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季度迪拜房地产交易额同比增长5%

迪拜土地局发布的1季度数据,当季共发生1.16万笔交易,总额640亿迪拉姆(1美元合3.67迪拉姆),同比增长30亿迪拉姆。其中,抵押贷款约3000笔,金额370亿迪拉姆;买卖约8000笔,金额240亿迪拉姆;其他类交易546笔,金额约20亿迪拉姆。

2015年1季度迪拜房地产交易额同比增长5%

 

迪拜房源推荐

按交易标的分,土地交易3919宗,金额520亿迪拉姆,其中商业类土地占57%;房产交易7823宗,金额110亿迪拉姆,其中住宅类占3/4,商业类占1/5,其他为一般建筑。商业湾和迪拜海滨的商业房产最受欢迎,分别售出18.5亿迪拉姆和11.8亿迪拉姆。

从出售的房地产中,来自海湾的1964名买家投入90亿迪拉姆,其中阿联酋人投资58亿迪拉姆,沙特19亿迪拉姆,卡塔尔5.2亿、科威特5亿、阿曼1.5亿、巴林2亿。来自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投资30亿迪拉姆,其中约旦、埃及、黎巴嫩的投资最多。非阿拉伯国家买家投资120亿迪拉姆,其中印度人投资30亿、巴基斯坦人投资14亿,其他是来自英国(19亿)、伊朗、俄罗斯的买家等。

2014年迪拜房地产交易金额共2180亿迪拉姆,其中买卖占51%,抵押贷款占44%,其他类交易占5%。

万达集团王健林超马云 身价381亿成亚洲首富

万达集团的老总王健林,大家自然很熟悉。但是,大家更熟悉的是,去年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马云一跃成为中国首富。只是,出乎大家意料的是,在刚刚公布的公布福布斯全球500富豪榜,比尔·盖兹仍为全球首富,王健林以242亿美元排名第29位、中国首富。在榜单上,王健林财富价值242亿美元,位列全球排名29名,亚洲第三,中国第一。而阿里巴巴的马云仅列第33名。

那么,王健林是如何超越马云和李嘉诚的?

万达集团王健林马云 身价381亿成亚洲首富

最近一个月以来,随着万达集团旗下位于大陆A股和中国香港H股的两家上市公司股价持续上涨,使得此前位居大陆首富的王健林身家超过了此前的亚洲首富李嘉诚。

根 据彭博华人富豪榜和亚洲富豪榜截至5月1日的数据,王健林以381亿美元的身家超过李嘉诚,成为新的华人首富兼亚洲首富。王健林在当日的排名是全球第11 位,马云以351亿美元排名第17位,李嘉诚以347亿美元排名第19位。从4月下旬开始,王健林的排名就持续超过了李嘉诚和马云。

而在彭博、福布斯等机构在早前公布的富豪榜排名当中,当时王健林的身价还只有242亿美元,这期间,王健林旗下三家上市公司的市值上涨成为助推其身价暴涨的关键因素之一。

5月4日,万达集团旗下的港股上市公司万达商业(3699.HK)股价再度拉升,开盘后即冲高至每股68港元,万达商业地产的总市值也首次突破了 3000亿港元,按照王健林家族通过万达集团持有万达商业地产24.3亿股计算,王健林家族仅持有万达商业地产的市值就已经超过了200亿美元。

而除了万达商业地产之外,王健林还通过万达投资有限公司持有A股上市公司万达院线60.71%的股权,按照5月4日万达院线的总市值计算,这部分股权的市值在572亿元人民币左右。

除了这两家上市公司之外,王健林还持有在美国上市的AMC78%的股份,截止5月4日的股价,这部分股权的市值在145亿元人民币左右。

王健林仅持有的这三家上市公司的股权价值就已经接近2000亿元人民币,折合320亿美元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从4月份以来王健林掌控下的万达商业和万达院线两家上市公司,都出现了股价大幅上涨,万达商业的区间涨幅为33%,而万达院线的区间涨幅为74%。

对于两家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表现,此间有行业分析师认为主要得益于投资者对其估值的重新定位,特别是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万达集团提出了旨在从“重资产” 向“轻资产”的第四次转型战略之后,长期掣肘万达商业扩张速度的资金瓶颈将得以化解,投资者对于万达商业的资产扩张速度也将做重新评估。

此外,随着万达集团在文化、旅游、电商和金融四大业务上的逐步完善,万达集团未来基于线下消费基础上的客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将完成闭合生态的搭建。

“万达商业在内地拥有庞大的商用物业组合,相信可受惠于中央提振国内消费的趋势,万达在国内的品牌强劲,相信零售物业颇受国内外零售商青睐,随着其商用 物业组合成熟,相信万达上有空间调高租金。”对于万达商业的预测,瑞银分析师在报告中给出了每股77.95港元/股的目标价,重申“买入”评级。

 

中国香港房屋市场出现泡沫风险依然显著

中国香港差饷物业估价署30日公布的一份物业报告指出,中国香港住宅物业市场自去年4月起售价攀升并普遍持续上扬,租金在第四季度也录得显著上升。房屋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依然显著。

报告指出,中国香港住宅物业市场2014年第四季整体售价同比增长12%,整体租金指数也同比增长5%。同时,预计今年的私人宅落成量将微降至13290个单位,到2016年再回升至20140个单位。

中国香港房屋市场出现泡沫风险依然显著

根据该报告,去年私人住宅落成量回升至15720个单位,同比增加90%。去年入住量为16520个单位,同比增一倍,超过年内落成量的5%,年底的空置量因而进一步下降至43260个单位,相当于总存量的3.8%,是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

在二手房市场方面,报告指出,整体售价在2014年最后一季同比录得12%的增长;租金则录得滞后升幅,同比增长5%。在中小型住宅方面,预期今明两年落成量分别为10190个及18330个。这类单位去年第4季售价同比增12%,租金同比增6%。

报告分析认为,内地全力推行反腐措施,中国香港自去年第四季起出现政治不稳定情况,以及美国联邦储备局在10月结束购买资产计划,在这些情况下,住宅物业市场2014年大致持续畅旺。但供求情况紧张加上超低利率环境持续令物业价格上涨,导致房屋市场出现泡沫的风险依然显著。

展望今年,报告指,环球经济会保持温和增长,内地经济持续稳步增强,将继续为中国香港经济提供主要支持。不过,物业市场容易受到利率上升及金融市况波动影响,特区政府会保持警觉和审慎,继续密切监察市场,有需要时会毫不犹疑推出合适措施,令物业市场维持健康平稳发展,确保经济和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日媒:中国富豪进军日房地产业让日本市场喜忧掺半

日本《产经新闻》报道称,中国游客在春节到日本疯狂购物的势头并未减弱,一些中国富豪花大手笔购买日本公寓、住房,此举有可能引发日本房地产市场的混乱,却也有可能推翻原有收益模式。

据了解,中国游客在2月的春节大举进军日本,买高价品、大额消费等“扫货”行为成为了话题。在赏花的季节里也有很多中国游客来到日本疯狂消费,气势丝毫不减。在这其中,伴随着日元贬值,中国富人对日本房地产的“扫货”现象明显增加。正因为这是摆脱与地价上涨相联系的通货紧缩的推动力,若是平常房地产业可能会对这种倾向表示欢迎,然而现如今却传出了“至今为止培养起来的商业习惯可能会被打乱”这样不安的声音。

日媒:中国富豪进军日房地产业让日本市场喜忧掺半

到处搜罗购买东京都内的住房

几个月前,一位中国商人与某地产中介公司取得了联系,据说要购买位于东京、六本木的“市中心区”的高级宾馆“THE RITZ-CARLTON东京”的一间房间。地产中介公司称可以以平均每月12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62280元)左右的价格租出去,但是不能卖。然而对方却继续追问:“那么可以买港区内的塔式高级公寓吗?”

在外国投资者中具有人气的地方是2020年东京奥林匹克会场附近的海湾地区以及六本木、赤坂、麻布这些港区的名牌地区。也有很多贩卖价格超过1亿元的“亿元公寓”。中介公司的社长对位于那些部分的公寓的房间做了描述,但对方的要求是“在购买土地的基础上建塔式高级公寓”。经费为97亿日元现金(约合人民币5024.6万元),还有细致的要求诸如要确保有100间房间左右的规模可以在出差的时候住宿。

这话未免说的太过宏伟,并且根据高涨的地价和建筑费用,就那个价格来讲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工程。因此中介公司慎重地表示拒绝,这可谓是表现中国投资者惊人气势的一个事例。

这个显示中国人气势的插曲在都内各处都可耳闻。例如东京都中心正在建设中的大型塔式高级公寓。大企业开发商就卖公寓一事,考虑到完成后可以顺利管理,自主设定了“卖给外国人的住房占全公寓住户的三成”这样的基准,然而最终对中国人就卖了超过一半的房间。

对郊区的单户独立住宅也伸出了手

“进军地”不仅仅限于东京都中心地区。购买东武天空树铁路沿线的东京城东部地区房屋的势头逐渐开始显现。而且不仅限于公寓大厦,移居分让公寓或者说以别墅为目的的买卖也正值热潮。

以等到安定下来确保了收益率为理由,中古一室公寓作为投资对象持续吸引人眼球。该种公寓的中介中规模最大的公司是日本财托(东京新宿区),其管理着1.4万户公寓,住户5500人。在几个月前还是0投资的外国投资者们也投资了20人左右。

也有这样的插曲:某个中国顾客为了购买1500万日元的房屋,携带着装有几千万日元钞票的纸袋拜访了该公司。由于是太过危险的行为,在新宿西站口接到联络的社员慌慌张张地赶去迎接。买家可能很豪爽,但是购买过程极其慎重。据说与日本人不同,中国顾客要自己亲眼看到布局环境以及确认是否向阳等。

然而,中国人对于房地产的“爆买”被指出有可能带来各种各样的弊端。其中最让人放心不下的是市场状况的恶化。

在交易现场持续进行着推销游说称:“明年可以以现在价格的1.15倍卖出,后年可以以明年价格的1.15倍抛出。”投资家正考虑在价格达到顶峰的东京奥运会前的2018、2019年卖出,但不能保证一定会出现需要那些房屋的人。交易相关人员吐露真情称:“有很多人想着‘真的能卖出去吗’这样半信半疑地进行着交易。”结果有可能是买家导致了价格崩盘,造成房地产市场大混乱。其他负责人称:“大部分人都觉得‘最后肯定有谁一直把房子攥在手里卖不出去’。”

推翻了房地产业的受益模式?

恐怕因为生活习惯和文化差异,与日本居民产生的矛盾冲突也愈发明显。实际上,再中国购买者比率占了一半的公寓中“日本购买者是不是取消了购买”这样的传言不绝于耳。实际上,从中国人在城东地区的分让住宅地建立起来社区这件事上,日本居民认为他们“不遵守居民规则”、“很吵”等, 中日居民的关系一触即发。

公寓的管理方法也是导火线之一。因为在日本必须一直支付管理费用,而在中国有地产公司允许“不居住就不用支付费用”。

在春节中国人蜂拥至日本的时候,在百货商场、饭店、宾馆等地指责中国人举止不文明的声音接连不断。只不过春节时短期的。也许只要等这股潮流过去就好。但牵扯到房地产,长时间的往来是不可欠缺的,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才行。

在日本伴随着少子高龄化社会的发展,激活新建市场可以依存的商务模式的前景并不乐观。为此对于形成良性团体、提供高品质的管理服务,以及整备与股票相关的事业投入了精力。但是,中国投资者的加入有可能彻底颠覆新的收益模式。

日本金融体系稳定 须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

根据日银整理的报告称,日本国内的金融体系稳定,但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在房地产的运营中,编入投资信托的保有的情况增多,因此有必要持续关注日本房地产市场的动向。

日本金融体系稳定 须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动向

这是日银根据国内的金融机构截止至去年12月末时的保有资产为基础整理而得的数据。

据该报告称,金融机构目前所持有的国债余额为133兆日元,日银指出,与开始大规模的金融缓和前(即3年前的12月末时)相比,减少了34兆日元。这是因为日银从金融机构买进了大量的国债,以便提供给市场融资。

另一方面,在金融机构贷款方面,面向国内增加了28兆日元,达到514兆日元;面向海外则增加了27兆日元,达到67兆日元。

此外,股份等有价证券的持有余额增加了12兆日元,达到了154兆日元。

日银指出,以大规模的金融缓和为契机,金融机构强化了采取一种更高风险的姿态,虽然贷款和有价证券的投资增加,但是经营的健全性和金融系统均保持稳定状态。

只是,在相关房地产的贷款和有价证券中,编入房地产运营的投资信托的保有也在增加,因此,日银指出称:“虽然现在并并不像泡沫经济时期那样过于动荡,但是今后也有必要持续关注房地产市场的动向。”

哪一个才是世界最健康的国家?

《今日美国报》网站发表了题为《全球最健康的国家》的报道,编译如下:

4月7日是世界健康日,全球各地的人们都将注意力转移到健康上。全球婴儿死亡率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下降的势头,2013年为每千名活产婴儿死亡33.6人。同样,几十年来,人类的预期寿命也大大延长。不过,在这些方面取得的进步并不均衡,各国之间的健康环境仍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哪一个才是世界最健康的国家?

为了评估一个国家整体的健康状况,美国24/7华尔街网站对被归为健康指标、就医条件或经济状况的众多因素进行了审核。卡塔尔是综合得分最高的国家,而苏丹是得分最低的国家。

在健康状况最好的10个国家中,出现负面健康结果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健康状况最差的国家。其中一个重要的健康结果是预期寿命,在整体医疗措施最为完备的国家,预期寿命往往要比条件差的国家高出一大截。健康状况最好的10个国家的预期寿命全都超过了70岁左右的全球预期寿命。出生在冰岛的孩子预计会活到80岁以上,是世界上预期寿命最长的。

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卫生处的资深经济学家加埃唐·拉福蒂纳说,预期寿命或许是衡量一个国家健康状况的最好指标。不过,要把握复杂的国民健康状况,还有一些指标是必不可少的。同样,没有哪一个衡量尺度能解释像预期寿命这样的健康结果。只有通过行为方式、基础设施特点和经济因素等多个方面,才能解释一个国家的健康结果利好或糟糕的原因。

国家的基础设施和医疗体系的质量与疾病流行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以就医条件为例,在健康状况最好的10个国家中,有7个国家的医生配置比率至少比每千人配置1.52名医生的世界平均水平高出一倍;而在所有健康状况最差的国家,每千人配置的医生不足一人。

健康状况最好的10个国家每年在医疗卫生上投入的资金超过人均2000美元,相比之下,全球平均水平只略高于人均1000美元。而在健康状况最差的国家中,有7个国家的医疗支出不足人均100美元。

在许多健康状况最差的国家,生活条件非常贫困,“不健康”可能是保守的说法。最近出现的地区暴力冲突或许是一些国家的预期寿命低得惊人的原因。莫桑比克、几内亚比绍、也门和苏丹这4个最不健康的国家自1990年以来都至少经历过一场内战。

以下是全球最健康的10个国家:1.卡塔尔;2.挪威;3.瑞士;4.卢森堡;5.日本;6.冰岛;7.奥地利;8.新加坡;9.瑞典;10.澳大利亚。

一不小心摊上事儿 海外公务员买房要谨慎

一不小心摊上事儿 海外公务员买房要谨慎

在海外一些国家和地区,官员在“房产”问题上的违规行为一经发现,往往意味着十分严重的后果。为阻断权力与私利之间的利益输送,相关部门使出了十八般武艺。

瑞典 买房必须“广而告之”

2011年6月,巴西媒体公布了一条售房消息。这不是一条简单的房产广告,而是向人们宣布:时任总统府民事办公厅主任帕洛西在圣保罗市买下一栋房产,但房价远高于他的经济能力。此事一经曝光,所有媒体都要求帕洛西“解释清楚”。最终,“说不清楚”的帕洛西在媒体的穷追不舍下只能辞职,接受司法调查。

6个月后,德国《图片报》又曝出重磅新闻,披露时任总统克里斯蒂安·武尔夫在2008年任下萨克森州州长期间,获得了一大笔低息贷款用于购房。2012年2月17日,武尔夫辞职,惹祸的就是这栋房子。

如果你觉得帕洛西和武尔夫实在是“不走运”,因为一套房子而被媒体盯上了,那么,在瑞典,公务员的房产问题就都不需要媒体出马了。公务员需要将所有购买房产或大宗家庭资产的情况“广而告之”,像登广告一样让所有的民众监督。

瑞典是世界上最早实施官员财产申报的国家之一。早在1766年,瑞典就开始实行政务公开。根据瑞典“不动产登记制度”,任何人在当地买房子,都必须刊登“广告”,包括房屋所在地点、交易时间、买卖双方的姓名、交易价格、房屋面积及修建情况等等。这样的广告没有任何商业目的,只是公开这条信息,以备当前或今后有兴趣了解购房者财产状况的人查询。

瑞典人或在瑞典生活过的人都应该对那位美女贸易大臣玛丽亚·博雷柳斯不陌生。博雷柳斯才貌双全,却因涉嫌逃税而被迫辞职,她在上任仅一周后便递交了辞呈,创下瑞典政府阁员中“任期最短”纪录。

博雷柳斯的逃税记录被查出,导火索就是她购买的那套显眼的夏季别墅。

瑞典首相的月薪约为15万克朗(约为人民币10万元),大臣一个月能挣到近9-12万克朗(约为人民币6.5-8.5万元),不过扣除瑞典比例很高的收入所得税(最高超过50%),他们的工资其实所剩不多,他们挣的钱可能比其从政前的收入少很多。当年,博雷柳斯购买的别墅价格为680万克朗(约为人民币476万元),而这是她当官很难挣出来的。

很多人都关注了这条售房“广告”,还开始彻查她的财产状况,还揭露出四条“罪状”:一是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博雷柳斯在雇保姆时未按规定缴纳雇主税;二是多年来她一直没有缴纳电视收视费;三是博雷柳斯在2006年9月出售股票时,未按规定及时向瑞典金融监督局报告;四是她涉嫌隐藏住宅所有权以逃避纳税。

这些丑闻曝光后,也有一些人替她感到惋惜。他们认为,博雷柳斯这样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大臣被迫辞职,对瑞典来说是个损失。但斯德哥尔摩大学政治学一位教授曾在采访中说,作为政府公务人员,操守必须成为楷模,甚至要求他们“一尘不染”也不为过。

俄罗斯 配偶、子女房产都要查

我国中国香港地区实施财产申报制度。现行申报制度是1998年9月推行的,政府高官、行政会议成员等都需要申报,部分高官的配偶也被纳入了申报范围。

在《行政会议成员每年须登记的个人利益》 申报册中,有一项即为“名下的地产及房产”。按要求,申报的房产包括在中国香港及以外地区拥有的所有土地及物业。

不过,这种财产申报也不是万能的,有些公务员的房产都是和配偶共同拥有,或者干脆就在配偶名下,很多中国香港公务员也是这样,甚至还有不少在亲友名下的。或者他们还会想别的办法,比如注册一个空壳公司,以避税。

但这种做法在俄罗斯却行不通。俄罗斯政府会彻查公务员近亲的所有财产,配偶、子女一个都不能少。

即使这样,还是有很多公务员在买房这件事上动足了脑筋。2011年俄罗斯官员财产申报的情况显示,有100多名官员承认在海外拥有房产,例如第一副总理舒瓦洛夫在阿联酋、奥地利和英国均拥有房产,副总理兼北高加索联邦区总统全权代表赫洛波宁在意大利拥有住宅和一处面积超过8000平方米的地皮。有分析人士认为,这还仅是冰山一角。

到了2012年,总统普京在重掌克里姆林宫后的首次大型记者会上指出,俄罗斯政府主张禁止官员拥有海外账户,海外购置房地产必须说明来源。普京还撂了狠话:“如果其他国家能帮助我们查出违反法律海外购房的公务员,我们将向他们表示感激,甚至愿意为此颁发奖金。”

和上述国家、地区的官员比起来,在加拿大当官似乎要自由得多。在加拿大,三级政府均没有官员财产申报的明文规定,官员没有任何义务向任何部门说明财产数目、状况和来源。

加拿大之所以不采取财产申报制度,是基于以下两点考虑。首先,财产申报初衷虽好,其成效如何,在很大程度上仍系于申报官员的“人品”:廉洁的官员是否申报都不会作奸犯科,“手脚不干净”者则必然会在申报中做手脚。其次,加拿大拥有号称全球最严密的税务法规和税务网络体系,不论官员、平民、富人、贫者,任何人都很难出现巨额收入、财产来源不明的情况。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在一年一度的报税中就会无所遁形。

美国 为当官痛失豪宅

在美国,为了从政,有可能会失去房子。

麦克·李是犹他州的国会参议员,他在2010年代表共和党竞选成功,来到首都华盛顿议政。正当麦克·李意气风发准备在国会大显身手的时候,他却痛失自己在犹他州的百万美元豪宅。对此,麦克·李虽然十分不舍,但也无法可想,好在他及家人事前有精神准备,所以才能坦然面对。

麦克·李在竞选参议员之前,是犹他州的律师,他在2008年时贷款买下了一栋时价110万美元的“梦之屋”,作为律师,他的年收入有几十万美元,完全可以负担房贷。

两年后麦克·李当选为参议员,他在2011年1月走马上任,参议员的年薪为17.4万美元,以一般美国家庭的收入来衡量,参议员的年薪属于高薪,但从麦克·李的情况来看,与之前的薪水相比,他的收入则大大减少,家庭立刻面临财政困境,尤其是每月的房贷,压力很重。

在竞选参议员之前,麦克·李就与家人商量过,一旦当选,便不能继续执业当律师,收入肯定会大减,很可能无法再负担每月的房贷,因此也许会被迫卖掉“梦之屋”。麦克·李上任后,果然不出所料,他的收入无法继续负担房贷及其他开销,为了解除家庭财务面临的困境,于是便将房子挂牌出售。可惜当时犹他州的房地产市场还没有从地产泡沫破裂的痛苦中恢复元气,市道很不好,特别是高端市场,成交十分清淡。

麦克·李的房子放在市场上四五个月都无人问津,而每个月的房贷压力则步步紧逼,使得这位新任参议员不得不征得银行的同意,决定大幅降价,房子的卖价甚至低于所欠房贷余额。这种卖房方式,在美国称为“亏空卖房”,也就是说,房子卖掉后,不仅房主拿不回任何头款,银行也只能收回部分房贷,房主、银行都亏了本;不过,银行不会再追究屋主所欠的房贷,大家一拍两清。很快,麦克·李的房子就以72万美元的价格卖掉了,算起来亏了38万美元。

在美国,“亏空卖房”是比较严重的事情,不但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头款血本无归,还会大大影响当事人的信用指数,而信用指数是人们在社会立足的重要基石,信用不好的人,就无法贷款买房买车,甚至影响找工作。

麦克·李在回答 《盐湖城论坛报》对他亏空卖房的查询时表示:“这无疑是一种痛苦的经历,我知道有很多人也正在经历同样的痛苦,我与他们有同样的感受。”房子卖掉以后,麦克·李的妻子及三个孩子在盐湖城附近租了一栋房子住,麦克·李则住在首都。

参议员麦克·李为了实现从政的梦想,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梦之屋”

不再“人傻钱多” 中国人海外买房投资偏向理性

据美《世界日报》报道,从万通到安邦,中国日益崛起的富裕企业家已成为纽约、波士顿、洛杉矶等各大城市住房的超级买家,在商业地产方面,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投资也越来越火热。中国买家一掷千金的财大气粗的举动,也被一些人讥为“钱多人傻”,不过中国官方新华网23日说,与上世纪80年代引领风潮的日本企业家相比,正在崛起的中国财富新贵投资美国房地产算盘打得精多了。

不再“人傻钱多” 中国人海外买房投资偏向理性

据报道,2011年以后,美国房地产市场从金融危机中稳步复苏。纽约等地的房价近两年来不断“涨涨涨”,但这依然阻止不了中国投资者的“买买买”。全球商业和经济趋势分析公司荣鼎集团研究人员蒂洛·赫恩曼说,在市场和政策的支持下,中国投资者把目光放到了一些海外市场的房地产上,美国商业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回报率将高于世界其他地区。

在美国地产商眼里,前来投资的中国企业不仅“不差钱”,买起楼来还“又快又准”。素有“摩天大楼女王”美誉的世邦魏理仕副主席达西·斯塔肯说,“一个中国企业打算买纽约的一栋楼,当他们得知还有别的竞争对手时,为了把握机会,那家中国企业的老总在来纽约看楼的飞机上就把合同签了,下了飞机才第一次看到那个楼,但的确物有所值。”

但也有人担心中国人在纽约买楼会重蹈当年日本人的覆辙。早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一枝独秀,日元币值也大幅上涨了近三倍,日本的个人和企业开始对海外资本大举收购,作为全球经济中心的美国因此成为他们的重要目标,最多时,日本企业购买了全美国近10%的不动产。当时有人开玩笑说,日本下一步就要买纽约的自由女神像了。

1989年,日本三菱集团花费14亿美元购买洛克菲勒中心大厦的举动被认为是美国衰落、日本崛起的象征。但随后日元升值、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经济萧条,美国则趁机将洛克菲勒中心以低价回收,三菱集团损失超过10亿美元。美国的很多企业却由于日本资金的介入,脱身房地产,把资金投到了其他领域,微软、苹果等高科技高创新性的产品都是在1990年代开发的。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将中国投资房地产市场的行为,与日本上世纪80年代投资美国房地产市场的行为进行了比较,认为中国私人资本的海外投资目前看上去更为合理。报导指出,中国投资者为避免重蹈三菱集团覆辙,从而小心谨慎地选择投资,“不会让交易在眼泪中结束”。

跟中国投资者打过交道的美国主流房地产经纪指,“中国投资者非常自信、聪明、有实力,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们倾向于投资那些重要的、规模很大的地产”。相比于美国二、三线城市,中国资本大多青睐纽约、洛杉矶、芝加哥这样的一线城市。

美国中国总商会会长、中国银行美国地区行长徐辰表示,“在纽约,我们见证了中国安邦集团收购华尔道夫饭店。在波士顿,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则分别出资1万6700万美元共同投资了一个地产项目”,今年以来,投资美国商业地产的中国资本已达25亿美元。

中国买家的魄力和眼光,得到三度出任纽约市长的彭博的认可。他说,“来自中国的房地产投资在纽约‘九一一’后的重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六年前纽约重建世贸中心,当时没有一家企业愿意租下新的世贸中心大楼,中国的万通签下了长期的租约,建成了‘中国中心’,向市场表明了中国投资者对于纽约发展前景的信心”。新的世贸大楼如今已经成为纽约最繁华的中心办公区之一。

是福还是祸? 中国大陆富人移民济州岛的背后

济州岛在韩国素有“三多”之称,即风多、石头多、海女多。但对于移民济州岛的中国大陆人来说,这“三多”变成了“三好”:空气好、居住环境好、教育环境好。

移民济州岛的中国大陆人主要有三类,一是看中了济州岛的自然环境,当中包括很多退休的老一代人。一位62岁的移民说:“在济州,我不知雾霾是何物。”

是福还是祸? 中国大陆富人移民济州岛的背后

还有一部分移民是看中济州便宜和便利的移民条件。38岁的大连人郭女士说:“我们为了移民考察了很多地方,澳大利亚、加拿大、新西兰,还有新加坡,但是费用非常高,比如新西兰要求的移民投资费用是130万美元,而济州岛只需要5亿韩元(约45万美元)就可以获得永久居留权。”

移居济州岛的中国大陆人当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因为看中了济州岛和中国大陆隔海相望的近距离以及济州岛的免签证待遇。不少中国大陆移民都是妻子带着孩子在济州岛生活,丈夫在大陆做生意,丈夫每周末飞来济州岛和家人团聚;一旦有急事,只需要一个小时的飞行就可以从济州国际机场飞回中国大陆。

济州岛的中国大陆移民还看中了当地的教育环境。目前在济州岛有三家国际学校。据统计,在这些国际学校就读的中国大陆学生已经有上百人。

放宽政策吸引中国大陆移民

韩国有句老话,“生了儿子要送到首尔,生了马驹要送到济州”,济州岛随处可见曲线柔缓的山丘,一年四季绿草如茵,因此济州岛也是韩国的养马基地。鉴于自然环境得天独厚,济州岛成为韩国人度假的主要热点,也是韩国电影和电视的主要外景拍摄场地。近年来,包括演艺人在内的很多韩国名流纷纷移居这里,使得地价不断升值。

进入2000年以后,在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下,韩国经济一直低迷,济州岛也不例外。上届济州道知事禹瑾敏为了招商引资提升经济,特意率领招商队走访中国大陆,吸引商业资金,并放宽政策吸引中国大陆移民,承诺只要在济州岛投资5亿韩元就能获得永居权,无论是买房还是经商。

济州岛居民担心开发破坏环境

但是,济州人没有想到的是,进军济州岛的开发商看中的都是济州岛自然环境最好的地皮,比如被看作是大韩民族“神山”的汉拿山以及美丽的济州海滨。随着中国大陆开发商的破土动工,一下子便砍伐了汉拿山中腰的两万多棵树木。

在韩国,很多度假村为了确保空气清新和良好的自然环境,都会建于山中和海边,但是其用途都是属于酒店的形式,而不会建很多建筑,因为是酒店式的管理,对卫生和环境的要求标准都非常严格。而中国大陆开发商的项目则是以度假村的名义,卖给个人居住,属于商品房。这样一来,引起了济州岛居民的强烈不满,担心随着汉拿山环境的破坏和居住区的污水流向山下,济州人的饮水质量也会遭到破坏。

由于人们纷纷要求政府对此事进行严格管理,因此,在去年的济州道知事选举中,对中国大陆开发商的政策,成为选民们重要的衡量标准。新济州道知事元喜龙向选民承诺,将严格对中国大陆开发商的管理,限制他们在济州岛进行商业活动的范围。

限制政策和社会舆论使得去年中国大陆投资济州岛的热潮被突然冷却。不久前,元喜龙又率团走访中国大陆,举行记者会解释说:“我们欢迎中国大陆开发商投资济州,只是希望他们能够尊重济州人的愿望,爱护济州的自然环境,愿意为济州的未来发展做出努力。”

对于韩国人来说,一方面希望中国大陆人的投资能给韩国经济带来活力,一方面又担心让自己失去谋生之地。正是因为这种情况,从2013年起到现在,大举投资移民的中国大陆人便成为韩国人和韩国媒体所关注的对象,人们急切想知道的是:到底这些中国大陆移民会给韩国带来什么?是祸,还是福?

演绎了“新加坡奇迹” 马来西亚房产未来应当心泡沫

异军突起的马来西亚楼市近来深陷“泡沫化”的忧虑。

先是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Jim Rogers)在全球投资展上表示,马来西亚柔佛州房产已经供过于求,未来可能出现房产泡沫。

与此同时,新加坡Channel 8 News报道也指出,马来西亚伊斯干达特区房地产发展太快,导致经济活动无法跟随,而海外开发商又大规模推出新项目,使得该地区房地产市场出现供应过剩的情况。

马来西亚房产未来应当心泡沫

 

马来西亚房源推荐

马来西亚楼市在经历过黄金期之后,必须放缓脚步了。”见证了马来西亚楼市从平静走向火爆的房地产商蔡兆源(音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几年,马来西亚楼市一直在高速发展中,“这样的发展,显然让房地产商们感到欣喜。但是,随着交易量的下降,我们也意识到一些问题——马来西亚楼市似乎发展过快了一些。”

那么,如今的马来西亚楼市是否真的迎来了“泡沫化”危机?

对东南亚房地产颇为关注的房地产独立经纪人陈汉星对《国际金融报》记者直言,因为经济发展和旅游产业的开发,马来西亚房地产确实有很大的起色,但是过度开发的行为显然忽视了当地房地产市场的消化能力。

“倘若一直忽视这样的问题,楼市泡沫化真的不远了。”陈汉星说。

房地产行业研究员殷旭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前期的过度开发,导致供求关系严重失衡,当地房价在快速上涨一段时间后累积了较大的风险,确实值得警惕。”

演绎“新加坡奇迹”

在房地产业内人士看来,伊斯干达特区描绘了一个类似中国香港和深圳的故事,同时,低廉的土地价格和开发环节较少的税收环节,都在吸引着内地开发商涌入

马来西亚政府为吸引国外投资者,做了不少实质性的工作。特别是在马来西亚房企扎堆的柔佛州新山市,马来西亚政府2006年便设立了伊斯干达特区,与雪兰莪州、西部巴亨和吉打并列国家四大特区,重振经济。伊斯干达特区与新加坡一水之隔,涵盖新山市在内的5个县市,面积是新加坡的3倍。

因此,有人认为,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正在创造另一个“新加坡奇迹”。

“仔细研究不难看出,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快速崛起和发展的背后,是政府的推动,是多路资金的引入。”EA Realty 房地产公司合伙人Elena Dobreva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指出。

“当然,这些资本推动了马来西亚房地产高速成长的同时,也炒高了当地的房价。”Elena认为,房价升高是每个受到外界关注的房地产市场的常态。

记者了解到,作为政府大力推动的柔佛州地区的房价,在近几年一路飙升。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居民Kesuari告诉记者,其姑妈在柔佛州的一套一居室公寓,2014年的市场价格也达到了近90万元人民币,“之前这样的房子价格在15万林吉特(约合人民币29万元)已经很不错了。”

“相对其他国家10年至15年的慢速成长,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成长非常快,特别是新楼盘。”一位当地的中介商表示,从2008年至今,很多楼盘都在5年以内开发到位,且这些地方消耗的物资也在不断增长,大致是以前的10倍。

“显然,政府创造的投资环境是重要原因。”对此,房地产独立经纪人Jeff认为,国外的开发商能够大规模进入马来西亚投资,政策因素不可忽略。Jeff曾对记者透露,他认识的几家国内的房地产商,之前都在马来西亚签订了一单或多单投资项目。

记者了解到,开发商们口中的“政策引导”,主要是指马来西亚政府自2002年以来颁布实施的一系列吸引外商投资的政策。据悉,投资者可以通过“第二家园”计划,在马来西亚银行存入大约30万林吉特(不到60万元人民币),就可在马来西亚享受10年内的自由出入。

“中国投资者在不放弃原有国籍的情况下,可以在90天内拿到马来西亚10年的免签证,并且可以用自己的名字在银行开户,在马来西亚成立企业。”马来西亚拿督叶绍全曾公开表示,这项政策确实吸引了大批中国商人的到来。

消费税捆绑购买力

自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以来,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持续升温,引发市场对价格泡沫的担心,马来西亚政府亦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抑制房价上涨

经历了高速发展之后,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似乎迎来了危机。据马来西亚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去年第四季度,柔佛州的产业交易总值环比下跌33%,降幅远高于马来西亚全国平均下跌7%的水平。

分析师认为,伊斯干达特区的海外房地产商来势汹汹,不断推出新项目,加上越来越多的项目近期内竣工,容易造成市场泡沫化。目前,柔佛州约有350万人口,其中伊斯干达特区则有150万人,市场未必能消化。

对此,当地政府开始有所警觉。随着一系列房地产降温措施的出台,银行纷纷收紧房贷条例,使市场开始放缓。

目前,新山地区的成交已经开始下滑。根据国内代理机构的数据,近几月来,国内赴马来西亚看房的人群急剧下降,很多机构赴马看房团已经取消,近期也无新的成交数据。租房市场也并不好过,目前多呈空置状态。

“很多开发商只看到了这里房产的增值潜能,而忽略了究竟有多少人购买房产的问题,导致马来西亚很多新开发的楼盘销售并不理想。”一位马来西亚房地产集团的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为了更好地将那些空置的楼盘脱手,他们已经开始考虑降价销售。

也有观点指出,马来西亚房地产交易下滑,并不完全是“泡沫化”危机在作用。当地政府近期的政策变动也在发力。

有业内人士直言,正在执行的消费税是导致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的原因之一。据悉,马来西亚当地的消费税已经从2015年4月1日起开征,幅度为6%,之前已经有不少开发商为争取政策落实前的订单,纷纷抢推房产计划。

在消费税开征之前,马来西亚银行提醒,这波交易热不容易延续,开发商恐怕高估了市场需求和消费税落实后的房价,尤其在升息山雨欲来之际,楼市趋势难以捉摸。

“随着许多开发商依据消费税调整房价和成本,房价可能提高6%,加上升息50基点的潜在冲击,消费者的‘置产力’恐怕进一步下跌,进而拉低房价。”马来西亚银行之前发出预警。

马来西亚银行还指出,马来西亚家庭债务在2013年底攀至8540亿林吉特,占名目国内生产总值的86.8%,虽然流动金融资产占家债总额的160%健康水平,暂时不会引发楼市危机,但若现有打债措施效果不彰,不排除监管当局会加重打债力度,降低房产市场热度。

而事实上,此前马来西亚银行警示的状况正在发生。Jeff指出,过去4年,马来西亚的房价飙升过猛,政府的确需要运用一些手段来保证房地产市场的稳定。

不过,Jeff认为,“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如今出现交易量下滑等现象,背后是由诸多因素推动的。这是一个国家房地产市场高速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无需过度惊慌失措。”

投资价值存疑

对于马来西亚的政治环境来说,3年至4年,可以发生的事显然太多了,这其中的不稳定因素让很多房地产商望而却步

撇开楼市“泡沫化”等问题的争论,被称为投资洼地的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也不像往年那么美好。

“首先是房屋转让税的提高。政府规定,外国人在马来西亚进行的房屋转让,不满5年的,按收益部分缴纳30%的增值税,而此前的规定是3年内转让收30%。”Elena对记者介绍,因为马来西亚在期房交房前不允许房屋交易,加上马来西亚房产的建设周期多在3年至4年左右,因此投资者需要持有至少3年至4年。

与此同时,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上涨,政府提高了外国人在马来西亚的购房门槛。“除此之外,对国外开发商而言,要在马来西亚投资,需通过与本地企业合作的方式,中资公司必须将30%的股权分给马来西亚本土的企业。”准备在马来西亚注册公司的王先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因为这样一条规定,他一直在犹豫是否将生意发展到马来西亚。因为30%股权对于他来说,不是小数目。

与此同时,对中国的投资者而言,马来西亚房价已不再低廉。以中国多家房企集中的新山为例,随着近年来房地产投资热,新盘价格已经在2万元左右,与吉隆坡不相上下。

那么,马来西亚的房地产市场是否还有投资价值?

殷旭飞认为,“马来西亚房地产依旧具有投资潜能。尽管马航事件、国内政策调控都对房地产投资有所影响,但是马来西亚优越的自然资源依然存在,仍然是度假旅游胜地。”

Elena Dobreva认为,房地产市场有升必有降,只要经济发展稳定,(房地产市场)总会有再度繁荣的时候。

在Jeff看来,现在投资马来西亚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投资者如果希望马来西亚楼市恢复到前几年那样的火爆,则需要相当持久的耐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