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長島“僵屍屋”大增 拖累當地房價

長島各處的荒廢房屋越來越多,民生大受影響,地方政府現正耗資數以千萬元計的公帑,設法維護這些黴菌滋生、老鼠橫行、雜草叢生和擅居者侵占的住宅。

紐約長島荒廢房屋越來越多,影響當地民生,拉低當地房價

「新聞日報」報導,長島社區散落著空置、無人管理的房屋,從利維鎮(Levittown)窄小的鱈魚角式房屋,到漢普頓殖民時期的大型宅第。

這些廢棄房屋不但損害居民的生活品質,危及公共安全,並使周遭物業價格下挫。

2000年代後期發生的金融和次級房貸危機,使數以千計的住宅進入紐約三年長的法拍程序,結果許多地區出現了俗稱的「殭屍屋」,這些屋沒有屋主,又被銀行漠視不顧。

被棄置的房屋迅速增加,挑戰地方政府的維持能力。長島是美國的郊區生活發源地,也是昂貴的居住地方之一,但如今滿布一排排雜草叢生,窗門釘上夾板的房屋。

長達一年的房地產數據分析有如下發現:

●截至1月31日,蘇福克郡有2084棟殭屍屋,納蘇郡有1960棟,在全國2165個郡當中,分別排在第七和第九位,同時也是紐約州最多殭屍屋的郡。

●紐約州殭屍屋最多的頭五個郵政編碼,都在長島。

●去年,長島地方政府花了至少3200萬元用作清理、維修、封鎖及拆除年久失修的房屋,包括殭屍屋在內。

●一名房地產估價師的分析指出,殭屍屋已令長島房屋市值蒸發了至少2.95億元。

州檢察長史樹德說,長島是紐約州殭屍屋的重災區,這對長島來說是個重大問題。

銀行高層說,在整個法拍過程期間,業主無論是否仍住在屋內,都要負法律責任,繼續維修房屋。由於銀行並未擁有這些房屋,所以沒有這個責任,直到有法官被委派處理法拍事項。但官員和居民說,金融機構該做更多維護工作,免得屋況繼續惡化。

在數以千計的案例中,長島的地方政府已介入,為確保公眾安全和保護物業市值,已動用納稅人的錢及公務員,進行清理和維修,及並拆掉傾頹的房屋,而公務員花更多時間尋找屋主或銀行,督促他們採取行動。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房源緊俏 中國買家托親友瘋搶

隨著天氣轉暖,皇后區長島房市迎來春天,房源逐漸增加,但仍處於供不應求的緊張狀態。每逢週末房屋公開展銷(open house)便有絡繹不絕的華裔買家,甚至有中國投資客托親友當場出高價搶下。

紐約法拉盛某個樓盤一開盤就銷售火熱

「現在的房子不用公展就賣出了」,仲介蔡女士表示相比去年同期,今年提供公展房屋數量略有下降,原因除天氣遲遲未轉暖,房屋量也供小於求。她代理一處位於大學點標價63.5萬元的獨立房屋於21日剛開辦公展,當日就有近30人看房。甚至一些中國買家托親友看房,拍攝照片和視頻傳回國內,未親自查看就出價。

「每天客戶要房子的來電響個不停,可我沒有房子給他們」,房地產公司經紀盧美霖也深有同感,指出房源在春季會稍多一些,仍難以滿足市場。她表示19日在標價97萬元於大學點的獨立房公展上,短短兩個小時就有11個買家來訪,其中八人出價,兩小時內立刻被其中一名買家以多出好幾萬的價格買走。她表示不少華人購房者有年輕化的趨勢,一些30歲左右買家在父母幫助出首付,因為「紐約房價現在漲太快,再不買就買不起了」。

在22日長島曼哈塞(Manhasset)一棟標價129.9萬元獨立屋公展上,房產仲介Annie Holdreith剛接待兩對年輕華人夫婦,她表示這兩家來自法拉盛的夫婦計劃買下好學區的房屋先出租數年,等家裡寶寶到唸書時候再搬來此處,既具有投資價值又照顧孩子教育。

Annie Holdreith表示,華裔買家除了重視房屋風水以外,不少都是新移民,對於房屋維護修繕等不瞭解,傾向於購買嶄新房屋。此外,不少華人購屋都是為三代同堂居住,除考慮學區水平,更青睞老人使用公共交通出行方便的區域。但她建議華裔買家不要太心急,要深入瞭解社區環境,相關地目以及法規後再購買。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法拉盛房地產市場有望紅火至2020年

今年紐約市冬天酷寒,房地產買氣陷入低迷;隨著3月氣溫回暖,房市也逐漸活絡,預計6、7月達到房價與交易高峰。華美地產商會會長司徒豪威看好法拉盛房地產至2020年前都會持續增長,尤其是長島鐵路以南區域,若是地目改變,還將有發展潛力。

美國地產商認為,紐約法拉盛房市的火熱勢頭將持續至2020年

房地產網站StreetEasy分析,房價於2月達到最低,過去五年2月平均房價為44萬3490元,3月起隨著房市回暖、房價水漲船高,直至7月達到房價最高點,過去五年7月平均房價為51萬3071元。DNAinfo網站則預計,6月房市將有最多待售物業,可選擇新興社區如布碌崙貝德福-史岱史森(Bedford-Stuyvesant)、布許維克(Bushwick)、皇后區傑克森高地(Jackson Heights)、森林小丘(Forest Hills)等方便通勤又相對便宜、值得投資的社區。

司徒豪威指出,過去幾年即使在整體經濟都低迷時期,法拉盛房地產也從未下滑,多虧於包括華裔在內來自世界各地的移民湧入。雖然不少人認為外國買家熱錢多,大都為投資,但他指出為了孩子上學而購房的買家還是更多。

在法拉盛高速發展的帶動下,一些買家也在逐漸流向周邊的可樂娜(Corona)、艾姆赫斯特(Elmhurst)、傑克森高地等地。他表示如艾姆赫斯特地區一直被期待發展為第二個法拉盛,受制於交通不便,十多年來都未能成功,但一些學區房依然有潛力,如新鮮草原(Fresh Meadows)、小頸(Little Neck)以及長島的部份地區增長勢頭依然可喜。

他表示如今法拉盛以及周邊房產的華裔買家中,中國買家占25%,只要看到價格合適,不少人都不必看房就直接購買。另一方面由於外國買家需要辦理的手續更多,本地買家因購買速度快依然受到賣家歡迎。以本地華裔購房者來說,有年輕化的趨勢,大多為第二代移民。他分析,除租金高漲,或許也與他們消費觀念有關。他們會接受貸款買房方式,而不再是傳統華裔以現金買房。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中國買家”湧入紐約 個人資本和企業資本各有投資經

在紐約這個資本和運氣開拓出來的十里洋場,房地產投資並不是世界級富豪的專利。帝國大廈、時代廣場、洛克菲勒中心……從波峰到谷底,紐約一次又一次見證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冒險家的命運。但「中國買家」的實力早已不能小覷。

「中國買家」湧入紐約,個人資本和企業資本各有投資經

安邦、復星、萬通、萬達、綠地、鑫苑、SOHO,無論你是否瞭解房地產,這一長串名字裡你總能認出來一兩個。

2009-2014年間,中國房企投資口徑在250萬美金以上的投資總金額超過150億美金。而在個人投資人方面,根據美國房地產經紀人協會(NationalAssociation of Realtors)的最新統計,僅2013年3月到2014年3月,中國買家在美國投資超過220億美金,約佔國際買家投資總額的四分之一。其中76%的中國投資人選擇了全現金買房,39%的人買房自住,56%的選擇出租賺錢,5%選擇了商業地產。

紐約的房地產市場遵循著一個冷血而又溫情的鐵律:它始終大開大合,不斷成就大英雄,300多年來從未失效。但與此同時,它也會細心地給最微末的一筆資金留下屬於自己的投資機會。

這幾年在紐約嶄露頭角的「中國買家」們無疑也是在投資著兩座城市。在目前動輒數億美金的大市場下,還有無數規模較小但同樣利潤豐厚的市場。在這裡,有著同樣觸手可及的「美國夢」。

房地產企業的紐約:海外投資窗口期的集體選擇

從最早的錯愕到如今的麻木,國人對中國企業海外的地產投資大單早已見怪不怪,但質疑之聲卻從未稍歇。

那麼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特別是地產投資的背後考量到底有哪些呢?

中鐵信託北京業務部總經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劉爭春先生,從國內投資業界的角度,對這個問題,有著局內人的冷靜思考。

劉爭春認為,中國資本本身就具有全球配置的需求,特別是在美元進入升值週期之後,當然首選美國。再加上美國對海外資金投資本國房地產的限制是各國中最少的,有能力的企業自然不會錯過此機會。而美國房產,特別是紐約房產市場的一路回暖,也降低了中國資本在此投資的風險,無疑也為中國房企來美國地產市場淘金吃下了一顆定心丸。

而在具體的投資方式上,根據不同的風險考量,不同企業有不同的策略。

張欣家族的投資方式是「孤膽英雄」式的,不尋找本地合作夥伴,只進行純粹的財務投資。在經濟週期下行時,以低的價格買一個樓,不摻入自己的團隊和管理模式,只繼續收租。只要對市場走勢把握得當,風險相對較小。

萬科的投資方式則是「桃園結義」式的,與美國具有對等市場地位的地產企業進行合作。對於這種投資模式,紐約地產經紀公司CorcoranGroup的經紀人洪正陽表示,中國房企在美投資,只要想站穩腳跟,就得在美國本地尋找合作夥伴,合作開發。這種策略在風險上,自然比純粹的財務投資風險大一些,但在內部人才培養。行業網絡培植上的收益卻更值得考量。萬科集團和鐵獅門的合作、綠地集團和森林城集團紐約公司的合作,都是中國房企在美國「桃園結義」的例證。即便是鑫苑置業2012年3月宣佈購買土地、獨立開發的紐約住宅項目,也是其在美國與當地企業合作多年摸索出經驗後的結果。

除了上述的投資方式之外,隨著中國房企在美國投資經驗的積累和對本土投資市場的逐步適應,一些新的投資方式開始被嘗試。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私募股權房地產基金。這種以房地產為價格標的的基金,使得中國企業或個人來美投資房地產的風險被進一步攤薄,同時免除管理上的負擔。

美國鷲峰資本合夥人、風險管理專家丁大慶博士也表示,通過私募股權房地產基金來進行海外房地產投資已經成為中國一般機構投資者和高淨值個人投資者的最佳投資選擇。

個人投資者的紐約:腳踏實地的「美國夢」

個人投資者投資紐約地產,最為關心的就是房價問題。根據紐約最大住宅房產經紀公司之一的TheCorcoran Group的最新市場報告,2014年第四季度,曼哈頓住宅房屋的均價為每平方英呎1303美金,約合每平方米8.7萬人民幣。而根據美國人口統計局的數據,2010-2012年紐約市戶均年收入為5萬美金,約合31萬人民幣,即在紐約核心區的曼哈頓購買一套50平米的房產需要用約14年的收入。

相比之下,北京從2013年9月到2014年3月的半年中,東城、西城、朝陽、海淀四區成交房屋均價為每平方米6.7萬元人民幣。而2013年北京戶均可支配收入約4.3萬人民幣,在北京核心區買一套50平米的房產需用約77年的收入。

當然,大多數都會選擇貸款買房。據洪正陽介紹,目前紐約30年期放貸的平均利率為3.92%(首付多為20%),對國外買家來說,在美放貸的首付多為50%,貸款利率為5%左右。

而在北京,2月的平均房貸利率為5.68%(首付30%,二套房貸首付70%)。雖然央行在3月初宣佈降息,2月也已有外資銀行恢復了房貸85折優惠,但相比之下,美國房貸的優勢依然明顯。特別是對於買房投資的人士,國內的二套房政策依然是個很大的限制。

當然,個人投資者赴美投資房產,考慮得遠不止房價那麼簡單,除了資金上的投入和回報之外,在其它許多方面,都應做相應的利弊權衡。

在美國投資房產的一大優勢就是可以通過地產投資獲得移民身份,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EB-5投資,除此之外,美國的生活環境更加優質、教育水平全球領先、生活成本相對合理、地產市場相對平穩成熟、房屋產權也沒有時間限制,並且在美國所購買的房屋可更方便地以撬動資金槓桿,讓不動產「動」起來。

當然,在美投資房產也有一定風險,比如美國的房產稅,如果是投資公寓,還需要每月繳納一定數額的物業費和維護費。另外,國內對人均換匯的額度限制也給跨境購房造成了不便。

不過,現如今,市場上已經出現了不少以國外房地產為價格標的的基金。投資門檻低、繞過人民幣換外匯額度的限制,這種「家門口」的美國房產投資方式,由於其最大限度平攤減少了風險以及跨境直接投資房產所產生的成本,正在被越來越多人所認識和接受。這種抹平投資壁壘,讓更多個人投資者參與到大博弈中的方式,或許將成為中國投資人在紐約地產市場上演的這出「雙城記」的大結局。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首個微型公寓亮相 解決單身上班族住房問題

2013年,壹個名叫“我的微型紐約”房屋設計項目,獲得了美國住房和發展辦公室的全力資助。

紐約首個微型公寓即將落成,入住日期暫定於2015年9月

這個設計的理念來源於為孤單奮鬥在紐約的人提供壹個安身之處,也是我們俗稱的保障性住房,這些住房將於今年春天在紐約市的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和曼哈頓基普斯灣亮相。

該微型公寓項目也是曼哈頓地區第壹個使用多用戶建築模塊化構造的項目

這棟微型建築將有55 套房屋對外出租,房中包括落地窗,儲物櫃,以及陽臺,每套房屋的面積從24平方米到33平方米左右不等。這個數字低於了1987年頒布的紐約現行區劃法——紐約所有的公寓每套至少在37平方米及以上的規定。但紐約市長在2013年時曾表示,新型的微型公寓將在此規定之外。

而且設計師認為設施建築對微型單元居民的意義非凡,所以微型公寓會為租客提供公共的會客廳、咖啡屋、屋頂公共花園並且配備公共洗衣房,公共儲物間以及自行車房和健身房。

城市“微公寓”將坐落於美國紐約基普斯灣

這棟公寓不久將會在紐約基普斯灣落成,每月每套租金從2,000到3,000美元不等。

按照設計師的計劃,入住日期暫定於2015年9月。這個建築除了尺寸之外,符合所有地方、州及聯邦的房屋法規,而且價格穩定、環境優越。

模塊化管理較傳統區域化管理更加安全快捷

“我的微型紐約”也是曼哈頓地區第壹個使用多用戶建築模塊化構造的項目,所在的區域將由莫納德諾克發展委員會和東城人民互訪協會在布魯克林海軍造船廠進行管理。並且,城區模塊化構成能更有效的保證水、電供給,以及屋外和屋內的設施管理。

這次房屋建築大賽的設計是針對紐約日益增長供不應求的小面積戶型舉辦。這原本也是紐約市場邁克爾·彭博的新房屋計劃的壹部分,這項數十億美元的舉措,預計為50萬的紐約居民提供165,000套住房。

邁克爾·彭博曾在2013年的記者招待會上講到:“隨著時代的發展,紐約緊隨時代發展的能力將會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新潮流:租小公寓 買寬敞周末屋

去年夏天,30歲的奧莉維亞‧李 (Olivia Lee)及其34歲未婚夫希塔基 (Ondrej Cistecky)參觀紐約厄斯特郡後,便不想返回他們在新澤西州威霍肯鎮(Weehawken)的700平方遲公寓。

很多紐約客喜歡在城裡租小公寓,省下錢,到鄉下去買像圖中這洋寬敞而價錢合理的「週末屋」。圖中房源為紐約州新羅謝爾4臥住宅

《紐約郵報》報導,奧莉維亞是一位律師,她說:「這裡有鹿和野生火雞徜徉,我們又很喜歡划獨木舟和釣魚,在哈德遜河就辦不到。」

兩個月後,兩人自豪地成為一棟多層房屋的業主,它坐落在紐約州Catskills山區一個山丘的七英畝土地上,有兩間臥室、兩間浴室及天主教式的天花板。屋價25萬元,每月支付800元房貸,比起月租2700元的那個威霍肯鎮的一臥室公寓,確實划算得多。

從事金融業的希塔基說:「這個價錢在曼哈坦買不到房子,我們不是超級富裕的人,但還算是小康。」

紐約市許多年輕人買不起曼哈坦和布碌崙的住宅,於是轉而租住小公寓或在市外購買大屋。奧莉維亞和希塔基是其中一分子。

在距離紐約市不遠的地方,例如蘇利文郡 (Sullivan County)、波科諾斯 (Poconos)、甚至紐約市郊長島的漢普頓,都提供令人印象深刻的房屋,而且比紐約房價便宜得多,無怪週末有大批人士外出,他們不是前往度假別墅,而是回到自己的家。

在蘇沙利文郡從事房地產經紀人14年的努森 (David Knudsen)說:「我們看見許多年輕購房者到來,多數是30多歲,他們沒有能力在紐約市購買住宅。目前,有六成房屋是賣給來自紐約市的租客。」

但他們為甚麼不乾脆放棄租住的小公寓,搬到郊區?

努森解釋說:「一般來說,30多歲的紐約客確實喜歡做城市人,他們不想成為郊區居民。他們租一個一臥室公寓不用花很多錢,但他們想有一個可以舒展的空間,而又不想成為長島或威郡居民,於是決定在紐約市租屋,在郊區買屋。」

根據房地產公司Douglas Elliman的統計,2014年的曼哈坦一臥室合作公寓的中間價(median)是64萬2500美元,一臥室共有公寓的中間價是97萬7520美元,因此,紐約市的首次置業人士,實在沒有太多選擇。

在週一至週五,史溫妮 (Swanna)和克利斯庭‧史邁思 (Christian Smythe)夫婦及他們的三歲兒子和一隻獵狐梗犬,全擠在一個700平方遲單位內。

客廳基本上也是廚房,只由兩張小扶手椅分開。

但到週末,史邁思一家前往120哩遠的肺尼基鎮 (Phoenicia),住在一棟四臥室的房屋,它坐落在半英畝土地上,有一個泳池,並可遠眺山景,屋價只是41萬5000美元。

42歲的克利斯庭解釋說:「這個機會實在好得無法拒絕。」他們起初競購西村一個單位,但在對手出價比他們高10萬美元的情況下落敗。2012年,他們買了上州這棟房屋。

他談及迷人的肺尼基鎮時說:「它使你得到紓緩,你可以聞到不同的空氣,遙望奇妙的星星。」肺尼基鎮只有300名居民。

他說:「每月支付的房貸不到支付紐約市租金的一半。」他租住的曼哈坦中城Hell’s Kitchen地段一臥室公寓,月租3475元。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瞭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皇後區房租過去壹年瘋漲30.7%

如今住在紐約市皇后區也需要皇室般的充足預算了。

房地產公司Douglas Elliman近日發布的報告顯示,皇后區的租金在過去一年瘋漲30.7%,增長速度遠遠超過布碌崙和曼哈坦。

皇后區的租金在過去一年瘋漲30.7%

該報告的數據指出,皇后區一套公寓在1月的租金中位數(median)為2839元,只比布碌崙公寓在同月的租金中位數少61元。

而皇后區的租金之所以大漲,也與長島市(Long Island City)大舉修建高端奢華房地產有關。「Douglas Elliman」租房部主任賽瑞佛威克(Luciane Serifovik)表示:“皇后區的房價開始與布碌崙不相上下,這是我記憶中有史以來第一次。漲幅真的很驚人”。

皇后區所有公寓中,三臥公寓的租金漲幅最大,中位租金增長46.2%,兩臥公寓的漲幅則為19.8%,一臥公寓為14.4%。而在紐約市其他地區,房屋租金也仍在穩步上升。曼哈坦公寓的中位租金在上月達到3250元,比前一年增長5.9%。

不過曼哈坦小戶型公寓的租金漲幅依然強勁,這也多是因為潛在買家因信用緊張而選擇先租房再等待一年。

房地產公司「CitiHabitats」的總裁馬林(Gary Malin)說,「房地產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也有部分原因是此前的需求被壓制。隨著假日季結束,尋找公寓的買家也都在1月回到市場,全力找房」。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20萬套平價房不夠!紐約市長呼籲再建16萬套市價房

紐約市長比爾·白思豪(Bill de Blasio)於2月3日宣布,住房問題將是他上任第二年關註的焦點,他的長遠規劃是,要讓紐約市本已高度密集的住宅變得更密集,但同時也更平價,並改造從曼哈頓東哈萊姆區(East Harlem)到斯塔頓島(Staten Island)北岸(North Shore)的各個社區。

紐約市長白思豪打算呼籲開發商在未來十年內修建16萬套新的市價公寓,希望住房供應量的提升有助於更為廣泛地降低租金

市長的使命是:說服紐約人,使他們相信,按照他的計劃修建更多、更高的住房,有助於為各收入階層的居民改善生活質量。盡管在很多人眼裏,施工起重機和高層建築象征著他們無法企及的上層階級財富。

在他第二年的市情咨文中,白思豪打算在這座城市裏掀起二戰後的新壹輪建設熱潮,使得諸如斯圖文森鎮(Stuyvesant Town)這類大型住宅區,為中產階級和工薪階層的紐約人提供安全、有保障的住所。

官員們宣稱,市長將宣布新計劃,來改劃(rezone)兩處社區——東哈萊姆和斯塔頓島的斯特普爾頓(Stapleton),以修建更高、更大的住宅樓。在這些開發項目、以及全市範圍內其他四處開發項目中,白思豪打算將修建平價住宅作為壹種對開發商的要求,而非選擇。此外,對於害怕因政策變化而被逼搬遷的現有租戶,他也將提供新的保護措施。

市長還打算呼籲開發商在未來十年內修建16萬套新的市價公寓,希望住房供應量的提升有助於更為廣泛地降低租金。

白思豪當初之所以當選,有部分原因是前市長邁克爾·R·布隆伯格(Michael R. Bloomberg)的政府批準了壹些華而不實的開發項目,引起市民的憤慨。如今,為取得成功,白思豪必須面對兩個導致群情激奮的棘手難題——士紳化(gentrification)和城市景觀的改變。由於平價的保障房與市價房是建在壹起的,市政府也已面臨了壹些抵觸變化的社區帶來的阻力。

但是市長有意在此次講話中聲明,他的執政班子正在認真謹慎地規劃中間地帶。

“我們非常認真地想要推進社區的擴張,但我們同時也非常認真地想要確保現有社區維持原狀的權利。”負責住房和經濟發展的副市長艾麗西亞·格倫(Alicia Glen)在接受采訪時說。

“住房密集並不壹定是個壞詞,”格倫補充道,“我們想解釋住房密集的好處,告訴大家為什麽住房密集本身並不是件可怕的事。”

為支持這壹努力,白思豪政府將投資36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2484元),為新改劃社區的租戶提供法律服務。市長助理表示,這樣做的用意是為幫助居民免受房東的騷擾。由於改劃往往會造成租金的擡升,房東可能會急於趕走租戶,以便從改劃中獲利。

該法律服務項目將依賴於法律援助協會(Legal Aid Society)等政府外團體的力量,這將使市政府每年花在租戶法律服務上的資金,幾乎增加到了之前的三倍。這將伴隨著推廣工作,使租戶做好更充分的準備來應對房東的非法行為。

“這是為了確保公平而必須采取的措施。”紐約上訴法院(New York Court of Appeals)的首席法官喬納森·李普曼(Jonathan Lippman)說,他壹向主張為窮人提供更多法律服務。李普曼還說,資金投入擴大的部分,將用於支付住房法庭中近14000例案件的法律代理(或稱民事法律援助——譯註)費用。

紐約房地產委員會(Real Estate Board of New York)的會長史蒂芬·斯皮諾拉(Stevem Spinola)也認為,即使最終發現違法的壹方是租戶,這個法律服務項目也會發揮作用。

“有些租戶會作出虛假聲明,這樣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斯皮諾拉說,“這些專業律師的工作就是解決這些問題。”

與往年不同的是,白思豪在曼哈頓巴魯克學院(Baruch College)的發言,幾乎會完全聚焦在住房政策。而在近幾年的市情咨文講話中,市長宣布的都是幾個互不相幹的政策措施。

盡管如此,白思豪住房計劃的關鍵細節仍不明朗。

白思豪政府早已明確表示,市政府將要求在改劃區內建房的開發商,把平價單元納入開發項目,這與上屆政府大相徑庭。在布隆伯格主政期間,開發項目中是否納入這類平價單元,可由開發商自行選擇。但是市長助理表示,在那些地區,平價單元與市價單元的比例還有待確定。但是支持保障房的人士認為,政府應增加平價房的比例。現定的比例是20%。

至於誰有資格入住平價單元的問題,也是懸而未決。城市規劃者往往會給每個改劃社區設置壹個符合條件的收入水平範圍,但那些規則可能很容易調整。市長助理說,具體數字只有到今年晚些時候才會公布。

副市長格倫指出,市政府正在逐個社區確定那些細節。她說,市政府已下定決心,要以有利於全體居民的方式來調整住房市場。

“現在有很大壹批普通人需要知道,他們是可以在紐約安居的。我們必須意識到,如果我們對如此大規模的群體視而不見,就會使紐約的完全形態缺失掉壹些重要的東西。”她說。

白思豪已承諾在未來十年內修建或保留20萬套平價住宅單元;在此基礎上,再新建16萬套市價單元,以試圖解決“供需嚴重失衡的問題”,格倫說。

房地產委員會的會長斯皮諾拉表示,這個目標是“並非不可能實現的。”

“我們正面臨住房短缺的問題,”他在周二表示,“如果我們不修建更多住房,那麽唯壹的結果就是,房價會上漲。”

盡管如此,他兩次描述市長的計劃是“雄心勃勃的”。

他補充說:“要想實現市長的計劃,需要大量的起重機、鐵鍬和項目。”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紐約建築業驚爆賄賂案 牽涉100多棟大樓

曼哈坦檢察官萬斯(Cyrus R. Vance Jr.) 10日發布一樁涉及50人的紐約市建築業賄賂案,物業經理、速辦員(expeditor)等透過賄賂樓宇局(DOB)及市房屋保護和開發局(HPD)各層級官員以加速獲得市府執照、或是解除投訴、取消停工令或違規,賄賂金額高達45萬元,牽涉超過100棟位於曼哈坦、布碌崙及皇后區的住宅及商業樓宇。華人承包商劉嘉錫(JiaXi Liu,音譯)涉案。

賄賂案所牽涉超過100棟樓宇、廣布全市,集中於布碌崙及曼哈坦

檢方調查局局長彼得斯(Mark G. Peters)認為賄賂案引發公共安全問題。許多樓宇有重大違規行為,但屋主透過賄賂檢查員來解除違規行為,引發住戶安全疑慮。彼得斯建議樓宇局建立雙重檢查機制,兩名檢查員負責樓宇施工稽查及複查、暫停施工及允許施工等決定;彼得斯並發現房屋保護和開發局官員可以在不留紀錄的情況下取消樓宇違規資料,他建議該局應加強紀錄保存以防止類似貪腐行為。

涉案層級最高為樓宇局曼哈坦區發展部門主管Donald O’Connor及起訴書中未具名的布碌崙區發展部門主管。此賄賂案由曼哈坦檢察官辦公室犯罪專案局(the Rackets Bureau)及市調查局(DOI)於2013年共同介入調查,50名被告包括11名樓宇局官員及檢查員(inspector)、五名房屋保護和開發局檢查員、一名小商業服務局官員、28名物業經理、速辦員及承包商,以收受賄賂、企業紀錄造假、竄改公共紀錄、官員瀆職等罪名被起訴;其中49人於9日被紐約市警逮捕,唯一在逃者已被賓州警方合作追蹤。

根據法庭文件,涉嫌收受賄賂的11名樓宇局員工包括區主管、檢查員及辦事員,於曼哈坦及布碌崙共收受超過40萬元的賄賂金,每人被控收受200元至3000元的賄賂金及其他來自物業經理或速辦員的利益交換。速辦員即承包商、屋主、管理公司及政府部門間的協調人。作為交換,樓宇局員工涉嫌協助解除投訴、停工令及其他違規、協助加快樓宇局檢查速度、幫助速辦員繞過正當渠道直接與樓宇局高層協調。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

海外富豪買了不住 曼哈頓空置豪華公寓知多少?

CitySpire是中城區(Midtown)的壹座72層摩天大樓。在它鋪滿大理石的大堂裏,熙熙攘攘的人群裹緊衣服抵禦寒冷。衣冠楚楚的門衛招呼著出租車,並打理著絡繹不絕的郵件。

不過,這座23層以下是寫字間的混合用途建築,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麽擁擠。CitySpire位於西56街150號,卡內基音樂廳(Carnegie Hall)的對面,是曼哈頓占用率最低的建築之壹。根據紐約市獨立預算辦公室(New York City Independent Budget Office)的數據,其住宅層內有超過60%的房源是投資標的或臨時住所(pieds-à-terre)。

在紐約,非主要住宅比例最高的樓盤是位於西51街150號的行政廣場,其比例為74.4%

最近幾個月,紐約市房屋占用率(occupancy)問題已成為壹個熱點話題,有很多房屋的使用者是外國人,他們購買了昂貴的美國豪宅,但是壹年裏只住短短幾周時間。有些人認為這些購房者哄擡了房價;還有人哀嘆這些購房者不繳納個人所得稅。奧爾巴尼會議(Albany)已經提出壹項法案,將對價值超過5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30萬元)的房產每年征收臨時住所稅。

盡管人們對這個問題抱有很大的興趣,但很少有硬性數據可供參考。預算辦公室作為壹家獨立的城市機構,應《紐約時報》要求,審查了紐約市的稅收數據。該機構認定,紐約市有近四分之壹的公寓未被當做主要住宅使用,而是作為臨時住所或用於放租的投資房產。

尼古拉斯·理查茲(Nicholas Richards)是CitySpire的壹名公寓租戶,可以近距離觀察這棟滿是臨時住所的樓盤。“如果妳在星期五或星期壹註意觀察大堂,就會看到有很多人在交換鑰匙,提著行李箱來來往往。”理查茲在樓內租了壹套單間公寓,周末則回到波士頓的家裏居住。

“全市有24%的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不是業主的主要住宅,”預算辦公室的副主任、負責這項調查的喬治·V·斯威廷(George V. Sweeting)說,“這些單元也並不都是臨時住所,很多有可能是投資者或開發商用來放租的。”

預算辦公室所使用的數據,都是基於紐約市合作公寓和共管公寓所享受的減稅政策而來的。近年來,市政府已開始將該政策的執行對象限定為主要住宅。預算辦公室是比較了2012年和本財年享受該減稅優惠的公寓數量,進而得出的結論。

這些數據可能低估了真實情況,因為預算辦公室並沒有考慮那些享受421a免稅優惠的公寓樓。因此,雖然按照外界的普遍看法,有些新建的共管公寓樓裏集中了許多外國購房者,但它們並沒有被包含在數據統計範圍內,比如One57和中央公園西15號(15 Central Park West)。

在曼哈頓,非主要住宅的比例占到了29%,略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在中城區這類深受投資者青睞的社區,非主要住宅的比例高達44%。

“這其中,有很多建築是修建或改建於20世紀80年代,其中的戶型大多是單間公寓和壹居室這類較小的單元,”房地產估值公司米勒·塞繆爾(Miller Samuel)的總裁喬納森·J·米勒(Jonathan J. Miller)說,“壹般來說,戶型越小,作為臨時住所的可能性就越大。”

或許令人意外的是,數據顯示,“絕大多數臨時住所的業主都是中產階級,”米勒說,“這些業主在市區有壹套單間公寓,但是家在郊區;又或者,這些公寓是他們的第壹套房,但他們選擇將這套房子保留下來放租。”

斯瓦納·庫魯甘緹(Swarna Kuruganti)就是這麽做的。2008年1月,她買了壹套公寓。公寓所在樓盤叫做麥迪遜綠地(Madison Green),位於東22街5號,是壹處氣派的建築群,包含424套單元,距離麥迪遜廣場公園(Madison Square Park)壹街區之遙,出了前門走幾步路就能到地鐵站。

“那時候,我想買房已經想了好幾年,也存了錢,所以雖然是在樓市的高峰期,我還是簽了約。”庫魯甘緹說,她買下了26樓的壹套壹居室,坐擁帝國大廈的景觀。

當時,作為管理顧問的庫魯甘緹是單身,需要經常出差。“壹年當中,我其實只有兩、三個月在家,”她說,“我會回家度周末,但是壹到星期壹早晨,我就又回到飛機上了。”她跟鄰居都是點頭之交,平常在大堂裏擦肩而過時會打個招呼。“但是這些高樓就像壹座座小城市,有那麽多的公寓和居民。就像是個自成體系的小世界。”她說。

在麥迪遜綠地住了三年後,庫魯甘緹結識了她後來的丈夫,他們搬到了新澤西州的布盧姆菲爾德(Bloomfield)。她考慮過要把紐約的公寓賣掉,但“那是我第壹筆真正的房地產投資,所有人都跟我發誓,這是壹筆很好的投資,我應該留著房子。”於是,現為初創公司Wellwatch.co創始人的庫魯甘緹開始將房子出租。

“月供比較低,部分原因是樓裏有很多公寓。而且這裏的位置很好,比較靠近市中心,”房地產公司花旗居屋(Citi Habitats)的助理經紀人納撒尼爾·福斯特(Nathaniel Faust)說,他幫助庫魯甘緹找到了現在的租戶,每月支付4500美元(約合人民幣28166元)房租。“由於物業費和房產稅比較低,斯瓦納可以用收來的租金支付月供,還有部分剩余。所以這樣的安排對她來說很好。”

在麥迪遜綠地當中,幾乎有半數公寓是非主要住宅。和獨立預算辦公室標出的許多房產壹樣,麥迪遜綠地的房價在其所在社區中相對便宜,現有壹套兩居室以189.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1186萬元)的價格上市;而在附近剛落成的共管公寓樓麥迪遜壹號(One Madison)中,壹套兩居室的掛牌價為46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2910萬元)。上述數據來自StreetEasy.com。

在獨立預算辦公室列出的榜單中,非主要住宅占比最高的樓盤是行政廣場(Executive Plaza),其比例為74.4%。2012年,行政廣場內享有減稅優惠的公寓有379套,而現在,在這379套公寓當中依然享有減稅優惠的,只有97套了。行政廣場位於西51街150號,允許業主按月出租他們的公寓,樓內的單元壹般都較小,“有些房子特別小,還不到400平方英尺(約合37平方米),”巴拉維地產(Barlavi Realty)的所有人派伊·巴拉維(Pej Barlavi)說,他對這個樓盤很熟悉,“難怪它的投資房占比最高,因為它的運營更像酒店而不是共管公寓樓。”

根據StreetEasy的數據,這棟樓內有12套公寓待售,包括壹套掛牌價72.5萬美元(約合人民幣454萬元)的壹居室,另外還有95套出租單元。

其他榜上有名的樓盤還包括,西49街393號的環球廣場三號(Three Worldwide Plaza),那裏有超過54%的單元為非主要住宅;東40街235號的範德堡大樓(Vanderbilt)內有近53%的非主要住宅;而在歐文廣場1號的澤肯多夫大廈(Zeckendorf Towers),該比例為51%。

在臨時住所和投資房產占比很大的樓盤裏,有些常住居民(full-time resident)表示,他們的大樓依然像個家。“雖然樓裏並非所有公寓都是自住房,但我認識很多業主,壹點也不覺得這裏是流動人口聚居區。”麥迪遜綠地復式頂層公寓的業主帕蒂·加盧齊(Patti Galluzzi)說。

2000年,加盧齊和丈夫為自己及兩個孩子購下了這套公寓。公寓帶壹座環繞式陽臺,城市天際線近乎壹覽無余。“這個地方很有家的感覺。”加盧齊說著,打量著她的客廳。客廳裏很有生活氣息,玩具丟得到處都是,文件和咖啡杯隨意放在餐桌上。

艾倫·艾伯特(Alan Ebert)對於自己住了48年的兩居室也是壹樣的感覺。這套房子位於西56街353號的旺多姆公園(Parc Vendôme)。根據預算辦公室的數據,在2012年獲得免稅優惠的公寓當中,現在約有半數不再具備減稅資格,因為它們是臨時住所或投資房產。但是對於身為該共管公寓樓管委會成員的艾伯特來說,這處樓盤壹點都不像空樓。

“我們這裏不是B&B(住宿加早餐)旅店,妳不能把公寓以短於三個月的期限放租,”他說,“這裏的社區感是很強的。我們剛舉辦了壹個歌舞表演晚會,現場大約擠了100名觀眾。”

雖然,通過預算辦公室的研究結果,可對整個紐約市的住房所有者現象窺豹壹斑,但是那些非主要住宅業主的真實人數,是很難被確定的,因為享有其他減稅優惠的樓盤並未被包括在預算辦公室的統計範圍內。其中有許多樓盤,享有的是優惠力度更大的421a免稅政策。

“獨立預算辦公室的數據不包括聯排別墅或421a樓盤,所以有很多疏漏,但是在已統計的共管公寓和合作公寓中,非常住居民的人數很多。”Social Explorer公司總裁、皇後學院(Queens College)社會學系主任安德魯·A·貝弗裏奇(Andrew A. Beveridge)說。Social Explorer是壹家跟蹤普查數據和人口統計信息的公司。

為填補數據空白,以便為圍繞臨時住所是否征稅的討論提供更充分的信息,紐約市財政局(New York City Department of Finance)上月(2014年12月——譯註)花了壹整個月的時間,對享有421a免稅優惠的公寓單元進行了所有權狀況的審查。

到目前為止,這是壹項艱巨的任務。“這很復雜,因為並未規定妳必須是壹名永久居民,才有資格享有421a免稅優惠,”財政局負責商業免稅事務的西奧多·奧伯曼(Theodore Oberman)說,“所以這不是我們通常統計的領域。”

為克服這壹障礙,該機構正通過查看業主的社保編號及其在紐約市的個人所得稅記錄,來審查公寓的所有者情況。到目前為止的統計結果表明,在享受421a優惠的曼哈頓樓盤中,大約有36%的公寓業主並不是常住居民,而常住居民的占比略低於此。然而這個結果也是不確定的,因為無法識別其余業主的身份。

房產所有者的問題之所以蒙上了面紗,最有可能的情況是,那些房子是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身份購買的,這樣做就無需提供社保編號。 “妳只需要打著有限責任公司的旗號來買壹套公寓,這樣他們就找不到妳了,”米勒說,“這簡直荒唐可笑。”

至於眼下已經獲得的數據,“它反映了城市居民的收入越來越不平等,妳可以買壹套相對昂貴的公寓,而且不需要經常占用它,”貝弗裏奇說,“住房支出的曲線很奇怪。窮人得花很大壹部分錢來買房;中產階級在買房和還貸上的花費沒有那麽多;真正的富人會在住房上花很多錢,但只因他們買了很多套房子。”

想要了解更多美國別墅多少錢嗎?

瀏覽居外【名家專欄】欄目之美國,了解美國房產投資獨家專業解讀。