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他之前的大客戶們不少都離開了。
廖毅就是其中之壹。李巍已經很久沒有見到廖毅了。作為中原地產香港半山豪宅區的負責人,李巍在過去十多年裏,為廖毅在香港買過逾100套房子。
更重要的是,這裏面沒有壹套不是賺錢的。李巍頗為自豪於自己為廖毅的房產投資建議。實際上,這種自豪得益於過去十來年香港樓市逐年高漲的趨勢。
“被‘辣招’趕走了。”對於廖毅們的消失,李巍覺得是政策引起的。過去壹年,他都沒有再給廖毅推薦過任何樓盤了。
過去多年,屢創新高的房價讓香港成為了投資客們的天堂。2016年第二季度開始,香港樓市再次回升,至2016年3-9月樓價累計上升8.9%。其中,樓價由2016年4月上升0.7%,增至去9月上升2.8%,為2013年以來最大升幅。
李巍口中的“辣招”,指的是2016年11月5日,香港特區政府出臺樓市新政,將所有住宅物業的印花稅壹律調高至15%,只有購買第壹套住宅的香港本地永久居民可得豁免。而早在2012年10月,香港即對非本地永久居民購房設置了“買家印花稅”,稅率為房價的15%,如今住宅印花稅統壹調至15%,兩者相加,內地人購房的稅率將達30%。
但這壹記“重拳”,讓廖毅等富足的本地買家們遠走海外,卻給了內地新移民買家們更多的機會。
來自內地的謝炳就是想在香港買壹套自己的dream house。他的心理價位是10億以上,壹定是在山頂的,能夠俯瞰維多利亞海景,並且能在年底前完成交易。
但幾個月下來,他發現並不容易。山頂的豪宅數量有限,但和他壹樣等著住進去的人,在這壹年多來,越來越多了。他的代理告訴他,“再不抓緊,就又買不到了”。
逃離的本地投資者
壹年多前香港政府的調控手段,對於廖毅這樣的投資客來說,是個十足的壞消息。
早在2003年時,廖毅就已經擁有香港的第壹套房了。按照港府2016年11月前的規定,作為已經持有香港身份的投資者,廖毅購買二套或者三套等,價值在 300 萬港元至 400 萬港元之間的,稅率為4.5%;400萬至600萬港元的稅率為6%;672萬港元以上的為7.5%;2000萬港元以上為 8.5%。在過去的十多年裏,他在香港買房都是按照這個比例進行繳稅。
然而,2016年11月5日後,壹切都變了:不管他買多少價格的房子,統統都需要交納高達15%的稅——這比他之前購買的超2000萬房子的繳稅額比例,都高了近壹倍。
算完這筆賬後,廖毅很清楚,香港不再適合他這樣的投資者了。
李敏賢對於廖毅這類人的離開並不惋惜。作為萊坊地產香港住宅物業部主管,她近壹年也目睹了不少這樣的案例。她將這些人統稱為“敏感投資客”。
這些投資客們對於稅賦有著足夠的敏感。就現在香港樓市約2%的年回報率來看,增長近壹倍的印花稅,就意味著投資者們持有物業至更長時間才能達到之前的回報率。
離開香港,成了包括廖毅在內的很多投資客們壹致的決定。繼續留在香港樓市的,除了不差錢的,就是剛需了。包括李敏賢和李巍在內的香港房產中介們都覺得:這才是健康的樓市,讓買超級豪宅和真正有剛需的人能夠買到房子,而不是讓投資客紮堆在樓市。
同時逃離香港的,還有香港本土的中產們。
不過,對於“中產”這壹說法,中原地產豪宅交易負責人何兆棠表示並不認可。在 “十年前香港是存在中產的,半山的房子也是這些中產購買為主。”但相比越來越“天價”的樓市,“現在這些中產購買力下降了很多,都變成了‘低產’了,也都逃離了房地產投資了”。
李敏賢也發現,自己身邊那些中環金融公司的本土高管們,都選擇放棄在香港投資房產了。這些人都是香港高收入人群,早就在香港買了剛需房,但是手裏有些許余錢。在此之前,他們中間暫時沒有移民等計劃的,很多都會將閑錢進行房產投資:買第二套或者第三套房。
“‘辣招’出臺後,他們也就都轉去海外買(房)了。”李敏賢說。
這也是在香港生活了20多年的黃立沖現在的最大感觸。這些逃離的香港本土投資人士,於他並不是壞事。作為協縱策略管理集團聯合創始人,他在香港從事海外房產資產管理多年,近壹年來,越來越多的香港本地朋友向他諮詢關於海外房產事宜。
“去海外買是他們覺得最好的選擇。”曾經有過海外房產投資經驗的李敏賢和黃立沖看法壹致,相較於香港年回報2%來說,英國、澳洲房產投資回報率基本可以到年化6%。黃立沖以其負責的海外房產管理舉例說,若是將房產做成信托模式等,投資回報甚至可以高達8%。
其實,對於這些人來說,海外投資選擇並不算多,基本都集中在英國、澳洲和加拿大——這些國家是他們孩子未來留學的主要去向。孩子留學了,他們再過去常住也不成問題。
內地買家急速湧入
然而,香港地產中介們的生意並沒有因此冷淡了下來。
過去這大半年,何兆棠陪同客戶謝炳已經在香港看了幾十套房了,謝炳希望能夠在近期定下來壹套。
何兆棠是中原地產超級豪宅資深董事,也是香港超級豪宅交易量最大的團隊負責人。
此前,盡管頻繁往返於內地和香港,但謝炳在香港並沒有買房,更多時候,他都是住在香格裏拉酒店。2016年十壹期間,他在新加坡的孩子忽然想來香港念書,隨之家人也來了香港。他覺得有必要在香港買套房子了。
這個時候出手,除了前述家庭原因,也因為謝炳在2017年拿到了香港永久居民身份。按照香港政府最新的政策,謝炳不管買價值多少的房子,都僅需要交納4.25%的首套住宅印花稅。相較於內地居民身份,他可以少繳納25.75%的稅費。
“內地過來買超級豪宅的人越來越多。”何兆棠在過去大半年都在忙著為內地的客戶們尋找合適的超級豪宅。
在香港地產圈,所謂的豪宅是指3000萬港幣及以上的,而上億的就被稱為超級豪宅。類似謝炳這樣壹出手就是10億級別豪宅的買家,何兆棠近期手頭就有好幾個,而且交易都將接近尾聲。
黃立沖和李敏賢都認為,這些內地買家來香港買房並不是為了簡單的短期投資,更多是自住或者是長線持有。他們對於“辣招”增加的稅賦並不敏感。
就2017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香港稅務局就買家印花稅壹項,持續增長,並在9月份達到450宗,創下去年最高紀錄。也就是說,僅去年9月份,就有450宗內地買家交易需要交30%稅,還不包括那些拿了香港永居身份的內地人。
按照“辣招”前的規定,內地人若是沒有永居的話,購買超過21,739,120港元則需要交納8.5%的印花稅,再加上15%的買家稅,即23.5%。相較於“辣招”規定的內地人購房統壹稅率30%,也僅差了6.5%。
就李敏賢和李巍在過去近壹年接觸的內地買家來說,除了來自內地的商人,還有很多中環中資公司和內地大公司的高管們。他們大多時間都常駐香港,拖家帶口,有住房的剛需。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是壹些內地和香港兩地跑的小型民營企業家們,他們的資金暫未足夠購買過億的豪宅,但也會把錢投向普通豪宅。就黃立沖了解,這些人手裏的錢不少,但是又不願意放在銀行,隨著未來全球稅務賬戶申報標準法案(CSR)會越來越普及,“最安全的辦法就是買房子了”。
供不應求的山頂豪宅
壹切都比謝炳預想要慢得多,2017年已過,他的房子還沒定下來。這是因為,他想買的那種山頂超級豪宅,已經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
“買山頂豪宅對於這些內地有錢人來說,更多是壹種身份的象征。”包括李敏賢和何兆棠等在內的多位負責超級豪宅交易者都如此總結。對於何李這樣在香港從事超級豪宅交易20多年的人來說,內地有錢的客戶並不缺,甚至越來越多,但是這些內地客戶們中意的豪宅卻越來越少,“他們都喜歡山頂”。
三十多年以來,山頂壹直都是香港傳統的超級豪宅區,也是富人紮堆的地方。對於很多香港“新移民”來說,能夠買壹套山頂的豪宅,與富豪們比鄰而居,也就意味著拿到了進入“香港富豪圈”的門票了。
這些年來,陸續有內地商人拿到這張“門票”。壹年前,深圳祥祺集團董事局主席陳紅天就以21億港元拿下了山頂歌賦山道 15號。他也曾公開表示,在香港逾10年,並沒有找到符合自己心願的房子,直到買了山頂這套。
“山頂超級豪宅供應近乎為零的狀態,買壹棟就少壹棟了。”這也是謝炳們遇到的共同問題。包括何兆棠和李敏賢在內的香港超級豪宅交易人,工作中很大壹部分內容就是尋找到符合這些內地客戶們心願的超級豪宅。
壹旦山頂有豪宅放盤出來時,這些內地買家們就會蜂擁提交標書。香港超級豪宅壹般都是以招標模式進行售賣。
過段時間,何兆棠將帶著謝炳參與投標山頂某個豪宅。他不希望謝炳重蹈兩年前自己某個內地客戶的覆轍,而丟失了他中意的山頂超級豪宅。
當時,被評為全世界最昂貴的何東花園有出售意向,何兆棠帶著自己的客戶和業主進行了長達好幾個月的溝通,臨了接近交易日時,忽然得知被新買家定下了。
這個新買家就是有著“重慶李嘉誠”之稱的內地富商張松橋。張松橋最後以51億港元拿下。據何兆棠得知,張松橋與原業主本身就是朋友關系,張得知出售消息後,趕緊約了業主壹次飯局,以其他生意為籌碼才換得了這個超級豪宅的交易。
面對香港山頂超級豪宅供不應求的狀況,何兆棠有時候也會扮演遊說賣家出售豪宅的角色。
土生土長的香港人何兆深知香港人對於樓市回報率的心理。對於那些出租了山頂豪宅的香港富豪們,何兆棠會以當下樓市回報率已經足夠高,山頂豪宅值得出手等切口來說服他們。
“成功的次數不多。”何兆棠以及李敏賢壹致認為,山頂豪宅出售的機會大多集中在香港本土富豪們分割家產之時。這些宅子大多都是由香港本土老壹輩富豪們持有。隨著他們年紀漸長後,家族也隨之龐大,難免會出現分割家產狀況,而且越來越多——這就是內地買家們能夠購買的最佳時機。
居外網中國香港精品山頂豪宅推薦:
地址:House 15 9-19 Shouson Hill Road, Hong Kong Island, Hong Kong (sar)
房屋價格: USD 56,500,000/約¥ 37,571萬
物業編號:34880819
點擊查看這套居外網房源的更多信息,或致電居外客服熱線 400-041-7515 詢盤
香港樓市大轉向
如今,謝炳已經降低了自己的要求,即使並不在最山頂,若是有新的超級豪宅,位置稍微低些,也是可以接受的,只要面積足夠大。
和謝炳樣有類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近年來香港開發商們為了能夠滿足內地買家們的需求,也逐漸將樓盤面積擴大,建成近千平米的超級豪宅。相較於以前香港傳統豪宅套面積僅300~500平米來說,現在香港市面上新建超級豪宅基本都是900多平米以上的。
過去這壹年,山頂超級豪宅僅開盤了會德豐地產及南豐集團旗下的Mount Nicholson。這個項目共有兩期,其中壹期包括17棟均價在6億港元以上的超級豪宅,面積也都900平米左右。
就現在賣出的10套超級豪宅數據看來,除了11號為香港本土富豪林建嶽前女友購入外,剩下的9套全部為內地買家購入,其中就包括了佛山首富——美的集團創始人何享健的兒子何劍鋒、深圳上市公司怡亞通供應鏈董事長周國輝等。
謝炳選擇山頂或者淺水灣,還有壹個原因是有朋友在這些地方也購置了豪宅。謝炳覺得在香港能夠延續內地的朋友圈是壹件很重要的事情。當然,謝炳也毫不掩飾希望能夠與香港老牌富豪們成為鄰居,比如,他現在還希望可以買在深水灣道,因為李嘉誠住在這條道的79號。
何兆棠回憶,山頂超級豪宅Mount Nicholson第壹期已經出售的10套別墅,90%都被內地客人買走最主要的壹個原因是,當時最早是深圳某個商人下單後,就跟來了壹批廣東的朋友。
這樣的客戶,李敏賢也經常遇到。“就像買包壹樣,內地商人喜歡跟風買。”
囿於香港超級豪宅供不應求,李敏賢的客戶更多集中在購買過?
香港一洋房創下亞洲最貴 每平米131.8萬元成交 | 中國香港
據香港《文匯報》報導,香港港島山頂壹棟獨立洋房日前以13.99億元(港元,下同,約合11.285億元人民幣)成交,該洋房實用面積9217平方英尺(約合856平方米),約合每平方米131.8萬元人民幣,登上亞洲最貴屋苑式(非獨立地段)洋房之位。
香港港島山頂Mount Nicholson壹幢豪宅洋房日前誕生“亞洲樓王”。負責銷售的會德豐地產昨日(15日)公布,早前推出的Mount Nicholson第壹期2號洋房樓王以招標形式易手,造價13.99億元。
該洋房實用面積9217平方英尺,約合每平方英尺近15.2萬元,打破去年10月同壹項目3號屋以11.64億元、每平方英尺成交價12.68萬元的紀錄,創新高之余,更登上亞洲最貴屋苑式(非獨立地段)洋房之位。
居外推薦中國香港優質房源:
房屋價格:USD 56,500,000/約¥ 37,571萬
點擊查看這套居外網房源的更多信息,或致電居外客服熱線 400-041-7515 詢盤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編&排版:Shelly Du
中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考慮引入物業空置稅 |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為處理未銷售新樓的空置情況,認同設立空置稅屬於可考慮措施之列。
陳茂波出席網臺節目時稱,中國香港去年底建成新樓但未銷售的單位約有9500間,跟年初比較有顯著上升,強調政府“註意到這個現象,並且也有在研究”,被問到會否制訂空置稅時,則稱:“這件事現在已被列入考慮範圍了。”
不過,陳茂波重申,目前空置率約3%,其實屬於低水平,但“目標要鎖定”,他解釋因政策仍在研究當中,不能透露更多細節或面對的具體問題。
面對住宅租金高企,陳茂波指出,據國際與本港經驗來看,租務管制在現時環境下,是解決不了房租高企的問題,主要因為此舉會窒礙市場及帶來不良影響。
對於將撥多少資源至關愛基金作“補漏拾遺”之用,陳茂波重申未能公布,因仍需待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設計方案,方知具體受眾量作推算,基金本月內將開會,估計方案很快出臺。
來源:即時財經信報
編輯:Shelly Du
香港官員聶德權: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規劃料兩會後出台 | 中國香港
港澳大灣區發展引人注目,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接受《大公報》訪問時透露,《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於今年上半年推出,而且相信很大機會在兩會後就會公佈。他認為,大灣區發展其中一個重點,是發展國際科技創新中心,而香港有良好的大學和科研人才,應該與其他灣區城市結合,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聶德權強調,要做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互聯互通,政制及內地事務局會透過協調機制,與相關部委逐項商討,並且會與業界保持緊密聯絡。
去年七月一日,在國家主席習近平見證下,國家發改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香港特區政府和澳門特區政府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勾畫出大灣區發展的重點領域。
發展創科是重點
聶德權上任以後走遍大灣區九個城市,對此他有很深的感受。“大灣區(位於廣東省的)九個城市都充滿活力,因為大家都看到,大灣區的發展規劃給予他們發展的機會,所以他們會有一些具體規劃的項目。”他強調,第二點感受很深的就是“香港有優勢”,最近在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論壇,很多國企、央企亦有出席,並且與香港各個不同專業行業領袖交流,香港的優勢仍在,重點是怎樣擅加發揮、利用和鞏固。
對於香港有哪些產業能夠在大灣區受惠,聶德權指出,《框架協議》提到建立一個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透過河套,將來有一個港深創新及科技園。當整個園區推動創新科技產業的時候,當中可能會遇上人員流動、資金流動、科研樣本流動等受到限制;當局會就此與科技部再作商討。他續說,重點就是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產業,並且進行生產和銷售,這肯定要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合作。
鞏固提升港金融等優勢
“在整個灣區發展方面,對於高端的現代服務業的需求大,香港在這方面有優勢,無論是金融、航運、物流、專業服務、法律服務,這些我們都有,我們更加要鞏固和提升這方面的工作。”聶德權提到,“一帶一路”沿線幾十個國家,當中有很多內地企業需要“走出去”,而大灣區是國家其中一個很開放的區域,香港與內地企業一起“並船出海”,在這過程當中,高端專業服務很多發展的空間。聶德權強調,政府的責任是提供更多資訊,而每個行業亦要親身瞭解大灣區有何發展機遇。
大灣區包括九個城市、兩個特區,三個獨立關稅區,如何做到人流、物流互聯互通呢?聶德權指出,仍然有空間和彈性去做。舉例而言,現時廣州黃埔海關設有電子鎖,方便跨境物流,減少通關手續。這樣既能控制風險,又能夠保持到大家獨立關稅區的要求。“在‘一國兩制’前提下能夠做到這些流通,當中政策創新與突破,就是這些工作。所以具體地一項一項這樣去商討,有些要與廣東省政府商討,有些要與中央相關部委商討,所以這些就是未來要做的具體工作。”他強調,《規劃》出台之後,特區政府就會制定年度計畫,訂立優次。
助港保持國際化特色
至於是否會推出一些便民措施,例如取消漫遊費用,聶德權說,留意到坊間已有大灣區的電話數據服務計畫,相信市場有力量作出一些改變。又例如流動支付,他指出,這也是當局會考慮的問題。“所以很具體地這些便利港人,包括年輕人,在內地讀書、工作、創業、生活,甚至養老的一些政策措施,能夠怎樣幫到,我們都會一直儘量去做。”
“我不只考慮大灣區,還考慮整個世界。”聶德權指出,大灣區規劃著眼的不僅是區域本身,更是放眼整個世界,通過大灣區平台,香港將更有效地融入國家“一帶一路”倡議,而“一帶一路”正是一種全球視野,從這一角度而言,大灣區規劃不僅使香港分享國家發展成果,更有助香港保持一直以來的國際化特色。
來源:大公網
大公報記者馮瀚林
責編&排版:Shelly Du
多國加碼限制外國買家買入房產| 加拿大
對於有意投資境外房產的人們來說,今年可能不太好過。
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BC省)宣布,從2月21日起上調外國人購房附加稅至20%,稅率之高超越新加坡(18%),僅次於排名第壹的香港(30%),同時將從今年秋季開始征收投機稅,2018年的稅率為0.5%,2019年為2%。
>>>加拿大置業百科:加拿大購房流程 | 加拿大房貸流程 | 加拿大房產稅費
此外,近期通過限制外國人買房來給房地產市場降溫的國家還有澳大利亞、新西蘭和新加坡。其中,新西蘭的舉措尤為強硬,該國新政府在去年10月上臺後,宣布將禁止外國投機者購買當地現房,以此提高當地房價的可負擔性,目前相關法案仍處於立法程序當中。
“BC省近期推出的新政料將對外國購房者造成壹些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資金比較緊張的買房者,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附加稅的上調,外來中產購房的均價將隨之出現下降。對於那些高收入的家庭,增稅不增稅對他們影響不大。另外,對於那些能夠獲得加拿大永久居住權的家庭來說,附加稅並不適用。”居外網CEO羅雪欣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最近兩年以來,全球多地政府頻頻出手試圖給過熱的樓市降溫,而他們的調控目標則齊刷刷地集中到了外國購房者身上。最新出手的是加拿大的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簡稱BC省),該省財政部近日宣布,從2月21日起上調外國人購房附加稅。
早在2016年8月,為了給漲幅跑贏全球的房價降溫,BC省對大溫哥華地區的外國購房者開征15%附加稅。壹年半後,該省政府再次將矛頭指向了外國購房者,從今年2月21日起上調附加稅至20%,並擴大了征收範圍至五大區域。
加稅、推投機稅雙管齊下
海外房產中文平臺居外網指出,此舉使得加拿大BC省超越新加坡,成為對海外房產投資者征額外稅第二高的國家或地區。排名第三的新加坡對外國買家征收總共18%的印花稅;最高為香港,香港針對購買非首套房的非當地居民征收最高30%的附加稅。
“針對外國購房者的附加稅由15%上調至20%,這意味著稅負更重了,或將影響他們在加拿大的買房決策過程,可能是下調他們的買房期望值來支付這額外的5%稅收。”溫哥華的房產經紀人Faith Wilson通過郵件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除了上調附加稅外,該省政府還計劃針對那些非該省本地收入,包括房屋長期空置的投資客(不分國籍身份),還包括衛星家庭(即家庭的主要收入者仍居於海外,另壹半與孩子居於加拿大)征收全新的投機稅,投機稅為年度征收制,預計將在今年秋季開始施行,2018年的稅率為0.5%,2019年為2%,細則還有待後期出臺。
“‘衛星家庭’是個新詞,壹般是壹個家庭的母親帶著孩子生活在溫哥華,他們通常不工作也不納稅,而孩子的父親仍在原本的國家賺錢、生活。據我個人觀察,‘衛星家庭’在溫哥華的中國移民中很常見,我的孩子入托了壹個溫哥華郊區的中產社區的公共托兒所,我發現其中有30%-40%的孩子是中國裔小孩,我還用中文和孩子的母親們交流,得知幾乎100%都是父親還留在中國。這個投機稅的目標之壹就是這個人群,他們移民到了溫哥華,卻不在當地納稅。”Colin Bogar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他是在上海及溫哥華兩地居住與工作的加拿大人,目前是住宅新房交易平臺金房本(property passbook) 的CEO。
上述新政出自BC省財政部2月20日公布的2018年度預算案,調控樓市成為了該預算案的第壹大主題,該省財政部長Carole James當日在該省議會的發言中稱,“對那些扭曲樓市的投機者們,我們將重拳出擊。”
過去幾年來,隨著加拿大當地多個城市房價飆升,開始出現將該現象歸因於以華人為代表的外國購房者的說法。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查閱多份加拿大官方公布的報告總結發現,非常住居民(即個人的主要居住地在加拿大之外)整體的住宅擁有率占比並不高,另外他們更為青睞公寓住宅,且大量集中於大溫哥華這樣的鬧市地段。
據加拿大統計局2017年12月公布的報告顯示,在溫哥華,非常住居民住宅擁有率占比為4.8%,對公寓住宅的擁有率則為7.9%。在多倫多,非常住居民住宅擁有率占比為3.4%,對公寓住宅的擁有率則為7.2%。
在大溫哥華地區開征外國人購房稅前,該地區所屬的BC省政府做了壹項調查,該調查顯示在2016年6月10日和7月14日的五周內,在大溫哥華地區共發生了超9600起住宅房產交易(約占同期整個省總交易量的壹半),其中外國買家占比高達73.3%(同期全省交易中外國買家僅占6.6%)。
而加拿大政府下屬機構加拿大按揭及房屋公司(CMHC)此前發布的壹份報告則呈現了壹個更為有趣的現象。該機構去年12月發布的報告顯示,去年溫哥華和多倫多的非常住居民公寓住宅擁有率占比幾乎停滯。與此同時,在另壹個城市蒙特利爾的占比卻出現了增長,且主要由中國買家驅動,CMHC報告稱在2016年,在蒙特利爾購買公寓住宅的非常住居民買家10%為來自中國,到2017年,這壹數字增長到了21%。報告分析稱,上述變化可能是源於多倫多、溫哥華兩地開征外國人購房稅,進而促使部分外來購房需求轉移到了蒙特利爾。
中國買家多為自住剛需投資客料退場
過去幾年來,加拿大壹直是中國人海外置業的熱門目的地之壹。據居外網數據顯示,最受中國購房者歡迎的加拿大城市為多倫多、溫哥華、蒙特利爾和卡爾加裏。
“我們在國內只做加拿大房源,最受客戶青睞的是多倫多和溫哥華。就平時的業務而言,我們大部分的客戶是剛需類的,即移民自住或子女留學自住的購房需求,還有就是純投資的客戶,2016年8月開征的15%附加稅對後者有直接的影響,因為這直接使其投資回報縮水,很多人便選擇觀望。附加稅的出臺對市場還是有影響的,但對剛需類客戶的影響有限,要買的還是會買。最近的新政是針對投機、炒房的人去的,並非有意要打擊剛需人群。”加拿大房地產投資中心銷售總監丁盛中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該公司由BC省最大的房產經紀公司麥當勞地產集團於2014年在上海設立。
在推出外國人購房稅後,溫哥華房價立即下跌,但壹段時間之後出現了反彈。據加拿大房地產協會(CREA)公布的數據顯示,大溫哥華地區在2016年8月開征15%的外國買家附加稅後,房價在2017年年初開始反彈,到2017年年中左右開始,該地區的整體房價又回到上升軌道並再創新高。有分析指出,相關降溫新政似乎只對獨棟住宅市場起效了,但並沒有打擊到公寓買家的熱情。
“2016年新政後,主要是三四百萬加元以上的別墅房價立即下滑,150萬加元以內的公寓房價格反而增長了,我們的客戶的購房價格在70萬-150萬加元(約合人民幣350萬-750萬)區間內。很多客戶是中國到加拿大的新移民,我們服務他們在未登陸前購買期房,對於純投資需求的客戶,我們會和他們說清楚政策情況,然後由客戶自己做決策。”加拿大房地產投資中心副總經理文藝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據CREA,2018年1月,溫哥華房市的獨棟住宅市場繼續萎縮,公寓住宅市場銷量繼續上漲。不過,相關分析稱,BC省近期推出的新政,短期內料將壹定程度上影響當地房價。“新政的實施,歷來會帶來不確定性,這次預計房價或出現短期的小幅下跌。不過話雖如此,鑒於2017年出現的反彈,目前可能是個買入的好時機。”Faith Wilson說。
“BC省近期推出的新政料將對外國購房者造成壹些負面影響,尤其是對於那些資金比較緊張的買房者,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附加稅的上調,外來中產購房的均價將隨之出現下降。對於那些高收入的家庭,增稅不增稅對他們影響不大。另外,對於那些能夠獲得加拿大永久居住權的家庭來說,附加稅並不適用。”居外網CEO羅雪欣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另據居外網,中國買家對溫哥華的興趣在2015年達到高峰。從那以後,價格虛高、供應不足壹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國買家的步伐。目前想在溫哥華置業的中國買家,基本是處於自住需求,包括移民、留學和工作自住等。居外數據顯示幾乎四分之三的中國買家說買房是為了自用,出於教育需求的購房者占了17.5%。
有關BC省將於今年秋季開征的投機稅,“毫無疑問的是,很多中國家庭,他們的主要收入不是來自加拿大本地,所以這個新稅法對他們影響較大。我相信這可能是這個舉措的真正目的。這些家庭的收入壹般都高於平均水平,很難說他們是否會消化掉新增稅收,或改變其移居溫哥華的計劃。”羅雪欣說。
升級版壓力測試收緊房貸
加拿大的樓市降溫政策不止於BC省,多倫多市所屬的安大略省於2017年4月開始在包括多倫多市等區域開征15%的外國買家附加稅。據CREA數據,新政之後,大多倫多地區房價開始持續下滑,獨棟住宅下滑明顯,公寓房則在2017年年底開始小幅反彈。不過總體來看,住宅銷量和售價仍處於下降中,據大多倫多房地產局數據顯示,2018年1月,該地區房屋銷量同比下降22%,平均售價同比下降4.1%。
對於全球多地政府頻頻通過限制外國人購房來給樓市降溫的行為,有觀點指出,主要推手並非外國買家,而是長期的低利率環境。
值得註意的是,加拿大的貨幣環境正在發生改變。從2018年1月1日開始,加拿大聯邦政府針對房屋貸款的升級版壓力測試正式生效,這項新政旨在測試在未來市場利率上行時,房屋貸款申請人是否仍具承受能力,在擴大測試面的同時,還進壹步提高了測試標準。據相關分析指出,新政料將收緊當地人的房產購買力,預計影響比以往的相關政策更大。
據加拿大按揭專業人員協會(MPC)去年底發布報告稱,該國年均房屋交易為70萬套左右,其中大部分都有壹定程度的抵押貸款,該協會測算稱,2018年將有10萬人無法通過壓力測試,其中有四五萬人將因無法找到替代方案(比如購入較低價的房產)而被擠出市場。另外,該協會還指出,加拿大處於上行中的利率也將對購房者帶來壓力。
不過也有分析指出,上述新政可能利好當地公寓市場,因眾多無法通過測試的購房者可能會在獨棟和公寓之間,退而求其次選擇後者。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責編&排版:Shelly Du
参与大湾区建设 港经济新引擎 | 中国香港
香港近年遇上經濟增長欠缺新動力的“瓶頸期”,參與大灣區建設將是下一階段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誠然,經濟復甦不是僅僅寄望於官方,香港市民更不應該被動地等待,需要撇開成見,放眼大局,著眼世界,理性客觀分析自身現況及海內外經濟發展新格局,主動尋求最利於自身發展的機會。
中央一直提供多種惠港政策,以幫助香港振興經濟。2003年的CEPA開始至今,已經簽了九個補充協議。前年出台的《國務院關於深化泛珠三角區域合作的指導意見》,除了對泛珠三角提出指導性意見之外,亦針對港澳地區發展,提出了明確指引:“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航運中心、貿易中心的優勢……加強內地與港澳緊密合作,共同開拓國際市場。進一步放寬准入限制,簡化審批環節,推動擴大內地與港澳企業互相投資,鼓勵和支持內地與港澳企業共同‘走出去’,支持內地企業走向國際市場並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有序推動開展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攜手港澳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可以看出,國家對港澳地區時刻關心,甚至發動周邊城市一起為港澳經濟發展作努力,但另一方面又基於尊重“港人治港”的基本法原則,沒有直接給指示性意見。
匯聚人才產業 推動城市發展
國家推動“一帶一路”下,往往首先考慮為港澳提供優惠政策,如經濟貿易方面鼓勵內地企業與港澳合作。內地經濟急促發展,中央協助內地與香港攜手走向國際市場。國際上多個港口城市群曾因港口優勢發展起來。時至今日,人才匯聚及產業群聚,成為推動城市持續發展的關鍵。如美國紐約灣區匯聚J.P. Morgan, Citigroup, Time Warner等金融及電訊界巨擘;三藩市灣區則坐擁Google、Apple、Facebook、Netflix等科技創新龍頭。國家規劃大灣區建設,以每個城市的特質為依據,充分尊重各地的經濟特點,力求將大灣區打造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立世界級城市群。香港恰恰是灣區“創新科技城市”之一,並且具備其他“創新科技城市”城市不具備的“一國兩制”獨特政策環境,以及國際金融服務業、國際航運業、國際進出口貿易平台、國際知識產權及法律等多方面優勢。
據統計,有超過52萬港人現時於廣東省長期居住、就業和就讀,走在內地與香港兩地融合潮流前端的人群可謂不少。“走出去”和“走進來”,最終“共同走出去”,成為了香港融入大灣區發展的大致方向。
“走出去”是指港青可效仿上世紀80年代主動回鄉投資建設的前輩們,主動與內地進行溝通合作;“走進來”是支持內地企業“走進香港”,利用香港地區環境優勢,為內地企業提供多元化的風險管理、資產管理、法律以及爭議調解等專業服務和利用香港“科技創新城市”平台,成為泛珠三角對外科技交流合作基地、知識產權貿易平台,發揮香港文化及科技優勢,幫助泛珠三角地區企業提升品牌形象和產品質量,然後“共同走出去”,攜手走向世界市場。
運用獨特優勢 投身創新創科
如今,內地期待香港與泛珠三角區域經濟謀求合作,實現經濟共同增長。筆者認為,港人應審時度勢,善於運用獨特優勢,如國際金融制度、國際稅務制度、國際法律制度、國際進出口制度和國際商標版權保護制度等,正視粵港澳大灣區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巨大潛力,主動與大灣區乃至全國企業互通合作;合理考量內地給予的各種優惠及資源的支持,善加運用,結合本地資源,融合區域特徵,消除因不瞭解造成的偏見;並需充分瞭解中國歷史文化背景及我國的國際地位,用近水樓台的地區優勢發揮自己所長,利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創造共贏經濟局面,抓緊大灣區發展機遇,面向世界尋求新發展動力。
來源:大公網
責編&排版:Shelly Du
全球房市動態 2017年全年觀察
經過通脹調整後的數據顯示,2017年全年房價同比增幅最高的三個國家或地區分別是冰島、中國香港與愛爾蘭,房價同比增幅都高於10%。另壹方面,埃及與卡塔爾的實際房價則在2017年遭受重創,經通脹調整後的房價同比跌幅均超過10%。
英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 香港大學牙醫學科連續3年世界第一
很多有深造計畫的學生都對世界大學排名頗為感興趣,同時對於選擇什麼大學的哪種學科也很迷茫,針對這些問題英國QS全球教育集團2月28日發佈新一年度“QS世界大學學科排名”,可能對您有所幫助。在最新的世界大學學科排名中美國大學在整體上有所退步,中國表現亮眼。在港澳台地區的高校中,香港大學牙醫學科連續3年世界第一。
從全球來看,美國大學雖然整體有所退步,但哈佛大學14個學科全球第一,麻省理工也在12個學科上奪冠,高精尖優勢明顯。另一方面,儘管有“脫歐”的影響,英國的大學仍保持不俗實力,在10個學科排名中全球第一。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合計有5個學科和1個學科群進入全球前十。
這一最新排名涵蓋了48個學科和5大學科群,評估了全球151個國家和地區的1100多所高校。中國104所大學的807個學科入選全球500強。
據QS介紹,這項排名結果來自過去6年全球權威學者對學科的全面評估、頂尖僱主對大學畢業生全球就業競爭力的綜合評價以及對最大文摘數據庫Scopus中2200萬學術文獻及2億引文數據的分析。
中國大陸高校中,清華大學的土木工程學科排名全球第五、電氣學科排第八、材料學科排第九、工程與技術類學科群排第十。北京大學的現代語言學、語言學則分別位列全球第六和第十。從進入世界前20的學科看,清華和北大各有10個,同濟大學兩個(建築、藝術設計),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和復旦大學(現代語言)各一個。
QS全球教育集團成立於1990年,每年定期發佈“QS世界大學排名”等多項與高等教育相關的排名。
來源:新華社倫敦2月28日電(記者張家偉)
責任編輯:Shelly Du
內地客撐起中國香港一手豪宅:買下1/3房產 創五年新高 | 中國香港
中國香港政府之前推出的買家印花稅(BSD),原意是希望遏止內地及海外人士來港炒樓,但事實證明無阻內地人到港買樓的決心,尤其是極具升值潛力的豪宅。中原地產的資料顯示,內地客占一手豪宅市場的比重,已升至近5年的季度新高。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升指出,一手豪宅內地買家占金額比例升至近5年的季新高度,達到33.4%,相信是因為中國香港豪宅市道向好,吸引內地買家入市。
2017年第4季中國香港一手豪宅市場,已知內地個人買家占金額比重33.4%,占宗數比例28.9%。數字按季分別上升1.9及5.5個百分點,占金額為近5年的季度新高,反映內地資金持續流入中國香港豪宅市場,兼且集中於高價豪宅。
期內二手豪宅市場,已知內地個人買家占金額比例17.4%,占宗數比例14.6%,數字分別按季下降0.1及上升0.5個百分點。
整體方面,已知內地個人買家占金額比例26.2%,占宗數比例21.8%,按季分別上升0.5及2.0個百分點。去年全年,有較多內地個人二手買家的豪宅,包括貝沙灣34宗,14.76億元;凱旋門15宗,5.54億元;君臨天下12宗,4.25億元;寶翠園17宗,3.33億元。
2017年全年中國香港樓價累計升幅14.8%,為五年來最大,其中以面積大小劃分,D、E類大面積單位(實用面積分別100-159.9平方米及160平方米以上)全年樓價升11.2%,落後中小型單位同期近15%的漲幅。在內地客大力支持下,分析師預期,豪宅今年表現可追落後,升幅將會跑贏中小型住宅樓價。
人民幣於去年開始止跌回升,增加內地客的彈藥,加上中國香港樓市走勢強勁,即使辣招不斷出,但樓價亦未曾跌過,更令中國香港物業被看高一線。最新的中原城市領先指數CCL最新報167.96點,按周升0.2%,再創歷史新高。CCL(大型單位)表現更為突出,連續5周創歷史新高,平了2017年6月期間的紀錄。CCL(大型單位)最新報168.1點,按周升0.17%,連升8周共5.32%。
稅務局數字顯示,反映公司客及非本地買家入市情況的買家印花稅,2017年全年共錄得3,823宗成交,涉及稅收達87億元。單計去年12月份,買家印花稅成交多達534宗,涉及稅收達13億元創歷史新高,與2016年同期145宗及4.37億元比較,升幅2.7倍及2倍。
雖然內地豪宅去年的升幅亦不弱,而海外市場亦一向受內地客歡迎,但市場人士認為,中國香港的吸引力始終較佳,除了有樓價上升的因素,稅制簡單亦是賣點之一。雖然一筆過買家印花稅達30%,但相比在外國買樓,其後支出的確較少。於加拿大買樓出租,要交最高達25%的預扣稅;物業被視作遺產留給下一代,於美國更要交40%的遺產稅,所以未來中國香港豪宅仍會是內地客的最愛。
參考來源:路透、資本雜志
責任編輯:Zoe Chan
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二)——港島南區 | 居外專欄
之前為大家講解過近年中國香港樓市的投資環境大方向、中國香港房屋政策變改、買房入門需知、購買一手房的竅門、和如何了解自己的買房需要。為了讓朋友們在著實找房時能夠更容易找到理想目標,不用漫無目的四處尋覓,特意為大家淮備此《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系列》,逐區介紹其特性和現有盤源情況。今期為大家帶來《中國香港房產全知道之二——港島南區》。
中國香港仔、薄扶林屬中國香港島南區,可利用中國香港仔隧道往返灣仔至黃竹坑,出口位置黃竹坑收費廣場分兩條路線;一面是通往壽臣山、淺水灣、赤柱方向,另一面則直指中國香港仔。通往中國香港仔之先會途經黃竹坑。這帶曾經是聚結輕工業及公營房屋的小區;現時所見已是海洋公園,而以往的工廠大廈已陸續改建成三四星級酒店,發展成為一個全新的旅游區。
舊日的漁港——中國香港仔,今天已是成熟的住宅區,中產家庭的集中地,尤以樓齡接近40年的“中國香港仔中心”為中心點:酒樓、茶餐廳、街市、超市、民生雜貨店、商場等,一應俱全。與鴨脷洲一水之隔的海灣稱為中國香港仔避風塘,這裡停泊著不少游艇和捕魚作業的船只,最為人熟識的著名地標應該是水上食肆“珍寶海鮮舫”。以往如要從水路渡過彼岸,交通只能靠舢舨或鴨脷洲大橋,直至港鐡南港島線於2016年12月啟用,終點站可抵至“海怡半島”。
“海怡半島”三面環海自成一角,位於鴨脷洲的西端,住宅大樓分階段落成,一共四期34棟,分別大約23至27年樓齡。屋苑每期中間均設有綠化公園,設施方面有住戶俱樂部、室內外游泳池、球場、多個兒童游樂埸,還有超過800米的海濱長堤。
其實最近10年中國香港仔又豈只一個大型屋苑;交通便捷引來了更多新發展,隨隨落成的有鴨脷洲海旁道“南灣”*、惠福道“深灣9號”#、鴨脷洲徑“南區‧左岸”^,比較小規模的單幢式住宅有鴨脷洲大街“倚南”+、中國香港仔大道“南灣御園”和剛於去年入伙的登豐街“登峰‧南岸”。其實除了慣性居住在中國香港仔的家庭不願遷離此區外,今時今日也有不少區外人士將搬遷目標的視線轉移至南區這帶,皆因這區工商業大廈較少,成熟又完善的生活配套,倍感住家的環境!加上選擇性豐富,一房至四房甚至洋房都能在此中尋,按個人喜好再挑選清靜、熱鬧、方便…,豐儉尤人任君選擇。
沿著中國香港仔海傍道向北是長長的薄扶林道,末端接駁西灣堅尼地城。沿路會見到較早期興建的大型私人屋苑;例如右邊山坡上有“置富花園”、“薄扶林花園”,左邊靠海的是“碧瑤灣”,它們的樓齡都相若,大概在40年左右。
數到最新的算是“貝沙灣”,隨著緊貼在旁的數碼港於2004年落成,“貝沙灣”共六期的住宅亦分批建成入伙,臨海而建,整體設計布局完善,打造成高檔次豪華屋苑。以上仟呎的大單位為主,當中亦有小量細單位和47幢獨立屋,配套設施應有盡有:3個美輪美奐的主題會所、全天候海景窒內泳池、室外游泳池及多個水療池、健身室、網球場、兒童游樂園及圖書室、演奏室、私人影院、餐廳、及宴會廳等。
“貝沙灣”向北的前方不遠處,凝聚著一撮樓高三四層的低密度住宅群,圍繞著幾條小路沙宣道、碧麗道、和金栗街一帶,被域多利道和薄扶林道相夾。雖然這帶的樓房都已有些日子,但部分維修保養質素仍相當不錯,環境清幽亦吸引著一些深居簡出的富豪鐘愛此區。中國香港富豪周啟邦的大宅“黃金屋”就近在咫尺,此外,卓能集團主席趙世曾亦長居於域多利道200號的“趙苑”其中的獨立屋。
再朝著摩星嶺方向不到幾分鐘車程,就已經是西灣堅尼地城。
備注 地產發展商一手余貨:
*南灣——兩個單位未售,可以入標形式購買
#深灣9號——三套獨立洋房仍未開售
^南區‧左岸——六個單位未售,可以入標形式購買
+倚南——五個即簽單位現正發售,折實價每平方英尺23,540港元起
責任編輯:Zoe Chan
如需咨詢或有疑問,歡迎隨時發郵件至:editorial@juwai.com,我們會盡快為您解答!
本文系居外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