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商业领袖学习区块链、元宇宙和人工智能的未来 | ADAPT 2022

12月13至14日,亚洲房产科技集团居外IQI将发起一年一度的ADAPT国际科技大会!与往年一样,此大会将以线上方式举行。

科技越来越发达,各领域巨头纷纷把注意力放在新时代科技上。大会今年主题为“欢迎来到新时代:解析元宇宙、人工智能和数字资产的未来”。

各领域的领先人物将在大会分享身为时代前行者的他们,如何与时并进、积极打造属于自己的数字王国。 

来自世界各地的行业佼佼者势必倾囊而出,与众人分享他们对新数字时代的看法以及未来科技的潜力。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科技大会汇集海内外演讲者对未来三个不同的领域进行深入研究:元宇宙、人工智能和数字资产,探索无穷的可能性。

居外IQI集团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卡希夫·安萨里表示:“ADAPT 2022旨在深入研究最受人瞩目的趋势,包括元宇宙、人工智能、区块链和加密货币。

思想领袖将在大会分享科技驱动的创新以及世界领先世界所采用的策略。”

今年,ADAPT 2022将迎来科技领域里的大咖,为听众们解开数字时代的神秘面纱,其中包括:宇树科技首席市场运营官王其鑫、观安信息技术助理总裁宗良、Femic Consultancy总裁兼创办人Maria Xenofontos等等。

除了主题演讲,ADAPT 2022也首次开设专题讨论会,让领域专家面对面对话、互动和交流对新世代的看法。

无论你是想跟上时代脚步,还是想把科技融入企业,万勿错过这个可以获得第一手资讯的通道。一连两天,一起沉浸在新数字时代。

除了知识满载的演讲内容,ADAPT 2022也很荣幸与国内外各大媒体,如百度、美国中文电视、陆想汇等等携手合作,共同推动科技发展。

立即点击前往官网了解更多详情。

ADAPT 2022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 | 居外专栏

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就开始关注氢技术研发,巴士已上路,目前研发重点为远程交通工具上,如氢能源飞机和快铁,且明确打算投入市场。

不仅是日本,欧美也在发力氢能。氢能是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二次能源,正逐步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产业。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
国际能源个别机构预测2050年氢能在全球能源总需求中的占比。

根据国际主要能源机构的预测,氢能产量将在2050年达到5-8亿吨区间,占比从目前仅约0.1%全球能源占比上升到2050年12%以上的占比(以上)。

这其中,对于中国大陆来说,需求也将同步上升。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

根据2020年研报,中国大陆氢气总产量达到2,500万吨,主要来源于石化能源制氢(煤制氢62%、 天然气制氢)。其中,天然气制氢占中国氢能产量的19%,而电解水制氢仅占1%。而当前,全球氢能产量约7,000万吨左右,主要为化石能源制氢。

2021年中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同比增长32%,成为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制氢国。

根据中国氢能产业联盟预计,到2030年碳达峰期间,中国大陆氢气的年需求量将达到约4,000万吨,在终端能源消费中占比约为5%。

到2060年碳中和的情境下,氢气的年需求量有望增至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占比约为 20%,其中70%为可再生能源制氢。

2022年3月,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 以实现“双碳”目标为总体方向,明确了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氢能作为高效低碳的能源载体,绿色清洁的工业原料,在交通、工业、建筑、电力等多领域拥有丰富的落地场景,未来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氢能产业链主要包括上游制氢,中游氢储运、加氢站,以及下游多元化的应用场景。 目前来看,其主要应用场景分布于交通业、工业、发电以及建筑领域。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

氢能应用场景

目前交通和工业为主要应用领域,建筑、发电等领域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据预测,到2060年工业领域和交通领域氢气使用量分别占比60%和31%,发电领域和建筑领域占比分别为 5%和4%。

(1)交通领域

氢燃料电池汽车是交通领域主要应用场景,未来有望实现高速增长。2020年由于受到疫情等因素影响,中国大陆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出现下降。

但2021年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同比增加35%和49%;今年以来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量进一步增加,上半年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中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显示,计划到2025年中国氢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5万辆。

据此计算,未来几年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的年均增长率将超过50%。氢燃料电池汽车主要包括氢燃料电池系统、车载储氢系统、整车控制系统等。其中,氢燃料电池系统是核心,成本有望随着技术进步和规模扩大而下降。

(2)发电领域

氢能发电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将氢能用于燃气轮机,带动电机产生电流输出,即“氢能发电机”。

氢能发电均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氢燃料电池发电成本大约2.5-3元/度,而其他技术发电成本基本低于1元/度。降低成本是氢能在发电机领域发展的关键。

【信息来源:毕马威KPMG】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及投资机遇

氢气作为能源,在纳入使用的过程中,会采用存储、封存等各种方式进行处理,确保其安全性。

以在汽车上的应用为例,根据车厂分析,氢能源汽车和锂电池汽车一旦发生爆炸燃烧,锂电池电动车带来的伤亡程度可能更高。

基于氢能自身的优势,它的安全风险远小于给驾驶人带来的益处。

中国大陆在氢能汽车领域,使用多集中在重卡等大型车上,氢燃料电池体积大(缺点),在小型乘用车上的应用就比不过锂电,只能在卡车、物流车等大型车上一显身手。

氢能源卡车就是通过氢气和氧气在燃料电池中产生电力来给电动机供电,从而推动卡车在路上行驶,有着比较高的能量转换效率。

(1)中国大陆已经有近1万辆氢燃料电池物流车,这是氢能在汽车行业应用的最好证明,但也是其缺点的体现:氢燃料电池体积大。

(2)2021年中国大陆新建100座加氢站,累计建成数量达218座,位居世界首位。2022上半年快速更快,新建加氢站超270座,全国几乎都有覆盖,其中广东、山东、江苏、浙江站点最多。相较于锂电池充电慢、换电麻烦等问题,加氢站的快速落地,让氢能在充电这一环节占据优势。

从政策层面来看,在碳达峰及碳中和目标大背景下,同时也作为中国“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氢能产业可以说进入了快车道。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发布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来看,明确“十四五”时期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将达到约5万辆。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体系,到2035年,氢能在终端能源消费中的比例明显提升。

目前已有10多个省、50多个城市陆续发布了氢能产业专项规划。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已初步形成氢能产业集群。

「氢科技」是世界的潮流与趋势,氢能源的研究与应用,正在蓬勃发展!氢能源的应用非常广泛,涵括新能源汽车业、一般工业、高科技产业、制造业等。

举凡氢能发电机、氢能发电机电动车、氢发电站等,都可以用氢能来完成。意即所有依赖汽油运行的,完全可以氢能源来取代。

众多国家宣布 2035 年停止发放燃油车牌照,酝酿时日的「氢能」已被公认为终极能源,氢燃料电池汽车,正蓄势待发迎向世界,挺进新能源汽车产业之新里程碑。

AHET台北母公司研发的加氢时间仅需 3-5 分钟,环保无污染,零排放等优势,将会成为汽车产业发展的主流重点。

该公司商品优势在于产氢设备体积小,产氢量高,产氢量纯等优点,将为新能源汽车产业绽放清新亮点。

该公司自主研发的专利技术商品独特,符合安全、便利、经济、实用、环保无污染等特性。致力于氢科技的研究领域,获得多项发明专利。

实验室设备齐全,能够在研究试验阶段,提供很好的研究支持。极具突破性之车载自动产氢供应本车燃料电池使用技术,业已研发成功且安全方便,并得到台湾中科院的试验认证,可以商业化量产。

该公司深具开发市场的优越资源、氢燃料电池生产的计划和产品的订单、整合研发团队的优势和扩大产业规模,现已成功可以量产成品并推广到市场,未来计划让商品和服务质量推向全球。

AHET台北母公司研发的「氢能发电机」是引领全球电动车的黑科技。2021年开始将自行研发的「氢能发电机」体积小、「氢能发电机电动汽车 (载具)」营销各国(陆续接订单中)。该公司的全球专利及自行研发的「氢能发电机」产品介绍:(氢能发电机的氢能是用氢油经过产氢装置制氢的)。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
50KW氢能发电机示意图
氢能汽车发展趋势
50KW氢能发电机示意图

【信息来源:台北氢能源科技、世界金控】

  氢能发电机 锂电池
续航力 1,000公里 400-500公里
充电时间 加氢3-5分钟 充电3小时
充电方式 车载自动产期 需到充电桩充电费时
气候限制 不受气候限制 0度以下电力下降30%-50%
环保 无污染、零排放 有电池化学物污染
使用年限 10年以上 每5年必须更换电池
成本 发电机成本1万美元/台 电池成本1~1.3万美元/组
政府政策 有补助 无补助

氢能发电机与锂电池动能车比较表

风险提示: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理性投资,风险自担。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建议!

公屋要提量,私楼要减辣 | 居外专栏

本月中特首李家超便会公布其上任首份施政报告,虽然他强调自己并不会「流于口号」,不过他的口号也不少,「以结果为目标」,房屋要「提量、提速、提效」。

其实前两任特首在上任时,也曾表示房屋问题是重中之重,也发表不少如何精简程序,加强统筹,也就是李家超口中的提速、提效,但最重要还是提量的效果如何。

在公屋方面,建成量远远落后于需求,中央官员已经明确提出目标︰「笼屋㓥房要消失」,换句话说公屋要大量兴建,要满足低收入人士的基本住屋需求。

上届政府在任期内,也曾多次更改公屋的目标建屋量,任满时的版本是本来十年会兴建33万公屋单位为目标。

如果李家超要提量,就必须为兴建超过33万公屋的发展提供蓝图及具体行动,并附上其所说的「关键绩效指标」。

公屋提量就可以解决居住问题,就是消灭笼屋㓥房的有效手段。至于私人物业楼价高,市民难以负担,又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难题。

除了供应量外,楼价高低受市场不同的因素影响,政府根本难以控制,况且购买物业本身也是一个投资行为,政府也不能保证只赚不蚀。

若楼价大跌,又会催生社会及金融问题,楼价保持稳定应该是政府乐见的情况。

自2008年,利率低企,市场水浸,但资产价格飞升,政府唯有推出各项辣招以减少需求,减慢楼价的升幅,稳定楼价。

所以过去几年,不少港人便转移至投资其他资产,例如债券、股票或海外物业。当今经济及政治形势不乐观,楼市已经有近10%的跌幅。

业主可能因移民或公司亏蚀急需卖楼套现,即使大幅减价,投资者受制于辣招,仍然难以入市买楼。

楼价有大幅下跌的风险,国内楼市也出现各式各样救市方案,因为楼市大幅下跌不但对业主带来损失,也会对消费产生影响,当今在中美角力的大背景下,金融战一触即发,楼价平稳对社会安定有莫大裨益。

如果减辣太迟,信心一旦摧毁就很难短时间再恢复。希望特首在其施政报告中,无论公屋或私楼,都有合适的及时措施。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ADAPT 2022 即将重磅回归!你,准备好了吗?

ADAPT-Convention-2022_Google-Banner-scaled

这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绝佳机会

居外IQI于2021年举办的 ADAPT 国际 大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超过3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合作伙伴鼎力支持下,以及来自16个国家的188位演讲人的热情分享下,我们收获了超过47.5万名观众!

大会 期间探讨了智能 科技 革命,并引导人们将注意力投向疫情之外。受疫情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现在,在众多 科技 的助力下,是时候让我们向未来迈进了。

今年, ADAPT 2022 再度重磅回归!

好奇今年我们将探讨什么话题吗?以下为你重点整理了今年的核心内容:

什么是ADAPT 2022

同样由居外IQI举办的 ADAPT 2022 ,将会带领我们揭开元宇宙人工智能和数字资产的神秘面纱!

去年,我们已经探讨智能 科技。今年,我们将把目光投向未来主义宇宙,探索它无穷的可能性。

ADAPT-Convention-2022

一起畅游于未来宇宙

虚拟世界——元宇宙,体现了 科技 的超凡数字化。它完全颠覆了网络世界和我们看待以及使用互联网的方式。人工智能、数字资产和元宇宙是息息相关的,它们互相连结,形成一个完整的世界观。

若想要抓住眼下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你必须要勇于# ADAPT、进化和变革。此大会的目的旨在协助你提升自我。无论是企业、贸易或个人投资者,我们都将协助你在这个创新数字时代中斩获一席之地。

ADAPT-Convention-2022

ADAPT 2022 可以如何帮到你?

ADAPT 2022 的宗旨是帮助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在眼下的数字时代中与时俱进,并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在提高自身水平之余,还可以在全球市场上发光发热。

专家和行业巨头将分享元宇宙的最新发展与  技术。别担心,除此之外,你还能学习到关于数字资产和人工智能的知识,并充分了解与利用它们,帮助你的品牌实现增长。

科技 瞬息万变,而我们将帮助你全面探索它的潜能。

报名参加吧! 千万不要错过这个增强能力的绝佳机会。让我们一起畅游在元宇宙人工智能和数字资产的世界吧。

疫后旅游报复消费,投资渡假物业回报高 | 居外专栏

香港政府逐步向国际通关,「0+3」的检疫措施于9月26日实施,立即令不少香港居民计划外游。

疫情期间,笔者也一直受困于香港,最后一次外游回港已经是2020年3月,足足有2年半的时间。

其实,国外有不少地方比香港更早复常,旅客也重新出外旅游,过去三年淡静的旅游热门城市,又回复热闹的景象。

笔者也是一名热爱旅游的爱好者,需要在各地租住酒店旅馆。发现不少旅游城市的物业,只要适合用作招待游客短期居住,租金回报比一般正常长租为高。

因为随著互联网的普及,Airbnb、Hotels.com、Booking.com等平台也相继出现,令到旅客在寻找合适租住单位变得很轻易,以往由酒店垄断旅客的情况已经一去不复返。

业主只需要委托当地的管理公司,就有一站式解决出租揾客、清洁维修、报税等等相关事项,并不会太复杂。不过,在选择地点时,就必须小心谨慎。

长期有旅客的城市,例如英国文化之都伦敦、日本滑雪天堂二世古,或澳洲黄金海岸等等,这些特点都是天然优势或长期累积而成,不容易改变。

当然,在法例上也必须留意,在日本大阪已经不是全年365日都可以经营民营式旅店。

另外,管理公司的质素,也是关键因素之一。除了管理质素外,如何推广、如何定价,可以既收到理想屋租之余,又可以天天客满,不会空置,二者如何平衡都是学问与经验。

除了上述因素,近期美元大升,令海外物业变相减价,同一个物业值钱,英镑今年就下跌超过20%,即是八折港币找数,非常著数。

笔者在黄金海岸刚有一入伙近三个月的物业,即使现在不是旅游旺季,但也是天天客满,扣除所用使费,净回报超过10%。

笔者也打算年底到二世古滑雪,发现大部份方便地点的旅馆或民宿已经订满,也是一房难求。

三年疫情,旅游物业自然大量空置,有业主出现财困,在市场上急于出售物业吐现也是合理现象,价钱自然容易商量。

笔者估计待旅游复兴一段时间后,价钱自然会跟随租金回升而提高,大家在疫情过后去旅游的时候,不妨也留意一下入住的物业,可能会为你带来不错的投资机会。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香港楼市柳暗花明又一村 | 居外专栏

踏入2022年9月份,香港楼市依然一片悲观情绪,二手住宅领先指数(CCL)跌破170,创240周新低,沙田第一城上车盘跌破400万,港岛地铁车站上盖一手新盘开售,竟然录得零成交。

此时此刻,美国宣布再加息0.75厘,香港银行也开始上调最优惠利率0.125%,有财经专家更预言未来3年,香港楼价会大跌4成。

笔者也明白,若大家只看到眼前的政治及经济形势,很自然被悲观情绪所笼罩。不过最近有两则好消息,却成为久旱的甘露。

香港楼市
香港政府将入境隔离措施改为「0+3」,虽然短期对香港本土经济直接帮助有限,但却提醒大家全世界的疫情开始舒缓,之后便会再进一步通关,经济有望渐渐回复。

另外,金管局放宽压力测试要求,由3厘减至2厘,短期固然会增加购买力,更重要的是提醒大家,香港政府仍有大量辣招在实施中。

只要楼价跌势过急,政府就会调整措施应对,尤其是在国内房地产的风波扩大,各地政府也在实施各项政策救市。

在此大背景下,10月的施政报告中,大家不妨估计一下有何新政,又会对房地产带来甚么长远影响。

香港政府面对最大难题之一,是人才的流失英国的BNO签证令不少年青人移居英国之外,也有不少金融人才因为封关,移居至新加坡。

香港楼市
今年上海就推出了新措施,全球前50大学毕业的内地生,可直接落户上海。内地生的选择又多了,是否愿意留港7年顿成疑问。

除了海外抢人才外,内地各省市也在争夺人才。以往在中大、港大毕业的内地生,首选可能是留港就业,在香港工作满7年便可以成为香港的永久居民,也就不用缴交30%的高昂印花税置业。

所以降低永居门槛,显然是合理的抢人才措施。若果再进取一点,优才留港置业自用的话,是否应该豁免买家印花税,也是值得讨论的话题。

叶刘淑仪在8月份也曾有此建议,政府内部有讨论,也是合理联想。

其实笔者只是举其中一个例子,说明不要对香港房地产太悲观,短期而言楼价有机会受压,但置业是长远投资,如果对香港的长远有信心,短期淡市反而是压价入市良机。

笔者回想2018年第一城也曾下跌至400万,很快就反弹,不少买家后悔没有把握时良机,今次机会再一次来临,大家又会否够胆入市?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加息压通胀效果微 速度过急弄巧反拙 | 居外专栏

香港楼市成交持续低迷,而成交价也拾级而下,楼市弥漫著悲观情绪,美国息口不断上升,无疑是一项重要原因。

美国加息自然离不开通胀,上星期(9月13日)美国公布的最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8.3%,两年前的CPI是1.3%,而去年9月也只是5.3%,可见CPI上升的速度惊人,也跟美国联储局的2%通胀目标相距甚远。

从经济学的理论上看,价格由需求与供应两者结合而形成,加息自然增加需求者的负担,有效减低需求令价格向下。但今次通胀上升主因是供应出现问题,加息无助供应增加,对解决CPI上升毫无帮助。

上面讲的是理论,回到现实,翻看CPI占比与升幅俱高的两个项目︰租金及旧车价格。租金自去年大幅上升,笔者在伦敦的一个公寓今年续租时,租金就加了20%。

疫情令建筑进度延误,是其中一个原因;物流问题木材供应中断,也令建屋量大减。

供应量的减少,不会因利息增加而改善,相反若利息支出大幅增加,商家可再投资的资金也自然减少,对新增供应有害而无益。

旧车价格上升亦有类似原因,因为晶片或其他零件供应不稳定,各大车厂都在减产,笔者在订购电动车时,发现排队轮候时间往往长达一年,而且保时捷透露电动軚盘的零件缺货,只有手动,宝马也说360泊车的镜头也没有货了。由于新车供应短缺,旧车价格在欧美的升幅也是巨大。

如果只是疫情因素,总有一天会过去,之后供应链会逐渐回复正常,但中美角力令地缘政治紧张,保护主义改变了供应链。

最新例子便是美国要求电动车厂将电池生产回流美国,成本自然大大提高。此趋势却似乎越演越烈,看不到回复的日子。

另外一个不利通胀回落的原因,是欧美的罢工浪潮一波又一波。除了传统的劳工阶层,英国的律师、教师、医生等一系列公营雇员也酝酿罢工,而且薪金加幅要求追上通帐,美国铁路工人也决定罢工,结果由总统拜登决定加薪12%才平息。

欧美在大辞职潮的背景下,失业率处于低水平,雇员的谈判筹码强,当工资上升,也会带动CPI上升,「工资价格螺旋」的恶性循环便可能出现。

所以今次楼市的淡静,很难估计会维持多久,唯寄望香港政府快对外通关,为市场带来一些生机。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AI智能普及化 人海战术将淘汰 | 居外专栏

最近笔者跟商界朋友讨论时,话题总离不开员工移民潮,尤其是资讯科技的人才,更是重灾区。

以笔者公司为例,IT部门原有5位同事,其中一位去年已经移居英国,另一位打算明年出发,另外一位则被政府的高薪吸引了,转职政府工。读者在各大媒体也会留意到,除资讯科技外,金融财经、医护、教师以及公务员都是移民重灾区。

为了填补空缺,不少公司向外高薪挖角,包括政府。除了薪金水涨船高,增加企业的运作成本以外,新上任的同事其工作能力及经验,往往未符合工作要求,由于空缺多,勉强上任,工作压力也自然大,对同事也不是好事。

这种人才荒,似乎并不是香港独有,在疫情期间欧美国家都出现所谓「大辞职」浪潮。

年青人更注重工作与生活的平衡(Work-Life Balance),要求弹性工作时间及可以在家工作。

展望将来,一些厌恶性工作将更难找到新血加入,怪不得餐厅长期缺乏「洗碗」,地盘工作虽然薪金优厚,但也是长期倚赖输入劳工。由于请人实在太难,这类工作也渐渐由机械人及自动化所取代。

至于地产代理,也利用VR去睇楼,水平日渐提高,这也节省了代理及客户的时间。但代理另外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配对买家与业主,为了有效完成这个工作,不同代理会不停致电业主,查询单位的情况外,也不断试探业主的去货心态、价钱是否坚定、是否可以降价等等。

对于买家,不同代理也不断提供楼盘,甚至是重复的楼盘,也令买家感到烦扰,拒绝的比例很大,代理的成功率也不高,其实这些也是厌恶性工作,年青一代对此的兴趣自然也不高。所以代理利用人海战术的效率也变得越来越低,难怪最近楼市转淡各大公司都录得大额亏蚀。

所以未来代理的模式也会进入新时代,利用AI人工智能,可以更准确配对买卖双方,当然背后需要很多准确原始资料(Data)。

如何收集、如何分析当然是关键要素,由于现代社会人人都用手机,有效收集数据已经变得更有可能。但要有成效也绝不轻易,管理层需要有高远的视野及坚定的决心,才能排除过程中的困难,而公司也要作出长期的投资才见成效。

地产代理的工作,不会完全由人工智能取代,但若能有效运用科技,将会令代理工作更上一层楼,成效与收益也自然理想得多。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横琴烂尾楼风波有损大湾区融合 | 居外专栏

自从内地政府推出「三条红线」,发展商资金紧绌,烂尾楼的出现自然并不是甚么新鲜事。上月笔者也曾撰文谈及此问题,但涉及的城市大多数在湖南、湖北、江西等等中西部城市,而本月初还有KOL在YouTube频道讲大湾区并没有栏尾楼的出现。

言犹在耳上周一班香港苦主向特首求助,他们是在2017年购入了一个位于横琴口岸上盖的楼盘。

笔者还记得当年开盘非常震撼,由于物业位置优越,紧贴横琴口岸及结合交通枢纽,加上外型设计时尚,即使呎价高达港币6000元以上,销售成绩也非常理想。

在电视上看到影片,也见到外墙已经大致完成,确实是一个标志性项目,对其要烂尾收场,笔者也感到震惊及可惜。

以往在港人最热衷置业的珠海及中山,间中也有小型烂尾个案,但大都是小型开发商或商舖㓥场。

物业去货难,开发商多数利用高回报包租等手段,吸引经验少的投资者上钓,真真正正的烂尾楼事件,已经是很久之前的历史了。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开发商要预售楼花,必须获得「五证二书」等不同部门批文,证明已具备开工的条件,而且出售楼花获得的款项,必须存入指定户口受到监管,确保发展商不能胡乱挪用楼款于其他用途。

今次这大型项目,根据报导有齐相关文件,而且销售成绩非常理想,理论上应该没有资金断裂的问题。

横琴爆烂尾风波

除了烂尾,货不对办也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这个项目的用途是商业用途,产权也只有40年,跟一般70年产权的住宅有显著分别。

但开发商却包装成为「公寓」,可以商住两用,并以4米9的特高楼底作卖点,可以建复式设计,结果珠海政府其后否定这种做法,发展商固然未能实现4米9楼底的承诺。

据一些苦主诉说,连供应水及天然气的管道也没有建好,换句话说只能作商业用途,之前承诺的「商住」用途也泡汤了。

其实,这种货不对办在珠海并不是单一事件,在2021年珠海保税区也有些项目发生类似纠纷,开发商职员及代理中介在美轮美奂的示范单位内所承诺的,跟收楼时完全不一样。

根据笔者跟内地人士了解,在横琴置业也有些国企发展商出现类似问题,但处理得宜,肯对买家作出赔偿,事情没有闹大。由此可见,这种事情在当地并不罕见。

无论楼盘烂尾或货不对办,开发商固然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作为监管机构,也是需要负上一定责任。

在大湾区置业,对融入大湾区有莫大的帮助,但置业是重大投资,信心是重要基础,令苦主得到合理的赔偿及适当的协助,将有助重建买家的信心,希望政府能介入协调,令事情得到完满解决。

“真心待您”李峻铭与您全析香港房产市场

居外IQI荣获创新产品奖

亚洲房地产科技公司居外IQI在《2022第三届中国·上海金融科技(市北高新)大会》的金融科技荣誉评选中脱颖而出,荣获创新产品奖。

本次大会主题为“数字经济引领新增长”,在9月7日,于静安区市北高新商务中心圆满落幕。

本届大会的”金融科技荣誉评选”颁奖典礼以技术创新和在数据赋能方面作出卓越贡献的企业及个人为主,颁发了6个类别的奖项,包括:卓越服务奖、创新产品奖、创新企业奖、领军企业奖等等。

居外IQI荣获创新产品奖

居外IQI荣获创新产品奖
居外IQI集团战略部负责人卢优悠出席当天的颁奖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