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级开路!中国买家南下扎堆新加坡房市

中国富豪引领新加坡高端房地产市场,早就不是什麽新鲜事。据《南华早报》报导,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也不遑多让,正积极地在海外寻求资金避风港。中国香港曾经是他们的首选房地产市场,但现在已被更具吸引力的“狮城”取代了。

新加坡景万岸(Kembangan)地区的私宅楼群

新冠疫情在袭之前,广州居民Jacky计划在农历新年假期到访新加坡,在当地购买一套两居室的公寓。这位30多岁的商人打算用200万新元(折合约992万元人民币)的预算,将“狮城”加入他的投资地名单中,目前他的投资地包括中国东南部城市深圳和香港。

据《本周亚洲》(This Week In Asia)采访的5位新加坡房产中介透露,Jacky是来自中国的新一波“中产阶级投资热” 中,希望藏富于外的投资者之一。Jacky曾考虑在中国香港进行另一项投资,但持续的社会动荡让他将目光南移。“我打算卖掉香港的房产,转到新加坡置业,因为这个国家更稳定,货币更坚挺,” 他说。

房地产公司ERA的副部门总监Clarence Foo先生表示,对于像Jacky这样的投资者来说,中国香港曾经是一个“强有力的选择”,但现在不是了。“对这些人来说,安全是个大问题。他们感到不受欢迎,并成为众矢之的,”Foo先生说。据新闻报道,中国大陆居民对在香港生活和工作已经有了二心,边境居民选择缩减来港休闲甚至体检的次数。


政治稳定

北京的投资顾问Lily Han女士说,6月以来,内地人对新加坡房产的咨询数量激增了30%以上她说,人们对这个城邦的“兴趣稳定地日益增长”,她的公司已经开始推荐新加坡作为亚洲“顶级投资目的地”。总部设在上海的移民公司总经理Michelle Gao女士也同样注意到,自6月以来咨询量增加了约25%。“新加坡一直都备受关注,但现在似乎成为了更受注目的焦点,”她说。

在新加坡569万人口中,约有80%的人居住在只对公民和永久居民开放的公共公寓中,另外20%的人则居住在对外国买家开放的私人公寓中。Gao女士说,中国人看重的是政治稳定。尽管与欧洲国家相比价格相对较高,新加坡的私人房地产市场仍然受到他们欢迎。


优质教育

在这一日益壮大的中层中国投资者群体中,通常预算约800万至1000万元人民币的人,寻求买房以便他们的孩子能在新加坡生活和学习。

上海居民Cindy说,新加坡的教育体系特别适合中国内地人,主要是因为它的双语教育政策,即学生在英语之外还要学习第二种语言,如华语、马来语或泰米尔语(印度的官方语言)。不过外国学生往往会选择新加坡的国际学校,因为他们需要参加入学考试才能进入主流学校,而那里的空缺可能有限。这位预算在150万新元(折合约744万元人民币)左右的准买家也认为,中国买家在新加坡受到欢迎。


资产配置

ERA的Foo先生表示,内地人对新加坡房产越来越感兴趣的另一个原因是中国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的房价飙升。“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可以翻倍或三倍的日子早已过去了,新加坡是他们停放资金,进行资产配置,分散风险的最佳地点,” 他说。

Foo先生又指出,在春节假期飞来的几批中国客户中,有一部分人也对过去10年来在东南亚购买的房产不满意。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在2011年起受到追捧,但很多人发现投资回报率未如理想:“很多人意识到实际回报并不像承诺的那样,该地区的一些国家还面临着政治和经济的不稳定。”

新加坡私人房地产市场约70%的买家是本地人,这也推动了需求,因为买家相信,如果他们想出售或出租自己的单位,会有一批现成的需求。据Foo先生介绍,新加坡开发商已经努力加大在中国城市的营销活动。“去年来开发商一直在参加中国的路演,另一个媒介是微信,因为他们在中国没有很多员工,”他说。


降温措施

不过,高纬环球(Cushman & Wakefield)的东南亚与新加坡研究部总监李敏雯女士(Christine Li)表示,中国中产阶级对房产投资的兴趣虽然越来越大,可是还没有转化为新加坡的实际销售。总体而言,中国人的交易量从2019年第二季度的243宗略微上升到第三季度的272宗,但李女士表示,与超富阶层相比,中产阶级投资者通常较注重预算,对降温措施更为敏感。

新加坡最近一次为楼价降温的措施在2018年7月出台,当时府数据显示私人住宅价格已升至4年来的最高点,因此将外国人的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税率上调5个百分点至20%。Foo先生补充说,买家有可能期待新加坡政府明年降低ABSD税率。该国正面临着私宅过剩的问题,根据市区重建局的数据,截至去年9月底,该国私宅库存为3万1948套。开发商此后呼吁放宽房产调控措施。


市场信心

不过,李女士指出,中国超级富豪的交易依然强劲。“2019年第三季度500万新元(折合约2479万元人民币)以上的中国交易总量几乎翻了一番,达到40宗,而2018年只有21宗,”她说。

橙易产业(OrangeTee & Tie Property)的研究主管孙燕清(Christine Sun)女士表示,她也看到了类似的趋势,去年前11个月,中端买家在100万至300万新元(折合约496万至1487万元人民币)的房产交易中占51.7%,比去年同期的52.5%略有下降。孙女士表示,中美之间敲定的阶段性贸易协议可能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相信会有更多中国资本南下流入新加坡。

她说:”此外,明年的按揭利率可能会维持在低位或更低,这有助稳定住房需求在目前的水平。我们预计中国买家将继续涌入新加坡。我们估计,不包括行政公寓,2020年可能会有9000至9800套新房交易。 “


相关资讯:

参考来源:南华早报
责编:Zoe Chan


新加坡是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安全指数在全球数一数二,而且拥有世界级的医疗设备和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基于种种优势,中国买家在新加坡房市上的活跃度不断提升。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居外为您在新加坡的置业投资导航。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美国

美国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状态中,笔者在国内以为次债危机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真实的看到的情况,相信那只是国内人的幻想。

>>>美国置业百科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这是附近一个美国居民小区的房子,属于中产范围,比这差的房子也有。据说美国的房子在不同的城市也是价格不同的,没有见过的自然不能说,仅就看见的简单介绍一下。

这是一片小区,一户独立的一个小楼,地下室,一楼,二楼共三层。二楼四个房间,一楼有大小客厅,餐厅,楼上下各有卫生间。楼前后各有的绿地,可以做花园等。

一个车库可以放两部车。很多居民都是把车放在外边一部,估计是平时用的,也许冬季都放在库内。整个建筑面积(不包括花园绿地)我估计应该在3004平方吧。

环境好的没有办法说了。

这样的房子在这里大约是203万美元,但是每年需要交纳2万美金的房地产税。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另外这里的买者绝大部分是居住,很难升值投机。如果是出租,估计连一年的税金也收不回来。

对照国内的房价,国内的价格不是一般的高。

美国人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状态中,笔者在国内以为次债危机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真实的看到的情况却并非这样,相信那只是国内人的幻想。对于这样的生活,不要说政府没有力量改变,恐怕大众的心理和文化也没有办法改变。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这是美国的邮箱,邮递员把报纸扔到门前就可以啦,不要以为这是垃圾袋。房子就坐落在这样的环境里。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中美房价最新数据对比看完之后你还能Hold住吗?

美国中产阶级住的房子是这样的!看完你还能hold住吗? | 美国

旧金山湾区洋房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美国新房(别墅)销售中间价为21.0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0万元,美国的新房(独立别墅)指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美国的房屋面积一般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为全装修房。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别墅)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500元/平方米。

另外美国的住房不像中国这样按照所谓建筑面积计算,美国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的,而且,诸如车库、阳台、地下室、储藏室这样的都不算入面积,综合折算下来,美国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当于中国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这也显出中国既得利益者用建筑面积计算房价的高明)。即便这样,还没有考虑前后院,美国住房的前后院也是不算入面积的。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独立别墅)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3500元/平方米。

另外,还有四点不同

其一,美国的房子在中国被称为别墅,而中国被称为房子的住房在美国只是公寓。

严格说来,美国的房价与中国的别墅价格相比才是恰当的。那样的话,差距就更离谱了中国公寓的价格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别墅价格。

其二,中国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当于一次缴纳了70年的租金,而美国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远归其所有。

其三,中国的是毛胚房,美国的是精装修房。

其四,美国的住房质量和品质更好,美国的住宅平均寿命是80年100年,而中国是30年。

在中国,许多普通人,用花费毕生心血积累的财富,换取的是价高质次的商品房。

美国中低收入者花费几万美元就可以买一套房,房屋质量虽然不能跟几十万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种花草,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且,位置稍远一些的房子,几万美元的照样舒适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矶的时候,笔者开车去看一位朋友,跟随导航仪进入了一个同名的街道,那里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价格也就4万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园一般。

正因为美国的房子品质好价格低,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官员、商人,悄悄地在国外买房,心甘情愿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体验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复还”。

最聪明的当属开发商,他们一边说中国的房价低,美国的房价高,一边又悄悄地把财富转移走,去国外买房。

据一位开发商职业经理人估计,至少超过一半的有实力的开发商,把财富和子女转移到了国外。他们自己则既不买也不住他们所声称的由他们自己建造的“绝对物有所值”的房子。

相关资讯:移民美国都要缴哪些税?

(据移民帮)

日本人口将跌破1亿,原因竟是中产阶级不愿结婚 | 海外

“少子化危机”是困扰东亚各国许久的问题,长久以来,中日韩等国的人口学家一直在就自己国家的妇女为何不生孩子提供各种解释。而最近,受此问题困扰最久的日本媒体提出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模型——少子化问题的真相,是工业社会以来新兴的中产阶级正在完成一次“自杀”。

 日本人口2053年跌破一亿

日本厚生劳动省10日公布50年后日本人口数量的预测结果。根据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估算,日本人口将在2053年跌破1亿,到2065年,日本人口将比2015年的1.27亿减少三成,降至8808万。

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现象严重。2016年日本老龄社会白皮书显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为26.7%。根据厚生劳动省的人口动态统计,2016年日本国内新生儿约98.1万,是日本自有统计以来年出生人口首次跌破100万。

报告指出,虽然近年日本育龄妇女生育意愿有所改善,但出生率依然维持在较低水平。据计算,日本要想维持目前人口规模,平均每名女性一生需要生育2.07个孩子,但2015年这一数字只有1.45。国立社会保障与人口问题研究所推测,50年后这一数字为1.44,由此推算,到2065年人口将降至8808万。

届时,15岁至64岁的劳动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60.8%降低至51.4%,而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将攀升至38.4%。《日本经济新闻》指出,届时每1.2个劳动人口就要负担一名老人,社会保障制度的可持续性将面临考验。

中产阶级不愿意“返贫”

人口急剧减少的根源何在?《日经新闻》针对上述数据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解读。

文章说,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日本街头走一走,很难相信日本的少子化会如此严重。因为日本似乎存在着大量生育2-4个孩子的家庭。每逢假日,年轻父母们带着几个孩子一起出外游玩的场景几乎随处可见。

而这种观感也是有数据支持的,日本厚生省2015年一份报告指出,日本核心家庭中,生育超过两个或两个以上孩子的孩子的核心家庭数量占到了总数一半以上。这个漂亮的数据看似足以支持日本人口。然而,真正的问题出在那些终身没有走入婚姻殿堂的人身上,根据日本国立社会保障及人口问题研究所发布的《2014年人口统计资料集》,日本50岁男女的“生涯未婚率”分别为20.14%与10.61%。结婚率的走低加上东亚特殊文化环境导致的未婚生育情况很少,才是拉低日本总体的生育率的真正罪魁。

那么,人们不愿意结婚的根本原因何在?《日经新闻》对数据进一步分析后发现,日本的“不婚族”和“不育族”人口,大量集中在中产阶级中下层当中,在年收入600万日元-1000万日元这个区间内堆积十分严重。这个收入群体中大量的人口不愿意踏入婚姻殿堂,或者找不到合适的婚姻对象。

对于这种奇怪的“中产不育”现象,《日经新闻》的解释是,这一阶层的人口也许不愿意因婚姻和生育让其“返贫”。该文分析称,与通常的看法不同,年收入少于600万日元的人口反而结婚积极性很高,因为该收入阶层的婚姻和生育带有“搭伙过日子”的性质,由于婚姻生活留下了更多精打细算的空间,夫妻婚后的生活质量相比婚前都会提高,生育孩子则是这些人口生活中难得的乐趣。而对于收入高于1000万日元的高收入群体来说,婚姻和生育则是一种购买的起的奢侈品。所以,在日本社会中,真正的穷人和真正的富人其实都不存在“少子化问题”。

真正被该问题困扰的是中等收入群体,对于他们来说,其收入足以维持他们稳定、丰富的单身生活,通过婚姻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很低。相反,结婚、生育造成的庞大开销,反而会给他们带来拉低生活质量的恐惧。因此该群体是日本最不愿意结婚生育的群体,而以“一亿中流”自豪的日本,该收入阶层的群体又尤其庞大,这也许才是日本少子化问题的真正原因。

《日经新闻》总结称,从某种意义上讲,日本中产阶级正在用“不结婚,不生子”完成一次该阶级的慢性自杀。而该现象给中国等周边国家带来的启示是,简单的放开二孩也许并不能解决少子化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关键,还在于想办法解决中等收入群体害怕因婚姻、生育而返贫的后顾之忧。

 (据网易)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

美国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状态中,我在国内以为次债危机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真实的看到的情况,我相信那只是国内人的幻想。

>>>点击查看:美国购房流程 | 美国房贷申请 | 美国房产税费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

这是附近一个美国居民小区的房子,属于中产范围吧我推断如此,比这差的房子也有。据说美国的房子在不同的城市也是价格不同的,没有见过的自然不能说,仅就我看见的简单介绍一下。

这是一片小区,一户独立的一个小楼,地下室,一楼,二楼共三层。二楼四个房间,一楼有大小客厅,餐厅,楼上下各有卫生间。楼前后各有的绿地,可以做花园等。一个车库可以放两部车。很多居民都是把车放在外边一部,估计是平时用的,也许冬季都放在库内。整个建筑面积(不包括花园绿地)我估计应该在300400平方吧。

环境好的没有办法说了。

这样的房子在这里大约是2030万美元,但是每年需要交纳2万美金的房地产税。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

另外这里的买者绝大部分是居住,很难升值投机。如果是出租,估计连一年的税金也收不回来。

对照国内的房价,国内的价格不是一般的高。

美国生活在富足和自信的心理状态中,我在国内以为次债危机会改变美国人的生活习惯,真实的看到的情况,我相信那只是国内人的幻想。对于这样的生活,不要说政府没有力量改变,恐怕大众的心理和文化也没有办法改变。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这是美国的邮箱,邮递员把报纸扔到门前就可以啦,不要以为这是垃圾袋。房子就坐落在这样的环境里。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

中美房价最新数据对比看完之后你还能Hold住吗?

在中国买房亏不亏 看看美国中产阶层的房子 | 美国
旧金山洋房

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11年12月份美国新房(别墅)销售中间价为21.03万美元,折合人民币130万元,美国的新房(独立别墅)指的是什么样的房子呢?美国的房屋面积一般为每套200平方米左右,且为全装修房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别墅)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6500元/平方米

另外美国的住房不像中国这样按照所谓建筑面积计算,美国是按照使用面积计算的,而且,诸如车库、阳台、地下室、储藏室这样的都不算入面积,综合折算下来,美国200平方米的房子差不多相当于中国400平方米左右的房子(这也显出中国既得利益者用建筑面积计算房价的高明)。即便这样,还没有考虑前后院,美国住房的前后院也是不算入面积的。

这样计算出来,美国住房(独立别墅)的单价折合成人民币大约3500元/平方米

另外,还有四点不同其一,美国的房子在中国被称为别墅,而中国被称为房子的住房在美国只是公寓。严格说来,美国的房价与中国的别墅价格相比才是恰当的。那样的话,差距就更离谱了中国公寓的价格远远超出了美国的别墅价格。

其二中国的房子不包括土地,相当于一次缴纳了70年的租金,而美国的房子是包括土地的,永远归其所有。

其三中国的是毛胚房,美国的是精装修房

其四,美国的住房质量和品质更好,美国的住宅平均寿命是80年100年,而中国是30年(这个数字连开发商自己都“供认不讳”,不妨看看他们此前写的文章).

在中国,许多普通人,用花费毕生心血积累的财富,换取的是价高质次的商品房。美国中低收入者花费几万美元就可以买一套房,房屋质量虽然不能跟几十万美元的房子相比,但有院子,可以种花草,是一片属于自己的世界。

而且,位置稍远一些的房子,几万美元的照样舒适地令人感慨!在洛杉矶的时候,我们开车去看一位朋友,导航仪把我们带进了一个同名的街道,那里居住的是中低收入者,一套住房的价格也就4万美元左右,院子美化得花园一般

正因为美国的房子品质好价格低,所以,才有那么多的官员、商人,悄悄地在国外买房,心甘情愿地把家人送到水深火热的资本主义国家体验生活,基本上都是“一去不复还”。

最聪明的当属开发商,他们一边说中国的房价低,美国的房价高,一边又悄悄地把财富转移走,去国外买房。据一位开发商职业经理人估计,至少超过一半的有实力的开发商,把财富和子女转移到了国外。他们自己则既不买也不住他们所声称的由他们自己建造的“绝对物有所值”的房子

相关资讯:解读:海外楼市与中国楼市的三大不同之处

(据CREC)

澳洲 | 澳洲房价连年暴涨 中产阶级被迫合买一套房

作为澳洲最大城市以及新州的首府城市,悉尼这几年房价蹭蹭蹭地猛涨,购房成本牢牢占据全澳第一,其他大城市也呈同等趋势。

澳洲人曾经引以为豪的住房自有率如今直线下降,先前几乎不识买房愁滋味的中产阶层纷纷直呼买不起。为此,有人提出“共享产权”的想法帮中产圆梦。简言之,就是找人合买房子,然后一步步赎回房子全部产权

悉尼这几年房价蹭蹭蹭地猛涨,购房成本牢牢占据全澳第一,其他大城市也呈同等趋势

 点击查看更多澳洲精品房源

买房梦渐行渐远

克劳德·鲁宾逊现年46岁,年薪8.5万澳元,超出澳洲平均收入水平。但这笔收入相对于悉尼如今的购房成本,不过是杯水车薪。

“对我这样的人来说要想买房太难了,”鲁宾逊说,“我挣得不算少,但还要养家、付房租,根本掏不起10%的(购房)定金。”

全球最大房地产数据分析机构“核心信息咨询公司”提供的数据显示,悉尼独栋住房价格最近5年内上涨约60%,公寓房价同期上涨44%。

事实上,整个澳大利亚房地产市场近年不断升温。海外买家被认为是过去3年助推房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但随着近期大银行停止对海外买家发放购房贷款,加上央行5月降息至历史低位,政府对部分购房者实施税收优惠政策等,本地居民显示出强烈购房意愿。而悉尼这个人口第一大城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更成为买房人的第一目标。

今年5月至7月,悉尼独栋住房价格中位值达88万澳元(人民币442.9万元),公寓价格中位值为67万澳元。

市场研究机构Demographia今年发布的国际房价负担能力调查报告显示,悉尼是全球房价负担第二重城市,房价中位值是家庭年收入中位值的12.2倍,仅次于中国香港。按报告标准,房价与家庭年收入比低于3属于“可以负担”,高于5.1已是“极度无法负担”。

未来18个月里,悉尼即将完工不少住房建筑,或许能拖缓目前房价涨幅,但专家普遍预测,悉尼房价在可预计的一段时间内不会下跌。

“过去10年我听过好几回关于房地产泡沫要破裂的说法,”鲁宾逊说,“但泡沫并没有破裂,房价反而一路上扬。悉尼是个宜居城市,也很漂亮,但在此定居的经济成本太高了。”

经济学家索尔·埃斯莱克说,在澳洲多数大城市,居民住房价格涨幅普遍超过收入涨幅,二者差距之大在发达国家中排名靠前。部分中产阶层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买房订金或首付,同时也享受不了政府福利住房政策,成了“夹心层”,直接导致城市住房自有率大幅下降,租房人口随之增加。买不起房的不光是年轻人,甚至包括部分在外人看来收入尚可的中年人。

墨尔本大学研究显示,澳洲成年人住房自有率一度保持在67%左右,但这个数字明年可能降至不足50%,悉尼等大城市情况更糟糕。

酝酿“共享产权计划”

为帮助“夹心层”买房,新州公益组织联盟提出“共享产权计划”,帮扶对象是那些年薪7万澳元至10万澳元的首次置业者,例如教师和警察。

按照这个设想,个人或家庭购买第一套住房时,可按比例支付部分房款(最低支付25%),剩余部分由社区住房部垫付。购房者收入增加后,可购买剩余部分房产,直至收回整个房产所有权。

新州住房协会联合会主管温迪·海赫斯特解释道,购房者可以根据自己出资的房产份额办理抵押贷款,剩余份额的抵押贷款由社区住房部承担。随着购房者经济能力提升,他们可以接着购买剩余部分房产。如果房价上涨,他们可以将先前购买部分视作投资增值,将这笔投资再抵押出去,以此购买剩余房产。

社区住房部不属于政府机构,由非营利住房协会、政府补贴租房组织和教会持有住 房机构三部分组成,是澳洲住房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机构主要负责向中低收入阶层提供价格较低廉的租房。

悉尼南部圣乔治社区住房部的帕特里克·瑞安说,“共享产权计划”能大幅降低中产家庭特别是年轻家庭进入房地产市场的成本。据他所在部门调查,仅在圣乔治社区,就有2万户家庭可能受益于这个计划。

至少,在鲁宾逊眼中,这个计划是他目前有可能攀上悉尼房产阶梯第一级台阶的唯一可行办法。
但要推广这一计划,单靠社区住房部显然不够。瑞安呼吁州政府对申请购房者予以政策倾斜,因为依据当前立法,购房者如果通过共享产权模式首次购买住房,就享受不到政府提供的首次购房补助金。

另外,瑞安也希望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能协助社区住房部广泛筹集房源,例如请求对方以一定优惠价格腾出一部分土地和房产,供这个计划使用。在他看来,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给房地产商的一个教训就是,不要过高追求经济利益。

部分专家则建议,参与这个计划的住房公益组织直接投资房地产开发,靠租金支持计划开展。

他山之石可否攻玉?

“共享产权计划”不是新州首创。类似做法在英国已实施30多年。英国共享产权住房由当地非营利组织住房协会运作,具有“半买半租”性质。购房者购买一定份额的住房产权(通常为25%至75%),对剩余产权每年支付2.75%至3%的租金,形成购房者和住房协会按出资比例共有房产的模式。个人拥有的房产份额可自由动态调整,既可以向住房协会购买剩余份额,也可以转让自有份额。如果个人没有获得全部房产,转让时住房协会具有优先购买权。

在英国,有资格申请者包括初次购房者、曾经拥有住房但目前无力购房者以及共享产权住房购买者,年收入一般不得超过8万英镑。伦敦地区将申请门槛调整为9万英镑。

专家介绍,共享产权住房政策在英国实施以来,满足了更多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需求,一定程度上削弱房价涨幅高于收入增幅产生的负面效应,同时因为建造这类住房所需政府资金补贴远少于公租房,从而实现更高供给效率。但这一做法能否在全澳范围顺利开展,有待商榷。

澳洲人温迪·戈登是英国一家住房协会共有产权住房部销售经理。她认为,如不做调整,英国模式很难在澳洲复制,其中一大原因在于英国销售房屋不仅要看价格,还会考虑申请购买者收入、个人和社区联系等因素。

因此,在部分城市,购房者可以直接从公开市场购买共享产权住房,价格会参考所在地房价,但也会考虑购房者支付能力,从而给与一定优惠。而在澳洲购房,除通过中介直接从卖主那里购买外,相当一部分是在房产中介组织的拍卖会上当场喊价购买。要想在澳洲,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说服私人开发商出让部分利益,“不是说不可能,但确实得下一番功夫”。

(据今日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