求。所以留学的小伙伴不需要太担心。

你们更应该担心的是,我选的英国大学和专业,是不是合适的专业。

>>>点击查看:英国购房流程 | 英国房贷申请 | 英国房产税费

盘点最热门英国大学TOP10 | 英国这个问题因人而异,很难给出标准的答案。但是我们可以告诉你大家最关心的学校和专业在哪里。所以,今天我们还是来根据数据一起看最热门的英国大学英国大学排名

一、英国热门大学

  1. 华威大学(Warwick)

TIMES排名: 6 卫报: 6 金融时报: 8

推荐专业:

  • Digital Media and Society(数字媒体和社会)
  • Management(International Business)(管理(国际商务))
  • Finance(金融)
  • Creative and Cultural Industries Management(创意和文化产业管理)
  •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人力资源管理)
  1. 利兹大学(Leeds)

TIMES排名: 14 卫报: 23 金融时报: 32

推荐专业:

  • Advanced Mechanical Engineering(高级机械工程)
  •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
  • Film, Photography and Media(电影,摄影和媒体)
  • Communication and Media(媒体传播)
  • Fine Art(美术)
  1. 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

TIMES排名: 28 卫报: 29 金融时报: 25

推荐专业:

  •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会议口译)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nd Commercial Law (国际商业和商法法学)
  •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
  • ACS: Data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 (数据与知识的管理)
  • ICTs for Development(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开发)

4.伦敦大学学院(UCL)

TIMES排名: 10 卫报: 12 金融时报: 7

推荐专业:

  • Computer Science(计算机科学)
  • Pharmacognosy(药学)
  • Digital Media, Culture and Education(数字媒体,文化与教育)
  • Computer Graphics, Vision and Imaging(计算机图形学,视觉和影像)
  • Architecture MArch(建筑学)

5.纽卡斯尔大学(Newcastle)

TIMES排名: 23 卫报: 29 金融时报: 22

推荐专业:

  • International Business Law(国际商法)
  • Sustainable Chemical Engineering(可持续化学工程)
  •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跨文化传播与国际关系)
  • Banking and Finance(银行与金融)
  •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TESOL(应用语言及对外英语教学)
  1. 帝国理工学院(IC)

TIMES排名: 3 卫报: 8 金融时报: 4

推荐专业:

  • Finance and Accounting(财务与会计)
  • Management(管理)
  •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Management(创新创业和管理)
  • Pure Mathematics(纯数学)
  • Science Communication(传播学)

7.剑桥大学(Cambridge)

TIMES排名:1 卫报:1 金融时报: 1

推荐专业:

  • Management(管理)
  • Strategy, Marketing and Operations(战略,营销和运营)
  • Finance and Economics(金融与经济)
  •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行政工商管理硕士)
  • Land Economy Research(土地经济研究)
  1. 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TIMES排名: 22 卫报: 20 金融时报: 18

推荐专业:

  • Digital Media & Culture(数字媒体与文化)
  • Dance Science & Education(舞蹈科学与教育)
  • Film Studies(电影研究)
  • Psychology(心理学)
  • Finance & Investment(财务及投资)

9.伯明翰大学(Birmingham)

TIMES排名: 17 卫报: 17 金融时报: 17

推荐专业:

  • Language,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语言、文化与交际)
  • Financial Management(财务管理)
  •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国际经济)
  • International Commercial Law(国际商法)
  • Applied Linguistics (应用语言学)
  1. 南安普顿大学(Southampton)

TIMES排名: 16 卫报: 14 金融时报: 20

推荐专业:

  • Global Media Management(全球媒体管理)
  • Fashion Management (时尚管理)
  •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TESOL (1 year) (英语教学/ TESOL(1年))
  • Accounting and Finance(会计与金融)
  • Computer Science & Software Engineering(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

(互联网综合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