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建设 |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岛国,国土面积为646平方公里,人口约为320多万,相当于中国特大城市的人口规模,和中国许多热带城市有着相似的气候条件。今年九月受中心委派,我们有幸到新加坡进行了考察学习,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现代化的花园城市,一个具有深厚的多文化底蕴与现代环境相映成趣、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于一处的“非常新加坡”。我们在参观新加坡城市建设的同时,对其城市规划体系、城市规划管理、城市特色建设、道路交通等方面进行了认真的考察和学习。

一、城市规划运作体系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可分为两种:发展规划和开发控制规划。

1、发展规划:主要指战略性的概念规划。

概念规划是长期性的和战略性的,制定长远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体现在形态结构、空间布局和基础设施体系。概念规划的作用是协调和指导公共建设的长期计划,并为实施性规划提供依据。规划图是示意性的,不足以指导具体的开发建设。1991年新加坡对其第一个概念规划进行了调整,形成2000年、2010年和X年三个阶段的形态发展构架。其中2001年新加坡概念规划(The ConceptPlan 2001)提出了7个方面的规划要点:在熟悉的地方建设新住屋;高楼城市生活更多的休闲选择;商业用地更加灵活;形成全球的商业金融中心;建设更加密集的轨道网络;更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2、开发指导规划(总体规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总体规划曾经是新加坡的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到了八十年代开发指导规划逐渐取代了总体规划,成为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新加坡的55个分区都制定了开发指导规划,该规划以土地使用和交通规划为核心,根据概念规划的原则和目标,制定土地用途、发展密度、高度、交通组织、环境改善步行和开敞空间体系、历史保护和开发等方面的开发指导细则和控制参数。这种规划类似我国的控规。

二、城市规划管理

新加坡目前的规划系统是由规划法令规定的一套法制系统。规划主管部门是市区重建局,它由法律授予权力,包括:规划的权力,规划管理的权力,征收发展费的权力。市区重建局在法定的总体规划指导下实施规划管理。在新加坡,“发展”是批在土地以上及以下进行任何建筑、工程、开采和其它处置或者改变建筑和土地利用的用途。

新加坡规划管理的特征是:

1、通过对发展申请的分类提高管理的效率。市区重建局发展管理署对发展申请进行分类,并制定相应的流程。这些类型包括:新建建设工程,地契分割和地契(分层)分割,已有建设工程变更,建筑及土地的用途改变,修订已批准的规划,延期或临时发展等;

2、运用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调控土地发展和转让。新加坡规划管理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其宏观调控的手段。最突出的经济手段是,任何批准的发展方案,如果发展计划的容积率超出总体规划图的容积率、发展计划的人口容积率超出总体规划图的最高规定、发展计划牵涉到建筑及土地用途的更改,造成地价增值,必须向市区重建局缴交发展费,这一举措使国家利益得到保障。

3、运用信息技术加强规划管理。对于一个成功的规划管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可靠、准确的数据。新加坡注意采集土地信息和发展数据,用于跟踪城市形态发展和规划分析,并运用信息技术发展了城市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4、以法的精神给申请者以诉讼的机会。在发展申请不能满足规划要求的时候,规划当局可以发出不批准通知书,并说明方案被拒的原因。申请者可以接到通知书的28天内以书面形式向国家发展部部长,市区重建局上诉。

5、严厉的规划执法。违法者必须付罚款3000新币或被监禁不超过3个月或两者兼施。

6、违规申请的处理。对于不能遵守规划要求的发展,只要原因恰当,可以通过违规申请的渠道得到解决,这是新加坡政府亲商的举措之一。负责处理违规申请的机构是规划管理委员会。其主席为市区重建局的局长,委员包括:建筑管制、环保、交通及建筑师学会、规划师学会的领导。

三、城市特色建设

1、花园城市的建设

1965年新加坡建立独立的共和国就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的思想。从最早提出建设“花园城市”理念的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新加坡为提高花园城市的建设水平,在不同的发展时期都有新的目标提出。六十年代提出绿化净化新加坡,大力种植行道树,建设公园,为市民提供开放空间;七十年代制定了道路绿化规划,加强环境绿化中的彩色植物的应用,强调特殊空间(灯柱、人行过街天桥、挡土墙等)的绿化,绿地中增加休闲娱乐设施,对新开发的区域植树造林,进行停车场绿化;八十年代提出种植果树,增设专门的休闲设施,制订长期的战略规划,实现机械化操作和计算机化管理,引进更多色彩鲜艳、香气浓郁的植物种类。

九十年代提出建设生态平衡的公园,发展更多各种各样的主题公园,引入刺激性强的娱乐设施,建设连接各公园的廊道系统,加强人行道的遮荫树的种植,减少维护费用,增加机械化操作。由于新加坡政府较早地认识到城市环境的重要性,园林不仅仅能创造“使房地产增值”的经济效益,更是国民综合素质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从而使建设“花园城市”的运动深入人心,与广大民众达成共识。这一切都给新加坡“花园城市”的建设注入活力。

新加坡城市绿化的点线面的处理有着独道之处。其花园城市的面貌很大程度上反应在城市的道路上:街道、城市快速路两旁宽阔的绿化带中种植着形态各异、色彩缤纷的热带植物,体现着赤道附近热带城市的特色。新加坡从九十年代着手建立的连接各大公园、自然保护区、居住区公园的廊道系统,则为居民不受机动车辆的干扰,通过步行、骑自行车游览各公园提供了方便。他们计划建立数条将全国的公园都连接起来的“绿色走廊”,该走廊至少六米宽,其中包括四米的路面。目前该项目已进行了三分之一。

新加坡均匀分布的城市公园、居住区公园及其正在实施的“公园廊道”计划,使市民能够充分享用这些休闲地。公园的建设以植物造景为主,体现自然风光,园中完备的儿童的游戏设施和体育健身设施全部免费向市民开放,真正实践着其“为人服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造园宗旨。

2、强调各地区的特色

新加坡是一个多文化交融的国家,其城市建设也体现了多文化内涵的建设风貌,也造就了新加坡独特的城市特色,即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对比融合的城市风貌。在城市中大量的历史建筑和现代建筑喜剧性的、完美的融和在一起。众多有特色的历史街区如中国城(ChinaTown)、 印度街(Little India)等 “红屋顶式”的历史街区增加了新加坡的魅力和吸引力。

新加坡政府认为对城市中的历史建筑和历史街区,应合理评估其价值。从经济的角度衡量,在寸土寸金的新加坡建造高楼大厦远比保留历史街区的低矮店屋更具经济效益,但是它们所蕴藏的无形回忆和共同情感,却是建构一个国民归属感的必要条件。新加坡政府将这一思想作为历史街区保护的基本策略。

以新加坡河北岸的克拉码头(Clarke Quay)为例, 1860至1870年代曾是造船和修船的中心这里原本是低矮的货仓和店铺,1983年货运驳船迁离新加坡河以后良好的地理区位条件使得码头周边迅速高楼林立,对于市中心滨河沿岸所留存的这些旧建筑,新加坡政府并没有将其拆除重建更具经济价值的商业或办公,而是将这里的数十座货仓和店铺改为多元特色的餐馆和酒吧。如今有着传统风貌的店屋同背后的现代化摩天大楼形成鲜明的对比并成为附近金融区职员和国外游客最爱光顾的休闲去处,它已成为该地区标志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道路交通规划

新加坡道路骨架为蜂窝状,综合了放射状路网和方格网路网的优点,按照路网密度排名,其在全世界位于第3位。为了解决日益增长的交通压力,新加坡政府努力完善道路网建设,但通过越来越多的实践证明,光靠修路并不能解决交通问题。新加坡从1970年起,就不断出台新的或改进老的交通管理措施。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贯穿全国的地铁、轻轨系统及发达的陆地公交汽车网络系统,来解决市民的出行;另外通过GPS自动调动系统提高出租车效率,

2、以电子收费系统限制公交车以外的车辆在高峰时间进入闹市区;

3、每年有一定限量的轿车购买指标以防止车辆增长的速度过猛;

4、大力进行道路系统、停车场、停车楼的建设。目前新加坡国内的道路用地已占其国土面积的12%。但从1999年以来对闹市区进行减少停车设施来限制交通流量。

具体的交通管理制度的演变为;

  • 1970年汽车共乘计划
  • 1975年限制区计划、巴士专用车道
  • 1976年出租车无线传召
  • 1973年外国车辆入境费用
  • 1980年路口交通灯电脑化
  • 1982年开始建设地铁
  • 1990年拥车证
  • 1991年周末车辆
  • 1998年电子收费
  • 1999年削减停车设施、建设轻轨

五、土地售卖计划

土地售卖计划与新加坡市区重建行动计划紧密相连,通过土地售卖将新加坡概念规划指导下的重建行动计划变为现实。

1、强行征地:新加坡是一个土地资源极其匮乏的岛国,为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控制,政府通过强行征地的手段,把大部分土地收为国有,将私人土地加以合并,使小地块整合为大地块,为大宗发展提供用地。

2、在土地开发的同时,大力建设组屋,以容纳因发展而须迁移原址的居民。新加坡的组屋与我国的经济适用房类似。

3、投资建设基础设施。

4、在公布投标结果后,密切关注施工与建设,直到完工为止。

5、在土地售卖计划里,政府寻求的不单是土地购买者,而是需要土地发展的伙伴,这个伙伴必须与政府配合,积极提供资金、人力与专业知识,吸引投资,使国家建设能够推展。

(互联网综合整理)

“新加坡规划之父”: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顺畅 | 新加坡

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之一,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十分关心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对其中的一些问题也直言不讳。

刘太格说,现在许多地方政府喜欢做形象工程,但没有一个完善的体系把此类形象工程囊括在内,多数是将其摆错了位置。“不客气地讲,我觉得现在很多城市就是一座建筑的‘杂货店’。我们应该把城市布局完善,再有选择地做少数亮点的工程,而其它多数的建筑应该做成背景式的建筑”。

在刘太格眼里,交通规划不合理也是许多城市的通病。他说,现在很多城市都流行建高架桥,这并不是一个好东西,相反,高架桥过多其实是城市规划不十分科学的印证,因为没有规划好,才需要这么多的高架桥。

如何从制度上来引导,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刘太格认为,在规划层面,首先应编制出主要城市群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相应的,公共资源不能过度支持大城市,国家和省级在资金配置、财税政策、金融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向中小城市、城镇倾斜,提高就业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人物名片

刘太格曾任新加坡建屋发展局局长(1979年-1989年),新加坡市区重建局局长与总规划师(1989年-1992年),期间完成了新加坡概念图的调整方案,被称为“新加坡规划之父”。他也是全球城市规划界的泰斗。在中国,刘太格是佛山市、珠海市、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等地的规划顾问,2008年北京奥运会设施规划评审委员会主席,都江堰地震灾后重建规划方案评审委员会主席。

谈城市规划

高密度城市也可以交通顺畅

在任何一个城市拿一块地,如果找欧美人士来看,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生活环境,因为他们没有快速发展的压力。而如果是亚洲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利润,怎样尽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

Q:中国有很多人到新加坡学习城市规划和管理经验,在你看来,新加坡有哪些做法值得参考?

刘太格:以规划为例,新加坡政府承担了很大的责任,把规划做得很细,甚至对每个地块的红线、容积率等等进行高度控制。这种做法和西方、中国都不同。

按照西方的理念,政府承担这么重大的责任、把地块规划做得这么细,就是不民主。在西方,每个项目都要协商立场,他们甚至根本不同意要有规划。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曾在上任时取消了所有的规划,当然现在又恢复了,因为他们发现,没有规划就没有办法控制环境、没有办法将城市梳理得比较协调和高效率。

我做过一个比喻,在任何一个城市拿一块地,如果找欧美人士来看,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生活环境,因为他们没有快速发展的压力。而如果是亚洲人,他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利润,怎样尽可能取得最高的利益。新加坡是亚洲城市,在这方面是一样的,但新加坡又有所不同,规划师把规划做得很细,尽量不留争议的余地。但一个规划局怎么能够把所有的事情都想那么细?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新加坡的做法是每五年一小改,十年一大改。每个项目在报批的时候都可以提出规划方案的调整,不过能否调整不是一个人决定的,而是要通过一个委员会来决定。

比较明显的例子就是新加坡的中央商务区,它是从1974年开始建,一直到现在还有新的建筑在建设。除非这个建筑是高水平的、重要的、付得起地价的,否则不能进入,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影响发展的速度?答案是不会,因为做全市规划时,规划有几十个不同等级的商业中心,这边进不来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我们保持中央商务区的高档次,档次不高的要到其它地方去—这也保证了发展的速度。这说明一些看似不可能做到的事我们做到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和长期的系统化发展。我们有了方案之后更是严格控制执行的,而且速度一点不放慢,其中的关键是做成一个好的规划。

Q:在你看来,相比亚洲的其他国家,新加坡规划方面还有哪些不同之处?

刘太格:新加坡给人比较深刻的印象就是花园城市,其实花园城市是成本很低的形象工程,种树比盖房便宜很多嘛。我经常跟他们补充一句话,我们这里为什么能成为一个花园城市,主要是我们只种树和草,种花是成本很高的,要是再加上亭台楼阁、假山等,成本就更高了。

来过新加坡的人会发现这里的交通很顺畅,给人的启示是一个高密度的城市同样是可以把交通搞好的。

另外,我们对整个市容的规划和设计的要求做得比较精细。不过,不要为了精细而忘记一个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整个城市宏观的理念要抓准,如果这个宏观的理念没有抓准,你做得再精细,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好。中国有句话说,要胆大心细,谋定而后动。我过去当局长的时候,我做方案的期限是一百年,因为在新加坡,地方非常小,一定要做一个远期的方案。

谈城市交通

靠拓宽道路解决拥堵是错的

搞一条高架的快速路就等于规划是失败的。因为你如果把规划整体考虑后,提前规划的快速路路线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一条高架路费用很高、破坏两边的环境,还降低了高速路两侧的房价

Q:缓解高密度城市的交通堵塞,在规划层面就可以解决?

刘太格:我看到很多城市解决交通堵塞最土的办法就是把路加宽,再解决不了就找交通专家来帮忙。这个办法是错的,因为交通拥堵不是一个独立的问题,就好像人体里面的血液不通畅,不能够独立地去考虑,要从整个人体考虑。比如交通要把人从家送到商业中心、学校或工厂企业,那么你要知道商业中心在哪里,这个要规划,规划的路跟商业中心怎么结合,这本身是一个规划问题,你不能说商业中心归商业中心搞,交通归交通专家来搞,这是不能解决问题的。

怎么才能达到整体考虑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规划,而且是综合性的规划,不是分开来解决的。

Q: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何解决高密度城市交通堵塞的问题呢?

刘太格:目前,绝大多数的城市不理解快速交通的重要性,这个需要重视。

另外一个让我担心的是,很多人以为快速路和高速路一定要配套建设高架,我不这么认为。在新加坡很少有高架路。在我看来,搞一条高架的快速路就等于规划是失败的。因为你如果把规划整体考虑后,提前规划的快速路路线是可以做到地面的。而建一条高架路,首先费用很高,第二破坏两边的环境,第三降低了高速路两侧的房价。

那么,新加坡是怎么做的呢?我们每个卫星城,住宅的占地面积大致是在45%,其他就是做道路、做学校、公园这些配套。所以住宅不要当做一件事来做,它本身就是综合性的。如果把这个卫星城做得百分百齐全或尽善尽美,那么很多人、甚至没有污染的工业一起在里面落户,人们就可以就近上学,就业和做消遣的活动。这样一来,到市中心的交通量就减少了,无形中就减轻了交通的压力。这个不是我们事后这么解释,我们在规划的时候就考虑到了。

Q:你特别强调快速路,快速路为什么这么重要?

刘太格:道路分快速和慢速,快速路一定要保证是快速的,从快速路下来再走慢速路。中国现在交通堵塞因素很多,其中一个因素就是快速车跟慢速车挤在一起,所以快速车快不了,慢速车也慢了下来。你看在新加坡从东边到西边,也就是几十分钟的事。因为快速路是绝对封闭的,所以它一方面是速度快,而且没有红绿灯,本身也体现了节能的理念。这样一来,慢速路也可以保持通畅。我认为,广东的快速路不够多。

谈小城镇建设

把村姑打扮成贵妇是个笑话

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Q:中国城镇化之路已走过30余年,期间经历了从支持小城镇到重点发展大城市、再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路径。如何在加快城镇化发展速度的同时,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刘太格:首先我很高兴看到中国政府重视规划,而且你们谈的是一个城乡统筹的城镇化。我看到过去中国讲的城市规划,着重在大城市,其实如果能把乡镇或者中小城市的问题处理好,大城市就不需要无止境地扩大,规模可能会控制得好些。

我觉得你们现在需要关注的是,大城市跟周围的中小城市、跟乡镇产生怎样一种关系?交通上要怎么处理,每个城镇的配套要跟大城市怎样产生关系?比如说,城市布局方面,这些年大城市不断膨胀,交通、环境不堪重负,但中小城市尤其是城镇的发展动力似乎不足。这方面要努力。

欧洲的中小城市或者乡镇都有它的特色。尤其是法国,他们不单单是乡镇景观有特色,每个地方的烹调乳酪的做法都是不一样的。其实中国同样有这个条件,你们每个镇的传统建筑都略有区别,尤其是岭南与福建的,跟北方是非常明显不一样。这些东西是很重要的资源。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会变成一个很富裕的国家,那时候就要考虑享受、考虑文化、考虑寻根等等。所以,现在乡镇的这些东西,要把它保留好。

Q:如何构建更合理科学的城市布局?

刘太格:大城市的吸引力不可否认。不过即使你把它规划得非常完善、管理得非常完善,它也有自己的缺陷,就是密度比较高、生活压力比较大、城市跟自然环境的距离比较远。有些人不喜欢这种生活,就跑到中小城市去。比如伦敦,它周围的剑桥、牛津是中小城市,都很优美的,所以可以在那边住、在那边工作、在那边生活,偶尔需要大城市的配套,才坐火车到伦敦去。

所以我刚才强调你们的城乡统筹,一定要把中小城市,甚至乡镇建设好,交通搞好,配套尽量做得尽善尽美,它的魅力是跟大城市不一样的。中国现在有个通病,大城市有什么,很多小城镇也要复制什么。比如一个乡镇也要起一个五十层高的写字楼。首先这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第二你就没有扬长避短。所以我对中国的朋友说,你们中小城市要做到大城市做不到的事。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不盖高楼是不可能的,因为地价这么贵。但小城镇不盖高楼是绝对可能的,你要让大城市那些人一来到这里就觉得很羡慕:我们要是有这样的环境就好了。所以它各有各的魅力,大城市有它的经济活力和聚集优势,中小城市有环境的优势。我很担心目前中国一些中小城镇都想模仿大城市的倾向。

我认为,城市跟人是一样的,是有“身份”的,大城市就好像一个董事长,要穿大礼服,他太太要穿高跟鞋……中小城市可能是个青少年,乡镇还可能是个乡村姑娘。你是把乡村姑娘打扮成贵妇,这是个笑话,可是这种笑话是经常发生。

谈城市“身份”

“城市银河”由“星座城市”组成 

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

Q:如何从制度上来引导,增强中小城市的吸引力?

刘太格:在规划层面,首先要编制出主要城市群的发展大纲,协调规划各个大城市及其辐射的中小城市(镇)的环境负载力、人口承载力、产业布局。相应的,公共资源不能过度支持大城市,国家和省级在资金配置、财税政策、金融信贷、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应向中小城市、城镇倾斜,提高就业能力和人口聚集力。

与此同时,中小城镇要知道自己的“身份”,所以密度从高、中、低要有所分别,我希望中央政府可以定个政策、标准;第二,每个地方交通要搞好,因为交通一方便他们就不会觉得乡镇太远;第三,每个地方应该尽量把配套做得尽善尽美,同时每个地方的特色都要把它保留下来,包括老建筑、自然环境等。

Q:对于当前中国在推动的城镇化,从规划的技术层面,你还有哪些建议?

刘太格:我发现很多城市有几件事没有搞清楚。比如快速路的概念不很强;第二就是交通与商业的关系,不是很清楚;第三就是卫星镇里面配套要做得尽善尽美,减少交通必要性。这些都不是很清楚。

此外,城市的“身份”不是很清晰。针对单一城市,最重要的是必须有一个长远、科学的规划方案,不能因为城市领导的变化就动辄更改规划,特别是在规划中不要乱建地标性建筑。城市的规划就如同一部交响乐,“独唱”太多就会很混乱,所以,城市中的背景建筑最好是统一、连贯的。而像巴黎那样在大的框架下,根据时代变化来不断在细节上调整,在持续上百年后,已经成为现代都市规划的典范。

对于一个大的区域来说,可以按照城市功能,进而将其规划成一个“城市银河”,而“城市银河”则是由“星座城市”组成,每个“星座城市”有2000—-3000万人口,向下分支会有3到6个300—500万人口的中型城市,就像一个大家庭有3到6个兄弟,都能独立成为一个小“家庭”。我们把每个城市都看成是“家庭”,一定数量的“家庭”形成一个大家庭,即“星座城市”,每个大家庭组合起来就是一个家族,即“城市银河”。

通过这种从局部到整体的规划方案,能够从基础框架上给一个城市定调,同时也会解决现在诸多城市功能重叠的现象,真正做到“百花齐放”。片区实际上就是卫星镇,它底下是小区,所以我住在小区,我要买肥皂,我就在小区中心买;我要买电视,我到卫星镇中心;我要名表,可能到片区中心;我要买古董,可能到中央商务区去,这样每个地块我们尽量给它配套足够。就比如长三角除了上海这个中心,还有五六个重要城市,每个城市是一个“星座”,每个“星座”底下有“月亮”、有“星星”—就是那些卫星镇等。

另外城市细胞与细胞之间都要有绿化带。好像新加坡,每个片区和片区之间都有绿化带;在片区下的卫星镇之间,也有绿化带;小区与小区之间也有绿化带。(记者 龙金光)

 (据南方日报)

新加坡怎么规划城市 | 新加坡

新加坡是一个年轻的国度,一边欣赏着她的美丽与文雅,一边为新加坡人的儒雅素质与文明教化所惊叹。与此同时,新加坡城市规划更是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光耀回忆1979年与邓小平晤面时,邓小平告诉他,早年赴法留学时曾途经此地,这里脏乱落后,杂乱无章。建国前夕,新加坡城市问题已经到了难以解决的地步。市中心到处拥挤,满眼是贫民窟。四分之一的居民挤在岛上百分之一的地区里。常常是50多人挤在一个二三层楼的商铺房间内,或是住在临时搭设在肮脏的下水道上的小屋里。街道肮脏、过度拥挤、住房短缺以及不卫生的生活条件在城市中心区随处可见。

1965年被迫独立后,新加坡人民行动党第一个诉求就是“居者有其屋”。新加坡的城市规划经历了由杂乱无章到井然有序的过程,得益于良好的规划及强有力的政府执行力。

作为当代亚洲最重要的现代化大都市之一,她既非如北京、东京在既有古老东方都市基础上转型而来,也非如上海、中国香港是西方殖民时代形成的繁华都市。

去国会大厦的路上,“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介绍,“我们首先拆除杂乱的集居地,广建符合现代化居住水准、拥有良好公共设施的国民住宅。而后更结合公基金、社会福利政策,总共规划了17个新市镇,90%的新加坡居民住在拥有捷运的新市镇。” 

这样的设计既有效节约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腾出了大量的土地空间,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有力地保护了新加坡中心地区的湿地和原始森林,营造了大量的人工森林和绿色草地。“城市战略规划目标,简而言之,就是使新加坡成为一个‘怡人的热带城市’。”

新加坡最大的约束是土地,因为这个国家的一切都要在狭小的土地上获得。刘太格说:“面积仅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我们在中央保存了150平方公里的永久保护区。没人敢打主意,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开发的,完全是纯粹的大自然。”

目前,新加坡的居住用地只占土地总量的15%,然而却基本而且是高标准地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的目标。这与新加坡理念先进的城市发展规划是分不开的。

国会大厦位于新加坡河岸,建筑规模与周边的殖民区建筑非常协调,可见城市规划之好。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时段,街道上却不见拥挤。在防治交通拥堵上,新加坡实施了拥车证制度和ERP调控收费系统。为缓和交通拥堵状况,新加坡交通部门在一些交通要道、路口和堵塞较为严重的路段设置了ERP监控器。当车辆行驶到这些地点和地段时,就可能被收取费用,越是高峰时期收费会越高,而非高峰时期可能不收费,这样就很好地调节各个地点的交通流量,缓解交通状况。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专家秉承的宝贵经验,只有八个字——“坚持远见,整体规划。”通过良好的规划以及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新加坡的自然环境和生活品质在过去30年内得到了飞速提高。它的自然环境高度城市化,但它仍是一个典型的热带花园城市。

新加坡的城市规划充满了人文关怀。漫步于新加坡河边,从驳船码头(Boat Quay)经过克拉克码头(Clarke Quay)一直到罗伯森码头 (Robertson Quay),有很多酒吧和餐馆依河而建,三三两两的游客点一杯咖啡或红茶,悠然自得地坐在那里,或聊天,或发呆。

虽然高楼林立,高架桥依地势盘旋弯曲,但穿梭于这个热带花园城市,让人感觉与大自然贴得更近了。树木、花草多层次覆盖,绿化空间布局“点、线、面”相结合,在城市设计方面特别注重人们的心理感受,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生态主题公园目不暇接,连接各公园的廊道鳞次栉比。

走上南部山脊树梢步道,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钢筋支柱撑起的近两米宽的过道,犹如盘旋密林之中的立交桥,将全程9公里的南部4个公园完整连接起来。坡度平坦,走在桥上仿佛漫步云端;然而,身边老树上的花鸟近乎触手可及。

不到新加坡,规划在头脑中,是一个冷冰冰、毫无生机的概念;看了新加坡的城市规划,于是知道什么叫规划了。

 (据中国青年报)

打房打过头!6月份新加坡房市销售下滑21% 连续15季下滑 | 新加坡

新加坡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15个季度下滑
新加坡的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15个季度下滑

点击查看新加坡房源

六月份新加坡房屋销售较上个月下降了 21%,而且新加坡的新建项目变得更少了。

根据市区重建局在7月17 日公布的数据,房地产开发商在上个月销售 820 间房屋,而五月份则卖出了 1039 间。房屋销售量在四个月内首次下降到 1000 户以下。

新加坡的领导人决心在国内抑制房价,自 2009 年以来,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冷却市场的措施。尽管如此,三月份时,新加坡在 8 年来首次放宽了房市限制,不过,政府也提醒,这些调整并不代表放宽措施。

房地产价格已经连续 15 个季度下滑,是自 1975 年数据首次发布以来最长的下滑时间。根据政府的初步数据,截至 6 月 30 日的三个月中,私人住宅价格指数较前季上涨 0.3% ,房价从 2013 年的高点下滑了 12%。

上个月推出的项目包括 Clement Canopy,其中销售了 50 户中的 13 户,而 Hillion Residences 则销售了 50 户中的 12 户。

(据钜亨网)

可免签证入境154个国家 加拿大护照全球排位第5 | 加拿大

最新的全球护照排位显示,加拿大护照仍颇具实力,排在阿尔顿护照指数(Arton Capital’s Passport Index)的第5位。

加拿大护照在阿尔顿护照指数中的得分是154,意思是加拿大人可以免签证入境154个国家。马来西亚、爱尔兰与加拿大得分相同,并列第5。

麦克林杂志今年6月份的一篇文章称,加拿大人喜欢旅游,不算去美国的旅游,去年加拿大人出国旅游的数量也接近1,200万人次。美国人口是加拿大的10倍,相比起来出国旅游只有3,000万人次。其中一个原因,是65%的加拿大人有护照,美国只是35%的人有护照。

加拿大护照在阿尔顿护照指数中的得分是154
加拿大护照在阿尔顿护照指数中的得分是154

不过,美国护照排在第3位,免签国家达到156个。加拿大比美国多3个需要签证的国家:卢旺达、中非共和国及赤道几内亚。但美国人去委内瑞拉要签证,加拿大人不用。结果是美国护照得分比加拿大多2分。

排在第1位的是德国新加坡。按国家数量算得话,排在前4名的有19个国家,都是发达国家。

阿尔顿还按照友好的顺序列出国家排位,就是按接受多少国家的护照免签证来排位。这个排位加拿大排在美国前面,列第78位,可接受51个国家的护照免签证。美国派79位,接受43个国家免签证。这项排位的前3名,都是非洲国家。

如果结合护照排位,考虑全免签证还是到达时申请签证,以及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等因素的话,加拿大在199个国家中排第22。德国新加坡排在第1和第2位。

互联网资讯综合整理

豪宅房价跌到大峡谷底 新加坡的买家开始“蠢蠢欲动”!| 新加坡

新加坡高端房市的销售在3月份持续呈现上涨态势
新加坡高端房市的销售在3月份持续呈现上涨态势

点击查看新加坡房源

根据开发商 Guocoland Ltd. 的数据,新加坡豪宅价格近年来受到政府抑制打击,终於在近期出现复苏的迹象。

根据 Guocoland 集团董事 Cheng Hsing Yao 的说法,新加坡高端房市的销售在 3 月份持续呈现上涨态势,因为政府在 3 月份放松了部份的抑制措施。

Cheng 表示,需求依然存在,而且很多人都等待着。他认为,房价已经触底。高端房地产市场的相对价值已经变得有吸引力,因为大众市场和豪宅之间的价格差距已经逐渐缩小。

Cushman&Wakefield Inc. 将豪宅定义为处於黄金地段,面积至少为 2000 平方英尺,价格从每平方英尺 1500 新加坡元起。房地产经纪商表示,这些房屋的价格从 2013 年的高点下降了 15%到 20%。

根据新加坡城市重建局在 3 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新加坡的房价在第二季时下降,使房地产价格连续下降 15 季度,不过,在 3 月份,价格略有反弹。这个时期,黄金地段的价格下降了 0.9%。

3 月份,政府减免对卖家的印花税,让民众乐观地认为新加坡的房市开始反弹,房市逐渐活跃,开发商在土地拍卖方面进行更积极的投标。不过,新加坡央行警告道,今年初的调整并不表示将撤除抑制措施。

(据钜亨网)

泰晤士报亚太大学排名:墨大第3 新南16位 | 澳洲

泰晤士报亚太大学排名:墨大第3 新南16位 | 澳洲
新加坡国立大学在亚太百大高校榜单上排名第一(图片来自网络)

据《悉尼先驱晨报》报道,《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对亚太地区243所大学按教研能力、国际视野等进行了排名,结果日前出炉,排在亚太地区高校首位的是新加坡国立大学(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澳多所大学上榜。

墨尔本大学(University of Melbourne)是亚太百大高校排名最高的澳洲高校,位列第3位,新南威尔士大学(University of New South Wales)排在第16位。首都领地两家大学挤进地区百大名校,其中澳洲国立大学(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排名第8,堪培拉大学(University of Canberra)排在第81位。

泰晤士报亚太大学排名:墨大第3 新南16位 | 澳洲
墨尔本大学在澳洲高校中排名第一(图片来自网络)

堪培拉大学创办于1967年,于1990年改名为大学,它并非澳洲的传统“八大名校”之一。副校长萨伊尼(Deep Saini)对此次排名结果表示欣喜:“看到我校教学质量的声誉、领先世界的调研及创新行业合作得到地区承认,这令人无比欣喜。”萨伊尼表示,作为一家正在努力提高自身调研能力、关注教学质量的年轻大学,堪培拉大学前途一片光明。他说,尽管前方还有很多未竟事业,但校方对大学职员的持续努力感到非常自豪。

《泰晤士高等教育专刊》主编巴蒂(Phil Baty)表示,尽管澳洲高校排名成绩喜人,但指出澳洲大学在调研及教学手段已开始落于人后。

(据澳洲新快网)

新加坡楼价连跌15季 逾40年最长 下半年料续跌 | 新加坡

新加坡市区重建局7月3日公布,新加坡今年第 2 季楼价下跌 0.3%,是连续 15 季下跌,创下 1975 年以来最长跌势。市场人士估计,新加坡实施多年的楼市辣招”已见成效,预料到今年底楼价仍会持续温和下跌。

新加坡第 2 季中心地段的楼价下跌 0.9%,近郊楼价跌 0.4%。住宅价格跟 2013 年 9 月峰值相比跌了 12%,房屋销售量也跌至高峰期的一半。

综合中国香港文汇报丶明报报导,新加坡当局鉴於楼市过度炽热,2009 年推出连串遏抑措施,包括徵收重税及提高首期比例,但成效不彰,直至 2013 年政府再度出手,限制楼按每月供款额不得超过申请人收入 6 成,以及增加房地税印花税等,才成功刹停楼价升势。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表示,楼市约於稳定下来,但政府暂无意放宽楼市辣招”,这些措施仍然有必要。

新加坡实施多年的楼市“辣招”已见成效,预料到今年底楼价仍会持续温和下跌
新加坡实施多年的楼市“辣招”已见成效,预料到今年底楼价仍会持续温和下跌

点击查看新加坡房源

SLP 国际物业顾问表示,由於新加坡当局表明短期内不会进一步减辣,不期望今年楼价回升,预期今年下半年楼价仍会轻微下滑,但认同市场情绪有改善。开发商在土地拍卖更积极投标。数据显示,今年头 5 个月的楼宇销售额,按年升约 75%。

仲量联行主管 Ong Teck Hui 表示,由於楼价吸引,加上市场人士认为楼市接近见底,因此在新加坡政府 3 月放宽监管前,楼市需求已经上涨。

(据钜亨网)

今年首五个月123单位转手 分层有地住宅交易回弹 | 新加坡

分析师认为,由于分层有地住宅数量有限,一旦经济转好,价格就会随着其他类型的房子如公寓和政府组屋而上涨,预料今年的交易量将超越去年的205个。分层有地住宅在2011年达到高峰,共有708个交易。

今年首五个月123单位转手 分层有地住宅交易回弹 | 新加坡

点击查看新加坡更多精品房源
 
本地私宅市场出现回暖迹象,就连价格较高的分层有地住宅(strata-landed property)交易量也开始回弹,在今年首五个月就有123个单位转手,达到去年全年的60%。
 
分析师预测,随着房地产市场好转,分层有地住宅今年的交易量将超越去年的205个。

市区重建局和高力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的数据显示,分层有地住宅在2011年达到高峰,共有708个交易。可是随着政府实施多项降温措施如额外买方印花税(ABSD),交易数量减少至2014年的144个。

这几年来交易量逐步回升,2015年和2016年分别有177和205笔交易,尺价为798元和713元。

尽管多年来价格起落不定,但最受买家青睐的依旧是位于东北部的后港和实龙岗,以及中央地区如武吉知马和诺维纳一带的房子。

分层有地住宅,一般包括聚落式住宅(cluster housing)和联排别墅(town houses)。

每个项目内的单位有相同的外观设计和格局,虽然与有地住宅一样,各自建在一片土地上,但地契其实是所有单位屋主共有。他们也共享游泳池、停车场,以及保安等设施,管理方式同私人公寓类似。

高力国际新加坡研究部主管宋明蔚接受《联合早报》访问时指出,自2013年以来,这类房子的尺价下跌17%至717元,而价格从今年开始趋向平稳。

她说,分层有地住宅的平均总楼面积为3600平方英尺,平均尺价一般上比非有地私宅低,但因房子大,售价自然也更高。

“尽管如此,我们认为由于这类房子数量有限,一旦经济转好,价格就会随着其他类型的房子如公寓和政府组屋而上涨。”

这类房子的保值潜力,也比一般私人公寓高。

莱坊(Knight Frank)产业董事经理陈智群说:“在市场一片大好时,这类私宅的升值幅度很大。在2009年至2013年房地产市场繁荣期,分层有地住宅的资本价值上升约20%,比其他有地住宅的15%高。此外,这类房子的租金跟其他有地住宅相差不远,因此屋主能以较低房价取得更高的租金价值。”

最新的几个分层有地住宅项目都获得不错反应。位于三巴旺华克哈山通道(Wak Hassan Drive)的Watercove Ville,已卖出16个单位,平均尺价为737元,每个单位平均售价为260万元。

宋明蔚提醒买家,分层有地住宅只适合屋主自住,不适合出租。“这些房子地点都离地铁站很远,而且房子很大,除非租给一组人或大家庭,否则很难租出去,租金收益率一般上不足2%。”

相关资讯:巴菲特出手+卑诗新政 加拿大房价上涨没商量?

(据联合早报)

资本管制扼住海外置业 千亿美元的海上中国城受冲击 | 海外

新加坡旁边海上拔地而起的一个 1,000 亿美元城市遇到了阻碍:中国资本管制。

酒店丶写字楼丶高球场丶科技园和数千套豪华新公寓,这个马来西亚版的深圳梦主要是靠中国开发商和买家的资金堆砌,现在不得不在中国政府打击资金出境买房後调整方向。

这些开发商在中国的售楼处一度吸引数百名买家,但现在却改为推销中国城市的楼盘。拿着补贴为马来西亚南部柔佛州的楼盘招徕潜在买家的中介已经减少。一些已交期房订金的买家考虑退房。

馬來西亞大型建案"森林城市"
馬來西亞大型建案”森林城市”

Michelle Gao 支付了约 60 万元人民币(87,825 美元)丶定下碧桂园森林城市总价 120 万元人民币的一套两居室;他说,感觉现在进退两难。他的问题是,如果这个巨型开发项目如此依赖他这样的中国买家,那未来怎麽卖得出去?项目还能不能完工?

中国对资本外流的打击吓倒了一些买家。中国公民每年的换汇额度为 5 万美元,但中国政府去年 12 月表示,所有购汇人必须签署承诺书,所购外汇不用於境外买房。如若有违则将被加入观察名单,3 年内不得购汇,并有待接受洗钱调查。

这几年来,中国买家推高了全球许多城市的房价,而上述限制有可能给这些城市的住宅市场降温。但可能没有什麽项目受到的影响堪比马来西亚柔佛的中资开发楼盘——其中一些楼盘的销售对内地客户的依赖度高达 90%。

接受采访的 6 位中国买家说,他们通过刷借记卡或信用卡又或是支付宝等方式,在碧桂园的中国售楼处支付了 10% 的首付款。他们说,销售人员现在说,他们需要去中国香港丶新加坡马来西亚或中国澳门刷卡支付馀额,或者汇款至碧桂园的海外账户。

(据钜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