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房價起起伏伏,或跌或漲,我們就來看看東京房價走勢再決定投資方向吧
據說,當一個國家的房價開始高攀時,說明這個國家的經濟即將盛極而衰。因為錢本身沒有價值,錢只有流動起來才有價值;而當錢流動到房子這個環節時,就開始變成了鋼筋混泥土,凝固了、流動不下去了。
日本就是前車之鑑,30年仍然沒有翻身。房地產的瘋狂與崩潰,日本已經經歷過了。日本的錯誤,值得所有人警醒。
第一,在經濟發展,信用擴張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可以增長很長時間。
根據日本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從1955年有統計數據開始,一直上漲了36年。
知名財經評論人齊俊傑表示,日本跟我們一樣,上漲的時候都是一線城市漲,東京漲的最快最高。大概當年日本人也相信,日本只有一個東京,東京掌握著教育、醫療、金融、就業等等資源,所以東京房價不會跌。東京買不起了就買東京圈,東京圈買不起了,就開始買6大城市,最後再買小城市,從漲幅上來看,甚至6大主要城市的漲幅遠遠超過了東京圈和東京核心區的房價漲幅(有基數原因),這就是一種跟風炒作,不過潮起潮落,潮水總歸要退去。
而在80年代後期,地價的上漲急劇加速,直到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
齊俊傑指出,別管什麼一線城市還是二線城市還是東京核心圈,價格同樣是暴跌。只不過跌到後來,一線城市還能止血,而二三線城市根本就沒有這個功能。現在還在跌!有個朋友家的父輩買了一套大阪的房子,當年傾其所有,現在跌了一半,每年還要交著沉重的賦稅。根本賣不掉。
第二,在經濟停滯,信用擴張受阻的大背景下,房地產可以低迷很長時間。
房地產是長週期資產,受信用週期影響,價格的變化具有長期趨勢。一旦趨勢形成,就會持續很長時間。自從1991年房地產泡沫破裂之後,直到24年後的今天,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仍然沒有恢復。
對於一般人來說,住宅的價格走勢才是最值得關注的。日本不動產研究所的東京住宅價格指數從1993年6月開始。可以看出,東京的住宅價格從1993年開始至少下跌了10年,之後窄幅震盪。相信可能有很多日本家庭根本沒有意識到房地產的長週期屬性,在這10年間不斷抄底,讓很大一部分辛辛苦苦獲得的家庭財富被週期的力量摧毀。
日本朋友提到現在的房子,都是咬牙切齒,有一部分人徹底被房子綁架了,他們不得不繼續工作,只為了房子上的負擔,由於在日本開徵了房產稅,大約每年的房產稅率是5%左右,這樣算下來一套500萬的房子,你每年要交的錢是25萬,雖然日本人收入高,但面對這樣一筆錢,也是相當的撓頭。日本還規定了,房子買賣要交重稅,贈與也要交稅。於是日本人徹底瘋了,房子完完全全的砸在了手裡,再也賣不動了。
第三,週期的巨大力量不可忽視,潮漲潮落,有漲必有跌。
日本六大都市的地價從70年代翻了五倍,卻在泡沫破裂後跌去了60%左右。這背後是週期的巨大力量。當年日本人也並不相信週期,相信東京等核心都市的房地產價格由於稀缺性,會一直上漲。但是,經濟的規律最終打破了日本的「特殊性」。
關於房地產,日本能夠告訴我們很多,但最關鍵的一條就是尊重週期的規律。房地產受經濟週期,信用週期影響很大,而且是長週期,甚至超長週期資產。當週期上行,可以持續很長時間,一旦週期改變,則誰也無力回天。對個人和家庭來講,十年是很長的時間,但可能只是週期中的一瞬間。而個人和家庭的財富,則可能隨著週期的車輪上漲,也可能被下行週期的車輪碾碎。
一線城市房地產市場的瘋狂已經引發了業內的警覺。
易居(中國)控股有限公司執行總裁丁祖昱指出,在投機炒房推波助瀾之下,購買力和房價之間已經產生明顯斷層,再加上資本市場利好在2016年難以重現,所以對2016年深圳房價不能預期太高,特別是部分房價上漲過快的高端項目,可能會存在一定壓力。
而據一財網報導,上海中原地產一位內部人士表示:「我們認為今年的情況可能需要謹慎看待,去年上海樓市的交易量很大,已經開始透支,目前的房價由於交易標的較少仍在上漲,但如果漲到購房者不願意接手,市場自然會回調。而且,當房價需要靠三代人的力量才能買得起的時候,購房者也會猶豫。」
中信證券地產研究團隊也在報告中指出,如果2016年不出現降息,一線城市全年的樓市熱度可能不如2015年,深圳等房價絕對水平和漲幅相對透支的城市,甚至可能出現下跌。
而職業投資人黃生甚至認為,此次一線樓市的瘋狂的背後,是銀行信貸在年初的高度井噴所導致,長期必然無法維持,之後將迎來大跌!
著名財經評論員劉曉博則認為,當我們說樓市見頂的時候,是需要有一個精準的定義的。比如,它是美元計價之下的「見頂」,還是人民幣計價下的「見頂」。從中短期來看,中國中心城市的房價存在一個「美元頂」。或者說,在2016年9月30日之前,北上廣深的房價很有可能在以美元計價上,創出一個高點,而且是未來幾年內難以超越的。而如果以人民幣計價,一線城市房價仍然有明顯的上漲空間,而且在M2增速快過GDP增速5到6個百分點的大背景下,可能很難見頂。
相關資訊:投資日本房產成熱門 公寓酒店走俏
(據微頭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