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克蘭房市火熱投機猖獗:一套房屋9個月竟被倒賣5次

奧克蘭房市火熱、房價高企,房市中投機活動猖獗——有一套房產竟然在9個月的時間裡被倒賣了5次。

奧克蘭南部Papakura的一套3臥室住房,在去年2月至11月之間被轉手了5次,售價從33.5萬紐幣漲至59萬紐幣,相當於每天漲價870紐幣。

更為離譜的是,買賣記錄顯示,這套房子曾在同一天被買入和賣出,這表示當時的賣家根本就沒有持有過該房屋,卻在一買一賣中賺取了8萬紐幣。

這套房產的原屋主是寡居的退休者Mihi Sillick,她在去年初決定賣掉該房屋,然後搬遷到距離家人較近的Hastings居住。為了避免巨額的中介費,她聯絡了PatMat Property Solutions私賣房屋。

Sillick的女兒Mary Edmonds表示,2月3日,房屋以33.5萬紐幣簽約賣給了PatMat(第一任買家),然後房屋馬上掛牌上市出租;不過,就在11天以後,該房屋就被以39萬紐幣的價格轉手,利潤高達5.5萬紐幣。

CoreLogic數據顯示,Ashutosh Dhir(第二任買家)當時購得了該房屋,但在4月16日過戶當天就將房屋以47萬紐幣轉售,一天也沒有持有房屋就賺了8萬紐幣。

聯合買家Shailendra Singh和Anjina Devi(第三任買家)以47萬購得該房屋後,他們申請了分割資源許可,9月25日將該物業以56萬紐幣售出,賺得9萬紐幣的利潤。

第四任買家是Muhammad Sulayman和Mehwish Riaz,在11月過戶2天後就把該房屋以59萬紐幣轉售,獲得3萬紐幣的利潤。而現任業主是MJ99 Ltd,據稱該公司正在進行土地的分割工作。

工黨住房發言人Phil Twyford表示,「這是喪心病狂的舉動,以犧牲『租房一代』為代價,而投機者卻收穫了大量的『免稅』收入。」

Twyford說,這套房屋眼花繚亂的交易記錄表示,目前針對投機者的限制政策並沒有效果。「這表明今天在奧克蘭,房子已經不是用來住的,已經變成了可貿易商品。」

奧克蘭目前估計有1.5萬套「鬼屋」,Twyford說,這些房屋被空置投機者一點也不在乎,「因為他們不介意這些房子能不能被租出去」。

Edmonds說,自從母親的房屋被賣出以後,至今都沒有人居住。就在前一天,她發現母親的鐘錶還遺落在休息室的地面上,「他們買房不是為了出租」。

Edmonds表示,本可用於家庭居住的房屋卻被投機客用來爆炒獲利,這是不公平的,「我不覺得這是對的,她(母親)住在那裡近50年,但是房屋被賣後卻被他們倒賣賺錢。如果我們有更多的錢做市場,我覺得這套房屋可能就會賣給需要自住的家庭。」

建設和住房部長Nick Smith認為這種房屋被倒賣的情況是「例外的」,不過他說對於這種投機行為可能很難禁止,因為很難區分投機者和真正的投資者。

「阻止投機的最好辦法就是提升供應、抑制房價上漲,消除投機的誘導因素。」Smith說,「投機者收穫大量免稅收入」是錯誤的說法,因為倒賣房產獲利是要繳稅的。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天維網)

2020年人均GDP達1萬美元中國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近日,中國財政部副部長朱光耀在一個公開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將達到100萬億人民幣的規模,人均GDP將達到一萬美元。

「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已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較為統一的觀點。而根據2014年中國各省統計局發佈的人均GDP數據,國內已有天津、北京、上海、江蘇、浙江、內蒙古、遼寧、福建和廣東等9個省市人均GDP超過了一萬美元。

2020年人均GDP達1萬美元 我們離發達國家還有多遠?
「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一萬美元」,已成為近年來中國經濟學界較為統一的觀點

而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中國人均GDP為7575美元,距離人均GDP一萬美元尚存在2425美元的差距。但根據中國的經濟發展情況,很多經濟學家預測,六年後人均GDP增加2425美元並不是一件難事。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認為,目前中國經濟進入了新常態,想要經濟增速還像以往那麼高是不可能的,但也不會出現增速過低的情況,在未來幾年裡中國經濟會維持中高速增長,由於經濟規模較大,中國國民生產總值成為全球第一大經濟體將成為可能。

「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曾預測,中國在未來六年裡的平均GDP增速為6.3%,2020年人均GDP為1.1萬美元,我認為IMF低估了中國 的經濟發展。」陳鳳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預計未來六年中國GDP平均增速為6.5%,而2020年國內人均GDP將超過1.2萬美元。

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馬曉河對此顯得更加樂觀,他認為2020年中國人均GDP最低也將達到1.3萬美元。馬曉河對《中國經濟週刊》表示,「一帶一路」會在「十三五」時期開始全面部署實施,將為人均GDP過萬助力。

除了「一帶一路」外,有專家認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動力還來自改革。2012年,國內經濟由高增速向中高增速改變,勞動力成本不斷上升,制度優勢隨之減弱,在這個情況下,中國經濟拉開了制度創新、體系創新的序幕,將為日後的經濟發展帶去源源不斷的動力。

2010年,世界銀行把高收入國家的標準定為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以上,後來又把標準提高到1.26萬美元以上,1萬美元到1.2萬美元之間則為中等收入國家。按照這個標準,如果2020年中國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即是進入「發達國家階段」。

很多人由此產生疑問,既然2020年中國人均GDP達到了發達國家水平,那麼到時中國算不算是發達國家?陳鳳英表示,即使2020年國內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中國也只能算是一個發達經濟體,還不能說是發達國家。

「我們不能僅以人均GDP來衡量一個國家是否屬於發達國家,還應從文化、教育、環保、醫療、福利等指標去衡量。」陳鳳英稱,雖然2020年中國綜合國力有了較大的提升,但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比還很低,而環境變得日益惡劣,中國和發達國家在個人文明程度上仍有較大差距。

不過,陳鳳英認為,人均GDP1萬美元是一條分界線,超越後社會福利得到提高,老百姓的整體生活水平也會有較大的改善。當記者問及中國什麼時候才能 真正步入發達國家行列時,她說:「中國政府計劃在2049年邁入中等發達國家行列,不過我預計會更早,可能在2030年左右吧。」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界面網)

錢穎一:這六大趨勢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

近日,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圍繞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六大趨勢和企業家精神等話題,發表了全新的精彩演講。 錢穎一談到,當我們展望未來十年的時候,洞察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六大趨勢,思考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和企業家的責任,比單純預測更有價值。以下根據錢穎一演講實錄整理:

作為經濟學學者和商學院院長,我與推動中國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企業家們在一起,深感榮耀和自豪。也是巧合,我自2006年開始擔任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今年也是十年。

錢穎一:這六大趨勢將影響中國經濟未來走勢
我們以今年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60%為基點,來考慮兩國每年平均的經濟增長率之差+通貨膨脹率之差+匯率升值之差的總和

這十年間的變化,估計十年前沒有預測到。在2005年,中國人均GDP不到1800美元;十年後的2015年,中國人均GDP超過8000美 元。2005年,中國經濟總量是2.3萬億美元,不到當年美國GDP的20%。十年後的2015年,中國經濟總量超過10萬億美元,接近美國GDP的 60%。十年前,沒有「雙十一」,沒有微博、微信,沒有小米。當然,十年前也沒有預測到2008年會出現全球金融危機。

十年後會怎麼樣?接下來十位企業家將談他們心目中的未來十年。企業家們永遠是有夢想的,因為就像馬云所想的,萬一實現了呢?類似的,一些經濟學家也會做預測的,因為他們會想,萬一說對了呢?

我不做預測,只說說可能性。十年後的中國經濟會是怎樣呢?一種視角是拿中國經濟總量與美國經濟總量做比較。我們以今年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60%為基點,來考慮兩國每年平均的經濟增長率之差+通貨膨脹率之差+匯率升值之差的總和。如果這三項之和是3%,那麼10年後中國GDP是美國GDP的 80%;如果這三項之和是4%,那麼相應的數就是90%。如果這三項之和是5%,那麼10年後中國GDP就會與美國GDP相當。比如,中國經濟平均每年增 長6%,美國經濟平均每年增長2%,相對通漲加匯率變化為1%,這樣6%-2%+1%就是5%。這是有可能的。當然,也還有其他可能性。

這些可能性受到有關中國和全球經濟中若干重要因素的影響。我把這些因素概括為影響中國和全球經濟的六大趨勢,其中前兩個有關中國,後四個關乎全球,包括中國。 這六大趨勢中,對經濟增長和企業發展既有張力壓力、也有推動力。下面我就聚焦這六大趨勢,其主要特點和內涵。

第一,中國經濟轉型

過去十年,中國從低中等收入邁向中等收入。今後十年,中國從中等收入邁向中高等收入。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根本原因,就是告別低收入和高增長,進入中等收入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種常態。這種新常態是長期的,但未來十年很關鍵。中 國經濟必然轉型,消費會提升,服務業比重將擴大,製造業要升級。經濟轉型的關鍵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種流行觀點把結構性改革等同於結構調整。其實不然。 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通過改革降低生產成本和交易成本,矯正市場扭曲,促進創新;結構變化只是結構性改革後市場發展的結果。所以,結構性改革不等於結構調 整,而是深層次的改革。

第二,中國新型政商關係

改革開放後,中國政商關係顯著特徵是一種以個人關係為基礎的緊密型關係。新型政商 關係則要達到政府和企業的「親」和「清」境界。要實現這種境界,就必須把政府與企業,官員與企業家的關係建立在透明、規範的法治基礎之上。我在兩年前曾講 到法治在市場經濟制度基礎中起決定性作用。今天我想進一步說,法治也是決定新型政商關係的制度基礎。中國的法治化進程將決定中國的新型政商關係的進程。

第三,世界經濟增速放緩

首先是發達經濟體長期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2016年成為暢銷書的一本經濟學學術 著作是美國經濟學家戈登(Robert Gordon)的《美國經濟增長的崛起與衰退》。它分析了自1870年至2015年的145年間的美國經濟增長,並預測未來美國經濟的長期增長率將進入 2%以下區間,而不是通常期望的3%左右。在發達經濟體中,歐洲經濟增速可能比美國低,日本可能比歐洲低。在金磚四國中,巴西和俄羅斯今年是負增長,今後 前景也不樂觀,亮點是印度和中國。IMF最近調高今年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測,同時調低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增速放緩的可能性大於加快的 可能性。

第四,全球化趨勢減弱

過去十年間發生的一個重要轉折,就是全球化在經歷快速強烈發展之後,開始出現減弱甚 至逆轉的態勢。去年以美元計價的全球貿易下降,以本幣計價的全球貿易雖然增長,但增速低於經濟增長。不僅貿易保護主義在抬頭,各國政府的移民政策,投資政 策,監管政策等,都有朝著逆全球化方向發展的傾向。我們看到,正在進行的美國總統競選中,主張維護勞工利益的「左派」批評全球化,打著維護本國利益旗號的 「右派」也質疑全球化。全球化繼續向前推進,並不樂觀。

第五,科技創新推動發展但效果複雜

當今世界各國都在鼓勵創新。科技創新推動經濟發展,但它所帶來的效果卻 不簡單。之前的科技創新主要以機器替代人的體力,這一次科技創新則是以機器替代人的腦力。上個月AlphaGo戰勝人類圍棋高手,突顯出人工智能的應用潛 力。兩年前麻省理工斯隆管理學院的布萊恩約弗森(ErikBrynjolfsson)和麥卡菲(Andrew McAfee)在《第二次機器革命》一書中預測到,這一輪科技創新在提高人均收入水平的同時,可能會造成大批人失業或無業,這尤其會發生在有知識的人當 中。所以我們為科技創新鼓舞,但是對其效果的複雜性不能掉以輕心。

第六,收入分配不平等張力持續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Thomas Piketty)2014年出版的《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成為哈佛大學出版社有史以來最暢銷的學術著作。可見人們對這本書的中心話題—收入和財富分配不平等 的關注程度。儘管過去三十年全球範圍內貧富差距在縮小,但是每一個國家內部的貧富差距卻在擴大,在一些發達國家其不平等程度回到了19世紀末的水平。收入 分配不平等帶來的張力不僅是公平問題,也是效率問題,因為它影響政治走向,從而也影響經濟走向。

以上這六大趨勢和它們之間的交互作用,一定會影響未來中國經濟和世界經濟的走勢。但是,企業和企業家並不只是被動地等待和應對。回顧 近代世界經濟發展的歷史,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力量中有兩條起了決定性作用:一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人的創造力和企業家精神。 市場根據供求關係配置資源,以此達到資源在已有技術條件下的有效率配置。而經濟發展的動力則來源於企業家的創造性活動,就是創新產品,創新生產過程,改變 技術條件,改變資源組合和利用的方式。企業家的創新創業活動帶來企業發展活力,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企業家精神對中國經濟轉型、中國新型政商關係、全球 經濟增速,全球化進程,科技創新以及收入分配,都發生重要的作用。

因此,在企業家們關注如何被這六大趨勢所影響的同時,也應思考自己將如何推動世界的改變。如果說這六大趨勢將塑造世界的話,那麼企業家和企業家 精神將改變世界。當我們展望未來十年的時候,洞察中國和世界經濟的六大趨勢,思考企業家精神的作用和企業家的責任,比單純預測更有價值。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新華思客)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韓國人均GDP或逼近日本

據韓媒報導,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5日發佈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預測,2020年,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3.7萬美元,逼近日本(3.8174萬美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0年韓國人均GDP或逼近日本
2020年,韓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達到3.7萬美元,逼近日本(3.8174萬美元)

據報導,數據顯示,2020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3.6750萬美元,日本為3.8174萬美元,兩者差距縮小。然而,2005年韓國和日本人均GDP相差一倍左右,韓國為1.8658萬美元,日本則為3.5785萬美元;2014年,韓國為2.7970萬美元,日本3.6222萬美元。由此可見,韓日兩國的人均GDP差距逐年縮小。

報告指出,按購買力平價(PPP)計算,2014年韓國和日本人均GDP分別為3.5379萬美元和3.7519 萬美元,差距不大。

然而,2018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4.1966萬美元,會以微小的差距超越日本。若這一趨勢持續下去的話,2020年韓國人均GDP有望達到4.6612萬美元,高於日本。

在名義GDP方面,韓國和日本的差距同樣趨於縮小。上世紀80年代,韓國和日本名義GDP分別為652億美元和1.0870萬億美元,兩者相差近16倍。

之後,兩者差距從1990年的11.1倍縮小 到2000年的8.4倍,再縮至2005年的5.1倍,差距逐漸拉小。

2014年日本名義GDP相當於韓國的3倍,韓國為1.4104萬億美元,日本達 4.6024萬億美元。

但報告預測,2020年韓國和日本名義GDP差距有望縮小到2.4倍,韓國和日本將分別為1.8988萬億美元和4.7469萬億 美元。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中國新聞網)

中國2015年GDP增長6.9% 距美國還差1個德國加1個英國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2015全年國內生產總值(GDP)67.67萬億元,同比增長6.9%,1990年來首次跌破7%。這一增速完成了2015年年初政府工作報告中設定的7%左右的GDP增速目標。

距離美國還差1個德國+1個英國

以2015年12月31日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計算,2015年中國GDP總量相當於10.42萬億美元。

2014年,美國GDP總量為17.4萬億美元,根據世界銀行的預計,2015年美國GDP同比增速為2.7%,因此2015年美國經濟總量大約為17.87萬億美元,相當於中國的1.7倍。

從另外一個直觀的角度理解,中國的經濟規模,和美國之間還差了一個德國加一個英國,德英分別是世界第四、第五經濟大國。每日經濟新聞(微信號:nbdnews)記者根據公開數據計算,2015年德國和英國的經濟總量分別為3.92萬億美元、3萬億美元。

需要注意的是,2014年,中國GDP規模已經達到10.4萬億美元,為何今年還比去年只增加了一點點?原因在於人民幣對美元貶值。以中間價 計,2015年人民幣對美元累計貶值幅度約為5.8%。2014年12月31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為6.1190,處於歷史次高位附近;2015年12 月31日則為6.4936。

可見,以國外貨幣衡量本國經濟增長有匯率的擾動,這樣比較並不總是準確。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胡鞍鋼曾分別按匯率法和購買力平價法(相當於 剔除了匯率波動的影響)預測了中美兩國GDP增長趨勢,其中匯率法預測結果是:2019年中國GDP為19.8萬億美元,美國為18.9萬億美元;購買力 平價法預測結果是:2016年中國GDP為17.1萬億美元,美國為16.8萬億美元。

按照通行的匯率法計算,中國經濟追趕美國,不但需要經濟本身的擴張,匯率穩定也非常重要。

此外,儘管經濟總能量已經非常可觀,但2015中國人均GDP為5.2萬元(按13億人口計),約合8016美元,距離美國、日本、德國、英國等發達國家3.7萬美元以上的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經濟結構持續優化升級

從GDP各分項數據來看,中國經濟結構調整優化取得進展。經濟增長主要得益於強勁的服務業和消費業的發展。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60863億元,比上年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274278億元,增長6.0%;第三產業增加值341567億元,增長8.3%。

2015年全年,第三產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50.5%,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高於第二產業10.0個百分點。需求結構進一步改善。全年最終消費支出對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的貢獻率為66.4%,比上年提高15.4個百分點。

消費貢獻了增長的近60%。數據顯示,消費品零售數據為,此前三季度該數據已有回暖現象。

華僑銀行高級經濟學家謝棟銘分析認為:

去年第四季度出現一些企穩信號,包括此前政策的效果和部分新的變化,對於當月經濟和第一季度增長都有一定支撐。一方面,製造業PMI雖然還在 50以下,但不再惡化;非製造業PMI保持強勁,從側面體現出服務業活力增強,經濟轉型為增長提供了支撐。另一方面,此前偏寬鬆的貨幣政策效果延續,貨幣 條件在2015下半年得以放寬。

對於2016年的經濟形勢研判上,交通銀行(5.420, 0.03, 0.56%)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

2016年經濟增速仍有下行壓力,不過隨著前期大量穩增長政策逐漸釋放效力,同時當前政策力度加大,全年經濟增長很可能前低後穩。

2016年仍將在穩增長和調結構之間權衡,需求側的穩增長政策著眼於短期經濟增長,而供給側的結構性調整更多地作用於中長期經濟增長質量的提升。

連平建議,積極的財政政策要加大力度,穩健的貨幣政策靈活適度,通過多種政策手段靈活運用,維持流動性平穩,為結構性改革創造適宜環境。

招商證券謝亞軒則認為:

2016年人均GDP排名同比增速回落的速度將較2015年放緩。整體看,導致2015年經濟增速下滑的各種因素,例如投資需求的低迷、出口增速的大幅下降等,在2016年並不會出現根本性的好轉。

因此謝亞軒判斷:

2016年中國經濟增速仍將維持下滑走勢。但另一方面,地產投資、基建投資在近期已經表現出一些邊際改善的跡象,而消費需求在收入的支持下將繼續穩定增長。鑑於此,預計2016年經濟增速下滑的速度可能會有所下降。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新浪網)

2015年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預測 2014年數據及歷年排名

2015年中國人均GDP預測:2014年中國人均GDP46531元,世界排名仍然落後,歷年中國人均GDP排名情況。

備受關注的中國2014年經濟成績單終於出爐。國家統計局今早(20日)發佈,2014年我國國民經濟在新常態下保持平穩運行,呈現出增長平穩、結構優化、質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態勢。統計局數據顯示,初步核算,2014年中國GDP數據總量63646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去年全年增長7.4%,好於預期的增長7.3%,但依然創下自1990年以來的新低。

統計局今天還發佈了人口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為136782萬人,觀察者網據此計算得出2014年中國的人均GDP約為7485美元(約合人民幣46531元),高於2013年的6767美元,但仍然落後於很多國家。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國新辦發佈會上表示,我們的經濟總量確實在不斷擴大,但是人均水平還是很低,我國人均GDP在世界上還是在90名左右的,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此外根據日前廣東舉行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報告,2014年廣東地區生產總值達6.72萬億元,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已有北京、上海、天津等7個省市進入人均GDP「1萬美元俱樂部」。

人均GDP排名仍落後

馬建堂說,我們清醒地認識到,儘管中國有13億人口,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奮發圖強,銳意創新,我們的經濟總量確實在不斷擴大,但是人均水平還 是很低的,我國人均GDP在世界上還是在90名左右的,我們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按照世界銀行有關標準,我們恐怕還有2億左右的貧困人口。我們自己對中 國的國情是最清楚的,一方面看到我們國家在發展,總量在增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們的人均水平還是比較低,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還是需要把自己的事 情辦好,一心一意謀科學的發展,一心一意謀包容的發展,這是最重要的。

中國人均GDP世界排名情況彙總: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是一個國家在某一年度的所有生產的商品和服務除以同年的人口的人均值。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方網站於2013年發 布的預測數據顯示,2013年世界各國人均GDP最高的國家為盧森堡,高達11萬2135美元。中國香港以38797美元排名第24位,中國台灣排名第38 位。中國大陸以6629美元(觀察者網註:6629美元是IMF預測數據,2013年中國實際人均GDP為6767美元)排名第86位,只與泰國、安哥拉 等國相當。2014年最新的人均GDP排名還沒有出來,但是對比IMF此前發佈的數據,去年我國的人均GDP雖然有了一定的上漲,但仍落後。

廣東福建人均GDP首次突破1萬美元 中國已有8省市破萬

廣東省1月22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14年,廣東實現GDP6.78萬億元,同比增長7.8%;人均GDP按平均匯率折合10330美元,首次超過1萬美元。

而在同期,福建實現GDP24055.76億元,按照該省3774萬總人口的數量,人均GDP折合10376美元,同樣突破人均1萬美元的門檻。

8個省份,已經是中國全部省份的1/4水平。從2008年上海首次突破這一門檻,到今天的8個成員,中國花了7年的時間。可以看到,在進入這一「俱樂部」的8個省區市中,除了內蒙古之外,都屬於沿海經濟發達地區。

在統計學領域中,人均GDP達到1萬美元是一個重要的分水嶺,一般來說,標誌著經濟社會的整體發展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2013年,世界上共有65個國家和地區達到人均GDP1萬美元的水平,大多屬於發達國家和地區。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無論是GDP總量還是人均GDP,都只是一個經濟指標,無法涵括和解釋所有的經濟 現象。中國現在經濟縱向是世界第二,但論人均,只能排到世界80多名之後。因此,中國仍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只是一些地區發展比較靠前。

「同時,由於國內的省份之間沒有海關、地區間的人口流動性大,因此在地區生產總值的計算上,本身就可能出現重複計算的現象,所以區域性的GDP計算並不一定完全科學,要正確對待和認識。」范劍平說。

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可為!

事實上,在世界上很多國家和地區,人均GDP跨過1萬美元大關,本就意味著經濟的優化和社會的平衡。比如韓國、日本,在達到這一標準時,國家的產業升級、收入分配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等領域都隨之達到了較高水平。

拿這一標準來衡量,中國的「1萬美元俱樂部」確實還存在差距。比如廣東,在整體的高發展水平之下,是內部發展的不均衡。早在2010年,珠三角 地區的人均GDP就超過了1萬美元,但到2014年,粵東西北等地區的人均GDP仍未達到全國平均水平,遠遠落後於1萬美元的水平。同時,讓民眾感到「被 平均」的是,人均GDP上去了,但是居民的收入卻似乎未達到與之相匹配的標準。比如,天津的人均GDP要高於北京,但是天津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卻低於北京。

據顯示,在發達國家,居民收入一般占人均GDP的比重為55%,但中國很多地方都不足40%。在廣東,2014年,居民收入占人均GDP的比 例是40%,而在福建,這一比例更是只有37%。專家指出,這和我國目前的經濟增長主要由投資驅動有關,沒有真正轉型為消費驅動、創新驅動,因此並未完全 惠及百姓。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觀察者網)

今天講一講,東京的房價是如何崩盤的?

如何在中國實現資產保值增值?

在中國,最好的保值增值投資選擇便是一線城市的房產。炒股就像去夜店high,碰見渣男的概率高。而買房,特別是在一線城市買房,就像認識一位安靜的暖男,因為一線城市房產,只漲不跌,給你最多的安全感。

秉持這一信念的邏輯是:一線城市人口密集,外來人口和土豪們共同托舉房價,一線城市教育、醫療資源豐富。

可是,早在幾年前,一線城市高企的生活成本就驅使著外來人口告別北上廣;優質的教育與醫療資源,並不能撐起一個城市的房價;土豪們在托起了溫哥華的房價後,現在已經跑到柏林去買房了。

同樣人口密集,同樣由於奧運會經歷過房價暴漲,同樣彙集著優厚的資源,同樣經歷著人口湧入的東京,在日本1990年代的經濟危機中,卻未能倖免於房價的波動,遭受了大崩盤

核爆前的東京曾保持過GDP雙位數增長的日本經濟,在經歷了「土地神話」的破滅,中小銀行的破產,證券醜聞的暴露後,是如何陷入衰退的?而曾經被奉為「東京房價永不跌」的東京房價,又是怎樣崩盤的?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日本保持著每年10%的高速經濟增長,在短短20年間從一個農業經濟小國轉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和汽車出口國。

高昂的房價更是使普通日本人買不起屬於自己的住房……日本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走越遠。
日本經濟的泡沫,集中到了房地產上。

點擊查看日本更多精品房源

1964年東京奧運會,1966年大阪世博會,日本向全世界展示了從戰敗陰影中復興的國家形象。 為了迎接東京奧運會,日本修建了一系列交通基礎設施,興建了城市。這些大規模的建設帶動了日本房地產行業的強勁發展。

當時,東京被認為是全球最有活力的國際大都會。1969年,未來學家赫爾曼·卡恩在《即將出現的超級強國》一書中預測,日本將在2000年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大國。 然而,還未等到驗證預言的那一天,日本就從繁榮的天堂跌入危機的深淵中。

1990年,日本股市、樓市泡沫相繼破滅,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進入「失去的二十年」。 今天,無論是日本普通民眾,還是廟堂高官,都希望借助再次舉辦2020奧運會的契機,提振日本經濟。日本政府計劃將東京作為經濟增長特區,進行大規模的再開發。公共設施投資、政策放寬、稅收制度改革等等計劃都已經開始實行。

外國資本也已經蠢蠢欲動。一批主權財富基金正在湧向日本房地產市場。卡塔爾剛剛買下了一系列保齡球館;阿塞拜疆接近買下銀座的蒂凡尼大樓,而新加坡正準備買下東京西南部婚禮場館Meguro Gajoen…… 歷經了20年的低迷之後,日本的房地產市場似乎重現曙光。此時,回顧那場發生在20世紀末的房地產泡沫危機,或許有助於日本不再重蹈覆轍。

1964的奧運奇蹟

奧林匹克景氣1964年的東京奧運會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奧運會之一。日本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借助奧運會帶動國家經濟高速發展的國家。在籌備東京奧運會期間,日本政府正在進行收入倍增與國民經濟高速增長計劃。以此為契機,東京和日本全國各地都大興土木,建設了一批交通基礎設施。其中,令日本人頗為自豪的新幹線高速鐵路系統就是修建於此時。

1964年10月1日東京奧運前夕,連結東京與新大阪之間的東海道新幹線開始通車運營,這是世界第一條投入商業營運的高速鐵路系統。有數據顯示,日本對東京奧運會所有相關事業的總投入高達1兆日元。按照當時的匯率計算,約為30億美元。這創造當時奧運會歷史上最高的投資記錄。 其中,日本政府對比賽設施和奧運村投資160億日元,道路交通設施建設825億日元,運營費用60億日元。除此之外的所有投資,都被用來完成新幹線、高速公路、地鐵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550
日本的經濟,伴隨奧運的勢頭,一路騰飛。

這種投資的比例顯示,日本並不是僅僅為了舉辦奧運會而投資。大規模建設帶動了房地產建築業、服務業、運輸業和通信等行業的強勁發展,從而帶動日本經濟的全面騰飛。1962年到1964年,日本經歷了一段「奧林匹克景氣」時光。受奧運會影響最深的是房地產行業。除場館建設之外,東京周邊的住宅以飛快的速度發展起來。

1964年,日本民間住宅建設總數比1951年增加了71%,而1963年 1964年的建築承包合同額分別比前一年增長了32.9%和27.8%。從1961年到1963年,日本房地產行業迎來量價齊升的鼎盛階段。當時,在短短兩年之內,日本建成公寓62棟,2191戶,價格也較之前上漲了接近一倍。1964年日本公寓售價平均為950萬日元,最高達到1880萬日元。

進入80年代,日本經濟進入了令人炫目的鼎盛時期。日本製造的產品遍佈全球,日本企業在全球範圍內大量投資和收購。1985年,日本取代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債權國。美國人的銀行、超市,甚至好萊塢的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和紐約的標誌性建築——洛克菲勒大樓都成為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然而,當日本人目空一切,認為自己是「世界之王」時,一場危機正在醞釀當中。

「廣場協議」的陷阱

1978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由於能源價格大幅上升,美國國內出現了嚴重的通貨膨脹現象。1979年夏天,保羅·沃爾克就任美聯儲主席。為了治理通貨膨脹,他連續三次提高聯邦基金利率,實施緊縮的貨幣政策。

這一政策使美國市場名義利率上升到20%左右的水平,吸引了大量的海外資金流入美國,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從1979年底到1984年底這段時間內,美元匯率上漲了近60%,美元對主要國家的匯率甚至超過了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前的水平。 美元居高不下的匯率水平導致美國對外貿易逆差大幅增長。為了改善美國國際收支不平衡的狀況,美國希望通過美元貶值來增加產品的出口競爭力。

1985年9月,美國、日本、聯邦德國、法國、英國等5個發達國家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在紐約廣場飯店舉行會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干預外匯市場,使美元兌主要貨幣有序地下跌,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赤字,史稱「廣場協議」。

「廣場協議」簽訂之後,五國開始在外匯市場拋售美元,帶動了市場投資者的拋售狂潮。美元因此持續大幅度貶值,而世界主要貨幣對美元匯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的升值幅度最大,三年間達到了86.1%。 這並不是美國第一次干預外匯市場。1971年12月,日本曾與美國簽訂《斯密森協議》。根據協議,日元對美元的匯率從1美元兌360日元升值為1美元兌308日元,漲幅為18%。

此輪匯率改革導致了1973年日本地價的上漲,但由於石油危機的影響,僅持續了1年。 日元的大幅升值提高了日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促進了日本對外投資大幅度增加,為日本企業在海外擴張提供了機遇。但與此同時,日本經濟也已經埋下了泡沫的炸彈。 由於擔心日元升值提高日本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日本政府制定了提升內需的經濟增長政策,並放鬆國內的金融管制。從1985年開始,日本央行連續5次下調利率,從5%降至1987年2月以後的2.5%。

泡沫誕生

當時,日本已經完成了城鎮化建設,國內的城鎮化率超過90%。這意味著在原有產業結構下,日本的經濟增長已經趨向飽和。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量的資金流向了股市和房地產市場。人們紛紛從銀行借款投資到收益可觀的股票和不動產中。於是,股價扶搖直上,地價暴漲,一個巨大的泡沫正在誕生。

瘋狂的泡沫 20世紀80年代,日本銀行開始推行銀行資本金管理改革。為了推動銀行國際化,日本政府決定實行雙重標準:國內營業的可以按照本國4%的標準,有海外分支機構的銀行則必須執行8%的國際標準。在此要求下,日本銀行除了必須不斷補充資本金之外,還得調整銀行資產結構。

當時,日本銀行最苦惱的事情是有錢貸不出去。為了擴大營業份額,日本銀行想盡各種辦法,利用超低利率拚命發放貸款。 相對於一般公司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的風險權重較低。這意味著銀行發放相同數量的貸款,房地產抵押貸款只需一半的資本金。於是日本商業銀行紛紛將資金投放到這一領域。

為了發放貸款,日本銀行使出渾身解數。甚至對於那些有存款意向的人,銀行都會勸告他們進行土地投資:「地價在不斷上漲,而利息又接近於零。如果從銀行借入資金來購買土地的話,肯定會因土地升值而大賺一筆。」 而一旦這個人買了土地,銀行又會以這塊土地為擔保,再借給他相當於土地價格70%的資金,勸他再購買別處的土地,然後再以新的土地為擔保……如此循環反覆。 同一時期,國際熱錢的湧入加速了日本房地產泡沫的膨脹。簽訂《廣場協議》之後,日元每年保持5%的升值水平,這意味著國際資本只要持有日元資產,即使價格沒有升值,也可以通過匯率變動獲得5%以上的收益。

敏銳的國際資本迅速捲土重來,在日本的股票和房地產市場上呼風喚雨。國際廉價資本的流入加劇了日元升值壓力,導致股價和房價快速上漲,從而吸引了更多的國際資本進入日本投機,泡沫越吹越大。

隨著大量資金湧入房地產行業,日本的地價開始瘋狂飆升。據日本國土廳公佈的調查統計數據,1985年,東京的商業用地價格指數為120.1,到了1988年暴漲至334.2,在短短三年內增長了近2倍。 1990年,東京、大阪、名古屋、京都、橫濱和神戶六大城市中心的地價指數比1985年上漲了約90%。當年,僅東京都的地價就相當於美國全國的土地價格,製造了世界上空前的房地產泡沫。 一個廣為人知的故事是,在東京,有一位學校的看門人在傳達室幹了40多年,一直收入微薄。

退休之後,他準備返回鄉下安度晚年。於是託人把他在東京的一所小房子賣掉,沒想到這所房子竟以8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看門人瞬間成為百萬富翁,衣錦還鄉。 然而同一時期日本名義GDP的年增幅只有5%左右。由於地價快速上漲,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實體工業的發展。建築用地價格過高,使得許多工廠企業難以擴大規模;過高的地價也給政府的城市建設帶來了嚴重的阻礙;高昂的房價更是使普通日本人買不起屬於自己的住房……日本泡沫經濟離實體經濟越走越遠。

泡沫破裂

失去的二十年 1990年,日本生產性行業的貸款比重下降到25%,非生產行業的貸款比重卻上升為37%。日本看似繁榮的經濟成了名副其實的空中樓閣,危機一觸即發。 泡沫的破滅來得迅速而毫無預兆。1989年,日本政府已經意識到經濟泡沫,但是此時施行緊縮貨幣政策為時已晚。 從1989年5月開始,日本央行連續3次提高貼現利率。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日本銀行利率從2.5%上調至海灣戰爭前夕的6%。 日本貨幣政策的突然轉向,首先刺破了股票市場的泡沫。1990年1月12日,是日本股市有史以來最黑暗的一天。

當天,日經指數頓挫,日本股市暴跌70%。人們依稀記得,就在半個月前的1989年12月31日,日經指數還達到了輝煌的高點38915點,市場普遍相信「明年股價可以達到5萬日元」。

令人絕望的是,以1990年新年為轉折點,日本股市陷入了長達20年的熊市之中。 1990年9月,日經股票市場平均虧損44%,相關股票平均下跌55%。日本股票價格的大幅下跌,使幾乎所有銀行、企業和證券公司出現巨額虧損。公司破產導致其擁有的大量不動產湧入市場,頓時房地產市場出現供過於求,房價出現下跌的趨勢。

Posted on Categories Lifestyle, Lifestyle GLOBALTags , , ,

日本房價泡沫破滅:東京房價只有最高時一半

上世紀80年代,筆者在日本留學,當時日本的房價已經快到巔峰。留學生在日本打工,掙錢多,還不影響學業的工作就是替人排隊。一個是整夜去售房處排隊,再一個是在法國新葡萄酒上市前,去售酒的專業店前排隊。

那會兒排隊時,僱主也常在。房子很多是一人限購一套。當時筆者給一個做零部件的企業老闆排隊,他的廠裡有500多名工人,工資高、零部件不好賣,只好炒房掙錢,拿工廠做抵押。排一整夜隊,掙2萬日元(按照當時匯率,相當於2000元人民幣),比普通打工要高出1倍。

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
當日本的房價下跌時,幾乎所有人都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存在。

點擊查看日本更多精品房源

買套8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大概需要5000萬日元到7000萬日元,相當於日本普通人大致10年到20年的純收入。當時有數據統計,全日本的房價平均起來相當於普通人6年到7年的收入。筆者所在大學的教授認為,歐美國家購房費用,最多相當於純收入的4年到5年,「日本的房價絕對屬於泡沫,肯定有一天會掉下來的」。但是更多人認為日本房價不可能降。

房價高了,覺得其他什麼都便宜。當時日本還流行收藏葡萄酒。比如法國的新葡萄酒,1萬日元一瓶,存上幾年就能上漲到2萬日元左右,比存錢合適多了。

筆者的朋友橫田1990年從國外回來後,也加入到了購房行列。他當時在埼玉縣(相當於北京通州)買了一棟二層小樓,100多平方米,當時標價1億日元,庭院除了能停一輛車以外,想種點花草都困難。從房子所在地乘輕軌到東京市中心大手町要1小時,從家裡到輕軌車站需要騎車25分鐘,或者必須讓夫人開車送。

1993年,東京房價走勢開始時持續上升,房價泡沫開始破裂,房價快速下滑。但是當時包括筆者在內,都認為日本房價下跌是暫時的,一定能恢復。日本土地狹小,城市到處是需要房子的人,不可能一直只跌不升,因此在泡沫破裂期間,不知有多少人衝進去買房。

二十多年後,筆者當年為其排隊買房的僱主,工廠已經沒有了,他買的那些房子也都不值錢了。他的兒子告訴筆者,父親早就破產了,如今人都找不到,兄弟三人只有一人最後上了學費低廉的國立大學,其餘兩人連大學都上不起。至於筆者朋友橫田花1億日元買的房子,他說:「目前殘值大概只有數百萬日元了,就是標出這樣的價格,也不會有人來買。」按照1000萬日元算,折合成人民幣不過50萬。但朋友還有貸款沒還完,「貸款數額這個無形的數字壓了我半輩子,到退休後,也依舊高懸在我頭上」,橫田說。

房地產泡沫破滅至今已經過去二十多年,那現在東京房價多少錢?東京六本木等地房地產價格這些年已經提升到了最高時的一半左右。除去這樣的地方,其他地方想讓房價回升上去,「比登天還難」。而日本現在售賣一瓶產地優良的法國新葡萄酒,價格只有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1/10,但幾乎沒有人去排隊買這樣的酒,更很少有人去存儲了。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環球網)

房子那點事:一起來看日本房產到底有多便宜

在日本已經生活多年,到日本後的一大感受就是房子便宜,無論是橫向跟中國內地、中國香港地區以及歐美、新加坡等地區相比,還是縱向跟30年前的日本相比較,都很便宜。

房子那點事:一起來看日本房產到底有多便宜
買一套房子只需要630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340萬人 民幣不到

點擊查看日本更多精品房源

在日本買一套房子需要多少錢呢?東京房價多少錢呢?就以東京的新建商品房來說吧,根據最新的調查結果,買一套房子只需要6300萬日元,換算成人民幣大概是340萬人 民幣不到。不過,日本的房子普遍較小,平均只有72平方米,所以東京地區的新建房屋大概是87萬日元(約46800元人民幣不到)/平米。當然了,這個數 據是平均的,根據房子位置、周圍環境、使用建材、公共設施等等,房子之間的價差也是非常大的。

大阪神戶的房子就更便宜了,更別說北海道、新瀉之類的地方了。那裡人少地多,房子便宜。一些相當於中國二三線的城市,直接送土地(有的土地每平米只要540日元,也就是不到人民幣30元),土地歸購房者所有,自己蓋房子,還有稅收減免。

這是新房的價格,那麼二手房呢?更便宜。今年東京的一套二手房大概是2562萬日元(人民幣138萬元),每平米的均價為55萬日元(人民幣不到3萬元),跟新房的差距非常大。

也許有人會說,東京的房價還是比北京上海 的貴啊。可是如果考慮一下日本人的收入就知道不貴了。我一個朋友剛畢業在東京工作,第一年工資是每年大概 300萬日元左右(人民幣約16萬元),不算其他獎金加班費補貼,這也是日本所有大學應屆畢業生的平均工資。之後3年都漲了工資,現在大概是600萬日元 不到,以後不出意外的話每年都會漲工資(日本有一個春斗的說法,就是相當於工會的組織跟代表各個公司的組織討論職員工資升降等等),升職的話漲得就更多 了。按照這個收入估算,10年不到就可以買一套3居室的新房,買二手房要的時間更短。

在日本買房子便宜還有一個理由,就是日本 的貸款利息很低,平均只有1%左右,這還是計算了通脹的影響了,另外日本人買房子需要交的首付也很低,有些 房企賣房時宣稱零首付,也就是說跟每月交房租一樣,交滿了這房子就是你的。跟中國不同的是,在日本買房,房企都是先把房子造好了才會賣,購房者只要交了首 付,簽了合同就可以入住。

有人說日本人買房子要交的稅多,其實說起 來日本也就比中國多一個房屋的固定資產稅,也就是買了房子之後,購房者每年要交1.4%的房屋固定資產稅。 但是,即使是這個固定資產稅也是根據情況的不同會有不同程度的減免。所以,在日本買房的時候,購房者大概要交房價8%左右的稅費,包括中介費、印花稅、房 屋取得稅等等。

從歷史角度看,現在日本的房價只有30年 前的一半。日本的房價地價在1985年到1990年間最誇張,當時的日本不僅僅 是房價地價,股價,就連高爾夫俱樂部的會員卡、藝術品都被炒到了一個很離譜的價格。當時日本流傳著一個「土地神話」,大家都瘋狂買土地買房子股票,之後再 以這些房子抵押貸款再買土地房子股票。當時有統計,日本東京的土地,按當時的價格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土地。東京才2100平方公里,可是美國有930多萬 平方公里。可以想像當時日本的泡沫有多大。

後來土地房子越來越貴,很多想買房子的人 都買不起了,物價也越來越高。日本政府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控制地價房價,比如限制房地產貸款、開發、加 息,加稅,開徵固定資產稅。這麼一來,泡沫被戳破了,地價房價一降再降,從天堂到地獄。當時,很多個人、銀行、企業破產,日本經濟從此一蹶不振。

日本的房地產市場一直到2013年前後才 有所好轉。為什麼在此之前一直好不起來呢?因為泡沫破了之後,大家都沒錢,個人沒錢消費,公司沒錢投資,銀 行沒錢或者不想貸款,因為怕借出了收不回,政府也沒錢加大投資帶動經濟,所以這就是個惡性循環。後來又來了個1997年的金融危機,雪上加霜,破產的更 多。情況剛好一點,2008年又來了個金融危機,還沒夠又來個大地震。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日本很嚴重的人口問題,少子高齡化。新生的小孩越來越少,老人越來越多,政府就要花更多錢來養老人。將來老人更多,政府加大投資的餘力就更小。

還有一點,日本的丈母娘嫁女兒,並不強求 女婿一定要買房子。如果學習中國的丈母娘,日本房地產市場估計早就重新崛起了,當然這是玩笑話。現在的日本 人確實很少買房子,有可能是幾十年前房產泡沫破裂的後遺症吧。我的導師,日本一個國立大學的教授,現在工資每年至少1500多萬日元,還沒算上學校的補貼 和研究經費。他結婚兩次,兩次都沒有被要求買房,到現在還住在學校提供的房子,70多平方米,一個月的房租3萬日元(學校房租又補貼),比我一個人在外面 租房子(25平方米)的租金還便宜。

不過自2013年房地產市場好轉以來,日 本的房價也開始不斷上漲。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數據顯示,2013年東京地區的房價同比增長了 5.07%,2014年同比增長了4.69%,2015年9月同比增長了4.12%。再來看一個日本全國的統計,這個統計以2010年為基準,綠線代表公 寓(商品房)的價格指數,2015年比2010年增長了23.7%,比2014比增長了8.3%。藍線單門獨戶的住房價格指數,2015年比2010年增 長了1.3%,比2014比增長了2.3%。紅線代表所有類型住房的平均價格指數,2015年比2010年增長了6.5%,比2014比增長了3.6%。 黃線代表住房用地的價格指數,2015年比2010年下降了0.8%,比2014比增長了0.5%。

為什麼呢?因為這一年奧委會宣佈2020 年的奧運會將要在東京舉行。到時候東京必然要開始大規模地建設相關設施,對土地、建築材料以及人工的需求將 會增加,會帶動整個東京的地價上漲,建築成本增加,必然會帶動房價的上升。更別說到時候去日本參加比賽、旅遊的人增多,會需要更多的賓館。所以到2020 年前,東京以及周邊地區的房地產價格估計會有很大的上漲空間,投資者對該地區房地產價格上漲所抱有的預期以及信心強烈。

其實在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之後,因 為要重建福島,所以需要大量的建築材料,以及施工人員,導致建材價格以及人工成本大幅上升。整個日本建材短 缺,特別是熟練的建築工短缺嚴重,引起整個日本的建築成本增加。房企為了轉移成本負擔,必然會提高房價,所以從那以後,房價已經有了上升的跡象。

雖然,日本的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房價上 升,並有可能持續到2020年,但是如果想去日本投資房地產,而且是以轉手出賣賺取差價為目的的話,還是有 很大風險的。因為大家都指望著低買高拋,到2020年以後賣掉房子。可是,如果到時候大家都想賣,沒人接手怎麼辦?所以,如果是以轉賣為目的去投資日本房 地產還是要謹慎。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新浪網)

房價之殤!北上深房價破紀錄 超過東京紐約

改革開放30多年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一路追趕發達國家。但是,如今無論是經濟水平還是人民生活水平都不及發達國家的中國,深圳、北京、上海房價卻已躋身國際高房價城市行列。

房價之殤!北上深房價破紀錄 超過東京紐約
最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城市,北上深房價一直在突破中國樓市的紀錄,只不過今年尤其顯眼

最為中國經濟的領頭羊城市,北上深房價一直在突破中國樓市的紀錄,只不過今年尤其顯眼。畢竟,如今北京和深圳的房屋均價已高過日本東京首都圈,北上深三個城市的豪宅區房價也已超過韓國首爾,直逼美國紐約最繁華的曼哈頓區。

而單純的房價數字背後,還有計價單位和房屋質量的差異。

日本、韓國、紐約的房子都是按使用面積計價,不像中國住宅是包括公攤面積出售,且獨自或和樓內其他房主共享地皮永久產權;更重要的是,住宅都是精裝修,不僅廚衛齊全,甚至還送一部分電器和家具,真正達到拎包入住,這些差異更加凸顯中國房價絕對值的高價位。

從相對水平來看,北京、上海、深圳的房價要遠高於國際城市。

以北京為例,2015年房價收入比高達22.5,遠高於合理的房價收入比(標準在4到6之間)。從租售比看,北京當前不到2%,還不如銀行定期存款的利息高。房屋租售比的國際合理標準通常為4%到6%,比值越小,說明房地產市場中投資投機需求越大。

日本現在的租售比已高達8%,日本人還是更多的人選擇在東京租房,而不選擇在東京買房。據日本國土交通省2012年發佈的白皮書,1983年,40歲以下的日本人中有房者佔42.2%,2012年有房者只佔28.4%,近30年間下降了約14%。

美國在2000年之前的40多年裡,美國房地產市場的租售比基本維持在5%-6%的範圍內。

但2000年之後受益於低利率環境、信貸政策等因素影響,租售比大幅下降,從5%左右一度下降至接近3%。直到2008年房地產泡沫開始破滅,租售比又迅速回到2000年5%左右的水平。

綜上,無論從絕對水平還是相對水平來看,當前中國一線城市的房價都處於高位。支撐一線城市高房價的相關邏輯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一線城市集中了全國的就業、教育、醫療等資源,全中國有錢有夢想的人都想去一線城市,有人口淨流入,就會不斷新增住房需求,房價就不會跌。

第二,當前中國城鎮化率不高,2015年僅56.1%,隨著城鎮化率的提高,大量人口由農村進入城市,將推動住房需求的增加,進而帶動房價上漲。

第三,當前一線城市還在限購,那麼即使將來有了降價的苗頭,一放鬆限購,需求馬上就會釋放出來托底房價。

正是基於對一線城市房價仍將繼續上漲的預期,部分剛性需求群體擔心房價上漲後買房負擔加重,在本輪房價上漲潮中加入搶房大軍,再加上當前貨幣流動性充裕,各市場主體投資渠道有限,所以有一些投資資金通過各種渠道流入到一線房地產市場,也助推了本輪房價的上漲。

 

關注居外網官方微信:居外資訊(juwai-com),每日閱讀精選海外文章。

(據慢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