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豪宅房價飆升 然中位價住宅仍唾手可得

溫哥華與多倫多樓市紅火,不少房屋售價飆升至100萬元以上,還有政客企圖出招控制樓價;但有最新研究報告稱,「百萬房屋」並非佔市場大多數,中價樓仍唾手可得。

據加拿大房貸專業人士協會(CAAMP)的研究指,售價100萬元以上的房屋,其實在全國只佔極少數。該協會在一段長達27個月的期間內,針對每年搬進新居的62萬個住戶進行分析研究,發現不論是獨立屋、半獨立屋或多戶房屋,售價逾100萬元的,只佔全國房屋總數的1%。

協會的報告發現,獨立屋類別中,只有2%的房屋售價過百萬;全國各地約10%獨立屋售價介乎60萬至79.9萬元;而絕大多數的房屋(83%)售價,在50萬元水準以下。

報告又指,近年溫哥華獨立屋平均售價升至140萬元以上、多倫多逾115萬元,類似的「貴價樓」只集中在這兩大城市。

加拿大帝國商業銀行(CIBC)首席經濟分析員托爾(Benjamin Tal)稱,「問題的癥結在於,若政府針對溫市和多市房地產出招降溫,則會連帶影響全國其他城市的樓市。」

以省份計算,過百萬元的房屋大部分在安省,但CAAMP進行研究的該段期間內,此類房屋的買賣只佔整體銷售的3%,卑詩省只佔1%。報告因此認為,少數貴價屋不足以影響整體樓市。

另外大溫地產局(REBGV)也強調,區內可負擔房屋仍數量充足,去年大溫房屋總銷量當中,有約70%的售價維持在80萬元以下。其中柏文單位(視乎大小和地點)售價,在20萬至60萬元間,城市屋介乎30萬至80萬元。

CAAMP協會主席梅菲(Jim Murphy)說,45%的受訪者屬首次置業,他們平均花了30.6萬元購買房子,當中包括在溫市和多市的房屋;若在其他地方置業,30萬元可買到很不錯的房屋。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多倫多競價站不斷向週邊蔓延

多倫多獨立屋屢創「癲價」,上月二手物業平均售價達115萬元,按年飆升近兩成,令不少無力應付人士、甚至是原多市業主,紛紛選擇到鄰近地區置業安居。

「業主封盤成常態」

巴裏(Barrie)、鹹美頓(Hamilton)和基秦拿-滑鐵盧(Kitchener-Waterloo)地區,素來是未能在多市置業人士的覓房勝地,但近期連更偏遠地區,包括鮑曼維爾(Bowmanville)和卡靈頓(Clarington)東部的柯蒂斯(Courtice)等,都爆發准買家競價戰。

鮑曼維爾的地產代理Kim Downey最近放售位於韋比市的物業,作價39.9萬元。她接到7個准買家問價,更有人出價較原價高出4萬元:「過去數月,這區幾乎所有業主都封盤,已經成為常態。(房屋)供應緊張,需求卻殷切,而且相對(大多區)西部仍然便宜,不過我認為兩地房價的差距正在收窄。」

原居於小印度區一兩房洋房的Heidebrecht夫婦,花兩年仍未能在市內覓到價錢合適的獨立屋,最後決定以70萬出售現居,搬到基秦拿森林山(Forest Hill)一間四房獨立屋。新居面積不僅大舊屋一倍,售價更僅48萬元,兩夫婦的按揭貸款由20萬元,一口氣減至2萬元,讓女戶主可選擇不工作,全職留在家照顧兩名孩子。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5月溫哥華房屋新建率降低4%

加拿大房貸暨房屋公司(CMHC) 公佈5月份全國各地新屋起建統計數據,大溫經季節調整後的6個月移動平均年率(SAAR)為1萬9000個單位,較對上一個月的1萬9765個減少近4%,無論獨立屋或是多戶單位皆然。

若以整個卑詩省來看,同樣呈小幅下滑的狀態,5月份全省移動平均年率為2萬8733個單位,較4月份的2萬9331個減少約2%,若以實體單位數而言,卑省5月份僅有2萬5000個單位起建,比4月份的3萬7000個單位下跌32%。

CMHC資深市場分析師亞當馬奇(Robyn Adamache)表示,今年1月到5月動工的新房,超過一半是在素裏與溫哥華兩地,再加上列治文、蘭裏區與北溫市共五個地區,則是大溫地區中,前五個有最多多住宅單位建案開工的地點。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熱衷教育 投資有道 中國富人推高溫哥華房價

本·王(Ben Wang)在一個安靜書房裡練習書法,往窗外眺望,可以看見溫哥華的西灰岬(West Point Grey)豪宅區密集的核桃林。這名16歲的高中生,正將毛筆沾滿墨汁往紙去,時而細致、時而有力地運筆書寫著。

本·王出生在喧鬧擁擠的上海,自小就接觸到了書法這門優雅的藝術。此刻,他正在書寫一首古詩,這意境和溫哥華西部的靜謐相得益彰。

王氏家族可以說溫哥華新移民業主的典型代表。本·王的媽媽是上海法院的法官,爸爸是廣告公司經理,這對夫婦在中國獲得成功後,就將兒子送到加拿大來接受教育。

本·王來到加拿大後,媽媽很快也過來了,再接著奶奶也過來了。這家人就在西灰岬一條安靜的街道上,買下了一棟兩層的白石頭別墅,而附近的房屋總價都在300萬加元左右。

溫哥華房產是中國資金最安全的港灣

查看溫哥華精品房源

現在的溫哥華本地人正滿腹牢騷,他們懷疑中國富人導致溫哥華房價飆升。這裡的獨棟住宅中間價是平均收入的10倍以上,比除了中國香港以外全球任何地方都貴。

就在今年3月,一位中國商人斥資5000萬加元搶購了距王家房子僅幾英裡的一處海濱住宅。溫哥華幾家房地產公司報道,去年有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房子被中國人買走了。

不久前,前加拿大駐華大使穆羅尼(David Mulroney)對加拿大國家電視台CBC說:“從悉尼到紐約到倫敦,中國內地購房者在全球一路掃貨,推高了國際大都市的房價,加拿的大城市——尤其是溫哥華也不例外。”像許多溫哥華人一樣,穆羅尼想限制高端房地產投資,以保護低收入購房者。

中國資金流入溫哥華的的跡像再明顯不過了。在該市區南部,列治文(Richmond)郊區已經擠滿了一個個中國市場,商場、發廊和英語學校無處不在。在列治文最繁忙的街角,中文招牌比英文招牌更加明顯,豬肉包子比漢堡包更容易買到,你就算購物一整天也不用說一句英語。在輕軌沿線,隱約可見的產權公寓開發項目正拔地而起,以滿足新買家的需求。

 “對於中國的投資者來說,有兩樣很重要的東西:一個是家庭,另一個是房地產,”Adera公司的營銷經理Eric Andreason說,“中國人非常精明,他們了解房地產。他們知道一旦在好地方買了房,就要牢牢抓住,這樣對日後有好處。”

Eric Andreason還稱,許多像王家一樣的中國家庭,到溫哥華是為了讓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同時還可以讓他們的資金免受中國房市泡沫破滅所造成的危機。手上有數百萬美元的閑錢,一個新房看起來是最安全的港灣。

政府徵稅難解溫哥華高房價問題

溫哥華市長羅品信上周與省長簡蕙芝關於投機稅與豪宅稅的書信往來,引爆的話題餘波蕩漾,城市發展協會(Urban Development Insitute)行政總裁麥梅蓮(Anne McMullin)8日表示,溫市房價問題罪魁禍首應並非外國買家,僅是簡單的供需失衡。

麥梅蓮在溫哥華太陽報的評論中提到,溫市占地115平方公里,但在2001至2011年這十年間,卻增加了6萬9000人,但房屋總量僅增加2萬8000個,在目前總共26萬5000個住宅中,僅有4萬7000個是獨立屋,在僧多粥少的狀況下,開徵投機稅根本無法解決房價問題。

政府徵稅難解溫哥華高房價問題

但麥梅蓮認為,仍有必要收集外國買家與投機炒房的相關資訊,若真有辦法在不影響現有房屋價值的狀況下,開徵新稅解決房屋可負擔問題,確實是值得考慮,但她仍強調目前的問題是出在資源有限。

麥梅蓮進一步指出,溫市房市目前面臨的問題嚴峻,不論市場內的外國買家比例多少,未來房價一定還會不斷攀升,其中之一的解決辦法就是以公寓大樓,或者更多的多複式單位住宅來取代獨立屋。

她認為最簡單的政策有時反而最有效,也就是在需求量最大的地方,興建更多的住宅單位,而不是以更多的限制或規範來箝制相關發展。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溫哥華房價飆升 新屋售價超過400萬元

地產經紀呂永慈指出,400萬元在溫哥華西區,已無法再像幾年前能買到地稍微大一些的全新獨立屋,以中國移民偏愛的6000呎地興建的新屋為例,目前售價約在480萬元至500多萬元。

如果仍是堅持較大地,且堅持住在西區,可能只能退而求其次,購買10多年或20年的舊獨立屋。

溫哥華房價飆升 新屋售價超過400萬元

目前在中央放盤系統(MLS)銷售掛牌價為400萬元左右的房屋,有的是保養得宜的舊房屋,但也有的只剩土地價值的待拆房屋,例如在溫市格蘭護街(Granville St.)6600號路段的一間屋齡不詳、外貌失修的房屋,土地有1.2萬尺,欲以400萬元求售;另一間位於西45街1000多號路段,屋齡有55年的房屋,則以399萬元求售中。

呂永慈解釋,那些只剩土地價格的房屋,如果位在主要幹道旁例如格蘭護街,由於經過土地變更申請,是可以興建城市屋的專案,所以土地價格上漲厲害,她分析,如果該房屋位在內街,則價值應該只有200多萬不到300萬元。

另一名地產經紀Angelina Lin則說,由於西區樓價上漲太貴,一些身家不那麼豐厚的中國移民,只好轉戰本那比或列治文,一般尋找200萬元以下的房屋。

她說,最近樓市火熱,連一些作為經紀認為掛牌價太貴的房屋,都能收到好幾個出價,且出價又比掛牌價高,超乎預期。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溫哥華公寓造價成本急速攀升1戶成本逾50萬

溫哥華房地產市場旺,除獨立屋外,公寓也相當搶手,價格已飆升至讓不少家庭難負擔。但若從土地價格、建築成本和各類市府收費等數據計算,在溫哥華蓋一個公寓單位的成本就最少要50萬元,因此價格想低都難。若以一間800平方呎的公寓計算,就算在溫哥華市中心以外地區,地價平均每平方呎280元,而興建一棟高層公寓的成本約為每平方呎282元,因此一棟公寓的基成本為每平方呎562元,800呎單位即為44萬9600萬元。

溫哥華公寓造價成本急速攀升1戶成本逾50萬

此外每間公寓單位還需加上市府的各類費用,例如一個名為“社區容貌貢獻”(CACs)的費用,是以土地重畫為高密度後,新價格的75%,一棟單位的CACs約為4萬8000元。其他市府開發費等又讓每單位成本上升1萬1700元,各項雜費還需要約1700元。 

將以上費用合計,一棟在溫哥華的混擬土公寓單位成本約為52萬5700元,每平方呎約650元。而這都是基礎成本,若加上宣傳費、市場費等,則每間公寓單位的成本已不只此數。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加拿大買房難 首期款貸款竟達100億

加拿大人從家人、放貸人以及信用卡處借來作為購房首期款的總額已經達到了每年100億,占所有首期付款總額的13%。根據CAAMP的一項調查顯示,儘管購房首期款主要還是來自個人和家庭儲蓄,但是在過去兩年裏首次買房者的借貸額占其支付的首期總額188億的比例已經超過了25%。將近有20%的第一次買房者接受了家庭的資助。

加拿大買房難 首期款貸款竟達100億

對那些從RRSP存款帳戶裏每年取出近26億作為首期款的購房者,16%的人表示他們借貸是為了填補退休金存儲帳戶。儘管房價仍在上漲,利率很低,但加拿大人支付的首期款占的房價總額度的比例卻越來越高。比如,第一次購房者過去的首期款平均額度是6萬7,約占所購房價的21%。而多次購房者的平均首期款卻提高到了18萬5,約占48%。

這主要是得益於極低的貸款利率,今年平均貸款利率僅為2.68%,低於去年的3.08%。 

但是此次調查結果顯示伴隨著首期付款中借貸比例的增加, 加拿大購房者通過貸款和房屋淨值信貸額度實現的平均融資額度達到了房價的78%,在第一次購房者中這個比例增加至85%。

儘管現在是首期付款比例很高和利息率很低,但是借貸的增加使得超過1/4的首次購房者表示如果聯邦政府把首期付款最低額度從5%提升到10%,他們將無力承擔購房的負擔。
來自CAAMP的首席經濟學家Will Dunning表示說, 基於目前首次購房者占加拿大所有購房者的比例達到了45%,提高首期付款的規定將會對房產經紀產生巨大的影響。

“10%的首期款要求可能會引起房產銷售的劇減,從而導致房產市場的衰退,使當地經濟陷入低迷”Will說。這個推斷是基於最近幾年加拿大房地產市場,除了多倫多和溫哥華以外,房價上升都比較平緩,僅僅在過去一年裏上升了1.4個百分點,而多倫多和溫哥華兩地則上升了將近13個百分點。

很多購房者在調查中都表示他們相信低利息率正在使得過多的加拿大人買房,但是他們很多都對當地的房產市場產生的泡沫表示擔憂。但是同時大多數人都表示他們認為自己有能力負擔房子,並且能夠安全度過可能出現的市場衰退。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溫哥華樓市高燒不退,打房措施即將出臺!

面對溫哥華高房價問題漸趨嚴峻,溫哥華市長羅品信(Gregor Robertson)率先於上月22日建議省府徵收投機稅,他在同一日寫信給省長簡蕙芝,也希望省府提高豪宅的交易稅,用於興建可負擔房屋。從信件中也可看出,投機稅並非羅品信對簡蕙芝提出“打房”措施的首要建議。

溫哥華樓市高燒不退,打房措施即將出臺!

羅品信致函簡蕙芝的信中表示,房價不斷攀升,對中產家庭造成影響,因為住房供給不足,很多高學歷年輕人租不到好單位,也住不起昂貴房屋,並列舉多項房價已經超過民眾負擔的報告,提醒簡蕙芝正視溫哥華的房屋已經被某些人拿來炒房賺錢。他認為,房屋不應該成為只拿來投資或投機的商品。

羅品信建議簡蕙芝可透過修改“土地所有權法”、“土地鑒價法”和“房屋交易稅法”等措施,來改善本省房屋可負擔性和公平性。他說,當中最主要的做法是擴大增建中、低收入人士的新單位,其他方法可從稅務著手,包括:增加豪宅交易稅並將稅收用於可負擔房屋,對房屋速買速賣的投機行為課稅(即投機稅)、修改“溫哥華憲章”賦與溫市府追蹤空屋屋主的公權力。

羅品信相信,若採取這些“打房”措施法,可令過度火熱的溫哥華房市較趨緩和,避免年輕人力和技術人才外流,也用實際行動告知外界溫哥華的房子是用來住,而非投機買賣。

羅品信在信底的簽名處用手寫“隨時打電話給我討論啊!”,但現階段未知羅、簡兩人是否已就房價問題通過電話或深入交流。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

擁有加拿大高價住房的老人是否能領補貼?

卑詩省 (B.C.) 老年人擁護者伊莎貝爾·麥肯齊 (Isobel Mackenzie) 上周發佈的住房報告卻認為相反的例子很少——深入查看的話會感覺更好。

她的報告包含了幾份支持加強低收入老年人對溫哥華房屋的選擇的報告,這些報告我的同事達芙妮·不拉漢姆 (Daphne Bramham) 都認真總結過。

擁有加拿大高價住房的老人是否能領補貼?

但有一點引起了我的注意——她呼籲政府幫助低收入的老年人,這一點使其他方面的花銷比如公共設施,維修延遲到房屋被售出或是持有者死亡。以卑詩省不動產稅延遲機制為範本,這一行為會使省政府直接支付這些帳單,並全額賠償。加之房產在交手時稅率是非常低廉的。

麥肯齊的報告給出了一個極佳的案例,就是如果老年人能夠獲得幫助,盡可能長久地住在自己家裏,對於他們來說是很好的,對政府來說也很節省開支。

該報告並沒有止於大量的數字,但是它的確提供了一些情景——如果這一專案以每年 1.5% 的利率實施的話會發生什麼樣的事。

但是即使利率如此低,這也需要補貼,大量的補貼。雖然它為低收入的老年人每年提供的 大約6,000 加元左右的資金毫無疑問是一項福利,但是主要受益人卻是那些擁有高價房產的人的孩子。

為什麼讓老年人住在自己家裏就意味著要他們住在“老房子”裏呢?為什麼收入是評判“窮富”的唯一標準?

當然,不是每位老年人的房子都夠買一個新房子,並且還有剩餘的錢作生活費。但一部分老年人可以。所以為什麼沒有現金確有房子的老年人要縮減開支,並使用賣房得來的錢照顧自己的起居?為什麼年輕人不給予老年人補貼,讓他們住在自己家裏而非賣房子呢?

麥肯齊也問過自己這些問題,她的回答與其報告有點細微的差別。

首先,合格性應該是以收入調查為基準的,這為那些不需要錢的屋主提供低價的抵押品。

其次,她表示這可以成為政府收支平衡的專案。她的報告選擇 1.5% 的利率是隨機的,但是利率可以使稅收中立。行政成本能夠被壓得很低,並且政府有能力以更加低廉的利率借貸,這樣就能為老年人節省很多錢。

最後,她建議,根據收入,房屋價值的不同,利率也會有所變化。

我的結論是,如果收支平衡的原則能夠確立,這件事就值得做。但如果這意味著補貼有房產的屋主,就不值得做了。

歡迎前往加拿大房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