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房市湧現全職“拋房”專家 炒房賺錢太容易

悉尼房市的職業“拋房”員

兩年前,自從與裝修專家Cherie Barber在澳洲房產研討會碰面後,Trish Greening 從一個減肥公司經理轉型成一個悉尼的全職“拋”房專家。

她說:“關鍵就是買,翻新,快點賣。我第一個翻新好的房屋當天就賣出去了。”

所謂“拋”房,就是買房然後很快賣出去,這個房子可以是裝修過或未裝修的。“拋房”行為明顯是房市過熱的一種表現,但也充滿了風險。澳洲財政部部長John Fraser稱,這種行為是在鼓勵人們過度投資澳洲房產。

國際清算銀行的房產經濟學家Angie Zigomanis稱,這種行為其實很危險,包括在買賣兩筆交易中都含有7%的印花稅。“可能未來12個月內,人們還可以這麼做,但隨著房市冷卻,這樣的交易就變得困難了。”

雖然有風險,但Trish Greening 已經翻新了5套房,從裡面賺的錢足夠她買一套房來出租。她說:“吸引我的是那些不需要太大翻新工程就可以增值的房子。就算是臭哄哄的,陳舊的,受白蟻侵擾的,也無所謂。”

她最近拋出的房子是位於悉尼Leumeah地區的房子。這房子建於1930年,臭哄哄,買進的價格350,000,翻新費用為6萬,去年9月賣出48萬,中間賺了7萬。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加拿大房東奇葩任性 留學生租房成問題

網友反映許多關於租房問題,各種奇葩房東,各種任性條款,讓留學生面對租房苦不堪言,費心費力。一起來看看他們都面對什麼問題及網友的出謀劃策吧。

加拿大房東奇葩任性 留學生租房成問題

問題一:限制烘乾機使用,男友搬入要加150合理么?

MAGGIE1212:我租了個house的半地下一整層,一個廚房一個衛生間兩個房間,本來說兩個人一共850包水電網,但是房東把烘乾機鎖起來了說只能7點半後才能用,也不開暖氣。現在我男朋友也想搬進來,但是房東要我們加150。我問過很多人都說一般加100封頂。現在我們都不想人住了,但是剛交了一個月的房租跟一個月的押金,應該怎麼辦。告的話怎麼告,能贏嗎?

網友回答:

翠er:你租房子和房東簽過合同嗎?房屋裏規定室內問題不能低於21度,否則你可以警告他。你男朋友搬進去 他要加錢 價格談不籠也沒辦法。勸你住滿2個月搬走吧。

你沒有合同的話 他的烘乾機 他怎麼處理你也沒辦法。這就是為什麼在這裏租房最好簽合同,至少在交錢之前也要問清楚。

你這個情況就是碰上個無良小氣的房東,所以你常住也不會舒服。他沒有限制你至少住一年吧?

絕對沒這名兒:房東加1500也是他的事、不喜歡就搬好了。不過鎖烘乾機挺猥瑣的

laman3:房東應該提供基本居住條件,否則很難收到房租

媽咪寶貝:如果你是房東也希望房客7點後用洗衣機,完全可以理解的事情。加150也屬正常,不開暖氣看你房間溫度了,如果房間20來度就沒必要開了吧

TreeNewBee:樓主搞笑嘛。在加拿大還有治不了房東的情況? 還要告。。。 直接不交房租幾個月房東拿你都沒辦法,像這樣的房東一般都是有問題的,他們應該拿你沒辦法才對。記住一點:加拿大的法律是傾向保護訪客的!治不了房東就不要說你在加拿大混過,太丟人!

Mybabyangela:如果要搬家必須提前30天跟房東說!一般是60天!這就是為什麼有押金!如果你提前30天說押金不就沒啦!押金就是用來保障房東在你提前說的這段時間尋找下一家租客!一般租房子押金都是不退的!作為最後一個月的房租!

Kiarah:叫你男朋友住進來 賞房東200塊大洋 兩個月子後搬走 房東沒權利唧唧歪歪 最多報警 報警你也可以和員警說本來就住這 員警不會管滴!

路過打醬油:房東和房客合用的情況下,房客是必須要走的,加150覺得價格合理 至於洗衣機烘乾機的 如果不是天天洗或者想到要洗衣服的時候必須要洗 7點以後能用也行啊 畢竟高峰時段的電費是低峰時段的翻倍!樓主你這情況 這價錢可以租個公寓比較合適 也自在 實在不滿意 住完2個月搬走吧!

問題二:住在獨立的地下室,室友馬上搬走,房東立馬塞異性進來,這樣對嗎

Andy.yyyyyy:樓主和室友兼閨蜜一起住在一個house的地下室半年了。現在室友馬上要搬走,然後房東立馬塞了男性租客到樓主隔壁。我給房東發短信說這樣是不是不太好,因為要跟一個男性公用洗手間和廚房。房東完全沒有get到重點,她認為沒有任何不方便。我當時就想說,您願意您的女兒和陌生男人公用一個獨立的地下室嗎?

其實剛住到這個房子的時候感覺房東人超好,房子新裝修的,每個房間都有地毯,感覺很乾淨。然後房東阿姨人很和藹的說:“我肯定不會為了省錢把房子弄的冷呵呵的,也不會為了賺錢把家裏弄的特別吵。”但住進來半年的感想就是,冬天的時候冷爆了,家裏空調溫度確實是21度,但地下室完全達不到那個溫度的。然後家裏隔音奇差,樓上人說話走路聽的一清二楚,有什麼東西掉在地上簡直就是巨響。

現在家裏住了十一個人,什麼人都有。其實這些都無所謂,但我無法接受房東直接塞個男性室友給我,太醉了。

對了而且我和房東沒有簽合約,我有提過要簽,但房東說什麼,這樣太生分了之類的,弄得我沒好意思堅持要簽。

該怎麼處理啊,是我太玻璃心嗎?

網友回答:

Kjj006:你搬家唄 人家自己的房子想住誰是她的事 你要是實在不爽可以舉報 房子裏不能住那麼多人

irisreverie:這房東太能扯了 簽個約還能說成太生分 不就是逃稅么 不太好打交道啊 美女不易久住

可悲的買房者:其實這種思路是不對,當初租房時,如果是這麼多人,就不應該租這種房子.既然圖便宜,明知人多也租了,就忍受.能忍受就換個好點的地方租.不要不舒服了就舉報…正確的辦法當初就抵制.不要圖一時便宜.安全隱患很多的.

a495349069:玻璃心了.而且如果人家男生不吵不鬧不打擾到你.你這是岐視男的嗎?感覺我們男的就不衛生不安全了??讓我等情何以堪.不過.說來是個人喜好 ..真不喜歡的話就搬吧.哈哈

Love_BB:11個人,,,感覺很不安全,起碼如果誰不注意點,有可能就會爆炸的了……

問題三:租期快到 房東想要不合理賠償怎麼辦

租客:和同學在多倫多市中心合租了一套老的condo,快到期交房了。之前室友不小心在counter上燙了一個洞,所以房東帶contractor來看房,看房時候各種不滿意,說這個也壞了那個也壞了。所有其他電器和傢俱其實都沒有問題,只需要最後找professional cleaner來打掃一下就好了。 但房東給的list裏都說需要replace,包括什麼天花板,門,還有牆壁,瓷磚之類的都要維修。很多地方搬進來的時候就是這樣,根本不是我們造成的。感覺是房東想要賣房前把所有地方都維修一遍,然後賴到我們頭上。給出的價格也是天價,清潔費每樣都要幾百,要換的家居或電器都要2000左右。我們搬進去之前也沒有所有有問題的角落都給指出,覺得不影響使用的都算了,畢竟租的是老房子。我想請教一下大家有沒有遇到類似情況是怎麼處理的?最後要是爭執不下怎麼辦?

網友回答:

~carrie~:不用怕他,我的房客半年不交租金,全屋全新傢俱被他租半年全部壞了,給他家大狗破壞的,然後我從新裝修房子,賣了closing後律師還說很多地方壞了又在我這裏拿了一筆錢,這種情況我都沒有辦法追房客,太麻煩了

Bilodisi:是你們破壞了的部分(counter上燙的洞)便負責, 不是的就拒絕。那些什麼天花板,門,牆壁,瓷磚或家電, 如果是正常使用久了的損耗, 租客根本沒責任。房東不服, 可以去LTB申訴, 不過除非明顯是人為破壞, 否則房東勝數不大。

歡迎前往加拿大留學指南海外生活

華裔領頭抗議加拿大高房價 政府回應“投機稅”或將實行

大溫地區的房價確實到了一個“瘋狂漲價”的時代,只要稍稍符合市場價格的房子一出來,就是數個買家湧去出價,以至於出現了高出喊價200萬賣出房子的“頭條新聞”。沒有堅固數據支撐的坊間流言把責任歸咎到華人買家身上,認為是中國投資人、中國熱錢、中國貪官、中國投資移民炒高了房價,有一個白人跟我說,西溫的British Properties乾脆可以叫做Chinese Properties。而在這樣的時刻,西溫苑剛被殺案發生,他在嫌犯名下的多幢豪宅引發了財產歸屬權的官司,造成了社會更多的聯想。

華裔領頭抗議加拿大高房價 政府回應“投機稅”或將實行

就在這樣的時刻,由華裔年輕人夏瀟瀟帶領的抗議高房價示威發生了。在這個關鍵時刻發生的這個數百人的遊行,或許可能成為政府提出某些遏制高房價政策的催化劑。溫哥華市長羅品信率先提出“投機稅”的政策可能性,來回應示威遊行。顯然,剛剛以高價賣掉自己房子的羅品信,是否可以被納入“投機稅”的範疇,也是饒有興趣的話題。因為他的海邊豪宅只買了兩年就及時脫手,賺了將近40萬加元。不管如何,政府提出象徵性的遏制房價高企政策,好像勢在必行。

夏瀟瀟的這場遊行,有兩個方面可圈可點。一是她是來自大陸的移民,她領導的抗議,就不會被別人隨意戴上“族裔歧視”的帽子。或許,不少大陸投資移民或者剛剛買了高價房的華人不滿意她出頭“鬧事”,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夏瀟瀟的領頭抗議,至少可以糾正一下主流社會對華人社群“是抬升房價罪魁禍首”的偏見,讓別人知道,許多華人對房價的高漲也是不滿的,這可以大幅度緩和主流社會大眾對華裔社群的抱怨,他們之所以不敢上街遊行,就是怕被戴上“種族歧視”的大帽子。

夏瀟瀟組織的示威抗議猶如洩洪的管道,也讓白人或者其他族裔的不滿者,有了宣洩的可能性。二是夏瀟瀟領導示威的一個切入點是著眼於年輕人,因為一個城市如果不能讓有才華的年輕人“居有其屋”,那這個城市是不可能有遠大前景的。我對夏瀟瀟的領導能力和組織能力相當欣賞,也期待她可以借此參與政治,為年輕人更多的代言。

夏瀟瀟的示威,可以視為向華人房產投資者敲響的警鐘。在自由市場的原則下,房地產的買賣當然是合法合理的投資,美加各地的大富翁,不少就是靠房地產發家的,華人投資者自然不例外。但是,如何在投資房地產的同時,避免讓別人指責是破壞了社會的穩定性,就需要投資者有綜合配套的思考。 

最重要的是,華人投資者要有社區的概念,儘量不要只用“房地產”概念來看自己居住的社區,只追求“增值”,其餘則不聞不問。相反,要對社區從環保綠化到友愛鄰里都有足夠的重視和參與,從而成為大溫地區社區建設的生力軍,這樣自然就能減少別人的反感,培養與其他族裔的友誼,這樣,才能真正防止有人藉“反對房價高漲”來煽動排華情緒,製造排華事端。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24歲悉尼女子如何憑實力囤到6套澳洲房產?

澳洲其中一位最年輕的地產大亨證明:24歲也能擠入房地產市場。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來自悉尼Belrose的Stephanie Brennan年僅24歲就坐擁6套房產,價值超過230萬,其中3套在悉尼北部海灘,2套在昆州。更讓人吃驚的是,這位年輕的企業家用了不足3年就囤了這麼多房產,而且未伸手向父母要過一分錢。她的目標是在30歲退休。

Brennan說她的成功證明了在悉尼買房還是有可能的。“我認為人們覺得他們買不起房的原因是,他們一開始就想買一套價值幾百萬的房產。你必須從頭開始,慢慢積累。先買小的,買一個單元,先讓自己有點資本。”她說。

“我肯定要努力存錢,如果你想進入澳洲房地產市場,可以先付5%的首付,然後支付按揭保險。”

Brennan承認她的家庭富裕,但她說她從來沒有接受過家人的任何經濟幫助。

“我家庭條件寬裕,我姐姐和我都上過悉尼最好的私校,我們從來不為生計發愁。但那不代表我會不勞而獲。事實上,那驅使我實現更多成就。”

年僅24歲就坐擁6套房產的Stephanie Brennan

Brennan說她很小就知道錢的重要性,14歲開始打工,在Pymble女子學院上學時當過清潔工,還在Pizza Hut打過工。她把大部分工資、每月125元的零花錢和生日禮金全部都存起來。但她現在愛上了旅游,已經去過23個國家。

20歲的時候Brennan就當了政客Bronwyn Bishop的政策顧問,後來開創了自己的咨詢公司。她當時和一家地產投資公司合作,見到他們的收益後她決定要分一杯羹。

她到一家地產中介公司打了一份年薪5.5萬澳元的工,學到了想學的知識後,她在2012年10月,也就是她22歲生日的時候,用38.6萬澳元在曼利谷(Manly Vale)買了第一套房。雖然她自己有10萬澳元存款,但她說服母親用Belrose的房子擔保了6萬澳元,也就是說她沒有支付任何首付。

4個月後,Brennan用了自己的8萬澳元儲蓄在Collaroy買了第二套房。接著,她用祖父母留給她的5萬澳元在Scotland的Glencoe買了一塊地。後來她又在曼利買了一套,幾周前剛剛在布裡斯班買了2套。

Brennan現在開創了自己的公司,幫助那些想買房的人,提供金融規劃、會計和按揭等服務。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澳大利亞,了解澳大利亞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移民溫哥華,是伊甸園還是失樂園

最近,加拿大當地華人媒體接連有人拋出一種論調,說有人用肚子裡那點墨水兒在抹黑新移民的形象,把新移民的在加拿大生活環境說得艱難、不堪。也許這種所謂的「抹黑」影響了一部分行業的生意,因為影響了一部分人移民、留學、買房的信心。其實,新移民到底生活得好不好,不需要抹黑也不需要粉飾,應該是冷暖自知,人人心裡有本兒賬。那麼溫哥華對新移民來說是伊甸園還是失樂園?我只以一己多年所聞、所見、所感以及親歷來管窺天下。

移民溫哥華,是伊甸園還是失樂園

溫哥華的美麗的確如上帝創世之初給予人類的美好家園——春有櫻花爭豔,秋有楓葉絢爛,夏無酷暑,冬無嚴寒。一年四季城市綠草如茵,樹木蔥蘢,藍天白雲下,雪山舉目在望,驅車不足一個小時便可抵達。大多數初到溫哥華的觀光客都會被這裡的風景所打動。

暑假期間,溫哥華的旅遊旺季到來,陸續接待了一些朋友,他們一方面是旅遊觀光,一方面是為了孩子留學或家庭移民實地考察。但生活與觀光顯然不是一個概念。尤其當他們沉醉在溫哥華美好的風景中,激情澎湃地開始聽信各種傳說中的移民美好生活、恨不得明天就舉家而來,作為過來人對移民的任何客觀分析於他們都是耳邊風,或者特別不中聽。

大多數觀光客都把旅遊期間濃縮的美好當成了生活的常態來憧憬和期許,但實際上對任何移民來說,日復一日的生活,一種常態下重複疊加日子的瑣碎和庸常很快就會澆滅激情,讓你感受到生活堅硬而現實的一面。移民是從身到心的徹底換水土,「鬧鬧肚子」再正常不過,鬧到脫水休克的也大有人在。因此,服水土、適應新環境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能順利度過,就如同鳳凰的涅槃,可以享受到伊甸園的美好;反之,便可能是一個身在伊甸園,心在失樂園的痛苦分裂。

適應溫哥華的生活是一個學會放下的過程。要放下的是曾經的輝煌、曾經的優越、曾經的繁華甚至喧囂,然後讓心安靜下來,在安靜中重新審視生活,重新定位。在這個過程中,有人重生了,有人打道回府了,也有人選擇了極端的方式,讓一個家庭的悲劇成了社會話題的焦點。

很多移民之所以很長時間難以適應,鬱鬱寡歡,就是因為在這個放下的過程中無法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尤其對一些人到中年、又事業有成的人來說,很難在加拿大短時間內完成事業的對接,沒有生存壓力的,尚可通過學習尋找一份專業工作,但要想達到國內的高度一般是不可能了。在當地一個中文教師文憑培訓班裡,為數不多的十幾個學員當中有三分之一是國內大學老師,還有中文專業碩士以及各路碩博精英乃至國內在文史領域從事研究的人員。但海外中文教學即便就是教到高中12年級,其程度也不過是國內小學六年級的水平。至於拿來說事兒的所謂海外教學模式、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對這樣一批專業人員都是短時期內可以很快調整到位的。但是學成之後要麼一職難求,要麼就是經歷一番國內大學生畢業求職的經歷,諸如遞簡歷、面試、筆試、試講,試用、考核一樣兒都不能少。從頭做起的時候,備受考驗的不是你的專業素養而是心理承受能力。你能否把心態調整到位,拿著鐘點工一樣的小時工資,做著一大堆小時工資之外的教學計劃撰寫、學生作業批改、家長定期溝通的工作。尤其是教學中管理的細枝末節遠遠多於知識傳授的本身,你豐富的學術素養基本沒有用武之地。供求失當的中文教學市場狀況讓中文教師的工資還不如鐘點工,如果想藉此養家餬口,基本是痴人說夢;想藉此實現個人價值,也是天方夜譚。

初到移民國,如果消受不起坐吃山空的日子,那麼在踏上這片土地之後尋找工作就是當務之急,即使是一份鐘點工也得先干著。但鐘點工對體力的消耗也往往消耗了你繼續學習並尋找專業工作的精力、鬥志和勇氣,同時把一個人面對家庭、生活能夠平靜和包容的空間壓縮到極限。因此導致心態失衡、夫妻陷入爭吵而最後走向分崩離析的不在少數。

除此之外,語言的生澀在說話辦事中顯出的木訥和拙笨讓自信心回落到冰點,歧視的眼光和不屑的哂笑如芒刺在背。社會的公平、教育的優越、福利的豐厚會在一個又一個具體事情的細節中讓你越過曾經夢想的光環直接硬硬地著陸在現實的中心,那種震盪常常會讓你移民的期許變成一地碎片。你如何收拾這一地碎片、重整心情,揚起你那千瘡百孔的旗繼續在這片風景美好、人類宜居的土地上追逐你的夢想?

在溫哥華擔當全職主婦,生活的主線除了去ESL上英語課就是菜場、超市採購。很多在國內十指不沾陽春水的女人來到這裡才發現,生活的細節原來有如此多的挑戰。不僅買來的家具要自己拼裝,就連去超市購買生活所需都是一個體力活。從超市手提肩挑地搬上車,再從車裡一件件搬到家裡。這和在國內去超市買點自己喜歡的零食、小吃絕對是不一樣的,從心境到體力都不能比。在國內,不是有老公在旁、就是有父母在側,或者還有保姆、鐘點工幫忙,那個時候沒發現去超市是件體力活,沒發現家裡有這麼多、好像一輩子也幹不完的活。

有一個在國內長期和父母在一起、生活優渥的朋友深深感慨:在國內時享了多少福,來溫哥華就遭了多少罪。要維持一個家的正常運轉和所需,自己必須變成那個獨當一面的女漢子。曾經不能碰生肉、不敢殺活魚,歷練一些時候,不再是那個遠庖廚的君子,基本可以做到手起刀落的幹練。在這裡,作為一個家庭的女主人,脫離開職場,面對家務和孩子,如果長期掙紮在過去與今天的對比中,這個角色會擔當得苦不堪言。生活現狀直接拋出的問題可能就是:這就是我全部價值的體現?

畢竟大多數從國內移民到這裡的人要麼有豐厚的物質積累,在自己的企業中有著說一不二的權威;要麼有不俗的職場業績,在某個領域裡聲名赫赫。但是來到溫哥華,生活基本回歸到了最基本的訴求:柴米油鹽、持家教子。在面對柴米油鹽和教子持家時,所有的女人都是一樣的瑣碎和平庸。你怎樣定位自己,怎樣挖掘生活之於你的意義和價值直接讓你在無數叩問中把自己變成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哲學家。

一位國內某個學術領域的專家,整天忙於論文、專著的撰寫和出版。移民到溫哥華後,語言的障礙讓她變得像文盲一樣,不願和人交往,天天閉門不出,整個人陷入了很嚴重的抑鬱狀態。兒子正值青春期,新環境的挑戰和叛逆疊加在一起,孩子的壓力直接轉化成了和媽媽的衝突。這樣的狀態下,高知媽媽最後摔碎的不只是涵養與體面,連同接連不斷上演的摔鍋砸碗的戲碼,媽媽也徹底摔裂了和兒子之間的那份母子之情,幾乎成了仇人。其實這並不是極端的個例,在溫哥華的移民當中,很多人或多或少會有些抑鬱或焦慮的症狀。還有一個孩子的媽媽隔三差五帶孩子看家庭醫生,孩子的一點兒風吹草動她都緊張不已。最後,家庭醫生在和這位母親的交談中發現是媽媽患有比較嚴重的焦慮症,孩子其實沒什麼問題。

還有很多來到溫哥華的人走進教會,尋求信仰是一個方面,交託苦難是另一個方面,這種苦難更多是內心的苦毒。也有人到寺院去一步一跪拜地磕長頭,偌大的寺院一圈跪拜下來,那是要怎樣內心的焦灼才會如此去用身體的疲憊祈福心靈的平安。說起適應過程的艱難,人人一本血淚史。一個媽媽說,移民一段時間後,孩子終於匹薩、漢堡吃膩了,想吃餃子,於是又和面、又切菜,一個人連搟皮兒帶包餃子,折騰得滿身是面,這和在國內一家人其樂融融一邊聊天、一邊分工合作原來是如此不同。她說那個週末的下午,在冬季溫哥華陰陰的雨天裡,家裡四周除了寂靜就是回憶,一個人埋頭包著餃子,禁不住潸然淚下。中秋節的時候,沒有誰有勇氣獨自望月,大家一般都是幾家朋友相約相聚,熱鬧中驅散那份不敢靜下來面對的鄉愁。

對於溫哥華的新移民來說,放下過往的繁華,也不全然是一個被動隱忍的經歷,也是一個尋找希望和努力重塑自己的過程。有位朋友,初來時一句英語不會講,出門坐公交都是讀高中的兒子提前給她寫好紙條,「我媽媽在某站下車,請您提醒她。」就是這樣的基礎,她從ELSA一級讀起,一口氣讀到六級。現在出門辦事、和政府部門打交道都已經沒有障礙。當她帶著新來的朋友自由行走在這片土地上時,那份從容和自信是人生不可多得的一種收穫。還有人為了延續自己在國內時的醫學專業,人到中年竟然有勇氣從頭開始,8年苦讀最終拿到行醫執照。有人來了之後徹底改行,醫生出身做起了會計師,一個註冊考下來,端上了鐵飯碗。更有人已是國內國外各種博士頭銜加身,轉而攻讀神學,成為德高望重、牧養靈魂的牧師。

來到溫哥華,走進伊甸園一般的美好家園是上蒼賦予的機遇,也是一次試煉。從喧囂中安靜下來,當可以聽到自己的腳步聲的時候,當曾經過往成為漸行漸遠的一道風景時,當目光開始停留在前方而不是頻頻回首時,行走中會驀然發現,生活回饋的是生命的厚度和寬度,是一種視野,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閱歷。只是,你是否有勇氣拿著你眼前的一片錦繡繁華置換這份日復一日刻苦體驗而來的醇厚?咖啡香濃,不是每個人都喝得了的,有時候它會讓神經脆弱的人失眠。

歡迎前往加拿大移民指南

16萬購屋160萬售出,看多倫多華裔老太炒房妙招

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創下了過往10年來的最高歷史紀錄。

根據建築業及土地發展協會昨日發表的統計數據,在今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已大幅攀升至326,659元,創下了過往 10年來的最高歷史紀錄。然而新移民仍然是購房的主要動力,華社內不少置業人士已把買磚頭作為對抗通脹和保本增值的不二法門,在「高處未算高」下,即使是要節衣縮食亦在所不計。

新屋市場調研機構RealNet Canada Inc.最新發表的統計數據顯示,在今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包括獨立屋、半獨立屋、鎮屋及連屋)的平均價格是775,419元,高層住宅單位(包括所有共管柏文及頂樓層)的平均價格是448,760元,兩者的價格差多達326,659元。

16萬購屋160萬售出,看多倫多華裔老太炒房妙招
16萬購屋160萬售出,看多倫多華裔老太炒房妙招

大多區10年樓價翻3番

相比之下,在2005年4月,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只有101,936元。當時,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的平均價格是378,281元,高層住宅單位的平均價格是276,345元。

與10年前相比,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已翻了3番。

上周日在灣景路夾Cummer Av.一間漢堡包店內,便有計畫換大居所的華漢,親耳聽到旁邊一對銀髮華裔老嫗的一段買賣地產對話,其中一位已過8旬的老婦對另一位說,憶述她自己置業時是以16萬元在北約克購置一間獨立屋,現今年邁再無力打理,最近把之售出,成交價是160萬元,她並笑說從那天開始便決心環遊世界,首站是日本,翌日便要上飛機。這番話把隔鄰無意聽見這番話的華漢聽呆了!

首置買獨立屋多留學華生投資移民

多倫多有華人地產經紀便指出,在大多倫多地區的獨立屋平均價格已慍升至接近84萬元的情況下,首次置業人士因房價高企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不少人只能將置業的目光轉向高層住宅單位,但是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社區,首次置業人士一步到位購買獨立屋的現象比比皆是,這一群體主要是留學生和投資移民,他們因增值效益更好而選擇獨立屋。

在大多倫多地區的華人社區,首次置業人士一步到位購買獨立屋的現象比比皆是,這與主流社會的情況形成鮮明的對比。

原居士嘉堡遷往萬錦市的一對華裔夫婦,除了為一對兒子能夠在好校區內升讀優秀的中學Pierre Elliott Trudeau High School,穩住升大學之路外,另一目標便是看好房市,要保本升值。這對夫婦買進萬錦市16街夾堅尼地路約1200方尺的新鎮屋時,價格43萬,住了半年不久屋價現已升逾50萬。

夢想買90萬獨立屋 小夫妻生活節省

家住烈治文山冰磧區附近的一對華裔小夫妻,買入鎮屋時40多萬,現今要追上90萬元以上的獨立屋。為圓此夢想,這位小當家已有心理準備,其他方面可省則省,訂下目標便要往遠處看。

建築業及土地發展協會的主席德基(Bryan Tuckey)指出,導致新屋價格繼續上升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供不應求,特別是低層住宅供應短缺的情況相當嚴重。

RealNet Canada Inc.的統計數據還顯示,在今年4月,在大多倫多地區放盤銷售的低層住宅只有5,171間,數量之少打破了歷史最低紀錄。這一數據與2005年4月在大多區放盤銷售的低層住宅數量相比,前者僅占後者的不足三分之一。

相比之下,高層住宅單位的供應穩定,在今年4月,在大多倫多地區放盤銷售的高層住宅單位多達19,580間。

對此,德基表示,隨著大多倫多地區的新低層住宅與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差繼續拉大,新屋買家在房屋類型方面的選擇減少,特別是首次置業人士和新移民遭受的影響最大,其中有不少人已完全失去了購買低層住宅的可能性。

華裔經紀說,根據今年5月上半個月的統計數據,大多倫多地區的獨立屋的平均價格已上漲至83.8萬元,但共管柏文單位的平均價格只有39.1萬元。而在多倫多市,獨立屋的平均價格已從今年2月的100萬元,暴漲至5月初的114萬元,主要原因就是房源緊張、供不應求,造成買家搶柯化的現象愈演愈烈,從而進一步推高房價。

與獨立屋、半獨立屋和鎮屋等低層住宅相比,高層住宅單位的價格也在上漲。其中,共管柏文單位在今年5月的平均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了6.1%,但遠低於獨立屋的13.8%和鎮屋的11.6%,買家爭搶柯化的程度也不激烈。

在他看來,在目前房價持續慍升的情況下,首次置業人士因房價已大大超出了自身的經濟負擔能力,不少人只能將置業的目光轉向高層住宅單位,然後在未來逐步改善居住條件,升級至鎮屋或半獨立屋,終極目標是獨立屋。

多溫兩市84%柏文買家自住   逾半持單位至少5年 不急售

信不信由你!聯邦政府屬下的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昨日發表最新民調指出,多倫多和溫哥華近84%的共管柏文買家都是用作自住。有逾52% 的業主計畫持有單位至少5年,用作自住或出租,而不是用作急售圖利。這對加拿大兩大城市共管柏文存在「泡沫」是當頭棒喝。

這份報告是CMHC於去年8月和9月分別向多倫多和溫哥華收回共42191份共管柏文住客問卷得出的調查結果。然而報告亦同時指出,有92%的被訪者同時表示,在未來一年不會再購買共管柏文單位。

在83.8%的受訪者中,他們實際是共管柏文的住客,餘下的16.2%除了主要居所外,至少擁有一個共管柏文單位,而當中有52.3%是把共管柏文單位出租。

這項調查亦發現,有72.5%的受訪者擁的另外一個共管柏文單位,而10%則擁有3個和以上,餘下的17至18%則是投機者,擁有多個單位。

CMHC首席市場分析師Dana Senagama表示,調查結果主要顯示大部分購買共管柏文單位的買家都不是投機者。她解釋說調查報告內的多倫多,包括多市、約克區、皮爾區、杜蘭區(不包括奧沙華)和荷頓區(不包括伯靈頓)。

這份調查主要是透過共管柏文的業主立案法團,和物業管理公司派發問卷,問卷由住客填妥後交回,當中並不包括註冊在加國以外的地址的住客。

溫哥華市長籲徵投機稅遏炒風   剛賣屋賺22萬元

面對樓市過熱,擔心炒賣成風,溫哥華市長促請省府,引入「投機稅」,以遏止炒風。

不少市民投訴大溫地區樓價持續慍升,又不滿海外買家湧現,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因此呼籲省長簡蕙芝以「投機稅」,介入房地產市場。

羅品信辦公室昨日指,市長本周較早時候,曾要求省長採取行動,控制樓價。

這個是有史以來,有溫哥華市長針對蓬勃樓市,要求政府插手干預;一些同樣面對樓市過熱的國家和地區,例如澳洲和中國香港,也出現要求政府介入的聲浪。

羅品信辦公室的聲明指,「我們確需要透過徵稅措施,遏止炒風,溫哥華的樓價飆升,明顯跟投機活動有關」,又說「卑詩省政府必須採取行動,開徵投機稅,建立一個公平的環境,讓溫市以至全省居民,有能力買樓置業」。

羅品信於一周前,剛以高價出售位於溫市西區基斯蘭奴(Kitsilano)的城市屋,賺取利潤超過22萬元。省長簡蕙芝最近則曾表示,不認為卑詩省的房地產業主,希望政府介入樓市。

61%「嬰兒潮」華裔會資助子女買樓

有「柏文王」(condo king)之稱的溫哥華地產商倫尼(Bob Rennie)指出,大溫在土地緊張的情況下,需開發更多架空列車設施附近的柏文,以增加居住密度。他強調,沒有必要限制海外投資者,認為這並不能創造更多住房,但是需要限制投機買賣的活動。

倫尼說,有民調顯示,大溫有62%「嬰兒潮」的人對當前生活滿意,其中年收入達10萬以上的人有49%對生活感到滿意。「Y世代」即在1980到2000年之間出生的人,則有81%對當前生活感到滿意,他們是當前和未來購房買家。

他同時指出,48%「嬰兒潮」的人將會資助子女給買樓首期,其中大溫有近61%華裔「嬰兒潮」的人表示將會資助子女買樓,非華裔「嬰兒潮」的人則有42%表示會資助。

他認為,沒有必要向海外投資者徵稅,以他公司為例銷售的258單位公寓為例,只有3%是來自中國的買家,還有2位購房者來自於歐洲。他稱,向海外投資者徵稅並不能創造出更多的住房,其根本原因是大溫房屋供給不足而非中國買家過多。對於投機買賣的行為則需要加以限制,因為投機行為會搗亂市場秩序。他認為,如果不及時解決高額的房價的問題,將會迫使居民搬走去其他地方,大溫入學率也會下降。

 歡迎前往加拿大投資指南

僑領單聲口述實錄:我在倫敦投資買房的秘密

在位於倫敦北部高檔社區的家中,年逾八旬的單聲博士氣宇軒昂,風度翩翩,依舊透出年輕時英俊倜儻的魅力,開懷談笑,更是感染記者。

在暢談了他早年在西班牙南部海濱城市購買的地皮在30年中漲了1000至5000倍的近乎傳奇的往事之後,單聲博士帶著記者,步出他的書房,讓記者領略他那棟紅磚密砌、半圓拱頂和煙囪高聳的別墅的獨特。

在1967年回到倫敦定居後,單聲果斷地在英國購房置業,自住之外還有投資物業。其中,單聲自住的別墅本身和購買過程,同樣傳奇。

僑領單聲口述實錄:我在倫敦投資買房的秘密

倫敦的房子

過去漲,將來還會一直漲

這些年來,英國的房地產一直不錯,比西班牙厲害。英國房地產尤其是倫敦的房產,一直漲一直漲,過去漲,將來還會一直漲。

無論大的市場如何波動,房價整體都在漲。我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剛來這裡不久,在Golders Green用3000英鎊買了一棟房,後來房子從3000鎊漲到7000鎊,12000鎊,在後來漲到10萬鎊,20萬鎊,現在那棟房子的價格要超過200萬英鎊。這也就四十多年的功夫,從3000鎊到200多萬鎊。

我現在住的這棟房子,在1887年建造的時候,只有1200英鎊,還包括這麼大一片地。你看它現在值多少錢,市場上的價格要遠超過1000萬鎊。我是1988年買的,當時的價格是70萬英鎊左右。20多年,漲了十幾倍。所以你看,英國的房子,大房大漲,小房小漲。所以買房子是對的。而且這個地方,房價漲的比稅漲得快。

因為倫敦是一個國際都市,對於有錢人是個天堂。而且,如果有錢人不在這裡掙錢,就不用付稅,這些好處非常難得。是避稅天堂——在英國避稅是合法的,逃稅才犯法。

英國這個地方,我在1954年剛來UCL 讀書的時候,非常不喜歡這裡。記得那個時候找房子找不到,在報紙上看到有一個房子,價錢很便宜,於是我就想去看看。跑到門口一看,外面掛著一個牌子寫著:「Whites Only」,只租給白人。那時候英國人非常有偏見歧視,非常高傲。

如今,沒有這些問題了。中國強大了以後,這種歧視就沒有了。如今,這裡無論從人權還是物權,都很好。如今年紀大了,覺得這個地方很好。醫療、交通完全免費。

因此,對於中國人來說,如果孩子來這裡讀書,如果買一個房子,不但能夠免掉付給房東租錢,將來自己不用了,還可以租給其他人賺錢,或者賣掉賺錢。所以,你看離學校近的的地方,房子一個比一個好。

我住的這個房子很傳奇

1967年回到倫敦後,剛開始不住這裡。

1982年有一天,我開車子路過這裡,看到有這麼一個房子,很奇怪,房頂是圓的,很像音樂廳。

那時候,我們很多好朋友很喜歡唱京戲。我在車子上就想,這個房子的圓頂大廳,如果在裡面唱京戲,效果一定很好。後來又路過幾次,每次都跟我太太講這個事。她就跟我說,你既然這麼喜歡這個房子,為什麼不寫封信給這個房東,你說你很想買這個房子。

於是,我沒多久就給房東寫了這個信。用我太太的話講,就是一張郵票的事情。

可是,信發出來很久,一直沒有回音。慢慢的,我就把這個事情忘掉了。

很久之後,大概3年多後的一個早晨,八點來鐘,我接到一個電話。電話那頭,一個英國老先生的聲音,跟我說他是約翰•薩維爾(John Savile),我說我不認識你。他說,你不是給我寫過信,說很想買我房子的嗎?

他說,我現在想賣這個房子了,如果你還是想買,明早9點來家門口找我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就開車來到這房子門口,8點半按門鈴沒有人開門;8點45分,還沒人。一直到9點整,一分不差,老先生給我開門了。

這個老先生就對我講,他說你喜歡音樂,我也喜歡音樂。我沒說錯,他真喜歡音樂,他說我現在年紀大了,我房子真的要賣了,我就賣給你。

我當時還納悶地問,這個房子不留給你的兒子嗎?那個老約翰說,我兒子太壞了,我與他斷絕了父子關係,這個房子不會留給他。賣掉房子的錢,我會全部捐掉。

後來我才知道,他兒子那就是BBC原來的著名節目主持人,就是前些年被指控性侵未成年人的那個吉米•薩維爾(Jimmy Savile)。

我當時說好,你要多少錢?他開的價錢比市價一半都不到,低。我說好,我買。我說你講這些話算數嗎?他說算數。我就付了他500英鎊作為定洋。

過了幾天,他再次打電話給我。他說我出的價太低了,你能多加我五萬英鎊我就賣給你。我說行。

這樣就買成了。

房子的秘密

我買了這個房子之後,發現了一個巨大秘密。賣給我的人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就不會賣給我了。

我搬進來以後,這個地方的博物館有一個人,來過好幾次,還寫了好多信,說很想來參觀這個房子。

我開始也不知道他們為什麼要來看這個房子,這個房子沒有什麼奇怪嘛。結果他告訴我,這個房子蓋的時候,是給埃德溫•朗(Edwin Long)住的,是專門造給他住的,他住了好多年。

這個埃德溫•朗很了不得,他是英國近代非常著名的畫家,是皇家藝術學會的委員(RA)。他的畫在他在世的時候,就能賣到了七八萬英鎊一幅。而建這個房子,他才花了1200鎊。

還有就是,設計這個房子的,也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人。設計師是諾曼•肖(Norman Shaw),在當時非常出名,他有一個鮮明的設計特點就是「高煙囪」設計。

這也是一個巧事,所以我說這是運氣。我買的時候也不知道,賣給我的人也不知道,如果他知道他就不會賣給我了,他這個價錢還可以加倍不止。

這個房子現在我不能賣掉,我也跟我兒子孫子講,說你不要賣這個房子,這等於是個古董了,要一代一代傳。

不能讓錢躺在銀行裡睡覺

從投資方面,收藏古董比投資房地產還要好。我舉個簡單的例子,我曾經在諾丁山那個地方逛街的時候,在路邊看到一個乾隆年間的犀牛角雕刻的花籃。我看到了就買,大概是1970年前後,270英鎊。前幾年捐給國內博物館的時候,由於這個雕刻當時在跳蚤市場買的,沒有發票,當時在海關必須報個價格報關。我當時就報了275鎊,當時海關的人就哈哈大笑了起來。他們跟我說,這個犀牛角花籃,至少有75萬英鎊,我們已經估過價了。古董文物很多時候是無價的,投資增長可觀的不得了,比房地產還好。

投資的角度,古董跟房地產一樣,是被動定價的投資產品。無論估價多少,如果沒有人買,就實現不了收益。它不像股票和黃金,今天標價多少,就能按照標價交易。

在投資方面,我一直認為,不能讓錢躺在銀行裡睡覺,一定要讓錢保值增值。那麼,就要買房子、買股票、買古董,還有就是開店做生意。

多倫多買房故事:跟風出國悔不當初 懦弱縱容釀悲劇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列夫·托爾斯泰曾在他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裏寫過這麼一句話。而對於新移民王先生來說,他的不幸從六年前開始如夢魔一般纏繞著他直至今日,當他面對拿在手上的離婚判決書,以及上面種種在他看來並不平等的條約時,除了滿臉的悲憤,對現實的無奈,還有一絲茫然。

究竟以後的路該怎麼走?他與之深深掛念的大兒子還能不能建立父子間良好的溝通?是否還有機會推翻已經判決好的離婚書?……這一切仿佛都是一個未知數,並沒有因為一張判決書而停止,反而才剛剛開始。

在記者採訪王先生的過程中,他情緒激動雙手顫抖眼含淚水,不難看出時隔六年依舊不能撫平他心中的傷痛,而前妻對他的傷害並沒有隨著她的離開而停止,不久前收到的離婚判決書讓他早已死了的心更加的絕望。回憶來到加拿大的辛酸之路,王先生有的只有後悔,採訪中凡是提到來加拿大的事,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現在說這些都太晚了,也已經回不去了,覺得很遺憾,這個選擇是錯的。”

前妻去往卡爾加裏提出離婚

2007年7月2日,看似平靜的一天,對於王先生來說卻是刻苦銘心的。當時,王先生的前妻提出要去卡爾加裏看望她的姐姐,同行的還有王先生的兩個孩子,老大11歲,而老二僅有15個月。前妻告訴王先生,這次去卡爾加裏可能也就一至兩個星期,很快就會回來。因為前妻並沒有帶什麼行李,王先生也並沒有多想,委託鄰居送他們三人上了飛往卡爾加裏的飛機,誰知這竟是噩夢的開始。

三個星期過後,前妻打來電話,告訴王先生,他們決定留在那裏不再回來了,讓王先生把她和小孩子們的所有東西都郵寄到卡爾加裏。這個消息對於王先生來說猶如晴天霹靂。他曾試圖勸前妻帶著小孩返回多倫多,但遭到前妻的拒絕。當時,有律師告訴他:現在小孩還屬於安大略省的居民,前妻在未經王先生同意的情況下,帶走兩個小孩,法庭是可以幫忙追回來的,這時所需的花費較少;如果超過了一個月,到時候就算是花再多的錢,也難再追回來了。

這時的王先生也有他的猶豫,由於來多倫多後把家安在了並不安全的區域,在過去的幾年中曾多次發生槍擊案件,並且他們所住的房子也經常有人來踢門。白天走在街上,有時還會受到路人莫名的謾罵。王先生擔心正處於反叛期的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對他的健康成長無益,所以一時拿不定主意。正是這些許的猶豫,讓接下來的事情變的越來越麻煩。

2007年9月28日前妻終於回到了多倫多,但隨之而來的還有王先生的小兒子以及一份分居協議。前妻想與王先生協議分居,並要求分割財產,把小兒子留給他撫養。在王先生並沒有緩過神來的時候,前妻又已經離開了。被前妻拋下的小兒子才年僅15個月大,他的到來讓王先生亂了手腳,因為年紀過小,不能丟在家中不管。因此,王先生只能在工作與兒子之間選擇了後者。

出國只因隨大流

因為孩子的關係,王先生已經安排好的工作也只能選擇放棄,這讓本來就不富裕的他手頭更緊了。說起資金匱乏的問題,王先生回憶起國內的時光,他說他和前妻是在學校裏認識的,當時前妻是學校裏的一名老師,而王先生在同一所大學讀研究生。他們相知相愛走進了婚姻的殿堂。婚後的生活應該說是幸福的,因為兩個人都有很好的工作很高的收入,住在大城市的大房子裏,無憂無慮。

當時決定出國一方面是想做出點改變,以為國外遍地是黃金;另一方面是因為周圍的鄰居、朋友都紛紛出國,他們也想趕個潮流,尤其是妻子特別想出國看看,於是他們變賣了家產,來到了加拿大的曼尼托巴。而後妻子又提出想來多倫多,好不容易舉家來到多倫多,並買了便宜的小公寓安好家後,沒過多久妻子卻又執意去往卡爾加裏,在王先生沒有同意的情況下,選擇了離婚。王先生說事情走到今天這一步,都是因為前妻覺得他沒本事,賺不到錢。

王先生覺得非常委屈,他說,無論在什麼地方都要一步一步的來,不可能一口吃個胖子,他來到加拿大後經常同一時間打三份工,為了養老婆和小孩,他已經盡力了。但前妻並沒有因為他的努力而感動,反而拜金的心是愈演愈烈。

據王先生所知,前妻的姐姐在卡爾加裏做按摩的生意,經常打電話來說賺了大錢,前妻就是因此才迫不及待的慫恿王先生搬家去卡爾加裏,但王先生覺得剛在多倫多買了房,還沒有安頓好就又要轉去別處,很多事情都不好解決,也許正是這個意見上的分歧,導致了前妻下決心離開。

王先生說如果再有一次機會讓他選擇的話,他一定不會選擇出國,本以為會有個好的改變,誰知道竟然弄的好端端的一個家支離破碎。他也奉勸那些盲目跟風出國的人們,不要再犯傻,再自尋苦楚。

離婚並不是解脫 更多是不公和委屈

說起離婚的始末,王先生說他從沒有想過結果會是這樣,他分明是一個好父親好爸爸,但被前妻在法庭上說的一文不值不說,還把責任全部歸咎於他的身上。想當初帶著孩子不告而別,要求投機取巧的賺錢,未經同意亂刷信用卡餘額的人,現在反而趾高氣揚反過來指責別人的不是。

多倫多買房故事:跟風出國悔不當初 懦弱縱容釀悲劇
多倫多買房故事:跟風出國悔不當初 懦弱縱容釀悲劇

2013年4月11號,前妻把王先生告上了卡爾加裏的法庭,因為沒錢又要照顧小孩,所以王先生就只把材料寄往了卡爾加裏,本人並沒有出席。他以為本是一場志在必得的官司,誰知道卻輸的一敗塗地。不但沒有拿回兒子和他應得的權益,反而還要支付前妻的律師費用。

王先生覺得並不甘心,現在他就想再打一場官司把屬於自己的那份權益要回來。他分析敗訴除了他本身的一些因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沒有錢請一個好律師。當初準備材料的時候,他只有不斷諮詢那些政府安排的免費律師,可是沒有哪個律師能完整解答他的疑問。

在準備材料的過程中,他找過一名律師,原本是讓律師幫助他重寫一份被告自辯書,誰知這位律師草草應付了事,並沒有替他重寫,而是把他寫的自辯書又添寫了幾句就返還給他,並向王先生收取了500元費用。王先生說,當時因為自己的軟弱並沒有過多的表示什麼,現在回想起來頗有種被欺騙的感覺。

王先生感歎他的歷程就如同電影《當幸福來敲門》中威爾·史密斯所飾演的那個單身父親一樣,為了自己與兒子的生計到處奔波。他期待著最後也能有苦盡甘來的那一天。

他希望通過記者把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跟風,不要輕信他人。並且也希望得到大家的幫助,更希望有好律師可以和他聯繫,幫他渡過難關。王先生說“我不求有回報,但求作為一個稱職的好父親能夠不要受到懲罰。”他呼籲那些和他有同樣經歷的朋友,可以站出來支持他,為他聯手簽名支持他去法院進行抗議。

上海媽咪”海淘“新西蘭學區房

當上海的天價學區房看得我驚心動魄之後,我把眼光放到了穿越半個地球的新西蘭。辦了旅遊簽證,我第一次搭上這個完全陌生的國度,決定去給兩個孩子安個家,當然,要先挑小學和學區房。

上海媽咪”海淘“新西蘭學區房

新西蘭是唯一一個小孩5周歲就能留學的移民國家,且學費不算貴。我和老公對走這一步的預期是:

最好的情況:夫妻2人辦成功綠卡或者工作簽證,孩子讀書也可免費了。

最差的情況:孩子留學,父母邊陪讀邊找機會轉簽證類型,或索性一方也陪著留學一年,之後就比較容易留下來。

13年11月的某天,當我們坐了十幾小時飛機,疲憊不堪地拖著孩子們走出奧克蘭機場時,不由精神為之一振,久違的藍天白雲,纖塵不染的馬路,一眼可以望到好遠的風景,沁入心脾的清澈空氣,小朋友們頓時興奮得上躥下跳。

第二天,去了下市中心方便瞭解市容,在伊甸山上飽覽了整座城市的風光,下山的時候,4歲的哥哥突然冒出一句:“媽媽,以後我想在這裏上學。”驚訝得我頓時說不出話來,既然孩子也那麼喜歡這個地方,那就這步繼續走下去吧。

那麼新西蘭那麼多區域那麼多小學,該怎麼選呢?

考慮到奧克蘭是新西蘭最大的城市,擁有新西蘭三分之一的人口,華人比例也是最高的,我們找工作的機會也相對大些,所以我們首先鎖定了奧克蘭,儘管奧克蘭周邊許多風景更美麗的城市,房價大約只有奧克蘭的一半,但是如果最後沒有工作機會,那也是惘然。

接下來,就說說,我個人是怎麼挑學區房的,由於每個人的需求都不一樣,所以這些內容僅供大家參考。

顯然,私立小學是不需要學區的,但是考慮到經濟因素,加上孩子還不會說英語,進私立怕孩子學習壓力太大,所以範圍上,我僅考慮公立小學。

奧克蘭的公立小學和國內一樣採取就近入學的原則,跨學區上學當然也是有可能的,那是在人家招不滿的情況下,也會接受out of zoon的申請。在教育水準上,奧克蘭的公立小學其實差距並不大(用很多華人的說法是,到哪都是玩,呵呵),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當地人眼裏根本是沒有小學學區房的,只有中學或高中的學區房,因為中學和高中就有很多名校綻露頭角了,而新西蘭的中學和高中同樣是就近入學的(沒有國內的中考喔),所以無論是老外還是華人,都會想方設法買名牌中學或高中的學區房,房價瞬間就上去了,比如同一條馬路上是不是名校學區,價格可以浮動20%以上。

而對我而言,一則預算有限,二則中學或高中至少還有7、8年的時間,到時候我們在不在新西蘭也未可知,更何況真在那裏也是可以換房的,就不去湊這個中學名校學區房的熱鬧了。

那麼接下來,該買在什麼地段,有沒有必要挑小學,該怎麼挑的問題就浮上水面了。很多華人家長都知道,奧克蘭每所小學都有一個教育局給的decile分數,這個分數和教育品質無關,只和學校周圍居民的收入水準,和政府對學校的補助有關。比如說decile 1的小學,說明周圍居民收入水準最低,相對來說政府給的補助最高,這樣做是為了保證裏面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得到相同的教育水準;而decile 10的小學,說明周圍居民收入水準最高(顯然房價也相對貴),而政府給的補助則最少,因為高收入家庭的家長會給予一部分donation。設定decile分數的初衷,是政府為了保證基礎教育的公平性。然而很多當地人,特別是華人,喜歡把它作為評價小學好壞的標準,都想去10分的小學,認為這樣孩子接觸的同學,家庭條件和素質都會比較好,人以群分嘛。

但是我覺得,光以decile分數為準則顯然是不夠可靠的,如果去看新西蘭的華人論壇,會發現有些10分的小學也有很多負面評價,而也會有一些7、8分的小學家長評價很高的情形。

那到底應該怎麼來看小學呢,我當時找到的一件寶貝是新西蘭教育局官網給的奧克蘭所有小學的excel清單,裏面除了有每所學校的基本資訊,包括decile分數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參數,就是每個學校各個種族的比例,這張表格的更新日期是13年9月10日,對11月要去買房的我來說,是非常updated了。

http://www.educationcounts.govt.nz/directories/list-of-nz-schools

先要說一下,新西蘭關於種族的背景。新西蘭的當地人是毛利人和島人,說到底就是當地的土著人,吃政府的福利,不怎麼幹活,懶散,小偷小模很多,毛島人多的地方,治安通常也不好,我實地考察下來,毛島人基本就是又黑又壯,身上有紋身,有的還帶鼻環,比較矮的樣子。你不會希望你的孩子和這樣的孩子做同學的吧。事實上,奧克蘭的南區和西區,很多學校毛島人比例達到50%以上,所以那裏的房價確實便宜阿,但是很多人不會去的。

所以,我filter那個excel的第一個標準,就是毛島人的比例低於10%的學校。filter出來,還是有好多,但是已經發現,所有filter出的學校都在奧克蘭的北岸、中區或者東區,南區和西區一所也沒有。而且根據這個標準,filter出的學校,decile分數都在7分以上,說明毛島人確實是低收入群體的主流。

很顯然,由於小學是就近入學的,所以一個區域小學的種族比例一定程度上反映著整個區域居民的種族比例,是非常具有參考意義的。換句話說,你將來和什麼樣的人群住在一起,看區域對口小學的種族比例數據即可。

所以,我繼續做我的filter工作,目標是為孩子未來奠定一個好的交友圈。在我看來,小學階段,老師不是最重要的,同學才是最重要的,交什麼樣的朋友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看當地的華人論壇一直評論說印度人難弄,菲律賓人素質不太好之類的,所以我把印度人或菲律賓人超過10%的學校filter掉了(請不要罵我種族歧視,我只是為孩子交友考慮而已,我本身是絕對沒有這個意思的)。

由於孩子上來不會英語,擔心他在白人為主的學校裏會受bully(欺負),所以我把白人超過70%的學校filter掉了。

我希望孩子不要忘本,能夠在亞裔華裔多一些的學校,幫助他認可自己,增加自我意識,所以我把亞裔低於20%的學校filter掉了。

這麼一filter完,發現範圍立刻縮小了,再去除幾所網上負面評價比較多的,保留下來的候選學校在北岸有6、7所,在中區有4、5所,在東區有2、3所,其他區域沒有。有意思的是,去當地房產論壇上比對,我通過小學種族比列filter出來的一個個具體區域,和論壇上大家常說的“好區”的定義竟是非常吻合的。

另外,由於中區我filter出的學校的學區同時又是中學名校網,房價駭人,所以中區先被我排除了。

在我去奧克蘭之前,買房子的區域已經鎖定在北岸或者東區加起來8、9所小學的學區範圍內。

以上攻略僅是我從個人需求出發的一些經驗,對大家只能作為參考啦!

 

看看牛人如何用5000美元5年套18套美國公寓

5000美元5年套18套美國公寓,挺起阿裏有些天方夜譚。像這種空手套白狼的事情,好似天上的餡餅。但是,這確實是真的。來看看他怎麼做到的吧?

9點半,依約走進杭州三墩一所環境清幽的學校,海棠正開得熱鬧。推開四樓辦公室,一位年約半百、穿著赭紅色休閒西裝、燙著捲髮的男士迎出來,正是昨天剛剛從美國回來的張先生。 1986年,張先生在同濟大學讀完工民建本科、結構力學研究生以後,去了美國。他發現美國的環境,只有有錢才能證明自己。於是他決定放棄學業賺錢去。

首付款 是問銀行借的

直接做生意要有資金、會管理。他決定投資房產。但是,張先生此時手中只有打工積累的5000美元!他決定找銀行貸款。

但是,所有的銀行無一例外地告訴他:你沒有信譽,沒有可抵押的財產,我們不能借錢給你。一位經理最終給了張先生一份檔,詳細列著銀行可以放貸的一些規定。張先生回家研究了一夜,終於有了主意。第二天一早,他找到這位經理:“我有5000美元,先存入你們銀行。然後你們再借給我5000塊。”經理說:“制度倒是沒有不允許這麼做。但是你為什麼要這麼幹呢?”張先生笑了:“只要符合規定能給我貸款就可以。 ”

花了三個月時間,張先生讓這5000美元先後在7家銀行走了一圈,付出了一定的利息後,他獲得了這7家銀行的信用積累,貸到了3.5萬美元。

5年後 買下18套公寓

3.5萬美元,最多只能做一套房的首付。研究了大量美國法律後,他想到了幾個辦法。

第一是讓房子儘快升值,向銀行再抵押。美國房子倒是不貴,但人工很貴,10萬美元買進一套房子,首付 2萬美元,他自己動手維修,粉刷牆壁、油漆地板、修理花園。花很少的成本裝修一新的房子再進行評估,往往會高出3萬美元。他就拿著這個新房子再去找銀行:“我要求再貸這3萬美元。”由於有了一定的信譽,又有了房子這個抵押物,銀行往往會同意。拿到錢,張先生又去物色他的下一套房……

除了向銀行借,張先生還把主意打到房東身上。有個房東,10萬美元賣房子,張先生找到他:“我願意出11萬美元買你的房子,但是你要借給我2萬美元作首付。”有好幾次,張先生就這樣借房東的錢來買房。

5年以後,張先生拿著手上的五套房再次找到銀行:“這五套房,5年來我已經還清了一半貸款。現在,我申請把這一半貸款再貸給我。”於是,他獲得了一大筆錢,買下了一幢5層樓的房子,包括18套公寓。他太太很擔心地問他:欠了這麼多錢,你怎麼睡得著覺?張先生卻很得意:“現在,睡不著覺的應該是銀行!”

逛法院 也能做成生意

當然,張先生最終的目的是要自己賺錢,而不是讓銀行睡不著覺。所以,買的房子最重要的是便於出租。

要想把房子租出去,首先要選好地址。“平民區的房子不能買,治安不好,租客常要拖欠租金。富人區的也不能買,房價貴,還不容易出租。我住在新澤西州,有很多大的工業企業,這些企業中的藍領工人,有相對穩定的工作,也需要住房。”

房源也是個重要問題。“找房屋經紀人、看報紙廣告,肯定找不到好房子,早被經紀人先下手為強了。”張先生想到一個絕招:美國離婚率挺高,律師費又貴,很多家庭散夥,都希望儘快賣掉房產分割財產。張先生就隔三岔五去各個法庭門口逛。看到有離婚的通告,趕緊給他們寫信:“生活中誰都有意想不到的事,我是個房產投資者,也許我可以幫您。”平均一個禮拜,張先生會發十幾封這樣的信。半年下來,他還真接到三個人回音,做成了兩筆生意。

平時有空,張先生就在各住宅區逛。看到哪戶人家窗壞了也不修,基本就能判斷是房客租來住的。他就想方設法聯繫上房東,要求買房。

讓房子24小時賺錢很不容易

不用花錢的買房遊戲看似輕鬆,其實內中的辛苦,是很多人無法承受的。“你想讓房子24小時為你賺錢,其實你也得24小時為房子工作。比如,出租的這些二手房,最常遇到的是馬桶壞了。半夜裏房客也常會給你打電話,讓你馬上去通下水道。買房出租的那些年,我每次出門旅遊休假,都不能超過一個星期。”

與房客鬥智鬥勇,更是一件費精力的事。“為了房租的事,經常免不了上法院,美國律師費是很貴的,我又自學了很多法律知識,儘量自己打官司。”

像他一口氣買下的那18套房子,原先的房東是位老太太,“當時,這些房子出租的市場價是500美元,而那位老太太一直只收300美元。買房子前,我正是看中了這個漲價空間。”18位房客很快聯合起來,拒絕付租金,還把張先生告上了法庭。

張先生馬上分頭找房客:“打官司你也要付律師費,而且官司最後肯定是我贏。如果明天你就撤訴,我就只收你450美元,不過你千萬不要跟別人說。”就這樣,他成功分化了房客,這幢房子就開始為他賺錢了。

在美國買房沒那麼容易

“去美國投資房產”,最近成為不少人關心的話題。張先生告訴記者,會投資的人,現在確實是個機會。“ 但是,房子是需要管理的。如果你人都不去,肯定是不行的。”那麼,怎樣才能在美國投資買房?記者採訪了浙江省旅遊集團出國服務有限公司移民部經理、高級移民顧問陳偉召女士。

問:如果沒有移民,我能在美國買房嗎

答:美國絕大部分州郡政策上都不限制購房者的身份,一般而言公民、居民和非居民外國人擁有同等的購房權力。

問:我是為了孩子去美國讀書才買房的,美國有“學區房”的概念嗎?怎樣找到合適的房子?

答:持有美國綠卡的人都可以享受免費的中小學公立教育以及相對廉價的公立大學教育,前提是他們的房產位於相關的學區內。事實上,美國的每處房產都有其所屬的學區,只有學區內的居民才能享受減免教育費用的待遇。想買房最好有專業的房地產經紀來協助。

問:如果買一套30萬美元的房子,除了買房的錢,我還要支付哪些稅費

答:交易成本主要有:律師費,勘查費,產權保險費,房檢費,房屋估價費,政府登記費,地稅調整,貸款費用(若申請貸款);此外還有預付的年度費用:物業管理費,物業保險費,物業稅。一般過戶費用為房價的2%左右,在有貸款的情況下額外的稅費會導致房產交易的成本增加1~1.5%。

問:有人說買得起房交不起稅是怎麼回事?

答:美國房產每年需要繳納的物業稅及物業費是比較高的,一般總額在房價的2~3%左右,基本上完全用於社區設施及市政公共產品如學校、醫院、員警、道路等等的維護。相應的,美國房產每年的租金也一般占房價的7~10%,比國內的租金回報要高。

如果想瞭解更多,歡迎前往美國資訊【投資指南】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