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资产配置中的风险控制

2014 年全球金融市场有几件重大事件,一是美国股市全年表现超群,但是美国国债表现仍然超过股市,收益率曲线趋平;二是美元指数走强至90大关上方,为六年来首次,黄金价格则先涨后跌,走出了最中庸的行情;三是原油市场年中开启暴跌,年底前腰斩至每桶50 美元/ 桶附近,铁矿石暴跌,农产品价格在大跌后反弹,其它大宗商品的市场疲软;四是后QE时代遭遇通缩,欧元区通胀率一路下滑。

海外资产配置中的风险控制

资产配置的六特征

以这个简要的回归作为背景分析,2014 年全球资产配置的流向主要有六大特征:

金融危机后债券相比股票被过度配置的情况依然非常显著。美国股市直到2013年才出现资金流入,普通投资者依然将很高比例资金配置于债券,股市配置不足,从而基本踏空美股6年的牛市行情。

利率正常化是周期性资产重新配置的机制。从历史上以及过去几年来看,利率上升通常会造成债市资金转投股市。2014年,国债收益率下跌,资金重回债券,股市资金流入趋于停滞。在欧洲,由于预期欧央行[微博]推出QE,投资者将资金从股市撤出、投入债市。

2014 年债券资金回流到长期债券。2014年,加息预期降温,情况刚好相反,高收益率企业债出现大规模资金流出,流入级别较高的企业债和长期国债。

虽然涨幅最大,美国股市获得资金流入最小。2008年12月以来,累计资金流入最高的是新兴市场,然后是日本,再然后是欧洲,美国排在最后。2014年,资金向美国回流,与过去美元升值周期的模式相同。

美元多头头寸规模与上一个美元升值周期类似。尽管美元多头头寸很高、存在多头平仓的风险,但由于美元升值依然只到中途,我们预计美元多头头寸的规模将会持续下去。

原油和黄金的多头头寸规模也可能具有粘性。原油多头头寸处于一年半的低点,但相比历史水平依然很高。就像去年的黄金一样,在价格暴跌的情况下,原油多头持仓“坚守”在高位意味着可能继续存在对原油和大宗商品的战略性资产配置需求。

图一列出的是美国市场收益率中比较关键的几个参数,重点关注美国的房地产市场和固定收益市场。近三年以来,美国的房地产增幅达到30%,换算成年化收益大概是9%。而固定收益市场如果换算一下的话,如果2014年初投资美国国债,年末的收益应该超过5%。

富豪配置海外资产

在了解美国市场在2014年的收益情况之后,再来看一下高收益的美国市场是中国高净值人群值得瞩目的投资平台。

中国高净值人群的资产正在快速增长,2013年,全球私人财富达到152 万亿美元,美国私人财富总额为46万亿美元。其中,中国私人财富总额为22 万亿美元,规模过去五年超越德国和日本,排名仅次于美国。中国私人财富管理行业处于发展初期,潜力巨大。

在高净值人群方面,2013年,全球高净值人群为1630万,财富总量为54万亿美元;其中,中国高净值人群为237万,财富总量为4.4万亿美元。中国高净值客户数量已经占比14%。

2013年,中国金融产品市场的规模约为13万亿美元,其中,股票市场为4.2万亿美元,债券市场为4.8万亿美元,信托产品为1.8万亿美元,银行理财产品为1.6万亿美元。中国金融市场规模不能满足私人财富投资需求。

海外资产配置方面,2013年,全球高净值人群24% 投向海外资产,中国超过30% 的高净值人士持有海外投资,但其中只有5% 的财富投向海外资产。中国高净值人群海外资产配置比例偏少,空间广阔。

通过简单的优劣势分析法(SWOT)分析,可以清楚看到中国高净值客户资产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中国高净值客户对于资产在海外的均衡配置,实际上是存在内需的。

出现内在需求的原因,首先,目前高净值人群的财富总量达到4.4万亿,但是只有5%的财富流向海外,而当下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正在加速,进行海外资产配置的现实条件在不断完善。而当下美元指数上涨,导致以美元计价的资产走高,正好是投资比较好的时机;其次,如果资产的配置中偏重本币资产, 抵御系统风险的能力就很低;另外,由数据可以看出,目前在美国的投资回报比较丰厚;最后是时机问题,当前中国的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在放缓,通胀预期可能会进一步下降,基准利率也会走低,投资的不确定性在加大。而国际资本正在流向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

长期配置锁定收益

值得重点提出的,是高净值人群在海外资产配置过程中的理念问题。与在国内的投资方式不同,笔者倡导在海外投资中引入“一分为三”的理念:一是分散投资,就是俗话说的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把资产配置尽量多元化一点;二是关注长期的投资,因为高净值客户会更关注资产保值,获得更长远的收益;三是聘请专业化管理的团队,或者服务机构,包括私人银行、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甚至专业的资产管理公司等。

海外资产控制风险

在海外的资产配置中,风险控制永远是重中之重。从理论上讲,在资产类型的相关性很小的情况下,通过分散投资能够在同等收益的情况下降低风险,也可以说是获得更高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在中国目前的经济情况所呈现出的系统性风险之下,中国高净值人群要想住财富的话,就需要考虑合理的海外配置,通过减少和国内资产的相关性,来获得更为稳健的投资收益,这也许是未来十年或者几十年财富管理致胜的关键。

首先要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风险。汇率变动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敞口,一般来说,个人投资者很难靠自己的力量对冲。

其次要了解海外金融市场风险。成熟国家的金融市场发展历经百年,金融产品的品种细化且繁多,对这些金融产品的解读、分析和遴选,从而形成适合客户风险收益特征的组合是对财富管理的巨大考验。可以从最简单、流动性最好的公募基金开始,在海外配置的渐行渐近中,逐步丰富海外投资的品种、扩大海外投资的范围。

再次是控制信息不对称风险。对比其他的投资机会,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由于国内外交易机制、时差等差异性,导致信息不对称,对投资者来讲参与海外投资的专业性和需要付出的精力都需要更多。

最后是要规避法律监管风险。必须系统研究和熟悉投资标的所在国家法律法规和对外合作政策,掌握相关法律条款和政策规定,避免在项目运行中出现法律纠纷,造成经济损失。

 

遏制房价升温澳大利亚拟收紧外资购房限制

中国买家推高澳房价?

根据中国房地产网站居外网最近的统计数据,近年来中国已经成为澳大利亚房地产外国投资的主要来源,预计2015年来自中国投资者的需求将进一步增长。该网站将澳大利亚作为仅次于美国的中国投资者的顶级投资目的地。

国人在国外过春节:海外游顺便买房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海外过春节,探亲访友赏美景购物,还能顺道去看下海外房产

对于部分市民而言,大部分海外房产的素质和价格,都优于国内一线城市的房产。而且,随着国内房企迈向海外,也加速了中国人资产的全球布局。有关机构统计显示,部分地区和国家的房产这几年一直在上涨,购买合适的海外房产无论投资、自住,都有一定的保值空间。

国人在国外过春节:海外游顺便买房

新马泰

低成本宜居之地

在新马泰购买豪宅、别墅并不是件困难的事。目前马来西亚面积100平方米的普通酒店式公寓均价约每平方米1.1万~1.5万元,泰国普吉岛144平方米、配有私人泳池和观景露台的精装海景别墅也仅需120万元。

近年来,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开始出现中国房地产企业的“身影”,碧桂园等多家房企已进入马来西亚开发。新马泰各国政府为吸引购房者,也推出了多元化的优惠政策。

去新马泰置业需了解当地法律,购置房产也一般由律师主理,选择资质好的海外房产机构代办更有保证。此外,购房的基本常识应该知道,例如,马来西亚的法律规定,商品房的1/3必须出售给当地马来人。

热门区域澳大利亚

学区房升值快

海外房产投资专业人士黄弼唯介绍,澳大利亚的房产投资在政策、法律上有很大的吸引力,房产是永久产权,并且持有成本很低,贷款额度达七八成,利率也相对较低,几十万元即可入手。澳大利亚经济连续20多年保持增长,所以房产投资也有保障。

佛山人更喜欢澳大利亚的别墅,尤其是独立别墅,价格大概在300万元左右,不少房产平时可出租,业主到了澳大利亚可用,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5%~6%左右。由于不少人的子女在澳大利亚留学,学校周边的房产更好出租,学区房的升值也更快。

在选择项目时,投资者可以重点考虑大型发展商开发的综合性社区楼盘。

  • 热门区域

欧洲

宜居房产价优惠

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和塞浦路斯的买房移民政策受到广泛关注。这些国家的3居室以上的宜居房产基本210万元起可买到。

希腊的购房移民政策规定,非欧盟公民只要在希腊购买价值25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即可申请5年希腊居留许可。房产不出售,居留可持续,直至取得希腊国籍。

根据塞浦路斯的购房移民政策,申请人只需证明本人名下拥有3万欧元的稳定年收入、购买价值不少于30万欧元的房产,并出示至少3 万欧元的3年定期存款证明,即可申请塞浦路斯的永久居住权。

葡萄牙的购房移民政策近年来也是炙手可热。在葡萄牙购买价值50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并在葡萄牙存入2万欧元的全家生活保障金,保持所购投资项目至少5年并符合相关居留条件,5年居留期满后,可申请永久居留身份,满6年可申请入籍。

西班牙规定,申请人年满18周岁、无犯罪记录、无被申根国驱逐记录、持有医疗保险且年收入至少3万欧元便可以通过在 西班牙购置50万欧元房产即可获得居留签证。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中国海外投资提速该防哪些“坑”

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已经高于引进外资200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成了资本净出口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新的投资贸易协定跟进是应有之义。

中国海外投资再次提速。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2014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达到创纪录的180亿美元,是2013年的两倍。投资领域包括从英国房地产到意大利能源行业。

中国海外投资提速该防哪些“坑”

这肯定不是中国海外投资的最高峰。

中国资本再掀海外投资高潮

基于今年以来欧元资产更加便宜、美元资产保值功能凸现、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等因素,中国资本海外投资的兴趣还会进一步增加。大连万达收购瑞士盈方体育传媒集团68.2%股权、复星国际并购世界著名旅游运营商地中海俱乐部,只是中国资本今年新一轮海外投资的开始。

中国资本之所以再掀海外投资高潮,目的是提高资产的安全边际,开拓新的市场领域。但是,这并非代表海外投资能获得安全保障。事实上,自TCL第一个“吃螃蟹”以来,中国海外投资的失败经验已积累了不少。这些风险不会随着新一轮海外扩张的开始就远去。2014年以来中国在欧洲投资进程,就提供了不少风险警示。

2014年中国在欧投资的五类风险

其一是政治环境变化。中国远洋获得希腊第一大港比雷埃夫斯港二、三号码头特许经营权后,运转良好,因此本应在竞购比雷埃夫斯港务局股权中处于领先地位。但由于希腊新政府一度考虑中止港口私有化进程,这一领先地位差点动摇。虽然债务压力、与欧洲“三驾马车”关系紧张等因素,让天平可能再度向中国远洋倾斜,但也预示了政治环境对于中国海外投资环境的制约。鉴于欧洲政坛由中间向两端摆动的趋势增强,由此因政治环境变化产生的变数将有增无减。

其二是“中国溢价”。复星国际并购地中海俱乐部,创造了法国竞购案的时长纪录,其间经历了多达8轮的竞价,收购价从每股17.5欧元提高至每股24.6欧元才告成功。而长虹和美菱电器尽管以高于竞争对手的报价收购意大利电器商意黛喜,仍然落空。中国企业很难判断并购过程是否遭到了不公正待遇或者陷阱,即使遭遇也难以应对。

其三是项目收购过多,战略性收购过少。2014年中国企业在欧洲的投资,最引人注目的一点是收购当地的地标性建筑。其中不乏中国保险类企业的手笔。尽管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相比,处于价值洼地的欧洲地产收入预期明确,回报平稳,但如果金融类企业继续拿巨资收购重资产,而非与自身主业成长相关的领域,将导致资产配置失衡和战略方向迷失。做自己擅长的事,风险远小于做不擅长的事。

其四是国际市场经验积累缓慢。中国资本的许多投资,都是靠企业内部的投资部门完成,然后按照企业的传统模式运行,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等待回报。这是成本最大的并购方式。很少有企业能按照国际市场的经验,在外资便宜之时,通过企业信用评估、发债等程序,获取更廉价的资金保持企业活力。一旦出现变数,损失就难以控制。

其五是在投资地的软投入不够。特别是欧洲,有自己业已成型的市场和文化环境,比如强大的工会组织,对外来企业是否履行社会责任苛刻等,如果忽视软投入,就可能引发摩擦导致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双输。

新的投资贸易协定应跟进

其实,中国海外投资面临的这些风险,许多是老问题。但一直不能得以明显改善。将责任都归于出资企业,未必合理。投资企业规避风险的意识,比我们想象得高得多。回避这些海外投资机会里的风险,除了企业策略要调整,制度层面也需要调整。比如,虽然中国基本与欧盟国家都签署了双边投资保护协定,但事实上没能起到应有作用。究其原因,是因为这些协议设立的初衷,更多倾向于吸引外资进入中国。

2014年,中国海外投资已高于引进外资200亿美元,历史上第一次成了资本净出口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新的投资贸易协定跟进是应有之义。如此,才能在中国资本在海外全行业投资的新时代,建立一个基本环境。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国内总资产前20房企9家已投资海外房地产

相比于近两年国内房地产的投资下滑,中国投资者海外房地产投资上大手笔频现:2013年5月,中国SOHO首席执行官张欣与巴西银行业Safra家族共同买下纽约曼哈顿通用大楼40%的股权,这笔交易将使得该大楼总体估值达到34亿美元;2013年12月,富力地产斥资13.96亿美元收购了马来西亚柔佛州新山地区六宗空置地块;2014年8月,万达集团花了9.7亿美元买下黄金海岸的一家酒店。

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飙升的背后是什么?

谁在投资?

国内总资产前20房企9家已投资海外房地产

海外置业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以投资为目的的海外地产项目投资,却是在最近几年才显露出明显趋势。

莱坊近期发布的《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报告》显示,中国对外投资房地产总额在2009年是6亿美元,截至2013年底这一数据就已经达到120亿美元。如果将2014年的数据统计在内,预计中国对外投资房地产的总额将达到150亿美元。

“这一数据是对成交价格在250万美元以上的交易进行统计得出的,250万美元以下的交易并没有统计在内。所以从投资者来看,主要是机构或者公司投资。”莱坊董事及大中华区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对经济观察报表示。

莱坊还对中国排名靠前的保险公司和房地产公司做了一份海外投资的调查,在国内总资产排名前20的房地产开发商中,万科、万达、绿地、中国海外、碧桂园、世茂、富力地产、雅乐居、新城控股9家已经投资了海外房地产,另有8家表示有投资兴趣。而在国内保费收入排名前十位的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中国平安、阳光保险和安邦保险4家已经投资了海外地产,包括中国人保在内的另外8家表示有兴趣投资。

随着机构和企业投资意愿的增强,中国海外房地产投资群体也正在发生变化。

中国对外投资的首轮浪潮由主权财富基金所代表性优质资产和银行购置自用物业所带动,第二轮浪潮则是由大型开发商在海外投资的物业开发项目拉动,在当前的第三轮浪潮中, 投资基金和国内保险公司积极寻求核心及高投资回报的物业投资机会让海外房地产投资节节攀升。莱坊预测,已见端倪的第四轮浪潮的投资主力是大型企业、超高净值人士、中小型国有企业和民营开发商。

莱坊国际投资部主管杨杏妮表示,与2013年相比,2014年的个人投资海外房产的成交笔数增长了40%左右。“我们观察到一个明显的变化,2014年以投资为目的的海外置业明显增多。以前海外置业自用比较多,大部分是因为子女在国外读书,或者自己和家人移民,一般购买的都是比较好的房子。而2014年的数据显示,30万美元左右的房子最受欢迎,而且大部分是按揭购买,这就表明这部分购房者具有明显的投资用意。”杨杏妮对经济观察报表示,“很多年收入40-50万元的客户也逐步开始在海外置业,海外房地产成为他们资产配置的一种选择。”

需求推动

中国投资者选择海外房地产作为资产配置的几种重要方式之一,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动的。

首先就是投资回报率

目前,北京和上海甲级写字楼的回报率一般在5%—6%。然而相对紧张的信贷环境意味着这些城市的资金成本也较高,通常在8%以上。相比之下,尽管纽约、伦敦和悉尼的回报率只有4%—6%,但资金的利率水平却一直较低,例如美国的资金成本平均在3%左右。

资讯机构仲量联行最近发布的《2015年一季度全球市场展望》称,2015年全球将有10个大城市的写字楼租金涨幅超过5%,包括东京、悉尼、迪拜、纽约、北京、洛杉矶、伦敦等,其中东京的租金涨幅会达10%-20%。而这些城市写字楼资产价格增长也将超过5%,东京和马德里的资产将增值10%-20%。

戴德梁行这家资讯公司发布的《2015年全球市场展望》也显示,2014年全球最热的房地产投资地排名前十的城市主要集中在美国,而2017年最值得投资的市场中,增加了中国上海的写字楼,伦敦和纽约则仍然是最热的市场。

而莱坊预测未来五年,伦敦、纽约和悉尼的平均写字楼租金增长率分别为16.3%、28.2%和22.3%。

与此相比,国内的房地产回报率对很多投资者来说吸引力有所下降。以上海为例,莱坊预计未来五年租金仅增长4.4%。莱坊对于租金增长缓慢的解释是:中国经济增速逐步放缓,预计未来五年该增长率会持续缓慢下降,房地产占比GDP约为16%,因而国内房地产投资的规模也将会缩减。

另外,由于中国住宅市场受政策影响较大,2010年以来出台的调控措施(如购房限制和财政紧缩)导致国内住房需求趋于疲弱。事实上,中国的住宅市场需求已出现自2012年以来最大的负增长。

2014年前8个月住房供大于求并且滞销,开发商纷纷放慢开发新项目的步伐,导致房屋开工率同比下降了14%。根据莱坊的预计,2010年以来国内空置的住宅建筑面积增加了80%以上。住宅现有的存量至少需要两年才能完全消化。

供大于求引发开发商之间的激烈竞争,这也令购房者对房价进一步回落的预期增强。尽管近期住房按揭贷款有所放松,但鉴于房价不大可能在开发商清理库存时反弹,莱坊预计2015年的住宅价格仍将承受压力。

另一个促使海外投资房产扩张的因素来自汇率。自2005年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和欧元的汇率已升值约30%,这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投资者的购买力。同时,2014年美国经济回暖,美元表现出较强的升值态势,多家机构都预测2015年美元会继续升值,不少中国投资者认为这是持有海外资产的好时机。

还有一个主要的推动因素来自对外投资政策的显著放宽。2013年对外投资审批门槛从1亿美元提高至10亿美元。2014年10月,商务部取消了先前主要针对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此外,保险公司获准最多可将其资产的30%投资房地产,总资产的15%可用于境外投资。不过,保险公司对房地产和跨境投资的态度仍然比较谨慎。

相关机构预测,到2020年中国的保险行业将会进一步积累20万亿元的保费,相当于目前保费规模的两倍以上。巨额的保险资金意味着即使只有一小部分投放到境外,也会给海外投资带来不小的拉动作用。

浪潮继续

未来几年,中国投资者对海外房地产的热情还会继续吗?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浪潮还将继续,但投资者也会趋于理性。

对机构投资者而言,未来2-3年的投资还将增长,增幅可能达到20%-30%。“按目前的态势来说,不会出现从6亿变150亿这种跳跃式的增加,现在相当一部分海外投资的收益开始下降,好的物业项目也相对减少。但是至少这一两年之内,保险公司会大力投资。”纪言迅说,“当国内投资者熟悉海外市场之后,会进一步向一些地区性的中心城市伸展。比如曼彻斯特、伯明翰、芝加哥、法兰克福等城市,因为这些城市交通方便,经济较为发达,并且法律健全,收益率相比来说也就比较高。”

对于那些个人投资者而言,以投资为目的的海外置业才刚刚开始。特别是高净值人士,他们在国内多数已拥有广泛业务,境外投资有助于把风险分散至回报率更高的市场,这也是资产多元化配置的趋势。“与美国、欧洲投资者相比,中国投资者起步算比较晚的,现在他们的投资处于刚起步阶段,去年才开始大批量买入。”杨杏妮说,“现在就连没有在国外生活过的人都想去国外买房子,而且这一趋势会持续,尤其是相比国内2%左右的租金回报率,在伦敦、纽约这些地方的租金回报率要高很多。”

不过,杨杏妮也表示,个人投资者需要明确投资海外地产的目的,是想要高的租金回报率还是高的资产增值,因为有时候这二者并不能统一。“国外有些中等城市的房产价格不是很高、租金回报率高,但不容易脱手。大城市房产很容易出手,但投资额会很高,租金回报率就相对低一些。”杨杏妮说。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中国房企变身“中国大妈” 1年投资海外房地产165亿美元新高

过去1个多月,澳大利亚人见证了中国房企的“有钱又任性”。在悉尼湾,万达、复星疯狂买楼,在当地的财经报纸版面,王健林、郭广昌,以及早先就已来盘踞的张玉良、许家印等中国房企大佬,正成为他们熟悉的面孔。

中国房企变身“中国大妈” 1年投资海外房地产165亿美元新高

据报道,在海外市场,中国房企扮演起了类似“中国大妈”的角色。悉尼一幕仅是缩影,在纽约、伦敦这样的世界大都会,中国房企身影频现。

一组鲜活的数据,足以证明房企大佬们向全球进发的勃勃雄心。2014年,中国房企在海外房地产165亿美元(约合1031亿元人民币)的投资额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只是刚则开了个头。在仲量联行、莱坊国际等机构的预判中,到2020年,中国企业年均海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可达5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 3112.75亿元,与美国近两年的海外投资额相当。

“远征军”正在扩容,以险资为代表的一群新的投资者,正迅速掀起“不可预测”的新一轮浪潮。硬币两面,风险也无处不在。对于国际经验匮乏的中国房企而言,能否自如地解决海外投资涉及的复杂的政治、汇率、人才等难题,还待检验。

扫货节奏停不下来

中国房企海外“扫货”的节奏,根本停不下来。

在绿地上海总部3741公里外的马来西亚新山市,绿地董事长张玉良刚刚又插上了一面投资红旗。在海外市场,张玉良一直有着咄咄逼人的进取心。

“绿地正在接洽马来西亚一个300亿元产业园大单。”张玉良日前表示,这项新投资基本定下来了,和绿地马来西亚住宅项目离得并不远,周边就是中国邻居碧桂园、富力、雅居乐的项目。

海外并购狂人郭广昌、王健林,此刻也没有闲着。在南半球澳大利亚,郭广昌麾下的复星国际1月26日刚刚收购了北悉尼一栋甲级办公楼。这个可俯瞰悉尼港的大楼,北悉尼政府是主要租户,可租面积达1.46万平方米。

郭广昌买楼,王健林要地。就在前一天1月25日,万达以4.88亿澳元(约24.17亿人民币)收购了悉尼两栋楼,准备投资10亿美元(约62.5 亿人民币)推倒重建成集文华酒店、住宅、零售于一体的综合体,并命名为悉尼1号。万达是这么解释这个楼的好位置的:在我们这儿能看到悉尼歌剧院全景。

在悉尼当地的市场报告中,悉尼湾已经8年没有新项目推出,悉尼1号有望卖出4.5万美元/平方米的悉尼公寓最高价。这个项目,很有机会超越全世界最贵公寓英国伦敦海德公园1号5万美元/平方米的均价。

在世界十大旅游目的地之一的悉尼黄金海岸,万达去年就已到达。去年8月,万达以9亿美元投建黄金海岸市珠宝三塔项目。王健林曾说过,万达海外并购的思路,就是投五星级酒店综合体以及文娱产业。除了澳大利亚,万达酒店综合体的脚步,已迈过伦敦、马德里、芝加哥、洛杉矶等城市。

相比楼上这些阔主,险资在海外房地产的收购力度毫不逊色。

2月1日,安邦保险宣布,以19.5亿美元的价格获得了纽约曼哈顿核心地标—纽约华尔道夫酒店的永久产权。同一时间刻度,中国平安以3.27亿英镑(约合30.54亿人民币)的价格在英国伦敦收购了一个办公楼,这也是中国平安继伦敦双子塔之后收购的第二个海外项目。

中国土豪为何偏爱欧美澳

漂洋过海,中国房企集结在异国登陆,这已成为近几年地产行业转型的焦点之一。从万达、绿地、碧桂园等千亿军团大举收购,到闷声发大财的中小房企跟风试水,中国“土豪”的足迹已遍布亚、非、欧、美四大洲。

来自莱坊国际的研究数据显示,2009-2012年的4年内,中国对海外房地产投资逐年上涨,分别为6亿美元、15亿美元、32亿美元和48亿美元。到2013年,房企大佬们向全球进发的雄心迸发,这一年的海外投资总额一跃达到128亿美元。

这股投资热潮,在马年2014年到达一个新高度。在莱坊国际的预计中,去年中国房企海外投资总额达150亿美元。而仲量联行的统计数据则更高,去年,中国房地产投资在海外市场的投资额超165亿美元(约合1031亿元人民币),这一金额比2013年增长了46%。

海外投资的激增,使中国一跃成为全球五大主要跨境资本来源地。”仲量联行国际资本集团中国区总监夏飏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去年在商业地产领域的投资金额超过112亿美元(约合700亿元人民币),办公楼和酒店资产成为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最热衷的选择。

以投资物业来分类,商业地产投资的增长位居前列,增长幅度近50%。此外,房企去年在海外住宅开发的投资金额超过53亿美元(约合331亿元人民币),比2013年增长了38%。

从投资区域来划分,澳洲和欧洲成为最受欢迎的投资目的地。“这两个地方共吸引了超过55亿美元的投资。去年澳洲成为中国投资者最受青睐的新目标市场,中国流入澳洲的资本超过30亿美元;另外还有约25亿美元流入了美洲。”莱坊澳大利亚亚洲市场高级董事王家明表示。

从城市投资的偏好来看,伦敦2014年共吸引了40亿美元(约合25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投资。悉尼仅次于伦敦获得了中国大部分的投资额,去年共吸引了中国企业22亿(约合137.5亿元人民币)美元的投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墨尔本、东京及新加坡也各获得了5亿-15亿美元(约合31 亿-93亿元人民币)不等的中国投资。

为何伦敦、悉尼和纽约成为中国房企“下注”的热门城市?这与欧洲经济的复苏带动当地商业及办公市场需求的增长有关。

中国资本最喜爱的物业是写字楼,因为管理起来简单。在欧美经济复苏并开始向上的背景下,企业办公需求的数量开始增长。与国内办公楼3-5年的租约相比,国外办公楼的租约更长。以伦敦为例,当地甲级办公楼的租期一般在7-10年,有的办公楼租约期甚至长达十几年。在如此长的租约期间,租金还可以有一定的约定上浮空间。由于有长期租约,其租金投资回报率是相当稳定而可观的。

除了租金回报因素,中国企业在海外布局的城市地段的选择上,重点关注的是商业发达城市最核心地段的物业。“在城市地段上有绝对优势,这也有利于未来进行转手,因此增加了投资物业的流通性。”领盛投资亚太区董事区炜邦说。

向海外市场要高利润

在区炜邦看来,中国房企在海外促成一笔笔大宗交易,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在于,海外市场潜在回报率比国内更加诱人。

据了解,中国房企海外拿地成本较低而售价较高,利润空间较大。如马来西亚新山碧桂园金海湾,拿地成本不到2000元/平方米,平均售价为17650元/平方米,土地单价为售价的10%左右,利润空间较大。碧桂园首席财务官吴建斌此前就坦承,其海外业务的毛利率预计能达到35%,高于国内。

“目前,我们在美国所投几个城市的项目,土地价格只占房价的二到三成;但国内土地价格至少占到房价的五六成甚至更多。”中国香港一家上市房企高层张伟(化名)说,从开发商做住宅开发的回报率情况来看,如果项目选址不出现太大的偏差,海外房地产开发的净利润率可达到17%左右,有的甚至会更高。

他们想得很明白,国内房地产遇冷,早已是不争事实。在兰德咨询总裁宋延庆看来,2015年,房地产行业将沦为中利行业,毛利率将低于30%,平均净利润率可能踩到10%的红线。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表示,从增长趋势来看,像纽约、旧金山这样的城市,在目前经济已经开始向上的背景下,房价还有上升的空间。但国内楼市未来几年仍处于去库存状态,房价下行的压力很大。

“未来几年,房企的利润率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商人是逐利的,赚不到钱,肯定会寻找其中的原因并及时转向。”田明说道。

事实上,单在房企及险资投资最多的商办楼市场,海外房地产的租金回报也比国内市场更具有吸引力。

据莱坊国际的研究报告,目前北京和上海甲级写字楼的回报率一般介于5%—6%之间。而这些城市的信贷成本却相当高,通常在8%以上。这样的回报率,对保险资金这样的长期资本来说,租金成本不足以覆盖利率成本。相比之下,尽管纽约、伦敦和悉尼的回报率只介于4%—6%之间,但其利率却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美国的资金成本可能低至3%。

据莱坊国际预计,伦敦、纽约和悉尼写字楼的平均租金增长率分别为16.3%、28.2%和22.3%。而国内的租金增长则小得多,以上海为例,预计同期租金的增幅只有4.4%。

险资接力掀新一轮浪潮

“中国房企在海外投资动作频繁,规模大且业态多样,这背后是增厚规模和利润空间的迫切需要。”宋延庆说,不少已经完成全国布局的房企受成长性所迫,要继续保持每年销售额15%以上的增长率,补仓压力非常大。

不仅如此,“出海”作为房企战略选择,已呈现对跨国经营和风险对冲的进一步需要。

万科董事长王石近日的演讲,从一个侧面给出了答案。

1月30日,王石在伦敦商学院演讲时透露,万科将加大在海外房地产的布局力度,未来万科15%—20%的业务会转向海外房地产投资上。

“中国经济整体现在面临真正的转型,而国内房地产市场很明显是有泡沫的。但是泡沫未必会破,最担心的是近期会不会再有货币政策刺激。”王石说,加大海外房地产投资,其中一部分原因也是为了平衡国内房地产风险。

王石并不是孤单前行。去年11月底,王健林已公开万达未来的投资布局,“七八年以后,万达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其中至少保持20%-30%的收入来自海外。”复星国际也还在欧美寻找合适的投资项目,为了找到优质项目,他们还专门组建了美国投资团队。

田明也说,朗诗将进一步加大在海外房地产布局的力度。“目前还处于摸索阶段,未来朗诗海外房地产的占比可能达到我们业务量的15%—20%。”

在机构的报告中,中国房企主导下的中国海外投资,未来十年内会接连掀起海外投资热潮,到2020年中国公司的年均海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可达500亿美元,相当于人民币3112.75亿元,与美国近两年的海外投资额相当。

除了房企,一群新的投资者正迅速掀起“不可预测”的第四轮浪潮。据莱坊国际观察,该群体不仅包含大型企业,也包括超高净值人士、中小型国有企业和民营开发商。在大型企业中,迄今中国排行前20位的保险公司中仅有五分之一在海外有投资活动。但已有四成保险公司表示有兴趣在海外投资。

“当有你的同行已经做了这些事情的时候,内部报批相对变得简单多了。”莱坊澳大利亚亚洲市场高级董事王家明说,“这就好比,安邦买了某栋楼,其他保险公司也会跟风。不单单跟风,大家都想超越它的同行,在这样的情况之下,我很期待在做一些创纪录的交易。”

“险资手中的资金比开发商更加充裕,在海外‘扫楼’收购的力度更加显得有挥金如土的感觉。”领盛投资亚太区董事区炜邦向时代周报记者说。

对外投资政策的显著放宽,是险资大手笔的促进因素之一。例如,2013年对外投资审批门槛从1亿美元提高至10亿美元。2014年10月,商务部取消了先前大多数针对对外投资的审批程序。此外,保险公司获准最多可将其30%的资产投资房地产,其总资产的15%可用于境外投资。2014年8月,中国保险行业的总资产达人民币9.5万亿元(1.55万亿美元)。

保监会副主席周延礼在1月底透露,截至去年年底,中国保险业资金境外投资额为239.55亿美元(约合1497亿元人民币),只占当前保险业总资产大约1.44%。

险资正在蠢蠢欲动,有超过20家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地区的大型保险公司正在考虑进军欧洲房地产。“我们预计,这些保险公司将在未来几年陆续迈出海外投资的第一步。”夏飏飏表示。

试水与精耕的距离

硬币两面,风险也无处不在。

境外房地产开发多数为轻资产运营,很多环节是外包,因此往往有大量合同关系。在协纵国际集团创始合伙人黄立冲看来,对于国际经验匮乏的中国房地产企业而言,能否自如地解决海外投资涉及的复杂的政治、汇率、人才等难题,其实还未可知。

事实上,海外市场并不全是“蓝海”,也面临着较为复杂的开发风险。中坤集团在冰岛的项目就已搁浅,中航地产也因为当地政府出尔反尔终止了斯里兰卡项目。

“房企出海的最大风险主要还是政策匹配问题。”中国房地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陈晟表示,国外跟国内的开发模式不一样,和当地政府的关系如何处理、土地的权属也和国内有所不同,这是“房企出海”的最大障碍,其次才是经常提到的市场环境,“一定要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符合当地政策环境。”

无论是万科与美国头号地产商铁狮门的强强联合,还是碧桂园与马来西亚知名房产商大马置地的亲密无间,与当地企业合作的方式无疑是规避海外风险的聪明策略,可以有效地降低因中国企业对当地政策、人文环境不熟悉导致的投资风险。

然而,合作并不是万能的,出海的中国房企势必在所有权和经营权上做出让步,难以在此类产品中加入中国房企的企业文化,对项目进行完善时也会增加投资成本,这些尴尬都需要化解。

除此,中国部分房企出海的机会型、投机性较重,特别是一些中小型房企的海外投资。公衍奎表示,他们的抗风险能力不高,的确需要格外谨慎。事实上,上世纪80年代,也曾出现过“日本买下美国”的壮景,然而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一切又回归常态。往后,中国“航海家”们是否能够成功避险,还需时间检验。

浏览居外【名家专栏】栏目,了解海外房产投资独家专业解读

 

瑞银:今年人民币料贬值3%左右 或再降息两次

中国资本外流加剧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何去何从?国际投行–瑞银发布报告认为,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依然可观以及国际压力的存在,使得人民币大幅贬值的可能性很小,且央行[微博]也不希望人民币大幅贬值。

报告并称,资本外流的主要因素在于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退和境内外利差收窄,而资本管制放松可能也助推国内企业和居民增加海外资产配置;预计年内央行至少还将降息两次,累计降息50个基点。

“虽然资本持续大规模流出,但经常账户顺差规模依然可观、且仍在扩大;来自美国的政治压力和决策层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意图都限制了人民币贬值空间。”瑞银并称,同时为避免市场贬值预期加剧引发更大规模的资本流出、加剧国内流动性和金融市场波动,央行也不希望人民币大幅贬值。

该投行并称,综合考虑,再加上内需疲弱、美元不断升值,今年人民币对美元料小幅贬值3%左右,不会出现超过5%的大幅贬值,维持2015年底人民币兑美元汇率6.35的预测。

针对央行可能放宽汇率浮动区间的市场预期,瑞银认为短期内进一步扩大汇率浮动区间既无必要、也非决策层所愿。

“如果决策层允许人民币更大幅度地贬值,完全可以更频繁、更大幅度的促使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贬值。我们认为目前扩大浮动区间只会加剧市场贬值预期,与决策层维稳的意愿相悖。”瑞银称。

人民币兑美元2014年全年贬值2.42%,成为2009年之后首个下跌年份。数据显示,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即期基本上延续持续单边升值的态势,其中仅在2009年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民币汇率即期出现年度下跌走势,但跌幅非常有限。

瑞银:今年人民币料贬值3%左右 或再降息两次

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正式终结,令美元迎来回升之旅,国内资本外流明显加剧。据瑞银估算,2014年FDI以外的资本流出(包括证券投资、其他金融项目流出、经常转移及其他资本外逃)高达3,240亿美元,与2013年净流入560亿美元形成了鲜明反差。

瑞银认为,推动资本外流的主要因素,是人民币升值预期消退和境内外利差收窄,同时资本管制放松可能也助推国内企业和居民增加海外资产配置。

“作为应对,央行可以通过降准、公开市场操作及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进行‘反向对冲操作’、缓和资本外流的影响。”瑞银并称,预计年内央行料还将降息两次,累计50个基点。

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周二公布,中国2014年四季度经常项目顺差611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12亿美元。2014年全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2,13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逆差960亿美元。

中国央行周二发布2014年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强调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并更加注重松紧适度,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营造中性适度的货币金融环境。

 

投资海外房产 土地使用年限需注意

2010年时,刘先生在中介的介绍下,以2万多美元拍下一套海外房产,觉得很便宜。谁知买房后,刘先生才发现,房子不仅旧,地段又偏僻。为了能用租金抵消日常房子的维护费用和税费,便对房子进行了翻新,花掉的钱都与买房钱差不多了。另外,由于房子是在“穷人区”,租客经常不按时缴租金,甚至“白住”,而他不可能为了租金,坐飞机去国外打官司。刘先生也曾想过把房子卖掉,但是卖房需6%的中介手续费,算下来最终还要亏本,现今刘先生对此次投资后悔不已。

如果你对投资海外房产感兴趣,除了要清楚投资需求和目的,最好提前了解以下6个问题。

投资海外房产 土地使用年限需注意

问题一:该国整体投资环境

除了国家政治和经济形势、房产市场是否健康、是否对非本国居民买房有限购和税收以及汇率变化等,投资者还要了解清楚该国房屋租售比(即月租金和所买房产价值的比值),确定自己的投资方向。若租售比值小,以投资买房,低买高卖形式较好;反之比值越大,以出租来获得稳定的收益较好。

问题二:该国买房的优惠政策

要了解各国的买房优惠政策。比如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等国家,非本国居民买房,申请银行的按揭贷款的利率能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待遇,贷款政策非常优惠宽松;像塞浦路斯,规定非欧盟国家居民只要购置30万欧元或以上的房产,即可获得该国永久居留权,享受本国公民待遇;还有希腊、西班牙等国也有类似的政策。

问题三:该国的土地使用年限

由于土地制度不同,各个国家的土地所有权也有所不同。海外很多国家土地都为私有制,一般来说购买了该国的住房时,也就获得了土地的永久产权。但也有个别国家有特别规定,比如泰国的房产土地使用年限是90年,到期后得归还给政府。

问题四:该房产的地段和升值空间

理财师表示,在投资海外房产时,投资者仍需选择大城市、好地段的房产,这样未来在保值、增值方面更具优势。但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充分评估当地房产的市值,避免买到有水分的房产;二是要选择该国的大城市,这样的投资才最有保障。

问题五:需缴哪些税费

现今不少海外国家的房价可能并不高,但在购房、持有、出售环节,成本很高。比如投资加拿大房产,购房时,需缴纳货品与服务税,还有土地转让税、省销售税以及验房费、补费、保险费和中介费等,这些费用约为房价的10%左右。房产持有阶段,还要向政府缴纳税,如多伦多的税率,现今约为房价的1%左右;出售时,还要缴纳各种税费,比如增值税、房屋转让费、中介费、验房费等等,这些费用积累起来就会摊薄投资的最终实际收益。

问题六:小心房产中介从中使诈

很多房产中介为了推销海外房产,宣传时故意夸大其辞。比如说在葡萄牙买50万欧元以上房产,24小时内就可办完手续,平均每年只需住7天就可享受在该国永远居住的权利,却对投资者还需通过葡语A2考试才能获得国籍资格一事只字不提。所以,最好自己能亲自去看房产,去了解,多咨询投资专家和成功投资人士,防止中介从中使诈。

 

大佬海外购房忙 这个风到底要不要跟?

在欧洲沦为全球经济增长的低洼地带之时,富豪们正携着亿万资金大张旗鼓地开始抄底欧洲资产,其中最令人瞩目的分别是华人首富李嘉诚和美国前首富巴菲特。

大佬海外购房忙 这个风到底要不要跟?

两位首富都动了,老百姓自然也按捺不住了。记者了解到,李首富“脱中转欧”后,来打听欧洲置业的客户数量就噌噌往上涨。

越来越多的房地产大亨纷纷加快走向海外的步伐,这将普通投资者的目光引向了海外市场。,李嘉诚决策的高正确率让他拥有一定数量的粉丝,“他之前投资英国的决定,在现在看来的确是非常英明的。英国的房地产市场在这些年快速恢复,投资者的信心也随之增长。投资者把决定放在大佬之后,还能跟上脚步,何乐而不为呢?”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富裕阶层不断扩大。一些富豪为了寻觅更多的发展机会或为子女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纷纷将目光盯在了海外。美国、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对于中国投资者来说,是投资优先考虑的目的国。

跟着大佬买房其实是比较聪明的做法,但并非没有风险。”魏婷说,“哪怕你在国内有过上千套房产的交易经验,也不要在海外盲目购房,要从专业的角度、风险识别的角度以及自身的经济条件谨慎作出选择。不仅要有一位熟悉当地房产的经纪人,还要抛开国内炒房的惯性操作。

其实,每个国家的房产都有利可图,也都有隐忧。“有钱存银行,不如倒卖房”的想法在国外并不一定成立,跟着大佬买房也不一定能赚到实惠,“跟风”得谨慎,要知道跨洋管理可是件麻烦事。

 

继续加码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据了解,除了开发商大举“出海”外,险资也成了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主力军”,而且投资标的规模相对较高“险资”晋升为去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活跃企业。2014年,除了开发商加码海外投资力度外,”险资”在忙于举牌国内上市房企之际,对海外物业的投资动作也颇“猛”。

房企加码海外投资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继续加码 中国对外房产投资6年涨24倍

莱坊机构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金额大幅增加,从2009年到2014年,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总额已从6亿美元大幅升至约15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在6年间涨了24倍。

对此,莱坊机构相关负责人向本报记者透露,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是中国开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最为关注的投资领域。此外,2014年,“险资”企业大举进军海外房地产业务,而且投资规模相对较高。

房企加码海外业务投资

“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是中国投资者最关注的三个市场。2013年中国流入这三个市场的资本较2012年增长了5倍。我们预计,2014年中国投资者在这三个市场的交易额将达到或超过2013年的水平。”莱坊澳大利亚亚洲市场高级董事王家明向记者表示,其中,中国在澳大利亚的投资总额增长最为强劲,2014年按年增长超过60%。

莱坊认为,中国对外投资的首轮浪潮受主权财富基金投资各种优质资产以及银行购置自用物业所带动。而在第二轮浪潮中,大型开发商开始在海外市场开发物业项目,寻求多元化发展。直至当前推进的第三轮浪潮中,国内投资基金和保险公司正积极寻求核心及高回报的物业投资机会。

值得注意的是,如今第四轮投资浪潮正在兴起,其中投资者的组成及其对投资产品的要求较以往更多元化和难以预测。这些投资者包括超高净值人士(UHNWIs)、中小型国有企业和民营开发商。

莱坊董事及大中华研究及咨询部主管纪言迅透露,除了万达、绿地等大型开发商积极拓展海外业务外,一家中国内地的私人企业在澳大利亚对房地产的投资总额已经超过了碧桂园和绿地。

而对于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6年间暴增24倍迅猛增长的主要原因,王家明表示,“中国的政策环境推动投资者进行多元化的海外扩张;国内市场需求放缓;海外市场拥有更可观的回报率。”

换言之,中国市场放缓(回报低、缺乏值得投资的项目和住宅市场淡静)持续影响中国投资者和开发商。在中央政府鼓励企业海外投资的政策刺激下,中国的机构投资者、银行和开发商持续活跃在投资市场上。

事实上,国内楼市进入“白银时代”后,利润率不断被压缩,融资成本却仍旧居高不下,而从海外资本市场来看,获得贷款的利率相对较低,增厚了投资回报率。

以澳大利亚为例,王家明向记者透露,鉴于澳大利亚商业贷款额度能够达到整体项目的70%,而且贷款成本在4%-5%之间,而在澳大利亚投资房产的回报率维持在6%-7%之间,因此不管中国企业手里有多少现金,一般也会选择贷款方式投资。

“险资”出海投资迅猛

值得注意的是,在“出海”狙击海外房地产业务的企业中,“险资”2014年的表现似乎更有看头。

莱坊数据显示,保费收入在11亿美元以上的15家保险公司中,有4家已经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还有8家保险公司表示对海外投资“有兴趣”。安邦保险、中国人寿、平安保险、阳光保险集团均已在海外进行房地产投资。其中,安邦保险拟以19.5亿美元收购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中国人寿及平安保险均收购位于伦敦的物业,阳光保险集团则宣布以4.63亿澳元收购悉尼的喜来登公园酒店。

纪言迅指出,由于保险公司最高可以将总资产的15%用作境外投资,因此投资规模相对较大。此外,根据莱坊对中国海外投资的了解,前20家中国保险公司中有40%的公司正考虑拓展海外市场。由此可见,未来保险公司投资海外地产将保持较高活跃度。

关于中国的“险资”企业们看上了海外哪些业态的地产物业,王家明表示,“险资”出击海外地产业务一般投资写字楼物业,近期酒店也成为“险资”重点考虑范围。纪言迅补充道,“险资”投资海外地产主要集中在标准型建筑,更注重风险和回报的平衡,同时也会考虑到同行竞争。

以阳光保险投资的悉尼喜来登酒店为例,其每年的租客率高达95%-99%,远高于悉尼酒店市场平均85%的租客率水平,因此该类高端酒店是中国“险资”投资的主要目标。当然,当大举投资门户城市的物业市场之后,中国投资者也开始分散投资项目以实现多元化发展,包括由过去投资核心写字楼和住宅开发到现在转向开发休闲和工业等物业。

更为令市场关注的是,中国企业和投资者对外投资房地产业务的脚步颇有迈得更快之意。2015年1月份,万达收购澳大利亚悉尼1 Alfred大厦和紧邻的Fairfax House大楼,计划投资约10亿美元,建设一个综合性地标项目。另据消息人士向记者透露,复星集团与澳大利亚地产与基础设施投资公管理公司Propertylink联合宣布签约收购澳大利亚一宗办公楼物业,且该项目是配置在复星旗下保险资产中的。

对此,王家明直言,“如今投资者正将目光投向有长线回报的投资产品上。”此外,中国开发商的“出海”意愿近年来确实表现得较为激进,据莱坊监测显示,前20家开发商中,已有一半投资海外。如果把中小型投资者也考虑在内,中国对外房地产投资的潜力很大。鉴于此,中国企业和投资者更要把控“出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