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創下了過往10年來的最高歷史紀錄。
根據建築業及土地發展協會昨日發表的統計數據,在今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已大幅攀升至326,659元,創下了過往 10年來的最高歷史紀錄。然而新移民仍然是購房的主要動力,華社內不少置業人士已把買磚頭作為對抗通脹和保本增值的不二法門,在「高處未算高」下,即使是要節衣縮食亦在所不計。
新屋市場調研機構RealNet Canada Inc.最新發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包括獨立屋、半獨立屋、鎮屋及連屋)的平均價格是775,419元,高層住宅單位(包括所有共管柏文及頂樓層)的平均價格是448,760元,兩者的價格差多達326,659元。
16萬購屋160萬售出,看多倫多華裔老太炒房妙招
大多區10年樓價翻3番
相比之下,在2005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只有101,936元。當時,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的平均價格是378,281元,高層住宅單位的平均價格是276,345元。
與10年前相比,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已翻了3番。
上周日在灣景路夾Cummer Av.一間漢堡包店內,便有計畫換大居所的華漢,親耳聽到旁邊一對銀髮華裔老嫗的一段買賣地產對話,其中一位已過8旬的老婦對另一位說,憶述她自己置業時是以16萬元在北約克購置一間獨立屋,現今年邁再無力打理,最近把之售出,成交價是160萬元,她並笑說從那天開始便決心環遊世界,首站是日本,翌日便要上飛機。這番話把隔鄰無意聽見這番話的華漢聽呆了!
首置買獨立屋多留學華生投資移民
多倫多有華人地產經紀便指出,在大多倫多地區的獨立屋平均價格已慍升至接近84萬元的情況下,首次置業人士因房價高企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不少人只能將置業的目光轉向高層住宅單位,但是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社區,首次置業人士一步到位購買獨立屋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一群體主要是留學生和投資移民,他們因增值效益更好而選擇獨立屋。
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社區,首次置業人士一步到位購買獨立屋的現象比比皆是,這與主流社會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原居士嘉堡遷往萬錦市的一對華裔夫婦,除了為一對兒子能夠在好校區內升讀優秀的中學Pierre Elliott Trudeau High School,穩住升大學之路外,另一目標便是看好房市,要保本升值。這對夫婦買進萬錦市16街夾堅尼地路約1200方尺的新鎮屋時,價格43萬,住了半年不久屋價現已升逾50萬。
夢想買90萬獨立屋 小夫妻生活節省
家住烈治文山冰磧區附近的一對華裔小夫妻,買入鎮屋時40多萬,現今要追上90萬元以上的獨立屋。為圓此夢想,這位小當家已有心理準備,其他方面可省則省,訂下目標便要往遠處看。
建築業及土地發展協會的主席德基(Bryan Tuckey)指出,導致新屋價格繼續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供不應求,特別是低層住宅供應短缺的情況相當嚴重。
RealNet Canada Inc.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在今年4月,在大多倫多地區放盤銷售的低層住宅只有5,171間,數量之少打破了歷史最低紀錄。這一數據與2005年4月在大多區放盤銷售的低層住宅數量相比,前者僅占後者的不足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高層住宅單位的供應穩定,在今年4月,在大多倫多地區放盤銷售的高層住宅單位多達19,580間。
對此,德基表示,隨著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繼續拉大,新屋買家在房屋類型方面的選擇減少,特別是首次置業人士和新移民遭受的影響最大,其中有不少人已完全失去了購買低層住宅的可能性。
華裔經紀說,根據今年5月上半個月的統計數據,大多倫多地區的獨立屋的平均價格已上漲至83.8萬元,但共管柏文單位的平均價格只有39.1萬元。而在多倫多市,獨立屋的平均價格已從今年2月的100萬元,暴漲至5月初的114萬元,主要原因就是房源緊張、供不應求,造成買家搶柯化的現象愈演愈烈,從而進一步推高房價。
與獨立屋、半獨立屋和鎮屋等低層住宅相比,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也在上漲。其中,共管柏文單位在今年5月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1%,但遠低於獨立屋的13.8%和鎮屋的11.6%,買家爭搶柯化的程度也不激烈。
在他看來,在目前房價持續慍升的情況下,首次置業人士因房價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不少人只能將置業的目光轉向高層住宅單位,然後在未來逐步改善居住條件,升級至鎮屋或半獨立屋,終極目標是獨立屋。
多溫兩市84%柏文買家自住 逾半持單位至少5年 不急售
信不信由你!聯邦政府屬下的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昨日發表最新民調指出,多倫多和溫哥華近84%的共管柏文買家都是用作自住。有逾52% 的業主計畫持有單位至少5年,用作自住或出租,而不是用作急售圖利。這對加拿大兩大城市共管柏文存在「泡沫」是當頭棒喝。
這份報告是CMHC於去年8月和9月分別向多倫多和溫哥華收回共42191份共管柏文住客問卷得出的調查結果。然而報告亦同時指出,有92%的被訪者同時表示,在未來一年不會再購買共管柏文單位。
在83.8%的受訪者中,他們實際是共管柏文的住客,餘下的16.2%除了主要居所外,至少擁有一個共管柏文單位,而當中有52.3%是把共管柏文單位出租。
這項調查亦發現,有72.5%的受訪者擁的另外一個共管柏文單位,而10%則擁有3個和以上,餘下的17至18%則是投機者,擁有多個單位。
CMHC首席市場分析師Dana Senagama表示,調查結果主要顯示大部分購買共管柏文單位的買家都不是投機者。她解釋說調查報告內的多倫多,包括多市、約克區、皮爾區、杜蘭區(不包括奧沙華)和荷頓區(不包括伯靈頓)。
這份調查主要是透過共管柏文的業主立案法團,和物業管理公司派發問卷,問卷由住客填妥後交回,當中並不包括註冊在加國以外的地址的住客。
溫哥華市長籲徵投機稅遏炒風 剛賣屋賺22萬元
面對樓市過熱,擔心炒賣成風,溫哥華市長促請省府,引入「投機稅」,以遏止炒風。
不少市民投訴大溫地區樓價持續慍升,又不滿海外買家湧現,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因此呼籲省長簡蕙芝以「投機稅」,介入房地產市場。
羅品信辦公室昨日指,市長本周較早時候,曾要求省長採取行動,控制樓價。
這個是有史以來,有溫哥華市長針對蓬勃樓市,要求政府插手干預;一些同樣面對樓市過熱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澳洲和中國香港,也出現要求政府介入的聲浪。
羅品信辦公室的聲明指,「我們確需要透過徵稅措施,遏止炒風,溫哥華的樓價飆升,明顯跟投機活動有關」,又說「卑詩省政府必須採取行動,開徵投機稅,建立一個公平的環境,讓溫市以至全省居民,有能力買樓置業」。
羅品信於一周前,剛以高價出售位於溫市西區基斯蘭奴(Kitsilano)的城市屋,賺取利潤超過22萬元。省長簡蕙芝最近則曾表示,不認為卑詩省的房地產業主,希望政府介入樓市。
61%「嬰兒潮」華裔會資助子女買樓
有「柏文王」(condo king)之稱的溫哥華地產商倫尼(Bob Rennie)指出,大溫在土地緊張的情況下,需開發更多架空列車設施附近的柏文,以增加居住密度。他強調,沒有必要限制海外投資者,認為這並不能創造更多住房,但是需要限制投機買賣的活動。
倫尼說,有民調顯示,大溫有62%「嬰兒潮」的人對當前生活滿意,其中年收入達10萬以上的人有49%對生活感到滿意。「Y世代」即在1980到2000年之間出生的人,則有81%對當前生活感到滿意,他們是當前和未來購房買家。
他同時指出,48%「嬰兒潮」的人將會資助子女給買樓首期,其中大溫有近61%華裔「嬰兒潮」的人表示將會資助子女買樓,非華裔「嬰兒潮」的人則有42%表示會資助。
他認為,沒有必要向海外投資者徵稅,以他公司為例銷售的258單位公寓為例,只有3%是來自中國的買家,還有2位購房者來自於歐洲。他稱,向海外投資者徵稅並不能創造出更多的住房,其根本原因是大溫房屋供給不足而非中國買家過多。對於投機買賣的行為則需要加以限制,因為投機行為會搗亂市場秩序。他認為,如果不及時解決高額的房價的問題,將會迫使居民搬走去其他地方,大溫入學率也會下降。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