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海外房产 土地使用年限需注意

2010年时,刘先生在中介的介绍下,以2万多美元拍下一套海外房产,觉得很便宜。谁知买房后,刘先生才发现,房子不仅旧,地段又偏僻。为了能用租金抵消日常房子的维护费用和税费,便对房子进行了翻新,花掉的钱都与买房钱差不多了。另外,由于房子是在“穷人区”,租客经常不按时缴租金,甚至“白住”,而他不可能为了租金,坐飞机去国外打官司。刘先生也曾想过把房子卖掉,但是卖房需6%的中介手续费,算下来最终还要亏本,现今刘先生对此次投资后悔不已。

如果你对投资海外房产感兴趣,除了要清楚投资需求和目的,最好提前了解以下6个问题。

投资海外房产 土地使用年限需注意

问题一:该国整体投资环境

除了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房产市场是否健康、是否对非本国居民买房有限购和税收以及汇率变化等,投资者还要了解清楚该国房屋租售比(即月租金和所买房产价值的比值),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若租售比值小,以投资买房,低买高卖形式较好;反之比值越大,以出租来获得稳定的收益较好。

问题二:该国买房的优惠政策

要了解各国的买房优惠政策。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非本国居民买房,申请银行的按揭贷款的利率能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贷款政策非常优惠宽松;像塞浦路斯,规定非欧盟国家居民只要购置30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即可获得该国永久居留权,享受本国公民待遇;还有希腊、西班牙等国也有类似的政策。

问题三:该国的土地使用年限

由于土地制度不同,各个国家的土地所有权也有所不同。海外很多国家土地都为私有制,一般来说购买了该国的住房时,也就获得了土地的永久产权。但也有个别国家有特别规定,比如泰国的房产土地使用年限是90年,到期后得归还给政府。

问题四:该房产的地段和升值空间

理财师表示,在投资海外房产时,投资者仍需选择大城市、好地段的房产,这样未来在保值、增值方面更具优势。但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充分评估当地房产的市值,避免买到有水分的房产;二是要选择该国的大城市,这样的投资才最有保障。

问题五:需缴哪些税费

现今不少海外国家的房价可能并不高,但在购房、持有、出售环节,成本很高。比如投资加拿大房产,购房时,需缴纳货品与服务税,还有土地转让税、省销售税以及验房费、补费、保险费和中介费等,这些费用约为房价的10%左右。房产持有阶段,还要向政府缴纳税,如多伦多的税率,现今约为房价的1%左右;出售时,还要缴纳各种税费,比如增值税、房屋转让费、中介费、验房费等等,这些费用积累起来就会摊薄投资的最终实际收益。

问题六:小心房产中介从中使诈

很多房产中介为了推销海外房产,宣传时故意夸大其辞。比如说在葡萄牙买50万欧元以上房产,24小时内就可办完手续,平均每年只需住7天就可享受在该国永远居住的权利,却对投资者还需通过葡语A2考试才能获得国籍资格一事只字不提。所以,最好自己能亲自去看房产,去了解,多咨询投资专家和成功投资人士,防止中介从中使诈。

 

继续加码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据了解,除了开发商大举“出海”外,险资也成了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主力军”,而且投资标的规模相对较高“险资”晋升为去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活跃企业。2014年,除了开发商加码海外投资力度外,”险资”在忙于举牌国内上市房企之际,对海外物业的投资动作也颇“猛”。

房企加码海外投资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继续加码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莱坊机构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金额大幅增加,从2009年到2014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已从6亿美元大幅升至约15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在6年间涨了24倍。

对此,莱坊机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是中国开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投资领域。此外,2014年,“险资”企业大举进军海外房地产业务,而且投资规模相对较高。

房企加码海外业务投资

“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是中国投资者最关注的三个市场。2013年中国流入这三个市场的资本较2012年增长了5倍。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投资者在这三个市场的交易额将达到或超过2013年的水平。”莱坊澳大利亚亚洲市场高级董事王家明向记者表示,其中,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增长最为强劲,2014年按年增长超过60%。

莱坊认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首轮浪潮受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各种优质资产以及银行购置自用物业所带动。而在第二轮浪潮中,大型开发商开始在海外市场开发物业项目,寻求多元化发展。直至当前推进的第三轮浪潮中,国内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正积极寻求核心及高回报的物业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其中投资者的组成及其对投资产品的要求较以往更多元化和难以预测。这些投资者包括超高净值人士(UHNWIs)、中小型国有企业和民营开发商。

莱坊董事及大中华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透露,除了万达、绿地等大型开发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外,一家中国内地的私人企业在澳大利亚对房地产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碧桂园和绿地。

而对于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6年间暴增24倍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王家明表示,“中国的政策环境推动投资者进行多元化的海外扩张;国内市场需求放缓;海外市场拥有更可观的回报率。”

换言之,中国市场放缓(回报低、缺乏值得投资的项目和住宅市场淡静)持续影响中国投资者和开发商。在中央政府鼓励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刺激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银行和开发商持续活跃在投资市场上。

事实上,国内楼市进入“白银时代”后,利润率不断被压缩,融资成本却仍旧居高不下,而从海外资本市场来看,获得贷款的利率相对较低,增厚了投资回报率。

以澳大利亚为例,王家明向记者透露,鉴于澳大利亚商业贷款额度能够达到整体项目的70%,而且贷款成本在4%-5%之间,而在澳大利亚投资房产的回报率维持在6%-7%之间,因此不管中国企业手里有多少现金,一般也会选择贷款方式投资。

“险资”出海投资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海”狙击海外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中,“险资”2014年的表现似乎更有看头。

莱坊数据显示,保费收入在11亿美元以上的15家保险公司中,有4家已经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还有8家保险公司表示对海外投资“有兴趣”。安邦保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阳光保险集团均已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其中,安邦保险拟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均收购位于伦敦的物业,阳光保险集团则宣布以4.63亿澳元收购悉尼的喜来登公园酒店。

纪言迅指出,由于保险公司最高可以将总资产的15%用作境外投资,因此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此外,根据莱坊对中国海外投资的了解,前20家中国保险公司中有40%的公司正考虑拓展海外市场。由此可见,未来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地产将保持较高活跃度。

关于中国的“险资”企业们看上了海外哪些业态的地产物业,王家明表示,“险资”出击海外地产业务一般投资写字楼物业,近期酒店也成为“险资”重点考虑范围。纪言迅补充道,“险资”投资海外地产主要集中在标准型建筑,更注重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同时也会考虑到同行竞争。

以阳光保险投资的悉尼喜来登酒店为例,其每年的租客率高达95%-99%,远高于悉尼酒店市场平均85%的租客率水平,因此该类高端酒店是中国“险资”投资的主要目标。当然,当大举投资门户城市的物业市场之后,中国投资者也开始分散投资项目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包括由过去投资核心写字楼和住宅开发到现在转向开发休闲和工业等物业。

更为令市场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对外投资房地产业务的脚步颇有迈得更快之意。2015年1月份,万达收购澳大利亚悉尼1 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设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另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复星集团与澳大利亚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公管理公司Propertylink联合宣布签约收购澳大利亚一宗办公楼物业,且该项目是配置在复星旗下保险资产中的。

对此,王家明直言,“如今投资者正将目光投向有长线回报的投资产品上。”此外,中国开发商的“出海”意愿近年来确实表现得较为激进,据莱坊监测显示,前20家开发商中,已有一半投资海外。如果把中小型投资者也考虑在内,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潜力很大。鉴于此,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更要把控“出海”的风险。

 

海外地产投资火热 2015年或超200亿美元

全球房地产市场蓬勃发展的时机下,中国各大投资机构、开发商及私人投资者都在积极参与其中。

借助海外投资,绿地集团2014年实现了155亿元人民币的海外销售,并一举超越万科成为中国开发商销售第一。

海外地产投资火热 2015年或超200亿美元

进入2015年,中国开发商及各种金融机构的海外投资仍然是热度不减,多家机构预测,中国资本海外地产投资2015年仍将继续创新高。

境外地产投资成新常态

根据世邦魏理仕《亚洲投资者进军环球房地产》报告,2014年上半年亚洲投资者跨国投资金额持续攀升,同比增长40%,23%的活跃资金来源于中国,仅次于新加坡(29%)和中国香港(25%)。

而据仲量联行数据,2014年全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创下新高,达到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46%。商业地产投资名列前茅增长近50%,超过112亿美元。现有的办公楼和酒店资产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选择。

中国的住宅开发商也在提升其海外投资配比,超过53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38%。海外投资的激增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资本来源地。

仲量联行指出,2014年中国在海外商业地产上的投资首次超过国内,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在地域上,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全球多元化趋势,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亚洲以外的地区,以寻找合适的资产。其中,欧洲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共吸引了超过55亿美元的投资;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投资者青睐的新目标市场,流入资本超过30亿美元;25亿美元资本则流入美洲。

仲量联行全球资本市场研究部总监David Green-Morgan透露,通过正在与仲量联行接洽的中国新投资者数量显示,2015年海外房地产投资很有可能持续增长,至2015年底或将达到200亿美元。

 

商业地产海外投资首超国内投资

仲量联行日前发布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激增,超过165亿美元,其中商业地产投资超过112亿美元,中国在海外商业地产上的投资首次超过国内。

商业地产海外投资首超国内投资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创下新高,达到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46%。商业地产投资超过112亿美元,增长近50%,办公楼和酒店资产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选择。海外投资的激增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资本来源地。从投资区域来看,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全球多元化趋势,其中,欧洲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共吸引了超过55亿美元的投资;2014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投资者青睐的新目标市场,流入资本超过30亿美元;25亿美元资本则流入美洲。

仲量联行国际资本集团中国区总监夏飏飏表示,中国房地产投资者在2014年对其整体投资组合进行了策略性的国际化调整。在中国宏观调控以及住宅市场低迷的形势下,中国开发商及机构投资者通过国际市场的多元化投资以实现持续增长。

 

海外置业有望持续升温 主题化旅游地产将兴起

2014年,海外投资、高端产品、旅游地产成了全年的置业热点,业内人士认为,今年海外置业有望持续升温,而高端市场,随着需求的逐步释放和购房者对产品品质要求的提高,越是稀缺的产品将越受青睐。另外,旅游地产若想在今年进一步突围,则必须转型。

海外置业有望持续升温 主题化旅游地产将兴起

稀缺豪宅仍将引领市场

回顾2014年,上海高端住宅市场表现不俗,各大板块的豪宅纷纷推出新品,可以说迎来了“豪宅年”。

高力国际在对于2014年的市场回顾中认为,尽管销售量在一轮政策放松后于年内最后数月有所回升,全年销售总量仍较2013年下滑24%。然而,成交均价继续上升,同比涨幅逾10%。此态势主要归因于豪宅市场销售量的持续增长。

数据显示,去年上海新建商品房成交均价同比上涨12.4%至27247元/平方米,增幅较2013年提升4.8个百分点。除却豪宅市场(均价50000元/平方米或以上),成交均价同比上升6.5%至23406元/平方米,增速较2013年则放缓2.8个百分点。

知名房地产专家蔡为民认为,自2011年限购以来,上海的豪宅需求被不断抑制,并仍然处在一个持续发酵的过程中,这直接导致了去年刚需项目的销量有所下降,而豪宅产品却表现不俗。

“今年,豪宅的需求同样还在,而成交是否能持续攀升,还要视产品而定。”蔡为民指出,购房者对于产品要求越来越严苛,尤其是高端住宅,较多是自住需求主导成交。因此若是真正“稀缺”的豪宅,仍然将引领市场,价格甚至会持续攀升。

海外置业或持续升温

购房者说

“选择海外置业,可以让自己的资产进行全球配置。”

“希望通过海外置业完成自己的家庭规划,让孩子可以享受到更国际化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育模式。”

去年,许多国内房企把目光转移到了海外,其中,绿地、碧桂园等企业加大了海外布局的力度。

与此同时,海外置业热情高涨。有相关数据显示,中国财富阶层移民投资的项目主要是海外置业,置业不动产在海外投资项目中占最大比重,人均投资达600万元人民币。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置业的热潮也引发了澳大利亚、英国、新加坡等国外房企来中国宣传推广其产品。

以伦敦的巴特西电站综合体住宅项目为例,去年底,这一由伦敦“传奇”地标建筑改建而成的城市综合体在上海举行发售会,备受业内关注。

“投资是许多人选择海外购房的一个重要原因,近两年来,国内楼市投资空间已不如从前。”上海中原地产研究咨询部经理卢文曦指出,所谓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里,从资产配置的角度来看,分散到海外有利于抵抗资产风险。

同时,各个国家不同的投资政策也给了购房者多样化的选择。

去年末,英国推出的房地产印花税全面改革也在海外置业市场引发关注。

对此,邦瑞·中国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白兮表示,“英国的房地产印花税政策以前是按照房屋总价征收,新的政策是分段征收,另外,新的政策还调整了税率。该政策将使98%的在伦敦置业的购房者未来在税率上受益,不出意外的话,2015年,将是中国购房者海外房地产投资的英国年。”

白兮还表示,伦敦房地产市场2014年增长了30%,2013年增长了20%,大大超过了几十年以来年平均增长6-7%的速度。新的印花税政策的推出,目的是为了抑制伦敦豪宅市场,并提振伦敦西区和西南区房价的增长。

另外,国内竞争激烈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得很多家庭将目光转向海外。德佑地产研究分析师赵葆根认为,“子女教育”和生活环境质量对选择海外购房者而言非常重要,购房者通常会考虑该地是否有知名大学、强大的经济实力和世界级生活方式,这也使得伦敦、纽约和悉尼这一类城市比较热门。“从这两年看,海外投资热潮越来越明显,预计今年海外置业仍将持续升温。”卢文曦说。

专家观点

伦敦将成为海外置业热点

邦瑞·中国中华区首席代表兼总经理白兮表示,2012年之前投资者是“选”房子,现在海外置业变成了“抢”房子。2012年之前,海外置业的理由更多偏向于移民、教育等,而目前置业者的新四大理由为:区块是否具有投资潜力、投资回报数据报表是否漂亮、区块在当地的排名以及租售比。

英国推出房地产印花税的改革,其中购买50-70万英镑区间的房子,印花税受益最大。而随着政策的持续发酵,英国伦敦会成为海外置业的最热的热点。

其实,位于海外房地产塔尖的市场并不多,伦敦是其中一个。其拥有语言优势、货币优势、金融优势和人才优势,拥有旺盛的租房来源。伦敦的张力不仅仅是房地产本身,而是金融、就业、教育等,是这些造就了其塔尖地位。

近日,2015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举行。会上指出,2014年全国旅游业实现平稳增长。预计国内旅游36亿人次,增长10%。2015年旅游业发展预期目标为国内旅游39.5亿人次,增长10%。

“主题化”旅游地产更受宠

随着中国旅游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旅游地产也逐年升温。

与普通住宅、商业地产不同的是,旅游地产高度依附于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具有科学的规划、功能复合、附加值较高和宜于投资等特征。这些特征使旅游地产在居住品质、投资价值和发展前景方面,比单一的住宅或商业地产项目具有更多的优势,因而备受开发商和购房者关注和青睐。

“做旅游地产,房企目前还处在探索阶段。如今的买家愈加理性,尤其注重生活方式,因此,房企只有根据置业需求来转型才能在旅游地产中突围而出。”蔡为民指出。

回顾2014年,房企摈弃了过去缺乏与产业结合、度假服务配套不完善以及固守传统住宅的营销模式等问题,转而结合多种自然资源、文商旅产业叠加、整合,提供休闲度假式的硬件设施和独有的生活方式。

某房企就直言,未来,开发旅游项目不再是过度透支资源,而是以合理价格提供休闲生活的多种选择,进而以产品、生活配套、养生文化概念等支撑项目,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购房者的青睐。

“简单而言,有‘主题’的旅游地产更好卖,例如养生、休闲度假、投资等这三类主题就是目前旅游项目主打的‘标签’。”赵葆根表示,今年底,上海迪士尼乐园即将开园,而周边以此为主题的项目的热销效应也将逐步凸显。

同时,业内人士认为,“主题”化旅游地产也使得上海周边的项目备受关注。

以位于周庄镇核心区域的云谷周庄为例,除了位于周庄这一生态景区,其更提供智能监控、智能定位、智能家居等服务,营造出不一样的“休闲度假”环境。同时,嵊泗天悦湾项目也为“说走就走”的度假生活方式提供了可能。该项目最大的优势是紧靠上海,从洋山港出发仅需45分钟船程,便可直达岛上,生活便捷。

 

海外房地产投资方兴未艾

近两年中国对外投资房地产的热情不断增加,投资规模持续扩大。莱坊最新发布的《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报告》显示,2009年到2014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已从6亿美元上升至150亿美元。澳大利亚、英国及美国的门户城市成为投资热门城市。

海外房地产投资方兴未艾

房企布局海外市场

1月23日万达集团收购澳大利亚悉尼1 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设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这是万达集团继黄金海岸珠宝三塔项目后在澳大利亚的又一重大投资。此前,绿地集团也曾拿下海外地标性项目,而这仅仅是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热潮的缩影。

“如今投资者正将目光投向有长线回报的投资产品上。促使中国投资者在海外投资房地产的主要原因有中国国内政策推动海外投资、国内市场需求放缓、海外市场更客观的回报率等。”莱坊澳大利亚亚洲市场高级董事王家明指出。

根据莱坊的统计,目前中国对外投资主要集中在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的门户城市,其中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增长最为强劲,2014年同比增长超过60%。

“2013年中国流入上述三个市场的资本比2012年增长了5倍。”王家明预计,2014年中国投资者在这三个市场的交易额将达到或超过2013年水平,未来仍将是投资的热门地。

目前大型开发商已开始在海外市场积极开发物业项目,寻求多元化发展。根据莱坊统计,总资产规模超过110亿美元的19家房企中,已有8家房企在海外进行了投资,另有8家房企对海外投资“有兴趣”。

除了传统热门城市外,部分城市还具有投资潜力。莱坊董事及大中华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表示,如果综合考虑甲级写字楼回报率以及与10年期国债息差因素的话,法兰克福、东京、休斯顿等城市也具有投资吸引力。

险资“出海”异军突起

除了开发商“出海”外,险资也成为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主力军”。业内人士预计,2015年将是保险公司海外地产投资活跃的一年。

莱坊数据显示,保费收入在11亿美元以上的15家保险公司中,有4家已经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还有8家保险公司表示对海外投资“有兴趣”。安邦保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阳光保险集团均已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其中,安邦保险拟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均收购位于伦敦的物业,阳光保险集团则宣布以4.63亿澳元收购悉尼的喜来登公园酒店。

“险资投资海外地产主要集中在标准型建筑,注重风险和回报平衡,同时也会考虑到同行竞争。”纪言迅表示,由于保险公司最高可以将总资产的15%用作境外投资,因此未来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地产将保持较高活跃度,有望出现更多投资案例。

不仅是开发商及险资,目前超高净值人士、中小型国有企业以及民营开发商也开始走出海外投资房地产项目。据王家明透露,目前上海某私企在澳大利亚的投资额已经超越万达及绿地。

“在海外投资时语言、文化、买卖谈判等很多方面与中国国内有较大差别,部分国家的项目审批流程也比较长。”王家明表示,国外房地产买卖均应进行估价,且成交额通常会高于估价10%,因此在对外投资时应该聘请专业化团队,在物业地点、类型及估值上进行全面考量。

 

去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增四成六

最新调查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激增,超过165亿美元。2015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很有可能持续增长,至2015年底或将达到200亿美元。

仲量联行26日发布报告称,2014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创下新高,达到165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了46%。商业地产投资名列前茅增长近50%,超过112亿美元。现有的办公楼和酒店资产成为中国海外投资最热门的选择。海外投资的激增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资本来源地。

去年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增四成六

2014年见证了中国在海外商业地产上的投资首次超过国内,标志着中国国内市场正跨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2014年中国国内交易活动增长放缓,而海外投资额在商业地产交易总额中的占比达到了52%。办公楼和住宅土地购置占中国投资者购买总额的85%,同时酒店资产需求旺盛。

此外,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呈现全球多元化趋势,投资者把目光投向亚洲以外的地区,以寻找合适的资产。其中,欧洲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共吸引了超过55亿美元的投资;2014年澳大利亚成为中国投资者青睐的新目标市场,流入资本超过30亿美元;25亿美元资本则流入美洲。

从城市来看,悉尼获得了大部分的投资额,达到22亿美元,成为最吸引中国投资者的目的地之一,仅次于伦敦。而伦敦在2014年共吸引了40亿美元的投资,再次荣登榜首。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墨尔本、东京及新加坡也各获得了5亿至15亿美元的中国投资。

业内专家表示,近些年来,流入全球房地产市场的中国资本[0.00%]始终保持稳定增长。2014年中国在海外商业地产的投资总额超过国内市场的现象更进一步证明了中国投资者对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投资热情依然保持强劲。2015年海外房地产投资很有可能持续增长,至年底或将达到200亿美元。

 

中国平安人寿30亿买下伦敦买楼办公大楼Tower Place

保险公司频频出手海外置业。昨天,中国平安旗下子公司平安人寿以3.27亿英镑(约合30.54亿元人民币)买下伦敦办公大楼TowerPlace。

平安30亿买下伦敦办公大楼TowerPlace

资料显示,TowerPlace位于伦敦最负盛名的EC3保险业区域中心,使用面积达3.57万平方米,目前大楼的出租率为99.3%。截至记者发稿,中国平安未就此事发表意见。

据了解,除了此次伦敦置业外,2013年,平安保险以2.6亿英镑买下伦敦劳合社大楼。近两年在监管部门支持保险投资“走出去”的号召下,多家保险公司走上跨国房产投资的路。2014年6月,中国人寿联合卡塔尔控股,斥资84亿元买下伦敦金丝雀码头10 UpperBankStreet大楼90%的股权;2014年10月,安邦保险斥资19.5亿美元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大楼;接着,阳光保险24.5亿元买下悉尼喜来登公园酒店;就在两周前,泰康人寿也完成首个海外房地产项目的收购,以2亿英镑购买伦敦金融城MiltonGate办公楼。

有房地产分析师对记者表示,除了国内监管政策的支持,目前海外房地产进入价值洼地,不仅仅是保险公司,更有不少房地产公司在国外购置房地产,就目前市场而言,海外置业投资回报相对稳定。

更多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的趋势,可查看居外网独家解读:http://www.juwai.com/news/95925.htm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居外独家解读:中资海外地产投资现五大趋势

2014年第四季度,安邦保险和中国银行两笔大单,标志着金融机构成为中资海外地产投资并购的生力军。根据某权威媒体发布的报告显示,2014年四季度共发生9宗涉及中资海外房地产并购事件(不含绿地投资),披露金额约38.44亿美元。相比第三季度,并购数量下降55%,然而已披露金额却环比上涨113.44%。其中,安邦保险在10月份19.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20亿)大手笔收购纽约华尔道夫酒店成为四季度第一大单,金额超过四季度房地产行业海外并购流量的一半。同时根据该报告显示,四季度房地产海外并购呈现出如下五大趋势。

中资海外地产投资现五大趋势

第一,投资主体多元化。此前房地产海外投资并购往往以开发商和大型综合资本为主,现在安邦保险大手笔收购华尔道夫酒店,代表险资强势介入海外房地产市场,体现了投资主体开始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并且,险资追求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与房地产市场平稳的投资回报不谋而合。

第二,民企积极参与海外并购。报告显示,第四季度9宗房地产海外并购事件中,有6宗是民企作为并购方发起的。随着国企海外房地产并购活动的降温,和政府放宽“走出去”的门槛,民企势必会更加踊跃地加入到海外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阵列中。

第三,并购主体和标的所在区域集中化。从并购发起方和标的所在地区来看,都呈现出相对集中的态势。9宗海外房地产并购事件中,有7个并购方来自北京、上海和中国香港;相对应的是,欧洲和美国主流市场继续成为中资海外地产并购的首选之地。这种相对集中的态势在未来短时间内还无法改变,由国内一线城市作为主力向欧美发达市场投资的情况还将持续。

第四,日本房地产市场投资价值上升。《报告》提出,日本很可能会成为将来一段时间内房地产投资并购的新宠。日元兑美元从2014年8月份就开始走上贬值通道,贬值幅度超过15%,加上日本国内持续通货紧缩的风险,市场普遍认为将有下一轮宽松货币政策出台。日元长期贬值的预期将开启低日元时代,同时也给中企投资日本房地产市场打开了便利之门。

第五,出现“平台型”新投资模式。与此前中资直投海外房地产市场不同的是,复星国际通过收购日本IDERA资产管理公司,并以此作为投资当地房地产的主要平台。IDERA本身对于日本当地的金融、税收和法律体系都有全面了解,借助IDERA的前期铺路,复星顺利完成日本天王洲花旗银行中心和品川公园大厦的收购事宜。这种先在当地市场收购一家经验丰富的地产投资管理公司作为跳板,降低当地市场对于中资企业并购的抵触之心,从而帮助母公司进行下一阶段的投资并购模式,值得其他中企借鉴。

 

 

 

海外地产投资陷阱 中国富豪会踩中几个?

现在是时候对中国投资者美国房地产投资项目中遇到问题的环节进行总结了。首先,在选择投资目标地区时,很多投资人都忽略了比较、分析目标投资城市或地区房地产市场的历史和趋势,而只是跟风投资。殊不知一些投资热门大城市,以及一些看似收益率较高的中小城市甚至偏远地区,其市场并不稳定,长期投资往往存在高风险。举例来说,加州的洛杉矶因其气候宜人、华人聚集、离国内直线距离最近等优势,长期以来都是华人非常钟爱的投资标的。

海外地产投资陷阱 中国富豪会踩中几个?

但若进行更全面的分析就会发现,一是加州处于环太平洋巨大的地震裂缝带上,时刻存在着地震等自然灾害的隐患。二是从洛杉矶房地产市场的过往历史趋势来看,在2008年经济危机时期,洛杉矶的房价下跌了50%以上,波动性极大。相比之下,纽约以及华盛顿特区的房地产市场在金融危机时期仅下跌了10%至20%,抗跌性极强。并且这两个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环境稳定,遭受自然灾害的风险也较小。此外,纽约作为美国唯一的一线城市,除了其一直以来占据的金融、文化中心地位外,随着康奈尔大学等高科技、教育研究机构的加入,正在逐渐被打造成“美东硅谷”科技中心,未来的纽约将是世界中心的中心。

其次,国内投资人常犯的错误是通过一些刚到美国不久或对美国地产缺乏真正了解的中介找寻项目,在没有或不具备能力详细分析项目价值及风险的前提下,就作出“粗放式”的决策,以至于往往高价入场或接手了比预期风险高得多的项目。

事实上,在美国,专业的地产投资者一般在决定进入一个地产项目之前,会对项目的投资地点、市场环境、项目性质等方面都进行细致、全面地分析。比方说投资一个公寓项目时,就会对一系列相关细节作详细的分析,包括项目所在地及该地区房地产市场过往趋势、抗风险及保值能力;公寓楼具体地段,周围交通及社区环境;项目建造完毕是出售还是出租,该地区公寓购买/租用需求,周围同类公寓入住率/空置率,出售/出租均价;该项目所在地的具体情况,如是空地,该地皮有否潜在建筑、环保等问题;如是旧建筑翻新的话,项目有没有钉子户情况等等。只有靠科学到位的分析研究,而非光凭粗略的感受,才能准确判断项目的利润空间、潜在风险及项目价值,从而避免掉进高价入场或有不可把控风险的陷阱。

不得不提的是另外一个容易出错的环节,那就是在签订项目合约之前,中国投资人常犯的错误是未对合约条款作深入了解,即贸然签约进入。正如之前一点所列,很多投资者在遇到看着“顺眼”或听着“靠谱”的项目时,缺失了对项目性质、地点及利润空间的仔细分析,也没有阅读、研究合约细则,就匆匆签约,并支付定金,忽略了项目真正的潜在风险,及合约中是否有保护投资者自身利益的条款细则。而当签完约,再回头进一步分析时,往往会发现项目的一些不可操作性问题,导致项目进程拖延,支出大量增加,甚至项目流产,定金丧失。例如有投资者匆匆签订了一处房产开发项目合约,签约前没有注重对条款日期等细节的把控,待项目进行尽职调查(duediligence)后发现存在环保问题,再欲退出时,却发现合约所签订的条款完全没有保护投资者的利益,被扣的定金至今未追讨回。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就是在项目开工之后,投资者因不了解项目本身所暗含的风险,又不熟悉美国当地法律法规,很容易吃大亏。比如有投资者没有咨询熟悉当地情况的专业人士,即以较低廉的价格买入一块土地,打算建几十栋别墅,自以为捡到便宜。怎料项目开始运作后才发现自己所购买的一整块土地尚未分割,而按美国当地相关规定需向政府申请土地分割,其流程大约需要2至3年甚至更久。这样一来,原本计划2至3年完成的项目就拖延到了至少5至6年,严重影响了项目进程和资金回报率。

再如在建造项目时,投资者往往为了减少成本,贪图便宜,选择报价较低的施工队,而忽略了其施工能力及质量,导致在施工过程中一些工序未按照当地规定标准进行操作,而当有关部门来进行检查时,项目就会因违反规定而被迫停工,而每次停工动辄就耽误两三个月的时间。国内投资者若找不到合适的资源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大大拖延项目进度,从而导致成本飙升,利润大减,甚至最终令其变为亏本的项目。

还有一些投资者,因不熟悉相关标准等原因,在建筑过程中从国内进口一些未经严格筛选的建筑材料,而这些材料在项目验收检查时过不了关,或大大降低原项目的品质,极度影响之后的销售速度与价格,造成得不偿失的后果。

要在这波赴美房地产投资的热潮中避免跌入法律法规和项目风险的陷阱,最有效的策略有两点:一是遵循房地产业的黄金准则——“地点,地点,还是地点”。在美国众多投资目的地大城市中,纽约、华盛顿等少数城市,以其自然环境稳定、房地产保值及增值功能强等优势,投资前景较其他城市更被看好。第二点,也是对中国投资者来说更为关键的一点,就是寻求熟知本土法规和市场的专业团队的支持和合作,而不是单单聆听非专业或对美国市场缺乏深入了解的中介的片面之词便草率入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